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和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语法现象和句式1: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它能让宾语具有“使动”动词所赋予的行为和性状。
一、动词使动用法。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二、名词使动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XX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使……急。
2:意动用法所谓意动动词,就是含有认定意义的动词,它对宾语含有“以为什么”或“以为怎样”的意思,或者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什么或看成怎样。
古汉语表示意动的动词有“以……为……”、“以为”、“为”等。
如:市人皆以赢为小人。
(都市里的人都认为我侯赢是个小人。
)《信陵君窃符求赵》皆以美于徐公。
(全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但是,在古汉语里,可以有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它可以不用意动动词,而用别的词来代替意动动词,并简化结构,我们称之为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意动动词。
名词用作意动动词,就是把名词放在宾语前面,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冯谖客孟尝君》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当作朋友。
)《前赤壁赋》二、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
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看成怎样。
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后所构成的动宾式,所表示的内容和古汉语的“以……为……”一样。
如:成然之。
(成名认为他的妻子的话很对。
)《促织》又安敢毒耶?(我又怎么敢认为这个差役痛苦呢?)《捕蛇者说》吾妻之美我者。
中考文言文11个句式
中考文言文11个句式
1、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
2、被动句:句子表达者不是接受者以外的接受者以外的行
为主体。
3、省略句:由于表达的需要,句子中缺少一些词语。
4、倒装句:语序颠倒,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5、疑问句:表达者有疑问,需要接受者回答。
6、祈使句:表达者向接受者发出请求或命令。
7、选择句:表达者提出两个或多个选项,让接受者选择其
中之一。
8、并列句:表达者列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情况或行
动。
9、递进句:表达者提出一个比前一个更进一层的意思。
10、转折句:表达者先提出一个意思,然后通过“但是”、
“然而”等词语转折到另一个意思。
11、条件句:表达者提出一个条件,让接受者根据这个条件
采取行动或作出决定。
这些句式在中考文言文中都有可能出现,需要考生认真掌握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一、知识结构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
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
(……白白地被欺骗)(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时,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③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样的否定副词主要有“不”、“毋”(“无”)、 “未”、“莫”。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 ③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④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 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特殊句式种类及例句
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1)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5)今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6)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7)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9)《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逍遥游》(10)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1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1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3)蔺相如者,赵人也。
(1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17)缑(gou)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传》(18)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2.……,……也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
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固定句式(举例版)
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 项羽 本纪》)
虞姬虞姬,我能怎么办呢?
(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 办?”。
•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 僖公十五 年》) • 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
• 若楚惠何?(《城濮之战》)
• 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
1)其它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何为……?(为什么……?) 如:君何为生我家?
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
二、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1、何以……为、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旌(jīng):表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 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啊!
五、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
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 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 是、只怕是、莫非)……吧"。
•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促织》)
译: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 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三、表示选择问的固定结构
1、 “孰与”“与……孰”,译为 “跟……比较,哪一个……”。
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表选择问的句式。原为“与…… 孰”的格式。
• • • •
吾与徐公孰美?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
常见文言句式:
考试说明规定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其他重要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文 言 句 式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等表判断。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 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练习二
1、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A
)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2、指出“于”不表被动的一项( A、而君幸于赵王。 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
)
• 一、宾语前置 • 宾语前置有动词的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 置两种情形。 •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 • (二)介词宾语前置
• • • • • • •
“于”译为“向”,表对象。 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而耻学于师。(《师说》) “于”译为“在”,表范围。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译为“在”,表对象。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 列传》) •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 传》)
1.于+名词 “于”译为“在”,表处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 传》)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设九宾于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及用法,对于我们读懂古代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式这是最典型的判断句形式,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者”表示提顿,“也”表示判断。
2、“……,……也”式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3、“……者,……”式“者”表停顿,如:“粟者,民之所种。
