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语言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
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小说一出版便风靡世界,这不能不归功于《围城》那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本论文从比喻、象征、描写与议论、诙谐幽默、文言词语五个方面来论证其语言特色。
《围城》中的比喻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喻体不仅广泛新奇,而且融入了广博的中外古今知识,使作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采用蕴含深意的象征语言,揭示人生的哲理。
通过形神毕肖的描写及精辟的议论,揭示人物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人物在言行举上的虚假性。
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那独特的冷嘲热讽,更是出尽了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
关键词:比喻象征描写议论幽默文言词语
提到钱钟书,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那部十分有名的长篇小说《围城》。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曾被译成了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表,被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茅盾的《子夜》媲美。
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曾有一位文学史家说过:“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
”①的确,《围城》的语言别具特色,充满学者气息,文中比比皆是的比喻、象征、幽默、讽刺,更是它拥有更多读者的原因。
一、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比喻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
钱钟书在比喻的创辟运用上开了一代之风气,他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作品的比喻极富意蕴,化深实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如:“那天晚上,大家睡熟了还觉得饿,仿佛饿宣告独立,具体化,跟身子分开的。
”②“饿”是生理上感觉,这里把“饿”写成“宣告独立”,这不仅把抽象的“饿”形象化,具体化,拟人化,还把“饿”的程度独立为一个个体,在你的面前,挥不去赶不走,让你恼,让你无奈。
又如:“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
” ③当方鸿渐的丑事被唐小姐一件件抖落出来时,方鸿渐是有口难辩,而且由自己心里最喜爱的唐小姐以生冷、傲慢的语气突如其来地审判定罪的,他一下子楞住了。
“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把他当时的愕然、麻木、不知所措的感受和状态简洁而确切地表述出来,接下来的“雨打油纸”更形象地道出他当时的触电似的发麻的具体情状。
在《围城》中这样的比喻俯拾即是,纵观全书,行文之间,议论之处,妙语连珠,新颖奇特,多姿多彩。
例如:“忘不了它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碎。
唐小姐脾气高傲,宁可忍痛至于生病。
” ④“斜川把四五张纸,分发同席,傲然靠在椅背上,但觉得这些人都不懂诗,决不能领略他句法的妙处,就是赞美也不会亲切中肯。
这时候,他等待他们的恭维,同时知道这恭维不会满足自己,仿佛鸦片瘾发的时候只找到一包香烟的心理。
” ⑤以上的这些形象的比喻,历历如画,使临摹的对象凸现眼前。
这些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相差极远,而钱老却偏偏能把这些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抽出共同点,让人乍觉得不合情理,细细品味却浑然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围城》正
是靠这些比喻把日常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见怪不怪的事物加以陌生化处理,而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大吃一惊,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令人吃惊却乐于接受的效果。
不仅如此。
由于钱钟书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所以,《围城》中的喻体还融入了科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诸方面的知识,使作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如作者把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情谊喻为数学上“两条平行的直线”,准确而又生动,鲍小姐的“赤身露体”喻为哲学上的“真理”,讽刺辛辣,力透纸背。
对主动的苏文纨与被动的方鸿渐的被吻,作者写道:“这吻的份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象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 ⑥这轻轻一吻,作者用了一个民俗方面和两个宗教方面的知识,表达“敬而远之”的亲近,传达了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微妙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围城》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典喻。
从中国先秦的《诗经》到清代的同光体诗,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的《天方夜谭》到美国的轶事等等,典喻的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宗教、兵法、医学、生物等知识,正是由于典喻的运用,使《围城》的语言活泼典雅而又意蕴深长。
如第八章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的生花妙笔。
在这个典喻中,写尽了赶驴人和上司的奸诈以及驴子和下属的愚笨,并由此推及现实世界“一切机关”,“全用这种技巧”,表现了作者尖锐的眼光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方鸿渐买假文凭时,作者引用《圣经》里的故事作比:“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⑦在嘲讽方鸿渐的自我解嘲时,又拉来了中国古代哲人孔子和柏拉图作陪衬,活画出主人公自欺欺人的阿Q相。
《围城》中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仿佛一枚枚辣味十足的野山椒,俯拾即是地散布在作品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细节、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
有人统计,一部23万字的《围城》中所用的比喻数目,数百之多,有时候一页就会有十几个比喻,好比张口一串糖葫芦,刚吞下第一颗,后面便活起来似的,接二连三地钻进你的口中,让你应接不暇,却又甜得不忍间断,任它们钻进去,结果喘着气,流着泪地笑……
《围城》中有如此众多的妙喻,这与作者对比喻有深入的研究有关。
钱钟书在他的学习名著《宋诗选注》和《管锥编》等著作中强调“广譬喻”,在《旧文四篇》里又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愈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就愈高。
”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高超的分类取譬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把各种新鲜奇妙,生动形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写中,使《围城》的语言别具特色,充满学者气息。
