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和用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重要句式

文言文重要句式

文言文重要句式
1. 判断句:以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的句子。

例句:皆白马之子也。

译句:都是白马的人。

2. 省略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

例句:承籍于武城。

译句:继承了武城的户口。

3. 倒装句: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的位置颠倒的句子。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译句:你太不聪明了!
4. 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例句:受制于人。

译句:被人控制。

5. 固定句式:某些固定结构的句子。

例句:孰若孤?译句:谁像我?
6. 递进句: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

例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者?译句: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还严重呢!
7. 选择句: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

例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译句:与其错杀无辜,宁可对有罪的人有所宽恕。

8. 因果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例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译句: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克敌制胜,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次就是出动军队。

9. 条件句: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

例句:天下有常胜之道,非信久而不能成其事。

译句:天下有一种常胜之道,并不是因为有信用才能长久地实现其成功的。

10. 让步句:表示让步关系的句子。

例句:吾虽以吾国财用不足故来,至于衣食,知止不苟可以生,知足不苟可以给。

译句:我虽然因为我国财政不足而来,至于衣食方面,知道满足就可以够用,知道自足就可以够供给。

以上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式,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句式结构1. 并列句结构:文言文常使用并列句来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意思。

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这种句式结构通过并列关系来突出主句的内容。

2. 定状结构:定状结构是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在句中加入定语或状语,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春风如刀,夜月如雪。

" 这样的句子通过形象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

3. 递进结构:递进结构是文言文常用的一种句式结构。

通过使用“既...又...”、“虽...但...”等词语来表达递进关系,增强句子的语义力量。

比如:"既往不咎,亦勿遗诛。

"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既...又...”的结构来表达递进关系。

二、语法规则1. 典型的文言文语法规则包括句末助词、句中助词、虚词等的使用。

句末助词的使用可以表达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例如:“先生言之凿凿。

” 句中助词的使用可以衔接各个短语或句子,增加句子的流畅性,例如:“既而盛气凌人,好大喜功。

”2. 文言文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变化形式较多,需要掌握相应的语法规则。

例如,动词的变形包括不定式、使役形、完成形、被动形等。

形容词的变形包括基本形、夺宝形、赘形等。

副词的变形包括否定副词、疑问副词、程度副词等。

3. 文言文的病句修养是关键。

病句修养是修炼文言文水平的一项基本功。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俗气的词语、正确的用字等。

同时,句子的平衡和平仄的处理也需要注意。

总结起来,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是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并更准确地传达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言文用法总结

文言文用法总结

文言文用法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用法有很多特点和规则。

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古代文献中的文言文用法:1. 篇章结构:古代文献中文章多采用四六文体,即每句四个字或六个字。

常见的篇章结构有句读、段读、简察等。

2. 辞采手法:古代文献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设问等,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 句法结构:古代文献中句法结构严谨,常用复句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4. 文言词汇: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较为古雅,多采用单音词和双音词,有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

二、文言文的语法特点:1. 语序:文言文的语序比现代汉语更加自由,可以灵活变换主谓宾的位置,以达到修辞和表达的需要。

2. 用字:文言文中使用的字词较为古雅,有些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需要根据语境理解其意义。

3. 词法:文言文的词法特点是多音字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和意义。

4. 助词:文言文中的助词使用较少,常用的有“之”、“乎”等,一些偏正结构和动宾结构也用得较少。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典故和历史事件,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2. 对仗句式:文言文中常使用对仗句式,通过平仄和押韵等手法,使文章既朴实自然又富有韵律感。

3. 数字象征:文言文中经常使用数字来象征事物的多少或次序,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

4. 修辞格: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格,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四、文言文的阅读方法:1. 理解句法结构: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句法结构的理解,弄清主谓宾的关系以及修饰成分的作用。

2. 辨析字义:文言文中的字词有时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差异,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

3. 熟悉典故: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典故,熟悉典故和历史事件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十分重要。

4. 品味修辞: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要仔细品味其中的味道,捕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及用法,对于我们读懂古代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式这是最典型的判断句形式,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者”表示提顿,“也”表示判断。

2、“……,……也”式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3、“……者,……”式“者”表停顿,如:“粟者,民之所种。

”4、“……,……”式这种形式的判断句没有标志性的词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乃”“则”“即”“皆”“诚”“本”等副词表示判断“乃”表肯定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则”表肯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表肯定判断,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皆”表肯定判断,如:“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诚”表肯定判断,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本”表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而君幸于赵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为”字式用“为”字表示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贾谊《过秦论》)3、“为……所……”式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被动句式,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4、“见”字式用“见”字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列传》)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为了语言的简洁,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会被省略。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独特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句式1. 主谓结构:文言文的主谓结构一般是用名词作主语,动词作谓语,例如:“春风吹拂着大地。

