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5高二年级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设计最全版

人教版选修5高二年级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命名教学设计最全版

人教版选修 5 高二年级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授课方案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 1 章第 3 节的授课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一般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认识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众多,结构复杂。

即使拥有相同分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仍有可能存在多种异构体。

那么如何才能使有机化合物的名称能正确反响该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呢?授课目的.1.认识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2.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类物质。

3.初步认识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

一、烷烃的命名1.烃基(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节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

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节余的原子团叫烷基。

烷基组成的通式为— CnH 2n+ 1。

如甲基—CH 3,乙基— CH2 CH3(2)特点:①烃基中短线表示一个电子。

②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够独立存在。

2.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烷烃能够依照分子里所含的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

当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时,可用习惯命名法来命名,含碳原子数很多时,则用系统命名法来命名。

(2)系统命名法以 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烷烃的系统命名可图示以下:123456CH3— CH— CH— CH 2— CH 2— CH 3CH3CH33.烷烃命名时,如何选主链?【提示】选择最长且支链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找主链:最长、最多定主链(1)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应选含 6 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2)当有几个不相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

以以下列图所示,应选 A 为主链。

4.烷烃命名时,对碳原子编号的原则是什么?【提示】“近”:离支链近来一端为起点;“简”:离两端同近的两个支链,从简单的支链一端为起点;“小”多个支链时,编号之和应最小。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上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上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3>、 C5H12有3中同分异构体, 为区别:
CH3-CH2-CH2-CH2-CH3
正戊烷 CH3-CH2-CH-CH3
CH3
CH3 CH3-C-CH3
CH3
异戊烷
新戊烷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支链位置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练习: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烷烃命名:
CH3
CH2
CH3
CH3-CH2-CH-CH2-CH2-CH-CH2-CH3 CH3 3-甲基-6-乙基辛烷
CH3 CH2 CH3-CH-CH2-C- CH2-CH3
CH3 2,4-二甲基- 4-乙基己烷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一、烷烃的命名法 习惯命名法(或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1>、C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依次用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表示。 2>、C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用 十一、十二、十三... 表示
CH2—C ≡ C—CH2—CH3
2—戊炔
CH2=CH—CH—CH=CH—CH3 CH3 3—甲基—1,4—己二烯
CH3CH2 CH3 CH3—C≡C—CH—C—CH2—CH3
CH3 5,5—二甲基—4—乙基—2—庚炔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上课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

CH3—CH=CH—CH—CH2—CH2 CH3
b、 定编号,近双键(三键)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 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1
CH3—CH=CH—CH—CH2—CH2
2
3
4
5
6
CH3
c、 写名称,标双键(三键)
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 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 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 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用“正”、“异”来区别
正丁烷
异丁烷
戊烷有三种,用“正”、“异”、“新”来区别。
[思考]用习惯命名法能否给含有己烷 C6H14的五个同分异构体命名?
` CH3—CH2—CH2—CH2—CH2—CH3
CH3 | CH3—C—CH2—CH3 | CH3 CH3—CH—CH—CH3 | | CH3 CH3
3-甲基-2-戊烯 3,4-二甲基-1-己炔 2-甲基-1,4-戊二烯
CH3 C2H5
CH2=C—CH2—CH=CH2
CH3
CH3—CH2—CH—CH—CH2—CH3 CH3 C CH
4-甲基-3-乙基-1-己炔
(三)含有苯环的化合物的命名
1、以苯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当有多个取 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 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CH
2、编号位,定支链。
(1)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 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即最近原则
6 5 4 3
CH3—CH2—CH2—CH—CH3 CH2—CH3
2 1
(2)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 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最 简原则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正确的命名又是后续学习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等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物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有机物的命名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难以理解复杂的命名规则,容易混淆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命名方法等。

然而,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常见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2)能够正确运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物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2)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原则。

