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合集下载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doc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doc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一.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比较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比较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比较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是中国语言的两个重要阶段,虽然二者相隔了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和相似性。

本文将从语法结构、词汇使用和文化特点等多个角度,对文言文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和互补性。

一、语法结构比较1. 动词的使用:文言文的动词多为单音节,用法较为简洁明了,时态、语态的表示一般通过助动词或状语词来实现。

而现代汉语的动词则更加多样,动词短语的构成更加复杂,且动词的时态、语态等信息常常体现在动词本身。

2. 名词的变化:文言文的名词有明确的格、数、性、声调等变化形式,通过这些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和语法关系。

而现代汉语的名词变化相对简单,一般只有单复数形式的变化,并通过词序和上下文来表示语法关系。

3. 句式的结构:文言文的句式往往以主谓宾结构为主,且句子结构较为规范、严谨。

而现代汉语的句式相对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主谓宾结构,也可以通过省略或倒装等手法来表达不同的语境和语义。

二、词汇使用比较1. 文言文的文化倾向:文言文中的词汇多取材于古人的著作和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词汇的选择更加偏重于儒家思想和经书的名词,使文章具有一种庄重、古朴的氛围。

而现代汉语则更多地借用外来词汇,词汇的内涵更接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 词义的发展: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相隔了几百年的时间,其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文言文中的“谷”指的是粮食,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指的是山谷。

这些词义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

三、文化特点比较1. 文化传承: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思想和价值观反映在文言文中的词句之中。

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不仅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更加关注当代社会的需求。

2. 文体的差异:文言文通常用于古代的文章、诗词、经典著作等文体,具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

而现代汉语则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文体,例如新闻报道、科技论文、小说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文言文,是指古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学语言形式,通常指古代汉族的文学作品所使用的标准文语。

而现代汉语则是指现代汉族人民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观点所使用的语言。

两者在语法、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和阐述。

一、语法差异1. 远离语序:文言文着重遵循主谓宾的语序,句子结构较为固定,用来表达的逻辑关系较明确。

而现代汉语则在语序上较为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语位置来强调重点,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2. 辞序变化:文言文中,名词和形容词的相对位置较为固定,形容词常位于名词之前,表示修饰关系。

现代汉语中,词语的顺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表达需要进行调整。

3. 语态变化:文言文重视动宾关系的交代,偏向使用被动语态,以突出动作的承受者。

现代汉语则增加了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使得表达更加主观明确。

二、词汇差异1. 辞藻华丽:文言文使用辞藻华丽、修辞丰富的词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庄重感。

现代汉语使用的词汇相对简洁直接,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实用主义倾向。

2. 异体字的使用:文言文中使用较多的异体字,有些异体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被淘汰或很少使用。

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规范字的使用,减少异体字的应用。

3. 文言虚词:文言文中使用了许多虚词,如「之」、「乎」、「焉」等,用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修辞手法。

而现代汉语中,则减少了虚词的使用,追求简洁明快。

三、句式差异1. 长句与短句:文言文中常使用较长的句子,通过堆砌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意思。

现代汉语则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短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清晰度。

2. 平行句和对偶句:文言文中常使用平行句和对偶句来强调并列关系或对比关系,突出修辞效果。

现代汉语则更注重简练表达,较少使用这种句式。

四、表达方式差异1. 简述与繁复:文言文注重详细描述和繁复修辞,一般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语句来表达完整的意思。

而现代汉语则追求简洁直接,减少繁复的修饰。

2. 文字与口头:文言文主要用于文字形式的交流,讲究文字的书写美感和工整。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语言阶段,它们在语法上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词序、语法结构和句式构成三个方面分别探讨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

一、词序文言文的词序相对固定,一般是主谓宾的顺序。

例如:“天下事任者必备之,任者必立志之,立志者必行之,行者必成之。

”这种固定的词序使得文言文的表达简明,结构清晰。

而现代汉语的词序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语境进行调整。

例如:“我今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这样的词序更符合现代人对语言表达的习惯,更加方便日常交流。

二、语法结构1.动词形式文言文的动词形式比现代汉语要复杂。

文言文动词有时态和语气的区别,而现代汉语动词则简化多了。

例如:“行”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行进的动作或状态,而在现代汉语中则需使用“走”、“去”等词来表示。

2.量词的使用文言文中存在着特殊的量词用法,而现代汉语则更加简化。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在文言文中用作量词,表示“其中有”。

而在现代汉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即可表达相同的意思。

3.名词的格位文言文中的格位较多,包括主格、宾格、定格、状格等,而现代汉语则常常省略或使用介词来表示。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中的“中”在文言文中是定格,“水”是宾格。

