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编12-3文言句式和用法 精品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见句型总结

文言文常见句型总结

文言文常见句型总结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掌握文言文的常见句型对于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文言文常见句型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主谓结构1. 主语+“是”字结构范例:此事是何等重要!2. 主语+不+谓词结构范例:汝不可以欺人!3. 主语+有+谓词结构范例:天下士人,亦有欲念功名者。

二、主谓宾结构1. 主语+谓语+“之”字+宾语结构范例:吾乃华夏之子民也。

2. 主语+谓词+宾语结构范例:忍辱负重,你必成大业!三、主系表结构1. 主语+“是”字+表语结构范例:朝廷之务乃是安定百姓。

2. 主语+“乃”字+表语结构范例:人生自古谁无死,夫唯内容者乃长久。

四、并列结构1. 并列句范例:雪花飞舞,寒风呼啸。

2. 并列谓语范例:我武功高强,他身手矫健。

五、递进结构1. 不仅...而且...范例:天上星辰众多,不仅美丽,而且神奇。

2. 先...然后...范例:一马当先,先得冠军,然后享受荣誉。

六、选择结构1. 还是...还是...范例:宁可坐牢,还是宁可自由?2. 或者...或者...范例:日落黄昏,或者雨雪全无。

七、条件结构1. 只要...就...范例:只要有希望,就不会轻易放弃。

2. 若...则...范例:若贪污受贿,将受到法律制裁。

八、因果结构1. 因为...所以...范例:因为用心,所以成功。

2. 由于...因此...范例:由于失聪,因此只能通过手语交流。

九、比较结构1. 好比...范例:读书犹如行船,好比飞翔于海洋中。

2. 如同...范例:新生如同小树苗,需要仔细浇灌。

十、让步结构1. 虽然...但是...范例:虽然遭受挫折,但我仍不放弃。

2. 纵使...也...范例:纵使困境重重,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句型的总结,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句型,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熟练掌握这些句型,不仅会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论语12章里的词类活用

论语12章里的词类活用

论语12章里的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那可太有趣啦!就像“饭疏食饮水”中的“饭”,本来是名词“饭食”,在这里就活用成了动词,意思是“吃”。

这就好比我们平常说的“笔作业”,这是错误的表达,但在古文中就可以这样灵活运用,是不是很神奇呢?想象一下,古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好像在告诉我们,他吃着粗粮喝着冷水,多质朴的生活啊。

三、名词作状语,,这有点像给名词装上了一双翅膀。

在“学而时习之”中的“时”,它本来是名词“时间”,在这里就作状语,是“按时”的意思。

这就好像“风跑过来”,正常我们说风是名词,但这里把它当作状语,就好像风有了动作一样。

我曾经给弟弟讲这个,弟弟说:“这好难理解呀。

”我就说:“你想啊,就像太阳每天按时升起,这个‘时’就和太阳按时升起的‘按时’一样。

”四、动词作名词,哇哦。

“传不习乎”里的“传”,本来是动词“传授”,在这里就变成了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这就好比“跑”这个动作,突然变成了“跑步这个事儿”。

有一次同学问我这句话啥意思,我就说:“你看啊,老师传授给你的知识,你有没有去复习呢?这里的‘传’就是老师传授的那些知识呀。

”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也不甘示弱。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的“安”“信”“怀”,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是“使……安乐”“使……信任”“使……归依”的使动用法。

这就像我们说“开心大家”,这是为了类比故意这么说错的话,正确的就是让大家都开心的意思。

我在社区做志愿者的时候,就想着要像孔子说的这样,让老人安乐,朋友信任我,小朋友们都喜欢我。

文言文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句式及用法【知识梳理】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

