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PPT
合集下载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763e3e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5.png)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地 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变 得(鸦雀无声)。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 陶行知
课堂演练
1.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没有什么用。
课堂演练
2.我们要向孙中山学习些什么?
善于思考
敢于发问
课下作业
1.学完本课,请你列出三条问题。 2.再搜集一个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 人小故事。
谢谢您的观看和支持
多音字
背 bèi(背诵)
我背(bèi)诵完课文,把书都放到
bēi(背包) 了背(bēi)包里。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2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如何上学。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孙中山在课堂上问老师 背的书是什么意思。
lì
例 组词:照例 例子 例行公事
字词乐园
会认字
quān
圈 组词:圆圈 呼啦圈
duàn
段 组词:段落 选段
liàn
练 组词:练习 练功 勤学苦练
字词乐园
会认字
hú
糊 组词:糊涂 迷糊 糊里糊涂
tú
涂 组词:涂色 涂抹 涂脂抹粉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b81e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0.png)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sī)塾(shú)读书。那时候上课,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 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èi)诵(sòng)。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上课,把老师称为先生。上课时,先生带着学 生读,然后让他们背诵,但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而我们现在是在学校上课,课堂上老师讲课会很有趣味,书中的知 识点老师会分解开,用我们能懂的方式讲解。
小组讨论:你喜欢这种“只背不讲” 的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只背不讲”的教学方式并不好,因为如果学 生不理解书中的意思,那么背下来也没有意义, 而且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容易就会忘记。只有理 解了才能更快更好更持久地记住知识。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 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对待 学习的,当他遇到不懂的问题 时是怎么处理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 会背了吗?”
十分生气:以为孙中山是不想背书。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被其感动:孙中山背诵熟练,对待学习认真、执著。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大家其实都像孙中山一样,也想弄懂 书中的意思,只是先生不讲,他们也不敢 问。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 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 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 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 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①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
孙
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中
山
②“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
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不 懂 就 要 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上课,把老师称为先生。上课时,先生带着学 生读,然后让他们背诵,但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而我们现在是在学校上课,课堂上老师讲课会很有趣味,书中的知 识点老师会分解开,用我们能懂的方式讲解。
小组讨论:你喜欢这种“只背不讲” 的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只背不讲”的教学方式并不好,因为如果学 生不理解书中的意思,那么背下来也没有意义, 而且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容易就会忘记。只有理 解了才能更快更好更持久地记住知识。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 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对待 学习的,当他遇到不懂的问题 时是怎么处理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 会背了吗?”
十分生气:以为孙中山是不想背书。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被其感动:孙中山背诵熟练,对待学习认真、执著。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大家其实都像孙中山一样,也想弄懂 书中的意思,只是先生不讲,他们也不敢 问。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 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 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 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 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①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
孙
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中
山
②“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
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不 懂 就 要 问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bee53e2cc58bd63086bdd6.png)
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照例 圈画 练习 糊里糊涂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背出昨天学过的课文。 吓呆 霎时 戒尺 鸦雀无声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呢?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孙 ①中奋山发笑 识了 遍笑 天, 下说 字: ,立“学志问读学尽问人,间不书懂。就要问。 ④①恒奋心 发搭识起遍通天天下桥字,勤立奋志拨读开尽智人慧间门书。
先生这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⑤孙书中到 山用小时方候恨在少私,塾事读非书经。过不知难。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吓呆 霎时 戒尺 鸦雀无声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么办呢?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学过的课文。 中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起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 讲吧! 一段 私塾 背诵 咿咿呀呀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我找到的句子是______,我从______体会到了_________。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0张PPT).ppt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2058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7.png)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 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
学习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1.自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 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 解,也没有关系。
自读课文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手舞足蹈 心明眼亮
自读提示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
④
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 什么会⑤ 有这样的变化?
