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合理赏析小说的描写和叙事艺术(19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考前保分专题6小说阅读训练三描写艺术赏析课件
内心的欣慰与满足,同时也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 D.秦风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是“高家奶奶”关爱留守儿童的见证者,小说通过秦风
参加摄影大赛拍摄照片,有条不紊地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解析 “表现了她腼腆、羞涩的性情”曲解文意,文中是说她“掩嘴笑,像一个羞 涩的童真孩子”,并非说她腼腆、羞涩。
第二天傍晚,秦风在湄江边五谷庙前摆好摄影装备。不一会儿,他盼着的情景 出现了,一位老妇人背后紧随一群孩子,呈扇形散落在开阔地上。他们手提着小竹 篮,弯下腰身拾稻穗。秦风没有急着按下快门,等待浓淡相宜的金色霞光从湄江这 边出发,照向开阔地照向他们,他要捕捉到令人心跳的、最完美的画面。
秦风是幸运的,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等到了他心中所想。秦风不再迟疑,快速 按下快门,抓拍下一张张照片,这些作品任选一张都是一等一的干货,他喜悦满怀。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 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医者”熠熠生辉。
读懂点睛: (1)画出文中描写老中医的句子,体会其形象。(参见文中画横线部分) (2)结尾点出花瓶并不值钱,请找出前文已埋下的伏笔。(参见文中画波浪线部
天色骤然由晴转阴起来,秦风收拾摄影家伙,隔着远远的开阔地,朝老妇人和 孩子们跑去,他要跟他们说声谢谢。
近山多雨。雨,说下便要下了。秦风还没有跑出一半,老妇人便站起转身带领 孩子们离开开阔地,向村子走去。他们的行动轻松而愉快,秦风觉得他们是一群有 趣的人。
秦风在一座朴素的院落找到了老妇人和孩子们,她在帮孩子们洗脸洗手。老妇 人端庄慈祥,孩子们唤她“高家奶奶”。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块一弱项提优卷7合理赏析小说的描写和叙事艺术(含解析)
弱项提优卷7 合理赏析小说的描写和叙事艺术『提优利器』小说吸引读者的地方就在于人物命运的变化,因而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叙事艺术就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
高考往往借助描写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通过叙事艺术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水平。
二轮复习中,有些学生仍然存在无从下手,套用术语,回答无条理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答题亦是如此,学生只要“心中有文本”“心中有结构”“心中有形象”“心中有规范”,按规范答题,就能提高解答描写和叙事艺术类题目的能力。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呈现描写和叙事艺术的赏析过程)最后的电波行动开始了。
我父亲原定走北路,负责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
“要不是老李,”(3)我父亲后来常说,“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
”“老李,外号‘飞锤’,不仅收报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
自1941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皆传自李安本。
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
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复发送。
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
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
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
”据事后得知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监听,并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
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3)打好的算盘完全落空。
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的部队胜利会师。
部队到达时,已是深夜。
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
“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夜晚。
2020新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瞻前顾后双角度解答补写题技巧(74张)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答:① ② ③
答案 (示例)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③体 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第①处,前一句开始分述,“一种叫……”,故此处应接上文语 意分述第二种,即“另一种”;从下文“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 酶”可知,另一种酶是“乙醛脱氢酶”。据此,可补出“另一种叫乙醛脱氢 酶”。结合上下文可知,②③处内容相关,互相照应,是对“决定人的酒量 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的进一步解说。第②处,根据上文可知乙醛脱氢酶 “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乙醛脱氢酶活性较 低”将影响乙醛的分解,再根据后面的表达“能迅速将乙醛代谢”,故可以 补出“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之类的句子。第③处,上下文介绍“酒量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答:① ② ③
答案 (示例)①但这些条件不一定保证学问有成就 ②最重要的因素 是自己的努力 ③愈努力则离题愈远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瞻前顾后解答,第①处,从后面说“世间也有些在学问上有成就 的人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反向可推知,此处“有条件不一定有学问成就”这 一意思;第②处,此处应该是一个分论点,从后文“努力之外,第二个重要 的因素”可推知,此处应是“第一重要因素”“努力”等关键词;第③处, 顺着前文,意思是方向更重要,如果方向错,那就会犯“越努力错得越远” 的错误。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答:① ② ③
答案 (示例)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 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3.限制视角.外视角
叙述者<人物。
特点:叙述者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 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最为突出 的特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有 悬念又耐人寻味。
这种叙述视角是“全知全能”视角 的根本相反,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 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 知道的还要少。
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 开,就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挨着柜台 坐下。
