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管理模式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东方管理模式探索
时间:2011-05-03 16:56来源:新东方管理培训作者:admin 点击: 244次注:以下是搜集到的关于新东方模式的研究观点
新东方是国内第一个上市的教育概念的公司,就整个行业来说,对其他外语教育培训机构可能会有较大冲击,但是对IT培训、职业培训等与新东方定位不一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却会产生良性的影响。
梁武认为新东方在上市后还是会继续加强在语言培训领域的优势,而不会大力去做IT等其他领域的培训。
不过梁武也认为,俞敏洪有一个梦想,就是做商业化的商学院,因此他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人才选拔和使用
新东方在用人上有三大原则:第一,让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获得员工的高度认同,从而使员工产生企业自豪感和职业成就感;第二,在企业管理上倡导自由精神和职业精神的有效融合,为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环境和机制保障;第三,建立公平的人才选拔和晋升机制,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
新东方在考察人才时,主要把握四条标准。
第一,是否具有优秀的品格和性情;
第二,是否具备职业化的心态;
第三,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第四,是否拥有应聘岗位必要的专业技能。
对于有志于成为新东方教师的人才,新东方首先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熟的人品和个性。
在专业技能上,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和讲课水平外,还要求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互动能力和幽默能力。
同时,新东方要求,作为一名新东方的老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能够跟踪学生和时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我觉得新东方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团队。
新东方有一个特别良好的团队,而且极其稳定。
大家都是特别的喜欢来做这件事,因为它能给大家带来崇高感、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更重要的是新东方做的这些事情没有后遗症,所以我常常跟企业家说,企业做长久了,你心里不能有内疚感,就是你拿再多的钱你也不能有内疚感。
新东方模式的成功有何内在逻辑研究显示,延伸业务链、建设师资团队、标准化下连锁经营是其在浑沌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这也构成了国内教育培训
2020/3/27 企业有效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三大要素,新东方树立教育模式基本范式
要素一:延伸业务链,提供一站式服务
新东方善于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不断延伸业务范畴。
新东方的早期学员,选择新东方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了顺利出国留学,而到新东方来“过一水”,以掌握托福、GRE的应试技巧。
但是,这些技巧新东方能传授,其他学校也能。
新东方创办之前,北京已经有三四家同类学校,而上海前进学校更是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
新东方之所以后来居上,在于其率先延伸了外语培训业务链,为学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首先,业务链纵向突破,开辟出国咨询业务。
在提供考试服务基础上,新东方创办不久就开辟了出国咨询业务,由现任副校长徐小平负责,学员可以就近咨询,获得包括各国对待留学生的区别、基本申请步骤、各大学颁发奖学金的流程和决策等必要知识。
在当时出国流程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背景下,新东方以咨询业务招揽了大批生源。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新东方又抓住海外学校扩大国际生源的契机,与海外学校合作,将业务延伸至留学服务领域,包括学校选择、奖学金申请等。
其次,业务链横向发展,丰富外语培训品种。
针对当前全民学外语热潮,新东方在托福、GRE、雅思等考试培训基础上,推出大学考级、考研英语、新概念英语、精英英语等培训项目,丰富外语培训内容。
近年来,新东方还突破外语培训界限,在非语言培训领域四处出击:推出子品牌“北斗星”进军职业认证培训市场;拆分出“东方标准”从事IT业培训;推出学前教育品牌“满天星”,成立幼儿园;收购北京铭师堂和长春市同文高考培训学校,布局高考培训市场。
目前,新东方已形成以外语培训为核心,分别拥有短期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品牌内涵。
对比李阳疯狂英语,新东方打造业务链的商业逻辑更为清晰。
10多年前,李阳疯狂英语风靡一时,提出“让3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口号,发展势头一度盖过新东方。
但时至今日,李阳疯狂英语仍在口语培训市场上“疯狂”,规模上难有突破,而新东方则实现了上市融资的跨越,成为外语培训的第一品牌。
对此,新东方创立人、董事长俞敏洪曾坦言,李阳的演讲煽动能力很强,但缺乏产业化思路。
延伸业务链,新东方的品牌价值得到充分释放,不仅拓宽了营收渠道,也提升了整体抗风险能力。
年报显示,2006-2009财年,新东方营业收入由9250万美元上升至29257万美元,增幅216%,经营利润由823万美元提升至6092万美元,增幅640%。
要素二:建设师资团队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迅速升温,培训机构数量也快速增加,但培训机构的规模却普遍较小,且多为区域性机构。
这是培训机构的特性使然。