⑥
⑦
戒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 惩戒学生的木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 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 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 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 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 中的内容。
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 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
生字学习
会认的字
多音字
ái:挨饿 挨板子 挨 āi:挨近 挨家挨户
bèi:后背 背井离乡
背
bēi:背包 背黑锅
quān:圈点
圈
juān:圈猪 圈鸡
近义词
照例——(照常) 练习——(训练)
流利——(流畅) 稀里糊涂——(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摇头摆尾) 霎时——(瞬间)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道理——(原理)
一字不漏——(疏而不漏) 详细——(明白)
反义词
流利——(结巴) 稀里糊涂——(明明白白) 详细——(粗略) 摇头晃脑——(正襟危坐) 认真——(草率)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一字不漏——(漏洞百出)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46张PPT)
![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e3278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8.png)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 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以前为什么不讲书中的道理?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关联词:既然……就……
既然雨已经停了,我们就出发吧。
齐读第8-9自然段,用“ ”画出孙 中山关于学与问关系的看法。
①
⑤
⑥
②
⑦ ⑧
⑨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
1、寻找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私塾先生是怎
么教学生学习的。( AC )
A. 教读
B. 讲解
C. 背诵
D. 练习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 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 题的事。文章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 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
词语搭配
(流利)地背 (收起)戒尺 讲得(详细 ) 一(把)戒尺
(拿着)戒尺 (厉声)地问 听得(认真)
随堂检测
C 1、下列名言与“问”无关的一项是( )
(√)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 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 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
有的同学 ( 惊得目瞪口呆 ) 有的同学 ( 吓得用书挡住脸 ) 有的想: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 有的小声嘀咕 :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 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以前为什么不讲书中的道理?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关联词:既然……就……
既然雨已经停了,我们就出发吧。
齐读第8-9自然段,用“ ”画出孙 中山关于学与问关系的看法。
①
⑤
⑥
②
⑦ ⑧
⑨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
1、寻找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私塾先生是怎
么教学生学习的。( AC )
A. 教读
B. 讲解
C. 背诵
D. 练习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 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 题的事。文章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 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
词语搭配
(流利)地背 (收起)戒尺 讲得(详细 ) 一(把)戒尺
(拿着)戒尺 (厉声)地问 听得(认真)
随堂检测
C 1、下列名言与“问”无关的一项是( )
(√)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 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 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
有的同学 ( 惊得目瞪口呆 ) 有的同学 ( 吓得用书挡住脸 ) 有的想: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 有的小声嘀咕 :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9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c60f6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c.png)
如果有个别的字 不认识、个别的词 语不理解,也没有
关系。
观察课本7-8页,找一找:
略读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哪些不同呢?
1、课文前面多了学习提示。阅读学习提示,就能 明确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2、没有要求写的字,没有课后题。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 词语和句子。
《大青树下的小学》 初步尝试寻找有新鲜感的词句
√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 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为了告诉我们“不懂就要问”这个道
理,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小物)时候在
为了
(事件)
(地点读)书, 的故事。
这个例子有 什么特别之处?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
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
为“中华民国国父”。 有人做过统计:在中国纪念 孙中山先生的道路约三百多条, 其中叫中山路的道路占了一半 以上,这种现象在世界上非常 罕见。
古代家庭和教师个人开办的教学场所。
私塾
私塾
戒尺
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 博学而严厉,在三味书屋里, 不但有戒尺,还有罚跪。
郭沫若小时候也受到过 老师“戒尺”的惩戒。
旧时私塾先生 对学生施行体罚 所用的木板。
戒尺
学认字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在词语里 读轻声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孙中山提问晃是脑冒高着声风念险书的的,同浏学览吓课文,
找句子。
呆了,课堂里霎时变
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
中山跟前,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
来,问:“先生,您刚才让 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不懂就要问》PPT免费课件
![《不懂就要问》PPT免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a02a91af1ffc4fff47ac97.png)
