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合集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同时,通过对具体研究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选择研究课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到两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课题包括但不限于社会问题、科技问题、文化问题等,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制定研究计划在确定研究课题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3. 资料搜集和整理小组成员根据研究计划,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课题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整理出研究所需的资料和信息。

4. 研究论文撰写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开始撰写研究论文,提出研究假设、分析问题、提出结论,深入探讨所选课题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讨论、修改等方式,逐步完善论文内容。

5. 学术研讨会每个小组根据研究成果,组织学术研讨会,介绍研究成果并进行学术探讨,接受指导教师和同学的评审和建议,发表研究见解,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6. 撰写研究总结在学术研讨会之后,小组成员根据评审意见和讨论结果,完善研究论文,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结,总结研究经历和心得体会,分享个人成长。

三、活动过程1. 确定活动计划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分组,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 开展研究工作小组成员按照研究计划,分工合作,搜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准备学术研讨会等,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学术研讨会每个小组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指导教师和同学参与,就研究成果展开讨论和探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

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在当前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合作研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

一、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在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之前,需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

明确定义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同一个目标下展开合作。

此外,明确研究方向也有助于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各自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明确角色和责任小组合作研究需要明确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每个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并清楚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所承担的职责。

通过明确角色和责任,可以避免任务交叉和重复,提高小组工作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开展有效小组合作研究的关键。

小组成员应当保持频繁的沟通,包括面对面会议、在线讨论和邮件交流等。

沟通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同时,定期召开小组例会,及时解决问题和分享研究进展。

四、建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开展小组合作研究之前,需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任务分配和工作量。

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更好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理分配资源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资源分配非常重要。

有限的资源需要合理分配给每个成员,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必要的资源支持。

资源的合理分配不仅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六、鼓励创新和思维碰撞小组合作研究应该有利于激发创新和思维碰撞。

成员之间应鼓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并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

在讨论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思维的火花,并通过讨论的碰撞来提升研究质量。

七、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经常需要做出决策。

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小组应当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应明确流程和角色,以确保所有成员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并最终达成共识。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此,本人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1、学生合作要主动2、学生参与要全面3、学生合作要充分4、学生角色要明确5、教师评价要全面三、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中年级学生即1-4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讨论交流法,调查法,观察法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

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将各班案例作比较。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试点,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理想课堂中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仍需做更细致的探讨。

1、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2)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修计划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修计划

【关键字】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修计划篇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计划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计划为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为题,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结构的合理性,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组织保证。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的规模要尽可能小到足以使每个人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又要达到足以包含一定范围知识面和见解。

为得到最佳效果,人数应控制在4到8人之间。

[2]为了促进自由式讨论,小组所有成员都应具有平等地位,并且小组成员彼此间关系和谐,能坦诚相待——起码在组内不应形成尖锐的对抗。

[3]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

这样分组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比赛打下基础,使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异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获得提高。

[4]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即小组成员要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进行组内角色轮换或组间流动,而不应一成不变。

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改变学生在小组内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位学生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

2、要恰当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学习虽有众多的优势,但并不是说每堂课都必须有合作学习,有合作学习的也不是说整堂课都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合作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

组织合作学习,要抓住适当的契机,要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让人觉得这一环节成为摆设,毫无存在的必要。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与学习的组织形式不相宜,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组织合作学习呢?一般说要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易混淆处,在思维的交锋或发散处,在规律的探索处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思考探索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组织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学习,通过共享知识和交流经验,实现共同提高和发展。

而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个成员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意愿不足、分工不明确、组织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将开展一项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2. 探讨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3.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提出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内容1.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 学生个体因素- 小组内部因素- 教师的指导与支持3.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合作意愿不足- 小组分工不明确- 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差- 解决方案:激励、规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设计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 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识-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观感,并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精选多篇)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精选多篇)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精选多篇) 第一篇: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乐趣,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三、课程设置。

本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必修学分为3学分,每个学生至少完成1个课题研究,每周安排3个课时,本学期共58课时。

四、研究性课题:采用教师提供选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有:序号课题名称指导老师1广告与文化陆巧娣、张同江施孝丹、袁莉娜吴燕玉2按揭贷款问题王斌、金立亚顾海燕、吴芬唐儒洁3商业、交通选址与函数最值研究14圆周率“π”的应用5developinganadcampaign周征、冯双松徐小玲、徐德友)(三)研究实践体验阶段(第八—第十五周)①第八周——十一周(10月22日—11月16日)、第十三周—第十五周(11月26日—12月14日):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收集课题研究资料,课题组组长要每周向指导教师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取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

