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

合集下载

半夏泻心汤化裁

半夏泻心汤化裁

半夏泻心汤化裁方剂疏郁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与四逆散合方。

宣肺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桔梗、贝母、百部而成。

升清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而成。

开胃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鸡内金、炒薏仁而成。

宽胸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与小陷胸汤合方而成。

化浊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佩兰、厚朴而成。

降逆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旋复花、苏子而成。

散痛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元胡、佛手片而成。

慢性胃炎:李克东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92 例,效果较好。

基本方:半夏10g,干姜10g,党参15g,黄苓10g,黄连10g,吴茱萸6g,枳实8g,炙甘草10g,大枣5枚。

胃脘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0g;反酸甚者加瓦楞子10g;呕吐较甚者加陈皮10g;腹胀暧气者加川厚朴10g;有内热舌苔黄燥者可重用黄连,减少干姜用量;舌苔厚腻者加白术10g、佩兰1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8g。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彭国英运用半夏泻心汤和桃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8 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有粘液或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可持续或反复发作。

多因饮食不调或情志因素而诱发。

方药:半夏12g, 黄苓15g,黄连8g,党参12g,赤石脂30g (其中15g入煎剂,15g研粉冲服),薏苡仁30g (代梗米),干姜6g,大枣5枚,炙甘草10g,白术15g,木香10g, 煨豆蔻10g。

便血者加地榆炭、赤芍;脾肾阳虚加肉桂、补骨脂;病程较长,久泻滑脱加柯子。

胆汁返流性胃炎:邹春光等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70例。

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上腹部胀痛、恶心、口苦、食欲不振等。

方药:半夏、干姜、甘草、大枣各10g,黄连6g,党参、木香、厚朴、郁金各12g,蒲公英15g。

便秘者加枳实、大黄;寒证明显加吴茱萸、肉桂;夹食滞者加焦三仙;恶心加竹茹、生姜;暧气者加代赭石、旋覆花。

十二指肠炎:朱琳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炎16例。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胀,暧气,反酸,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一、半夏泻心汤介绍半夏泻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由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该方解表利水,清热化痰,减轻上腹部不适,平复恶心呕吐等症状。

近年来,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胃部疾病方面展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治疗。

二、奥美拉唑介绍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胃部疾病的治疗。

它通过降低胃酸的分泌来缓解胃部不适,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奥美拉唑还可以结合抗生素一起使用,从而更好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

三、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1. 临床试验对象本次临床试验共纳入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

2. 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半夏泻心汤一次,每次15克,加水煎服。

同时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一次。

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一次,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3. 疗程和疗效评定本次临床试验的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评定标准包括症状缓解情况、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和胃部炎症的缓解情况等。

4. 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达到90%以上,根除率为80%以上,胃部炎症得到明显缓解。

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为85%左右,根除率在70%左右,胃部炎症的缓解情况略逊于观察组。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安全性评价在本次临床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的副作用,而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

四、结论根据本次临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

半夏泻心汤具有显著的抗炎、抑菌作用,与奥美拉唑的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根除率。

半夏泻心汤-----治四肢冰冷,怕冷,肝火大、肺热、胃火大

半夏泻心汤-----治四肢冰冷,怕冷,肝火大、肺热、胃火大

半夏泻心汤-----治四肢冰冷,怕冷,肝火大、肺热、胃火大
四肢冰冷,怕冷,但是又肝火大、肺热、胃火大
四肢冰冷,怕冷,但是又肝火大、肺热、胃火大、慢性咽炎。

手脚冰冷、怕冷但因为内火大就不敢吃温性和热性的食物,两者很矛盾,不知道怎么办好。

冬天不用热水袋,脚就会一夜冰凉,冷
这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半夏泻心汤,中医方剂名。

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组成
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用量
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方义
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所致。

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

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

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

脾气主升,肝气主降,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

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半夏泻心汤医案

半夏泻心汤医案

半夏泻心汤医案选【方药】半夏半升(洗)(9克)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各9克) 黄连一两(3克) 大枣十二枚(擘)(4枚)【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 4 9)【解说】本证为痰气痞,以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为发病基础。