2、教学难点(1)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的确定。

(2)编号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PT课件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最长原则
最近原则 最多原则
最小原则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最简原则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课后作业 教材:P15—16: 1、2、3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一、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称某烷 ——最长原则
选取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当作有机物的“母 体”,按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某烷”。
2、编号位,定支链 ——最近原则
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将主链上各个碳 原子用“1、2、3……”依次编号,确定支链位置。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CH3—CH—CH—CH2—CH3 CH3 CH3
2,3—二甲基戊烷
CH3—CH2—CH2—CH—CH2—CH—CH3
CH2
CH3
CH3
2—甲基—4—乙基庚烷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试一试:定“支链”
C
甲基
1 2 34 5 6 7
C—C—C—C—C—C—C
CC
3,4,4 — 三甲基 庚烷
1 2 34
C—C—C—C—C—C—C
丙基
甲基 C C C—C—C—C
5678
2,3 — 二甲基— 4 — 丙基 辛烷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

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

(2) 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

2.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

(2)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2)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

(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

五、教学方法1.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

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内容,填写预习学案、思考与练习,找出疑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物命名教学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物命名教学课件 (共46张PPT)
2,2—二甲基— 4— 乙基己烷
CH3
CH3–CH–CH2–CH–CH–CH3
CH3
CH2–CH3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 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 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 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 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CH3
CH3–CH–CH2–CH–CH–CH3
CH3
CH2–CH3
CH3
2,4
甲基 C己5H烷2—C6H3
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
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 代基前面。但表示相同取代基位置的阿 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取 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 的写在后面。
C1 H3—2CH—3CH2—4CH—CH3
CH3
2,4
二 甲C5基H2己—烷C6H3
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3.数字意义:
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1、最长原则 2、最近原则 3、最小原则 4、最简原则
烷烃的系统命名原则:
①长 -----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 -----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 -----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 ------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乙烷
乙基
CH 3CH 2CH 3 H
CH 3CH 2CH 2 正丙基
CH3 CH 异丙基
CH 3
1、定主链,称 “某烷”。
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 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 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命名。
CH3—CH—CH2—CH—CH3
有 机 物的 命 名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俗称、习惯、系统命名法)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俗称、习惯、系统命名法)

(1) H3C CH CH2 CH CH CH3 CH3
5-甲基-2-己烯
(2) CH3-CH-C=CH-CH3 CH3 CH2CH3
4-甲基-3-乙基-2-戊烯
(3) H3C CH CH C CH3
CH3
CH3
2,4-二甲基-2-戊烯
(4)
CH2=CH-CH=CH2
1,3-丁二烯
(5) CH3-CH-C C-CH3 CH3
2,6-二甲基-5-乙基庚烷 (错误)
2,6-二甲基-3-乙基庚烷 (正确)
练习: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烷烃命名
CH3
(1) CH3 CH2 CH C CH2 CH2 CH3
CH3 CH3 3,4,4–三甲基庚烷
(2)
CH3
CH3 CH
CH3 CH CH2
CH3 CH
CH3
2,3,5–三甲基己烷
(3)
C2H5
CH3
CH3-CH2-CH-CH2-CH2-CH-CH2-CH3
3-甲基-6-乙基辛烷
CH3
C2H5
CH3-CH-CH2-C- CH(CH3)2
2,5-二甲基- 3-乙基己烷
765 4 32 1 CH3- CH - CH2 - CH2 – CH – CH - CH3
CH3
CH2 CH3
CH3
选主链,称某烷; 编号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连短线;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 –
名称组成顺序:
支链位置---支链数目---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CH3–CH–CH – CH2–CH3 CH3 CH3
2,3 二 甲基 戊烷
主链名称 支链名称 支链数目 支链位置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板書]2、系統命名法(1)定主鏈,最長稱“某烷”。

講]選定分子裏最長的碳鏈為主鏈,並按主鏈上碳原子的數目稱為“某烷”。

碳原子數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數在11個以上的則用中文數字表示。

投影]隨堂練習]確定下列分子主鏈上的碳原子數板書](2)編號,最簡最近定支鏈所在的位置。

講]把主鏈裏離支鏈最近的一端作為起點,用1、2、3等數字給主鏈的各碳原子依次編號定位,以確定支鏈所在的位置。

投影]CH3—CH—CH2—CH—CH3CH3CH2—CH32、编序号,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561234己烷——最近一端123456講]在這裏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從碳鏈任何一端開始,第一個支鏈的位置都相同時,則從較簡單的一端開始編號,即最簡單原則;有多種支鏈時,應使支鏈位置號數之和的數目最小,即最小原則。

投影]板書]最小原則:當支鏈離兩端的距離相同時,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數值之和最小為正確。

