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1: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它能让宾语具有“使动”动词所赋予的行为和性状。
一、动词使动用法。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二、名词使动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XX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
2:意动用法所谓意动动词,就是含有认定意义的动词,它对宾语含有“以为什么”或“以为怎样”的意思,或者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什么或看成怎样。
古汉语表示意动的动词有“以……为……”、“以为”、“为”等。
如:市人皆以赢为小人。
(都市里的人都认为我侯赢是个小人。
)《信陵君窃符求赵》皆以美于徐公。
(全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但是,在古汉语里,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它可以不用意动动词,而用别的词来代替意动动词,并简化结构,我们称之为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意动动词。
名词用作意动动词,就是把名词放在宾语前面,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冯谖客孟尝君》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前赤壁赋》二、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
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看成怎样。
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后所构成的动宾式,所表示的内容和古汉语的“以……为……”一样。
如:成然之。
(成名认为他的妻子的话很对。
)《促织》又安敢毒耶?(我又怎么敢认为这个差役痛苦呢?)《捕蛇者说》吾妻之美我者。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
文言文阅读教案常见句式分析与翻译技巧在文言文阅读中,句式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句子结构、成分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掌握一些翻译技巧也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翻译文言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句式分析和翻译技巧。
一、句式分析1. 并列句: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通过“而”、“且”、“及”等连词连接在一起。
例如:“夫以赴难,壮士何恤?以死逆生,古之人尚讥之。
”并列句多用于对比或列举。
2. 对比句:通过使用“若”、“则”、“非”等词语进行对比和转折。
例如:“非彼其人而恶其名也,则将以其人之事其名矣。
”对比句常用于表达相对关系或进行条件判断。
3. 连接句:通过使用“因”、“所以”、“乃”等词语来表达因果关系。
例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之命也。
”连接句主要用于表达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4. 修辞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来夸张、排比或对比等,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修辞句多用于修辞手法丰富、语言生动的篇章中。
二、翻译技巧1. 确定句子成分: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需要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进而找到句子的主要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上下文: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引用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义。
通过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3. 翻译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将句子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选择适当的语序和词语,使译文更流畅、易懂。
4. 翻译修辞手法:在翻译修辞句时,需要将修辞手法进行相应的转换。
如夸张词语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强调词来表达,排比句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倒装句来表达。
通过对常见句式的分析和翻译技巧的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和阅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翻译文言文并非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时也需要保留一些古文特有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念和理解技巧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 “奚”、“曷”、“胡”、“恶”、“安”、 “焉”等。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比如:
六、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 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1.中心词(+“之”)+短语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心词+数量词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 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 “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为……所……” 1.“为……所……”
(吴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被动句 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 “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 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 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3、宾语前置句 例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代 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 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公幸教晞以道。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得复见将军于此。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 试 身
4.宾语前置(高考重点)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④彼且奚适也?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路恶在? 句子的特点: 1.疑问句 2.疑问代词作宾语 ( 何、 安、 奚 、 谁、恶等) 3.宾语都前置
省略主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而竭。
4、成分省略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 确的一项是 C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一、判断句
文言文四大句式
文言文四大句式文言文四大句式是指:“独立句式”、“扩展句式”、“收尾句式”和“叠加句式”,它们是中国古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基本原则。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常用的四种基本句式,也是文言文结构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这四种句式,以期让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结构特点。
一、独立句式独立句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一物流动一气的形式将主、谓、宾、补等完整的句子组成。
它是一种单纯的说话方式,常常在文章中放置在开头,一般采用简洁扼要的表达方式,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语言。
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扩展句式扩展句式是由一组独立句式组成,用来扩展前一则独立句式,将细节补充完整,以此来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让读者得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这一段文字的含义。
例:其祖父为楚国大夫,其父为鲁国方士,母为士夫人,其叔父者襄乡侯。
三、收尾句式收尾句式,又称“首尾句式”,是文言文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结构,它常常摆放在文章的末尾,它由一组独立句式和一组扩展句式组成,它用来总体上强调、总结以及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思路背景。
