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黄河的主人导语: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一份教案欢迎阅读教学目标: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黄河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投影一:播放黄河录像] 1、有画面有声音如果再配上解说词那就更具欣赏性了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都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劈山砍石势如破竹2、谁能用课文当中的一段话来配录像呢?(第一自然段)导:作为解说词应当说呢?学生齐读3、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然成了它的主人它是(艄公)(1)学生写“艄公”(2)采访学生:写“艄”字注意什么?(“舟”横不出头变提)你为什么写得这么认真?(因为它是黄河的主人我很敬仰他)二、研究读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1、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板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请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投影: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2、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导: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请自由地朗读课文3、自由交流4、学习第二自然(1)自由读(2)交流:你从儿看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3)引导读:小、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4)小结:有没有吞没?(没有)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可见艄公的勇敢和智慧5、学习35自然段(1)过渡:刚才大家抓住“那么小、那么轻”就能体会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再来读一读35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出来(2)自由读(3)交流: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4)引读:啊(惊讶)六个人(更惊讶)(还有作家袁鹰的担心)(5)小结:贴而不沉说明艄公的勇敢和智慧6、学习第6自然段(1)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险象环生岸上的作者提心吊胆而黄河的主人艄公是面对的呢?和[投影出示第6自然段](2)经典特写: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你看他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你看他(3)有感情地朗读(4)说“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漫不经心、随意、慌张)结果会?(5)想象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6)质疑:艄公为什么会那么沉着?三、总结全文:1、完成板书:艄公→黄河的主人2、想象训练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气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羊皮筏子靠岸了如果同学是乘客老师是艄公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礼貌、为什么爱坐?不同的身份?)3、总结: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本站推荐]第一篇: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本站推荐]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英勇无畏和高超的技艺。

2、由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内化为自我要求。

3、学生有看得见的进步。

教学准备:PowerPoint教学过程:一、渲染黄河气势营造活动环境1、同学们,上节课有的同学说想看看黄河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在座每个同学的心愿,是不是?那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出示相关词语。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吗?(出示填空:“这就是()的黄河!”)2、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真切的感受,真切的感受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上节课读到的一句话。

女同学先读,男同学再读,最后全班一起读。

(出示课文第1小节)(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3、(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

打开书本,读读2-5小节。

(学生自由读。

)(2)读完这一段,一定有一些词句在牵动着你,有哪些呢!再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把它画下来。

(“小小的”与“整个儿”;……)(3)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提心吊胆的。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体会到的,我觉得应该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好吗?先自己读一读,一会来展示你们朗读的精彩。

(学生自由读2—5小节。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指导。

(4)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在牵动着作者的心,再读读第2-5小节,你肯定有话要说!(出示填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用那滔滔的河水和磅礡的气势哺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曾赞颂过你,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1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3课黄河的主人。

生齐读课题,要求读出气势。

二、体会“黄河的壮美”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用那滔滔的河水和磅礡的气势哺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古至今,有无数诗人曾赞颂过你,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那么本篇文章作者袁鹰眼前的黄何怎么样呢?投影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1、指名生读(2-3人);2、齐读3、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让我们来看一看母亲河的雄姿,你再读感受就会不一样。

放黄河有关录像,配《西部放歌》4、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看见母亲河的雄姿,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话。

边读边想刚才看到的画面。

师相机点评。

5、同学们读出了黄河的精神、气势和力量。

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试说)6、师小结。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险。

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的呢?不过同学们,更使人胆战心惊的还在后面,请同学默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画出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惊险的句子,画下来的句子,多读两遍。

1、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句子。

2、交流。

A、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边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如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案

《黄河的主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理解“浊浪排空、如履平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和不同的人物表
现。

4、领会课文各部分与中心句的联系,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
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和不同的人物表现。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各部分与中心句的联系,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有两条大河,是哪两条大河?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黄河”。

(板书:黄河)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2、在古代,有许多诗人都曾赞叹过黄河,你能背诵一两句吗?(出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
3、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写下了一篇情
文并茂的散文佳作《黄河的主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特别想了解什么问题?(“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
成为“黄河的主人”?)
1 / 6。

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案1 设计理念:教材是教学的范例,既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设计对教材进展大胆的开发与重组,再现黄河主人的技能之高、心灵之善、精神之佳,通过朗读、言语交际、情境体验等方式去感受、去熏陶。

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主人的形象、留下精彩的语言。

组块设计:一、衬托渲染,突出黄河之险。

媒体展示汹涌的黄河,请学生为画面配音,并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寻踪追迹,突出主人技能之高。

1、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黄河的主人呢?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后,要求学生将分布在各自然而然段的语句进展整理,形成一篇描绘黄河主人的小短文。

