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公共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是指公共机构或政府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一个政策能否顺利执行直接影响到它既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政策的唯一途径。

然而,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策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政策内容的偏离。

实际上相违背的执行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面实施。

?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部门难免会考虑自身利益而偏离执行政策的内容。

擅自改动部分政策内容,存在选择性执行或者替代性执行,当需要执行的政策与负责执行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行机关就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面相一致,(二)公共政策执行不到位。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甚至有时会出现负面效应,?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象征性执行。

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对国家的公共政策阳奉阴违。

直接使政策被搁置,使政策成了一纸空文。

抑或对上级政策虎头蛇尾,消极执行。

,甚至还存在私自抵制执行。

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三)公共政策扩大化执行扩大化执行指的是公共政策在执行中,为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原政策外延,将一些相近或者相似却不可行的政策与原政策捆绑执行,从而扩大了原政策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等都有所扩大。

它改变了原政策的功能,超越了原政策的目标,影响了目标实现。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我国政治和行政体制的影响依然较依赖传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体制。

尚未形成科学化、民主化政策决策的机制。

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监督各要素间缺少独立且又相互协调整合的运行机制。

许多政策存在“拍脑袋决定”,缺乏科学严谨的考察和专业的论证,有些政策甚至仅仅依靠领导者的智慧和经验决策来确定。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失真性执行问题尤为突出。

这种失真性执行不仅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更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

研究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对于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解决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帮助完善地方公共政策执行机制,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地方公共政策的实施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而失真性执行会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深入分析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之道,对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和瓶颈,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执行方案,提升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益。

通过深入剖析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可以揭示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不足,为政府改革优化政策执行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针对失真性执行问题提出的对策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和水平,更有利于建立法治化、规范化的政府管理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研究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定义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是指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政策初衷、不符合政策要求或者违背政策本意的现象。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家天地2009年8月公共政策执行,简言之,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而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对象,使公共政策具体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陈振明教授认为“所谓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措施,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行为过程。

”[1]260“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

”[1]254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策自身质量、政策资源、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制度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2]333,制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常被定义为“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3]195或“一系列人为设定的行为规则”[4]16。

本文将着重探讨以制度因素为重点的阻碍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多种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执行不力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策的执行与政策制定时的初衷相违背,有时甚至出现过度偏离的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执行阻滞,例如丁煌认为:“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凝聚合流所形成的妨碍政策顺利实施乃至造成政策执行过程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阻力合力及其运作方式。

”[5]32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政策表面化。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通,而未被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使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大大低于政策目标的要求。

2、政策局部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中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3、政策扩大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规定的不恰当内容,致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影响了既定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方政府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失真性执行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和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深入研究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地方治理的改进至关重要。

1. 金融实力不足地方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完全执行政策。

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由于财政收入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公共政策执行的资金需求。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将资金用于其他地方利益或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公共政策的失真执行。

2. 官员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也是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于公共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到位,导致政策执行时出现偏差或误解。

一些官员的能力不足也会导致政策执行的混乱和低效。

3. 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会受到地方利益的影响,以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利益偏向或者利益冲突的情况。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可能会忽视公共利益,导致政策的失真执行。

4. 司法监督不力在一些地方政府中,司法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政府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利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导致公共政策的失真执行。

5. 群众参与意识不足二、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的对策1. 加强财政监督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于财政资金的监督,确保公共政策执行的足够资金支持。

可以建立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从而遏制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发生。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官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加大对于官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升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

3. 建立利益纠正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利益纠正机制,对于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管理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问题。

地方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层次,处于“宏观之末、微观之首”,既是公共政策执行者,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对象,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也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但是,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行政效率”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来衡量,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地方政府职能还未根本转变。

政府机构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执法主体不明确、监督与执行混为一体等现象,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到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进行社会管理、开展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管了许多应该由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去管的事情,而该管的一些事情却没有管好,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仍有发生。

