《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7张PPT)

读出雪地捕鸟的——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中阶挑战,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长妈妈讲鬼故事
• 长妈妈: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 “我”: • 长妈妈: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
出…… • “我”:啊!(惊讶失声,一把抱住长妈妈) • 长妈妈: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 “我”:后来呢?(小声地,松一口气) • 长妈妈: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
被它治死了。 • “我”:再后来呢?(天真地,执拗地) • 长妈妈:睡觉!(严肃地)
童年纵情百草园 甜蜜里有遗憾 越遗憾越留念
作业
阅读《朝花夕拾》 背诵第二自然段
9.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导入
1.检查课文第2段的背诵。
2.补写“从百草园之
屋之
”
到三味书
活动1:有感情地朗读第9段,分享朗读感受。
学生先默读文段,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也可以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听读后分 享自己感受到的作者情感。
(1——8)
有趣的动植物 美女蛇的故事 好玩的雪地描写
空间顺序
(9)
(10——24)
承上启下 书屋陈设和先生询问“怪哉” 师生读书 园内偷玩 课堂游戏、画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得精彩的标志是读得精彩
• 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 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 • 读出语言中的鲜活形象 • 读出……
低阶挑战,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达了作者儿时对自然的热 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的心理。
研读第9段 内容
1、第9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 “我”怎样的感情?
用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 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依恋 不舍之情。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 和木莲们!…… ”中为什在 “蟋蟀”和“覆 盆子”前面加“我的”,后面为什么加 “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 说《彷徨》、《呐喊》、散 文集《朝花夕拾》、诗歌 《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1936年10月 19日病逝于上海。
留学日本 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覆盆子
木莲藤
动物:
黄蜂 蝉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2.作者写景时所采用了什么样的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不必说 ……也不 必说……单是……”。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 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 园的印象;
再用“单是……”从局部强调了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体现了百草 园到处充满无限的乐趣。
思考:百草园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的景 物有声有色, 充满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增 添了神秘色彩, 丰富了情趣。
表现了儿 童热爱大自 然、喜欢自 由快乐生活 的心理。
雪地捕鸟带来 无穷乐趣。来自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 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 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49张ppt)

乐
日常玩耍之乐
天真想象之乐
新奇体验之乐
高尔基:“游戏是孩子们想象的源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标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 地点
空间顺序
2.从......到......
(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时间顺序(过程)
1.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默读习惯。2.全文共计2473个字,同学们在默读时计时,在7分钟之内读完。
1.复述内容中包括:谁、在哪儿、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字数要求:50字以内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乐 园
荒 园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写
“百草园”
我的乐园
总写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 园
乐 园
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第七段: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4.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是什么样的,文中有没有概括性的语句描绘?
荒 园
成人视角
儿童视角
写实
写意
1.下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 、 、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等。
日常玩耍之乐
天真想象之乐
新奇体验之乐
高尔基:“游戏是孩子们想象的源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标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 地点
空间顺序
2.从......到......
(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时间顺序(过程)
1.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默读习惯。2.全文共计2473个字,同学们在默读时计时,在7分钟之内读完。
1.复述内容中包括:谁、在哪儿、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字数要求:50字以内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乐 园
荒 园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写
“百草园”
我的乐园
总写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 园
乐 园
第一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第七段: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4.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是什么样的,文中有没有概括性的语句描绘?
荒 园
成人视角
儿童视角
写实
写意
1.下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 、 、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等。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2张PPT)

例: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 三味书屋里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三味书屋里有读书的场面;
……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 只有读书的无奈 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 习字对课的辛苦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4、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是枯燥乏味还 是自由快乐?
总结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中考链接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 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 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 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④“人都到那里去了?!” 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 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⑥“读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从
百
草三
园味
作 者:
到书
鲁 迅
屋
新课导入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 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 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这节课,我们 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 乐园呢?
……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 只有读书的无奈 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 习字对课的辛苦
回味书屋,感受成长
4、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是枯燥乏味还 是自由快乐?
总结
百草园
三味书屋
中考链接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下面各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 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 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 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④“人都到那里去了?!” 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 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⑥“读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从
百
草三
园味
作 者:
到书
鲁 迅
屋
新课导入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 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 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这节课,我们 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 乐园呢?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6张ppt)