3、小短文,谈体会,再读出主人的能干。

三、创设情境,再现主人心灵之善。

1、如今让我们一起坐上稍公驾驶的羊皮筏子,到黄河上去感受一番〔媒体展示漂流情境〕,第一次坐羊皮筏子有何感受?相机出示文中内容引导朗读。

2、同学们,为我们驾驶羊皮筏子的是镇静、机敏、英勇、智慧的稍公啊,你不信任他吗?如今你们想干什么呢?四、话别留言,突出主人精神之佳。

1、一次难忘的漂流快要完毕了,我们要和稍公分别了,你们想对稍公说些什么呢?2、再读“稍公凭着……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案2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在理解艄公的高超技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艄公高尚的人格品质。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英勇、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点: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英勇与机智。

教学难点:透过语言文字,使学生领会到:只要沉着英勇就能战胜困难险阻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汹涌的黄河以及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的主人》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为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黄河的主人》。

本篇课文讲述了黄河主人——中国人民长期治理黄河的历史,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努力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勇敢迎接未来。

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本课文的语言表达,并对其中的生词和难词有一定的理解。

2.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并能够理解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份,入海于山东的地理特点。

3.掌握“人工降雨”“黄河治理”等高频词汇的词义和用法。

4.了解中国人对黄河的治理历史,知道其漫长而不易的过程,并了解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5.能够感受到祖先的优良传统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1.引出“黄河”两个字,让学生说出对于黄河的了解。

2.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黄河从哪里发源、流经哪些省份,最后入海于哪个省份。

2. 初读(10分钟)1.教师先读一遍课文全文,让学生跟读。

2.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难词,并做简单的解释。

3. 详读(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语言表达。

2.教师边读边讲解生词和难词,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深入的了解。

4. 剖析(20分钟)1.按照课文的顺序,教师给学生介绍黄河治理的历史和过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涉及到的科学和技术手段。

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中国人民对黄河治理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比西方国家对于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法。

5. 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次课讲解的内容,并强调祖先的勇气和智慧对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对黄河治理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的看法。

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测试,考核学生对于本课文中重要概念的掌握情况。

2.回顾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等方面予以评价。

3.课后布置听力或阅读的练习,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

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自主学习意识,透过字里行间能够感悟出课文传达的信息。

学生喜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没有成为习惯,个性化的理解还有“随波逐流”之嫌,想象缺乏创意。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四、教学重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黄河壮丽景观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重视预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黄河及船夫有一定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教师应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创设实践机会,提高写作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3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语文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复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浊、涛、荡漾、惊涛骇浪”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内容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黄河主人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船夫与黄河之间的紧密联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作技巧:结合课文内容,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船夫形象特点、与黄河的联系等方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黄河的主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黄河的主人》,使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家河流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2. 理解黄河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黄河的源头位置和流经的地区。

2. 掌握黄河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地区。

2. 学生手册和黄河的地理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和兴趣。

让学生描述黄河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黄河的主人》,了解黄河的起源和流经的地区。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会说“黄河有主”?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Step 3. 梳理重点知识(15分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学生一起梳理黄河的重要知识点,包括黄河的源头、流经的地区、重要意义等。

在黑板上绘制黄河的地理地图,让学生标出黄河的源头和重要城市,并讲解相关知识。

Step 4. 学习小结(10分钟)学生自觉记录黄河的重要知识点,如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等。

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完成小结。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寻找资料或阅读相关文章,鼓励学生拓展对黄河的了解。

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有关黄河的新发现,以及对黄河的看法和想法。

Step 6. 总结回顾(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加深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

扩展活动:1. 让学生多了解中国的其他重要河流,如长江、松花江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河流或河岸,了解当地河流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3. 学生以黄河为题材创作图画、诗歌或小故事,展示对黄河的理解和热爱。

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弄清课文的内容。

3、初步了解课文,感受黄河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两条大河。

是哪两条大河?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黄河”。

(板书:黄河)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师:在古代,有许多诗人都曾赞叹过黄河。

(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他写了一篇文章《黄河的主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题)读题目,能不能读得气势更大一些?二、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并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3、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作者赞颂的黄河的主人是谁?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1、齐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中谁是黄河的主人?(板书:艄公)教学生字:艄公的“艄”是什么偏旁?“艄”是什么意思?(船尾掌舵的人,所以“艄”用舟字旁)(2)课文中的艄公驾驶、掌舵的是什么交通工具?(黄河里的羊皮筏子)(相机介绍羊皮筏子:黄河里的羊皮筏子,进行简要介绍。

