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渡舟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相对思想

合集下载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思考及用方思路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思考及用方思路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思考及用方思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个临床常用的好方,也是一个神奇的经方,用好了,疗效不可思议。

但不少中医对此方不太会用或弃之不用,之所以不用,缘于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认识不清,因而也这个方子的辨证用法难以把握。

《伤寒论》第147条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花粉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炙甘草(炙)二两。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证候复杂,寒热错杂,多经病证候互含和共存,表里互见,各症状之间呈现交错和移行状态,难以分辨。

不细读原文,没有对有关条文互参并深层次地理解和思考,还真是难用这个方子。

现在谈一点个人对该方证的思考,希望对大家理解这个方证及应用这个方子有所启发。

柴胡桂枝干姜汤基本方义《伤寒论》第147条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炙甘草(炙)二两。

”伤寒五六日,汗后又下,此属误治,误治后表邪未解,邪又传入少阳半表半里及阳明、太阴之里,证候多端,寒热错杂,属厥阴病。

“头汗出”(表证未解可见头汗出),条文云:“此为未解也”,方中有桂枝辛温宣散解表,还/或应有头痛、发热、恶风等症。

皆为为表邪(太阳中风证)未解见证。

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

为少阳病见证。

口渴,心烦,头汗出(传里之阳明邪热熏蒸上焦阳位亦可见头汗出),为阳明病见证。

“渴”,原因有二:一是下后津伤而口渴;二是饮停中焦,中焦之阳不能化气生津,津液不能上乘而口渴。

小便不利,原因有三:一是下后伤津而不利;二是水饮内停,三焦气机不畅,气化失常而不利;三是表邪未解,里不通透而不利。

“胸胁满微结”,因下法伤里,太阴虚寒水饮与少阳、阳明邪热互结于胸胁,此互结阻滞较轻,远不似结胸之甚,故称“微结”,此寒热错杂互结,有“痞”结之意。

柴胡桂枝干姜汤论证:“血弱气尽”与“虚不受补”

柴胡桂枝干姜汤论证:“血弱气尽”与“虚不受补”

柴胡桂枝干姜汤论证:“血弱气尽”与“虚不受补”我刚学《伤寒论》那会,当老师讲到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时候,印象特别深,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作用是和少阳、畅气机、助心脾、生津液、散结聚。

临床上可以适用于多种疾病,诸如慢性肝炎、糖尿病、慢性结肠炎、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发热性疾病、胸膜炎、胆囊炎等。

加上老师说刘渡舟老教授晚年看病,有很多次是左手一搭脉,右手一搭脉,对旁边抄方的学生说,这个病人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个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想想那场面真是令人神往。

据说效果都很不错,老师讲了很多,我就只记得老师说最重要的要把握住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基本病机是肝郁脾虚和津伤。

出于对此方的神往,我尝试着用了用,只是很多时候我辨证到属于肝郁脾虚津伤的病人,本以为效果肯定很不错,结果却总是令人意外。

我反思经方如果只是简单的病机对应,难道就可以合拍了吗?肝郁脾虚津伤的病人难道都适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吗?答案肯定不是吧!那么是什么样的病人有这个病机方才适合用这个经典神方呢?还是那句“血弱气尽”的小柴胡汤提醒了我,原来对于小柴胡汤来说已经是“血弱气尽”了。

柴胡桂枝干姜汤,本就是小柴胡汤的变方,而且本方可以说是涵盖了少阳、太阳、太阴三个层面。

柴胡代表少阳,桂枝代表太阳,干姜代表太阴。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认为,小柴胡汤中人参甘草是防止邪气进一步进入太阴的。

那么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牵涉到太阴层面,很显然要比起小柴胡汤更虚一点。

这么说来柴胡桂枝干姜汤肝郁脾虚津伤,说成是脾虚肝郁津伤更合适一些,脾虚应该较重,至少比小柴胡汤更重些。

如果说虚更重,但是为什么柴胡桂枝干姜汤反而没有用人参呢?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了我。

这个病人是一位瘦弱的老太太,主要症状是心慌气短,口苦口干,不欲饮水,时有汗出,大便不成形,偶尔成形的时候也多是“初头硬、后必溏”,胃口不佳,。

舌略红,少苔,舌面津液却不是那么少的那种,脉是弦弱的。

查了查腹部,腹部张力比较弱,右胁肋部按压有轻度的苦满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二)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分析(二)3方药分析3.1柴胡、黄芩柴胡苦平,气质轻清,疏散半表半里邪气,主治胸胁满、往来寒热。

黄芩苦寒,气味较重,清泄邪热,主治心烦。

方中柴胡用量最大,表明本证的病位主要在半表半里。

3.2瓜蒌根、牡蛎两药组方,即瓜蒌牡蛎散,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7条:“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

”组成:瓜蒌根、牡蛎(熬)等分。

瓜蒌根味甘微寒微苦,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牡蛎咸寒质重,咸能软坚散结,寒能清热,质重可安神定惊、引热下行,煅后能收敛固涩。