”这种句式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主旨。

2. 宾语补足结构:文言文常使用宾语补足结构来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或性质,例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3. 并列结构: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并列结构来表达两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概念,并以“而”字进行连接,例如:“善良而又坚强。

”4. 同义复句结构:文言文中常使用同义复句结构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例如:“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5. 倒装结构:文言文常使用倒装结构来突出某个词语或句子成分,例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1. 典故引用:文言文中常引用历史典故以增强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深度,例如:“李时中,责有那如。

”2. 成语运用:文言文中常使用成语来表达含蓄深刻的意思,增加文章的修辞效果,例如:“一意孤行,岂能行止。

”3. 比喻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比喻来形容事物,使得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例如:“月白风清,如洗如银。

”4. 对仗句式:文言文中的诗词常使用对仗句式,前后句呼应对应,使得表达更加和谐,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文言文的魅力与应用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运用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来丰富我们的写作和表达,使得文章更加精彩动人。

总结起来,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在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特点,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魅力,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欣赏。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

常见⽂⾔句式及例句什么叫古今异义,通假字,⽂⾔虚词?在什么时候⽤这三种解释⽅法?解析:这是⽂⾔⽂中常见的说法,古今异义就是指⼀些词语在古时候是⼀个意思,在现代⼜是另⼀个意思,意思古时候和现代的不⼀样,这就是古今异义(今齐地⽅千⾥(“地⽅”是“地”与“⽅”的连⽤。

地:⼟地,领⼟;⽅:⽅圆。

现在的意思常指“某⼀区域”));通假字:古⼈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个字,表达⼀个意思,可是该⽤哪个字表⽰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定规律的;但是有⼀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定规律,可能⽤这个字表⽰某个意思,也可能使⽤⼀个同⾳字表⽰那个意思,这个同⾳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般情况下使⽤“慧”表⽰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惠”去表⽰,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虚词和⽂⾔实词相对,⽐如我们所学的“之”、“乎”、“也”等等都是⽂⾔虚词,⼀般它们没有实际的意义。

常见⽂⾔⽂虚词⽤法——所处所,地⽅。

例:①持童抵主⼈所。

②⼜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必能使⾏阵和睦,优劣得所。

④乐⼟乐⼟,爱得我所!⑤成反复⾃念,得⽆教我猎⾍所耶?⑥某所,⽽母⽴于兹。

⑦此何所也?⽤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的⼈”等。

例:①渔⼈⼀⼀为具⾔所闻。

②⾐⾷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荆柯有所待,欲与俱。

⑤此疾之所由⽣也。

(所由⽣:产⽣的缘由。

)「所以」表⽰⾏为所凭借的⽅式。

⽅法或依据,相当于"⽤来......的⽅法""是⽤来......的"等。

例:①吾知所以⼈距⼦矣,吾不⾔。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法其所以为法。

表⽰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①亲贤⾂,远⼩⼈,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②荆⼈尚犹循表⽽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1: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它能让宾语具有“使动”动词所赋予的行为和性状。

一、动词使动用法。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二、名词使动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

2:意动用法所谓意动动词,就是含有认定意义的动词,它对宾语含有“以为什么”或“以为怎样”的意思,或者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什么或看成怎样。

古汉语表示意动的动词有“以……为……”、“以为”、“为”等。

如:市人皆以赢为小人。

(都市里的人都认为我侯赢是个小人。

)《信陵君窃符求赵》皆以美于徐公。

(全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但是,在古汉语里,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它可以不用意动动词,而用别的词来代替意动动词,并简化结构,我们称之为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意动动词。

名词用作意动动词,就是把名词放在宾语前面,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冯谖客孟尝君》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前赤壁赋》二、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

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看成怎样。

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后所构成的动宾式,所表示的内容和古汉语的“以……为……”一样。

如:成然之。

(成名认为他的妻子的话很对。

)《促织》又安敢毒耶?(我又怎么敢认为这个差役痛苦呢?)《捕蛇者说》吾妻之美我者。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一、句式结构1. 主谓句型主谓句型是最基本的句型,用于陈述一个动作或状态。

主谓句型的结构为“主语+谓语”。

例如:君子无伤人之心,有战国之志。

汉高祖谢天下,天下皆为汉。

2. 主谓宾句型主谓宾句型是在主谓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动词等。

例如:为人民服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主谓补句型主谓补句型在主谓宾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补语,用于补充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图书馆静悄悄地坐落在郊外。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