胃气不降则生热,脾气不升而生寒,进一步寒热之气错杂于中焦,故此心下痞又属“寒热错痞’类。

痰气痞特点:中见心下痞满不舒,上见呕吐或吐涎,下见大便泻利。

舌苔白腻,脉多见滑。

本方由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

以半夏为主药,化痰和胃止呕;以芩、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散寒;以参、草、枣补益脾胃。

辛开苦降,寒温一炉,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第一方。

后世师其法·凡睥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肠胃不和、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者,多用本方加减治疗。

【运用】一、呕利痞刘渡舟医案:张某某,男,素嗜酒。

1969年发现呕吐、心下痞闷,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

经多方治疗,效不显。

其脉弦滑,舌苔白,辨为酒湿伤胃,郁而生痰,痰浊为邪,胃气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中见痞满,下见腹泻。

治以和胃降逆、去痰消痞为主。

拟方:半夏1 2克,干姜6克,黄芩6克,黄连6克,党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7枚。

服1剂,大便泻下白色胶涎甚多,呕吐十去其七。

又服1剂,则痞利皆减。

凡4剂痊愈。

(《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93)按语:本案辨证时抓住心下痞而确定为泻心汤证;根据恶心呕吐及有嗜酒酿痰的病史而确立为痰气痞,所以服用半夏泻心汤后从大便泻出许多白色痰涎而愈。

可见古人所谓半夏泻心汤治疗“痰气痞"这一说法并非虚妄。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炙甘草9g、大枣4枚,具有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之功效。

主治少阳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内入,以致寒热互结中焦所致痞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小儿消化不良等属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者。

《伤寒论》方之半夏泻心汤该方剂是治疗胃肠道及肝胆系统疾病的方剂,主要治疗寒热互结症见痞、呕、下利者。

但该方剂不仅仅是对症治疗,而且有明显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对肝炎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的高度抑制作用,十分有利于肝炎、胃炎、胃溃疡的治疗[1]。

同时发现该方剂不仅有保肝作用,而且还有抗肝硬化作用,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调节胃肠运动,而且还有抗溃疡作用,同时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促进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改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功能,这十分有利于上述适应证的治疗[1]。

更重要的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保护、促进、调节作用,对神经性胃炎以及某些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组成: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炙甘草9g、大枣4枚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功用主治《伤寒论》方之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之功效。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2]。

症见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而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腻微黄,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方解本方配伍特点:温清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此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内入,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

痞者,痞满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

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

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互结,遂成痞证。

门老运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谈

门老运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谈

门老运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谈中医书友会第2437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又和阴。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本方为中医治疗寒热错杂性胃肠疾病的主要方剂。

(编辑/唐义超)半夏泻心汤作者/门纯德【组成】半夏10g 黄芩9g 干姜6g 人参6g 川黄连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义体会】本方原治少阳证因误下而成的痞证。

少阳证误下则使脾胃之气受损,邪气乘虚而入,使寒热互结于中焦,致使中焦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运化失职而见心下痞满,呕逆及肠鸣下利等证。

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泄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佐以人参、炙甘草、大枣补脾益气以和中。

本方寒热、辛苦、补泻同施,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从而使胃气得和,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

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均可应用,且效果满意。

一、慢性胃炎例:杨某,男,47岁。

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三年余,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

近日因进甜食量多,则病情加剧,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舌苔薄白,脉细弦。

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g,川黄连6g,黄芩9g,干姜9g,炙甘草6g,党参12g,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

一剂后腹胀除,余症轻,两剂后诸症消然。

二、消化性溃疡例:王某,男,67岁。

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治,终未痊愈。

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

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

半夏泻心汤医案

半夏泻心汤医案

半夏泻心汤医案
病人信息
姓名:王某
性别:女
年龄:35岁
主要症状:胸闷、呼吸困难、失眠
医案
经过对病人的仔细检查和咨询,得出病因为情志不畅,伤及心脾,气滞血瘀,导致气血不畅,心神失守。