(《赤壁之战》)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1笑。

(《伶官传序》)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总结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1-12报任安书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名词作动词显露)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1-23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1-28石钟山记(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2-6师说1.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7.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9.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10.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1.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让……学习)2-12五人墓碑记1.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2.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3. 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4.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动用,作记)5.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动用,用盒子装)6.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名词用如动词,伸张)7.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名词动用,出任……巡抚)8. 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9. 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0.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11.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作名词,远近的百姓)12.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形容词用作动词,享尽)13. 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14.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15.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6. 安能屈豪杰之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2-17 琵琶行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2、遂命酒(酒,受助动词“命”修饰,动词)3、商人重利轻离别(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2-21鸿门宴A.名词作动词1. 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2.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3. 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4. 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5.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6.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7. 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8. 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9. 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1.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2.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3.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4.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5.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1.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2.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4.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2-26张衡传1.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解析

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解析

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解析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句式与语法结构深受推崇。

本文将对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典雅的文体。

一、古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1. 并列句句中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平行排列,句与句之间用顿号分隔。

这种句式通常用于举例、并列对比等。

举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 倒装句句子的主谓语序颠倒,常用于修辞手法,增强语气或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举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平行句将两个或多个同类的句子并列,句与句之间用顿号隔开。

这种句式常用于叙事、议论等。

举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 主谓宾句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宾语通常位于动词之后。

举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1. 虚词丰富古代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十分丰富,如“之、乎、于、其、者”等。

虚词的运用能使句子更加凝练、优美。

例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2. 重叠句法古代文言文中经常使用重叠句法,通过重复相同的词或词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例句:明知故问,非道也;先解之而后问之,问得有益也。

3. 偏正结构古代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偏正结构,即用形容词、动词短语或名词作补充说明。

例句:心灵纯净,志向高远。

4. 比兴手法比兴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和比拟,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以上只是古代文言文句式与语法特点的一部分,古代文言文更为广泛而复杂。

通过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总结: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有着独特的特点,如并列句、倒装句、平行句、主谓宾句等。

句子结构严谨,运用虚词丰富,重叠句法、偏正结构和比兴手法常常出现。

通过深入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赏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文言文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有着独特的句式和用法。

掌握这些句式和用法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言文的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此外,还有用“乃”“为”“即”“则”等词表示判断的句子,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为楚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接下来是被动句。

被动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常见的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于”字句如“受制于人”;“为”字句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见”字句比如“徒见欺”;“被”字句则如“忠而被谤”。

然后是省略句。

文言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常常会省略某些成分。

主语省略较为常见,比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谓语省略也有,像“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宾语省略也不少,例如“投(之)以骨”。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也较为普遍。

主谓倒装,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宾语前置又分几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像“何陋之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比如“未之有也”;还有“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像“唯利是图”“句读之不知”。

定语后置通常有“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等形式,比如“马之千里者”“求人可使报秦者”“蚓无爪牙之利”。

状语后置则多是“于”“以”引导的短语后置,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具告以事”。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也有很多。

比如“如……何”“奈……何”“若……何”,表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何以……”表示“凭什么……”“根据什么……”。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等,都有固定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句式解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

文言文句式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用词方式。

本文将对文言文常见的句式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并列句并列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它通过并列连接词将两个或多个句子或短语连接起来,表达相同的含义或关系。

例如:汝闻强者多为强弱之别乎?吾辈欲修身者,当尽力穷阅典籍,广泛涉猎各类学问。

在这些句子中, "之"、 "者" 是并列连接词,起到连接并列句的作用。

二、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它与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或者把状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如:其实人非常人也。

夫妇反目,将何以为家?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非"、副词"其实"、动词短语"反目"都放在了主语之前。

三、比喻句比喻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联系。

比喻句经常使用"如"、"若"、"似"等词语来引导。

例如:人生若梦,一尊还酹江月。

悲伤如水,涓涓细流,无法抑制。

在这些句子中,"如"、"若"起到引导比喻的作用。

四、排比句排比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通过将几个意义相近或相同的短语、词语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并列。

例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这个句子中,"诸己"、"诸人"、"立而立人"、"达而达人"都形成了对比并列的句子结构。

五、偏正句偏正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词或词组放在另一个词前面或后面,来表示修饰或强调的作用。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黏黏糊糊,心满意足。