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 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 交叉式 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叙事技巧
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 做铺垫、埋伏笔
一.叙述视角
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全知全觉。
1.全知视角 (零视角)
特点: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 的上帝,洞察一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 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任何人物的内 心,对故事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 掌。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 我准备走去时觉得缺少了什么,站在飘扬的雪花里思忖片刻,想起来了,是黑纱。没有人会来悼念 我,只能自己悼念自己。 我进去时一个身穿破旧蓝色衣服戴着破旧白手套的骨瘦如柴的人迎面走来,我觉得他的脸上只有骨 头,没有皮肉。 他看着我五官转移之后的脸轻声说:“您来了。”
二.叙述人称
名称 第一 人称
作用 ①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感情; ②让读者认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 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增加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人称 ②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③使读者快速融入角色 第三 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人称 ②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
6.特殊叙述:动物视角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刷题精选文档:模块一+弱项提优卷14+Word版含解析
弱项提优卷14“瞻前顾后”双角度解答补写题『提优利器』补写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
考生解题时存在“补写的内容不准确、语言表达不连贯”的问题。
要解决问题,必须通过训练,养成“瞻前顾后”双角度解答的习惯,才能确保补写的内容贴切、语意连贯,语体与所给材料一致。
“瞻前顾后”双角度指既要看前后的内容层次和逻辑事理,确定补写内容,又要看补写的位置和前后相关内容的表现形式(含关联词语),从而选取得体的表现形式。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1.(2019·浙江高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呈现瞻前顾后的思维过程)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
这意味着真正意义的考古学研究,③,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答:①②③答案(示例)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解析补写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类题目,语境意识要强,要瞻前顾后双角度确定应填内容,揣摩语言表达形式。
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物质文化历史,也应该关注精神文化历史。
(1)根据横线前的“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以及横线后的“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可知第①处应填“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而“有益于重建”提示了第①处语言的组织形式。
(2)根据前面的“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可知,后面应用“更”呼应“不仅”,用“思想”呼应“生活”,可知第②处应填“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
新高考2020届高考语文真题优选卷第三卷解析版
2020届新高考语文真题优选卷第三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徉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 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宠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吏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律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由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畏失活力。
2020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2
答案 D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三段“‘接着 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 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和第四段“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 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 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可知,D 项,“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不正 确。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 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 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 进新思想生成。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1D)。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 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3D)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基础全面梳理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配套课时作业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 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 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 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 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 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 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解析版)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D. 2020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
2020高考语文高频高点小说的叙事艺术真题实战演练(21页)