瓜蒌牡蛎散在百合病中用于清热生津止渴。

本方瓜蒌根用量倍于牡蛎,故清热生津之力更强,不仅可以解渴,而且润下通便,主治口渴、大便硬、小便不利。

3.3桂枝、甘草两药成方,即桂枝甘草汤,载于《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组成: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此条可解读为:汗出多见于人体的上部,发汗过多过快,则上下体液骤然失调,人体为调节平衡,会出现急剧的气上冲,故觉用手按之,以抑制其气的上冲,方觉舒适。

《神农本草经》谓桂枝“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上气”,即“气上冲”,故桂枝甘草汤可降冲镇悸而缓解急迫。

本方桂枝、甘草用量之比为3:2,仍可治气冲并兼和外,主治但头汗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3.4干姜、甘草两药组方即为甘草干姜汤,载于《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薇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组成: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前条病在阴阳两虚,遵循救阳为先的用药规律,用之温中扶阳;后条病在上焦虚寒,用之温阳散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转载)[组成用法]柴胡6~12g、桂枝6~10g、干姜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

水煎,分3次服。

[方证]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方歌]八柴二草砺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现代应用]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姜治下利。

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

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

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

对此,刘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

治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

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

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

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

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

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

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

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酸楚不堪。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55)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三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个对比的方子。

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

这一条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

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

“小便不利”,津液虚了,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便不利。

“渴”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所以“不呕”。

“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的意思。

“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不能从汗而解。

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这个病未好。

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

这个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因为它有口渴。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体会我近几年通过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和临床摸索,逐渐积累了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些经验,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讲讲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1、抓主证是收效迅速的关键我们都知道本方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小便不利、心烦”这些方证,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以上方证,不管是什么病,不管是什么人,果断应用,必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在临床上这些方证不一定会完全出现,那么在这些方证不完全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抓主证非常关键。

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我们应用经方的时候,临床时会发现有些疾病和我们的方证有些出入,病人的症状和我们的经方方证不完全符合,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抓它的主证。

尤其是我们刚刚走入临床的青年同道,有时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时,感觉症状纷繁复杂,无所适从,不知从何着手。

我们有经验的同道啊,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要抓主证,擒贼先擒王,抓住主证以后,单刀直入,这个时候效果马上就会出来。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证是什么呢?我临床应用一般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病人要有口干口苦。

二是看病人下腹部以及下肢有无喜暖畏寒(凉)。

腹泻呢,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那么我的两个抓手就是一:口干口苦,二:下腹部的喜暖畏寒。

如果有我说的两个方证的话,我临床就会非常果断应用此方,头汗、小便不利,并非它的主证。

如果我们临床遇到头汗、小便不利当然可以应用,如果没有,只要抓住口干口苦,下腹部以及下肢喜暖畏寒就可以应用。

临床中应用经方抓主证也是刘渡舟、岳美中先生经常应用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抓住了主证,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也会慢慢解决。

如果说不抓主证,面面俱到,临床中碰到一个病人,既要看有没有这个证,又要看有没有那个证,就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在临床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小柴胡汤证里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经方习读】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习读】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习读】柴胡桂枝干姜汤【经方习读】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论:147)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效配伍】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加减组成。

方中柴胡、黄芩外疏内清,以和解少阳邪热;桂枝、干姜味辛发散,振奋中阳,温化寒饮;栝楼根甘寒润燥生津止渴,牡蛎味咸软坚,二者相合,能生津胜热,逐饮散结;炙甘草调和诸药。

七味药相合,寒温并行,和解少阳邪热,温利三焦水饮。

与小柴胡汤证相比,因不呕,故于小柴胡汤中去半夏、生姜;因水饮内结,且正虚不甚,故去人参、大枣之甘壅。

上七味药,水煮,去滓后,再煎煮,温服,一日三次。

“初服微烦”者,是服药后正邪相争的反应; “复服,汗出便愈”者,是再服药后少阳枢机和利,郁火得清,水饮得化,三焦宣通,表里调和,汗出病愈。

【方证论治辨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证。

症见伤寒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

伤寒五六日,经过先发汗,再攻下之后,病仍不解。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但头汗出,是表证误治后,邪已由太阳传入少阳;并见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是少阳病兼有水饮内结。

因少阳分司手足二经,以及胆与三焦两腑。

当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疏泄失常,三焦水道不利,决渎失职,则水饮内停。

水饮停留,与少阳之邪相搏,则胸胁满微结;三焦决渎不利,水液不得下行则小便不利;水饮内结,气不化津,津不上承则口渴;病在三焦,胃气尚和,故不呕;水饮内结,三焦不畅,阳郁不能外越,而反蒸腾于上,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

此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之证,法当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姜汤[cp]有时候忽然之间明⽩⼀个⽅⼦的道理,就能够拓展开来,⽽往往是这么⼀个不经意的明⽩,却能带来⽆限的愉悦。