4. 连词句型连接词句型使用连词连接两个主谓句型的句子,用于表达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5. 并列句型并列句型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用于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含义或补充说明。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条件句型条件句型由一个条件句和一个主句组成,用于表示某种条件下会发生的结果。

例如:如有困难,可尽快与我联系。

吾愿群公以毛遂自荐。

7. 定语从句句型定语从句句型用于修饰名词,由一个引导词和一个从句组成。

例如:山明水净,石矗云霞。

夫子常诵《诗经》,而不进于《易》。

8. 独立主格句型独立主格句型由一个名词或代词和一个动词短语组成,用于表示伴随、目的、结局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 半倒装句型半倒装句型是将谓语动词的一部分(一般是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于强调动作的主体或表示条件。

例如:黄花山中卧鸟,白马照夜鸣。

得天下英才,当尽量予以重用。

二、句式用法1. 平淡句式平淡句式是指句子结构简单,词语朴实无华,用于表达简单的事实或观点。

例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推而广之,哲人亦不得不慎独。

2. 衔接句式衔接句式是指通过各种连接词将各个句子或词语连接起来,用于表达因果、递进、并列关系等。

例如:不明者以为鸿案鸿案,参以古人之智,旋蒙其诛也。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明确表示“是”或“非”的句子)1.“者也”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 副词“乃”“亦”“即”“皆”“本”“必”等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梁父即楚将项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环村居者皆猎户3. 动词“为”“是”表判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予非文人画士(3)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二)被动句(受动者作主语的句子)要素:受动者、动作、被动词、施动者1.“为所”表被动(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为”表被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于”表被动(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2)而君幸于赵王(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4.“见”表被动(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5.“见、于”表被动(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7. 意念被动(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倒装(变式)句(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而言)(三)宾语前置句(置宾语于谓语前)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古汉语中常见否定词(否定副词)]不、毋、未、莫、弗、非、匪、靡、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注意:①“之”和“其”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灵活地用作第一、二人称的代词。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种类型。
判断句的作用: 判断句在文言文 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它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文 意把握作者的思
想观点。
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的分类
判断句的标志 判断句的用法
定义: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通常以“者”、“也”等词结尾。 用法:判断句通常用于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特点、身份、地位等起到强调和明确的作用。 特点:判断句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 示例:他是一个聪明的人。 (判断句)
举例:如“(孟子)曰:‘独乐乐与 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 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类型: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 词等。
作用:简洁明了避免了重复累赘使 语言更加精炼有力。
主语的省略 谓语的省略 宾语的省略 定语的省略
承前省:指在文言文中前文已经出现过的成分后文可以省略不提 蒙后省:指在文言文中后文已经出现过的成分前文可以省略不提 句中省:指在文言文中句子中间的成分可以省略不提 领句省:指在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某个句子或成分可以将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或成分省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判断句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强调谓语
宾语前置:宾语放在谓语之前 强调宾语
状语后置:状语放在句末强调 状语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句末强调 定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状语后置
常见于诗词、对联中
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文言文 中常见的一种句 式用来表示对某 人、某事或某种 情况的肯定或否
定判断。
判断句的特点: 判断句通常以名 词或名词短语为 谓语并常借助语
气词“者”、 “也”来表示判

文言文常见句式以及断句方法

文言文常见句式以及断句方法

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主要有:(1)……者,……也。

(“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游记二则》)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①投(之)以骨。

(《狼》)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3、倒装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主要包括:(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语法结构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式和标志语:1. 倒装句:- 彼亦何人?(他是谁?)- 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并非生来就知道的。

)2. 并列句:-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因此,君子的行为影响天下的道义。

)- 君子有三乐:官事劳乐、交友乐、教学相长乐。

(君子有三种乐趣:忙于公务的乐趣、交友的乐趣、相互教导的乐趣。

)3. 状语从句:- 故曰:无微不至也。

(因此说:没有一点不周到的。

) - 夫学者,固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学者,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名词性从句:- 吾欲知天下事,必学史传。

(我想要了解天下的事情,必须学习史书。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常复习,岂不正是令人欢喜的吗?)5. 表语从句:- 君子之道,岂易知也。

(君子的道德修养,岂是容易了解的。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思考而不学习则会陷入危险。

)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标志语,用于引出某种情感、态度或论述的内容:- 故曰:表示引用前人的话或者总结结论。

