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合集下载

读《美学原理》的一点感受

读《美学原理》的一点感受
学号:201111022916
院系:哲社学院思Biblioteka 1班在内容摘要:人以迷的方式活在世界上,我们常常以主客二分的形式来对待所有的事物,人类的理性就是把人与周围其他事物一分为二的重要因素。人的这种对象性的存在方式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行为方式三个维度上。在对象性存在方式中,人超越不了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觉察不了宇宙人生的实相。所以人类想要在精神上实现一种真正的自由和解放,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精神家园的乐趣,需要心量的无限扩大,就离不开美学中所说的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象性存在方式实现到以真我为境界绝代性存在方式的超越。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的哲学和宗教中也会经常见到,并且使哲学、美学和宗教这三个领域紧密联系起来。纯粹美学相比于其他的美学有其独特的观点,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以下是我对纯粹美学和其他美学的一些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这些障碍可大体分为烦恼障贪嗔痴慢疑和所知障身边邪见戒这些欲念蒙蔽了人的眼睛和心这样人就只能看到纷纷扰扰的世俗世界人的精神也会随着身体的消失而灭亡所以佛教的修行主要是帮助人们克服放弃自己的欲望通过慈悲行善来使人生得到超越进入一个极乐世界使人们超越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而保持精神世界的无限存在
纯粹美学批判
姓名:董澍澍
纯粹美学更注重研究了人生的精神境界层面,叶朗的美学的内容上包括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审美人生等更偏向或者说更形象的领域,但我觉得纯粹美学另一方面却是扩大了美学的范畴,纯粹美学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更多的途径、方式去实现。我觉得这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提升人生境界,而不仅仅限于审美活动中,这也是给了人们殊途同归的机会。在通向自由的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审美活动中,我在叶朗老师的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领悟中体会到了意象世界的巨大感染力。
在我看的叶朗老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我觉得在这个学期中我同时收获了两种优秀并独特的美学观点和体系。有时两种观念会在脑子里发生冲突,有时又会形成共鸣。首先我想说这是我第一次同时吸收不同的两种知识体系,这造成了与以往不同的效果,就是我并没有偏向于哪一个观念体系或排斥另外一个,相反我对二者有所了解后很客观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而之前的学习中,我在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时都只是先选择一个体系观念学习,而在去学习其他观点时就会不自觉的先入为主的赞同第一个而且站在第一个观念的角度上去本能的排斥其他的体系观念,这样的学习方法造成我对不同知识吸收过程中的缺失,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自我的“迷失”。所以很感谢黄老师在教授我们自己的美学体系观念的同时也督促我们自觉接受其他不同的美学观念。现在我谈谈看了叶朗老师《美学原理》后对美学的一些了解和领悟。

艺术美学读后感

艺术美学读后感

艺术美学读后感在阅读《艺术美学》一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学的深刻底蕴。

通过对艺术与美学的深入理解,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及个人思考。

首先,本书通过系统地介绍了艺术美学这一领域的主要理论和观点,使我对美学的概念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在书中,作者对美学的起源、发展、方法论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对艺术创作、审美经验、审美评价等方面的深入探讨,我对艺术的本质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本书还深入分析了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艺术与政治等方面的关系,使我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审美的享受,更是为了对人性、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影响和引导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

此外,书中还对不同艺术形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如绘画、音乐、戏剧等,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进行了比较研究。

通过这些案例和分析,我了解到不同艺术形式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其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和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艺术美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艺术美学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审美评价,更是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进行反思和探讨。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美学的研究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个人思考中,我深信艺术美学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接触和理解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艺术美学的研究也可以引导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艺术美学》这本书,我对艺术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艺术美学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更是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体验进行反思和探讨。

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读后感《美学原理》一书是一部关于美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它通过对美学的深入探讨和系统性的阐述,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美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它帮助我们发现和品味美的本质,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灵敏和细致地观察和感受美的存在。

书中详细讨论了美的概念、美的原则和美的创造过程,其中最引起我的注意是对美的定义和主观性的探讨。

美的定义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每个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都会有所不同。