二、蕴含深意的象征语言
读《围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惊喜,体会到妙趣横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蕴含深意的象征语言。
其中,最富于人生哲理的是关于“围城”这一主题。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说得明白:
褚慎明道:“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用英国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
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eresse.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⑧
这段话为主人公的婚姻埋下了伏笔,也是全书的主题。
暗示方鸿渐的婚姻是场犹豫不定的追寻游戏。
在归国途中,在鲍小姐的追求和引诱之下,与她一起“勾搭”。
在苏小姐、方鸿渐、唐晓芙的错位追逐中,终难成眷宿。
最后,被精明、柔韧、工于心计的孙柔嘉擒拿到手。
开始,方鸿渐以为孙柔嘉只是个女孩子,事事都要请教自己,待到订婚时发觉,她在羞缩缄
默的外表下有着“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
”所以订婚一个月,方鸿渐“仿佛有了女主人”,结婚之际经赵辛楣提醒,方才警醒。
此时,却已深陷“围城”。
从此,他们二人陷入传统的琐碎缠绕的日常生活,传统与其守护人孙柔嘉日益成为方鸿渐的暴君与精神囚笼。
方鸿渐最后与孙柔嘉决裂,准备到重庆去,而重庆未必不是另一个“围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围城”不仅象征了方鸿渐、赵辛楣等人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更象征了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围城》中反复描写那架古老的钟,也很有象征性。
方豚翁把“方府三代祖传之宝”的自鸣钟送给儿子,在很多场合,反复讲到这钟准,每小时只慢七分钟,直到小说结束,方鸿渐事业无成,家庭破裂,这钟又从从容容地敲打了六下,这时已是深夜十一点,敲的却是五个钟头以前的六点。
方琢翁把自鸣钟送给儿子,希望他能继承祖宗的遗风,而这种落后于时代的遗风促成了儿子和媳妇的矛盾与离异。
五小时前,“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方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但这六响钟却把他们梦魂惊破,柔嘉已经离去,家庭已经破裂,前途茫茫。
“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这个落伍的计时机无意包含着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⑨
三、客观描写和议论巧妙结合
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例外)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描绘,令其形神毕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麦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胡子都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
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唇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缕胡子的功效,运气没坏到底。
”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活灵活现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读者脑中。
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又如对沈太太的描写:“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⑩这里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厌恶至极。
描写假哲学家褚慎明时:“褚哲学家眼馋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象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出眼眶,迸出眼镜”。
?生动地勾勒出褚慎明卑鄙下流的丑相,揭示其肮脏的灵魂。
特别是对几个人鼻子的描写,真是准确而生动,如:一个(董斜川)气概飞扬,鼻子直而高,侧望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颈下打的领带结饱满齐整的使方鸿渐绝望的羡慕;侯营长有个桔皮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结桔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象未熟的草莓,高声说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
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子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
除肖像描写之外,作者还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对象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
如《围城》对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李梅亭裹足吝啬的心态,汪处厚太太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就十分传神精微而深刻。
如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途中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启程时,他抢着头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
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
人的伞,他带来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愿意给一些仁丹于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记得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
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
于是拿鱼肝油丸给孙柔嘉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
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的吝啬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给人们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下来。
钱钟书是一个主观感情很强烈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客观描写的同时,往往夹进作者精彩的议论,可以说是小说与杂文的巧妙结合。
他的议论鞭辟入理,发人深省。
例如《围城》里议论高松年,“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
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
不幸的是,科学家和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将来国语文法发展完备,总有一天可以明白地分开‘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
现在还早的很呢,不妨笼统称呼。
” 这一段议论,读后使人深感作者的渊博、聪慧、幽默,发出会心的微笑。
又如,方鸿渐等人刚到三闾大学,早已抢了李梅亭文学系主任宝座的汪处厚乘“敌人喘息未定,即予迎头痛击”,为李梅亭安排了“欢迎会”。
