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内涵与应用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
千古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同调,阴阳双补,慢性病的必备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小柴胡汤一样,千百年来被古今医家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广泛,当代著名中医名家胡希恕先生和刘渡舟先生就经常运用它,来治疗疑难杂症,尤其是慢性病的调养,比如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失眠等疾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柴胡、黄芩、炙甘草、天花粉、牡蛎、桂枝、干姜。
柴胡方中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解郁利气;干姜、炙甘草温焙中焦,以暖太阴之寒;桂枝通阳行气,以化津液;天花粉、牡蛎生津软坚以疗肝脾痞硬。
诸药配伍,共奏和解少阳,畅达三焦,温脾生津之功效。
病机症状此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但究其根本,在于病机。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虚寒的方子。
病机为肝胆郁热兼脾胃虚寒,也就是“胆热脾寒”。
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脾经,未影响胃腑之故。
而此病在临床表现上,虽然伤寒论里列出诸多症状,但其中三个是最主要的,那就是胁痛口苦,口渴,便溏,这些症状对应的病机分别是,肝胆郁热,津伤,脾虚。
两胁是肝经经过的地方,口苦则是胆火上逆,故胁痛口苦最能体现少阳有邪热。
而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
在辩证治疗时,抓住这三点,便可灵活运用。
黄芩病人特征除了基本的病机以外,也可以参考病人的体质特征来运用此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质特征,多表现为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黄白或青紫;易有情绪波动,爱生气恼怒;胸胁胀满或疼痛,易心悸,常失眠,口干而苦,头部烘热感,面红目赤或牙痛,或鼻流黄涕,或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或胃脘烧灼泛酸,或肩臂酸痛;但手脚多有凉感,胃脘和下肢多畏寒喜暖,或有腹泻和大便不成形。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干姜汤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55)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三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个对比的方子。
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
这一条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
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
“小便不利”,津液虚了,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便不利。
“渴”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所以“不呕”。
“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的意思。
“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不能从汗而解。
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这个病未好。
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
这个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因为它有口渴。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剂组成]柴胡半斤(24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干姜二两(6克),黄芩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牡蛎熬,二两(6克),栝蒌根四两(12克)[服用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治则方解]病机:邪犯少阳,兼水饮内停(刘渡舟认为胆热脾寒)。
治则:清热调气,温化水饮。
方义:本方由小柴胡汤减半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千姜、桂枝、牡蛎、花粉而成。
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之热;栝蒌根、牡蛎逐饮散结,桂枝、干姜通阳散寒化饮,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本方和解少阳兼温脾家寒湿,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泻阳明里实,一实一虚,相互发明。
临床凡见少阳火郁,水停,症见胸胁胀满,小便不利,口渴,头汗出,往来寒热者用之。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注家方论]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蒌之苦,以生津液。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柴胡、黄芩,主除往来之寒热。
桂枝、甘草,和解未罢之表邪,牡蛎、千姜,咸以软其结,辛以散其满。
栝蒌根者苦以滋其渴,凉以散其热。
是汤也,亦三阳平解之一法也。
3.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汤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蒌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牡蛎;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也。
初服烦即微者,黄芩、栝蒌之效。
继服汗出周身而愈者,姜、桂之功也。
4吴修飞注解:本方从六病看属于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柴胡黄芩少阳,桂枝干姜甘草太阴,花粉牡蛎阳明。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
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胡希恕和刘渡舟都擅长使用的一张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体会我近几年通过学习前辈医家经验和临床摸索,逐渐积累了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些经验,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讲讲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