相比一般产品,教育服务的标准化难度更高,一家培训机构成名,往往是个别讲师的功劳,如陈安之、李阳、余世维等,以致每个讲师都可以开一个公司,但每个公司都做得不大。
然而,新东方却从教师遴选和薪酬两个角度入手,汇聚一大批名师,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为企业做大奠定了根基。
为建设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新东方制定了一整套遴选机制。
除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外,新东方还别出心裁实行“试听制”和“打分制”。
到新东方应聘的教师,前后要经过8轮面试,不仅要获得招聘人员的认可,还要通过“试讲”由学员打分,不及格者,只能出局。
由此,在教师遴选上,已经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要求,即任课教师上课时必须旁征博引,善于“抖包袱”,调动课堂气氛,不然很难通过学生这一关。
正是这一要求,使得新东方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一片欢笑声中灌输大量知识。
尊重教师、提高待遇,是新东方汇聚大批优秀教师的基础。
在新东方,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资源。
俞敏洪认为,只有教师富了,他们才能安心教书,传授知识,学生才能更多受益。
因此,新东方教师的高收入,深受同行乐道。
在新东方,主力教师年薪百万并不新鲜。
同时,新东方还在股权上有所安排。
资料显示,除核心团队拥有股权外(俞敏洪持股%、徐小平10%、包凡一4%、钱永强%),还有400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
正因如此,新东方汇聚了如徐小平、王强、包凡一、宋昊、钱永强、江博等大批名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拉出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比如,新东方前名师胡敏、罗永浩离职后,先后创办了新航道学校、老罗外语培训,其中新航道已获得IDG和美国最大教育上市公司开普兰联合注资,老罗外语培训也正处于融资洽谈阶段。
名师效应显而易见。
一是名师汇聚,各显神通,为新东方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风格,提升了教学质量。
目前,新东方形成了激励派、学院派和激情新概念英语三个流派。
同时,受尊重和高收入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试题,使之规范化,大大提升了考试通过率。
二是名师效应使得新东方在学员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大幅降低了营销宣传费用。
根据新东方内部的调查,学员中80%是通过口碑传播而选择新东方的。
要素三:标准化下连锁经营
在教育产业化思维下,连锁经营成为新东方做大规模的路径。
而连锁经营的成功扩张,却得益于新东方在教材和服务上的标准化。
由于教育提供的服务是无形产品,其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不能使之标准化,并且有效地快速复制,那么连锁经营必将陷入困境。
在教育培训领域,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内容标准化和商业模式标准化两个方面。
2020/3/27
内容标准化相当简单。
培训内容上,新东方除早期推出的托福、GRE等业务外,又先后向考研英语、四六级、职业认证、IT认证等产品拓展,表面上看相关性不大,但这些培训项目都有一个共性:都可以通过考试结果来验证培训效果。
一切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使得培训具备标准化的基础。
为此,新东方推出标准教材和教案。
其中首推俞敏洪编写的《GRE词汇精选》,该书被出国人士称为“红宝书”。
同时,新东方还陆续编写出版了《新托福考试综合教程》、《新托福考试官方指南》等教材。
另外,新东方还撰写了《新概念英语标准教案》、《雅思写作标准教案》、《考研模板标准教案》等教案。
标准化的教材和教案,不仅提升了新东方的教学水平,而且拓宽了营业收入,也为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针对不同老师不同教育风格的客观现实,新东方强调教学技能的标准化。
为此,新东方从剑桥ESOL考试中心引进六级师资培训体系,只有通过第一、二级培训的教师,才能成为符合新东方标准的教师,从而传达出相似的新东方味道。
商业模式的标准化更为重要。
连锁经营的理想状态是能够将成功模式不断复制。
为此,新东方将运营标准化作为切入点,把集团总部建成一个统一的统筹管理中心,把下属的分校建成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的连锁式分校。
为了复制总部商业模式的精髓,新东方在总部与分校之间打造了一套IT系统。
在该系统下,总部能将管理延伸到分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间教室、每一堂课,而分校又能够分享总部的后台支持,这让新东方的业务复制变得高效而有序。
在标准化支持下,新东方的连锁经营稳步推进。
自2000年在广州和上海开设分校始,新东方已在全国40个城市拥有42所分校、400多个学习中心和6家子公司。
不过,与多数教育企业连锁经营采取“直营+加盟”形式不同,新东方旗下分校均为直营店。
在俞敏洪看来,直营连锁虽然对扩张速度有所抑制,但更容易控制风险,更容易实现规模扩张与师资力量之间的匹配,同时,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以上三大要素,新东方在教育培训市场上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稳健成长,而通过对目前教育培训企业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延伸业务链、建设师资团队、标准化下连锁经营,是教育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新东方为什么能成功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东方的成功是教育理念的成功,更是管理的成功。
“秘诀”在于学生至上、“高薪养士”、以及引进规范、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