例如桂枝加附⼦汤⽤于治疗⿐炎的道理,清涕如⽔状便是⼈体津液分布失常的⼀个表现,如同于发汗不得法⽽出现的汗漏不⽌。

再如⼲祖望⽼先⽣⽤缩泉丸治疗⿐炎,同样取之于津液收涩不及之理。

明⽩透彻⼀个⽅⼦,就晓得出现某⼀症状,就可以使⽤该⽅。

这便是仲景所⾔“但见⼀证便是,不必悉具。

”的道理。

桂枝加附⼦汤⽤于治疗⿐炎,把握住涕清稀如⽔状;⼩青龙汤治疗咳嗽,把握住痰呈泡沫状,落地⽽化(刘渡⾈经验);柴胡桂枝⼲姜汤⽤于治疗腹泻、⼝苦、胆囊炎、乳腺增⽣、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粉刺等,把握住⾆体淡胖⼤;⼤青龙汤治疗荨⿇疹、发热等,把握住⽆汗出⽽烦躁……诸如此类,则不胜枚举。

学习的思路和⽅法,总归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习,也没有任何的捷径,你付出多少,你就能在临床中收获多少。

不要⼼猿意马;不要两天打渔,三天晒⽹。

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书本是最好的⽼师,还有同⾏们,更有是患者。

民间的经验⽅、偏⽅,也是⽻翼我们临床的,这点我们也是不可偏废。

[/cp][cp]柴胡桂枝⼲姜汤的使⽤指征:肝郁夹热,脾胃虚寒夹饮。

刘⽼的使⽤标准是⼝⼲⼝苦伴有腹泻。

我更倾向于⾆体胖⼤、腹泻或易腹泻、脉弦。

临证上使⽤柴胡剂,未必都有⼝苦。

[/cp][cp]*柴胡桂枝⼲姜汤治郁结胁下痞硬《伤寒论》柴胡桂枝⼲姜汤,调理少阳汗下后⼝渴、胸胁满闷、往来寒热,施治对象与⼩柴胡汤有所不同,历代医家独⽴应⽤者很少。

吴七先⽣以之投予妇⼥因精神刺激致肝⽓横逆,症见呕恶、⼝⼲、烦躁、叹⽓、胁下痞硬、寒热往来,习称郁结,开量较⼤,功效良好。

计柴胡20g、桂枝9g、⼲姜6g、黄芩9g、天花粉20g、牡蛎30g、⽢草6g,每⽇1剂,⽔煎分2次服,连⽤10天为1个疗程。

⽓滞重升柴胡⾄30g;头⾯烘热把黄芩提到40g;桂枝⾟温、活⾎、通络,和天花粉同⽤,可改变热性,多开⽆妨;牡蛎软坚潜阳,开30~60g,最为适宜;⼲姜燥烈伤阴,切勿超过6g,否则⼝⾆⼲燥、⼤便秘结,⽕邪上扬,使病情加剧,欲明反晦。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运用当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胸胁满微结,胸腹动悸,心烦口渴,腹胀便溏或便秘,(即为大便异常),脉两关不调为用方特征。

本文基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病不同但症候相似的疾病,也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研究;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综述【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53-02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笔者在规培轮转期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病机大致总属为刘渡舟刘老的观点:“胆热脾寒”。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症候的辨析与因症候而治,证同则治同,如中医的整体观念所示“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与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1],这也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1.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1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一类,多发年龄段为20~40岁,儿童与老年亦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腹泻,腹痛以及黏液脓血便。

伤寒大家刘渡舟[2]刘老论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清少阳之热,并可温太阴之寒,刘老在谈其临床运用本方时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在临床上治疗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抓住主证—下利,就可左右逢源且万变不离其宗”[3]。

章浩军[4]老师在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太阴寒热利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时,他认为少阳太阴寒热利型溃疡性结肠炎为少阳邪热以及太阴寒湿,寒热湿滞于肠中导致本病,下利为主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温寒通阳,疏利肝胆,散结化饮,临床应用如鱼得水。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总有效率96.67%,总有效率相比较西医组(柳氮磺吡啶组)高且只有较少不良反应,由此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少阳太阴寒热利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临床少有不良反应。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柴桂姜汤人一、柴胡桂枝干姜汤药物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煅)栝楼根(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干姜(二两)二、核心方证寒热错杂、脐腹悸动,轻度胸胁不适三、关于柴桂姜汤的说明上热:口干口渴、头颈部汗出、心烦不安等。

下寒:怕冷、便溏、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等。

本方证之胸胁苦满,可以表现为胁下微结。

汤本求真认为“微结”是胸胁苦满之轻微者,乃左右腹直肌上端与前胸壁里面之间存有微小硬结物之谓,若不精细诊之,则不易发觉(《皇汉医学》)。

龙野一雄认为胸胁满是说胸胁部位有自觉的膨满感,或他觉的膨隆而该部气实者。

微结是指稍结,他觉的微结只能发现胁下腹壁有轻微的薄而紧张之感(《中医临证处方入门》)。

往来寒热,在外感病中可以仅表现为发热。

但头汗出,汤本求真认为汗出自前额(尤其是发际部),由进食或仅少量动作而诱发,甚至盗汗。

吉益东洞认为,头汗出是冲逆,常用于头发部湿疹、瘙痒、脱发、干性皮脂漏等(《日医应用汉方释义》)。

龙野一雄认为头汗是一种“因假热在上,气上冲而水分不下泄,遂出于上方”的状态,若不出无上方,则为盗汗而多出于上半身(《中医临证处方入门》)。

本方之大便不限于干燥还是稀溏,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干姜与柴胡、黄芩的用量比例以适应具体情况。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抓住慢性迁延性疲劳状态。