【 举戒例尺(】lì旧liè时)教师这对学篇生施行课体罚文时所末用的尾木板主。 要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A因A为BB以式前拟从声没词人:敢咿向卒咿先呀生章呀提问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叽叽喳喳
羊圈(juàn)里那只脖子上戴着项圈(quān)的小
羊是我的。
第七页,共29页。
霎时—— 刹那 详细—— 详尽 流利—— 流畅 糊里糊涂—— 迷迷糊糊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详细—— 粗略 认真—— 马虎
糊里糊涂—— 清清楚楚 鸦雀无声—— 人声鼎沸
第八页,共29页。
【咿(yī)咿呀呀】①形容某些物体摩擦时发出的声音。②形容小孩子学话
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写法巧借鉴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
写法点拨: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 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意 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 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因 学为问以学前 问从 ,主没 不人 懂题敢 就向 要的先 问生 。提手问。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背 (2诵)知照“而例好圆卒问圈,”段然落后意能练为才习。完糊口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
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A因A为BB以式前拟从声没词人:敢咿向卒咿先呀生章呀提问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叽叽喳喳
羊圈(juàn)里那只脖子上戴着项圈(quān)的小
羊是我的。
第七页,共29页。
霎时—— 刹那 详细—— 详尽 流利—— 流畅 糊里糊涂—— 迷迷糊糊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详细—— 粗略 认真—— 马虎
糊里糊涂—— 清清楚楚 鸦雀无声—— 人声鼎沸
第八页,共29页。
【咿(yī)咿呀呀】①形容某些物体摩擦时发出的声音。②形容小孩子学话
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写法巧借鉴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
写法点拨: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 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意 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 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因 学为问以学前 问从 ,主没 不人 懂题敢 就向 要的先 问生 。提手问。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背 (2诵)知照“而例好圆卒问圈,”段然落后意能练为才习。完糊口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7张PPT)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fcc31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7.png)
课文结构
不 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懂
糊里糊涂背 没用
勤
就 要
敢于 提问
壮着胆子
讲讲——同学们 吓呆
先生 讲的认真
学 好 问
问
不懂就问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流利地背书 不求甚解
* 不懂就要问
死板地背书 有什么用呢? 勤于思考 敢于提问
勇敢地提问 先生讲解
随堂小测 巩固提升
一、会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1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_妹__妹__糊__里__糊__涂__地__忘__记__了__考__试__的__时__间__。
圆圈
jiè
戒尺
duàn
一段
lì
厉声
背
bèi(背诵) bēi(背包)
我背(bèi)诵完课文, 把书都放到了背(bēi)包 里。
挨打
词语理解
咿咿呀呀:形容声音,课文中指学生们的读书声。 照例:按照以前的惯例。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_向__先__生__提__问__ 的故事。
4 课文的主题句是:
_学__问__,__学__问__,__不__懂__就__要__问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问题
三品:品味描写孙中山语言和心理活动 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孙中山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我们体 会到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不懂就要问
练习
课文赏析
Happy Time
学习中你遇到过不会的问题吗?你 敢大声提问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 孙中山小时候“刨根问底”的小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b560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4.png)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还记得什么是“有新鲜 感的句子”吗?
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形成 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句 子,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和同桌交 流交流。
1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先生和学生像唱歌一样读书。 2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呆在那里,课堂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我们要关注“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霎时”“鸦雀无声”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表达时,用上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可以给别人留下生动具 体的印象。
合作探究
将收集的有新鲜感的 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摘 抄下来。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 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是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
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 读 书时,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向先 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认__真__读__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课文解读
◎结构梳理
只背不讲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不懂就问
厉声问 ,一字不漏
要Hale Waihona Puke 问详细讲,认真听不懂就问 挨打也值得
◎随堂练习
段断锻 1.这个路( 段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 2.我背完这( 段 )课文后,就要去( 锻 )炼身体了。 3.我的铅笔( 断 )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quān juàn
duàn
一段
hú tu
糊涂
lì
还记得什么是“有新鲜 感的句子”吗?