投影]CH3CH3–C–CH2–CH–CH3CH3CH312345戊烷甲基三2,2,4123452,4,4三甲基戊烷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板書]最簡原則:當有兩條相同碳原子的主鏈時,選支鏈最簡單的一條為主鏈。

投影]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CH3CH3–CH–CH2–CH–CH–CH3CH3CH2–CH3板書](3)把支鏈作為取代基,從簡到繁,相同合併。

講]把取代基的名稱寫在烷烴名稱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數字注明它在烷烴主鏈上的位置,並在號數後連一短線,中間用“–”隔開。

(烴基:烴失去一個氫原子後剩餘的原子團。

)投影]3 .把支链作为取代基。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51-3有机物命名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51-3有机物命名说课稿

说教学过程



1 烃基与酸根的区别 —R写法 2 复习正新异戊烷化学简式写法 3 系统命名步骤、名称组成、 数字意义、命名原则(结合课本例子) 4 练习 纠错 5 布置作业、预习任务
说练习及作业



练习:P15-16 页 填空:1、 根据化学式写名称2、 根据名称写化学简式3(1—3) 纠错(3,3-二甲基丁烷 2, 4–二乙基戊烷 ) 作业:3(4-5)
说教法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码,定支链 ③支链同,要合并;支链异,简在前 原则:长 多 近 小 简 以课本例子为主,不增加难度(≤8C)
说学法



建构主义观点:同化与顺应 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 住学生在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长多近小 简)。以改错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 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艾宾浩斯曲线(短时记忆不超过20分钟): 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个别纠正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5 1.3 有 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
合浦县第复杂、种类繁多,通过命名可 以分别不同有机物,并可以通过命名反映 有机物结构的特殊性,以及数量关系。烷 烃命名是有机物命名的基础,学生在掌握 烷烃命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烯烃、炔烃 及复杂有机物的命名。
说板书





一、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1)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码,定支链 ③支链同,要合并;支链异,简在前 (2)名称组成: 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3)数字意义: 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原则:①长 ②多 ③近 ④小 ⑤简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学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学课件

C
C
C-C
(G)

C- C
(H)
C- C ∣∣
CC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第三二节 章有机分化子合结物的构命与名性质
第二课时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口诀
①主链由“长” 到“短”
②支链由“整” 到“散”
最短链 碳数应 不少于
(n+2) / 2 (n为偶数时) (n≥4)
(n+1) / 2 (n为奇数时)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
主、支链合并的原则
支链在前,主链在后;
CH3
CH CH3
CH2 CH3
2–甲基丁烷
当有多个支链时,简单 的在前,复杂的在后,支链
间用“—”连接;
CH3
CH2
CH CH CH2 CH2 CH3 CH2 CH3
CH3 4–甲基–3 –乙基庚烷
当支链相同时,要合并, 位置的序号之间用“ ,”隔 开,名称之前标明支链的个 数;
• 分析: 四氯苯→苯环上有两个H原子→H原 子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四氯苯有 三种同分异构体
• 练习: 已知二氯丙烷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则六氯丙烷有 ____ 种同分异构体.
25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
Hale Waihona Puke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
• (2) 技巧型: 有一定限制条件的同分异构
(2)系统命名法:
步骤:
①找出最长的C链,根据C原子的数目,按照习 惯命名法进行命名为“某烷”
②找出支链
③主、支链合并
确定支链 的名称
甲基:CH3-乙基:CH3CH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教学设计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

教学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选主链、碳编号、写支链或取代基名称等)。

教学设计参考【方案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一:13亿中国人的姓名中出现重名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而电子邮箱中的用户名绝不能出现重名,可以使用十几位字母和数字,防止出现重名。

情景二:从有机物C 5H 12或C 6H 14的同分异构体中,名称用正、异、新的习惯命名法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一种更完善、更科学的命名方法。

【方案Ⅱ】指导自学自学提纲参考: 1C 5H 12、戊烯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中,有几种共价键? 234C 5H 12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进行命名。

5择“主链”,怎样确定“支链”的位置、种类和数目? 6C 5H 10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进行命名。