多见于因过度疲劳、大量汗出而饮食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

刻意集中精力时,表现与常人无异,一旦独处或放松下来则立刻情绪低落、深感疲倦。

面色黄或白,常自诉对温度反应敏感,多有冷感,容易疲乏无力,情志郁闷,易惊悸,多失眠,多口干渴,颈部以上易出汗或盗汗,肩酸痛,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虚弱而神经质)腹诊:腹部轻度凹陷,腹力在柔软到稍柔软之间(2/5级),胸胁苦满在轻度到中度之间(2/5级),胸胁部多按之不适,脐上/心下悸动,腹壁薄,悸动亢进,腹部皮肤触之觉冷。

舌脉:舌淡红稍干、苔薄白,脉多弱/弦细。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7)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七味药,也是寒温并用。

柴胡、黄芩两味凉药清解少阳胆热;干姜、桂枝两味温药通阳散寒,温化水饮;病人有口渴,加了天花粉,牡蛎与天花粉同用可以逐饮散结。

这类病人,既有水液内停,又有阴虚,又有气郁,三个方面的病机。

刘渡舟教授提出了胆热脾寒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说胆热脾寒是从脏腑的角度来把握,病人既有少阳病,又有太阴病,方子里面用了干姜、炙甘草,相当于半个理中汤。

我前面讲过,如果病人既有少阳病,又有太阴的不足,可以先补后和,而这里提出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寒温并用的方法。

慢性肝炎的证型中最多的是肝郁脾虚,其中的脾虚包括了脾气虚和脾阳不足。

如果是脾气虚,常用的方如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或者柴芍六君子汤。

如果是脾阳虚,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牡蛎的散结作用可以针对肝病的胁下痞硬,对于伴有肝脏肿大或脾脏肿大,病人同时又有口渴的,效果非常好。

刘渡舟教授很擅长用这条方,治疗肝病是刘老的强项,他的弟子们也延续了这个优势。

有一次我们请王庆国校长过来讲座,专门介绍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其中就讲到刘老很擅长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类肝病的病人病位肯定在肝,西医认为在肝,中医同样也认为在肝,肝病的病人当然很常用柴胡剂,这是第一。

第二,这类病人消化又不太好,大便烂,有点怕冷,舌质有点淡嫩,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很好用。

我在临床上用得也很多,除了治疗肝病以外,治疗糖尿病也用得很多。

【方论】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有不同见解,刘渡舟教授在《伤寒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遂刘老提出“胆热脾寒”这一病机,只要符合“胆热脾寒”这一主要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桴鼓。