例:于是《诗经》有了亡羊补牢之功,以致周室之伟绩。
四、叠加句式叠加句式是指当文章的表达思想比较复杂的时候,就会用多组独立句式和扩展句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叠加句式,以此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让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例:邦家乱,虽有语一时不相应,但乃真言之义,乃实语之理。
综上所述,文言文四大句式是指:独立句式、扩展句式、收尾句式和叠加句式,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常用的四种基本句式,也是文言文结构的基础。
它们以既定的格式组合在一起,以便于表达更加复杂的思想,让读者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古代文言文由各种元素组成,这四种句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言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给人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从而更深入地掌握它们。
不仅如此,这四种句式也为现代文言文奠定了基础,古代文言文中的文学原理是现代文言文的重要基础,它们也对现代文言文以及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及用法,对于我们读懂古代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式这是最典型的判断句形式,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者”表示提顿,“也”表示判断。
2、“……,……也”式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3、“……者,……”式“者”表停顿,如:“粟者,民之所种。
”4、“……,……”式这种形式的判断句没有标志性的词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乃”“则”“即”“皆”“诚”“本”等副词表示判断“乃”表肯定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则”表肯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表肯定判断,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皆”表肯定判断,如:“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诚”表肯定判断,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本”表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而君幸于赵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为”字式用“为”字表示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贾谊《过秦论》)3、“为……所……”式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被动句式,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4、“见”字式用“见”字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列传》)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为了语言的简洁,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会被省略。
小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
小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古代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古代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语言能力,更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古代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确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词义和用法古代文言文的词汇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需要准确理解其中的词义和用法。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或辅导教材了解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结构。
其次,他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专门的古汉语词典来解决词义和用法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或听老师讲解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逐渐熟悉古代文言文的词义和用法。
二、掌握常用的字词和成语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字词和成语是小学生正确阅读古代文言文的关键。
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逐渐积累并掌握这些常用的字词和成语。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写作、背诵、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巩固对这些常用字词和成语的认识和掌握。
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小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字词和成语的具体含义,从而准确理解整个句子和文章的意思。
三、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通过听老师讲解或阅读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及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四、加强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小学生在阅读古代文言文时,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文章和短篇故事,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写作技巧。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解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写古代文言文的作文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四)认识文言文的一些主要(特别)句式认识并掌握文言句式的组成与规律性,能够正确解读句子含义,从而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不用死背观点。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是个判断句,译成现代文,应加判断动词“是”,“陈胜是阳城人”。
有的判句没有“,,者,, 也”的标记,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则”表示判断,可译成“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情景”。
表示否认判断,用“非”来表示,如“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文言中表示疑问的句式,假如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前,形成动宾或介宾倒装。
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就要译成“依靠什么作战?”“没有这类人,我同谁一道呢?”文言中表示被动的句式,有的借助介词“于”,如“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
又如省略句式,在文言中也是常出现的,认识这些文言句式,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我们归纳一下,大概包含以下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1.判断句。
包含三种种类: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以及借助“则、乃、皆、即”等副词表判断的句式。
(1)有标记的判断句。
如“ ,,者也”式;例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者,,也”式;例句:“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式;例句:“夫战,勇气也”等等。
(2)无标记的判断句。
如: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的英豪好汉);.荀卿,赵人(荀卿是赵国人)。
(3)借助“则、乃、皆、即”等副词表判断的句式。
xx,“则”:“此则 xx 之大观也”(这就是 xx 宏伟的情景啊);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该被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皆:“余购三百盆皆病梅”(我所购置的三百盆都是有病的梅花);即:“吾所忧,即尔所痛矣”(我所忧愁的,就是你所心疼的)。
2.被动句。
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行者。