而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略“中”这个格位,直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三、句式构成1.倒装句倒装句在文言文中使用较为频繁,并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主谓倒装就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而在现代汉语中,倒装句相对较少使用,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例如:“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就是一种典型的英语倒装句。

2.兼语句文言文中的兼语句构造较多,可以同时表示动作的对象和结果。

例如:“损有余而补不足”可以表示既损害了一方的利益,又没有弥补另一方的不足。

而在现代汉语中,兼语句的使用较少,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连接词或者重复使用动词来实现类似的表达。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第二部分 考点1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言句式第二部分 考点1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所以。 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 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 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 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1)“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 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例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 相当于“ ……的办法”或“用来 ……的”,用来表示手段、 方法、根据、工具等。 【例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3.如……何,奈……何,若……何。 文言文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 代词,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如何 (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 或“为什么”等。
突破333
第二部分 考点1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考点1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基础知识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等五种。它涉及的方面较多, 也比较灵活。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 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 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 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 定的判断或解说。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 “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 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 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 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例2】文采不表于后世(《报任安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 都作状语。 【例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例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 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 词短语后置。 【例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例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五人墓碑记》) 4、“中心词+之+定语”格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三、定语后置
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中心词+定语+者”格式。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 4、“中心词+之+定语”格式。
张衡传》)
注意: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倒装句
一、谓语前置 二、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用“之”把宾语提前,加重语气。 ④ 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 “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是”是提宾的标 志,不译。
之良将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二、“者”“也”都不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 荀卿,赵人。 夫鲁,齐晋之唇。 秦,虎狼之国。
(《赤壁之战》)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左传•襄公八年》)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郑伯克段于鄢》)
④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表示动作对象的 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 是……”和“唯(惟)……之……”等格式。 “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唯余马首是瞻。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年》)
(《冯婉真》) (《左传•宣公十五
1、动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用“之”把宾语提前,加重语气。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被动句 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 “为……所”表示的被动与“惜”字的 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 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3、宾语前置句 例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解析:本句中“以”是介词,“奚”是疑问代 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奚”归到它原 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公幸教晞以道。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得复见将军于此。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 试 身
4.宾语前置(高考重点)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④彼且奚适也?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路恶在? 句子的特点: 1.疑问句 2.疑问代词作宾语 ( 何、 安、 奚 、 谁、恶等) 3.宾语都前置
省略主语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而竭。
4、成分省略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 确的一项是 C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一、判断句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古代汉语的句式变化没有现代汉语那么复杂,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如下:1.判断句式文言判断句最显著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名词、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典型句式是:……者,……也。

"者"表提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也"表判断的语气。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亚父者,范增也。

"者""也"不一定都出现。

如:③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④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者""也"都可不用。

如:⑤刘备天下枭雄。

⑥秦,虎狼之国。

还有在句末连用"者也"表判断的,如:⑦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连用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是"作判断词,在汉以后。

如:同窗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被动句式文言文的被动句式多是借助介词表被动的(介词"见"、"于"、"为"、"为……所"等)。

如: ①予犹记 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用"被"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③信而见疑。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竞为秦所灭。

这里需指出"见笑"、"见恕"、"见谅"这类词中的"见"不表被动,而表示对说话人"我"怎样。

如"冀君实或见恕也"。

有些句子的被动意思是以主动句形式出现的,有的称之为"意念被动句",理解时,不要搞错。

如:⑦江都围急。

(江都被围困,形势紧急)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上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上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舒适于600年至1911年之间,尽管如今已不再被广泛使用,但依旧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已成为现代汉语学习中的一部分。

文言文的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文言文使用的是古汉语的一些句式,这些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

例如,“则我留之,吾不可不留”这样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写成“我决定留下来,我不得不留下来”。

其次,文言文的动宾语、主谓宾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句式通常是主语在前,宾语在后。

但在文言文中,动宾语、主谓宾语往往是反过来的,例如“豚鱼之祭,不如省食之义”这句话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理解为“省略掉对于豚鱼的祭祀,不如减少吃饭的量”。

这个用法意思是,减少吃饭的量比省略食物更有意义。

所以文言文要依靠学习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

文言文的词汇因为古时候与现在的社会全然不同,因此文言文的词汇在现今汉语中不常见或是不再使用了。

一些词汇的意思也可能与现代汉语的定义有所不同。

例如,“贪心”在文言文中意思不是贪婪,而是贪求更多的成就。

同样,“仁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谦和、柔和。

由于现代汉语的变化,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其词汇的使用。

文言文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最好方法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文言文是多步骤的过程,需要嵌入文化背景、了解历史现象。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理解为“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出某些事情,那么你也不能做同样的事情来伤害他人”。

翻译时需要理解其本质,所以文言文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够提供一种标准的翻译的。

综上所述,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上,需要深入学习文言文的语法、词汇以及翻译技巧。