”4、“……,……”式这种形式的判断句没有标志性的词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乃”“则”“即”“皆”“诚”“本”等副词表示判断“乃”表肯定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则”表肯定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表肯定判断,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皆”表肯定判断,如:“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诚”表肯定判断,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本”表肯定判断,如:“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而君幸于赵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为”字式用“为”字表示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贾谊《过秦论》)3、“为……所……”式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被动句式,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4、“见”字式用“见”字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史记·屈原列传》)5、“见……于……”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为了语言的简洁,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会被省略。
常见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为两个系列:(1)"……者,……也"系列。
陈涉者,阳城人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梁,吾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栗者,民之所种。
(……者,……)虢,虞之表也。
(……,……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刘备天下枭雄。
(……)晋鄙嚄唶宿将……//夫战,勇气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乃、为"系列。
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审谛之,顿非前物。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环滁皆山也臣本布衣且相如素贱人此为何若人?部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视之非字而画。
予本非文人画士。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今是溪儿见辱于愚,何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夫婿乐逸,为奴婢所惑。
百姓之不见保。
(2)无标志的被动句。
没有被动词,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高中文言句式和用法
高中文言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用“者”或“也”表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2.用副词“乃”“则”“即”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3.用动词“为”“是”等表判断。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4.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没有任何标志,通过语意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晋鄙嚄唶宿将。
(《魏公子列传》)此人力士。
(《魏公子列传》)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动词后用介词“于”“受……于……”等表被动。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所……”等表被动。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3.用“见”“见……于……”等表被动。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
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文言文句式及用法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明确表示“是”或“非”的句子)1.“者也”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 副词“乃”“亦”“即”“皆”“本”“必”等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梁父即楚将项燕(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环村居者皆猎户3. 动词“为”“是”表判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予非文人画士(3)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二)被动句(受动者作主语的句子)要素:受动者、动作、被动词、施动者1.“为所”表被动(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为”表被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于”表被动(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2)而君幸于赵王(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4.“见”表被动(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5.“见、于”表被动(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7. 意念被动(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倒装(变式)句(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而言)(三)宾语前置句(置宾语于谓语前)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古之人不余欺也(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古汉语中常见否定词(否定副词)]不、毋、未、莫、弗、非、匪、靡、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注意:①“之”和“其”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灵活地用作第一、二人称的代词。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在文言文中,有许多不同的句式类型,每一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例句:吾乃齐国之臣。
二、主谓宾句: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表示动作的行为对象。
例句:君王以仁义待臣民。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原本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常用于强调或改变语气。
例句:人心思变,世事难料也。
四、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彼此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例句:山高水远,道远情更长。
五、连接句:连接句通过一些连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连接起来,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比拟句:比拟句通过使用“如”、“若”等词语进行比较,以形象地表达出某种相似关系。
例句:君子如水,处高则安静。
七、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一个副词或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句:虽败犹荣,为国捐躯。
八、条件句:条件句通过使用“若”、“如”等词语表示假设或条件,并引导一个后续的结果。
例句:若有人问,我愿乐道之。
九、让步句:让步句是用来提出一种与事实相反的观点或情况,并表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存在。
例句:纵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十、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讶,常以“何/奈/焉”等词开头。
例句:何其美哉,此景之壮观!十一、比喻句:比喻句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成形象生动的表达。
例句:人生如梦,亦如流水。
十二、修辞句:修辞句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句子,包括夸张、反复、排比等。
例句:岁月峥嵘,光阴荏苒,转眼已逝。
以上只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和例句,文言文的句式丰富多样,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句子。
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句式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文言固定句式(共10种)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人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3)“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2.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岂庸……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怎么……呢”。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5)“非……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7)“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的用法。
本文将从词序、短语、句式、修辞等方面介绍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
一、词序的特点文言文的词序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差异。
1. 主谓宾的固定顺序文言文中,主语通常放在句首,谓语动词紧接其后,而宾语则放在谓语动词之后。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论语》)2. 直接宾语放在间接宾语之后文言文中,直接宾语常常放在间接宾语的后面,这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例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木兰诗》)二、短语的特点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短语结构,常常出现在句子中,表达特定的含义。