包含有标记的被动句和无标记的被动句两种种类。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明确表示“是”或“非”的句子)1.“者也”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 副词“乃”“亦”“即”“皆”“本”“必”等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梁父即楚将项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环村居者皆猎户3. 动词“为”“是”表判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予非文人画士(3)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二)被动句(受动者作主语的句子)要素:受动者、动作、被动词、施动者1.“为所”表被动(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为”表被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于”表被动(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2)而君幸于赵王(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4.“见”表被动(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5.“见、于”表被动(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7. 意念被动(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倒装(变式)句(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而言)(三)宾语前置句(置宾语于谓语前)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古汉语中常见否定词(否定副词)]不、毋、未、莫、弗、非、匪、靡、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注意:①“之”和“其”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灵活地用作第一、二人称的代词。
怎样理解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与表达
怎样理解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与表达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精湛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典型的句式和表达。
这些句式和表达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理解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与表达。
首先,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常常采用修辞手法,以突出表达的目的和效果。
比如,"负"字反义疑问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
这种句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肯定陈述句,后一部分是反义疑问句。
通过这种句式的运用,作者可以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说:"负责任的领导,是否值得我们尊敬和追随呢?"这种句式通过对问题的反问,使读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作者对领导责任的看法。
其次,文言文中的典型表达往往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如,"漫天飞舞"这个词语就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用来形容某事物的数量很大,以突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漫天飞舞"来形容黛玉写的诗句:"一颗心的两半字漫天飞舞"。
通过这样的形容,曹雪芹成功地表达了黛玉内心情感的复杂和才华的卓越。
再次,文言文中的典型表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虽然很简短,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道德为准则行事,而不是通过和他人相互比较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古代文化的智慧,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总体而言,理解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与表达需要我们全面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我们应该注重细节,注意掌握语句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在文言文中,有许多不同的句式类型,每一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例句:吾乃齐国之臣。
二、主谓宾句: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表示动作的行为对象。
例句:君王以仁义待臣民。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原本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常用于强调或改变语气。
例句:人心思变,世事难料也。
四、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彼此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例句:山高水远,道远情更长。
五、连接句:连接句通过一些连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连接起来,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比拟句:比拟句通过使用“如”、“若”等词语进行比较,以形象地表达出某种相似关系。
例句:君子如水,处高则安静。
七、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一个副词或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句:虽败犹荣,为国捐躯。
八、条件句:条件句通过使用“若”、“如”等词语表示假设或条件,并引导一个后续的结果。
例句:若有人问,我愿乐道之。
九、让步句:让步句是用来提出一种与事实相反的观点或情况,并表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存在。
例句:纵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十、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讶,常以“何/奈/焉”等词开头。
例句:何其美哉,此景之壮观!十一、比喻句:比喻句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成形象生动的表达。
例句:人生如梦,亦如流水。
十二、修辞句:修辞句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句子,包括夸张、反复、排比等。
例句:岁月峥嵘,光阴荏苒,转眼已逝。
以上只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和例句,文言文的句式丰富多样,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句子。
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句式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句子的特点:
“未之闻” “未闻之”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
题型设置:
• 翻译题; • 文意理解题。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
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君幸于赵王(而您受赵王宠爱)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 (只贪图利益)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B)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 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的用法。
本文将从词序、短语、句式、修辞等方面介绍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一、词序的特点文言文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差异。
1. 主谓宾的固定顺序文言文中,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紧接其后,而宾语则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论语》)2. 直接宾语放在间接宾语之后文言文中,直接宾语常常放在间接宾语的后面,这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例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木兰诗》)二、短语的特点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短语结构,常常出现在句子中,表达特定的含义。
1. 比拟短语比拟短语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进行比喻和象征。