累计培养600多万名学生,截至2006年5月31日,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个书店,占全国英语培训市场份额50%以上,2006年9月7日成为全球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今日新东方的成功有目共睹,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遥想15年前,俞敏洪和妻子在寒风中沿着路边的电线杆子贴“小广告”的时候,大概包括新东方前后几位创始人在内,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想象得到这个小小英语培
训班日后的辉煌……
作为一个旁观者,当然没有当事者刻骨铭心的切身体会,但有时候也许反而看得更清楚些,从看卢跃刚的《东方马车——从北大到新东方的传奇》,到关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里俞敏洪评委的精彩点评,笔者像无数默默关心新东方的人士一样,对这个“中国教育失败的产物”(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语)充满了兴趣。
有评论说:“对比取得惊人发展的新东方集团,众多公立高校,特别是获得大量国家支持、尽享各项优惠资源的某些‘名校’,是否应有所反思”
那么,到底新东方成功的原因何在2008年3月28日,新东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新浪网作嘉宾访谈时,曾经自我总结道——
第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人物,也就是创始人也好,或者说管理者也好,必须首先要有一种使命感,这个使命感绝对不是说我想融多少资,赚多少钱,怎么样到国外上市,而是说我的学生进来以后,我怎么样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结果。
第二,任何教育机构都是文化凝聚的产物,如果只是把几个机构合起来,今天去买这家,后天去买那家,最后会出现一个很糟糕的状况:好像是一个教育机构,但大家互相拧着,没有统一的文化和理念,这样也做不长。
第三个,做教育眼光应该放得更加长远一点,要有很多耐心,教育没有十年看不出功底,没有十年人们不会承认你这个品牌。
这样的应验总结不可谓不高明,但是也许缺乏立竿见影的借鉴效果。
虽然有专家说“新东方”不可复制”,但那其实主要是对其发展道路和融资手段而言,从管理制度层面上看,该校必有其他教育机构可以参考、学习之处,否则新东方岂不成了海市蜃楼
基于此,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笔者找出了新东方成功的三点启示:学生至上;重视人才;公司化管理。
学生至上:变口号为制度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现如今,这句口号在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几乎都能看到,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真正落到实处的太少了。
也许,在四川地震中大面积倒塌的校舍就是一个例子……
反观新东方,从创办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用俞敏洪的话说:“你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甚至提升学生的需求。
比如说学生本来只想喝一杯水,但是经过你们的教学,最后想喝两杯水,他的梦想和理想都提升了,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一种使命感。
”
2020/3/27
事实上,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恐怕是时下中国民办教育机构的共识,因为离开了学生,这些机构统统都得关门大吉!而相比较而言,公办教育机构的日子就相对过得舒服多了,君不见,一些地方院校因为种种原因招生连年失利,甚至被教育主管部门“出示红牌”,但是教师即使无课可上,依然是“该得的一点都不少”,试想这种旱涝保收的体制怎能唤起他们的危机感和为学生服务的动力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成了困扰全社会的一个难题,这中间的原因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如果我们客观评价,就会发现一些大学里僵硬的专业设置、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是到学校里来学习的,如果他们学的东西没有用,那从校方来说,不是误人子弟又是什么
从这方面看,新东方的“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就紧紧围绕学员的实际需要,从最早的托福、雅思到后来的四六级考试培训、少儿英语启蒙,乃至脱颖而出的职业教育中心……如果不是针对社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设置的,这些培训课程还有人报名学习吗如果学习效果不好,大家还会趋之若鹜吗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新东方的老师为了让这些年龄身份各个不同的学员聚精会神地听讲,实在是煞费苦心。
这一点,凡是参加过新东方培训的人都深有体会:表面是丰富的英语知识何应试技巧,再次是幽默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是几乎影响了一代人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创造人生新辉煌”的新东方精神。
重视人才:从给教师发高工资做起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各行各业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回顾活动。
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则曾经是改革进程中一个著名的方针政策,在科教界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使他们重新焕发了青春。
然而,尊重人才也好,重视人才也好,都要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很多单位曾经有个顺口溜: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说得真好,可实际做到多少呢