这使得美学成为一个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学科,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

然而,美学的主观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不同人的审美观点和标准可能相差甚远,这就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尊重不同的美。

而这正是美学的魅力所在,它帮助我们摆脱狭隘的观念束缚,拓宽我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的范围。

此外,在书中还提到了艺术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作为美的表达形式,是美学最为直观的体现。

阅读本书,我对于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联有了更深的理解。

艺术作品通过独特的方式传递情感、思想和意义,而美学则为我们解读和感知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方法。

美学与艺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世界。

总之,阅读《美学原理》这本书给我的收获很大。

通过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我不仅对于美学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也进一步认识到美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理论的积累,更是一本启发思考和提升审美能力的指南。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敏锐地发现和体验美,并将这种美通过艺术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寻找、在探索,试图解开生活中那些美学的奥秘。

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美学原理》正是这样一盏明灯,它为我们揭示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法教授,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张法教授从多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艺术创作等。

他以清晰、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比如,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语言的美学、节奏的美学、情感的美学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美。

同时,书中的一些实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作者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

这些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

这些例子使我认识到,美学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然而,《美学原理》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

对此,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简化语言,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美学的实践价值。

美学原理的心得

美学原理的心得

对美学原理的心得过去,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像美学这样的学科,所以我对美的特点只停留在我自己的认识中,在我看来,美就是一种让人愉悦,让人产生怜悯的,或是表现出善良的东西。

但是自从学校为我们开设了《美学原理》的课程后,我对美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美?美具有什么特点?美具有感官世界的强形式,即是好看美丽的东西,例如花。

美也具有伦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弱形式,例如善行。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如果一个人他是善良的,热心助人,乐于奉献的,那么他就是美的。

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知道,称之为美的东西不仅有内容,还必须具有外在形式,也就是说一个人长得极丑,但是总是在助人,我们只能说他善,而不能说是美!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750年BAUMGARTEN的《美学》。

根据当时LEIBNITZ及WOLFF等人的观点,人们对理性思维非常注重,因而非常轻视感性认识。

BAUMGAPTEN认为感性认识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因为理性认识达到完善是概念,命题相互联系的内在一致,而感性认识达到的完善是形象的明晰,生动,丰满并与主题一致。

所以创建了这样一门学科《美学》。

我觉得《美学原理》这本书教会我们的是如何去欣赏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我觉得这点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些美,当我们懂得去欣赏这些美时,我们就会产生美感,而美感是一种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能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美好与希望,这样人也就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很多自然景物,在这里自然分为了两种: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而所谓的改造其实是改造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把自然从异己的与人类生活对立的关系,改变成为一种为我的,可亲的关系。

这是改造自然的首要任务,也是自然事物能成为美的对象的可靠基础。

其实也容易理解的,如果在你家门前是一片杂草,把你家门都给挡住了,出入不方便,你就会生气,厌烦,当你知道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改造来改变这种厌恶的关系时,我们就会把它利用起来,改造起来,让它成为我们的庭前花园,这时美丽的花花草草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对它就只有爱怜,喜欢,愉悦。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作为一名艺术设计学生,我一直对艺术原理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在美学原理方面。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诸如比例原理、线性原理、色彩规律等方面的美学原理,并在课堂上运用这些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每当我重新回顾这些知识的时候,我都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兴奋,因为这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就像在开拓自己的视野一样。

首先,美学原理是指一系列从基础上到复杂的规律,他们建立在较宏观的艺术结构上,例如审美观点和表达手法,并且可以指导创作者构建艺术作品。

从比例原理来看,人们都有一种潜在的视觉比例,例如“金矿比例”,是一个古老的比例,其中古建筑物中的比例都会被按照这个比例来构建。

同样,画家也可以把他们的作品按照金字塔或其他比例来创造出更精美的作品。

其次,线性原理是指作品中所用到的线条,它们可以把整个作品分解为几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之间有一种有机的联系。