在这些句子中,"一夜"、"春风"、"千树万树"、 "黏黏糊糊"都是偏正结构,修饰或强调了后面的词语。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考⽂⾔⽂句式及⽤法总结 ⽂⾔⽂句⼦翻译,是学习⽂⾔⽂的主要训练⽅法之⼀,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有关⾼考⽂⾔⽂句式及⽤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家阅读参考学习!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

⽂⾔中常⽤以下⼏种形式表⽰判断。

1.⽤“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判断形式。

有⽤“……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的。

例如: 莲,花之君⼦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2.⽤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3.⽤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 ⽯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钟⼭记》) 4.⽤否定副词“⾮”等表⽰否定的判断。

例如: 城⾮不⾼也,池⾮不深也,兵⾰⾮不坚利也……(《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判断。

既不⽤判断词,也不⽤语⽓词,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壁之战》) 6、其句式有如下⼏种表⽰法: (1)“......者,......也。

”这是⽂⾔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者”,表⽰提顿,有舒缓语⽓的作⽤,谓语后⽤“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也。

”(《史记.了涉世家》) (2)“......,......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定同时出现,⼀般省略"者",只⽤“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者”表⽰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者,庐陵萧君圭君⽟,长乐王回深⽗,余弟安国平⽗,安上纯⽗。

”(王安⽯《游褒禅⼭记》) (4)“......者也。

文言句式和用法

文言句式和用法

• 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 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7.“是”字句。 •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 (二)被动句 • 被动句有七种形式: • 1.“于”字句:谓语+于。如:夫赵强 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2.“见”字句:见+谓语。如:众人皆 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3.“受”字句:受+谓语。如:吾不能 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4.“为”字句:为+动词。如:身客死 于秦,为天下笑。
• (3)定语后置。如: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计未定,求人(可报秦)者,未得。 • 马之(千里)者,一石或尽粟一石。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 4.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 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 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 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 省多是代词“之”。如: •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 5.省略介词。如: •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 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 ④“所”+名词 •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 忠肃公翱事》) • ——助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名词 “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 “购买”讲。 • ⑤副词(作状语)+名词 • 恐托付不效。 (《出师表》) •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 “奏效,有效果”讲。
• ③表示方向 •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 表示“飞”的方向。 • ④表示工具 • 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 • ——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文言句式详解及例句翻译

文言句式详解及例句翻译

高中文言文句式讲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 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此类判断句(三句以上)(1)(2)(3)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这个时候)是臣(为国家)效命的时候啊![练习] :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梁父即楚将项燕。

梁父即楚项燕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非死,则徙尔。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六个国家灭亡了),非兵不利(并不是兵器不锋利精良),战不善(作战不得法)(或:仗打的不好),弊在赂秦(弊病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练习]:列举我们学过的此类判断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到你招手。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常见类型: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常常被一些博学多才的行家所嘲笑臣诚恐见欺于王:我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于赵国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有所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毫无准备就会被别人所控制[练习]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此类被动句。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一、句式结构1. 主谓句型主谓句型是最基本的句型,用于陈述一个动作或状态。

主谓句型的结构为“主语+谓语”。

例如:君子无伤人之心,有战国之志。

汉高祖谢天下,天下皆为汉。

2. 主谓宾句型主谓宾句型是在主谓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动词等。

例如:为人民服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主谓补句型主谓补句型在主谓宾句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补语,用于补充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例如:图书馆静悄悄地坐落在郊外。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

4. 连词句型连接词句型使用连词连接两个主谓句型的句子,用于表达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5. 并列句型并列句型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用于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含义或补充说明。

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条件句型条件句型由一个条件句和一个主句组成,用于表示某种条件下会发生的结果。

例如:如有困难,可尽快与我联系。

吾愿群公以毛遂自荐。

7. 定语从句句型定语从句句型用于修饰名词,由一个引导词和一个从句组成。

例如:山明水净,石矗云霞。

夫子常诵《诗经》,而不进于《易》。

8. 独立主格句型独立主格句型由一个名词或代词和一个动词短语组成,用于表示伴随、目的、结局等。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 半倒装句型半倒装句型是将谓语动词的一部分(一般是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于强调动作的主体或表示条件。