1、抓主证是收效迅速的关键我们都知道本方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汗出、口渴,便溏、小便不利、心烦”这些方证,在临床上一旦出现以上方证,不管是什么病,不管是什么人,果断应用,必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在临床上这些方证不一定会完全出现,那么在这些方证不完全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抓主证非常关键。
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我们应用经方的时候,临床时会发现有些疾病和我们的方证有些出入,病人的症状和我们的经方方证不完全符合,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抓它的主证。
尤其是我们刚刚走入临床的青年同道,有时面对一些疑难病症时,感觉症状纷繁复杂,无所适从,不知从何着手。
我们有经验的同道啊,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要抓主证,擒贼先擒王,抓住主证以后,单刀直入,这个时候效果马上就会出来。
那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证是什么呢?我临床应用一般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病人要有口干口苦。
二是看病人下腹部以及下肢有无喜暖畏寒(凉)。
腹泻呢,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那么我的两个抓手就是一:口干口苦,二:下腹部的喜暖畏寒。
如果有我说的两个方证的话,我临床就会非常果断应用此方,头汗、小便不利,并非它的主证。
如果我们临床遇到头汗、小便不利当然可以应用,如果没有,只要抓住口干口苦,下腹部以及下肢喜暖畏寒就可以应用。
临床中应用经方抓主证也是刘渡舟、岳美中先生经常应用的经验,他们认为只要抓住了主证,主要矛盾解决后,次要矛盾也会慢慢解决。
如果说不抓主证,面面俱到,临床中碰到一个病人,既要看有没有这个证,又要看有没有那个证,就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在临床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小柴胡汤证里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柴胡桂枝干姜汤综合运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综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有着特殊地位,它属于六经病中那一经的方证?历来注家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该方主"少阳表里未解"(《医宗金鉴》);有的认为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伤寒学》),仍属少阳病方证;有的认为属"厥阴合于少阳"(《伤寒论集注》)。
要明了这一问题,宜从四个方面解析。
一、从方药组成解: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为: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三两,甘草(炙)二两。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的变剂,即去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栝楼根、桂枝、干姜、牡蛎而成。
方中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与黄芩为伍解烦热而治胸胁苦满。
栝楼根之润得牡蛎之收能滋液解渴。
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
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
甘草、干姜理中气以复津液。
原有人参补中、大枣致壅满均非微结所宜而去之,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
《医宗金鉴》认为:"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
去人参者,因其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柯韵伯认为:"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楼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
"认为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诸家看法是一致的。
《医宗金鉴》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剂,提示了本方适应于半表半里证,但认为散结不在干姜而在牡蛎,轻视干姜易生姜。
而柯氏注意到干姜易生姜,是为散胸胁之满结,注意到了寒饮在下是满结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干姜之温,因此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于小柴胡汤的大眼目,提示后人,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祛半表半里寒。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应 用探讨 如下.以飧同遭。 1 论j冉机 主张胆热脾寒
荆渡舟教授 认 为,(9/寒论)中步 阳为半表半 里,是 表里 传变的枢机,步阳为枢 .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 ,也是三 阳病
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 口苦便溏为主 证。思之,方悟 其机理所在。既然是步 阳兼太阴之 证,当然应 该有一个步 阳 主证.作为病在步阳的证据 .又有~个太 阴主证 .作为病在太 阴 的 证 据 ,方 能 放 胆 使 用 本 方 。
关于本 方的临床应用 .刘渡舟教授 在(gS寒 论十 四讲 )中 写道 :“余 在临床上 用本方治疗慢性肝 炎,证 见胁痛 、腹胀 、便
收稿 日期 :2001一l0 2l。 作 者简介 :张保伟 (1964一)男,河南 滑县人 。博士 、副教授 。
搪 、泄泻 、口干 者.往 往有效 。若 糖尿病 见有步 阳病证 者,本
维普资讯
2002年 1月第 20卷 第 1期
中 医 药 学 刊
9
刘 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的 内涵与应用
张 保 伟 (河 南 中 医学 院,河 南 郑 州 450008)
关 键 词 :刘 渡 舟 中圉分类号 :R252
柴 胡桂 枝 干 姜 汤 文 献 标 识 码 :A
研 究
文章编号 :1009—5276(2002)01 0009 02
刘渡舟教授 (1917-2001),为我国 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 .也反 映 了刘老悟性 极 高,不 愧为 中 医
已故著 名 中 医学家 ,北京 中医药大 学 之大家。接髓 热脾寒对本方 主证进行解释 .则顺理成 章。胸