因此,作品能够更有条理,也更容易传播出艺术家的思想。

另外,线性原理也可以把作品的中心点和重心点放置在同一个位置,使作品更具有美感。

最后,在学习色彩规律方面,我发现有三种色彩的空间构建方式:热色空间、冷色空间和中性色空间。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色彩的浓度,色彩的深浅,以及色彩的选择。

色彩不仅可以改变作品的外观,还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具有几何感和透视感。

至此,我对美学原理的学习让我感到既充满快乐又有所收获。

以上对于美学原理的介绍只是一个开始,在掌握了基本的原理之后,我也应该尽快探索更多的美学原理,以便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通过不断学习和发现,我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未来,我也会继续努力去学习和学习美学原理,让自己的艺术作品越加精彩纷呈。

读艺术美学有感

读艺术美学有感

读《艺术美学》的感想
艺术美学是在美学与艺术哲学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

艺术美学就是在研究和解释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所形成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具体来说,艺术美学研究“人、物、思、象、境“。

人,即审美主体,是面对艺术世界而具有审美情感的人。

物,即审美对象,是纳入人的审美视野的艺术现象。

思,即审美活动,人的审美活动表现为人的特殊思维方式,也称作情感判断、审美判断,属于审美之思。

象,即艺术审美形态,指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判断所生成的意象。

境,即艺术审美境界,指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判断所达到的精神与思维境界,不同于审美表象。

这五个基本范畴以艺术审美活动为核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艺术审美关系模式。

艺术美学的核心概念是艺术美,而美与艺术则是理解艺术美的基础。

艺术美不是艺术与美两个术语简单相加形成的概念,而是处于审美状态中的人与艺术对象相互融通所形成的东西,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境界。

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艺术美是艺术审美领域中的价值存在。

第二,艺术美是艺术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遇合。

第三,艺术美体现出人的艺术审美境界。

第四,艺术美是人的情感判断活动中的当下状态,不是过去形态或将来形态。

《艺术美学》还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西方和中国的艺术美学发展概况。

并且逐一分章详细分析了“人、物、思、象、境“这几个重要研究内容。

读完《艺术美学》,我感觉收益颇丰,此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思维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意犹未尽,还会反复拜读。

艺术美学原理

艺术美学原理

艺术美学原理艺术美学原理是关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和价值的研究。

它涵盖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美学特征。

1. 美的观念:美的概念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会对美的定义产生影响。

我们的审美观念通常受到个人经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2. 表现力: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表现力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强度、深度和影响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线条、纹理、形状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3. 和谐与平衡:和谐与平衡是指各种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统一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例如,配色方案、构图等因素可以产生视觉上的和谐效果,使艺术作品看起来平衡和协调。

4. 独创性与创新:艺术作品要想脱颖而出,通常需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思维。

独创性和创新能够为作品带来新颖和新鲜的感觉,激发观众的兴趣和想象力。

5. 虚实结合: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对现实和幻想的结合来创造独特的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神秘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6. 内容与表达: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是评价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内容需要有深度、意义和观点,而表达方式则需要能够有效地传达这些内容。

7. 观众参与:艺术作品往往需要观众的主动参与和解读。

观众的想象力和情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艺术美学原理涵盖了美的观念、表现力、和谐与平衡、独创性与创新、虚实结合、内容与表达以及观众参与等方面。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美学与艺术读后感

美学与艺术读后感

美学与艺术读后感读了有关美学与艺术的书籍后,我就像一个在奇幻森林里迷路却又惊喜不断的小探险家。

美学这东西,一开始感觉就像一团神秘的迷雾。

你知道它就在那儿,但是你很难确切地抓住它。

就好比你想抓住风,风从指缝间溜走,美学从概念上也总是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这也正是它迷人的地方。

书里讲了很多关于美的定义。

你以为美就只是那些好看的脸蛋或者漂亮的风景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美学里的美,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从古希腊那些充满力量感的雕塑,它们的肌肉线条仿佛在诉说着英雄的故事,到中国古代山水画里那种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能把人一下子拉进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