例如:黄花山中卧鸟,白马照夜鸣。

得天下英才,当尽量予以重用。

二、句式用法1. 平淡句式平淡句式是指句子结构简单,词语朴实无华,用于表达简单的事实或观点。

例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推而广之,哲人亦不得不慎独。

2. 衔接句式衔接句式是指通过各种连接词将各个句子或词语连接起来,用于表达因果、递进、并列关系等。

例如:不明者以为鸿案鸿案,参以古人之智,旋蒙其诛也。

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与语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与语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与语法知识点总结大全在古代文言文中,句式和语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们不仅影响到文章的表达和理解,还反映了当时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句式和语法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文言文。

一、句式1. 并列句:指由两个或多个平行的分句构成,表达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意思。

例句:夫以不听父母之命,无信于人者,治也(出自《论语》)。

2. 等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分句构成,并列分句的数量相等。

例句:天命多病,年命飘忽,惟人心至诚,由吾穷苦之日,亦有不穷之时(出自《荀子·劝学》)。

3. 偏正句:由主句和偏正词、短语或分句构成,用来修饰主句的名词或动词。

例句:其温温恭人之容,陶陶尔于采薇乃忘食(出自《孟子·尽心》)。

4.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从句,在句子中充当状语。

例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出自《论语》)。

5. 主谓宾结构:句子的基本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例句:夫人者,人之本也,而动言于民(出自《论语》)。

二、语法知识点1. 量词:古代文言文中,名词前常用量词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出自《明媒正娶·后座魄魅闹世运》)。

2. 代词:古代文言文中代词的用法较为丰富,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作用。

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满江红·和郑天挺塞北海袍夜行独坐有怀》)。

3. 句末助词:古代文言文中,为了增加语气或表达情感,在句末加上助词。

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哉!使我不得开心颜耶!(出自《满江红》)4. 语气助词: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感。

例句:甚矣吾衰也,乃今始知非古人之过而无可改者矣(出自《荀子·劝学》)。

5. 倒装结构:在句子中,将谓语动词的主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用来强调动词或表达特定的语气。

例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左传·怀公十四年》)。

第二部分第二编专题二第3节

第二部分第二编专题二第3节
(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第二部分 第二编
[考题探究 题型突破] 考点一 句式 ◎题型一 倒装句的辨析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舍舟而馆。
②取吾璧,不予我城, ”、“对„„怎么办” 奈何?(《廉颇蔺相如 列传》) 或“怎么对付(处置、 安顿)„„”
第二部分 第二编
二、词类活用知识梳理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部分 第二编
可是,军府里的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
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 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 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和散文,真 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 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却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 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
)
B.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
C.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D.勾践之困于会稽
【小试身手】 ________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主要涉及
被动句和省略句。A项,被动句,“见”表示被动;B项,无标志的被动句,语 意上表被动,“死”意为“被杀死“;C项,省略句,省略介词“为”的宾语“ 之”;D项,被动句,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 【满分答案】 C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种类型。
判断句的作用: 判断句在文言文 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它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文 意把握作者的思
想观点。
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的分类
判断句的标志 判断句的用法
定义: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通常以“者”、“也”等词结尾。 用法:判断句通常用于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特点、身份、地位等起到强调和明确的作用。 特点:判断句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 示例:他是一个聪明的人。 (判断句)
举例:如“(孟子)曰:‘独乐乐与 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 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类型: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 词等。
作用:简洁明了避免了重复累赘使 语言更加精炼有力。
主语的省略 谓语的省略 宾语的省略 定语的省略
承前省:指在文言文中前文已经出现过的成分后文可以省略不提 蒙后省:指在文言文中后文已经出现过的成分前文可以省略不提 句中省:指在文言文中句子中间的成分可以省略不提 领句省:指在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某个句子或成分可以将前面或后面的句子或成分省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判断句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强调谓语
宾语前置:宾语放在谓语之前 强调宾语
状语后置:状语放在句末强调 状语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句末强调 定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 后置、状语后置
常见于诗词、对联中
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文言文 中常见的一种句 式用来表示对某 人、某事或某种 情况的肯定或否
定判断。
判断句的特点: 判断句通常以名 词或名词短语为 谓语并常借助语
气词“者”、 “也”来表示判