刘老判断病在步阳.以口苦为准 。这也 是他 临床应用 柴 胡类方的主要依 据。刘老 曾经 说过 .火 之味苦 ,然他经之 火 甚步 口苦 ,惟肝 胆之火 .则多见 口苦.故 口苦 反映步 阳的邪热 有现实意义 所 张 仲景把 口苦作 为(gS寒论)步 阳病提纲 证 的第 一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姜汤[cp]有时候忽然之间明⽩⼀个⽅⼦的道理,就能够拓展开来,⽽往往是这么⼀个不经意的明⽩,却能带来⽆限的愉悦。
例如桂枝加附⼦汤⽤于治疗⿐炎的道理,清涕如⽔状便是⼈体津液分布失常的⼀个表现,如同于发汗不得法⽽出现的汗漏不⽌。
再如⼲祖望⽼先⽣⽤缩泉丸治疗⿐炎,同样取之于津液收涩不及之理。
明⽩透彻⼀个⽅⼦,就晓得出现某⼀症状,就可以使⽤该⽅。
这便是仲景所⾔“但见⼀证便是,不必悉具。
”的道理。
桂枝加附⼦汤⽤于治疗⿐炎,把握住涕清稀如⽔状;⼩青龙汤治疗咳嗽,把握住痰呈泡沫状,落地⽽化(刘渡⾈经验);柴胡桂枝⼲姜汤⽤于治疗腹泻、⼝苦、胆囊炎、乳腺增⽣、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粉刺等,把握住⾆体淡胖⼤;⼤青龙汤治疗荨⿇疹、发热等,把握住⽆汗出⽽烦躁……诸如此类,则不胜枚举。
学习的思路和⽅法,总归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习,也没有任何的捷径,你付出多少,你就能在临床中收获多少。
不要⼼猿意马;不要两天打渔,三天晒⽹。
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书本是最好的⽼师,还有同⾏们,更有是患者。
民间的经验⽅、偏⽅,也是⽻翼我们临床的,这点我们也是不可偏废。
[/cp][cp]柴胡桂枝⼲姜汤的使⽤指征:肝郁夹热,脾胃虚寒夹饮。
刘⽼的使⽤标准是⼝⼲⼝苦伴有腹泻。
我更倾向于⾆体胖⼤、腹泻或易腹泻、脉弦。
临证上使⽤柴胡剂,未必都有⼝苦。
[/cp][cp]*柴胡桂枝⼲姜汤治郁结胁下痞硬《伤寒论》柴胡桂枝⼲姜汤,调理少阳汗下后⼝渴、胸胁满闷、往来寒热,施治对象与⼩柴胡汤有所不同,历代医家独⽴应⽤者很少。
吴七先⽣以之投予妇⼥因精神刺激致肝⽓横逆,症见呕恶、⼝⼲、烦躁、叹⽓、胁下痞硬、寒热往来,习称郁结,开量较⼤,功效良好。
计柴胡20g、桂枝9g、⼲姜6g、黄芩9g、天花粉20g、牡蛎30g、⽢草6g,每⽇1剂,⽔煎分2次服,连⽤10天为1个疗程。
⽓滞重升柴胡⾄30g;头⾯烘热把黄芩提到40g;桂枝⾟温、活⾎、通络,和天花粉同⽤,可改变热性,多开⽆妨;牡蛎软坚潜阳,开30~60g,最为适宜;⼲姜燥烈伤阴,切勿超过6g,否则⼝⾆⼲燥、⼤便秘结,⽕邪上扬,使病情加剧,欲明反晦。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运用当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胸胁满微结,胸腹动悸,心烦口渴,腹胀便溏或便秘,(即为大便异常),脉两关不调为用方特征。
本文基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病不同但症候相似的疾病,也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研究;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综述【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53-02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笔者在规培轮转期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病机大致总属为刘渡舟刘老的观点:“胆热脾寒”。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症候的辨析与因症候而治,证同则治同,如中医的整体观念所示“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与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1],这也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1.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1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一类,多发年龄段为20~40岁,儿童与老年亦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腹泻,腹痛以及黏液脓血便。
伤寒大家刘渡舟[2]刘老论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清少阳之热,并可温太阴之寒,刘老在谈其临床运用本方时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在临床上治疗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抓住主证—下利,就可左右逢源且万变不离其宗”[3]。
章浩军[4]老师在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太阴寒热利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时,他认为少阳太阴寒热利型溃疡性结肠炎为少阳邪热以及太阴寒湿,寒热湿滞于肠中导致本病,下利为主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温寒通阳,疏利肝胆,散结化饮,临床应用如鱼得水。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总有效率96.67%,总有效率相比较西医组(柳氮磺吡啶组)高且只有较少不良反应,由此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少阳太阴寒热利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临床少有不良反应。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
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
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
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
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
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
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
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
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
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
刘渡舟:柴胡桂枝干姜汤
刘渡舟:柴胡桂枝干姜汤作者/刘渡舟【药物组成】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适应证】(一)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脉弦而缓,舌淡苔白。
(二)《金匮》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原文】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方义】本方即小柴胡汤减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加桂枝、干姜、牡蛎、栝蒌根而成。
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之邪;桂枝、干姜、炙草补脾散寒,温通阳气;栝蒌根生津止渴,配牡蛎以软坚开结。
