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装句式讲解

合集下载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所表达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以强调、突出谓语,加重谓语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这种谓语是比较简单的,是不带宾语的。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⑴谁欤?哭者。

《礼记·檀弓下》——哭的人是谁啊?欤:同“与”正常语序应是:哭者谁欤?⑵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吕览·重言》——过了不久,东郭牙来到。

管子说:“主张攻打莒的,是你吗?”莒:古代国名,在今山东莒县。

顺说应是:言伐莒者,子耶?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⑴美哉!室。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飘亮啊这房子。

顺说应是:室美哉!⑵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晋文公重耳真仁德啊!顺说应是:公子重耳仁夫!⑶惜乎!子不遇时。

《史记·李将军列传》——真可惜啊,你生不逢时。

子:李广。

顺说应是:子不遇时,惜乎。

⑷展矣君子。

《诗·邶风·雄风》——君子真诚实啊!展:诚实。

顺说应是:君子展矣。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⑴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你实在是太聪明啦。

顺说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⑵久矣,夷狄之为患也。

《史记·匈奴列传》——夷狄为害很久了。

顺说应是:夷狄之为患也久矣。

⑶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战国策·赵策》——唉,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啊!顺说应是:先生之言也,亦太甚矣。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⑴助哉!夫子。

《史记·周本纪》——勉励啊夫子!助:xu,勉励。

夫子:指司徒、司马以及蜀羌等族的将士。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中学)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前作状语。

例: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于中庭步)
• 2、介词“以”加名词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谓 语后作后置状语。

例:具告以事。 (具以事告)
• 3、还有一种介词“乎”在补语位置时,在翻
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三)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 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 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例:亚父南向坐(亚父向南坐) 这里的方位词“南”,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二)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作 状语,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将介宾短语 后置作补语。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 1、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 类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3.“惟马首是瞻”( 惟瞻马首) 4、“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成语(“唯图 利”,“惟从命”) 这种格式,“之” “是”是提宾的标志,翻译时需去 掉“之”或“是”。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四种情况:
四、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1.“良问曰:‘大王来何操?’,”译文:“张良
问道:‘大王您带了什么东西?’”(大王来操何) 2 .何陋之有?译文:“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有何陋之)
(语文微课专题讲解教学课件)
宾语前置的第三种情况: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四种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四种,两个前置句和两个后置句,即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子成分的位置,除了表达的特殊需要外,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一致的。

就宾语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在谓语之后。

但是,在文言文中的几种特定情况下,宾语却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已成为固定形式,这就是“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可以前置(即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带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弗”“勿”“否”“非”或否定动词“无”,或否定代词“莫”。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基本格式如下:[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例: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蹇裳》)——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思念我?[否定词+代词宾语+插入成分+动词]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没有谁能抵御它。

[ 否定词+插入成分+代词宾语+动词]例:莫肯之为。

(《吕氏春秋?不苟》)——没有谁肯干这件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疑问句,一般要有疑问词的帮助发出疑问才能构成。

疑问词分为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疑问代词有谁、孰、何、安、奚、恶、胡、曷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

主要格式如下:[疑问代词宾语+(能愿动词)+动词](疑问代词做动词的宾语必须前置)例: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呢?欺骗天吗?[疑问代词宾语+介词]例:何为不去也?(《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3)一般句式中动词的代词宾语的前置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先秦古籍里。

其特点是:代词宾语+动词例:民献有十夫予翼。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分类例析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分类例析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例析古典诗文2013-01-20 12465d56b7b40102e2o5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例析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下面分专题例释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③美哉室!(室美哉!)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⑤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二、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定语+者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者人马甚众)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亦具体而微者雁荡)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有吹洞箫者客)⑧人马冻死者相望。

(冻死者人马相望)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常见句式解析

文言文倒装句常见句式解析

⽂⾔⽂倒装句常见句式解析 现代汉语语序⼀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

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

⽂⾔⽂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 A、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将它放在句⾸,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

B、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词的后⾯。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想得很远很远啊。

(《⾚壁赋》) 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壁赋》) 2、⽽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呢?(《⾚壁赋》) 3、⽽⼜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羡慕什么呢?(《⾚壁赋》) 4、不然,籍何以⾄此。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 5、今⽇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 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是⼲什么的?(《鸿门宴》) 7、⼤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 8、沛公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1、及时相遣归。