这些都是美,但是美的形式和内涵又千差万别。

音乐呢,那更是一种无形的魔法。

音符在空气中跳跃,有时候像调皮的小精灵,在你的耳边轻快地蹦跶,让你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有时候又像深沉的智者,低吟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让你沉浸在无尽的思绪里。

我听贝多芬的交响曲时,就感觉自己像是在经历一场宏大的冒险,从低沉压抑的旋律开始,就像在黑暗的山谷里摸索,然后逐渐走向激昂澎湃的高潮,就像爬上了山峰,看到了壮丽的景色,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表。

在美学与艺术的世界里,我还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每个人对美和艺术的理解都像是一块独特的拼图。

有些人可能喜欢写实的艺术,觉得那种逼真到能数清汗毛的画作才是艺术的极致;而有些人就偏爱抽象的东西,觉得那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线条和色彩背后有着无限的深意。

这就好比吃菜,有人喜欢清淡的蔬菜沙拉,觉得原汁原味才是真,有人却钟情于麻辣火锅,觉得那种热辣刺激才够味。

读完这些关于美学与艺术的内容后,我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都变了。

以前走在街上,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堆建筑和来来往往的人群,现在却能发现很多美的小细节。

比如阳光洒在古老建筑的墙壁上形成的光影图案,或者街头艺人那充满激情的表演,这些都像是生活中的美学小宝藏,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们闪闪发光。

《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也常说,但也就是一说,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皆有爱美之心。

虽然自学过程很艰辛,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能学到点东西的。

就拿《美学原理》来讲,通过学习,首先,我了解了中西方的美学史,了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及他们的一些美学理论。

在之前,我认为美就是美,美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美。

学了美学原理之后,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质”(即“产生美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美学家的许多不同的理论。

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和无用的”。

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而狄德罗则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他认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

”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说,他认为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当然还有其他美学家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所有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学科直到1750年才诞生。

但是,就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源头而言,则十分古老久远。

”早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章,我认为尤为重要,它阐述了美育对人的重要性。

“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读后感美学原理是一部关于艺术和美的哲学理论著作,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康德。

这部著作深刻地探讨了美的本质、艺术的特点以及审美体验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美学的本质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对美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艺术和审美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美学原理中,康德首先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美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美是一种普遍的概念,是一种普遍的价值。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景色和事物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中。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对于普遍价值的感受和认同。

这种对普遍价值的感受和认同,使美成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和偏好的普遍性的美。

此外,美学原理中还对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康德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形式和内容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艺术家通过对形式和内容的处理,表达出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美学原理中还对审美体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康德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纯粹的感受,是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和偏好的普遍性的美的感受。

在审美体验中,人们不仅仅是对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和认知,更重要的是人们是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行感受和认同。

这种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感受和认同,使人们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和偏好的普遍性的美的感受。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阅读,我对美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美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美是一种普遍的价值。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景色和事物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中。

美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对于普遍价值的感受和认同。

这种对普遍价值的感受和认同,使美成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和偏好的普遍性的美。

此外,通过对美学原理的阅读,我对艺术和审美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艺术是一种通过形式和内容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这可真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对“美”这个看似熟悉实则深奥的概念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提到,美并非仅仅是表面的好看,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参观艺术展览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听说市中心的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大型的艺术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抱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刚走进美术馆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宽敞明亮的展厅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挂在墙上,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我慢慢地走近一幅油画,画中的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画家在描绘麦浪的时候,笔触非常细腻,每一根麦秆都清晰可见,而且色彩的过渡也极其自然,从深黄到浅黄,再到微微的绿色,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麦田中那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接着,我又被一座雕塑吸引了目光。

这是一座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人像,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沉思。

雕刻家巧妙地运用了大理石的纹理和质感,使得人物的肌肤看起来光滑而有弹性,衣服的褶皱也显得非常逼真。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冰凉而又光滑的触感让我心头一颤,仿佛与这座雕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交流。

在摄影作品展区,有一张照片让我驻足了很久。

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古老的小镇,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石板路上,一位老人正牵着他的狗慢慢走过。