不呕,故去半夏;因气化受阻,故去参枣之滞,而加桂枝、干姜之行。
此方既解少阳之邪,又能温寒通阳而行气化。
【选注】《医宗金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
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
加栝蒌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
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
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初服微烦,药力未及。
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
”【按语】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可续发于太阳病。
如伤寒五六日,已发汗不愈,而又用攻下,以致邪陷少阳,气郁不舒,故胸胁满微结;胆火上炎而灼津,故心烦、口渴;热邪不得宣泄而上蒸,故但头汗出;正邪纷争,故往来寒热;无关于胃,故不呕;三焦气机阻滞,故小便不利;内伤脾寒,故见腹满或大便溏泻。
此证为胆热而脾寒,故应清少阳之热,兼温太阴之寒,则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宜。
本方为小柴胡汤加减而成。
小柴胡汤有“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的加减法。
刘渡舟用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治疗肩背痛,肩周炎
刘渡舟用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治疗肩背痛,肩周炎刘渡舟应用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治疗肩背痛刘老认为: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督脉三经。
肩部为少阳经,肩痛多用小柴胡汤和解;背部为太阳经,背痛可用桂枝汤治疗。
久痛入给者,其血必结,可加片姜黄、桃仁、川芎等活血通络止痛。
若背痛连及腰部,头身困重而苔白腻,妇女兼白带量多者,常用羌活胜湿汤而取效。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是43岁,姓于。
什么毛病呢?就是左侧肩膀疼痛。
确切说,是肩背部位胀痛,整个左胳膊没办法上举。
而且,就连转身,都特别困难。
疼得最厉害的时候,患者无法走路。
你想想,因为肩周炎而无法走路,这得到什么程度啊。
怎么办?到医院去。
大夫给吃“强痛定”,只能维系片刻,不久还会疼。
患者还接受了心电图检查,确定心脏也没事儿。
最后,医院给确诊了,说你这就是肩周炎。
怎么办?找高人会诊。
谁呢?依然是我非常推崇的中医经方大家,刘渡舟前辈。
刘师来了,别的先不问,就问患者除了肩膀疼以外,嘴里头苦不苦,爱不爱吃饭,胸部闷不闷。
当时,患者就说了,确实胸胁满闷,嘴里头有苦味,总叹息,觉得有气堵在心胸部位,透不开。
另外,吃饭食欲不好,背部总是发紧,一阵一阵地爱出汗。
舌质淡。
了解到这些以后,刘师当时开了一张方子。
但见——柴胡16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枣12枚,姜黄12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应用3剂以后,疼痛感就大大减轻了。
胳膊可以抬起来,而且可以转身。
胸胁部位,也不觉得胀满不适。
接着,原方不变,再投3剂,患者诸症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张医案,是刘渡舟前辈很有代表性的医案,在他老人家的多部专著里,都有收载。
我当初在参加经方研讨班的时候,听前辈们提起过,觉得很好,所以收藏至今。
我还记得,当时的老师讲过一句话——刘渡舟老前辈,治疗肩周炎,善用小柴胡汤加减。
我就不明白啊,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和解少阳,怎么就能治肩周炎呢?后来,我对此渐渐了解了。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7)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是七味药,也是寒温并用。
柴胡、黄芩两味凉药清解少阳胆热;干姜、桂枝两味温药通阳散寒,温化水饮;病人有口渴,加了天花粉,牡蛎与天花粉同用可以逐饮散结。
这类病人,既有水液内停,又有阴虚,又有气郁,三个方面的病机。
刘渡舟教授提出了胆热脾寒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说胆热脾寒是从脏腑的角度来把握,病人既有少阳病,又有太阴病,方子里面用了干姜、炙甘草,相当于半个理中汤。
我前面讲过,如果病人既有少阳病,又有太阴的不足,可以先补后和,而这里提出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寒温并用的方法。
慢性肝炎的证型中最多的是肝郁脾虚,其中的脾虚包括了脾气虚和脾阳不足。
如果是脾气虚,常用的方如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或者柴芍六君子汤。
如果是脾阳虚,就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牡蛎的散结作用可以针对肝病的胁下痞硬,对于伴有肝脏肿大或脾脏肿大,病人同时又有口渴的,效果非常好。
刘渡舟教授很擅长用这条方,治疗肝病是刘老的强项,他的弟子们也延续了这个优势。
有一次我们请王庆国校长过来讲座,专门介绍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其中就讲到刘老很擅长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类肝病的病人病位肯定在肝,西医认为在肝,中医同样也认为在肝,肝病的病人当然很常用柴胡剂,这是第一。
第二,这类病人消化又不太好,大便烂,有点怕冷,舌质有点淡嫩,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很好用。
我在临床上用得也很多,除了治疗肝病以外,治疗糖尿病也用得很多。
【方论】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有不同见解,刘渡舟教授在《伤寒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遂刘老提出“胆热脾寒”这一病机,只要符合“胆热脾寒”这一主要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桴鼓。
《伤寒论临床十讲》作者:李赛美。
刘渡舟教授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证心得
