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运动和力》ppt课件
安徽2023省中考物理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第5讲机械运动运动和力课件

物体静止.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
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不要求掌握).
无意义.
物体在t1~t2间的路程.
该时刻该位置相遇. 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
PART 03
实验帮
实验帮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例题
命题归纳
例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
(53) 不一定 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的汽车做的 (54) 一定
是变速直线运动.(均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甲
乙
考点帮 机械运动
考点1 考点2
7.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测量长度时一定要选用分度值最小的刻度尺.
(55)( × )
(2)从中间折断的刻度尺,两段都可使用.
(56)( √ )
(3)只要的测量
考点1 考点2
ⅱ.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读数和记录. 一要放正: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 (13) 紧贴
被测对象,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其他作为起点的刻度
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
二要正视:读数时视线要 (14) 正对
终端刻度线,视线与尺面 (15) 垂直
.
三要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一般应估读到 (16) 分度值得下一位
m/s.
(6)小安测出的小车在AB段的运动时间与小明不同,原因可能是 斜面的坡度不同 .
(7)在小安的实验中,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 vAB<vAC<vBC
;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 变速 运动.
实验帮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例题
命题归纳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8讲】运动和力

不同点
考点一 考点二
二力平衡
7.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合力 受平衡力为零 不受力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 为零 物体运动状态 运动状 匀速运动态不变 静止 运动 运动快慢改变 状态 运动方向改变 改变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 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二力平衡 例2:(2014,南昌 )如图所示 ,一只足球放在桌子上 ,而桌子立于地 球表面,下列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________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解析: 足球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桌子 对足球的支持力和足球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方法归纳]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 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时, 物体做曲线运动。
惯性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1:(2014,河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 小 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 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 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解析: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 ,它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车在水平方向上静止时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 一对平衡力,打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 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答案:ACD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 力和运动

间站中,乒乓球不再受到重力和__浮____力的原因而悬停
不动。在地面课堂的同学们也做同样的实验;用吸管把
乒乓球轻轻压入水中,取出吸管后,观察到乒乓球会迅 速上浮直至漂浮,如图-2所示。乒乓球露出水面前,浮
力__大___于____重力且浮力大小___不___变_____。
解题技巧:加速运动的物体 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 力,其合力方向与二者数值 更大的力方向相同。
命题点3
惯性概念及现象解释
命题点4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命题点1: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题1. 300多年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是模拟伽利略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图中三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木板、棉布、毛巾。
(1)为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次实验都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_相___等____(选 填“相等”或“不相等”),即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的__同___一___高___度____静止释放。 (2)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距___离_____来推断阻力对小车运 动的影响,这个力____减___小____小车速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题11.(2022云南)2022年2月16日、中国运动员齐广璞在北京冬奥会男子自由滑雪空
中技巧赛上获得冠军,如图乙所示,他离开大跳台后由于_____惯___性___,仍能在空中继续
“飞行”。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2.(2022丹东)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
命题点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题15.(2022云南)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 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2022 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学稿(第四单元 力、运动和力)

第四单元力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考点聚焦】本课时相关的考点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力的分类,力的测量等。
【知识要点】(一)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分度值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__。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
9.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叫做________.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接触面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01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 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回顾一.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变化。
2.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二.运动的快慢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所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3.公式:。
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换算:1m/s= Km/h.5.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快慢,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
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是否磨损;刻度尺的;刻度尺的。
2.测量时间所有的工具:、等。
3. 叫误差。
四.力1.力是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五.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一切物体在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六.二力平衡1.物体受两个力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或,则此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的两个力(或多个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在上,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重·难点分析一.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的选择: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选参照物,选参照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任意性原则,指除研究对象之外的任何其他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二方便性原则,应使我们容易描述或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当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因此说一个物体静止并不是说他绝对不动而是由于这个物体相当于所选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描述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推想。
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第3单元 运动和力7-11课时