2020高考语文高频高点小说的叙事艺术真题实战演练目标:学会如何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树立满分意识。
【考情分析】小说五年四考,高频考点近五年的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都选择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名家的优秀短篇作品为素材。
在叙事学上的考查有所侧重,这与新课标中提出的“了解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尝试运用到文学阅读中去”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选文的现代性越来越强,近几年的高考题选文有散文化的倾向,这样的小说相比传统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和矛盾冲突,淡化人物的具体形象,更多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的展示,形成具有较强抒情性的散文化风格特征。
【考点详解】叙述手法是指作者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括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
由于叙述手法属于小说中情节类的考点,所以,它也就成为高考小说阅读中的必考点,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涉及。
一、小说的叙述人称,它主要有三种形式: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小说通过“我”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但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就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也可以贯串全文,成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不过,第一人称只能对自己的1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因此,在叙述上有一定的限制,文中形成的空白还要由读者去填补。
2、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里很少见,主要存在于外国小说中。
它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会显得很拗口,故而,被很多小说家弃而不用,所以,在高考中,考生是见不到这种文章的,因此,不再赘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被称为云端视角),它被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广泛使用,这种叙述人称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俨然就是上帝,知晓一切,操控一切,因此,会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同时,也限制了读者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
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训练二叙事艺术赏析课件
12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阅读文签:微型小说+虚实对比
画者的悲哀
王鱼洋 ①李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 可惜没卖出过几幅。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 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 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 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 ②从此再也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去。 ③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
训练二
叙事艺术赏析
专题三 小说阅读
练前提醒
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是近几年小说考查的热点之一,赏析角度主要有叙述人称、叙 述视角、叙述顺序、叙事线索、结构安排等。答题时一要准确判断叙述的特点,尤 其是判断故事的推进方式,如对话推进、虚实交织、抑扬手法、“欧·亨利式”结尾 等;二要具体分析叙述效果,既要扣住叙述本身效果,又要结合这种叙述手法给全 文情节、人物塑造、主旨表达及小说风格等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
他的重要意义,也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 B.画者的悲哀其实也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哀,人们常常以名取人,以名气来定书画的
价值,往往只认名家名作,附庸风雅者众,真懂艺术者寡。
√C.在现实生活中,李云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
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 D.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
2020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附答案详解)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后附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说(分析叙事艺术)(讲义)
分析叙事艺术[导语]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
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小说叙事学复习与前面的突破一“分析情节结构”有交叉重复之处,但从高考命题来看,把它拎出来单独复习十分必要。
既如此,就要好好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一、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我”——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小说中的“我”有两种。
(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
①旁观者: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
②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得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是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是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分析“我”的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见证者还是亲历者。
2.“他”——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他”,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他”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好处是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不全是无限视角,也有有限视角——叙述者只是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
2020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11
弱项提优卷11精妙赏析古代诗歌的名句『提优利器』赏析诗歌名句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有时也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前者以赏析诗句精妙之处命题,后者以分析形象和情感态度命题。
