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2.1.1平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2.1.1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2.1.1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画出椭圆后,让学生试着描述椭圆的定义,最后让学生读课本,得出椭圆的规范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 F1F2 )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
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的考虑。 老师对定义进行分析并强调三点:①“在平面内”;
如图示:
y
M
F1
0
F2
x
提出问题:根据建系原则,是否还有其他的坐标系呢? 情境预设:学生根据建系原则,仔细思考,会发现将焦点放在 y 轴上。 ④再调换坐标轴得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方程。 ⑤根据图形及方程分析方程中的 a、b、c 的几何和代数意义,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椭 圆方程中的 a、b、c,从而理解椭圆方程。 下来例题中设计相关对椭圆方程的认识的例子,比如对 a>0,b>0,c>0 的考察,焦点位置 的判断,a>b 的应用问题等。 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椭圆方程?若是,则判断焦点在那个坐标轴?并指出 a2、b2 和焦
点坐标
1 x2 y2 1
16 16
2 x2 y2 1
25 9
3 3x2 2y2 1
4
x2 m2
y2 m2 1
1
5 x2 y2 1
24 k 16 k
例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 a 6 b 1,焦点在 x 轴上;
⑵焦点为 F1 0, 3 , F2 0,3 ,且 a 5 ; ⑶两个焦点分别为 F1 2,0 , F2 2,0 ,且过点 P2,3 ; ⑷经过点 P2,0 和 Q0, 3.
②动点到两定点间的距离和是一个定值(设为 2a); ③两定点间的距离(设为 2c)小于 2a. 4.椭圆的方程 ①复习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高中数学 2.1.1 平面 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1.1 平面 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三十页,共55页。
变式训练3:如图,已知平面α、β相交于l,设梯形ABCD中,AD∥BC,
且AB
α,CD β.
求证:AB、CD、l相交于一点.
第三十一页,共55页。
证明:∵梯形ABCD中,AD∥BC,AB、DC是梯形ABCD的两腰,∴AB
、DC必相交于一点,设AB∩DC=M,又∵AB α,CD
第十页,共55页。
3.准确理解公理的含义 公理1是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证明一条直线在某一平面内,只
需证明这条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在该平面内.“直线在平 面内”是指“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内”. 公理2的作用是确定平面,是把空间问题化归成平面问题的重要 依据.并可用来证“两个平面重合”.特别要注意公理2中“不在 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这一条件.
∴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 同理可证Q和R均在这条交线上. ∴P\,Q\,R三点共线.
第二十九页,共55页。
规律技巧:解决点共线或线共点的问题是平面性质的应用.解决点共
线一般地先确定一条直线,再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其他的点 也在该直线上.直线共点问题的步骤:一先说明直线相交,二让交 点也在其他直线上.
第十七页,共55页。
变式训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平面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2)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是一个平面;
(3)圆和平面多边形都可以表示平面;
(4)因为
ABCD的面积大于
ABCD大于平面A′B′C′D′;
A′B′C′D的面积,所以平面
(5)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以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作为平面的边 界线.
第四十四页,共55页。
7.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可确定的平面有________个. 答案:1或3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以生本教育观为指导,充分尊 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生原 有认知结构是新授课的基础.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 备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教学预设从数学学科内部 发展的顺序来说明本节课学习任务的确定,从数学学科 内部发展的需要来引起认知冲突并说明本课学习的必 要性,逻辑性强,利于知识系统的主动建构.
α 内平移 b,得到直线 c,不难发现 ac(强调直线 a, c 没有公共点).
紧接着,提出问题,直线 a 能与平面 α 内的无数 条直线都平行吗?(能)
教师追问,直线 a 与平面 α 内的这无数条直线有 公共点吗?(没有)
教师带领全体同学思考一个问题:“反过来,直线 a 与平面 α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平行,则 a 与平面 α 平 行吗?”