1. 比拟短语比拟短语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进行比喻和象征。
比拟短语常以“如”、“若”、“似”等词开头,表示一种类似或相似的关系。
例如:“如水之清,如山之巍。
”(《论语》)2. 接续短语接续短语是文言文中表示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的常用短语。
“以”、“故”、“若”等词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而“若”、“如”、“倘若”等词则用来表示条件关系。
例如:“以心做人,则为心之德。
”(《论语》)三、句式的特点文言文有一些独特的句式结构,常常运用于修辞或表达特定含义。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之一,用来表达并列的关系。
常见的并列连词有“且”、“而”、“乃”等。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2.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来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或达到鲜明的修辞效果。
常见的倒装方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倒装等。
例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千家诗》)四、修辞手法的特点文言文中存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常用于修辞或表达情感。
1.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对事物间相似或类似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达到形象明确或引发联想的效果。
例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2. 借代借代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达到修辞或表达的目的。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式和用法一、课内复习(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 匪女之为美()2. 俟我于城隅()3. 秋以为期()4. 恐年岁之不吾与()5. 肇锡余以嘉名()6.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7. 为仲卿母所遣()8. 但闻悲鸟号古木()9.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0.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1.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2.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3. 秦人不暇自哀()14. 戍卒叫,函谷举()15. 击空明兮溯流光()16.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7. 则又何羡乎()18. 客有吹洞箫者()19. 语未毕,余泣()20. 令人长号不自禁()21. 其制稍异于前()22.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3. 所以敢先汝而死()24.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25.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26. 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27. 而控于地而已矣()28. 之二虫又何知()29. 而彼且奚适也?()30. 彼且恶乎待哉!()31.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2.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3. 是社稷之臣也()34. 无乃尔是过与()35. 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36. 何以伐为()37. 非我也,岁也()38. 未之有也()39. 树之以桑()40. 可以无饥矣()4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42. 輮以为轮()4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4.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45.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6.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47. 陈利兵而谁何()48.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9.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1.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2. 不拘于时()5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4.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5.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5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7.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58. 岂取其之易而守之难乎()59.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60.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61.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62.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3. 沛公欲王关中()64. 赐之彘肩()65. 其告以事()66.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67. 籍何以至此()68. 客何为者()69. 何辞为()70. 今日之事何如()71. 大王来何操()72. 沛公安在()73. 吾属今为之虏矣()7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75.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76. 为之奈何()77. 今臣亡国贱俘()78. 实为狼狈()79. 而刘夙婴疾病()80. 告诉不许()81.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82. 具以表闻()83. 欲谁归罪()84.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85.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6.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87.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88. 姜氏何厌之有()89. 敢问何谓也()90. 君何患焉()91. 其是之谓乎()92. 佗邑唯命()93. 君将若之何()94. 文采不表于后世()95.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96. 重为乡党所笑()97.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98.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99.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100.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参考答案1. 判断句(否定)2. 介词短语后置句3. 宾语前置4. 宾语前置5. 介词短语后置句6. 判断句7. 被动句8. 省略句,“号”后省“于”9. 宾语前置10. 倒装句11. 判断句12. 省略句“于”13.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自”前置14. 被动句,举,被攻占15. 省略句,省略主语“桨”和“船”16. 宾语前置句17. 宾语前置句18. 定语后置句19. 省略句,“语”前省略定语“其”20. 宾语前置句21. 介词短语后置句22. 主谓倒装句23. 固定结构,所以,……的原因24. 固定结构,与使……无宁……,与其……不如……25. 固定结构,奈……何,对……怎么办;怎么办26. 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27. 介词短语后置句29. 宾语前置句30. 宾语前置句31. 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32. 固定结构,不亦……乎,表委婉反问33. 判断句34. 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无乃……与,表推测35. 被动句36. 固定结构, 何……为37. 判断句38. 宾语前置句39. 介词短语后置句40. 省略句,“以”后省宾语“之”41. 判断句42. 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43. 定语后置句44. 判断句45. 被动句46. 被动句47. 宾语前置句48. 介词短语后置句49. 介词短语后置句50. 判断句51. 判断句52. 被动句53. 宾语前置句54. 介宾短语后置句55. 省略句,省主语“士大夫之族”56. 省略句,省宾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固定结构,其……欤,表反问57. 主谓倒装句58. 固定结构,岂……乎,表反问59. 判断句,判断兼提示原因60. 判断句61. 判断句62. 固定结构,何……为,“为”语气词,呢,63. 省略句,省介词“于”64. 省略句,省介词“以”65. 省略句,省宾语“之”66. 省略句,省宾语“之”67. 宾语前置句68. 宾语前置句69. 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70. 宾语前置句72. 宾语前置句73. 被动句74. 被动句75. 固定结构,无所76. 固定结构,怎么办77. 判断句78. 判断句79. 被动句80. 被动句81. 省略句,省宾语、主语。