产生条 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 件 物体间必须有____________( 相互作用 可以不接触) 三要素 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 相互 的;②两物体 力的特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 点 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第7课时┃ 考点聚焦
①是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 摩擦;②大小与和它方向相反 相等 的外力的大小 ________(选填 “相等”或“不同”) ①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 大 糙,滑动摩擦力越 ____;②接 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大 大,滑动摩擦力越 ____(均选填 “大”或“小”)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小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 ____(选填“大”或“小”)
第7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构造
原理
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越长 就________ 分度值 、指针是否指零 量程 、________ ①使用前观察________ 刻线;②使用前要先拉动几次挂钩,以免弹簧被外壳 卡住;③测量时要避免弹簧及指针与外壳摩擦,以免 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 向跟所测量力的方向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④读 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的表面________ 垂直
实例
擦黑板时用力;用力捏车闸刹车 结冰的路面撒炉渣灰;鞋底、轮 胎制有花纹;防滑链 雪橇用密度小的材料制作 冰壶比赛中,不断摩擦冰面形成 水膜,减小摩擦;锁生锈后加铅 笔芯粉
作用效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果 运动 状态 ________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 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形状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知识汇总(55张ppt)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I=UR
长量成正比 故分度值为0.2 N
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在 读数:
0刻度线处,若不在,需 3 N+3×0.2 N=3.6 N
调零之后才可使用
1
仪器
电流表
读数步骤
注意事项
确定分度值: 接线柱接“3”,量程为0~3 A,1 A 分为10个小格,分度值为0.1 A(若 接线柱接“0.6”,则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 读数: 1 A+6×0.1 A=1.6 A
分度值为0.5 V) 元件或电源并联;
读数: ②电流正进负出
2 V+6×0.1 V=2.6 V
1
仪器
电能表
读数步骤
注意事项
表盘参数的意义:
①电能表上最后一位
①220 V表示这个电能表应在220 V的电路中 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
使用,2.5(1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 位.如图所示的电能
为2.5 A,额定最大电流为10 A,电能表工 表示数为248.6 kW·h,
1
(7)功的公式 W=Fs 变形公式:求运动距离 s=WF ;求力 F=Ws 注意:s 必须是物体在力 F 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
(8)功率公式 P=Wt 变形公式:①求功 W=Pt;②求做功所用时间 t=WP 推导公式:P=Wt =Fts=Fv(v 为物体在力 F 作用下匀速运动的速度,单 位一定为 m/s)
1
(3)密度公式 ρ=mV 变形公式:求质量 m=ρV;求体积 V=mρ 注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4)压强公式 p=FS 变形公式:求压力 F=pS;求受力面积 S=Fp 注意:受力面积 S 的单位一定要换算为 m2,1 Pa=1 N/m2.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7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实验次数 压力 F /N 摩擦力f /N
1 3 0.6
2 4 0.8
3 5 1.0
4 6 1.2
5 7 1.4
(3) 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 , 记 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 , 在图乙
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如答图所示
乙
第6题答图
(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图片
命题内容 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油可以 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油膜,使两 个相互接触的表面⑦ 彼此分离 ________, 减小摩擦
图片
命题内容
通过向船体下方施加 气垫船⑧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压空气 使船体悬浮在水平面 __________ 上,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摩 擦力
第一部分
第七章
教材知识梳理
运动和力
中招考点清单
教材图片解读
课堂过关检测
河南五年中招 常考类型剖析 实验突破 备考试题演练
教材图片解读
图片 命题内容
如图,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
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
金属片飞出,这是因为小球具有① 惯性 小球之后又落回支座,是因 _____, 重力 的作用 为受到了② _____
第3题图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由于每段距离的时间间 隔是一样的,木块运动的距离不断减小,根据 s 公式v = 可得出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 t 越来越小,说明木块做的是减速运动,即木块 的速度减小;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 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 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题中木块与桌面
的推理,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6. (’12河南19题7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
浙江省苍南县括山学校中考物理 运动和力一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参照物 静止和运动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的,研究同一物
参照物 体的运动时,若________的选择不同,则得出的结 论不同。
【深化理解】 2.(2012台州) 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 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 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 浮力作用
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 500
物,他是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静止
6.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的一些性质进行比 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如图所示,比较运动快 慢引入________。 速度
专题二 速度和平均速度
考点5:知道速度的单位〔 a 〕
解析
v=s/t=45cm/5s =9cm/s。
专题二 速度和平均速度
考点7: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c 〕 【基础盘点】 s/t 1.速度公式:v=________,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得: vt s/v s=________,t=________。
【深化理解】 9.(2012衢州) 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 黄衢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园隧道入口处有一块交通 指示牌(如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基础盘点】
1.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2.1米/秒=________千米/时。 3.6
【深化理解】
7.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汽艇在 静水中每分钟行驶900米,则 A.火车的速度大 C.汽艇的速度大 ( A ) B.汽车的速度大 D.三者的速度一样大
中考物理运动和力总复习精讲课件