二是依法行政方面有差距。

突出反映在有的地方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民主作风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规章制度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工作方法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导致不依法办事、执法违法、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等现象发生。

三是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

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准确领会国家宏观政策和判断把握市场经济形势,作决策订措施时不遵循客观规律,执行公共政策时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得不够,不能充分发扬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政策缺乏连续性,存在着“朝令夕改”的现象。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实现政府目标和改善公众生活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执行的阻力、效果评估的困难、差异化执行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各国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是执行阻力。

政策的成功实施通常要面对来自多个方面的阻力,如政治行为、不愿意接受改变、官僚体系的阻碍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沟通合作:政府应与各利益相关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市民、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开展多方合作,能够减少阻力来源,增加政策的成功实施机会。

2.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透明度。

同时,应进行详尽的实证研究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二是效果评估的困难。

很多时候,政策执行结束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评估指标:政府应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以便对政策执行后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政府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评估框架。

2. 提高数据共享: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以便于政策执行后的数据收集和评估。

政府还可以与学术机构或独立机构合作,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测。

最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三是差异化执行。

很多时候,政策在不同地区或群体中的执行效果存在差异,这给政策执行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个性化执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或群体的差异性。

通过个性化的执行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或群体的需求,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

2. 增强监督能力: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确保政策在各个地区和群体中得到均等的执行。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和政策执行机构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行动,并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影响社会活动中各利益诉求者的行为和利益分配方式,以达到政府既定目标的一些规定和行为。

因此,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对策1. 缺乏参与和民主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公民的需要和期望,但如果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很可能导致政策与公民的需要和期望脱离实际。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公开、透明、高效、民主的政策制定模式,倾听和参考各方声音,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决策过程。

2. 官僚主义和手段型思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主义与手段型思维的问题十分突出。

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政策制定者的权威性、封闭性与自我保护性等方面;而手段型思维问题则表现在政策制定者将手段作为目的,忽略了政策与现实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促进上下联动和多部门合作,通过政策创新和实现政策目标,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体系,强化对政策实施的审查和监督,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

3. 利益分配不均公共政策不仅要解决社会问题,还要货币和非货币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对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进行协调和认真地考虑。

但是,利益分配的不均会影响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各利益关联方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政策宣传和公众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策资源合理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政策衔接、协调和整合,提高政策效应的协同性。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1. 执行缺乏有效措施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最终实现的过程,但常常会受到执行机构和官员素质、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执行结果与预期不符。

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成败,甚至关系到人民福祉[1]。

然而,在实践中,政策执行往往面临着各种阻碍和困难,导致政策目标无法达成,政策效果无法显现,甚至引发政策失灵和危机。

因此,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家多层面的政策出台及执行是首要任务[2]。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该政策涉及到中央、省、市、县、乡、村等多个层级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的农村居民。

该政策的目标是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

该政策的内容包括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申报、审核、验收等流程,加大宣传引导和监督检查力度等。

从公共政策执行层面来看,公共政策执行不仅是释放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3]。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是政府处理社会问题及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手段[4]。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经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有约6000万户农户受益。

该政策在提升农村居民住房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村稳定和凝聚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缺乏、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利益分配不公、群众参与不积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也影响了政策执行者和受益者之间的信任和满意度。

本文以某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为例,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框架和模型,对该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一、问题阐述地方公共政策是国家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执行的具体细节,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失真性执行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政策的目标、内容和效果与国家政策的初衷产生偏差,甚至偏离。

失真性执行问题出现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政策本身的制定和设计问题,也有人为的因素和地方政府内部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

需要深入剖析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二、成因分析1. 政策制定不合理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本身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使得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过于宽泛的政策目标设计容易使得地方政府在落实时存在理解偏差和执行模糊,缺乏具体的执行指导和监督机制。

2. 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可能存在问题,导致政府官员过分追求政绩,不顾政策初衷而仅仅追求表面的政绩。