告诉(上官),(上官)不许82. 省略句,省宾语“之”83. 宾语前置句84. 定语后置句85. 判断句86. 介词短语后置句87. 省略句,省宾语“之”88. 宾语前置句89. 宾语前置句90. 宾语前置句91. 宾语前置句92. 省略句,省助词和谓语“是从”93. 固定格式,若……何94. 介词短语后置句95. 被动句,于,被96.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97. 被动句,拘,被拘动词本身表被动98. 被动句,放逐,被放逐99. 被动句,膑,被膑100.被动句,囚,被囚(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101.夙兴夜寐()102.士贰其行()103.三岁食贫()104.名余曰正则兮()105.字余曰灵均()10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107.孔雀东南飞()108.足以荣汝身()109.逆以煎我怀()110.夏雨雪,天地合()111.艰难苦恨繁霜鬓()112.六王毕,四海一()113.未云何龙未霁何虹()11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15.可怜焦土()116.朝歌夜弦()117.楚人一炬()11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1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20.不知东方之既白()121.顺流而东也()122.下江陵()123.侣鱼虾而友麋鹿()12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125.击空明兮溯流光()126.乳二世()127.垣墙周庭()128.汝幸而偶我()129.不能竟书而欲搁笔()130.卒不忍独善其身()1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32.水击三千里()133.既来之,则安之()134.然而不王者()135.谨庠序之教()136.却匈奴七百余里()137.约从离衡()138.外连横而斗诸侯()13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40.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141.以愚黔首()142.君反以罪臣()143.君人者()144.则思江海而下百川()145.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146.人君当神器之重()147.不念居安思危()148.纵情以傲物()149.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15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51.何必劳神苦思()152.亏无为之大道哉()153.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54.总此十思,弘兹九德()15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56.道芷阳间行()157.沛公军霸上()158.沛公欲王关中()15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60.沛公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61.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62.历职郎署()163.臣少多疾病()164.则刘病日笃()16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166.凡在故老…… ()167.夙遭闵凶()168.猥以微贱()169.谨拜表以闻()170.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171.手注善药()172.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173.晞一营大噪,尽甲()174.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175.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 ()176.奈何欲以乱败郭氏()177.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178.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17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8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81.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1. 则或咎其欲出者()2.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4. 今京不度,非制也()5.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6. 多行不义必自毙()7. 庄公寤生,惊姜氏()8. 爱共叔段,欲立之()9.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参考答案1. 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2.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3.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4.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5. 字:名词作动词,给人取表字6.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德7.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8. 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9. 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煎熬10. 雨:名词作动词,降落,降下11. 艰难:形容词作名词,时世和身世艰难;繁:形容词作动词,增多12.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13. 云、龙、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出现彩虹14. 鼎、玉、金、珠:名词作动词,把鼎、玉、金、珠看作15. 焦土:名词作动词,化为焦土16. 名词作状语,朝、夜:在早晨、在晚上;歌、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奏17. 炬:名词作动词,放火、焚烧18.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储藏收集的金玉珠宝等19.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20. 白:名词作动词,发白、天亮21.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22. 下:名词作动词,攻占23.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24.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5. 空明: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26. 乳:名词作动词,喂奶27. 垣墙:名词作动词,砌墙28. 偶:名词作动词,嫁29. 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30. 善:形容词作动词,完好、完善31. 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疼爱32. 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33. 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34. 王:为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百姓归顺35.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36. 却: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37. 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38.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39.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40. 争:动词作状语,争着41. 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42. 罪:名词作动词,治罪43. 君:名词作动词,作君王、统治44. 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45. 刑:名词作动词,施刑46.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权力47. 安、危:形容词作名词,平安、危难的时候48. 傲:形容词作动词,傲视49. 崇:形容词作动词,高50.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51. 劳、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苦痛52. 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亏,损害53.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54. 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55. 夜:名词用作状语,连夜、在夜间56. 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抄小道57.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58. 王:名词作动词,称霸,称王59. 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60.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61. 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62.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做官63. 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病64.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65.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狗马一样66.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67. 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68. 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69.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70.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71. 手:名词作状语,亲手72. 旦夕:名词作状语,早晚73. 甲:名词作动词,披上铠甲74. 衣:名词作动词,包扎75. 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76. 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败、败坏77. 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打坏78.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79. 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