照片的色彩非常柔和,温暖的阳光、古老的建筑、老人和狗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想象着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小镇,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祥和。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有的人静静地站在一幅画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有的人则三五成群地低声交流着对作品的看法。

我不禁感叹,艺术的魅力真是无穷的,它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相聚在这里,共同感受美、欣赏美。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研究感想美学原理是指在艺术创作、设计和欣赏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规律。

研究美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更好地欣赏美,更好地运用美学原理。

研究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艺术、设计与欣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运用美学原理创作出美的作品。

从研究美学原理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美学原理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精神,它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欣赏思维。

美学原理涉及到各个方面,从艺术形式、色彩、空间、运动、光影、表现手法等,都是美的象征。

通过美学原理,我们可以抓住艺术家的创造思维,体会他们对美的理解,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世界。

此外,研究美学原理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美学素养。

美学原理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包括美学、艺术史、绘画、设计等,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艺术品。

通过研究美学原理,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更好地把握艺术的精髓,让艺术创作更加有创意。

总之,研究美学原理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欣赏艺术,并且可以提升我们的美学素养。

研究美学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运用美学原理创作出美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

美学原理学习感想今天,我把美学原理这一课认真地学习了。

书上写的是美学原理这一本书,它的知识面很广,像电视艺术原理,语言艺术原理等等……都有。

可惜,我没有去听老师的讲解,因为我上课总想着自己的心事,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别的东西上,导致我听课效率低下。

我现在学到的知识有:(一)美和美感;(二)审美意识;(三)美感的特征;(四)美感的功能;(五)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六)艺术鉴赏的心理过程;(七)艺术接受的心理特征;(八)美感在艺术生活中的作用;(九)美育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阅读,使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美的知识。

我感觉美就在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如: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会发现路边的花花草草,还有自行车后架上那艳丽的彩带。

这些花花草草无论什么季节都会开花,就算再恶劣的环境它们也不会落下。

再看那人们的衣服,现在有钱人穿的全是名牌,款式多样,颜色多样。

而穷人穿的全是地摊货,甚至连颜色都没有,或者破旧不堪,甚至还有人穿补丁衣服。

再看学校里,虽然两个年级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但他们之间的差距却是巨大的。

穿着名牌的孩子打扮得很光鲜亮丽,衣服脏了也不洗。

吃着小食品,香甜可口,而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却饿着肚子去上学。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一个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

书中有关美学的知识如下:(一)美和美感;(二)审美意识;(三)美感的特征;(四)美感的功能;(五)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六)艺术鉴赏的心理过程;(七)艺术接受的心理特征;(八)美感在艺术生活中的作用;(九)美育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阅读,使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美的知识。

我感觉美就在身边,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如: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会发现路边的花花草草,还有自行车后架上那艳丽的彩带。

这些花花草草无论什么季节都会开花,就算再恶劣的环境它们也不会落下。

《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篇1《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

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

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

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

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想

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想

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想第一篇: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想关于美学原理的一些感悟上了这么多次美学原理选修课,从未缺席过一次的我,在认真学习、研究并思考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悲剧,喜剧,美感等之后,的确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感受和心得。

此刻的我明白,我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个小个体,整个人类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更何况我个人了,但就算是我这样的一个个体,也有着自己对美的认识。

现在我可能还是个尚未成熟的果实,对世界的认知微乎其微,但就像书上所说那样:凡具有对美的审美意识的人,都能对“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美”作出判断。

对我这个个体而言,美是不断成长,成熟的思维!通过它,我对世界,对美的认识不断地在改变。

也就是说,对我而言,美是种意识,因为有了意识,我才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广阔的大地上,美指的是生命,气息;对我这个个体而言,美是不断成长,成熟的思维!但对它,我也有质疑,或许有一天当我变得成熟时,我就可以用更成熟的思维看代美、认识美,并对它做出更完善的解释。