第8讲┃ 运动和力
2.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 。下列过程中应用了实验推理法的是( A ) A.牛顿第一定律 B.将撬棒、剪刀等抽象成杠杆 C.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8讲┃ 运动和力
考点 27
运动与力的关系
第8讲┃ 运动和力
1. 【2013·泉州】如图 8-2 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 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C )
图 8 -2
第8讲┃ 运动和力
2.【2013· 湖州】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学书,与科学 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A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第8讲┃ 运动和力
考点 26
惯性
原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 ______________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质量 有关,与物体 2.决定因素: 惯性只与物体的________ 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等均无关。 3.理解: 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 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但它却具有惯性。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相互 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异体)。
第8讲┃ 运动和力
┃考题自主训练与名师预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D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解析] B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且挤压、接触表 面粗糙、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A错。当物体 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汽车 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B正确。惯性是 物体的一种属性,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 错。力的相互性是指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有一个力的作用,同时 受力物体对施力物体也有一个力的作用,故D错。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力学部分)_

(力学部分)
目录
编辑制作:江油市华丰中学
机械能
力和运动
总 目 录
压强和浮力
机械、功和功率 物理研究方法题
返回
知识清单
识记巩固 机械能 重点难点
中考视窗
经典例题 热点扫描 返回
知识清单 识记巩固 力和运动 重点难点 中考视窗 经典例题 热点扫描 返回
力的单位
力 和 运 动 知 识 清 单
力的概念 力的三要素
力的表示法
三个基本力 力的作用效果 惯性
力的合成
力和运动的关系
相 互 作 用 力 与 平 衡 力 的 比 较
返回
力的国际主单位:牛顿(N)简称“牛”
返回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说 明
2.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其中任何 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3.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要接 触。例:太阳和地球并没有接触,但它们 之间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答案
例题6:一气球下悬挂一重物,以速度V 匀速上升,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绳子突然断 裂,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C ) A.立即下落 B.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 C.继续上升一段时间,然后下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返回
例题7: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桶水重 400N(连桶),现用30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 则桶受到的合力为( ) A.100N,方向竖直向下. B.100N,方向竖直向上. C.0N.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例题7: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桶水重 400N(连桶),现用30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 则桶受到的合力为( C ) A.100N,方向竖直向下. B.100N,方向竖直向上. C.0N.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最新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8章运动和力复习【名校名师个性课堂复制】

4、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 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A.一定不是平衡力; 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 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 的力一定不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F1
F2
上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把小车放在_________ 水平桌面 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两边砝码 质量相等 时, 小车静止;把小车横向移动,使两边拉力方向 相同 ,放 开手后,观察到木块会 运动 ;把小车原地转动一定角度, 使两边的拉力方向相反但不在 一条直线上 ,放开手后,发 现小车转动。
作用在不同的 两个物体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
相同点
1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下列各对力 中是平衡力的是( C )。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B.汽车的重力和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路面对车的阻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 全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这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后背总向后紧贴着座椅 的靠背,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是( B )。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拐弯 4.氢气球下面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 炸,那么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2017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八 运动和力ppt课件