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员为了达到政绩考核的指标,可能会通过夸大政绩、隐瞒问题、偏离政策初衷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政绩,而与国家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3. 地方政府行为的自利性地方政府行为的自利性可能导致政策执行的失真性。

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损害政策初衷的行为,以谋取自身利益。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会将资源配置给予有亲戚关系或利益交换关系的对象,而非政策规定的对象。

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可能存在不足,导致政策执行的失真性。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制约力度不够,地方政府的行为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政策失真。

5. 政策执行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与执行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政策执行的失真。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与执行主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导致政策的执行偏差,使得政策执行的效果不如预期。

三、对策建议针对地方公共政策失真性执行问题的成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解决这一问题并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摘要】公共政策执行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即制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和对抗。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效果,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性障碍、利益集团的干扰、执行主体的不力等。

案例分析显示,这一现象在教育、环保等领域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督机制、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强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建设。

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政策执行机制,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未来应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以实现政策执行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关键词:政策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障碍、原因分析、案例分析、解决方法、建议、改善、未来展望1. 引言1.1 什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指的是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上级部门发布政策指令,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层部门或个体采取对立或绕过政策的行为。

这种现象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中,上级政府或部门发布的政策可能对于基层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或考虑不周,导致政策执行难度大、效果不佳。

基层部门或个体可能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力或抵触的态度,导致政策无法顺利实施,甚至出现滥用职权、变通执行等行为。

该现象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包括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制度规范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等。

这种现象也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和权威,降低政府的治理效能和公信力。

了解和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深入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障碍、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提升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1.2 现象的影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公共政策执行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对立,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阻碍,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性和执行效果。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政策失真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地原因与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地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 1 (一)公共政策,,,,,,,,,,,,,,,,,,,,,,(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大致模式,,,,,,,,,二、“新国五条”执行情况分析,,,,,,,,,,,,,,,(一)“新国五条”细则内容,,,,,,,,,,,,,,,,(二)地方具体实施情况分析,,,,,,,,,,,,,,,,三、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二)地方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四、改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对策,,,,,,,,,,,,,(一)转变单一执行主体为多元执行方,,,,,,,,,,,,(二)充分授权,,,,,,,,,,,,,,,,,,,,,,(三)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协调各方,,,,,,,,,,,,,(四)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分离,,,,,,,,,,,,,,针对一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政策执行模式,来改善和解决问题,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

这些政策要得以落实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具体贯彻执行,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如权力划分不对等、执行主体单一、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重合、利益不协调等问题。

本文从“新国五条”出发对这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之所以不足,是由政策本身、财权与事权相分离、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多元化等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些不足,可从多元执行主体、授权、完善监督机制、政策制定与执行主体相分离这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新国五条”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从“新国五条”的落实中谈起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概述(一)公共政策由于国情、民情、党情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实施公共管理、增进公共福利、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具。

公共政策的执行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它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很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公共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还破坏了正常的政策秩序,甚至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合法性。

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众多社会问题都依赖于政府有效地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

公共政策执行在我国的政治和公共事务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远远大于西方国家。

关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人们也发现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不缺乏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而是缺乏有效、全面和坚决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因此对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象征性执行在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搞政策宣传而不采取政策执行措施,不落实执行政策的组织、人员、资金,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新政策,观望上级态度和其他部门的执行情况。

象征性执行不仅影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且恶化了政策执行环境,增加了解决政策问题的难度。

同时也损害了中央政府的形象,降低了中央政府的威信和政策的整合力。

2、选择性执行公共政策具有整体性原则,只有其内部各个部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达成政策目标。

而一些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原有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只选择执行对自身有利的政策,其余则被遗弃。

这种”断章取义,为我所用”行为的后果是政策的内容残缺不全,变形失真,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收到与政策初衷完全相悖的效果。