——(相遣归是遣归相的倒装)译:趁早送我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 2、嬉戏莫相忘。

——(相忘是忘相的倒装)译:游戏时不要忘了我。

《孔雀东南飞》 3、誓天不相负。

——(相负是负相的倒装)译:我指天发誓,绝不会辜负你。

《孔雀东南飞》 4、好⾃相扶将。

——(相扶将是扶将相的倒装)译:好好侍奉婆婆。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倒装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主谓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 《黄州快哉亭记》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3、以"是之"为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定语后置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马之千里者。

"(《马说》)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中心词+数量词。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 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一、什么是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原本应该位于主语之后的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改变了正常语序的一种句式。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改变语序增加了修辞效果。

二、倒装句的基本用法1. 谓语动词提前倒装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忽闻周公谓黄帝。

”(《尚书·洪范》)“晨兴起,炷香灯。

”(《子夜歌》)2. 助动词提前在倒装句中,助动词也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宁我负人不人负我。

”(《荀子·杂说》)“曷为乎哉?”(《论语·微子》)三、表示与正常顺序有所区别的情况1. 被强调部分提前倒装句可将需要被强调的部分放在主要成分之前。

例如:“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楚辞·屈原》)“今者父母皆委至,雠侮并至。

”(《战国策·赵策一》)2. 表示条件、让步或假设倒装句可以用来表达条件、让步或假设。

例如:“行行己所由,不由人所使。

”(《庄子·逍遥游》)“虽闻其声,未见其人。

”(《论语·微子》)四、表示目的或结果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经常被用来表示目的或结果。

例如:“为天下成仁者,必以平⼼验于世。

”(《荀子·劝学》)“岂独当宗东京口耶?”(《滕王阁序》)五、其他特殊用法1. 非谓语动词提前倒装句中,非谓语动词也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黄溢之乐类鸟光矣。

”(《庄子·外物》)“伏念旧事方难拂,朝归空接白云寻。

”(杜牧《秋夕即事》)2. 短语或副词提前倒装句也可以将短语或副词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举座皆惊骇而无言。

”(《左传·昭公十八年》)“至于高始陵,则眇凝于葱茏之间。

”(《文选·王安石韩明直辞》)六、结论总的来说,倒装句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改变语序增强了表达的语气和效果。

它可以用于表达条件、目的或结果,并且可以突出强调某个成分。

掌握好倒装句的基本用法和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以及提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倒装句-主谓倒装

文言文倒装句-主谓倒装

文言文倒装句—主谓倒装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讲倒装句的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其中谓语(动词)被置于主语之前,以强调谓语的意义。

这种句式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出现,尤其在文言文和诗歌中较为常见。

主谓倒装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增强语气,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为了适应特定的语法结构或表达习惯。

在现代文的表达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怎么了,你?”“出来吧,你们!”“多么鲜艳啊,这件衣服!”这类句子中,“怎么了、出来吧、多么鲜艳啊”都是谓语。

倒装句中,主谓倒装是相对简单的,下面就举4个例子说明。

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分析:“甚矣”表示“太、十分”的意思,“汝之不惠”这个短语整体上作为一个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其中“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1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分析:“安在”表示“在哪里”的意思,“公子能急人之困”整体上作为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同时,“安”是宾语,表示“哪里”,正常语序应该是“在安”,所以“安在”两字又是一个宾语前置的用法。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3.贤哉回也!(《论语七则》)分析:“贤哉”表示“多么有贤德啊”的意思,“回”是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回也贤哉”。

翻译:“颜回很贤德啊!”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分析:“宜乎”表示“应该的”的意思,“百姓之谓我爱”是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也”译文:“百姓认为我舍不得是应该的啊!”— 2 —。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文言文倒装句》课件