羊皮筏子:黄河上游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羊皮制成,吹了气,便能浮在水面上。

)(3)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作者看到的黄河里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出示第一段:“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作者袁鹰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学习胆战心惊、黄河滚滚、浊浪排空、万马奔腾)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阅读,感悟文本,理解课文内容,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3、领悟“黄河主人”——艄公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重难点:1、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2、走近艄公,引领学生融入到文本所营造出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去,体会黄河上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研究阅读法、练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黄河气势铺垫“主人”1、读课题。

2、播放黄河录像,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

3、指导朗读“这就是黄河”,让学生用朗读展示出他们的感受。

4、板书“艄公”,讲解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引导学生思考艄公是如何战胜黄河的。

5、齐读“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让学生理解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6、板书“如履平地”,让学生理解艄公在黄河上的表现。

7、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害怕黄河,让学生跟随作者XXX的视角,聚焦于羊皮筏子。

二、筏子轻小渲染“主人”1、自由读2-5,找出令作者胆战心惊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让学生分享令作者胆战心惊的句子,并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羊皮筏子的小和轻。

4、引导学生思考哪句描写得更好,并让学生朗读。

B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汹涌的黄河上漂浮,看上去微不足道,却承载着六个人和两只麻袋,显得异常危险。

这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但是,艄公却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C羊皮筏子上的乘客神情从容,谈笑风生,就像坐在公共汽车上欣赏窗外的景色一样。

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兴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其中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2个多音字“漂”、“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3.初步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初步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难点)课前准备:1.关于黄河的一些知识及描写黄河的诗句。

2.黄河波涛汹涌的视频,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一)学生交流对黄河的认识1.同学们,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2.对学生积累知识的惯进行及时评价和肯定。

二)整体感知黄河1.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滚滚的波涛自天边呼啸而来,千百年来奔腾不息。

2.出示古诗图片,让学生感受无数文人墨客为黄河写下的赞美诗篇。

三)揭示课题1.面对如此奔腾不息的黄河,谁能征服她?结合预来说一说。

2.出示带有黄河和艄公的图片,显示课题《黄河的主人》。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一读课文,解答课题中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1)出示第一组词语:艄公、竹篙、羊皮筏子①通过刚才的读,你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了吗?(艄公)②艄公使用的工具是什么?(竹篙)③你们见过羊皮筏子吗?猜想一下羊皮筏子会是什么样子?认识羊皮筏子师:瞧,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它只有10只到12只羊那么大的体积,上面没有护栏和把手,但它曾是黄河上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

相机出示句子: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看一眼,哦,那上面还有人!不止一个,竟然有六个人,像漂在湍急的黄河上一样。

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居然装得下六个人和两个装满东西的麻袋,真是太危险了!我们来看看艄公是如何驾驶羊皮筏子的。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观察着水势,勇敢地冲过波涛。

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需要人们用嘴吹气把它胀满,制作的关键是剥制完好无损的羊皮囊,每个羊皮筏需要9-12个皮囊。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7.23黄河的主人教案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7.23黄河的主人教案

课题黄河的主人主备人使用人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试试”“担惊受怕”造句。

教课目的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指引学生领会课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和道理。

3、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领会人们为何称梢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课要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领会人们为何称梢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抓住要点词句,领会人们为何称梢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课准备查找黄河的资料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词,两个多音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课目的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指引学生领会课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和道理。

3、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2、初知课文粗心,初步领会黄河的汹涌汹涌。

一、揭题导入:调整1、今日老师和大家一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一同读题目。

(生看着投影背景画面读课题)读得再有气概一点。

2、看老师写课题——黄河。

你知道黄河吗?谈谈你心中的黄河。

3、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很多诗人、文人赞叹过它。

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投影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李白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师读,生读。

)4、板书:的主人5、解题怀疑:①联合生活实质谈谈“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何能成为“黄河的主人”?过渡:滔滔黄河,那万马奔跑的气概,令人担惊受怕。

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二、初读课文,打扫阅读阻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谈谈哪些词语你最赏识?经过查词典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C、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成效( 1)出示词语。

黄河滔滔万马奔跑浊浪排空波涛滔滔惊天动地羊皮筏子鼓浪行进破浪前行担惊受怕担惊受怕全神贯注说笑风生磁力梢公冷静淹没竹篙依靠如履平川漂 piāo(漂流 ) 漂 piào(美丽 ) 系 xì(联系)系 jì(系鞋带)( 2)指名朗诵词语。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黄河的主人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2.了解黄河的意义和分布情况3.掌握“主人公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能够根据黄河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写出简短的文章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难点:主人公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文化的故事。

2.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内容:“你们听说过黄河吗?它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都非常有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