这一现象在基层政府中尤为普遍,它事实上否定了政策制定机关的权威,颠倒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窃取了国家利益而使地方利益得到满足,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2Abstract3前言41 地方政策解读61.3.1 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71.3.2 地方政策的制定要依靠中央政策7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现状83 政策执行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03.1.1 政策的虚假执行,即常称的敷衍执行103.1.2 政策的替换执行103.1.3 政策的附加执行113.1.4 政策曲解盲目执行113.2.1 政策宣传不到位123.2.2 政策自身的缺陷123.2.3 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143.2.4 政策执行受执行人员素质的影响143.2.5 法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154 解决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对策分析15结论18参考文献20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摘要地方政策的执行是响应中央政策,按照上级政策文件要求对具体制定出的符合本地方实施政策进行执行的过程行为。

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失误、政策认识的缺乏、执行机制存在缺陷和注重地方利益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存在,难免会遇到执行难、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政策的执行是地方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有效的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

这就要求不得不去找出解决这些诸多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纵观我国目前的地方政策执行现状,本文从政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方政策的制定、执行出发,研究分析对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的变相执行、敷衍执行、附加执行等原因造成的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减少失误偏差,使地方政策的执行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地方政策政策制定执行现状原因对策LocalPolicy and Its Implementationare not in placeof the reason andcountermeasure researchAbstractThe local policy was implemented in response to the central policy,according tothepolicydocumentonspecificworked outaccording to the local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implementationprocessbehavior.In the process of behavior,As a result of policy failure,lack of policy,Execution mechanism existence blemish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ces of interes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difficult execution, execution problems.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an important stage, the effective execution of policy is the only way to target.This require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the waysand methods.Review our country current local statu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policy theory knowledge and local policy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art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 execution, disguised with additional execution causes local policies are not in plac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duce error, make loc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anticipated target.Key words:Local policyPolicy formulationExecution statusReasonCountermeasure前言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政策的执行结果不尽如意,近几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失业人员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倍出,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屡现不消,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应对政策,却收效见微。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丽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2期摘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地方行政机构的支持。

地方政府是地方国家行政机构,属于基层的政策执行者,是造福地方百姓的基层部门。

就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效率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195-02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一)当前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执行中存在失真对政策只是表面上的传达,地方政府对重要的中央政策不及时开会探讨、组织研究,只是把政策以书面和文件的形式告知有关地方部门或者广大人民,缺乏对政策本身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有的地方政府接到上级有利于本地方发展的文件时,往往为了追逐更大利益,私自填加一些“额外”的条件和要求,只顾一味地追求地方利润,却忽视行政条例。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只执行对本地方有利的政策,对其他内容和要求视而不见,私自决定执行政策的内容和范围。

更有甚者,对上级政策内容进行质的变换,扭曲了政策的性质。

以上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执行中存在乏力盲目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没有把中央政策与其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是生硬地照抄、照搬,缺乏创新,没有把中央政策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授益于地方百姓生活。

对政策采取消极的态度,只是开开会、发发文、做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或者在政策下达期间突击执行,其他时间任其自然。

3.执行中的低效有的地方部门,尽管法律法规写的清楚明白,却随便找个理由或者困难,逃避执行上级命令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没有利益可贪图的时候,就会百般推脱,出现各个部门都把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转让”给其他部门的情况,最后,政策没有执行,问题依然存在。

有些政府部门在执行政策中存在依赖意识和惰性心理,“上级推推,下级动动”,“上级不催,下级不动”,政策执行缺乏时效性。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敷衍了事、执行不力等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执行机构的人员配置、资源分配不足,或者是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不够。

2.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政策执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各方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执行偏差等问题。

3. 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

这表现为监督机构不独立、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为了解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执行的资源和人员配置入手。

首先,要确保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资源分配充足,以满足政策执行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执行人员的政策意识和执行力。

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这包括加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执行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困难和执行偏差。

3. 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为了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其次,加强监督力度,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最后,加强监督过程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对策探讨