- 夫:表示引出一个事实或者一个引导性的话题。

- 是故:表示引出推理或者因果关系。

- 然而:表示转折或者引出对比的内容。

- 是以:表示引出原因或者目的。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标志语,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在文言文中,有许多不同的句式类型,每一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例句:吾乃齐国之臣。

二、主谓宾句: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表示动作的行为对象。

例句:君王以仁义待臣民。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原本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常用于强调或改变语气。

例句:人心思变,世事难料也。

四、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彼此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例句:山高水远,道远情更长。

五、连接句:连接句通过一些连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连接起来,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比拟句:比拟句通过使用“如”、“若”等词语进行比较,以形象地表达出某种相似关系。

例句:君子如水,处高则安静。

七、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一个副词或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句:虽败犹荣,为国捐躯。

八、条件句:条件句通过使用“若”、“如”等词语表示假设或条件,并引导一个后续的结果。

例句:若有人问,我愿乐道之。

九、让步句:让步句是用来提出一种与事实相反的观点或情况,并表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存在。

例句:纵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十、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讶,常以“何/奈/焉”等词开头。

例句:何其美哉,此景之壮观!十一、比喻句:比喻句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成形象生动的表达。

例句:人生如梦,亦如流水。

十二、修辞句:修辞句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句子,包括夸张、反复、排比等。

例句:岁月峥嵘,光阴荏苒,转眼已逝。

以上只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和例句,文言文的句式丰富多样,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句子。

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句式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的用法。

本文将从词序、短语、句式、修辞等方面介绍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一、词序的特点文言文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差异。

1. 主谓宾的固定顺序文言文中,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紧接其后,而宾语则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论语》)2. 直接宾语放在间接宾语之后文言文中,直接宾语常常放在间接宾语的后面,这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例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木兰诗》)二、短语的特点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短语结构,常常出现在句子中,表达特定的含义。

1. 比拟短语比拟短语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进行比喻和象征。

比拟短语常以“如”、“若”、“似”等词开头,表示一种类似或相似的关系。

例如:“如水之清,如山之巍。

”(《论语》)2. 接续短语接续短语是文言文中表示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的常用短语。

“以”、“故”、“若”等词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而“若”、“如”、“倘若”等词则用来表示条件关系。

例如:“以心做人,则为心之德。

”(《论语》)三、句式的特点文言文有一些独特的句式结构,常常运用于修辞或表达特定含义。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用来表达并列的关系。

常见的并列连词有“且”、“而”、“乃”等。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2.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来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或达到鲜明的修辞效果。

常见的倒装方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倒装等。

例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千家诗》)四、修辞手法的特点文言文中存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常用于修辞或表达情感。

1.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事物间相似或类似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达到形象明确或引发联想的效果。

例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2. 借代借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修辞或表达的目的。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古人所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古典文学语言,其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句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

一、主谓结构文言文的主谓结构通常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例如:夫人者,主之也。

(主语:“夫人者” 谓语:“主之也”)二、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吾爱汝。

(主语:“吾” 谓语:“爱” 宾语:“汝”)三、主谓宾补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宾补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 宾语 + 补语”。

例如:望后生之兄弟,视作胄如也。

(主语:“望后生之兄弟” 谓语:“视” 宾语:“作胄” 补语:“如也”)四、主谓状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状结构由主语、谓语和状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 状语”。

例如:人皆有不足,而自行者允。

(主语:“人皆有不足” 谓语:“允” 状语:“而自行者”)五、主系表结构文言文中的主系表结构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例如:君臣之间,礼为纽也。

(主语:“君臣之间” 系动词:“为” 表语:“纽也”)六、倒装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结构有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倒装。

主谓倒装是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宾语前置倒装是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1:明月几时有?(倒装句式:“有几时明月?”)例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倒装句式:“鸿鹄之志燕雀安知?”)七、省略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结构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等。

在句子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省略部分词语,使句子更为简洁。

例:出使无名,忍辱负重。

(省略结构:“(他)出使无名,(他)忍辱负重。

”)总结:以上所列举的是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状结构、主系表结构、倒装结构和省略结构。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

(《庄暴见孟子》)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

(《非攻》)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6、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亡〕失。

,出则不知其所往。

(《报任安书》)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12、庸……乎译为“哪管……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其……邪译为“难道……吗”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5、……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总结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 (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 (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 )或以数量为比喻的。