7C4H6的同分异构体,并分别进行命名。

8学生参照自学提纲,自己阅读教科书相关的内容,逐一地解决提纲中的问题,初步掌握系统命名法。

学习过程大致如图所示: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多媒体动画、电脑图片、有机物分子模型、列举有机物结构式的图表等多种形式,练习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等同分异构体书写和命名,初步学会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二、问题交流【学与问1】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数目随着组成烷烃的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迅速增大,并且烃基数目也会增多。

引导学生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让学生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学与问2】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新戊烷时,要注意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即选主链,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定支链或取代基的位序、种类、个数。

高中化学新人教选修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高中化学新人教选修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基的概念;学会用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方法对烷烃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归纳】一、烷烃的命名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第二课时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

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命名步骤:1、选主链,含双键(叁键);2、定编号,近双键(叁键);3、写名称,标双键(叁键)。

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

•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

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卤代烃: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

•醇: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酚: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

•醚、酮: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

•醛、羧酸:某醛、某酸。

•酯:某酸某酯。

【作业】P16课后习题及《优化设计》第三节练习【补充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D )A. 1,2─二甲基戊烷B. 2─乙基戊烷C. 3,4─二甲基戊烷D. 3─甲基己烷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 AC )A. 3,3—二甲基戊烷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C. 3—乙基戊烷D. 2,5,5—三甲基己烷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BD )A. 3,3—二甲基—1—丁烯B. 1—甲基戊烷C. 4—甲基—2—戊烯D. 2—甲基—2—丙烯4.下列命名错误的是( AB )A. 4―乙基―3―戊醇B. 2―甲基―4―丁醇C. 2―甲基―1―丙醇D. 4―甲基―2―己醇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D )A. 2-乙基丁烷B. 3-乙基丁烷C. 2-甲基戊烷D. 3-甲基戊烷6.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 B )A. 3,3 -二甲基-4-乙基戊烷B. 3,3, 4 -三甲基己烷C. 3,4, 4 -三甲基己烷D. 2,3, 3 -三甲基己烷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正确的命名为 ( C )A. 2,3—二甲基—3—乙基丁烷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C. 2,3,3—三甲基戊烷D. 3,3,4—三甲基戊烷8.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

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课件(47张PPT)

人教版选修五第一章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课件(47张PPT)
⑹ 2-甲基-3-乙基己烷
2、下列命名中正确的是
A、3-甲基丁烷
B、3-异丙基己烷
C
C、2,2,4,4-四甲基辛烷
D、1,1,3-三甲基戊烷。
3、判断下列名称的正误
× A)3,3 – 二甲基丁烷 × B)2,3 –二甲基-2 –乙基己烷 √ C)2,3-二甲基-4-乙基己烷
√ D)2,3,5 –三甲基己烷
2,2,3,5 CH3 2,4,5,5
编序号的原则:近,简,小
(3)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
把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 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的位置,并在数字
与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
4 甲基
C1H3—2CH—C3H2—4CH—CH3
CH3
2 甲基
C5H2—C6H3 己烷
2022/7/13
4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练习: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 CH3—CH = CH—CH2—CH3 2-戊烯
(2)CH2= CH—CH2—︱CH—CH2—CH3 CH3
4-甲基-1-己烯
3,5–二甲基庚烷
CH3 CH3
CH3
CH3 CH CH CH2 CH CH3
CH3 CH2
CH3 CH2 CH3 CH CH CH2 CH3
CH3 CH2
CH3
C2H5
CH CH2 CH CH3
1、练习:命名下列烷烃
CH3—CH2—CH—CH2—CH2—CH3 CH3
⑴ 3-甲基己烷
CH3—CH2—CH—CH—CH3 CH3 C2H5
⑵ 3,4-二甲基己烷
CH3 CH3—CH2—CH—C—CH3
CH3 CH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二课时)说课提纲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

学习命名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在命名过程中渗透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更是学生在后续章节中使有机化学知识广泛化和深化的基本工具,为学生以后对有机化合物问题的探究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密切联系上一课时,通过对烷烃系统命名法的复习,把烷烃的系统命名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比较的对象,发展新知识。

新知识可以分为两部分:(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3.教材处理
(1)在烯烃和炔烃的命名部分,稍作引申,了解烃的衍生物(简单的醇、醛和羧酸)的命名。

(2)明确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强调其结构特征。

(3)利用表格,将苯环上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时的命名比较,使知识系统化。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在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②通过烯烃和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的命名,能区分不同的烃,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别。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烯烃和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命名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能力;
②通过对烯烃和炔烃、苯的同系物等命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知识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