”学习(30分钟)1.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简单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和较著名的河段。

2.带领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例如黄河流域的文物和文化,以及黄河水灾和防灾措施等。

3.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主人公表达的概念,并讲解主人公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将主人公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与黄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带领学生想象如果黄河成为一位主人公,应该如何表达它的性格和特点。

练习(30分钟)1.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模仿黄河的性格和特点写一篇短文。

老师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历史文化、防灾措施等多个角度切入,写出有关黄河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

总结(5分钟)1.老师让学生分享他们所写的文章,并让他们简单讲解一下自己是如何运用主人公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的。

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黄河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主人公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业1.布置一个以黄河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主人公表达的方法,并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发写出自己的文章。

2.要求在第二天交作业,语文老师将对学生们的作业进行评分。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模仿及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1.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也不错。

2.在讲解黄河的历史文化时,有些学生容易迷失重点,出现了一些小打岔,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控制。

3.在练习环节,学生们对主人公表达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反复讲解。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黄河的形成和现状;2.学习黄河的变迁历史,明确其流域的重要性;3.掌握新词汇,如“遗址”、“弯曲”、“水位”等。

2. 能力目标1.利用读图和听取讲解的方式,整合有关黄河的信息;2.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表演和讲解兴趣。

3. 情感目标1.亲近自然,珍爱生命;2.培养爱国之情和尊重历史的态度;3.弘扬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河的遗址,明确遗址的特点和文化价值;2.掌握黄河的变迁历史,理解其流域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学生们认真观察教室里的地图和书本,找出黄河的位置;2.讲解: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 学习课文(35分钟)1.听音乐:《黄河大合唱》;2.师生共同阅读课文《黄河的主人》,老师在读课文过程中,给学生有关黄河的解说;3.补充阅读:发放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并要求学生根据资料回答一些问题。

3. 团体合作(30分钟)1.把学生分为小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反复确认,分别介绍一个古代时期黄河的遗址。

然后收集许多精彩的照片和图表来辅助演示;2.以“比赛”的形式,由小组之间进行点评、评论和互相辅导,然后评选一组最佳的“黄河遗址”报告。

4. 总结(5分钟)1.老师对学生表现的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对其进行模仿;2.老师布置口头表达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次课学到的知识,阐述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教学方法丰富,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培养,并且在导入和总结环节中突出情感教育,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需要更多的利用有趣的多媒体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更注重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黄河的主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形成原因。

2.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3.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描述黄河的形象和特点。

4.能够体会大自然的伟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形成原因;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描述黄河的形象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描述黄河的形象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教学内容1.通过课堂讲解,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形成原因。

2.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介绍黄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3.引导学生体验黄河的特点和魅力,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描述黄河的形象和特点。

活动安排1.导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幻灯片,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地区。

2.学习内容1:详细讲解黄河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黄河的物理特性。

3.学习内容2:通过图片、故事、诗歌等形式,感受黄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4.学习内容3:引导学生观察黄河周围的景象,感受黄河的形象和特点,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黄河的美丽和伟力。

5.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6.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黄河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黄河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黄河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了解黄河在历史上的不同称呼和变化过程。

2.通过参观黄河流域中的自然景观,进一步认识黄河的形象和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编写黄河的历史故事或创作黄河诗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黄河的主人苏教版

《黄河的主人》一、教材分析:《黄河的主人》袁鹰的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才能,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文章开篇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接着写这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而且还负载很重,然后写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最后点明中心。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文中描写主人公的笔墨并不多,而是通过多方位的描写立体地表现人物形象。

结尾一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全文的“文眼”。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认识2个多音字。

3.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读、悟,感受黄河的气势、筏子的惊险以及面对凶险的黄河、小轻险的筏子,作者与乘客的不同表现,进而体会艄公的精神与衬托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读、悟,感受黄河的气势、筏子的惊险以及面对凶险的黄河、小轻险的筏子,作者与乘客的不同表现,进而体会艄公的精神与衬托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检查本课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出示)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老师来考察一下,看这些词能读准确吗?师:请同学们齐读、个别读(及时的对孩子做出评价)生:孩子们自己找出自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去记住,并分享给大家。

师:教师总结。

师:我们来看这个“磁”。

师范写,生练写。

师:磁字左窄右边宽,写前定要细细看。

右边兹字很关键,左右对称最美观。

师:出示生字艄公滚滚吞没磁力体积竹篙凭着汹涌整个儿浊浪排空生:孩子齐读,开火车的形式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及时做出评价)2.师:“黄河的主人”在课文中指谁?课文除了写艄公,还写了哪些人或事物?(学生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生:学生自读课文,讲答案在书本中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

(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

(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

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指名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