26
【解析】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物体和组合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受到 平衡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作用,推力与摩 擦力大小相等。而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 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由题意和题图可知,f1P<f2Q<f3P+Q=f4P+Q,F1<F2,F2<F3, F3=F4,因此B、D正确。 【答案】BD 【方法归纳】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时,如果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 等因素无关。
23
【方法归纳】如何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指出物体原来所处的运动状态; (2)再指出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之后指出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指出出现了什么现象。
24
二力平衡
【例2】(2015·绵阳)一个苹果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受到的重力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苹果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苹果受到的重力小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 D.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大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 【解析】苹果受到的重力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 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苹果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B正确;C错误;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D错误;应选B。 【答案】B
29
【解析】 (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等的 初速度;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受到的 阻力不同,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即滑行时运动状 态最容易改变。 (3)从实验事实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 ,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 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1)同一 (2)毛巾 (3)小 慢 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归纳】本题应用控制变量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清楚图示情景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第三章 运动和力课件 浙教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及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图①②③三种情况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所受平衡力的大小均为 F,故以上三种情况中,弹簧的伸长量都相等。
6.(2011· 宁波)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 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要点五 牛顿第一定律 (2012· 台州)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管道连接紧密,空气 全部抽出,列车运行过程中将无空气阻力、无摩擦。
(1)这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管道中运行时,不再需要任何的牵引力。列 车利用自身的________在真空管道中继续运行。 (2)这种列车的速度能达到 6 500 千米/小时, 这意味着环游地球一圈(40 000 千米)只需要 ____________小时。
知识点三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 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知识点四 重 力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 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G=mg。g=9.8_N/kg,它 表示质量为 1_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 N。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一个重为 9 N 的物体 A,静止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请作出物体 A 所受重力的 示意图。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七章_运动和力

考点一 机械运动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物体,也可 以是运动物体. ②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考点一 机械运动
某飞机在 5 s 内匀速飞行了 1 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 ________m/s , 合 ________km/h. 它 25 s 内 通 过 的 路 程 是 200 720
200 5 000 ________m ,它在第 30 s 内的速度是______m/s.
考点二 测量 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 →观察、放置、读数 (2)单位:m (km dm cm mm um nm) (3)记录:数字+单位 (4)测量方法: a.精确测量 b.特殊测量法 (5)误差:定义、减小方法 . 与错误的区别 时间的测量 工具:表 单位:h min s
F=20N
考点四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牛顿第一定律 总保持_________ 静止状态 或_________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不需要 ①物体的运动________ 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 的原因. ②当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或受力平衡的时候,原来静止 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想象、推理而 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念: 参照物的选择: 意义: 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定义: 公式: 单位: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概念: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计算: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 力的测量 单位: 测量工具: 力的示意图 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 运动和力 惯性 概念: 二力平衡 条件: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河北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7讲力运动和力课件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9
类型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或 根据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20
【例3】[2017·济宁中考]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几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 A.匀速转弯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不可能向上运动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8
变式运用►2.[2016·扬州中考]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易错提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有时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此时摩擦力是动力;有时跟运 动方向相反,此时摩擦力是阻力.
想一想►如图,观察圆珠笔用手握住的地方,和其他位置相 比,发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些花纹有什么作用?
接触面凹凸不平,比较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七讲 力 运动和力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1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 力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2
考点2 弹力
•精选
•最新精品中小学课件
•3
辨一辨►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与某一非零刻度线对齐 且无法校零,也可以使用该测力计进行测量.( √ )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8:力和运动ppt课件