仅仅通过简单的读写汉字是远远无法完全学会文言文的。

而且,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增加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兴趣,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作者:唐建国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12期【考点阐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如高中课文《石钟山记》里有个句子“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句话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就是“古代的人不是我欺骗的”,这个意思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就在于没有弄明白这是一个倒装句,即宾语前置,宾语“余”提到了谓语动词“欺”的前面。

这类型的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相当多,因此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于读懂其内容就显得很重要了。

因而我们在学习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时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的意思不是让考生去死记这些术语,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这些形式,并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

近几年高考中都未单独对其设题,通常都是结合翻译来考查的。

因此考生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复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技法指导】一、熟知类型,胸有成竹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考生对文言文阅读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考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对于这几种句式的特点和基本类型,考生要做到默然于心。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两种情况。

其一,“者”“也”系列构成的。

主要包括两种形式:1.“者”“也”组合,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单用“者”或“也”,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其二,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臣本布衣”等。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句子的特点:
“未之闻” “未闻之”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
题型设置:
• 翻译题; • 文意理解题。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
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形式:
翻译下面句子: ①而君幸于赵王(而您受赵王宠爱)
(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 (只贪图利益)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B)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 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中心语+之+定语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语后面。 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例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 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 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
“得非· · · · · · 乎”是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翻译为“莫不是· · · · · · 吧”。类似 机构还有“得无· · · · · · 乎”,可翻译为“恐怕· · · · · · 吧”或者“是不是· · · · · · 呢

C.对话省。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从速。”
D.自称省。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 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 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 宴》)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总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的句式 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 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 的阅读和理解。
随堂练习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 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 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 词前作状语。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特 殊 句 式
师, 未有 问而不告 , 求而 不得者 也。③呼 尔而与之 , 行道 之人弗受 。④蚓 无爪 牙之利 , 筋骨 之强 。⑤ 愿
早 定 大计 , 用 众 人 之 议 也 。 莫
1判晰 句 。 .
文言文中的判 断句一般是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
谓 语 来 表示 判 断 的 , 于 和 现 代 汉 语 中 一 样 要 用 判 至

考试指导
4 7
理 解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句 式 和 用 法
安徽省霍 邱二 中 何长武
【 能力要求 】
“ 理解 与现代汉语 不 同的句式和用 法” 这 一能 ,
力 要 求 包 括 两 方 面 的 内 容 : 是 与 现 代 汉 语 不 同 的 一
b有标志 的判 断句 。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 .
( 1句 中 , 1) 是诉讼 费三千余元 , 还是经济 损失和
诉讼 费总共三千余元 ?
七、 不合事理 ( 逻辑错误 )
(2 地 震 发 生 之 后 , 地 政 府 及 解 放 军 部 队 全 1) 当
力救助 , 目前灾区群众 已住进 了临时账蓬 , 防止余震
考试指导 4 8
人。

刀俎 , 为鱼 肉。② 不知 木兰是 女郎。需要 注意 的 我 是, 文言文中的“ 作代词时 , 表示判断 。 是” 不 () 非 ”未 ” 弗” 无 ” 莫 ” 4 用“ “ “ “ “ 等表 示否定 的判
断 。 如 : 六 国破 灭 , 兵 不 利 。② 有 司 、 士 为 之 ① 非 博
的内容 , 就必然会 出现一形 多义现 象。一种 语言形 式表示多种意义 , 那么就犯 了歧 义的错误 , 这种错误 类型多与成分残缺 , 成分多余或用词不当有关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力量层级为B,属于理解力量层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句式。

所谓理解是指能辨认出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知道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区分;所谓用法就是指能够用现代汉语的句式精确地翻译出这些文言句式。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辨认还是翻译,考查的都是考生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所以这一学问点始终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文言文的重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学问点的难点在于:考生常常接触现代汉语,已经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有的不能辨别出文言文中的句式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而有的考生则误以为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到处不同。

这两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考生对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和区分。

因此,只有精确辨认出两种句式的不同才能精确理解文言文。

【考势猜测】通过对202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内容考查状况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命题规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旧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国及各省市18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13套试题不同程度地考查了这一学问点,可见命题者对这一学问点的重视程度。

2.对这一学问点的考查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

在这18套语文试题中,没有一套是采纳选择题方式来考查这一学问点,都是将这一学问点设置于文言文翻译中,通过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来检查考生对这一学问点的把握状况。

3.在这18套试题中,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共20次,其中倒装句7次,省略句7次,推断句3次,被动句3次,可以看出,考查主要以倒装句和省略句为主。

依据2023年的命题规律,笔者在此对2023年该考点的命题趋势作出猜测: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仍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下)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下)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下)作者:周利华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4年第33期200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14年三套全国卷均为10分,湖南卷、山东卷、安徽卷、辽宁卷等也是10分,江西卷更高达12分。