治疗采用了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剂组成
•半夏 9克
•芍药 9克
•甘草 6克
•生姜 3片
•大枣 2枚
•香附 9克
•白术 9克
•茯苓 9克
•枳壳 9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剂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

治疗效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胸闷、呼吸困难和失眠等症状明显减轻,心情稳定,精神面貌有所提高。

药物作用
1.半夏、香附、白术、茯苓:调和气机,宽胸化痰。

2.芍药、甘草:活血止痛,调和气血。

3.枳壳:行气消食,疏肝理气。

4.生姜、大枣:益气健脾,调和气血。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能量虚弱、腹泻等症状。

注意事项
1.考虑到药物成分和病人身体情况的差异,病人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根据需要进行加减。

2.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咨询医生。

3.请勿自行进行药物调整及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

5.请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1. 简介半夏泻心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用于治疗胸腹间有痞块、胃脘不舒、呕吐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个真实的医案,展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2. 医案2.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45岁•主诉:胸闷、腹胀、呕吐2.2 病史患者李某是一名45岁的男性,过去身体健康无大碍。

近期他开始出现胸闷、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2.3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辨证分析,中医师初步判断为“饮食积滞”证。

2.4 方剂选择及用药原则根据饮食积滞证的特点,中医师决定使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

该方剂以半夏为主药,具有破坚散结、导滞通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胸腹间有痞块、胃脘不舒、呕吐等症状。

2.5 处方•半夏 5克•黄芩 10克•生姜 3片•大枣 5枚2.6 用药方法将以上药物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一同煎煮,取汁饮服。

2.7 治疗过程及效果患者李某按时服用半夏泻心汤,并注意饮食调理。

经过3天的治疗,他的胸闷、腹胀和呕吐等不适感明显缓解。

继续治疗7天后,他的症状完全消失。

3. 医案分析3.1 疾病机理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愈情况来看,他属于饮食积滞证。

这种证型常见于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

积滞体内导致胸腹间有痞块、胃脘不舒、呕吐等症状。

3.2 方剂选择分析半夏泻心汤是治疗饮食积滞证的经典方剂之一。

其中主药半夏具有破坚散结、导滞通气的作用,能够有效消除胸腹间的痞块感。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减轻胃脘不舒的症状。

生姜和大枣则具有温中散寒、调和药性的作用,有助于加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3.3 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李某在经过半夏泻心汤的治疗后,其胸闷、腹胀和呕吐等不适感明显缓解,并最终完全消失。

这表明该方剂对治疗饮食积滞证具有较好的效果。

4. 总结半夏泻心汤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有效的中医方剂,能够治疗饮食积滞引起的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展示了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过程和治疗效果。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转载作品如有侵权请告知)1,原文《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方十五。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一方用半夏一升。

)2,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十)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

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

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

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近年来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加快了溃疡的愈合过程。

本方能促进机体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提高sod活力。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病案:李某某,女性,28岁。

主诉:心胸痞闷、心悸,每当
情绪激动时加重,伴有口苦纳少,舌苔白腻等症状。

中医诊断:半夏泻心汤证。

处方: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
生姜3片,人参3克,甘草6克。

服用5剂。

经过5剂的半夏泻心汤治疗后,患者的心胸痞闷、心悸症状明显缓解,口苦纳少的症状减轻,舌苔也有所改善。

患者情绪波动时的症状明显减轻,并且精神状态更加平稳。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我们决定继续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以巩固疗效。

通过这个病案,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对于半夏泻心汤证的疗效显著。

该病案中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心胸痞闷、心悸,伴有口苦纳少、舌苔白腻等证候。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方剂,具有泻肺、降气、清热的作用。

其中半夏、黄连、黄芩具有泻肺降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心胸痞闷、心悸等症状;人参、甘草则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可以改善口苦纳少的症状。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是一种适用于半夏泻心汤证的方剂,并且具有显著的疗效。

半夏泻心汤——精选推荐

半夏泻心汤——精选推荐

半夏泻⼼汤半夏泻⼼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剂,也是我临床常⽤之⽅,可以⼴泛⽤于治疗脾胃消化系统⼀类疾病,多获良效。