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装置: 控制变 量法
2、实验过程: (1)实验中要控制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 速度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______ 。 (2)在这一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 做法是分别将毛巾、棉布、木板铺上,分别进行实验; 运动的距离 来显示 (3)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_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转换法
二、惯性的利用 如拍打衣服灰尘,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 三、惯性的危害 如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绊倒等 四、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 (1)说明被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 (2)指出被研究对象的哪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阐述被研究对象的另外部分由于惯性,仍然保 持 (填原来的运动状态)而 的现象)。 (题目叙述
考点三 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和平衡状态 静止 或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保持_____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2)处于平衡状态的 物体F合=0.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称为二力平衡。 ________ 状态或_______________ 同一个 物体上、大小________、 2、条件:二力作用在________ 相等 相等 同一直线 方向 ________、两个力在 __________上。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8:力和运动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建立过程 亚里士多德: 通过想象和思考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 伽利略:通过实验(实验方法)进一步推理认为物体的运 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认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_______ 静止 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惯性 仍能在水平路面上滑行,最终停下 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 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 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练兵
1.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 惯性,自行车 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 阻力(摩擦力)的缘故.若路 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____ 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 牛顿第一定律. 并总结出________
1.长度 (1)国际单位:米,符号为 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 km=1 000 m,1 dm=0.1 m,1 cm=0.01 m,
1 mm=10-3 m,1 μm =10-6 m,1 nm=10-9 m
(2)测量工具:刻度尺.
体上.此类题目最好作物体受力的示意图,结合选项,逐个排除.
我的答案:B
如图 13-5 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
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
力的是( C )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图 13-5
2.二力平衡
大小相等 、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 (1)概念:作用在_________ 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方向相反 并且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条件:同物体、等值、反向、共线.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合力不为零 合力 为零 运动状态 不改变
相互 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会受到受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力物体给它的反作用力作用.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同时出现;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 (3)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 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形变 .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牛顿 ,简称____ 牛 ,符号是____. N 4.单位:_____
s (3)定义式:v= . t
(4)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为 m/s
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快慢不变 的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
方向不变 快慢 不变,________ (2)特征:物体运动时_____ ,即在任何时刻,
五、牛顿第一定律 没有受到力 的作用时,总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 静止状态 或_________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保持__________ 不需要 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 运动状态 ①物体的运动________
的原因. ②当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或受力平衡的时候,原来静止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
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图 13-3
思维点拨:由 s-t 图象可以看出路程跟时间成正比,所以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 m/s; 由 v-t 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时 间的增大,速度不变,所以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 别为 6 m/s 和 4 m/s. 我的答案:甲 丙 乙
3.误差 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的差别. 测量值和______ (1)定义:______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更精密的测
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只能减小 不能消除 (3)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________ ,________ ,无法 避免.
四、力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必然 1.概念:力是___________ 施力 物体,一个叫____ 受力 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_____ 物体.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态改变
变速运动
只要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就一定不
是平衡力,如压力和支持力.
考点1
参照物
【例1】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 列车开动后,若以“和谐号”动车组为参照物,则小明是 _________的,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________的. 思维点拨:当两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同,两物体相 对静止,否则相对运动. 我的答案:静止 运动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
动员具有惯性
考点5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 )
【例5】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 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思维点拨: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是:平衡力的 作用点必须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
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解
操作 探究
相对 相同 单位时间
s v= t
3.6
0.1 10
0.01 10
10-3
量程 垂直
10-2 分度值
60
3 600
N
运动状态 形状 大小 方向 相互
作用点
不受力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大
同一物体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
一、运动的描述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 1.机械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 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大小,力的____ 方向 作用点 . 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 ,力的________
带箭头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常用一根______ 的线段来表示力 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①画力的示意图时,在同一图线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地球对空中的物体、 磁铁对铁钉产生力的作用.
图 13-4 思维点拨: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我的答案:1.80
[]如图 B31所示,物体 A 的 3.42~3.48 长度为____________cm.
图 B31
考点4
惯性 )
【例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想象、
推理而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经得起实践的
检验.
2.惯性
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的特性叫惯性.牛 (1)定义: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
惯性定律 . 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 (2)利用: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灰 尘拍掉;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3)交通事故的防止:限制车速;保持车距;禁止超载;系 好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
考点6 的是( )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思维点拨: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 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我的答案:D
摩擦力(阻力或力) 的作用. 受到_________________
图 13-6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为标准,这个__________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相对 参照物 .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 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物体,也可以是 运动物体. ②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不改变. (3)两种图象
图13-1
图13-2
4.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一段路程 s 和所用
时间 t 的比值.
s - (2)公式: v = . 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认
为 v 与 s 成正比, v 与 t 成反比.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2.如图 13-6 所示,在 2011 年斯诺克中国 公开赛中丁俊晖成功闯入四强,临时排名升至世界第三位.比 平衡力 赛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____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
惯性 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 能向前运动是由于_____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v 物体运动的快慢 . (1)物理意义: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2)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受力和静止的物体
也具有惯性.
质量 决定,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②惯性由物体______ .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