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阅读报告

注意瞬脱的疲劳效应

原作者:Jun I.Kawahara·Hirotsune Sato 姓名:刘靓

专业:心理学

学号: 2013010109

一、研究背景

以前有观点认为,注意力和情绪状态是有紧密联系的,消极的情绪和较狭窄注意范围相联系,相反的,较积极的情绪和宽阔的注意范围相联系。新进的研究表明注意力与情绪状态的联系是有选择的。

注意力资源部署受很多因素影响,内部状态影响认知系统的执行能力,情绪状态属于内部状态,因而影响注意力的部署。

在测定人的感觉阈限的时候发现,常有一些非感觉的因素,如动机、情绪、期望、疲劳等,影响人对信号微弱变化的检测能力,这些因素称为反映的倾向性。(李维认知心理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98页)

二、相关要点

注意主体心理活动指向刺激并对其做出选择应答的一种意识调节状态

注意瞬脱很短的时间内呈现两个目标刺激,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的现象。

注意瞬脱的影响因素任务因素目标因素空间因素认知

状态

任务因素从注意瞬脱研究开始到现在,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采用的部分报告法作为任务,因为部分报告的反映更敏感,研究者往往都侧重于研究影响注意瞬脱的因素和机制。(陈宏,王苏妍 2012)目标因素注意瞬脱的材料改变也就是目标性质的改变,早期研究主要以字母、数字为主,后期逐渐发展,扩展到词和图片的研究,,注意瞬脱的的研究范围。通过操作目标间语义关系可以研究语义启动机制和注意瞬脱是第二个刺激的加工程度,,从而帮助研究者解释注意瞬脱的语义加工机制语义加工机制。(陈宏,王苏妍 2012)空间因素周小林等(2007)通过实验研究外周空间线索能否促进能否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系统,和观察线索的信息性对该促进作用时间进程的影响。实验采用注意瞬脱和空间线索结合的实验范式,通过实验证明外周线索的促进效应在瞬脱期间内显著大于瞬脱期间外,非信息性线索和信息性线索分别在较短和较长的线索-目标间隔下起促进效应。(张德玄,邵丽萍,周晓林 2007)

认知状态认知状态对注意瞬脱的影响,是注意瞬脱研究领域中一个特殊的内容,认知状态对选择性注意时间特性的影响同样可以引向注意其它方面的研究,如对返回抑制、无意识盲的影响等。(陈

宏,王苏妍 2012 )

主要理论研究关门理论瓶颈理论暂时性失控理论注意

资源耗竭理论

关门理论

关门迟缓假说(the sluggish-gate idea)是Chun和Potter (1995) 、Shapiro和Raymond (1994)等提出的,他们认为在加工第一目标刺激表征时注意门径开启,第一目标刺激的加工是迅速的,而门径的关闭却有迟缓,因此,紧接着第一目标刺激便能够进入到注意门径中,当获得足够的注意资源,两个目标刺激就会共同得到加工,并且整合在同一个注意单元。关门理论主要涉及到两个关键的概念:注意门径和注意单位。作为早期AB 理论的辅助性假设,关门迟缓假设强调了短时注意连续加工的时程包容性,这种思想也为之后发展的理论提供了基础。(吴瑕,张明 2011

瓶颈理论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的相关研究包括高级中枢加工瓶颈形成的两阶

段模型、中枢干扰理论、TLC 假设和注意的延迟投入假设;目标选择的控制瓶颈形成的输入过滤器与目标模板假说。当然瓶颈理论也还存在一些局限,瓶颈理论虽然可以解释注意瞬脱的一些主要理论,但是还有一些注意瞬脱的现象却不能解释。(张明,王凌云 2009)暂时性失控理论

Di Lollo 等发现,当连续呈现三个种类相同的目标刺激(字母),第三个目标刺激的正确报告率并没有下降,然而当第二个目标刺激换为数字时,第三目标刺激的报告率也没有下降,并出现注意瞬脱现象,由于这个结果无法用注意资源耗竭理论和瓶颈理论来解释,为此,Di Lollo 等就提出了暂时性失控理论。(邓晓红,张德玄,周晓林 2008)注意资源耗竭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注意滞留模型和干扰模型,注意滞留模型认为,RSVP 的目标刺激加工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在第一目标刺激的第二阶段的加工完成前呈现第二目标刺激时,第二目标刺激的第二阶段的加工中所得到的注意资源就会减少,从而产生注意瞬脱。资源耗竭理论认为,在整个注意加工过程中,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了前面的目标刺激,注意资源的耗竭是注意瞬脱产生的主要原因。(邓晓红,张德玄,周晓林 2008)

三、新近理论研究观点

典型的消极刺激与较大的注意瞬脱相联系并成正比。

在激烈的情绪状态中,积极地情绪产生较小的注意瞬脱,消极的情绪状态产生较大的注意瞬脱。

现代的研究证明原来关于消极情绪损害注意力的选择是种过于简单的视角

相比于平静状态,焦虑的情绪状态更容易增加注意瞬脱

四、研究过程

实验

选择疲劳做为情绪操控的自变量

研究注意瞬脱上的情绪状态应该用心理与生理的二维观解释还是应该用注意力与情绪之间的特殊联系解释说明

假设

如果情绪状态和注意瞬脱之间联系的二维模型是正确的,Jefferies等研究者的研究体制中相同的象限内注意瞬脱的大小将会随着悲伤情绪的减小而减小,或者保持不变存在于平静情绪中。这两种情况非此即彼,如果真的是属于情绪状态的独特的联系将注意力通过独特的联系与情绪建立,那么疲劳将会在悲伤和平静状态中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实验过程

参与者

从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Tsukuba,Japan)领域雇佣了一组成绩较差的68个参与者,参与交换货币薪酬的实验。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30;15 female,15 male,mean age=24.8 years)或者控制组(n=38;28 female,10 male,mean age=21.0years).所有被试提供书面知情书,并且都在下午进行试验(14:00到17:00)

程序

被试在这个命令中完成四个任务:一个前测,TSST操作(实验组),或者一个备选任务(控制组),注意瞬脱测试,和一个后测。

前测完成心境状态图(POMS;McNair,Lorr,& Doppleman,1971;Yokoyama & Araki,1994)和JYZ的焦虑量表(STAL;Hidano,Fukuhara,Iwawaki,Soga,& Spielberger,2000).心境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