2024年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2024年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2024年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一、文言文的句子结构1. 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在句首。

例:吾闻水之灵者,必火其精也。

2. 主谓宾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宾语可以是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

例:昔者,先贤见蜈蚣,多决之也。

3. 主谓宾补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语补语构成,宾语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性质、状态或行为。

例:人之以言者,无质疑其言之真实也。

4. 主谓宾宾补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语构成,宾语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性质、状态或行为。

例:天地诸物,有长有短。

5. 主谓双宾结构:由主语、谓语和两个宾语构成,一个是直接宾语,一个是间接宾语。

例:吾知其人,必先知其言也。

6. 主谓宾宾补宾补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宾补以及宾补补充的附加成分构成。

例:此行亦可使人明志高尚。

7. 自句结构:由自字或自身字的动宾关系词引导的结构。

例:自古之学,比德为尊。

8. 状语从句结构:由状语从句引导的结构,用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目的、结果等。

例:吾观农者,觉民之生活艰难。

9. 并列句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例:天公见众志之念,促民与其子女共读。

二、文言文的句式特点1. 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修辞手法丰富:比喻、倒装、排比等。

2. 重视对字义、字音、字形的准确运用,注意用意思相近、音韵相类的词语,并善于运用典故、成语、俗语等。

3. 注重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追求平仄的和谐和变化。

4. 常使用典型的答问式结构,以及经典的问题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等。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用法1. 连词句式(1)而句:例:人在势疾,而命短也。

(2)或句:例:学者谓学《论语》或足以知【德】。

(3)乃句:例:君子乃知学问之要义。

(4)为句:例:生亦或存于此,则道亦有可求为者矣。

2. 并列句式(1)斯文当家,良贤之所宜也。

(2)宜家慎言,饮食起居可也。

3. 倒装句式(1)张弛有度,而乐古刚之道。

文言文句型归纳

文言文句型归纳

文言文句型归纳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具有一些独特的句型。

以下是对文言文句型的归纳和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正副句式:1. 主谓式:主语+谓语,表示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宾语补语式:动宾结构+宾语补语,表示对主语的补充说明。

例如:往事不堪回首,凭栏惆怅。

3. 同主句式:以“因为”、“所以”等引导的主从句结构,表示原因或结果。

例如:鱼跃此时海,君别意偏暗。

4. 比拟式:以“如”、“若”等引导的主从句结构,用来进行比较。

例如:人生如梦,一尽万年空。

二、连词句式:1. 并列并行式:使用“与”、“或”等词连接并列或并行的词、短语或句子。

例如:风绕院空,竹怜堂暖;阳光明媚,花朵绽放。

2. 递进式:使用“不但……而且”、“不仅……而且”等引导的结构,表示逐步加深或扩展的意义。

例如:不但贫苦,而且饥寒交迫。

3. 转折式:使用“然而”、“但是”等引导的结构,表示与前一句相反的意义。

例如:杯盘狼籍,然而心情依旧。

4. 让步式:使用“虽然”、“尽管”等引导的结构,表示让步或条件的关系。

例如:虽然困难重重,尽管勇往直前。

三、倒装句式:1. 全倒装: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强调动作的发出者或时间、地点等的信息。

例如:冲冠一怒为红颜,依依惜别离人间。

2. 部分倒装:将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表示强调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四、省略句式:1. 动词省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省略动词,以达到简明的表达。