比拟短语常以“如”、“若”、“似”等词开头,表示一种类似或相似的关系。
例如:“如水之清,如山之巍。
”(《论语》)2. 接续短语接续短语是文言文中表示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的常用短语。
“以”、“故”、“若”等词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而“若”、“如”、“倘若”等词则用来表示条件关系。
例如:“以心做人,则为心之德。
”(《论语》)三、句式的特点文言文有一些独特的句式结构,常常运用于修辞或表达特定含义。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用来表达并列的关系。
常见的并列连词有“且”、“而”、“乃”等。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2.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来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或达到鲜明的修辞效果。
常见的倒装方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倒装等。
例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千家诗》)四、修辞手法的特点文言文中存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常用于修辞或表达情感。
1.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事物间相似或类似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达到形象明确或引发联想的效果。
例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2. 借代借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修辞或表达的目的。
高中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阅读: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和用法【可编辑】
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和用法李可琼【考点指津】“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的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的常用句式”主要涉及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以及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文言句式类题较为常见。
既可以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也可以放在翻译题中,以主观表达题的方式考查。
高考可以设题的方式有: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选出与题干有相同句式特点的选择项;通过翻译句子和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
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某个成分不在它应在的位置,为了明确句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排列顺序,将这些成分复位。
如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一定要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前。
同样,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必须将它们提到谓语前,句子才通顺。
如“盛以锦囊”译为“用锦囊盛放”。
二、归类整理,分类记例,举一反三。
每种特殊句式选一个典型、短小、易记的例句,熟读牢记。
需要某种句式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
例如: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
文言判断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用“……者……也”“……者也”“……也”表判断。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梁,吾仇也。
②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③用副词“乃”、“即”、“非”“则”“皆”等帮助表示判断。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梁父即项燕。
/予本非文人画士。
以上几种类型判断句,翻译时,表肯定判断要用“是”,表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
④文言中也有用“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被动句现代汉语常用“被”表示被动,也有不用“被”的。
文言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用“于”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②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常用文言文用法
常用文言文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学习和运用好文言文的用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常用的文言文用法进行探讨。
一、典籍常用文言文用法1. 言之有物:文言文讲究精炼、准确的表达,一句话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许多内容。
比如《论语》中的经典之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用短短一句话表达了君子的境界和修养,以及对于自知之明的重视。
2. 形容词状语的修辞:文言文中常用形容词作为状语,来修饰名词,增加句子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如《红楼梦》中形容贾母容颜的句子:“雪逐寒梅发,梅因喜雪痕”。
3. 运用典故:文言文中常常会引用典故,通过典故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寓意。
比如《左传·庄公四年》:“大旱晔,庖人舍牛。
”通过引用《诗经》中的典故,来形象地描绘大旱的严重程度。
二、表达习惯1. 即用即释:文言文中常常会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词汇或句子结构,但同时也会立即给出解释,让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意思。
这种用法使文言文的阅读更加容易理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境。
2. 用典和谐:文言文中常常用诗词引用、警句等形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在使用这些典故时,需要注意与文章整体风格和内容的和谐统一,使得这些典故具有增色和铺垫的作用,而不是僵硬的照搬。
三、句式结构1. 并列句:并列句在文言文中屡见不鲜,可以将多种信息进行并列,使句子更加平衡且通顺。
“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一句简洁的并列句,通过并列句的运用使句子更有力量感。
2. 对仗句:文言文中常常用到对仗句的结构,通过平仄韵律的对应,使得句子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离骚》中的“凤鸟汤中翣,鹤驾碧霄空”两句,通过“汤”与“空”、“翣”与“驾”形成对仗,使整篇诗歌富有韵律美感。
3.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较多使用,通过将动词或其他成分提前到句首,使得句子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论语·子路》中的句子:“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和用法李可琼【考点指津】“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的能力层级为B级。
“文言文的常用句式”主要涉及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以及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文言句式类题较为常见。
既可以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也可以放在翻译题中,以主观表达题的方式考查。
高考可以设题的方式有:判断省略成分的正误;选出与题干有相同句式特点的选择项;通过翻译句子和断句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等。
解答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某个成分不在它应在的位置,为了明确句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排列顺序,将这些成分复位。
如定语后置句翻译时一定要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前。
同样,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必须将它们提到谓语前,句子才通顺。
如“盛以锦囊”译为“用锦囊盛放”。
二、归类整理,分类记例,举一反三。
每种特殊句式选一个典型、短小、易记的例句,熟读牢记。
需要某种句式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
例如: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
文言判断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用“……者……也”“……者也”“……也”表判断。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梁,吾仇也。