初识半夏泻⼼汤记得刚上临床时,对经⽅只有理论上的认识,根本不会运⽤。

说到这,我要感谢⼀位⽼师,是他教会了我使⽤半夏泻⼼汤。

那个⽼师虽然已经是主任中医师了,但仍然⼿不释卷,⾮常爱学习,对我也是毫⽆保留。

在⼀次跟诊时,有⼀个胃病患者来复诊,说吃了上次的⽅⼦后症状明显改善了,⽼师随即翻开病历,指着上次的就诊的记录说,你看看这个⽅,就是半夏泻⼼汤,要学会⽤。

他接着说道:“半夏泻⼼汤是个寒热并⽤的⽅,可以理解为胃热脾寒。

”这不经意的⼀句话,让我⼀下⼦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在学习⽅剂时,⼀般都说半夏泻⼼汤⾟开苦降,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怎么个寒热错杂,总是⼀知半解,如果理解为胃热脾寒就简单多了。

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不断⽤这个⽅并反复思考,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

半夏泻⼼汤深度解析半夏泻⼼汤组成:半夏,黄芩,⼲姜,⼈参,炙⽢草,黄连,⼤枣。

对⽅中药物解读如下:半夏——降逆化饮,散结除痞;黄芩、黄连——清热泻⽕,可清胃热;⼲姜——温脾阳(脾寒);⼈参、⼤枣、炙⽢草——健脾益⽓和中。

这可不就是治疗胃热脾寒的⽅吗?要学会⽤这个⽅,还要深刻理解脾与胃的⽣理和病理联系。

脾胃位于中焦,是⼀对关系⼗分密切的脏腑。

在⽣理上,胃喜润恶燥,胃⽓以下降为顺;脾喜燥恶湿,脾⽓以上升为健。

这⼀升⼀降,维持着⼈体正常的⽓机升降,由于它们位于⼈体中部(中焦),所以被认为是⼈体⽓机升降的枢纽。

当这种升降异常时,会出现胃⽓不降反升,脾⽓不升反降,⽓机升降就会紊乱,中焦就会痞塞不通,从⽽出现《伤寒论》所说的“但满⽽不痛者,此为痞”的病证。

这种症状其实⾮常常见,有的患者会说我的胃不消化,像什么东西堵住⼀样,但按下去⼜是软的,这就是痞。

这种看起来像消化不良的症状,单纯消⾷健胃,有时效果很差,我们还得从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着⼿,就要⽤到半夏泻⼼汤。

半夏泻心汤法!(附经方剂量换算表)

半夏泻心汤法!(附经方剂量换算表)

半夏泻心汤法!(附经方剂量换算表)1.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

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

若将吴茱萸改为肉桂,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

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

2.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者,方中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阴阳交替,引阳入阴,颇宜失眠症;夏枯草还可解肝经郁热之头痛,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此基础上加入珍珠母,以入肝安魂,用于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性失眠。

3.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即加藿香、佩兰、砂仁,此三味有醒脾开胃之功,合用之,主治湿浊阻中,阻遏纳运,五谷不馨,口腻而黏,或时有黏沫吐出,舌苔细腻,具体应用时,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4.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

具有请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

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5.半夏泻心汤加木香、九香虫:主治湿热阻中,胃气不降,郁而作痛,木香可以醒脾祛湿,九香虫善于散郁止痛,两味配伍,又有通络开窍之效,有人用此代替麝香,用于脑中风,也是经验一得。