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填写研究性学习每周活动记录表。

②第十二周(11月23日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召开研究性学习中期交流汇报会。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教育领域,合作学习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改进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二、研究目的1. 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3. 建立适合不同学科、年龄段的合作学习模式;4. 提出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三、研究内容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原理等进行梳理和解释,深入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收集国内外合作学习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

3.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从而得出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4. 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他们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验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5. 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如何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实地考察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

3. 问卷调查法:设计合作学习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4.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进行实验性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研究背景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的一种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研究,并共同解决问题。

近年来,小组合作研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探讨小组合作研究的成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计划的目的是探讨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效的影响,以及小组合作研究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为学校制定教学政策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 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效的影响: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个人研究方式,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绩的提升效果。

将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验,对比他们在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研究中的研究成绩,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小组合作研究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的表现,并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达到研究目的。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实验设计: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为小组合作研究组和个人研究组,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

2. 数据收集:通过学生的研究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小组合作研究组和个人研究组的研究成绩和交际能力表现,得出研究结论。

预期贡献本研究的预期贡献包括:1.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小组合作研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 为学校制定教学政策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提升教育质量。

3. 拓宽小组合作研究的研究领域,促进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将按照以下时间节点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背景调研和文献阅读(一个月)-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两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一个月)-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两个月)参考文献[1]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2009). 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uccess story: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5), 365-379.[2] Slavin, R. E. (2015).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47(4), 423-438.[3] Gillies, R. M. (2016).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ew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1(3), 39-54.以上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协作,相互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许多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

因此,本文将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就该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开始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对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团队精神的影响,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

第二部分: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选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团队精神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方法如下:2.2.1 实验尺度设计本研究将设计两个尺度:学习成绩尺度和团队精神尺度。

学习成绩尺度: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包括小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团队精神尺度:记录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意愿、工作分配、沟通交流等等。

2.2.2 实验程序(1)实验前期:制定实验计划,明确研究目的、实验对象、实验尺度等。

(2)实验时期: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分别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测评手段,记录学生学习成绩和团队合作表现。

(3)实验后期: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建议。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尺度的收集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3.1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发现在实验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上表现得更好。

小学课题如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研究计划

小学课题如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研究计划

小学课题如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研究计划《小学课题:如何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研究计划》嘿,咱这要搞个关于小学课题里怎么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研究呢,得好好计划一下。

一、研究背景咱都知道啊,现在小学里小组合作学习可流行了。

就拿我之前看到的一个班级来说吧,那是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问题。

每个小组大概四五个人,看着热热闹闹的。

可我仔细一瞅,问题可不少呢。

有的小组里啊,就一两个同学特别积极,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其他的就在那儿发呆,感觉像个局外人似的。

还有的小组呢,讨论着讨论着就跑偏了,开始聊昨天看的动画片了。

这一看就知道,小组合作虽然看着挺好,但要真把优势发挥出来,可没那么简单。

这就是咱为啥要做这个研究的原因啦。

二、研究目标咱这个研究呢,就是想让小组合作在小学课堂里真正发挥作用。

首先呢,要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不能再有那种干瞪眼的同学了。

就像那个公开课上的那些发呆的孩子,得想办法让他们也兴奋起来,参与到讨论当中。

其次呢,小组讨论得有个明确的方向,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最后啊,通过小组合作,要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不能光凑在一起瞎聊,得真学到东西才行。

三、研究内容1.小组组建的研究这可是个大问题呢。

还是说那个公开课的班级吧,他们小组就是老师简单按照座位分的。

我觉得这可有点太随意了。

咱们得好好琢磨一下怎么分组才科学。

比如说,要把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放在一起。

像有特别活泼的同学,就给他搭配几个稍微文静点但很有想法的同学。

这样活泼的同学能带动气氛,文静的同学能出谋划策。

再把学习好的和学习稍微差点的放一起,好的可以给差的讲讲题啥的。

我就见过一个小组,里面有个小机灵鬼,学习成绩不错,还有个有点胆小内向的同学学习不太好。

一开始这个内向的同学都不敢说话,但是小机灵鬼特别热情,总是鼓励他,慢慢的,这个内向的同学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多好啊。

2.小组任务分配的研究小组任务要是分配不好,那就乱套了。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研究目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以及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中的应用情况。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情况,包括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

2. 实证研究:选取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随机选择若干班级,将其中一半班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另一半班级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

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期间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记录和比较,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体验。

研究步骤:1. 收集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研究成果。

2. 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和教学大纲。

3. 实施实验,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

实验期间,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4. 实验结束后,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在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5. 结合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中的应用情况。

6. 撰写研究报告,包括综述部分、实证研究部分、讨论和总结部分。

研究内容与要点: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研究成果。

2.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和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和分析。