动物: 听觉 视觉
到到 高动 整体到 态
低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在这里低唱, 们在这里
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 ;还有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
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藤和 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学习目标
01 02
通过自主默读,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03 在品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学习生活 的乐趣。
01 新课导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
主题探究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①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单调形成对比, 两部分又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都是“我”对童 年的回忆。 ②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自由 欢乐的心理。都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小结
作品通过回忆幼年时在 百草园有声有色有趣的生活 与三味书屋里接受学习的成 长经历,
市徐公店》(其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
垂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
田园杂兴》(其七)
字音梳理
cuàn mì guì ǎo què záo qīng jié yún xiāo tǎng ruò
窜 觅 跪 拗 确凿 轻捷 云霄 倘若
jiàn shǎng zhuó hé ǎi gōng jìng zhì pǔ bó xué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21张ppt)

10 11
24 21-23
师生读书
12-16
17-20
后园寻趣
精研细读8 “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 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对老先生充满着 恭敬、敬佩。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 朴、博学的人。
在课文的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 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我的乐园。
文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 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很长了印象已经淡薄了。 之所以说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仿佛还在眼前,又都历历在目。
精研细读2
作者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体现在哪些方面的?
01
有趣的动植物 (第2段)
02
神奇的传说 (第3-6段)
03
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7、8段)
精研细读3
作者描写的百草园中都有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 木莲藤、覆盆子等。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这么多景物,用什么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 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 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
几眼。
精研细读9
“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的事看的出来。 1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40张PPT)

2.对于课文中的“先生”这一形象的解读,历 来争议较大。 请结合作业本导学三的三种不同观点,谈谈你 对“先生”形象的认识。你认同谁的观点?
示例: 鲁迅对先生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三味书屋中,先生推崇的是扼杀求
知欲、教授方式死板的封建教育,鲁迅对 此不满。
但是先生方正、质朴、博学,虽严厉, 但很少体罚先生,这是鲁迅敬佩的。
阅读3-8段,思考: 1、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作者如何写冬天的百草园?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作用?
1、美女蛇的传说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 彩,丰富了百草园的趣味。
2、手法: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展现儿童爱玩的心理。
你在百草园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 热爱自然、有探险的勇气、喜欢自由……
1.抄写课后词语2遍 2.完成本课作业本 3.完成本课《精彩练习》 4.背诵第2段。 5.预习《再塑生命的人》(词语、预 学)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注意字音
确凿 záo 菜畦 qí 蟋蟀 shuài
缠络 chán 觅食 mì 竹筛 shāi
箔 bó 蝉蜕 tuì
鼎沸 dǐng 倜傥 tì tǎng 攒 cuán
盔甲 kuī 东方朔 shuò 敛 liǎn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百草园,绍 兴城内鲁迅家房 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 家附近,鲁迅小时候 (12岁到17岁)在这 里读书。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 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1-8:写百草园的部分。 10-21:写三味书屋部分。
通过第9段承上启下的过渡,把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两部分连接起来。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57张ppt)

品读课文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说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品读第1—6段,思考:第1段中作者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
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玩乐和学习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成为成年鲁迅终其一生守护的精神家园。
cuàn
ɡuì
ǎo
záo
xiāo
tǎnɡ
jiàn
ǎi
tìtǎnɡ
lí
读读写写
yuān
kuī
hǎn
乱跑、乱逃:抱头鼠窜、窜逃改动(文字):窜改
寻觅、觅食
跪拜
拗断
dǐnɡ
注意下方右边有两点。
指一种器物,与“顶点”的“顶”区别开。
纟
皂荚( ) 桑椹( ) 油蛉( )蟋蟀 斑蝥( ) 攒( )敛( ) 脑髓( ) 竹筛( )秕谷( ) 书塾( ) 宿儒( )蝉蜕( ) 狗窦( ) 锡箔(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时间
文章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不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似乎确凿只有”说明大人眼里的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说的,在童年的“我”的眼里,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有趣,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
品读第1—6段,思考:第1段中作者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矛盾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幼时玩乐到少年读书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天真顽皮到成熟懂事的过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从偏隅一园到走向世界的跨越。
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而言,不仅仅只是童年时期玩乐和学习的场所,它们是两个时间段的跨越,是鲁迅生命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因此,它们成为成年鲁迅终其一生守护的精神家园。
cuàn
ɡuì
ǎo
záo
xiāo
tǎnɡ
jiàn
ǎi
tìtǎnɡ
lí
读读写写
yuān
kuī
hǎn
乱跑、乱逃:抱头鼠窜、窜逃改动(文字):窜改
寻觅、觅食
跪拜
拗断
dǐnɡ
注意下方右边有两点。
指一种器物,与“顶点”的“顶”区别开。
纟
皂荚( ) 桑椹( ) 油蛉( )蟋蟀 斑蝥( ) 攒( )敛( ) 脑髓( ) 竹筛( )秕谷( ) 书塾( ) 宿儒( )蝉蜕( ) 狗窦( ) 锡箔( )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时间
文章写于1926年。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这些回忆性散文以“旧事重提”为总名,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结集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