半夏泻心汤加三花:即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三花具有辛香开胃、健脾化湿的功效。

主治慢性胃炎,湿热阻中,气机不利,引起胃脘不舒,时时胀满,尤以午后为甚,或伴有呃逆,舌面有淡淡白腻苔,脉象沉滞者。

6.半夏泻心汤加防风、荜茇:主治慢性胃肠炎,伴有腹部气机不舒,时有肠鸣,口气秽浊,或矢气多,大便不畅。

防风、荜拨具有整肠、理气、除腐、化浊之功效,对于腹部痞满,矢气频频者,乃为对应之举。

7.半夏泻心汤加鸡矢藤、鸡内金:主治慢性胃炎之纳呆食积者,鸡矢藤药性和缓,有明显的健脾和胃功效,特别宜于小儿和老人消化不良者;而鸡内金消食化积力强,二味合用,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健脾消积,配入半夏泻心汤中,能明显提高消食运化功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篇一: 半夏泻心汤几则医案1 半夏泻心汤治疗小儿滞顾王某,男性,1.3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

患儿2月前出现口水增多,不停流涎,渐致口周糜烂红疹成片,哭闹不安。

多方-治疗不效。

诊断:滞顾。

治宜清热燥湿健脾。

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6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干姜6g,土获等15g,砂仁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服。

5月22日复诊:流涎减少,红疹渐消,溃面缩小。

继服5剂痊愈。

按:本例患儿乃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所致,半夏泻心汤具有健脾和胃、燥湿清热之功,故能药到病除,效如桴鼓。

2 半夏泻心汤治疗耳鸣不寐证李某,女性,57岁,教师,2007年10月29日初诊。

患者耳鸣、失眠、吞咽不利2月余,耳如蝉鸣;咽中阻塞感,吞咽不利,食干性食物尤其明显;每晚睡眠2h左右,入睡难或醒后即不能再睡,精神不振,乏力,舌正红苔白,脉弦细;平素易生气。

检查:咽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食管炎。

综合脉症,诊为痰热互结,气机不利之证。

治以辛开苦降、疏肝理气为法。

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30g,黄芩10g,黄连3g,干姜12g党参15g 柴胡15g,炙甘学15g,威灵仙30g每日1剂,水煎分服。

11月5日复诊:服药后耳鸣、失眠大减,吞咽不利减轻,守上方加厚朴10g继服6剂。

11月12日二诊:诸症若失,停上药,改服逍遥丸巩固疗效,井嘱其注意饮食宜忌,调畅情志。

其后病痊。

按:本例患者为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阳不升,痰热内扰所致。

治以半夏泻心汤加柴胡,辛开苦降,疏理气机;加威灵仙以增祛湿消痰通络之力。

诸药合用使痰热得清,气机条畅,耳鸣、不寐等症自除。

“患儿,5岁,男。

1986年11月初诊。

其母代诉:自幼体质虚弱,消瘦倦怠,易患外感,厌食尤甚,时时欲呕,腹胀不适,夜间更甚,大便日行1~2次,稀便且有不消化食物。

经某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缺锌,故要求服中药。

查体:发育尚可,营养不良,面色萎黄,头发焦枯,脉细数,舌质尖红,苔厚,淡黄。

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1临床应用解析

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1临床应用解析

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1临床应用解析一、“半夏泻心汤”的历史沿革“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5半夏(洗,味辛平)半升,黄芩(味苦寒)、干姜(味辛热)、人参(味甘温)各三两,黄连(味苦寒)一两,大枣(擘,味温甘)十二枚,甘草(炙,味甘平)三两。

辛入肺而散气,半夏之辛,以散结气;苦入心而泄热,黄芩、黄连之苦,以泄痞热;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缓之。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半夏泻心汤”的处方药物基原考证(一)半夏文献记载有旱半夏、水半夏两种。

旱半夏(即半夏)别名三叶半夏、水玉、地文、三步跳、麻芋果等。

水半夏别名戟叶半夏、土半夏、田三七、疯狗薯等,又称“犁头尖”。

《神农本草经》6卷一载:“一名地文,一名水玉。

生川谷。

”《证类本草》7卷第十载:“一名守田,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示姑。

”《吴普本草·草木类》8载:“一名和姑。

”因此,根据记载可以确认古时使用的半夏为旱半夏,即2022年版《中国药典》所载的半夏。

它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主要产于陕西、山东、四川、贵州、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二)黄芩从《本草经集注》9到《本草图经》10的记载表明,药用黄芩品种变化不大,基本是唇形科Scutellaria之属。