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对策探讨

公共政策执行障碍及对策探讨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难;政策质量;对策建议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者通过运用一定的公共资源与管理手段,让政策对象接受并遵循公共政策,最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内容的行为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只有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制定政策时确立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实现,政策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政策执行出现偏误的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尽量消除不良的影响因素,是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关键。

1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一)政策“先天不足”,质量不高政策执行难首先要反省公共政策的质量,政策本身的质量高低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紧密相关。

因为“执行”不会单独存在,它必须以“决策”为依据,如果政策质量不高,又怎么能指望执行出好结果呢?政策质量不高,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不一致性,导致政策执行难。

有的政策有不止一个目标,如果目标之间相互促进,一个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另一个目标的实现,则目标之间就不易发生冲突;如果目标不一致,当一个目标的实现会影响到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时,就表现为政策的执行难。

2.政策方案烦琐,受惠幅度小,导致执行难。

如政府出台的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有诸多硬伤。

首先是手续烦琐,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要向工商、税务、卫生、民政、劳动保障、公安、烟草等部门的相关收费单位出具本人身份证、高校毕业证以及工商部门批准的从事个体经营的有效证件,经收费单位核实无误后按规定免交有关费用。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只有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制定政策时确立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实现,政策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无法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甚至导致政策执行失败,因而,只有找出并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才能克服其不利影响,促进政策有效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分析1.政策执行主体的问题(1)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人,有自身利益的追求和行为倾向,难以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一项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执行主体就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甚至恶意对某项政策进行歪曲、篡改。

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用有利的政策则传达、贯彻;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无用无利的政策内容则不贯彻、不传达。

当执行者千方百计使政策的执行效果偏向自己的利益取向时,就可能使原有的决策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直接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执行者素质欠缺。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行为意向、工作态度、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等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执行者的素质要是低下,必然影响和阻碍公共政策的执行。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因知识水平有限,对中央和上级的有关政策浅尝辄止,凭经验主观片面理解和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不能正确的体现政策目标;二是对政策贯彻不及时,行动迟缓,消极待命,思想道德素质低下,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三是业务素质低下,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公共政策不能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产生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行为近视,思维滞后,执行僵化。

(3)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政策执行机构组织间如果沟通或协调不畅,就会导致政策执行障碍,从而导致政策执行中的失实,乃至失误。

各执行主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不同执行主体之间职能不清,交叉、重叠或错位,造成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多头执行或执行中断的混乱局面,给政策执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内容提要:政策执行作为将政策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

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来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但现实中,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地方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通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情况,运用政策执行相关理论,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地方政府的政策有效执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方政府政策执行原因 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利益 Countermeasures: As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the content of policy into reality,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ublic policy. More and more complex social problems have become prominent, and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set up institutionalguarantee mechanisms through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and play a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public policy,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rea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alyzing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local government.Keywords:Government policy, reasons for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making, public interest一、绪言(一)问题的提出一般意义而言,从政策科学理论来看,公共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

作为公共政策的中间阶段——政策执行,在政策科学理论研究初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政策效果往往与政策预期目标相距甚远。

在经过那么多论证后而形成的公共政策,缘何会 出现达不到预期效果?关键在政策执行上。

政策学家们也因此开始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研究。

现实中,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最大范围的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体现,而政府的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公共政策这一手段而完成的。

而在政策制定及执行的实践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政府或组织在重视公共政策 制定的同时,忽略了对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科学实践与总结。

这样的一种现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政策执行难以顺利进行或达不到公共政策预期目标。

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在国家层面如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也是这样。

这样就带出了公共政策为何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何使公共政策实现预期目标的命题。

政策执行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必将推动公共政策研究的纵深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公共管理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