(3)科学思想目标:
①通过与烷烃命名的对比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对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②从命名编号的有序性,使学生有序思维(即思维的有序性),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4)科学品质目标:
有机物种类繁多,命名法国际通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无国界,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泛的学习乐趣。

(5)科学方法目标:
在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基础上,通过类比学习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有机物的命名,认识比较学习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5.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烯烃的命名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确立依据:根据教材的地位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烷烃的系统命名的延伸、提高和升华。

(2)教学难点:从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分析归纳命名的关键步骤。

确立依据:在烷烃的系统命名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保持有序思维,抓住命名的内涵,在探究中进行知识迁移,从而获取新知识,是本堂课的关键部分。

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从一种链到另一种链,再到环),才能真正完成章节的标题——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及依据:以学定教,温故知新。

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培养学科素养和科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

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对比、启发、综合”等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以比较为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积极状态,在已有的知识中总结规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主动获取新知识。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方法: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烯烃的命名及苯的同系物的命名,在教学过程中两次小节,以规范学生探索的规律并加以强调;本节的教学难点是从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分析归纳命名的关键步骤,通过举例(2,3-二甲基戊烷)转化(2,3-二甲基-2-戊烯),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并在命名中总结其命名规则,再配合经精选的练习(分成三部分)化解难点。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多类多种重要有机物,并且在第一课时中学习掌握了烷烃的系统命名,再进行规律的总结和提高,并且要将其升华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时,有一定的难度。

2.学法指导:教学是双边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一堂成功的课,不但要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的思维品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课的学习中,采用探究模式,力求学生在比较、总结中发现规律,再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尝试自行获取新知识,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科素养和科学思维品质,也亲身体验了科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力求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体现教材特点,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新课导入,营造氛围。

选择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不常见的元素名称:钇、镨、铟、碲、氡(yǐ、pǔ、yīn、dì、dōng),让学生尝试去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热烈的教学气氛。

同时根据几个汉字的构成(形旁、声旁)提出两个问题:你知道它们在通常情况下的聚集状态吗?如果上述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有固态物质,你知道它们的导电性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体现名称与性质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命名不仅仅是要将不同的对象加以区分,还要能一定程度的体现它们的类属甚至性质。

数目庞大的有机物,也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例如烷烃的系统命名,首先母体的名称就体现了从属烷烃,其次体现的是结构特点。

2.温故知新,总结规律。

在复习烷烃的系统命名规则后,举例(2,3-二甲基戊烷)练习巩固,并将例子转化成烯烃(2,3-二甲基-2-戊烯),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结构的差异,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命名,并在命名中总结其命名规则,并与烷烃的系统命名相比较。

在尝试命名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另备练习(2,3-二甲基-1-戊烯),由此在烷烃命名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总结出完整准确的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3.反馈练习,规范巩固。

(1)正向思维练习
(2)逆向思维练习
即先练习给出结构简式书写命名,然后练习给出命名书写结构简式。

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两种形式:学生示范教师规范和分组练习比较命名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序性以及合作精神,从学习中总结、提炼,提高学习效率。

4.阶段小结,拓展引申。

在学生充分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律,初步了解了烷烃和炔烃的命名之后,趁热打铁,引出烃的衍生物(简单的醇、醛和羧酸)的命名,点到为止,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欣赏规律的重要性,同
时也为这堂课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味和进一步探究的余地。

在进入二部分教学内容之前,设计必要的小节(最长碳链和最小定位),以保证对新知识新事物探究的可连续操作性。

5.补充概念,明确结构。

补充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强调结构特征,学会区分,掌握通式。

6.再次迁移,实现飞跃。

提示苯的同系物命名以苯为母体,给出两种情况:苯环上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和苯环上有不同的取代基。

为了不干扰学生对规律的发现,邻间对的规则由教师给出,学生则尝试把链状有机物的命名规则(最小定位)迁移到苯环上加以应用。

7.归纳总结,高屋建瓴。

在最后的课堂小节中再次明确命名原则(最长碳链和最小定位)和书写规范,让学生明确思维有序性的重要性,并且高屋建瓴,能够明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建立在烷烃的系统命名基础之上。

8.随堂检测,巩固深化。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必须要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体现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的特点。

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