刘渡舟熏陶使用柴胡桂枝搞姜汤的临证心得之阳早格格创做柴胡桂枝搞姜汤睹于《伤热论》第147条,本文为“伤热五六日,已收汗而复下之,胸胁谦微结,小便不利,渴而没有呕,然而头汗出,往去热热,心烦者,此为已解也.柴胡桂枝搞姜汤主之.”该圆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火饮的圆剂,然而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是,其效验也没有克没有及令人谦意.对付此,刘渡舟熏陶探索多年,圆证明其奇妙,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博得了神奇疗效,产死独到的体味.现便刘渡舟熏陶对付柴胡桂枝搞姜汤的明黑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共道. l 论病机主弛胆热脾热刘渡舟熏陶认为,《伤热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内中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没有然而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进三阳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睹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真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搞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付的圆剂,是少阳兼里真热之证.如许,则兼表兼里,里真里真俱备,少阳为枢之意思才完好.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正在147条论少阳传进太阳的柴胡桂枝搞姜汤证,其蓄意之深,令人玩味无贫.所以,刘老正在其《伤热论十四道》中云:“用本圆妥协少阳兼治脾热,与大柴胡汤妥协少阳兼治胃真相互收明,可睹少阳为病效率脾胃时,需分热热真真分歧而治之.”闭于“胆热脾热”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教伤热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死“少阳病有阳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正在跟随刘老攻专侍诊之时,刘老曾止,刚刚到北京中医药大教伤热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付本圆的机理皆感费解,陈老止柴胡桂枝搞姜汤“有阳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阳证机转”,陈老左瞅而止他,没有予明止.刘老牢记此止,苦思多年,分离临床,圆悟得其理.今后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睹刘老对付医道之固执,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下,没有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热对付本圆主证举止阐明,则火到渠成.胸胁谦微结,然而头汗出,心渴,往去热热,心烦诸证,均为病正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果,一则少阳枢机不利,效率气化,两则脾阳缺累,津液转输没有及所致;而没有呕则是少阳之邪转进太阳,已效率胃腑之故.仲景虽已明止大便情况,便溏之证正在所易免,没有止者,病变虽涉太阳,一定效率大便,故曰有“阳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大目证已止“收热”意思相共.2 抓主证沉视心苦便溏刘老临证,主弛抓主证,对付于柴胡桂枝搞姜汤的应用,刘老正在其《伤热论十四道》中粗确指出,本圆“治胆热脾热,气化不利,津液没有滋所致背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心渴、心烦、大概胁痛控背、脚指收麻、脉弦而缓、舌浓苔黑等证.”然便笔者随诊所睹,刘老应用本圆,则以心苦便溏为主证.思之,圆悟其机理天圆.既然是少阳兼太阳之证,天然该当有一个少阳主证,动做病正在少阳的凭证,又有一个太阳主证,动做病正在太阳的凭证,圆能搁胆使用本圆. 刘老推断病正在少阳,以心苦为准.那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圆的主要依据.刘老曾道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心苦,惟肝胆之火,则多睹心苦,故心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真意思.所以弛仲景把心苦动做《伤热论》少阳病大目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推断太阳病的主要依据.《伤热论》太阳病大目为“太阳之为病,背谦而吐,食没有下,自便宜甚,时背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超过了下利为沉.所以刘渡舟熏陶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真证,太阳主启,其大便做泻而为真证.正在临床上,没有管什么病,及其时间多暂,凡是睹到背胀谦而又下便宜甚者,应最先思量太阳真热为病,则嫡几近之.便笔者随诊所睹,刘老对付于便溏之证,明黑天极其机动,大概为背泻如火、大概为溏泻,以至大便没有成形者,也做便溏而使用本圆.教者应以病机为准,机动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圆能教佳中医.3 道应用注沉药量安排闭于本圆的临床应用,刘渡舟熏陶正在《伤热论十四道》中写道:“余正在临床上用本圆治疗缓性肝炎,证睹胁痛、背胀、便溏、鼓泻、心搞者,往往灵验.若糖尿病睹有少阳病证者,本圆也极合拍.”刘渡舟熏陶初用本圆与效,是用于治疗肝炎背胀.肝炎病人,由于少暂服用苦热浑利肝胆之药,往往制成热毒已浑,而脾阳已伤,出现肝胆有热,脾胃有热的胆热脾热证.临床没有单可睹肝区没有适,心苦纳好的肝胆热郁、气机没有疏之证,且经罕睹到背胀便溏的脾胃真热证.肝胆气机疏鼓不利,加之脾真没有运,脾胃气机降落得司,故以背胀殊甚.又果太阳真热,故背胀多于夜间收火大概加沉.此时治疗,然而浑热则脾阳更伤,温脾阳则又恐帮热死毒,加沉肝炎症状.而刘老则能于经圆中采用柴胡桂枝搞姜汤治疗该证,而且博得神奇疗效,决非奇然,乃刘老粗研经圆,感悟而得. 余侍师一载,睹刘老以此圆治病与效者,非止肝炎一病.只消切合胆热脾热的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糖尿病胃肠功能混治,往往大便时溏时搞,大概者数日没有大便、大概者连绝数日大便日数次而泻下没有止,治疗极易.用此圆治疗则不妨调理肝胆肠胃之功能,并用天花粉死津止渴,对付糖尿病胃肠功能混治大概者心渴心苦便溏者,正相合拍.其余如胆汁返流性胃炎、背腔淋凑趣肿大等病,刘老皆以此圆治之而获奇效. 临床使用该圆,当明黑圆义,机动安排药物的用量.该圆之义,主要以柴胡、黄芩浑利肝胆,以搞姜、炙苦草温补脾阳,而桂枝则有接通热热阳阳的效率.临床应用之时,便溏沉者,沉用搞姜,而减少黄芩用量;心苦沉者,加沉黄芩用量,而缩小搞姜用量.若没有克没有及掌握药量安排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没有成得慎. 刘渡舟熏陶对付柴胡桂枝搞姜汤情有独钟,临床应用频次之下,应用病种之广,与效之神,令尔辈叹为瞅止.此仅便刘老对付该圆的病机、主证、临床应用的基础指挥思维举止了叙述,限于篇幅,没有再枚举诸多病例,教者若能参透其中机理,则临证与效有何易哉!。
柴胡桂枝干姜汤
总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型有少阳兼水饮、胆热脾寒 (少阳有热兼太阴有寒)、木克脾土、上热下寒等,总而 言之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为本。
临床用于肝炎、皮肤病、甲亢、糖尿病、肠易激综合 征等,以刘渡舟胆热脾寒证应用最广,此方寒热性质可根 据具体证型而加减。
2.《医宗金鉴》——少阳火郁兼有津伤
但是桂、姜之性皆温燥,恽铁樵曰:“凡用桂枝干姜, 皆病之感寒而未化燥者,若已化燥者不可用”方中 用之可知津亏内燥程度不重。
3.治疗木克脾土证的肠易激综合征
柴胡——和解升清胆 干姜——温中散寒 锻牡砺——散结固涩 桂枝——温阳化气 黄芩——清利肝胆 天花粉——生津止渴 炙甘草——温培中土
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竞成
原文回顾