拿学校来说,都知道优秀师资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但是每年教师节期间,从各级学校的各类老师在各大网站“张贴”的关于待遇问题的“诉苦帖”来看,教师待遇问题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公办教育机构囿于体制,也许大规模提高教师待遇有赖于上级政策,非一校所能独立解决。
但是就是在民办教育机构,比如说前些年著名的三大“连锁贵族学校”——广东南洋、江苏金山桥和山东双月园,都是一度不输新东方的民办教育集团里,教师工资待遇虽比一般比公立学校稍高些,但和新东方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校长胡敏在2002年答《21世纪人才报》记者问时说:“短短几年,新东方造就了许多百万身家的老师。
这些老师贷款买房、买车毫不“手软”,因为“他们预期自己的收入绝对有能力承担得起。
老师是新东方最宝贵的财富。
而百万身家自然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 新东方人力资源总监则说:“新东方老师工作几年就可以赚到在很多学校一辈子才能赚到的钱。
”关于这一点,已经离开新东方的著名英语教师罗永浩,曾经在他自己的博客里“透露”:
他一年的代课费税后收入是40多万——实际上,这些都还是新东方上市以前的情况……
那么,新东方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师”除了物质鼓励(这一点很重要,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是<新京报>所做新东方专题报道的“导论”,总结了两点新东方的两点“成功启迪”,其一就是它打破了“读书无用论”,让掌握知识的教师也成为“先富起来的人”……),还有就是新东方老师的“客户心态”——源自于新东方传统的老师评分体制——即真正由学习者决定教师的去留。
用中国科学院一位专家的话说:“这么一批诚心诚意把学员当作上帝,把教学内容揉入精气神的人,是其它培训机构无法短期内复制的,而且甚至是无法赶超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东方的成功根本不在于商业模式,而是在于新东方人,正是新东方5000多名教师和员工群体中的大多数优秀者,才推动着新东方飞速的前进。
”而这些人才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起来的,这也许是一个值得全国所有教育机构的决策者思考的问题。
公司化管理:将学校管理规范化
从夫妻创业,甚至是“老妈把关”的家族式管理,到引进“海龟”,像一个真正的企业那样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乃至于到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成为“透明”的公众教育公司,新东方的管理与新东方的发展紧密相连。
期间也经历了种种挫折、变故、争吵,最终成就了今日新东方。
新东方究竟是一所学校、一个教育机构还是一所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公司、企业这也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前不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东方“干部”在一个公开场合发言,直言不讳地说新东方就是一个盈利机构……笔者以为:不论“姓教”还是“姓企”,有一点或许是公认的,就是新东方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早也已经超越了一般学校的管理,而是一家用美国上市公司标准衡量的“准透明机构”。
从某种意义上,也许更接近最近几年在欧美兴起的有别于传统大学的“赢利性大学”。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新东方的历史,也许这样才能厘清“迷雾”,找到本源。
毫无疑问,早期新东方是一个至今大街上还能见到的小小英语培训班,那时候很多事情都得俞敏洪夫妇亲力亲为,包括到电线杆子上张贴小广告——彼时新东方能生存下来就属不易,何谈管理如果硬要套个说法,当然是典型的“家族小作坊模式”!
就在这个阶段,埋下了一个隐患,就是俞敏洪母亲的介入。
众所周知,俞是个大孝子,母亲对他的影响甚大,加之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太太的局限性,这才有了后来俞敏洪在大庭广众面前给老太太下跪的一幕……
2020/3/27
毫不夸张地说,因了俞敏洪的善良和大度,懂得“分享”的道理,才有了后来引进他的海龟同学王强、徐小平的举措。
换了有的人,一定会想:我打下的江山为什么要让给别人啊而此后,土鳖俞敏洪和他的海龟同学之间,其实是麻烦、纠缠不断,大都是围绕着学校的管理。
一度俞敏洪曾经“下野”,但大家很快就发现新东方的确是离不了他的。
事实上,正是在这种中外文化理念、管理思想的碰撞和磨合中,新东方一点点壮大,并且是呈几何级的增长,而崭新的、适合新东方发展的管理制度也一天天建立和完善起来,直到在美国的成功上市。
新东方模式具借鉴意义
新京报:外界对于新东方上市,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新东方上市是个特例,其模式不具复制性。
因为它做的是民办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而且它做的是托福、雅思考试等高端市场,容易看到业绩。
你怎么看
俞:如果从内容来说,当然不能复制。
因为再办一个新东方一样的培训学校,花的代价要比我们大得多。
但从我们把民办教育引入规范的管理机制,引进国际资本来把民办教育做大做强来看,又是值得借鉴的。
我们的目的就是提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行业有些现象,比如有的学校收费很便宜,但也少有人去,也有学校收费高达十万、二十万,学生还络绎不绝。
这表明关键在提高教育的质量。
至于收费高的问题,我们也摸索一些好的模式,采用大班、小班。
让学生花少一些的钱也能享受我们的高品质教育。
新京报:你怎样看民办教育前几年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一批有影响的民办学校纷纷倒闭的现象
俞:这些学校垮掉有两个原因:一是资金链问题;一是模式的问题。
比如南洋采取的储备金模式,学校收取学生高额储备金,承诺学生毕业时返还,只收取利息用来办学。
这在早些年利息高达10%时以上的环境下还行。
但后来国家降息。
低到只有3个多百分点。
学校就难以为继,不得不动学生的储备金,最后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