培养文学兴趣
在百草园中,鲁迅开始对文学产 生浓厚兴趣,阅读了许多古典文 学作品,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 定了基础。
三味书屋的介绍
02
三味书屋的历史和特点
三味书屋是绍兴当地的一所私 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
它以传统的儒家教育为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问。
三味书屋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充满了书香气息,是当地的 文化地标之一。
在新的环境中,鲁迅结识了一些 新的朋友和同学,扩大了自己的 社交圈子。
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 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 文学、书法等。
转变对鲁迅的影响和启示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三味书屋的学习过程中,鲁迅逐渐培养了 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 值观产生质疑。
人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学习和阅读,鲁迅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为 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味书屋中的学习氛围
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严谨而浓厚,学生们在老师 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经典文献和儒家思想。
课堂上,学生们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保持安静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 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味书屋对鲁迅的影响
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重要阶段,他在这里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打下 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三味书屋的学习氛围对鲁迅的思维方式、文学创作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激发了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为他日后的文 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园到三味书
03
屋的转变
转变的原因和过程
家庭变故
01
鲁迅的家庭经历了一些变故,导致他需要离开百草园,到三味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7张PPT)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 1 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 2 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
特点描写景物。
3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 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了解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 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 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 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 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 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2、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 和空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全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记叙在百草园的生活,百草园是我的 乐园。 第二部分(9)“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第三部分(10~24)记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 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 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 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三味书屋后园
作者眼中他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 容、淳朴、亲切。如:“他有 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 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2)方正,质朴,博学。如: “因为我早就听到,他是本城 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29张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
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 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最初以《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 鲁迅为之添写《小引》和《后记》,更名《朝 花夕拾》,后在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集 中散文前七篇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家中和 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 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
这个故事
,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
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
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
。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
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
于。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 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 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
1.“百草园”部分描述了哪些有趣的事物?
百
三个方面: ➢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草 ➢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园 ➢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个把景物描写连缀起来的句式有什么作用?
不必说 也不必说
(碧绿的) 菜畦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 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1.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书屋内的陈设——第10段 对先生的印象——第11段 询问怪哉虫——第12-16段 后园拾趣——第17-20段 师生读书——第21-23段 做戏、画画——第24段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6张PPT)

宵元宵 蔼 和 蔼
(躁急躁 燥干燥 噪噪音
碧绿的菜畦
自学指导 一—— 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1、从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 内容可分几部分?如何分?文章哪几 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明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体裁: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拾
图
1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 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著作有 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坟》、 《热风》、 《华盖
集》、 《二心集》等 。 其 中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是 中 国 现 代 文 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解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 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点明文章写 了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 “从……到… …”表明文章主 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 间变 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9)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8)
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24)
名辨绵地 的
百草 园
蚪
仲
视 杂 堪 熟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 到17岁)在这里读书。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为
什 1、 百草园美景(2)
么
(泥墙根-乐景)
百
草 2、 神秘的故事 (3-6)
园
(美女蛇-乐闻)
是
乐 3 、有趣的游戏(7-8)
(躁急躁 燥干燥 噪噪音
碧绿的菜畦
自学指导 一—— 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并思考: 1、从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 内容可分几部分?如何分?文章哪几 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
(明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体裁: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拾
图
1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 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著作有 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坟》、 《热风》、 《华盖
集》、 《二心集》等 。 其 中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是 中 国 现 代 文 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解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 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点明文章写 了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 书屋。 “从……到… …”表明文章主 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 间变 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过渡 承上启下
(9)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8)
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24)
名辨绵地 的
百草 园
蚪
仲
视 杂 堪 熟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 到17岁)在这里读书。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为
什 1、 百草园美景(2)
么
(泥墙根-乐景)
百
草 2、 神秘的故事 (3-6)
园
(美女蛇-乐闻)
是
乐 3 、有趣的游戏(7-8)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共32张PPT)