《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 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 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 汤主之。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 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辨证要点:少阳枢机不利为主,见往来寒热、心烦、胸 胁满;兼水饮内结,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4.治疗上热下寒型皮肤病 部分医家(胡希恕)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应归属厥 阴病,属半表半里的阴证,其功效与乌梅丸,半夏 泻心汤相似
病案2 张某某,女,25岁,2014年9月2日初诊。患者颜面部散在红色丘疹、结节、 脓疤2月,曾自行服用清热泻火中药,用药前两周病情好转,第3周皮疹改变不 显,反而出现了腹痛、便溏症状;初诊:双侧脸颊及下颌部较为严重,部分丘疹 及脓疱联合成片;个别脓疱破溃,伴黄色脓水流出;时感疼痛、瘙痒。伴口干, 纳呆,腹胀,大便稀溏,小便黄,舌质略红,苔白腻,脉弦滑。方以柴胡桂枝 干姜汤加减:柴胡15g,黄苏10g,蒲公英15g,连翘15g,桂枝10g,干姜10g, 白术10g,生薏苡仁30g,生牡蛎20g,天花粉10g,白芷15g,炙甘草10g 7剂, 每日1剂,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嘱患者放松心情,忌食辛辣刺激,不 熬夜,勿挤压,防止感染。 2014年9月9日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末见新发丘疹,部分破溃脓包己愈合, 病情有所控制,情绪好转,食欲转佳,但仍感腹胀,大便稀溏症状改变不明显, 舌苔白腻,考虑中焦寒湿较重,上方干姜加至15g,加陈皮15g,厚朴15g,苍 术10g。继服7剂。 2014年9月16日三诊。患者颜面部丘疹及脓头基本消失,皮下散在分布数 个小结节;腹胀消失,大便亦成形。停服中药汤剂,嘱患者用生山楂g每日水煎 代茶饮。3周后来复诊,结节全部消失,仅留色素沉着。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临床应用医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临床应用医案导读:本文提供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解析、用药解析、病机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运用医案等知识。
【原方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现代用量】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方歌】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
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本文目录 [hide]••2 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3 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解析•4 柴胡桂枝干姜汤用药解析•5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解析•6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解此少阳太阴并病治方,临床使用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胸胁满结,心烦口渴,腹胀便溏为目标。
本方系遵小柴胡汤增减法而成,因口渴不呕,加天花粉去半夏;因胸胁满结,去大枣加牡蛎;因发热,去人参加桂枝;因下后里寒,加干姜以温里。
是方柴胡黄芩和解枢机,桂枝干姜温阳化气,天花粉止渴润燥,牡蛎软少阳之结,甘草和调诸药,为少阳太阴相兼、寒热互见之治方。
本方适用于少阳有热,中州呈寒,肝脾不和,运化无力者。
少阳证表现有寒热往来,热多寒少,头汗出,或上半身出汗,胸胁满痛,眩晕,心悸,嗳逆,叹息,心烦,目赤,咽痛,口苦,口臭,口渴,口唇干燥等症状;脾家虚寒可见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神疲乏力,饮食不思,脐腹隐痛,腹胀,子夜尤甚,大便溏泻,得冷益甚,小便不利,下肢水肿,后背疼痛,手指不温,舌淡润,苔白滑,脉象弦细,或沉缓无力。
似此肝郁脾虚之状,正乃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之临床表现。
仲圣《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篇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慢性肝炎、肝硬化之腹胀满,大便溏,为肝病传脾,脾虚中寒之象。
此时之治,舍温阳健脾别无他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最为恰当。
若囿于肝炎之炎,为火上之火,予以苦寒清利,必致病情恶化。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
柴胡桂枝乾薑湯面面觀石應軒河南省偃師市石家莊衛生所柴胡桂枝乾薑湯方證,在《傷寒論》六經辨證中有著特殊地位,它屬於六經病中那一經的方證?歷來註家莫衷一是,有的認為該方主“少陽表裡未解”(《醫宗金鑒》);有的認為主“少陽病兼水飲內結的證治”(《傷寒學》),仍屬少陽病方證;有的認為屬“厥陰合於少陽”(《傷寒論集註》)。
要明瞭這一問題,宜從四個方面解析。
一、從方藥組成解:柴胡桂枝乾薑湯的組成為: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熬)三兩,甘草(炙)二兩。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的變劑,即去人參、大棗、半夏、生薑,加栝蔞根、桂枝、乾薑、牡蠣而成。
方中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與黃芩為伍解煩熱而治胸脅苦滿。
栝蔞根之潤得牡蠣之收能滋液解渴。
黃芩苦寒,伍乾薑之辛溫以理微結。
桂枝、甘草治氣沖並兼和外。
甘草、乾薑理中氣以復津液。
原有人參補中、大棗致壅滿均非微結所宜而去之,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氣上沖有微結或外不和者。
《醫宗金鑒》認為:“少陽表裡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治之,即小柴胡之變法也。
去人參者,因其氣不虛,減半夏者,以其不嘔恐助燥也,加栝樓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乾薑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上可制乾薑不益心煩也,諸藥寒溫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柯韵伯認為:“此方全是柴胡加減法,心煩不嘔而渴,故去參夏加栝樓根;胸脅滿而微結,故去棗加蠣;小便雖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參而加桂,以乾薑易生薑,散胸脅之滿結也。
”認為本方是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諸家看法是一致的。
《醫宗金鑒》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劑,提示了本方適應於半表半裡證,但認為散結不在乾薑而在牡蠣,輕視乾薑易生薑。