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形成 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句 子,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和同桌交 流交流。
1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先生和学生像唱歌一样读书。 2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呆在那里,课堂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我们要关注“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霎时”“鸦雀无声”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表达时,用上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可以给别人留下生动具 体的印象。
合作探究
将收集的有新鲜感的 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摘 抄下来。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 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是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
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 读 书时,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向先 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认__真__读__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课文解读
◎结构梳理
只背不讲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不懂就问
厉声问 ,一字不漏
要Hale Waihona Puke 问详细讲,认真听不懂就问 挨打也值得
◎随堂练习
段断锻 1.这个路( 段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 2.我背完这( 段 )课文后,就要去( 锻 )炼身体了。 3.我的铅笔( 断 )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quān juàn
duàn
一段
hú tu
糊涂
lì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bf8cb203d8ce2f006623e2.png)
课文结构
私塾读书 像唱歌
不
唯有一人 壮胆问
懂
就
学生惊呆 静无声
要 戒尺拿起 厉声道
问
先生细讲 学生听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学问学问 不懂就问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课文主题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 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 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激励我们养成不懂就要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 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 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 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我会认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 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孙中山知道后果,但他还 是提出问题,体现了为求得学 问,不怕挨打而精神。
“吓呆了”写出了同学特别害 怕,“鸦雀无声”写出了安静 ,与前面提问形成对比,突出 了孙中山对学习的认真、执着 。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三部分(第4-7自然段):老师检查背诵 并解释书中内容。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于 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 :“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
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课后作业 课下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 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自主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先生的态度又如何?
先生拿起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 吧。”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 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
一字不错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一声不响 一声不吭 一毛不拔 一丝不挂 一字不落 一言不发 一尘不染 一文不值 一窍不通 一窍不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协作交流】
孙中山先生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文章最后一自然 段)
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 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 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 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 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启发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这样的一位伟人小时候到底是怎样学 习的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自主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孙中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
么疑问?
反 问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
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是没
用的。
【自主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孙中山向先生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们表现怎样?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 思?您能讲讲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合作探究】
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念书?什么是私塾?私塾的先生是怎样上课 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合作探究】
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念书?什么是私塾?私塾的先生是怎样上 课的?
那时候上课,学生跟着念,咿 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 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 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
习习惯。 不懂就问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 ”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 门的铺路石。不懂就问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之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意思 教室 戒(jiè)尺 道理 养成 良好 吓呆 厉声 私塾(shú) 段落 照例(lì) 顿时 习惯 理解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一字不错 糊里糊涂
【词义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 的样子。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 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 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不 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 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 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 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 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 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 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 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 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 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 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点意识 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着越来越多的 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矶成为大家励 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滴的时候,都觉得 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的速度。打完点滴走 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够我们学习成长 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觉完全是没有方向、不 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啊,而且他们取得的成 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最 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了,都累病了,我讲这个故 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第一单元·好习惯·第一课
不懂就问
【创设情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你喜欢故事中的孙文吗?
【孙中山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革命 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广东省香山县 (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 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
【自主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先生的态度又如何?
先生拿起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 吧。”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 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
一字不错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一声不响 一声不吭 一毛不拔 一丝不挂 一字不落 一言不发 一尘不染 一文不值 一窍不通 一窍不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协作交流】
孙中山先生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文章最后一自然 段)
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 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 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 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 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启发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这样的一位伟人小时候到底是怎样学 习的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自主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孙中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
么疑问?
反 问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
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是没
用的。
【自主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孙中山向先生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们表现怎样?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 思?您能讲讲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合作探究】
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念书?什么是私塾?私塾的先生是怎样上课 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合作探究】
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念书?什么是私塾?私塾的先生是怎样上 课的?
那时候上课,学生跟着念,咿 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 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 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
习习惯。 不懂就问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 ”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 门的铺路石。不懂就问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之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意思 教室 戒(jiè)尺 道理 养成 良好 吓呆 厉声 私塾(shú) 段落 照例(lì) 顿时 习惯 理解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一字不错 糊里糊涂
【词义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 的样子。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 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 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不 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 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 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 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 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 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 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 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 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 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 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点意识 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词缠绕着越来越多的 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矶成为大家励 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滴的时候,都觉得 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的速度。打完点滴走 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够我们学习成长 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觉完全是没有方向、不 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啊,而且他们取得的成 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最 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了,都累病了,我讲这个故 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第一单元·好习惯·第一课
不懂就问
【创设情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故事——《中国人不可辱》
你喜欢故事中的孙文吗?
【孙中山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革命 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广东省香山县 (今中山市)人;孙文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 樵,后人惯以中山先生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