例如:天时人事皆有分。

2. 主语省略:在上下文明确的情况下,省略主语,使句子更加简洁。

例如:生活只有奋斗才能有意义。

以上是对文言文句型的简要归纳,仅供参考。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句型,进一步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要读懂和理解文言文,掌握其基本句式及用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文言文的几种常见基本句式及其用法。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直接用“也”来表示判断。

3、“……者,……”式“南冥者,天池也”,“者”起到提顿作用。

4、用“乃”“则”“即”“皆”“诚”“本”等词表示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乃”表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里“则”表判断;“梁父即楚将项燕”中“即”表判断;“环滁皆山也”中“皆”表判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表判断;“臣本布衣”中“本”表判断。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非”表示“不是”。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受制于人”。

2、“为”字式“为”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为……所……”式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被动句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见”字式“见”表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见……于……”式“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和“于”配合使用表被动。

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句子成分的省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主语“渔人”省略。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了谓语“鼓”。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宾语“之”。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省略了介词“于”。

文言句式及用法例解

文言句式及用法例解

文言句式及用法规解2.《语文科考试纲领》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这个考点在近几年高考取虽未独自设题,但阅读理解时好多句子波及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假如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色,特别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别的句式不熟习、不理解,必定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正确。

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一样的句式的理解,应当有充分的理解,这是语文复习不行忽略的一个考点。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别句式)、固定构造等几类。

判断句、被动句要从构造特色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着它们的习习用法。

4.下边针对《语文科考试纲领》所要求的几种种类举例说明。

★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必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认判断①今日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6)无标记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记,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示】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不是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此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7.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行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三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外连衡而斗.诸侯D.以弱.天下之民【解析】B项的“鞭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A项的“来”,使动用法,“使……来”;C项的“斗”,使动用法,“使……斗”;D项的“弱”,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C.舞殿冷.袖,风雨凄凄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解析】C项的“冷”,使动用法,“使……寒冷”。

A项的“奇”,意动用法,“以……为奇”,句意为“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B项的“小”,意动用法,“认为……小”,句意“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D项的“美”,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解析】C项的“帝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帝称王”。

A项的“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B项的“师”,意动用法,“以……为老师”;D项的“奇”“壮”,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认为……壮美”。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惊.姜氏B.木直中绳,以为轮C.先破咸阳者王.之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D项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A项的“惊”,使动用法,“使……惊动”;B项的“”,使动用法,“使……弯曲”;C项的“王”,使动用法,“让……做王”。

【答案】 D5.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刘备,天下枭雄C.妪,先大母婢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解析】D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A项“为”表判断;B项主语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构成判断句;C项属于“……也”式判断句。

【答案】 D6.下列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解析】A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B项副词“则”构成判断;C 项“……者,……也”构成判断;D 项“……者也”构成判断。

【答案】 A7.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 .戍卒叫,函谷举D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解析】 C 项是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举”这个动词表示意念上的被动。

其余三项是省略句,A 项为蒙后省,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 项为承前省,即“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D 项为蒙后省,即“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答案】 C8.下列句式与“此亡秦之续耳”同类的一项是( )A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止坐【解析】 B 项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为判断句,由“……也”构成。

A 项为一般疑问句;C 项是被动句,“于”为表被动的标志词;D 项是承前省略句,即“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之)止坐”。

【答案】 B9.从句式的角度看,同类的一项是( )A.⎩⎪⎨⎪⎧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②帝感其诚C.⎩⎪⎨⎪⎧ ①伐薪烧炭南山中②贤能为之用 D.⎩⎪⎨⎪⎧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 A 项均为被动句。

①“不拘于时”的“于”;②“为……所”是表被动的标志词。

B 项①是判断句,判断词为“是”;②是被动句,“感”理解为“被感动”。

C 项①是状语后置句,即“伐薪烧炭(于)南山中”;②是被动句,标志词“为”理解为“被”。

D 项①为“……者,……也”式的判断句,②是被动句,标志词“见”表被动。

【答案】 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解析】 D 项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虽有否定词“不”,但无前置宾语,故不是宾语前置。