2、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类型比照。 既要明晓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 类活用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还要弄 清各种句式和用法的常见形式,例如表判断的有 “…… 者 , …… 也 ”“…… , …… 也 ”“…… 者 , ……”“…… 者 也 ”“…… 则 ……”“…… 乃……”“……皆……”“……素……”“……即……” “……诚……”“……为……”等句式,又如名词活用 为动词有“名词+宾语”“副词作状语+名词”“能愿 动词+名词”“名词+补语”“所+名词”等形式。熟 悉了各种文言句式和用法,解题时就可以因类比照, 触类旁通。
动词 “为”
和 “是” 表判断
用副词 帮助判

臣本.布衣。(《出师表》)
必有主
刘备,天下枭雄。《 ( 赤壁之战》)
语与谓 语(名词
性)
①无标志
②动词+ 于
③被+动 词
④见+动 词 ⑤……见 +动+ 于…… ⑥……受 +动+ 于……
(二)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主语是动词
(《劝学》)
的受动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备考建议: 1.在熟读中学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并系统掌握与 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近年绝大部分省市的命题都不单独进行考查, 而是与“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结合起来考查, 复习时,应当把句式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以提 高翻译的准确性。 3.有个别省市的试题专门对省略句进行了考查, 要求考生准确判断补出的省略词语或成分,它需要考 生仔细阅读上下文,根据文意来推断。它已不是简单 地考查句式,而是侧重于考查文意理解,考生要注意 这一趋势。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 剑舞(为乐)。(《鸿门 宴》)
承前省谓语 “为乐”
③宾语省 略
④兼语省 略
⑤省介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省谓语动词的
固先乎吾,吾从(之) 宾语“之”(生
而师之。(《师说》) 乎吾前)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之) 分人。”(《曹刿论 战》)
省介词“以” 的宾语 “之”(衣食)
省“之(相
以相如功大,拜(之) 如)”,为
为上卿。(《廉颇蔺相 “拜”的宾
如列传》)
语,“为上
卿”的主语
项王则受璧,置之 (于)坐上。《( 鸿门宴》)
省介词“于”
二、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形容词、动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病梅馆记》
一、 文言句式知识系列表
注:△表示《考试说明》未作要求
句型
例句
说明
(一)判断句
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
者,……也 季父也.。(《鸿门宴》)
②…… 者,……
③……者 也
粟者.,民之所种。《( 论 贵粟疏》)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典型格式)用 “也”表示判

也.。(《鸿门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④……也 也.。《( 寡人之于国也》)
简要解读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 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我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 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这并不表示这项知识 不重要。较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 的“信”与“达”。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 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 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 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 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故 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 为……
⑥…… 是……
⑦…… 乃…… ⑧…… 即…… ⑨…… 则…… ⑩…… 皆…… ⑪…… 本……
⑫无标 志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 门宴》)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 郎。(《木兰辞》)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 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 (《过小孤山大孤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 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六国论》)
第四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的句式和用法
考纲在线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
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 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列入考试范围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共 5 种, 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能力层级为 B 级。
2.标志辨识。 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往往有一些标志性的词 语,我们可以借助它们来加以辨别。例如被动句,只 要 准 确 抓 住 “ 于 ”“ 为 ”“ 为 …… 于 ”“ 为 所 ( 为 …… 所 )”“ 见 ”“ 见 …… 于 ”“ 受 …… 于”“被……于”等标志性词语,就很容易辨识。又 如宾语前置,看准否定词、代词(包括疑问代词)以及 “之”“是”等标志,也很容易辨识。
公移山》)
等可前置
沛公安在?(《鸿门宴》)
疑问句代词宾 语前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代词宾
(《寡人之于国也》) 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师说》)
“之”为宾语 前置的标志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是”为宾语
(《祭十二郎文》)
前置的标志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定语,“客” 为中心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 址。(《游褒禅山记》)
“于其址”此 处作补语,翻 译时提前
①主语省 略
②谓语省 略
(四)省略句
(公)度我至军中,公 省去主语
乃入。(《鸿门宴》) “公”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舍人)曰: “(廉将军)不若(秦 王)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
省去说话者 “舍人”,对 话中省去主语 “廉将军”和 宾语“秦王”
乎?(《赤壁赋》)
“于”或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 “被”
还!(《孔雀东南飞》)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同上)
“见”“受 ”均有表被 动意义,是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 介词
万之众,受.制.于.人。(《赤
壁之战》)
⑦……为 +动……
⑧…… 为……所 +动…… ⑨……为 所+ 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
轲刺秦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过秦论》)
“为”是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介词,表
哉!(《六国论》)
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状语前 置
宾语前 置
△定语 后置 △介词 结构后 置
(三)变序句
甚矣,汝之不惠!(《愚 表时间、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