重难点探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 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 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 穿全文的是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 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 韵味美之所在。
重难点探究
重难点探究
但这些饱含童趣的“东西”已经“没有了”,作者对儿 时生活的眷恋,对童趣不再的叹惋,甚至对眼前生活的感 喟,都凝聚在一句看似平淡的“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起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首尾两处的文字 都混合着回忆的甜美和现实的苦涩,形成一个含蓄的呼 应。
本课知识清单 音形识记
窜 向(cuàn) 罚跪 (guì) 确凿 (záo) 云霄 (xiāo) 倘 若(tǎnɡ) 淋 漓 (lín lí) 和蔼 (ǎi) 脑髓 (suǐ)
寻觅 (mì) 拗(ǎo) 轻捷 ( jié) 攒 成(cuán) 啄 食(zhuó) 鉴 赏( jiàn) 斑蝥 (máo)
本课知识清单
词语释义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沸,水开。例句: 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倜傥:洒脱,不拘束。 攒:凑在一块儿。 敛:收拢。 拗:弯曲,弯转。 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重点解读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3.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学会提取与 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遣
概括信息。
词造句的精妙。
4.通过感受他人的学习生
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
学习的乐趣。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 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且介亭杂文》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发 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毛泽东曾 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精 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 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全集》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 地在世界上传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美版)PPT课件

紫色的桑椹
肥乌根
木莲藤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 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 从局部强调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 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 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神奇的传说
第四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 “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 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 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 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 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 限情趣的乐园。
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 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多层次的描写。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天, 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 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如写雪地捕鸟,连用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 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
课后作业
1.围绕你童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写一篇小短文。 2.课外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 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 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这两部分是通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 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 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 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 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 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 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肥乌根
木莲藤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 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 从局部强调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 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 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 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神奇的传说
第四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 “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 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 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 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 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 限情趣的乐园。
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 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多层次的描写。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天, 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 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如写雪地捕鸟,连用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 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
课后作业
1.围绕你童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写一篇小短文。 2.课外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 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 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这两部分是通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 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 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 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 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 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 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5张PPT)

重点探究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 __春_末_____的,蝉鸣在___盛__夏___,蟋蟀到__秋__天__叫;这与下文写到的 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总结:调动感官,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重点探究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 碧绿的﹚ 菜畦 ﹙ 光滑的 ﹚ 石井栏 ﹙ 高大的 ﹚ 皂荚树 ﹙ 紫红的 ﹚ 桑椹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
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 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 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 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 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
当堂检测
1.为什么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加“我的”,在其后面加 “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加“我的”表示与“蟋蟀”和“覆盆子”的亲密关系,加“们” 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 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当堂检测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 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作品: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 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本文选择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
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 代生活。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 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才回忆起少年时 代的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33张PPT)

何谓“三味”
•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三种味道。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 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 (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这里是用 三种味道的食物比喻古代的三类书,即经书、 史书和诸子百家的书。如果从字面上说,那 “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 的味道。
• 乐趣之二:神奇的传说 • 长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
民间传说——美女蛇的故事。
小组合作探究
3、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 园有什么联系?
小结: 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探险的心理。 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其二,为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诱导着儿童去 涉足认识、了解它。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 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所以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整体 写作顺序
“单是……”
︷局部
先静物
低 菜畦 石井栏
高 皂荚树 桑葚
后动物 高 鸣蝉
黄蜂 低 叫天子
先动物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后静物 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子如何表现“百草园是我 的乐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 作用?
①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颜__色_, “高 大”“肥胖” “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形_状__,这两者都从视___ 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听_觉____上写;覆盆子“又酸 又甜”写的是味__觉___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②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__春__末___的, 蝉鸣在__盛__夏____,蟋蟀到__秋__天_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 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