前者综合性强,后者只考诗歌思想内容。
经过一轮复习多数学生仍然存在手法判断不准,效果分析不具体的问题。
二轮复习中,只有强化学生诗歌审美阅读,培养名句三步赏析技能(释句意、析手法、说感情或说评价),才能提高学生解答赏析诗歌名句主观题的能力。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呈现三步赏析过程)题许道宁画①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
这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C项中“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释句意)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说评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020高考语文高频高点小说的叙事艺术真题实战演练(21页)
2020高考语文高频高点小说的叙事艺术真题实战演练目标:学会如何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树立满分意识。
【考情分析】小说五年四考,高频考点近五年的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都选择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名家的优秀短篇作品为素材。
在叙事学上的考查有所侧重,这与新课标中提出的“了解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尝试运用到文学阅读中去”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选文的现代性越来越强,近几年的高考题选文有散文化的倾向,这样的小说相比传统小说没有完整的情节和矛盾冲突,淡化人物的具体形象,更多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特有情绪的展示,形成具有较强抒情性的散文化风格特征。
【考点详解】叙述手法是指作者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括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
由于叙述手法属于小说中情节类的考点,所以,它也就成为高考小说阅读中的必考点,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涉及。
一、小说的叙述人称,它主要有三种形式: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小说通过“我”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但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就大大1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也可以贯串全文,成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不过,第一人称只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因此,在叙述上有一定的限制,文中形成的空白还要由读者去填补。
2、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里很少见,主要存在于外国小说中。
它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会显得很拗口,故而,被很多小说家弃而不用,所以,在高考中,考生是见不到这种文章的,因此,不再赘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被称为云端视角),它被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广泛使用,这种叙述人称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俨然就是上帝,知晓一切,操控一切,因此,会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同时,也限制了读者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细分析(近40页)
跨文本阅读。22. 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 者的小诗。(天津卷)
阅读表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江苏卷)
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 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下定义就是用判断的形式把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揭示 出①来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 结两合种的形特式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 其1.演种化概的念过+是程+为种研差究(对突象出,特④征探或寻本这质些属现性象)产+属生概、念形成 及2.其种演差化(背突后出的特原征因或和本规质律属。性)+属概念+叫+种概念
一、将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和非(连2续02文0年本全整国1合卷,) 选用两篇非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
(二)在选材方面,重视文化传承,彰显时代特征,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文化传承:《孝的家庭伦理意义》《艺术品历史物质性》《谈谈〈古文
观止〉》《历史地理学》《谈谈诗歌朗诵》等等。 前沿科技、时尚文化:航天发射、弹幕文化、网络阅读、食物能量、有
氧运动等等。 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精准扶贫、新基建、国家防疫、中国面孔、天问
3.考查内容及要点方面。如:将文言文当作文学作品来考,“16. 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浙江卷);高考改 革要求重视传统文化,多套考卷增加了文化常识考查题,而浙江卷则体现 在对《论语》的理解与评价上。
2020年高考语文及答案解析(全国Ⅱ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语文弱项提优卷合理赏析小说的描写和叙事艺术『提优利器』小说吸引读者的地方就在于人物命运的变化,因而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叙事艺术就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
高考往往借助描写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通过叙事艺术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品味精彩的语言,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水平。
二轮复习中,有些学生仍然存在无从下手,套用术语,回答无条理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答题亦是如此,学生只要“心中有文本”“心中有结构”“心中有形象”“心中有规范”,按规范答题,就能提高解答描写和叙事艺术类题目的能力。
熟能生巧,同学们,来练一练吧!『小试牛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呈现描写和叙事艺术的赏析过程)最后的电波行动开始了。
我父亲原定走北路,负责掩护,由于李安本出马,结果被调至南路,随大部队行动。
“要不是老李,”(3)我父亲后来常说,“我说不定早就见马克思了。
”“老李,外号‘飞锤’,不仅收报发报样样娴熟,而且机务上也有一套。
自1941年皖南事变后,和我在新四军皖中独立师第三团共事,我这一辈子啊……”父亲屡次这样感叹,皆因他的一套娴熟技术皆传自李安本。
按计划大部队一路向南猛突,但电台始终保持静默。
相反,北路小队频繁发报,他们把平时抄收的新闻稿都拿出来,反复发送。
果然,敌人上当了,开始调集兵力向北围追堵截。
旅长下令全速前进,争取时间。
他说:“我们越快到达,北路的压力便会越早解除。
”据事后得知的消息,驻青城日军指挥官藤田五郎大佐曾多次接到南路发现我军大部队的报告,但他并不相信,以为这是新四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因为日军的情报部门一直在跟踪监听,并随时向他报告,证明新四军的电台就在北路。