《伤寒论临床十讲》作者:李赛美。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刘渡舟熏陶使用柴胡桂枝搞姜汤的临证心得之阳早格格创做柴胡桂枝搞姜汤睹于《伤热论》第147条,本文为“伤热五六日,已收汗而复下之,胸胁谦微结,小便不利,渴而没有呕,然而头汗出,往去热热,心烦者,此为已解也.柴胡桂枝搞姜汤主之.”该圆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火饮的圆剂,然而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是,其效验也没有克没有及令人谦意.对付此,刘渡舟熏陶探索多年,圆证明其奇妙,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博得了神奇疗效,产死独到的体味.现便刘渡舟熏陶对付柴胡桂枝搞姜汤的明黑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共道. l 论病机主弛胆热脾热刘渡舟熏陶认为,《伤热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内中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没有然而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进三阳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睹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真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搞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付的圆剂,是少阳兼里真热之证.如许,则兼表兼里,里真里真俱备,少阳为枢之意思才完好.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正在147条论少阳传进太阳的柴胡桂枝搞姜汤证,其蓄意之深,令人玩味无贫.所以,刘老正在其《伤热论十四道》中云:“用本圆妥协少阳兼治脾热,与大柴胡汤妥协少阳兼治胃真相互收明,可睹少阳为病效率脾胃时,需分热热真真分歧而治之.”闭于“胆热脾热”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教伤热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死“少阳病有阳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正在跟随刘老攻专侍诊之时,刘老曾止,刚刚到北京中医药大教伤热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付本圆的机理皆感费解,陈老止柴胡桂枝搞姜汤“有阳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阳证机转”,陈老左瞅而止他,没有予明止.刘老牢记此止,苦思多年,分离临床,圆悟得其理.今后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睹刘老对付医道之固执,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下,没有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热对付本圆主证举止阐明,则火到渠成.胸胁谦微结,然而头汗出,心渴,往去热热,心烦诸证,均为病正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果,一则少阳枢机不利,效率气化,两则脾阳缺累,津液转输没有及所致;而没有呕则是少阳之邪转进太阳,已效率胃腑之故.仲景虽已明止大便情况,便溏之证正在所易免,没有止者,病变虽涉太阳,一定效率大便,故曰有“阳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大目证已止“收热”意思相共.2 抓主证沉视心苦便溏刘老临证,主弛抓主证,对付于柴胡桂枝搞姜汤的应用,刘老正在其《伤热论十四道》中粗确指出,本圆“治胆热脾热,气化不利,津液没有滋所致背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心渴、心烦、大概胁痛控背、脚指收麻、脉弦而缓、舌浓苔黑等证.”然便笔者随诊所睹,刘老应用本圆,则以心苦便溏为主证.思之,圆悟其机理天圆.既然是少阳兼太阳之证,天然该当有一个少阳主证,动做病正在少阳的凭证,又有一个太阳主证,动做病正在太阳的凭证,圆能搁胆使用本圆. 刘老推断病正在少阳,以心苦为准.那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圆的主要依据.刘老曾道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心苦,惟肝胆之火,则多睹心苦,故心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真意思.所以弛仲景把心苦动做《伤热论》少阳病大目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推断太阳病的主要依据.《伤热论》太阳病大目为“太阳之为病,背谦而吐,食没有下,自便宜甚,时背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超过了下利为沉.所以刘渡舟熏陶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真证,太阳主启,其大便做泻而为真证.正在临床上,没有管什么病,及其时间多暂,凡是睹到背胀谦而又下便宜甚者,应最先思量太阳真热为病,则嫡几近之.便笔者随诊所睹,刘老对付于便溏之证,明黑天极其机动,大概为背泻如火、大概为溏泻,以至大便没有成形者,也做便溏而使用本圆.教者应以病机为准,机动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圆能教佳中医.3 道应用注沉药量安排闭于本圆的临床应用,刘渡舟熏陶正在《伤热论十四道》中写道:“余正在临床上用本圆治疗缓性肝炎,证睹胁痛、背胀、便溏、鼓泻、心搞者,往往灵验.若糖尿病睹有少阳病证者,本圆也极合拍.”刘渡舟熏陶初用本圆与效,是用于治疗肝炎背胀.肝炎病人,由于少暂服用苦热浑利肝胆之药,往往制成热毒已浑,而脾阳已伤,出现肝胆有热,脾胃有热的胆热脾热证.临床没有单可睹肝区没有适,心苦纳好的肝胆热郁、气机没有疏之证,且经罕睹到背胀便溏的脾胃真热证.肝胆气机疏鼓不利,加之脾真没有运,脾胃气机降落得司,故以背胀殊甚.又果太阳真热,故背胀多于夜间收火大概加沉.此时治疗,然而浑热则脾阳更伤,温脾阳则又恐帮热死毒,加沉肝炎症状.而刘老则能于经圆中采用柴胡桂枝搞姜汤治疗该证,而且博得神奇疗效,决非奇然,乃刘老粗研经圆,感悟而得. 余侍师一载,睹刘老以此圆治病与效者,非止肝炎一病.只消切合胆热脾热的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糖尿病胃肠功能混治,往往大便时溏时搞,大概者数日没有大便、大概者连绝数日大便日数次而泻下没有止,治疗极易.用此圆治疗则不妨调理肝胆肠胃之功能,并用天花粉死津止渴,对付糖尿病胃肠功能混治大概者心渴心苦便溏者,正相合拍.其余如胆汁返流性胃炎、背腔淋凑趣肿大等病,刘老皆以此圆治之而获奇效. 临床使用该圆,当明黑圆义,机动安排药物的用量.该圆之义,主要以柴胡、黄芩浑利肝胆,以搞姜、炙苦草温补脾阳,而桂枝则有接通热热阳阳的效率.临床应用之时,便溏沉者,沉用搞姜,而减少黄芩用量;心苦沉者,加沉黄芩用量,而缩小搞姜用量.若没有克没有及掌握药量安排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没有成得慎. 刘渡舟熏陶对付柴胡桂枝搞姜汤情有独钟,临床应用频次之下,应用病种之广,与效之神,令尔辈叹为瞅止.此仅便刘老对付该圆的病机、主证、临床应用的基础指挥思维举止了叙述,限于篇幅,没有再枚举诸多病例,教者若能参透其中机理,则临证与效有何易哉!。

又见柴胡桂枝干姜汤

又见柴胡桂枝干姜汤

又见柴胡桂枝干姜汤自从掌握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使用要点并见到它神奇效果后,我感觉对柴胡类方剂的把握又更深了一层,也像感觉自己的武器库里多了件“大杀器”一样,呵呵。

有天我一个男同事问我,你对治疗咳嗽有信心吗?我说看看吧。

同事就说他妈妈咳嗽已经一年了,迭去看西医中医都不断根,明天他让妈妈过来让我帮看看,我说好的。

第二天早上我如约的到同事家,开始了诊断。

老人家年纪60左右,主诉咳嗽,有白色痰,大便稍烂,小便淡黄。

我看了下她的舌象,薄白苔,中间干,舌边稍润。

把脉左关右关都是浮而顶指,但重按无力。

那我就开始问了,是不是口苦啊?是的。

也有口干吧?而且喝水还不多?嗯是的。

咳嗽的时候出汗是吧?而且是脖子以上?嗯对啊。

呵呵,诊断结束,写下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子一两按三克折算,1200毫升煮成600毫升后去渣重煎为300毫升,三剂,日一剂。