4. 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5.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难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计划一、课题背景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了解对方的思维,认识和学习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启发、帮助和指导,通过相互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题概述本课题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题,我们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特点、优势和不足,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以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课题内容1.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意义和价值3. 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和方法4.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评价5.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对比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将深入学校课堂,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反馈。

同时,我们还将设计问卷调查,以学生、教师和家长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和评价。

此外,我们还将进行实验对比,对比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选择若干案例,对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课程和不同学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

五、预期成果1.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改进方案和实施策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自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再加之目前的学校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小孩独生子女较多,更应该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平时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小组合作也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旋律,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前小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合作。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由于我们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技巧和经验;小组合作的作用并不大,有些甚至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鉴于现状研究出一种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合作学习方法。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专门的任务和责任,需要互相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下面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一、小组成员的选拔1.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成员可以是同学们自主组成,也可以是老师分组安排。

建议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这样方便协作和讨论。

2.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在组建小组时,可以根据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为其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秘书、研究员等,以便更好地协作和分工。

二、小组任务的确定1.小组任务的明确为了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需要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这些任务可以是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也可以是小组自主选择的研究课题。

2.小组任务的分工在确定小组任务后,需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拖沓”和“懒惰”的情况。

三、小组学习的方式1.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学习可以采用讨论、合作、研究等形式,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通过线下讨论或线上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

四、小组学习的评价1.小组学习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学习结束后,需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成绩统计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学习的反馈根据小组学习的评价结果,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合适的反馈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小组学习的管理1.小组学习的指导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定期检查和督促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小组学习的激励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优秀小组奖、最佳组长奖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

课题研究计划范本(12篇)

课题研究计划范本(12篇)

课题研究计划范本(12篇)课题讨论打算范本〔精选12篇〕课题讨论打算范本篇1一、课题讨论的目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同学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同学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很多学校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和外表的现象,不但没有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反而变成了低效课堂。

因此本人讨论这个课题,就是要通过对学习小组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过程监控和指导、评价、来探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讨论的理论支撑:1.合作学习理论:课堂是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互动,是实现同学群体合作目标的基本手段。

在合作中,有利于同学的学习力量、人际关系的进展。

2、生态式教育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生态式教育强调平衡、和谐、整体的互相联系的教育,特殊是人际生态理论,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团结、合作的人际生态的良好关系。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对八种智能作了简介,其中也强调了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力量的人际关系智能。

三、课题讨论的内容及讨论方法1、讨论内容:(1)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合作学习力量的培训(2)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3)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4)讨论评价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2、讨论方法: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讨论,我主要实行以下讨论方法:(1)调查问卷:第一阶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同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看法、需求,讨论同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2)研讨法:其次阶段抓好教学案例讨论,总结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3)阅历总结法:第三阶段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阅历,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准时撰写论文,形成成果。

四、课题讨论学习打算以及详细时间支配第一阶段:20xx年2月3月(预备阶段)1、仔细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2、通过阅读、搜集、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指导。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彭阳二小数学组2013 年8 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工作计划之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书

工作计划之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书

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书【篇一:小组合作学习计划.doc】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计划**中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研究计划《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本校初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获益良多。

但是高中课堂相对初中人数较多,课容量也较大,同时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根据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及我班目前计划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特作出以下计划。

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甚至身高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小组,按照小组成员模式重新进行排位,以能互助讨论为目的。

具体操作如下: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

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

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
七、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一)阶段性报告、论文
(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者是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学习,善于及时总结和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
3、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着相当的时间经验,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奖。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性”。“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二)研究的假设
(1)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也试图将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小班化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⑵“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二)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学习相关理论,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10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1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

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三~五人一小组。

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

同时小组长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每小组由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至2名、中等生1名、和学困生1
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

不定
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了合作,奠定基石
要让学生对所需要解决处理的问题有所准备,在已知的基础上,谋划分工、确定职责。

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是我们实施合作教学中常见的通病。

分工、职责从更高层面上讲可以解释为规则。

规则是我们行事的指南,再进一点讲,是培养现代公民的一种规范意识。

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公约以至法律规章都是规则。

学会建立规则、遵守规则以至创新规则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优点。

三、把握时机,适当引放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

而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学习中教师不仅只是出示带有启发性的自学思考就完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渔之技”“学之法”,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能学。

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画、动手操作,联想”等去理解所学的内容,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掌握了新知。

总之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

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
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合作学习的方式,确实对我们的教学有帮助,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和操作中,又出现了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

1.为了合作而“合坐”。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

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

比如教师让学生思考划出每一段的中心句这个问题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

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或者说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吗?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2.教师充当旁观者,缺乏有效的指导。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

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

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
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曾看到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

在这样的课中后进生只是看着、听着。

想要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合作的目的那就更谈不上了!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老师良好的指导。

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愈显重要。

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

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要因学习进程与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