而柯氏注意到乾薑易生薑,是為散胸脅之滿結,注意到了寒飲在下是滿結的主因,故不能用生薑之散,而必用乾薑之溫,因此乾薑易生薑是柴胡桂枝乾薑湯區別於小柴胡湯的大眼目,提示後人,小柴胡湯重在和解半表半裡熱,而柴胡桂枝乾薑湯偏於祛半表半裡寒。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运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运用《伤寒论》第147条出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从本方证的症状、用药和病机三方面的解析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
1 症状解析1.1 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寒五六日,医用汗下病情不解。
从《伤寒论》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60条“下之后,复发汗,……以内外俱虚故也”。
可知邪在表汗之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内外俱虚”。
发汗则表虚,误下则里虚。
邪气内传,邪犯少阳,已成变证。
1.2 往来寒热、心烦“往来寒热”的症状是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致枢机不利,气机内郁,阳气枢转与升降出入失常的表现。
正邪相争,阴阳转化出现往来寒热。
“心烦”在《伤寒论》六经各论均有出现,但当其与往来寒热的少阳特征性症状一起出现时则是邪陷少阳,郁而化火,上热扰心的表现。
1.3 胸胁满微结“胸胁满微结”指患者自觉胁肋下气塞满闷。
胁下为少阳所辖,邪结此处,少阳气机不畅故见胸胁满闷[1]。
“微”为稍微,邪结而不甚的意思。
“结”不仅有胸胁部位紧张的体征含义,同时也指邪气结聚病理特点。
1.4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少阳病出现小便不利,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水饮内停和伤津损阳所致[2]。
如《伤寒论》96条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此即为太阳汗下后邪陷水停所致的小便不利。
但是汗下所致的小便不利更多的是伤津损阳所致。
如《伤寒论》60条“以内外俱虚故也”。
邪在表汗法当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阴阳两伤。
59条“……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明确指出亡津小便不利。
从本条的已发汗复下之的病理过程可知此为小便不利的病机为津液不足。
再者从“渴而不呕”分析,水气内停随其所蓄部位可以产生诸如咳、悸、呕、渴、小便不利等症。
上文中96条饮停少阳出现“心下悸、小便不利”,即为水饮上凌心神,下蓄膀胱所致。
若其内聚中焦,轻则呕而不渴,如《金匮要略》中“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凡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条文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解析
《伤寒论》治少阳证,一个是大柴胡汤,是兼阳明,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兼太阴。
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
桂枝、干姜是通达阳气,温化脾气,干姜是理中汤的主药,这个方子里甘草配干姜,半个【】,它温暖脾家之寒;加桂枝通阳气,行三焦,行津液,利小便。
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
这个方子既有养津液也有助阳气的作用,同时兼和解少阳。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治疗伤寒汗下之后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疗伤寒汗下之后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炙甘草、天花粉、牡蛎、桂枝、干姜。
学习和运用体会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赵本《伤寒论》第147条。
仲景用于治疗伤寒汗下之后,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往来寒热,渴而不呕等证。
柴胡、黄芩清少阳之热,解郁利气;干姜、炙甘草温焙中州,以暖太阳之寒;桂枝通阳行气,以化津液;天花粉、牡蛎生津软坚以疗肝脾痞硬。
病例1:王姓工人,患肝炎病住院,近1月来,大便溏薄作泻,每日三四行,腹胀以夜晚为甚,使他坐卧不宁,难以忍受。
除下利腹胀外,还有口苦、恶心、欲吐等,切其脉沉弦而缓,舌苔则白滑而润。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病人服了7服,则下利与腹胀皆愈。
刘渡舟先生认为这个方子,而有小柴胡汤与理中汤合方之义。
而与大柴胡汤遥相对应,一治实热,一治虚寒。
仲景为少阳病机横逆脾胃时,而分寒热两途,与虚实两治之法,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尽管柴胡桂枝干姜汤,在临床上治疗有千变万化,只要抓住它的主证——下利,则左右逢源而万变不离其宗。
病例2:李某,女,45岁,患乙型肝炎,缠绵不愈,而右胁苦痛,绕及后背,入夜为甚。
曾服疏肝活络之药60余剂而不效。
切其脉弦沉,视舌苔则白滑。
问其大便则称溏薄,每日3次,伴有腹胀。
本证既有少阳气郁,又有“阴寒机转”,腹满下利,主证在于脾寒而无复可疑。
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服至第7剂,大便不泻,而胁痛遂瘳。
如果主证同时又兼见“小腹胀满”,而“小便不利”,则为膀胱气冷,气化不及,寒气下滞所致,可用本方通阳行水,以化寒湿,则小腹不胀,而小便畅利;如果在主证基础上,而又出现两手麻木,甚则不能握物的,此乃脾寒气衰,不能充养四末。
本方温通脾阳,而促进卫阳之气,故其疗效十分显著。
病例3:书画家唐老,82岁,两手发麻,不能握管作书,服黄芪、当归十数剂而效果不显。
刘渡舟先生切其脉沉缓,大便则溏薄不实,乃书柴胡桂枝干姜汤,服至8剂,则霍然痊愈。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药】柴胡半斤(15克)桂枝三两(去皮)(9克)干姜二两(6克)栝蒌根四两(12克)黄芩三两(9克)牡蛎二两(熬)(6克)甘草二两(炙)(6克)【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7)【解说】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由小柴胡汤减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桂枝、牡蛎、花粉而成,用于治疗少阳胆热兼太阴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的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胸胁发满或胁痛控背,口渴心烦,往来寒热,手指发麻,舌红苔白'脉弦而缓等证。
本方和解少阳,兼温脾家寒湿;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泻阳明里实,一实一虚,相互发明。
可知少阳为病影响脾胃,需辨其寒热虚实而治之。
【运用】一、腹胀(慢性乙型肝炎)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4岁。