毕竟人和事物都在不断发展着,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更着。

在学以前,我一直片面狭隘地阐释心中所谓的“美”。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美不是个单独的概念,它是多方面存在的,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去了解它,要是只局限于一点,那是找不到美的!我们要用自己不断成熟的思维意识来看代美,看代这个世界!因为这个广阔的大地是美的,美也是人的意识,所以我们也是美的。

美是人的主观意识,却离不开客观事物,因为有了万千事物的存在所以美,对人来说,有了意识才会发现美,所以美是意识,更是一种客观存在。

美学,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感性与理性交叉的世界里;让我更加清醒地认知整个世界与周围其他个体;让我在平凡无奇的生活里看见了更多的温暖和感动……美学,真的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不是几堂课就能听的透彻、完全学完的课程。

她真的需要大家用课余很多时间去不断了解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人生……第二篇:美学原理美学原理1、美学名称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美学原理读书报告

美学原理读书报告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细细拜读以及在网上对美的启迪进行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对于美与美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一小部分。

一、电影之美1、简述影视的艺术性。

电影的综合艺术性: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它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电影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

它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录音、音响、道具、服装、化妆等多种职能部门的电影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庞大的电影艺术工程。

电影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也是表演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戏剧性冲突、戏剧性情境都曾被电影艺术广泛吸纳。

电影受到文学的影响极大。

电影艺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文学剧本,电影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和叙事手段。

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等,向散文学习,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等,向小说学习,吸取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形式。

电影从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在线条的运用、光影的处理、色彩的选择、形体的构置等多个方面,电影艺术亦广泛地吸收了姊妹艺术的文化营养。

电影艺术还从音乐中吸取了节奏感与感染力的表现技术与技巧,使音乐成为电影艺术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电影歌曲更是成为电影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影片路易·卢米埃尔原是一位摄影师,因此,他没有为完成自己的电影机而去长期研究“走马盘”的必要。

他的影片具有一种特别的风格,即它们是一种有系统的”活动照片”。

1895年摄制了将近12部影片的路易·卢米埃尔是以业余摄影家(这些业余摄影家曾使他所经营的照相器材厂发了财)的方式来选择他的影片题材的。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

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第一篇: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艺术美学的学习体会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

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剧、建筑,甚至音乐、舞蹈,都是以一种相对整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示出来的,除了建筑和工艺这些特殊的形式之外,艺术主要诉诸人们的精神。

艺术的创作很少来自于直接的功利性。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

审美既是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

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

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

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然而,美是有相对性的。

美的相对性是美和审美的辩证属性的重要方面,它与美的绝对性之间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美的相对性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审美对象自身对美的表现有程度的区别,这种表现程度的差异性是以对象自身属性为基础的;其二是指不同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即使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感受也有程度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美感的相对性;其三是随着主客观因素及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审美活动的逐步深化,主体的审美情趣将呈现出多层次、多趋向的状况,因而审美标准具有相对性。

读《美学原理》有感

读《美学原理》有感

读《美学原理》有感最近几天,休假,那里都没去,一口气学完学习强国中的高校教材《美学原理》。

美无处不在,看到这一点,并追求美,欣赏美,为美而生活,享受美的生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尤其重要。

学完之后,其中一个名词,印象颇为深刻。

这个名词就是“审美贫困”。

活了四五十岁,还第一次被“审美贫困”这个名词所震撼,确实有点汗颜。

但终归是知道了这个名词,终归是体会到了“审美贫困”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社会的巨大影响。

个人认为,就个人来说,有两种人容易陷入审美贫困而不自知。

一种是对生活没有任何兴趣或趣味的人,或者是没有任何爱好的人,还总是用看淡一切来开脱自己。

是的,生活需要看淡点,心态也需要平和点,但生活还是需要有点情趣,需要有点滋味和颜色,不能生活在灰蒙蒙的环境里,更不能浪费生命。

这是第一种容易审美贫困的人,我们四五十岁了,尤其需要明白这一点,要热爱生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第二种,那就是唯美过头的人。

这里不乏一些大家,包括美学大师王国维,他用自尽来诠释了生命的崇高,很美,真的很美,我打心眼里佩服和崇敬。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用生命诠释的崇高的美,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贫困。