这一错误的判断使他错失良机,(3)打好的算盘完全落空。
白露过后第七天,我军终于突破重围,来到了江边,与江北前来接应的部队胜利会师。
部队到达时,已是深夜。
旅长顾不上休息,下令立即架设电台,与北路联系。
“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夜晚。
”我父亲清楚地记得,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就在江边一个渔棚边架起了天线。
旅长和参谋长都站在我父亲边上,等候消息。
我父亲连续呼叫,一连半个小时都没有回音。
大家浑身是汗,心都焦烂了。
“他们也许在行动中,没有架设天线。
”我父亲这样说,手里攥紧了老李临行前送给他的烟斗。
(3)这时渡船已经陆续到了。
旅长指示我父亲继续不停地呼叫,一刻也不要停。
“一有消息,马上向我报告。
”吩咐完了,他便和参谋长一起到江边指挥部队渡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天渐渐亮了,东边泛起一抹淡淡的晨光。
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声音。
我父亲兴奋地大叫:“来了!来了!”有人立即前去报告旅长。
不一会儿,旅长和参谋长都小跑着过来了。
“怎么样,怎么样了?”旅长连声问道。
可耳机里忽然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
我父亲一边调整波长,一边连续呼叫。
“怎么回事?是他们吗?”旅长问道。
我父亲说:“是的,肯定是的。
”“他们情况如何?”旅长又问。
我父亲摇头道:“不知怎么突然断了……”“呼叫,给我呼叫!”我父亲连续不断地敲击着电键,时间漫长得令人窒息。
终于,嘀嘀嗒嗒,嘀嘀嗒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电波声。
“老李!是老李!”我父亲叫了起来。
众人一片欢呼。
“嘘——”我父亲做了噤声的手势。
大家随即安静下来。
我父亲急忙开始抄报。
抄一句,参谋长就迫不及待地拿过来照着密码本翻译,可一句也翻译不出来。
“这不对啊。
”他对我父亲说。
我父亲抄完报后,接过来一看,头脑顿时嗡了一下。
“这是脑记密码!”“什么意思?”参谋长问。
我父亲解释说,这说明他们已经销毁了密码,因为脑记密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
“看来他们已非常危险,否则不会销毁密码。
”我父亲说。
好在李安本教过他脑记密码的方法,凭着这种方法,他把电文翻译了出来。
大意是,他们已身陷重围,弹尽粮绝,密码已毁,电台也即将销毁。
旅长说:“告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回来,我们等着他们!”我父亲把电报发出后,对方一下子没了声音。
按照李安本的操作惯例,他每收完电报,都要给收据。
可这次却是例外。
(3)“收到没有?”旅长问。
我父亲摇摇头。
“呼叫,给我呼叫!”旅长大声命令,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我父亲不停地呼叫,身上大汗淋漓。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收报机又有了声音。
我父亲扶了一下耳机,连忙抄收,没想到抄下来的却是一组明码:再见,战友……“坏了!”我父亲心里一沉,知道这是最后的告别。
(3)没容他多想,耳机里又跳出一串明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随后,耳机里的声音戛然而止。
旅长接过抄报,半天没有说话。
他默默地摘下帽子。
我父亲看到他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在场的人也都慢慢地摘下了帽子。
我父亲将烟斗放到胸前口袋里,默默地将电报机重新背在肩上。
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只有江风划过长空,发出尖厉的呼啸声 (3)(摘编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防止日军围追堵截,新四军采用了调虎离山之计,将我军兵分两路进行突围,但突围计划是以牺牲北线部队为代价的。
B.小说中环境描写着重表现了江边的自然气候,如炎热夜晚、淡淡晨光、江风划过长空等,既渲染了气氛,又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
C.小说刻画人物时,大量使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传神地塑造了旅长、李安本、父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D.小说采用了顺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手法,不仅使小说情节安排张弛有度,而且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叙述时空具有纵深感,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项,“突围计划是以牺牲北线部队为代价的”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可知,在突围计划中,北线部队只是“负责掩护”。
B项,“反衬了新四军奋勇抗敌、不畏艰险的精神”错误,此处使用的是“正衬”而非“反衬”。
C项,小说中并未大量使用心理描写。
2.小说结尾老李发送两组明码“再见,战友”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请简要分析这两组明码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答:答案①情节内容上:“再见,战友”预告着北路军全军覆没的结局;“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是即将牺牲的革命志士对生者继续奋勇前行的激励。
②人物塑造上:刻画了李安本所代表的坚毅顽强、革命信仰坚定执着的革命志士形象。
③主题思想上:悲壮而激越的结局表达了革命战斗之火永不熄灭的主题。
④表达效果上:北路“铁的新四军”的最后声音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让考生来分析小说结尾处理的作用。
在分析时,要立足明码内容,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方面(三个指向)来把握。
3.“老李”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他的英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6分)答:答案①侧面烘托。
小说开头和结尾分别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描摹了老李技艺高超的神秘形象与英勇赴死的胆识和气魄。
②作为暗线。
老李虽未出场,但其命运作为小说的暗线展开,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深化主题。
老李的幕后英雄形象深化了小说赞扬无数无名英烈不畏牺牲、革命精神永不止息的主题,对现实社会具有思想启发和引导作用。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实质上,是考查对小说描写和叙事艺术的赏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勾画出对老李的描写语句,明确塑造未出场人物形象使用的手法,然后再从“艺术手法”“结构”“主题”(三个指向)的角度分析作答。
二、(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
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
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
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
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
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
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
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
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
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
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