为此,有一点先要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应达到前两条。

“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畅,无语病。

【技巧点拨】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都有一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决不能断章取义。

一、正确翻译的前提是理解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

理解句子,既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具体应做到:(一)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难以理解,往往是有两三个词语有较大难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关键词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用法特点(即词类活用)。

例1.(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在这个句子中,“三百顷”“复”“欲”“夺”“乃止”等都不难理解,难的是“赐”“业”以及“力争”。

“赐”通常解释为“赏赐”,但从“复欲夺任丘民业”看,当是说淳安公主田地极多却仍不满足,故而句中的“赐”有点特殊,应理解成“受赐”。

再看“业”,“业”是个多义词,但既然与前面的“田三百顷”相关,可判定意思是“产业”。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读】《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考试内容”部分有关“古代诗文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

我们虽然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绝不表示这个考点不重要。

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

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要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

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保留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

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应予以足够地重视。

【例题精析】《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新课标I)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025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第四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案

2025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第四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案

第四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命题分析通过对近年高考文言翻译题文言句式考查的梳理,我们认为,今后高考对文言文句式翻译的考查有以下值得关注的地方:还应会加大句式考查的分值;范围上,应没有什么变更,还是考查《2024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规定的句式;形式上,几种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的题型可能会增加;可能还会加大对倒装句、固定句式的考查力度;考查重点上,对几种句式的综合考查将会是一个热点。

走进高考【P】例(2024·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行。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 力也。”宾语前置、判断句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 7.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 •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宾语前置
• 9.秦虎狼之国。判断句 • 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 1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 12.管仲囚焉。被动句 • 13.士以此爱乐为用。被动句 • 14.见匈奴三人,与战。省略句 • 15.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固定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 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 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 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 置、主谓倒装的一般规律,固定句式则要 熟练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2判015断暑期句高二学习辅导 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2.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动词本
身表被动,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辨别。如:“荆州 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 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再 如:“洎牧以谗诛”,根据上下文应理解为“等 到李牧因受谗言被杀害”。“予羁縻不得还”, 意为“我被(元军)扣留不能回国”。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 故也?(《非攻》节选)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 何故也?(《非攻》节选) “是何故也”似乎可以理解为“是什么缘故呢”,其实 “是”在这里仍然是指示代词,作句子的主语。“是何故 也”和下句的“此何故也”相同。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2)由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
语。例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3.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但在文
言文中,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构成定语后置。它大致有如下五种情况: (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 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2.状语(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 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 解,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 因此,这种倒装句式是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后置。它大致有 两种情况: (1)由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 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的仍做补语外, 大多数的都要移到谓语前作状语。例如: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 1.蒯通:“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 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 曰:“亨之。”蒯通曰:“嗟乎,冤哉亨也!” (《淮阴侯列传》) 主谓倒装
• 2.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淮阴屠中少年有侮 (韩)信者。 判断句、定语后置
• 3.其李将军之谓也? 宾语前置 •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宾语前置 • 5.唯利是图 宾语前置 • 6.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此
戍边的士兵一声呐喊(首先起义),函谷关被攻占,楚 人(项羽)放起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 的主人,秦国外交使节经过郑国,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 资,这对您并没有损害。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例如: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 沛公北向坐。(《鸿门宴》)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2.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 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
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作句子的主语。 例如:
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再看我们学过的两个句子: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3)“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中心语+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 墓碑记》)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小试牛刀】
指出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2.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 4.和氏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6.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7.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 9.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句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12.求,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1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4.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 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指南录后序》
以前,假使我将自己的尸骨抛弃在荒草丛中,我 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也 无法掩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
呢?
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秋水》)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6)用 “即”“乃”“则”“皆”“本”“诚”“亦” “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以及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 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臣本布衣。(《出师表》)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 ●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俗话说,听说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 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二、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2010年江苏高考】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
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 略与今天基本相同,再如“……为……所……”“…… 于……”表被动,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 同点,确定其句式。也有一些特殊句式今天已经不再使 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 图”的宾语前置,我们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相 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 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 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地把握。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更上层楼】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矣。(《六国论》)
如果凭借这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 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 赋》)
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以 “是”为判断词。古代汉语里,常用“者”“也”帮助判 断。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在主语后面加 上代词“者”是常见的形式。 1.有标志判断句 (1)用“也”表判断。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伐颛臾》 (2)用“者……也”表判断。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句末用“者也”表判断。例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者”表判断。例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5)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4.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 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五、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 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 法格式。例如: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 传》) 这里的“孰与……?”就是固定结构,表示 “与……相比,哪个……?”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例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指南录后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用“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专题四: 理解文言文与现代 汉语不同的几种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