宾语前置
将宾语放在动词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宾语的意义。例如 :“沛公安在?”(《鸿门宴》)
定语后置
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的结 构,以强调定语的意义。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状语后置
将状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形成“中心词+后置状语”的结 构,以强调状语的意义。例如:“战于长勺。”(《曹刿 论战》)
SUMMAR Y
01
什么是文言文倒装句
定义
定义
文言文倒装句是指句子成分的顺 序与常规语序不同,从而形成一 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解释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通常是指谓 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几种情况。
分类
谓语前置
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通常是为了强调谓语的意义。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如何学习与掌握文言文 倒装句
多读多背文言文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对 文言文的语感,加深对文言文倒装句 的理解和运用。
详细描述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 和背诵,如《左传》、《战国策》等 ,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记忆,逐渐掌握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突出强调语义
总结词
文言文倒装句通过改变语序,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从而突出强调语义 。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可以将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使读者更加关注 这些信息。这种强调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更好地把握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丰富语言修辞手法

文言文倒装句辨析及例举

文言文倒装句辨析及例举

倒装句辨析和例举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余欺不自信不吾知未之闻未之有未之信莫之许莫己若弗之怠秦人不暇自哀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安在何以何如何操何言何羡何伤何恃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微斯人,吾谁与归?国胡以相恤?(胡:什么)缚者曷为者也?(曷——1、何,什么2、何不,为什么不)3、“之”“是”标志提宾何陋之有何罪之有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利是图惟兄嫂是依唯马首是瞻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为继(不毂:诸侯国君自称)无乃尔是过与(无奈......与:恐怕该......吧过:责备)二、定语后置1、“者”标志求人可使报秦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之”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志强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达,有几人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关中之固,金城千里3、“者”“之”标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僧之富者不能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数量词我持白壁一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铸以为金人十二三、状语后置“于”“以”“乎”所带介宾结构后置1、不拘于时,学于余其势弱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风乎舞雩(在舞雩台吹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四、谓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

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矣。

(殓以嫁时之衣——句式:状语后置)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贤哉,回也。

何哉,尔所谓达者?渺渺兮予怀五、容易混淆的标志词1、于——状语后置句、被动句不拘于时,学于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急于星火2、为——判断句、被动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之——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志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何罪之有何厌之有4、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何以知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铸以为金人十二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5、见——被动句、宾语前置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府吏见叮咛(府吏叮咛我)慈父见背(父亲背弃我,父亲死了)。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四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四种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和动补倒装。

以下是每种倒装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倒装:
a. 谓语提前,主语后置。

b. 例句:飞花逐水容易别,落絮无情不觉春。

2. 状语倒装:
a. 状语或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宾语倒装:
a. 宾语位于句首,谓语紧随其后。

b. 例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4. 动补倒装:
a. 动词+补语的结构中,补语位于句首,动词紧随其后。

b. 例句:不见此花人自寻,只闻寒雁叫西风。

这些例句中展示了不同的倒装句式,在文言文中常用于修辞或突出特定的表达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例句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可能根据语境和内容的需要进行变化。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且频繁,它是指将句子的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后的句式结构。

倒装句常被用来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强调语气或达到修辞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结构:
1. 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常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何以解忧”中的“何”是疑问代词,“唯有杜康”中的“唯有”则是强调语气。

2. 以句首或句尾倒装:常见于表示时间、地点或条件的副词,比如“时至今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3. 将修饰词或状语倒置:例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这里的“人心惟危”中,“惟危”是定语,倒装句体现了对“人心”的强调。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于提高语言的华丽度和表达的修辞效果。

这种句式结构不仅具有语法上的特点,还能突出句子的重点内容,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四类倒装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四类倒装句式

文言倒装句四大类型:(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主谓倒装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义】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类型】1.疑问代词充当宾语前置【特征】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当“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实例】(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

](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它将要往哪里去呢?](4)何由知吾可也?[译文: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类型】2.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前置【特征】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实例】(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类型】3. 宾语前置时,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之”、“之为”、“是”、“焉”等字作标志。