然后告诉她大概三剂下去咳嗽就差不多好了,不好我再继续帮看。

我的诊断心得是舌苔白且干是脾阳虚,“履霜坚冰至”嘛,舌边有异于中说明肝胆有异常,左右关浮大但重按无力说明还是肝脾有内寒格阳于外形成浮大空的脉象,所以导致的口干是虚热。

三天后同事又把我找去了,她妈妈很开心的好我说三剂下去各种症状大为好转,口苦口干消失,现在呢感觉还有点痰堵找喉咙里,久不久还会咳那么几声。

我就问是不是感觉有痰卡找喉咙里有异物感呀?说是的。

看舌苔已经变化,原来的白干苔成了润苔了,脉象呢左右关的浮大空也好转,稍往下了。

嗯,半夏厚朴汤,三剂,我说可能两剂都好的了。

老人家很开心,说小杨我们要怎么感谢你啊?我说让你儿子请我吃饭就可以了,老人家笑得很爽朗的说没有问题。

三天后同事告诉我已经痊愈了。

另外有个老病号女同事打电话给我说她最近头晕,让我有空帮她看看,我很有信心的答应了,因为我心里想头晕跑不出苓桂术甘汤啊泽泻汤啊小半夏加茯苓汤啊真武汤的范畴吧?能不有信心吗?去到同事办公室,开始了诊断。

同事的舌苔基本没有什么异常,还是薄润白苔,把脉呢左右寸浮,左关弦,右关、尺弱。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总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型有少阳兼水饮、胆热脾寒 (少阳有热兼太阴有寒)、木克脾土、上热下寒等,总而 言之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为本。
临床用于肝炎、皮肤病、甲亢、糖尿病、肠易激综合 征等,以刘渡舟胆热脾寒证应用最广,此方寒热性质可根 据具体证型而加减。
2.《医宗金鉴》——少阳火郁兼有津伤
但是桂、姜之性皆温燥,恽铁樵曰:“凡用桂枝干姜, 皆病之感寒而未化燥者,若已化燥者不可用”方中 用之可知津亏内燥程度不重。
3.治疗木克脾土证的肠易激综合征
柴胡——和解升清胆 干姜——温中散寒 锻牡砺——散结固涩 桂枝——温阳化气 黄芩——清利肝胆 天花粉——生津止渴 炙甘草——温培中土
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竞成
原文回顾
《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 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 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 汤主之。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 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辨证要点:少阳枢机不利为主,见往来寒热、心烦、胸 胁满;兼水饮内结,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4.治疗上热下寒型皮肤病 部分医家(胡希恕)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应归属厥 阴病,属半表半里的阴证,其功效与乌梅丸,半夏 泻心汤相似
病案2 张某某,女,25岁,2014年9月2日初诊。患者颜面部散在红色丘疹、结节、 脓疤2月,曾自行服用清热泻火中药,用药前两周病情好转,第3周皮疹改变不 显,反而出现了腹痛、便溏症状;初诊:双侧脸颊及下颌部较为严重,部分丘疹 及脓疱联合成片;个别脓疱破溃,伴黄色脓水流出;时感疼痛、瘙痒。伴口干, 纳呆,腹胀,大便稀溏,小便黄,舌质略红,苔白腻,脉弦滑。方以柴胡桂枝 干姜汤加减:柴胡15g,黄苏10g,蒲公英15g,连翘15g,桂枝10g,干姜10g, 白术10g,生薏苡仁30g,生牡蛎20g,天花粉10g,白芷15g,炙甘草10g 7剂, 每日1剂,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嘱患者放松心情,忌食辛辣刺激,不 熬夜,勿挤压,防止感染。 2014年9月9日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末见新发丘疹,部分破溃脓包己愈合, 病情有所控制,情绪好转,食欲转佳,但仍感腹胀,大便稀溏症状改变不明显, 舌苔白腻,考虑中焦寒湿较重,上方干姜加至15g,加陈皮15g,厚朴15g,苍 术10g。继服7剂。 2014年9月16日三诊。患者颜面部丘疹及脓头基本消失,皮下散在分布数 个小结节;腹胀消失,大便亦成形。停服中药汤剂,嘱患者用生山楂g每日水煎 代茶饮。3周后来复诊,结节全部消失,仅留色素沉着。

经方医生医案分享:《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体会分享

经方医生医案分享:《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体会分享

经方医生医案分享:《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运用体会分享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原方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有不同见解,刘渡舟教授在《伤寒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遂刘老提出“胆热脾寒”这一病机,笔者谨遵这一病机,验之临床,确非虚语。

只要符合“胆热脾寒”这一主要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桴鼓。

现列举数案如下:烦躁失眠患者,男,48岁,2017年8月30日就诊,烦躁失眠三年。

患者于三年前遇一变故后遂致烦躁失眠,口苦臭,胸闷腹胀,大便溏,日2-3次,身体日见消瘦,神情焦虑,惧怕至医院体检,曾至多家中医诊所就诊,予中西药治疗无显效,舌暗红苔根部黄白腻,脉弦缓。