结合《证类本草》所绘的“耀州黄芩”“潞州黄芩”药图,大致可以认为,今用正品Scutellariabaicalensis,一直是药用主流品种。

从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可见,正品黄芩与2022年版《中國药典》所收载的相符,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

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体会

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体会

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在实践中对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副方剂就像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在调理人体脾胃不和等问题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患者,暂且叫他老张吧。

老张是一位中年男性,看上去一脸疲惫,愁眉苦脸的。

他一坐下就开始大倒苦水,说自己最近胃口特别差,吃啥都不香,肚子还总是胀胀的,有时候还会隐隐作痛,大便也不太正常,时而便秘,时而又有点腹泻。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好,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我仔细观察了老张的面色,发现他面色微黄,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综合这些症状,我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觉得他可能是脾胃失和,寒热错杂所致。

于是,我想到了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包括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这几味药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作用。

我给老张开了半夏泻心汤的方子,并且详细地跟他解释了每一味药的作用。

半夏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芩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老张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很信任地拿着方子去抓药了。

老张回去按照医嘱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后,再次来找我。

这次他的脸上明显有了笑容,一见到我就激动地说:“哎呀,大夫,您这方子真神了!我吃了药之后,胃口好多了,肚子也不胀不疼了,大便也正常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又仔细地给他把了脉,看了舌苔,发现他的脉象和舌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我还是叮嘱他,虽然症状有了好转,但还是要注意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半夏泻心汤虽然是一个经典的方剂,但在应用的时候,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加减。

比如,如果患者腹胀比较明显,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行气消胀的药物;如果患者腹泻比较严重,可以减少黄芩、黄连的用量,增加干姜的用量。

还有一次,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士,她也是因为脾胃问题来找我。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半夏泻心汤证医案
病人,女,30岁,主诉胸闷气短,腹胀便溏已有半年,近日
加重,舌苔黄厚,脉滑数。

初步诊断为半夏泻心汤证。

处方:半夏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甘草
6克,大枣4枚。

服半夏泻心汤3剂后,病人胸闷气短明显好转,脉滑数改善,舌苔略有清瘦,腹胀便溏有所减轻。

续方:半夏10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生姜10克,炙甘
草6克,大枣4枚。

经过继续服用半夏泻心汤2周,病人症状完全消失,舌苔正常,脉象和腹胀便溏问题已经解决。

医案分析:该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腹胀便溏,舌苔黄厚,脉滑数。

根据中医诊断,属于中焦湿热蕴结证型。

半夏泻心汤主要是用来治疗心气郁结,以及脾胃湿热互结所致的症状。

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具有镇心静气、降逆化痰的作用,黄芩和茯苓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生姜能调和胃气,甘草有益气活血的功效,大枣有养心宁神的作用。