不明白真相的李梅亭得意忘形,同事顾尔谦也来巴结奉承,点头叹道:“念中国书,毕竟知礼,我想旁系的学生决不会这样尊师重道的。
”“说完笑眯眯地望着李梅亭。
”写到这里作者加上了一段议论:“这时候,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
”??这一句议论,大大加强了讽刺效果,活画出了顾尔谦阿谀奉承的奴才相。
又如洋行买办张吉民“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作者写道:“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处全无用处。
”?这番议论把张吉民的时髦外衣拔的精光,露出洋奴的丑态。
当我们读完钱钟书的《围城》,看完现代小说史上的这一出“押轴戏”后,我们会想起这个喜剧舞台上,鲁迅冷的笑,老舍温和的笑,张天翼愤怒的笑,沙汀苦涩的笑,而钱钟书则是机智的笑。
四、诙谐幽默、尖锐泼辣的语言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贯穿始终。
钱钟书豁达的人生态度,使他无论在生活中或在艺术中都表现出幽默的品格。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特点鲜明,便会遭到钱钟书的揶揄―――即使平平淡淡无其特点,在钱钟书看来也是“没有特点的特点”,于是也会被“幽它一默”。
例如:小说写船到香港,方鸿渐与鲍小姐上岸西餐,“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象海军阵战队,已登陆好几天,肉象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这种机智幽默的语言,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又如,在“欧亚大旅社”的精彩情节中,“欧亚大旅社,虽然直到现在欧洲人没来往过,但这名称不失为一种预言,还不能断定它是夸大之词”。
钱钟书似是从严肃的口吻的解释,与后面对它的描述,让我们更发感到它的可笑。
欧亚大旅社,那可是在‘头发里抓一下就抓到一个虱’的地方,钱钟书美其曰:蒙马脱尔的“跳蚤市场”和耶路撒冷圣庙的“世界蚤虱大会”全像在这欧亚大旅社举行。
这又与其名相映成趣,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蚤虱的世界,也许是一场不错的集市或宴会,让我们不禁为钱钟书的幽默所折服。
得说明的是,钱钟书的幽默不同于老舍富于北京市民味的幽默,也不同于赵树理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幽默,它是一种机智而含蓄、俏皮却精致的学者式的幽默,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
钱钟书知识渊博,善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夸饰以不可能为可能,比喻以不同类为同类。
”出奇制胜,造成幽默效果。
作家形容外国买办“说话里嵌的英文字”,不比“嘴里嵌的金牙”,比作“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的好,此外全无用处。
”以“肉屑”相喻,不仅新鲜,而且含讽,幽默顿生。
例如:作者在嘲讽李梅亭时说:“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开壳的煮熟鸡蛋”,又挖苦他“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耳,蠕
蠕欲活”。
?这些幽默的语言暴露了李梅亭贪图虚荣,一顶“高帽”就使其飘飘然的丑态。
方鸿渐初到家时,吕校长邀请他到学校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检讨”,后来鬼使神差忘了带了稿子,就胡乱编一套,谈及“鸦片和梅毒”,说什么“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梅毒也刺激天才的产生……”,再看至台下的吕校长“嗓子都咳破了”,再也禁不住捧腹大笑,嘲笑方鸿渐的不学无术了。
又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
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
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在讽刺之外,我们更可以看到作者的深思和忧虑。
对于分析那些自以为有名的人用笔名时说:“只怕一个名太太,负担不起了,化了好几个笔名来分”,“化了好几个笔名”,只是不负责任或是做坏事的表示,作者对三十年代笔名泛滥的恶劣现象,在尖锐刻薄的语言中进行嘲弄。
又如方鸿渐同赵辛楣斗口,书中写道:“方鸿渐也许像几天报上战争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
’”??“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本来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逃窜所挂的遮羞布,这里通过人物的口点出,便为读者撩开了这块遮羞布,暴露出里面的肮脏东西,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
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围城》的语言处处是幽默,时时有讽刺。
五、运用文言词语讽刺
钱钟书先生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有着丰富功底,在《围城》中,钱先生还灵活地运用了文言词语对人物进行讽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文言词语是指文言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在古代曾经作为基本词语来用,但在现代文学中一般少用。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有意恰当使用文言词语能更好的突现人物性格,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写到方豚翁时,就有下面一段话:“女人留洋得了个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这里的“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是一句文言文,作者通过这一句话,就讽刺了方遁翁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讽刺了他卖弄学问的本质。
还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这样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
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遮几克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
”??这段话整段都是文言文。
周经理本来是想在方鸿渐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希望方鸿渐感恩图报。
这段话本来使用白话文是浅显易懂的,但是现在文绉绉的,这样使读者阅读时也产生麻烦,同时产生厌恶感。
作者就利用这样的方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一同来嘲讽他。
也通过这段话讽刺了周经理的虚伪、虚荣、市侩的嘴脸。
此外,还有一位跟着老子作旧体诗的英年洋派人物―――董斜川。
“口气活像遗少”,他作的诗如“好赋归来看妇靥,大惭名字止儿啼”,“泼眼空明供睡鸭,蟠胸秘怪媚潜虬”??等,诗的意思非常晦涩难明,每句必须有出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知道出处,就不要穿凿附会”。
如此一位“同光体”诗人,竟然狂妄地贬斥中国著名诗人苏东坡和苏诗。
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到《围城》的讽刺不像同时期“左联”作家那样的长枪大戟,勇猛直前地同势力作战。
钱钟书先生则是冷眼旁观,忽而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
当然,这部小说语言特色不仅只有这些;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
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围城》这部小说在语言上的高深、精致。
要写出这么多有魅力的文字,不仅需要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