A 、B 、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 、B 项分别有否定词“莫”“未”“不”“未”,其代词宾语“之”“之”“自”“之”分别前置。

C 项因为疑问代词“安”“何”作宾语,故前置。

【答案】 D11.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B .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D .①④⑦/②⑥/③⑤⑧【解析】 D 项①④⑦句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何”前置,②⑥句是判断句,③⑤⑧句是被动句。

【答案】 D1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 )A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 .古之人不余欺也C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解析】 A 项是一般的疑问句,因为“何”不在宾语的位置上,故不前置。

B 、C 、D 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B 、C 项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余”“之”前置,D 项是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谁”前置。

【答案】 A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

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再调华原主簿。

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

可暴其罪,荷校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 .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C .言于大府诛之D .夫晋何厌之有【解析】 题干中“唯巫言是用”用“是”把宾语提前,构成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用巫言”,译为“听巫师的话”。

选择项中只有D 项为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是“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答案】 D【参考译文】孙沔征讨侬徭(北宋时壮族首领),请侯可参与军事,建立功绩得到官,作巴州化城县知县。

巴地的风俗迷信鬼神而不信医道,只听信巫师的话,娶媳妇必要女人家的财物,穷人家的女孩子到老不能出嫁。

侯可制定规章,订立法度,违反的人有罪,差不多改变了当地的风气。

由调任华原主簿。

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人田券到一万亩,每年索取地租。

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当地的衙役赵至诚贪婪狡诈凶蛮专横,掌握太守以下很多人的把柄,前前后后没有谁能除去他。

侯可揭露他的罪行,让他戴上重枷,投入大狱。

报告给上一级官府杀了他,大快人心。

14.(2020年银川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

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

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

”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妹许某,家敌豪,遽行聘。

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

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

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下列各句句式与“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一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安在其不辱也B .君何以知燕王C .求人可使报秦者D .而如姬最幸【解析】 A 项为主谓倒装句;B 项为宾语前置句;C 项为定语后置句,与题干中句子句式相同;D 项为被动句。

【答案】 C【参考译文】鹅笼夫人,是毗陵某户人家的女儿。

小时侯,父亲知道女儿肯定会显贵,慎重地选择女婿,当得到鹅笼写的文章,马上定他为女婿。

她母亲问:“家庭情况怎么样?”(父亲)回答说:“我把他的文章看做他的家业。

”果然,鹅笼家里十分贫穷,几年还不能施行一礼。

她妹妹许配给某户富豪人家,很快就行聘礼。

头戴高帽系丝带的僮仆将近百人,装聘礼的筐筐连绵一里路左右。

亲朋好友压肩围观,有人又 问:“你的姐姐家也像这样吗?”家里的女佣们都围着她妹妹,发出吃吃的笑声。

夫人仍平静地坐在那里做她的针线活,一点也不为之动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20题。

徐九思,贵溪人。

嘉靖中,授句容知县。

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

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为治,于单赤①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

讼者,抶不过十。

诸所催科②,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

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九思节公费,甃以石,行旅..便之。

朝廷数遣中贵③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

九思搜故牒,有盐引④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

岁侵,谷涌贵。

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

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

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

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

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

工成,遂为永利。

(节选自《明史·徐九思传》)【注】 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

②催科:催收租税。

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

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B .不许,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惧 C .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D .甃以石,行旅..便之 行旅:行走旅游 【解析】 D 项的“行旅”是“行人旅客”之意,名词,而不是动词“行走旅游”。

【答案】 D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郡吏为.叩头请,不许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请以.给赏,民无所扰天将以.酬长厚者C.⎩⎪⎨⎪⎧ 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D.⎩⎪⎨⎪⎧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公使阳处父追之,则.在舟中矣 【解析】 D 项前句的“则”相当于“就”或“那就”,表示假设的推断或结果;后句的“则”,可译为“早已”或“早就”,不表示假设的推断或结果,而表示由它领起的事情(后一分句)发生在前一分句所述的事情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