患者脾阳不足,肝胆疏泄失司,予柴胡桂枝干姜汤疏泻少阳、温太阴之寒:柴胡24g 黄芩15g 桂枝10g 干姜10g 生牡蛎20g 生龙骨20g 天花粉20g 炙甘草5g 厚朴10g 夜交藤30g 六剂。

9月10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夜寐明显好转,精神转佳,情绪仍有波动,大便偏软,日一次,量适中,但有不尽感,无口干口苦,饭后腹部少许胀满,予上方加枳壳10g 神曲10g 炒麦芽15g五剂,药后腹部胀满消失,纳眠精神良好,大便尚可,予守方续服两月,至今无异常。

脱发患者,女,40岁,2017年9月3日就诊,脱发三个月。

患者诉洗发时头发成把脱落,晨起枕巾落发一片,头发已见稀疏。

患者今年来因工作、生活上遇事不顺,操劳焦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纳差失眠,口干口苦,大便稀溏与便秘交替出现,月经量少,带下偏多色青黄,舌稍红苔薄黄腻,脉沉弦。

辨为肝胆郁热、脾虚血虚夹湿,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8g 桂枝10g 干姜5g 黄芩12g 天花粉30g 炙甘草5g 生牡蛎20g 生龙骨20g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10g 白术10g 茯苓15g 泽泻10g 枳壳10g 三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运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运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运用《伤寒论》第147条出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从本方证的症状、用药和病机三方面的解析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

1 症状解析1.1 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寒五六日,医用汗下病情不解。

从《伤寒论》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60条“下之后,复发汗,……以内外俱虚故也”。

可知邪在表汗之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内外俱虚”。

发汗则表虚,误下则里虚。

邪气内传,邪犯少阳,已成变证。

1.2 往来寒热、心烦“往来寒热”的症状是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致枢机不利,气机内郁,阳气枢转与升降出入失常的表现。

正邪相争,阴阳转化出现往来寒热。

“心烦”在《伤寒论》六经各论均有出现,但当其与往来寒热的少阳特征性症状一起出现时则是邪陷少阳,郁而化火,上热扰心的表现。

1.3 胸胁满微结“胸胁满微结”指患者自觉胁肋下气塞满闷。

胁下为少阳所辖,邪结此处,少阳气机不畅故见胸胁满闷[1]。

“微”为稍微,邪结而不甚的意思。

“结”不仅有胸胁部位紧张的体征含义,同时也指邪气结聚病理特点。

1.4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少阳病出现小便不利,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水饮内停和伤津损阳所致[2]。

如《伤寒论》96条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此即为太阳汗下后邪陷水停所致的小便不利。

但是汗下所致的小便不利更多的是伤津损阳所致。

如《伤寒论》60条“以内外俱虚故也”。

邪在表汗法当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阴阳两伤。

59条“……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明确指出亡津小便不利。

从本条的已发汗复下之的病理过程可知此为小便不利的病机为津液不足。

再者从“渴而不呕”分析,水气内停随其所蓄部位可以产生诸如咳、悸、呕、渴、小便不利等症。

上文中96条饮停少阳出现“心下悸、小便不利”,即为水饮上凌心神,下蓄膀胱所致。

若其内聚中焦,轻则呕而不渴,如《金匮要略》中“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凡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

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

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

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

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

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

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

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

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

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

刘渡舟:少阳病见“阴证机转”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少阳病见“阴证机转”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少阳病见“阴证机转”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导读:“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

”“本方能温寒通阳,解结化饮,疏利肝胆之气。

善治背痛、腹痛、腹胀、胁痛、胁胀、小腹痛、小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等证。

”结合临床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赵本《伤寒论》第147条。

仲景用于治疗伤寒汗下之后,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往来寒热,渴而不呕等证。

考《伤寒论》以柴胡名汤的有六张方子,唯此方在临床较为孤僻,不若大小柴胡汤脍炙人口报道为多。

陈慎吾先生生前对我说: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

我问陈老什么是“阴证机转”时,陈老则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把话讲清。

为此,这个方子在我脑海中时隐时现,始终不得要领而委决不下。

有一次会诊一名王姓工人,患肝炎病住院。

近一月来,大便溏薄作泻,每日三、四行,腹胀以夜晚为甚,使他坐卧不宁,难以忍受。

除下利腹胀外,还有口苦、恶心欲吐等证。

切其脉沉弦而缓,舌苔则白滑而润。

余思此证,既有少阳热象,又见太阴寒证。

此时顿然想起陈老讲的“少阳病”而有“阴证机转”这句话,似乎明确地给我作出满意的答复。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为病人开了一张柴胡桂枝干姜汤,病人服了七付,则下利与腹胀皆愈。

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柴胡、黄芩、炙甘草、栝楼根、牡蛎、桂枝、干姜。

方义分析: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解郁利气;干姜、炙草温焙中州,以暖太阴之寒;桂枝通阳行气,以化津液;栝楼根、牡蛎生津软坚以疗肝脾痞硬。