②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③用副词“乃”、“即”、“非”“则”“皆”等帮助表示判断。
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梁父即项燕。
/予本非文人画士。
以上几种类型判断句,翻译时,表肯定判断要用“是”,表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
④文言中也有用“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被动句现代汉语常用“被”表示被动,也有不用“被”的。
文言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用“于”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②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上几种类型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④文言文中也有用“被”表被动的,但较少见。
如:蓼洲周公之被.逮。
⑤语意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3、省略句文言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省略主语。
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前蒙后省略“公”。
②省谓语动词。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均承前省略谓语动词“鼓”。
③省略动词的宾语。
宾语常用的是代词“之”。
如: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随”后省宾语“之”。
④省略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用的是“之”。
如:欲呼张良与俱去。
——“与”后省宾语“之”。
⑤省略介词。
较常见的是省“于”、“以”等。
如:将军战河北。
——“点缀”后省“于”。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之”后省“以”。
⑥复杂的省略。
有些句子省略了较多的成分,阅读时要联系上下文仔细加以辨别。
如:()上于盆而养之,()蟹白粟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以上括号内应依次补上“成名将其”、“饲之以”、“于促织”、“之”、“以”、“之”,否则,翻译时极难通顺连贯。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4、变式句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
为了便于解说和比较,故称之为“变式句”。
文言变式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可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
②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前置。
如:沛公安在?——“安在”即“在安”。
③借助“之”或“是”将宾语提前。
在宾语前常有“惟”或“唯”等字。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唯利是图——唯图利。
④介词宾语前置。
是以见放——以是见放。
(2)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哉,为欺也!——即“为欺(的手段)甚矣哉”的倒装。
(3)定语后置一些修饰语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一般在定语后边用“者”字,或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马之千里者。
(4)介宾短语后置文言中介宾短语“于……”常放在谓语后作补语;介宾短语“以……”大多放在谓语前作状语,但也有放在动词后作补语的。
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5、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A 、B 、 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被 )。
第二种:表疑问或者推测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无乃......乎(恐怕、只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不亦......乎(不是......吗)、孰与、孰若(跟......相比,谁......)何......为(为什么......呢)还有:是以、所以 、之谓也、然则等。
三、把握语气,准确理解(感叹、揣测、疑问、反问等),细心体会,准确定位。
2004年全国卷有一道翻译题“其李将军之谓也?”——说的就是李将军吧﹗翻译时既要注意特殊句式,又要注意其委婉推测语气。
【经典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2008年安徽卷高考题)韩休,京兆长安人。
工文辞,举贤良。
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虢州刺史。
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
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讫如休请。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
迁尚书右丞。
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
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
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
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
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帝不能夺。
大率坚正类此。
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
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
尝引鉴,默不乐。
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
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
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
”后以工部尚书罢。
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
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 》)[注]①厩刍:草料。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C 、 D 、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解析】答案:A 。
此题虽是考查词意,但是其中有两句实际上也考查了学生对句式特点的理解能力,如C 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是用“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
D 中“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何以”是介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凭什么” A 均为介词“因为”;B 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构成所字结构/和“为”一起构成被动;D 疑问代词“为什么”/代词“什么”。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句子语气的把握,也考查了学生对句式特点的掌握,第一句“岂为政哉”一定要翻译出反问语气,表达出韩休的坚定;第二句的“容”,动词本身表被动,要把被动句的特点落实 。
(1)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却不救助,怎么能执政呢?即使获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2)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诏令。
【及时演练】嵇中散神精高迈,任心游憩;尝行西南游,去洛数十里,有亭名“华阳”,投宿。
夜了无人,独在亭中。
此亭由来杀人,宿者多凶;中散心神萧散,了无惧意。
至一更中,操琴。
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
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数千年矣。
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
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
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
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曰:“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记?”乃手挈其头,曰:“闻君奏琴,不觉心开神悟恍若暂生。
”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辩。
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于是中散以琴授之。
既弹众曲,亦不出常,唯《广陵散》声调绝伦。
中散才从受之,半夕悉得,先所受引殊不及。
与中散誓,不得教人, 又不得言其姓。
天明语中散:“相与虽一遇今夕,可以还同千载,于此长绝,能不怅然!”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