我们可以追求唯美,我们也可以追求崇高,但我觉得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对生命的无视,与现实的割裂,这种唯美,这种崇高,个人认为,都是不可取的。

发现美,享受美,首先是发现生命的美,是尊重生命前提下的享受。

上面是对个人而言,两种容易陷入审美贫困的状况均有可能。

作为社会人,我们应该努力规避,要让自己的生命过程更加绚丽多彩,这才是真正的唯美。

对于社会来说,当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自然生命,社会劳动,科学创造,思维创新,等等,都可以是美的源泉,都可以是审美对象。

避免社会层面的审美贫困,就是要避免意识形态的混乱,要规避乌合之众形成的多米若骨牌效应。

《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读后感《美学原理》读后感美是什么?经常用这个字,却没有深究过。

猛然一想,美就是看上去很舒服,很自然,赏心悦目,带给人愉悦感,这些都是我对美的直觉了。

读了《美学原理》后让我对美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本书首先先简单阐述了美学的历史。

美学是诞生于近代的一门学科。

但是,美学思维却是人类源远流长的活动。

也因此本书上来首先阐述了美学的历史,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开始便力求将石斧打凿的更均匀,甚至打磨的形状相近的石珠、兽牙、贝壳等穿孔穿起来。

这些器物无一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却折射出山顶洞人对形体、色彩的自觉注意和加工运用,它们因而包含有审美对象的意义,也传达出与其同时存在的审美意义。

史前审美活动在漫长的时期中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

在著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用于巫术的壁画保留着石器时代的动物形象,姿态各异,以多种色彩渲染过,其逼真性生动性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当人类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偏爱某类色彩形式并试图概括这类现象的规律时,美学思维就发生了。

质而言之,“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

“美学思维”则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这种理论自觉形态。

然后我觉得本书讲的比较精彩的部分是对形式美的阐述。

本章首先阐述了形式美的自由历程,将世界万物分解为形式与内容两个部分,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用辩证的方法对其解释。

接着引导出了形式美,世界万物都是有形式的,但他们的形式不一定都是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对人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特有的。

而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一定是具有感性形式的。

然后指出了形式美的构成要素,有色、型、声、质、味五构成要素。

色和型都是由视觉器官接受的形式因素,声是由听觉器官所接受的形式因素,质则是由触觉所接受的形式因素,味指味道与气味,是由嗅觉器官与味觉器官接受的形式因素。

接着又阐述了形式美的五个基本规律。

1、对称与均衡,它是最常见的形式构成,他们都有形式上的平衡感;2、调和与对比,调和、对比是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比较,调和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同”,对比是在不同形式因素的并列中趋向“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艺术美学原理》有感
姓名:杨斐斐学号:08119100 读完《艺术美学原理》我才知道什么是艺术美,它并不仅限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也并不等于艺术作品本身,它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境界,是人的理性精神与艺术现象遇合而成的、具有情感内涵的价值存在。

它从不同的角度详细的介绍了艺术审美。

让我知道艺术审美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

它有:艺术审美主体、对象、活动、形态和境界这五部分组成。

由上我便初步得知什么是审美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说起来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等同起来。

一切客体都是现实的片断,但并非一切现实的片断都是客体。

主体概念的内涵广于意识的概念。

因此主客体的辩证关系问题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密切联系,但并不一致,更不存在着主从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

我是学设计的,而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便是设计。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设计美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艺术中的审美。

它具有特殊的内涵。

这两个层次既是一个审美内涵递进的过程,又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结构。

设计美的真正涵义可以从这两个个层次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

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一种文化符号。

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首先要培养艺术审美的境界,艺术审美境界的养成,其根本在于培养和形成一种自由的人格精神。

而实现这种“自由”则首先要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其次要培养艺术审美理想;最后要促成艺术审美教育。

如果能做到这些那我们就离设计师的目标不远了。

在此也非常感谢雷老师,谢谢您的这本书让我们学会了那么多,让之前什么理念都不懂的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