【重要特征】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能用“之”作前置标志。

后来,形成了一种凝固格式“是之谓”、“此之谓”,有时可以活译为“这叫做”。

《文言文倒装句》教学课件

《文言文倒装句》教学课件

1.惟利是图
(只会)图利
2.惟你是问
(正要)问你
注意:“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2、宾语前置
(5)介词短语中宾语前置。(一般是代词 和方位词作宾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何以谓之“文”也?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宾语前置
• (6)固定结构之一: 是以 以是(因此)
1.是以记之
因此写下它
2.忌情况
2、宾语前置
(3)固定结构之二: 何 …… 之 …… ? ……之……
1.何罪之有? 2.何厌之有? 3.句读之不知 4.惑之不解
有什么罪责呢? 有什么满足的呢? 不知道句读 不解除疑惑
注意:“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2、宾语前置
(4)固定结构之三:惟(唯)……是……
置”。
4、定语后置
格式1:中心语+ 之 + 定语(+者) 即:名词+ 之+ 形容词(+者)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马之千里者 3.宇宙之大 4.品类之盛
日行千里的马 大的宇宙 繁盛的种类
4、定语后置
格式2:中心语 +( 有/而) + 定语+ 者
1.客有吹洞箫者
吹洞箫的客人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无固定格式: 我持白璧一双
1、豫州今欲何至? 2、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3、时人莫之许也 4、城中皆不之觉 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6、王何以知之? 7、唯余马首是瞻 8、项王项伯东向坐 9、一言以蔽之 10、安得广厦千万间 1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2、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4、其尝贻余核舟一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及例句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

(一)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就是把动词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或把介词的宾语提到介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有以下四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如: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阳货》)本句有否定否词“不”,说明它是否定句,代词“我”是宾语,两个条件都符合,那么代词宾语“我”就提到了动词谓语“与”前。

译为: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为:“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③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④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译为: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它。

2、以否定性不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

(《涉江》)译为:社会一片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将昂首阔步,不予理睬。

③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译为:所说的让一个人思想诚实,就是不欺骗自己。

3、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这条规则是比较严格的,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如:①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这个句子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安”提到了动词“在”之前,常式句应是“在安”,这个句子却变成了“安在”。

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

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

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文言文倒装句四种类型的详解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下文是对四种倒装句的详细解说。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语后置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马之(千里者 )。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7、尝贻余核舟(一)。 8、有地(隐然而高)。 9、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10、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提前。
1、吾与谁归? 2、子恃何而往? 3、以何战? 4、有何于我哉? 5、用何识夫婿? 6、孔文子以何谓之文也? 7、苦何而不平? 8、孔子云:“有何陋?” 9、多歧路,今在安? 10、王曰:“为何者?” 11、宋有何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提前。
1、吾谁与归? 2、子何恃而往? 3、何以战? 4、何有于我哉? 5、何用识夫婿? 6、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7、何苦而不平? 8、孔子云:“何陋之有?” 9、多歧路,今安在? 10、王曰:“何为者?” 11、宋何罪之有?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提前。
1、古之人不欺余也。 2、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3、忌不信自。 4、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5、辙也未见之焉。 6、时人莫许之也。 7、终不信自其术之妄。 8、鬼莫敢抗我。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提前。
1、古之人不欺余也。 2、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3、忌不信自。 4、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5、辙也未见之焉。 6、时人莫许之也。 7、终不信自其术之妄。 8、鬼莫敢抗我。
介宾短语后置
9、蒙以军中多务辞。 10、以百金易之。 11、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12、胡不于王见我。 13、于先王受地。 14、醒能以文述者。 15、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16、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17、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9、蒙以军中多务辞。 10、以百金易之。 11、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12、胡不于王见我。 13、于先王受地。 14、醒能以文述者。 15、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16、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17、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宾短语后置
1、以骨投 2、于长勺战 3、以尉首祭 4、以当世之事咨臣 5、乎东西叫嚣。 7、于四海信义著。 8、贫者于富者语曰。
介宾短语后置
1、以骨投 2、于长勺战 3、以尉首祭 4、以当世之事咨臣 5、乎东西叫嚣。 7、于四海信义著。 8、贫者于富者语曰。
介宾短语后置
1、投以骨 2、战于长勺 3、祭以尉首 4、咨臣以当世之事 5、叫嚣乎东西。 7、信义著于四海。 8、贫者语于富者曰。
介宾短语后置
9、蒙辞以军中多务。 10、易之以百金。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胡不见我于王。 13、受地于先王。 14、醒能述以文者。 1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提前。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忌不自信。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辙也未之见焉。 6、时人莫之许也。 7、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8、鬼莫敢我抗。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提前。
1、吾与谁归? 2、子恃何而往? 3、以何战? 4、有何于我哉? 5、用何识夫婿? 6、孔文子以何谓之文也? 安? 10、王曰:“为何者?” 11、宋有何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