我认为这个方子,有小柴胡汤与理中汤合方之义,而与大柴胡汤遥相对应,一治实热,一治虚寒。

仲景为少阳病机横逆脾胃时,而分寒热两途与虚实两治之法,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但是,论中所载并无下利腹胀等证,国内注家亦鲜有报道。

我看日本人榕堂尾台先生的《类聚方广义》内赫然写出治“大便溏薄,小便不利”八个字,也可以说是记载治下利的第一手材料。

由此推论,临床抓住主证,首先要抓住“阴证机转”的病机,那就是太阴脾寒所发生的下利与腹胀这一特点。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体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体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体悟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附《外台秘要》方:“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服一剂如神)。

”笔者有幸跟从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学习,深感冯世纶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确有“一剂如神”之效,自己临证又不断揣摩,常有“下方必验”之喜,故不揣简陋,随感而发。

关于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理解,争议颇多。

刘渡舟教授把该方的病机概括为“胆热脾寒”,主证是“口苦、便溏”。

冯世纶教授继承胡希恕先生研究成果,综合《伤寒论》第147条和148条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认为本方主治上热下寒、半表半里之阴证,为六经之厥阴病。

其适应证为:有上热(心烦,口渴,头汗出,气上冲,心悸),有下寒(微恶寒,手足冷,心下痞,口不欲食),有津液虚(小便不利,大便硬,脉细),有半表半里的特殊热型(寒热往来)。

其实,所谓的“胆热脾寒”,也是属于“上热下寒”,关键是二位大家对“大便稀”和“大便干”之争,使得后学似乎无所适从。

笔者试从病机和组方二方面对本方进行分析,以求证同道。

病机分析笔者认为本证乃桂枝证未罢,并发小柴胡证,兼中阳不足、津伤。

或认为是“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兼津液亏损”。

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示病邪侵入少阳无疑;小便不利而渴,乃“已发汗而复下之”所致津伤已明;“但头汗出”而非全身汗出,可知外证并未解除,故云“此为未解也”;汗下之后,中阳必伤,虽未云症状,然“但头汗出”已暗示下阳不足、孤阳上越之玄机。

至于“大便稀”或“大便干”均有出现的机会。

如以中阳不足可见“大便稀”;如以津亏为主可见“大便干”,两者并不矛盾。

另外,不管“大便稀”或“大便干”均可从干姜和瓜蒌根的用量上进行调整,因此并不影响治疗的结果。

组方分析本方由小柴胡汤去半夏、生姜、人参、大枣,加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郝万山讲经方故事时云:“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这儿一个学生摆着一个凳子,一个病人来了,说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那么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它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这不是脾阳不足吗,然后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那么这个学生就在那儿开方了。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学习刘渡舟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相对思想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南京路3段106号 121000)张雷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是由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三两,甘草(炙)二两。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的变剂,即去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栝楼根、桂枝、干姜、牡蛎而成。方中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与黄芩为伍解烦热而治胸胁苦满。栝楼根之润得牡蛎之收能滋液解渴。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甘草、干姜理中气以复津液。原有人参补中、大枣致壅满均非微结所宜而去之,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医宗金鉴》认为:“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柯韵伯认为:“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楼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认为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诸家看法是一致的。《医宗金鉴》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剂,提示了本方适应于半表半里证,但认为散结不在干姜而在牡蛎,轻视干姜易生姜。而柯氏注意到干姜易生姜,是为散胸胁之满结,注意到了寒饮在下是满结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干姜之温,因此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于小柴胡汤的大眼目,提示后人,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祛半表半里寒。
2 抓主证 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学者应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方能学好中医。
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情有独钟,临床应用频率之高,应用病种之广,取效之神,令我辈叹为观止。据郝万山讲述刘渡舟老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临床我以口渴、便溏、肝气不舒(肝区不适、胁痛、情绪不佳)为辩证要点,尤其对慢性胆囊炎颇有心得。
3 谈应用 注重药量调整
关于本方的临床应用,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十四讲》中写道:“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见有少阳病证者,本方也极合拍。”
刘渡舟教授初用本方取效,是用于治疗肝炎腹胀。肝炎病人,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热毒未清,而脾阳已伤,出现肝胆有热,脾胃有寒的胆热脾寒证。临床不但可见肝区不适,口苦纳差的肝胆热郁、气机不疏之证,且常常见到腹胀便溏的脾胃虚寒证。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加之脾虚不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故以腹胀殊甚。又因太阴虚寒,故腹胀多于夜间发作或加重。此时治疗,但清热则脾阳更伤,温脾阳则又恐助热生毒,加重肝炎症状。而刘老则能于经方中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该证,并且取得神奇疗效,决非偶然,乃刘老精研经方,感悟而得。
这个病人就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你口干吗,口干;经常拉肚子吗?经常拉肚子;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大夫,我心情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这不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第二个学生也给开柴胡桂枝干姜汤,因为他有三个主证呀。
好,这个病人一看,中间这个病人看完了,马上说,大夫,我糖尿病,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唉,陴阳虚,这个症状又有了,心情怎么样?不高兴,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我怎么能高兴起来。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所以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24克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等症。
主要用于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l 论病机 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