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
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
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
余会诊经其处,其家小恳请顺路一诊。
患者一手指其腹日: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
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
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
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
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疫楚不堪。
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
刘老日: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
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
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
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
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
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6克,桂枝10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渡舟教授(1917-2001),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
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
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
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
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
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
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
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
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
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
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
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 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
”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
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
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
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
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
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
《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突出了下利为重。
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
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
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
灵活,或为腹泻如水、或为溏泻,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
学者应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方能学好中医。
3 谈应用注重药量调整
关于本方的临床应用,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十四讲》中写道:“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
若糖尿病见有少阳病证者,本方也极合拍。
”
刘渡舟教授初用本方取效,是用于治疗肝炎腹胀。
肝炎病人,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热毒未清,而脾阳已伤,出现肝胆有热,脾胃有寒的胆热脾寒证。
临床不但可见肝区不适,口苦纳差的肝胆热郁、气机不疏之证,且常常见到腹胀便溏的脾胃虚寒证。
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加之脾虚不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故以腹胀殊甚。
又因太阴虚寒,故腹胀多于夜间发作或加重。
此时治疗,但清热则脾阳更伤,温脾阳则又恐助热生毒,加重肝炎症状。
而刘老则能于经方中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该证,并且取得神奇疗效,决非偶然,乃刘老精研经方,感悟而得。
余侍师一载,见刘老以此方治病取效者,非止肝炎一病。
只要符合胆热脾寒的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
如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往往大便时溏时干,或者数日不大便、或者连续数日大便日数次而泻下不止,治疗极难。
用此方治疗则能够调理肝胆肠胃之功能,并用天花粉生津止渴,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或者口渴口苦便溏者,正相合拍。
其它如胆汁返流性胃炎、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病,刘老皆以此方治之而获奇效。
临床运用该方,当理解方义,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
该方之义,主要以柴胡、黄芩清利肝胆,以干姜、炙甘草温补脾阳,而桂枝则有交通寒热阴阳的作用。
临床应用之时,便溏重者,重用干姜,而减轻黄芩用量;口苦重者,加重黄芩用量,而减少干姜用量。
若不能掌握药量调整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不可不慎。
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情有独钟,临床应用频率之高,应用病种之广,取效之神,令我辈叹为观止。
此仅就刘老对该方的病机、主证、临床应用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了阐述,限于篇幅,不再列举诸多病例,学者若能参透其中机理,则临证取效有何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