在我国,公共政策在一个角度上可大致划分为中央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地方政府公共政策以中央的公共政策为依据,但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无论是在模式上还是在政策本身等方面,地方政策又各有不同,因此,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然会涉及到地方政府政策的研究,也必然会涉及到其政策执行的研究,这构成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又一个分支。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失序、失范及至政令不通、地方保护等现象,致使近年来我国各级行政工作效率低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究其原因,是对政策曲解、歪曲、截留,也体现出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2策执行体制等环节上存在较大问题。

这与地方政府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制定与执行有着极大的关系。

学界对这些都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主要包括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现状的总体研究,在总体研究中对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政策体制上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作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研究方向与对策,如提高政策质量、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等。

但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由于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各有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研究都不足以解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探索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发展路径,以建立起完整、规范的公共政策执行体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从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及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出一些对策,也为公共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二)研究背景与现状要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应对政策执行理论与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国内外研究背景1965年1月,美国约翰逊总统提出以建设城市和乡村、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社会”等计划,经过四年的发展后,“伟大社会”计划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换言之,“伟大社会”计划在执行中遭遇了失败,这不仅使美国民众对约翰逊政府失去信任,而且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这一事件,也引起了政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越发认识并体会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以及效力。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西方政策学家研究中兴起了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形成了一场“执行运动”。

政策执行研究发展至今,大致有三代研究理论。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艾伦·维尔达夫斯基和杰弗里·普瑞斯曼,他们于1973年合作撰写了《执行:联邦政策的期望在奥克兰市落实》一书,通过分析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一个公共政策案例,认为:要使政策科学从理3论的科学成为行动的科学,就必须研究政策执行问题,以便在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架起桥梁。

在研究途径上,他们确立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层次的指挥命令关系。

这一研究途径阶段强调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分立性,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范围,并且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或制定的,然后,它们被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由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

所以,政策执行就是执行一项决定。

依照这种途径,政策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指挥链条,政策制定者决定政策目标,政策执行者实行目标,两者形成上令下行的指挥命令关系。

其中,政治领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而这种偏好随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具体化,为上层官员所执行目前的公共政策传播机制还很不健全,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互动,造成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质疑;加之目标群体有时缺乏话语权,其意见和建议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不能得到及时纠正,既不利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又不能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主观上,目标群体的整体认知水平与政策执行有效与否有能动影响,就如东莞市发放津贴一例,符合条件的人不主动申请,而不符合条件的人对政策内容不了解却积极去申请,虽然与政策制定的不明晰有关,但是却是源于对政策认识不足、利益的引诱、心理的侥幸,促使他们申请补贴,致使各镇(街)人数变动数次、迟迟定不下来,也影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

在教育择校等方面,由于是惯有的不支持不鼓励,已经形成了的社会积滞,人们默许了存在,甚至有时还主动表达多付钱上学的意愿,可见,人们已经从心里上接受这一种并不公平的教育现象。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人来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个限度的。

这个限度是与人的生活环境、价值与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以及人自身的性格等各种因素有关。

超出这个限度,人或许会冷面对待,漠然看之,但有甚者会产生逆反心理,持抵制或敌对态度,反映在政策执行上,政策对政策目标群体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就必然会对政策的执行产生更多更大的障碍。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是一种最为关键的生产性资源。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公共产品,提供公共产品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由政府生产公共品比私人生产公共品更有效。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1]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来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影响和调节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权威作用。

所以说,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社会的稳定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定义有很多,如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2]我国学者林水波、张世贤也持这种观点,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事情。

”[3]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权威性分配。

[4]因此,可以理解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对社会的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导向、管制、调控和分配的功能。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公共政策是一个从制定、执行、信息反馈、政策修改、政策终结等一系列行为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一个正确制定的有价值的公共政策雏形,一开始就决定了该项政策的生命力和作用,因此,作为公共政策形成之初的政策制定环节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策执行、反馈、监督的前提,它的优先地位不容忽视。

公共政策过程包括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等环节,其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是首要环节,公共政策制定是指从发现问题到公共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它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和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