综合上述成分,该方对于治疗该病人的症状非常有效。

半夏泻心汤使用心得

半夏泻心汤使用心得
条文中的“胸中”与“胃中”是指上下部而言。热邪偏于 上,包括胃脘,上至胸膈,故称“胸中有热”;
“胃中有邪气”,是指腹中有寒邪,所以腹中痛。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本证以黄连清胃中之热,干姜、桂枝温肠中之寒,参、 枣、草补中和胃,半夏辛温止呕,胃肠功能复则呕吐复 痛自愈。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的区别,我认为可以从煎服法来看, 本方是只煎一次,昼三夜二,偏重于止呕。临床应用与 半夏泻心汤大同小异。
是否因方中用芩连之苦寒,半夏、干姜之辛温,寒热并用 而谓之寒热错杂呢?
“寒热错杂”缘于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提出“寒热之气 互结”。应理解为虚实夹杂,虚当是脾胃虚,实为邪气 (热邪)阻滞,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的病变。
•仲景治疗纯胃热,用泻心汤(大黄、连、芩); •治疗脾胃虚寒,用理中(参、术、干姜、草); •治疗二者兼而有之者,用半夏泻心汤(连、芩、半夏、干姜、 参、草、枣)。连、芩清泻邪热,干姜、半夏和胃气,参、 草、枣补脾气。
•另外,还有醋制半夏、胆制半夏等多个品种。
比较10克 法半夏 姜半夏
饮片 3.89 5.20
颗粒剂 5.15 1.95
水半夏—半夏的伪品
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但无降逆止呕之效。 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化痰止咳水半夏可代 替半夏。用于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时水半夏不能代半夏 用。 水半夏是半夏和法半夏的伪品。
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
•在分析其病机时指出为邪热阻滞, 邪热亦包括湿热在内。从方测证,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清热,亦可清 热燥湿,所以无论邪热、湿热均可 治。
壅滞的邪热从何来?
外邪入里:(就像149条,少阳邪热内陷); 病从口入:热性食品;嗜食烈酒浓茶、辛辣食物、肥甘
厚味 情志内伤,郁而化热; 脾虚气机不畅,运化失司,湿热内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泻心汤
一.【方证概述】
古代治疗痞病的专方,有止呕消痞的功效,适用于心下痞,呕吐,下利而烦的疾病,
二.【经典配方】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1、半夏半两有误:《经方例释》指出《外台》五两,《千金》云“半夏一升,洗毕称五两为正,必此方本用一升”,据考证,半夏一升等于五两,则半夏与黄芩干姜甘草人参的比例应该为5:3:3:3基本相似
2、黄连一两,提示黄连量不可大,大量黄连除烦,小量黄连治痞,是经方例
三.【经典方证】
1、心下痞
痞,古病名,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但按压柔软,并没有剧烈的疼痛,没有拒按和反跳痛与硬满如石,或腹满如覆瓦的大陷胸汤证,大承气汤证有明显的不同
心下痞满而不痛,按之软虚也(刘完素)
痞多有热,患者常有口干口苦,口臭以及失眠,烦躁,胸闷,头晕等不适感,故有热痞之称黄连黄芩除痞
2、呕
呕是胃气上逆的表现,是一组症状,除恶心呕吐外,还包括食欲不振,进食后上腹部发胀,以及消化液返流等
半夏止呕:“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3、肠鸣
肠鸣,肠蠕动的声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正常情况下,肠鸣音不明显,急性胃肠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肠鸣音响亮,高亢。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四.【适用人群】
1、唇舌红苔黄,营养状况较好,唇红舌红,舌苔多黄腻,大多数为青壮年患者
2、溃疡
容易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女性月经期溃疡多发或加重
3、痞利
伴有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疼痛,腹泻或腹泻倾向等
4、烦热
焦虑倾向,大多伴有睡眠障,多情绪急躁,或心悸早博胸闷等
5.诱因
生活无规律,有酗酒抽烟,熬夜的不良生活习惯
五、【适用病症】
1、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黄连黄芩清热除痞
人参半夏干姜甘草大枣止呕温中
经验:
1,本方适用于以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为主诉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本方能比较迅速的改善症状
2,上腹部怕冷,遇冷胀痛或腹泻加重,用温药无效者,也可以用
3,胃病日久,肤色黄暗,补药无效者,也可以用
2、肠炎腹泻
对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也有用,通常有比较明显的肠鸣音
3、酒后呕吐腹泻
对饮酒过量的呕吐,上腹部灼烧感,头晕烦躁或者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以及腹泻等,本方有效
4、失眠
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失眠,也可以用本方
情绪对消化道影响很大,《黄帝内经》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提示胃不和与睡眠不好的关系,《伤寒论》栀子厚朴汤证为“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提示心烦和腹满常常互见
六.【补充说明】
1、本方尽量用原方,原方即有效果,原方汤液也不太苦
一般不需要加减有两种情况可以加减:
①面色黄舌质暗淡时,加肉桂
②舌苔黄厚,加制大黄
2、贫血,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的胃病患者慎用本方,胃痛持续,没有明确诊断的人,也不要随便服用本方
3、方中干姜人参黄连黄芩的量可以调整,舌红苔黄,黄连多,舌淡苔白干姜多,唇红咽红黄芩多,食欲不振人参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