导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基本上掌握
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内容,会注意到定理中
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的训练,
学生学会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知道了利用判
定定理证明的关键是要去平面内去找一条直线与已知 课例研究综
直线平行,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本节课由于时 述
间与平面互相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 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学生通过第一章课程的学习,对简单空间几何体的 结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对几何体的直观图及三视图的 画法有了基本的了解.结合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空间实 例,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初 步具备了最朴素的空间观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几何不 学生学习能 久,学习经验有限,学习立体几何所应具备的语言表达 力分析 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他们从生活实例中抽象 概括出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能力相对欠缺,从具体情境发 现并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对定理的 理解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地 方,这样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几何图形的 转变,更好的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人教A版高中必修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

数学人教A版高中必修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面》
(即平面和平面相交于直线)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在正
确的说法的题号后打 ,否则打 :
1、一个平面长 4 米,宽 2 米; ( )
2、平面有边界;
()
3、一个平面的面积是 25 cm 2; ( )
4、菱形的面积是 4 cm 2;
()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
知识小结
D
FC
A
E
B
被遮挡部分 用虚线表示
3、平面的表示方法
1、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但常用平面的一部分表示平面)
2、画法:常用平行四边形
D
C
3、记法:
A
B
①平面α 、平面β 、平面γ (标记在角上)
②平面ABCD
③平面AC 或平面BD
注意:
1、平面的两个特征:
①无限延展 ②平的(没有厚度)
2、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请你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教室里的桌面、 黑板面或门的表面,它们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2.平面的画法
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
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且横边长等 于其邻边长的2倍.
D A
C B
2.平面的画法
为了增强立体感,常常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 画出来.
2.1.1 平面
•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 •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 •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2

数轴上根本公式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这一小节,在教学上往往被无视.但一维坐标几何是二维、三维坐标几何根底.教师一定要下些工夫,让学生结实掌握.首先复习数轴,建立数轴上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引入位移向量概念,建立直线上向量与实数一一对应.以往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不引入向量概念,由有向线段代替.对有向线段,也没有引入运算概念,这样数轴上根本计算公式,证明起来比拟麻烦.现在高中数学中已引入平面向量知识,如果在数轴上引入向量及其加减运算,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坐标几何根本公式推导.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坐标几何打下坚实根底.值得注意是本节内容比拟容易承受,可以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或指定一名具有表现力且成绩优秀学生给同学们讲解.三维目标1.通过对数轴复习,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点对应关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2.理解实数运算在数轴上几何意义.掌握用数轴上两点坐标计算两点距离公式,掌握数轴上向量加法坐标运算,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坐标系与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向量有关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设计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今天,我们从向量角度来分析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教师点出课题.设计2.从本节开场,我们系统学习坐标系,并利用坐标系解决几何问题,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二章第一大节第一小节,教师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错误!(2)阅读教材,给出向量有关概念.(3)相等向量坐标相等吗?坐标相等向量相等吗?(4)试讨论AB→+BC →. (5)对于数轴上任意一个向量,怎样用它起点坐标与终点坐标来计算它坐标.(6)写出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讨论结果:(1)给出了原点、度量单位与正方向直线叫做数轴,或者说在这条直线上建立了直线坐标系.点P 与实数x 对应法那么是:在数轴上,点P 与实数x 对应法那么是:如果点P 在原点朝正向一侧,那么x 为正数,且等于点P 到原点距离;如果点P 在原点朝负向一侧,那么x 为负数,其绝对值等于点P 到原点距离.原点表示数0.依据这个法那么我们就在实数集与数轴上点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对于数轴上每一个点都有唯一确定实数与之对应;反之,对于任何一个实数,数轴上也存在一个确定点与之对应.假设点P 与实数x 对应,那么称点P 坐标为x ,记作P(x).(2)如以下图所示.如果数轴上任意一点A 沿着轴正向或负向移动到另一点B ,那么说点在轴上做了一次位移,点不动那么说点做了零位移.位移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本书简称为向量.从点A 到点B 向量,记作AB→AB →起点,点B 叫做向量AB →终点,线段AB 长叫做向量AB→长度,记作|AB →|. 数轴上同向且等长向量叫做相等向量.例如图中AB→=BC →. 我们可用实数表示数轴上一个向量.例如上图中向量AB→,即从点A 沿x 轴正向移动3个单位到达点B ,可用正数3表示;反之,用-3表示B 为起点A 为终点向量,3与-3分别叫做向量AB→与BA →坐标或数量.一般地,轴上向量AB→坐标是一个实数,实数绝对值为线段AB 长度,如果起点指向终点方向与轴同方向,那么这个实数取正数;反之取负数.向量坐标绝对值等于向量长度.起点与终点重合向量是零向量,它没有确定方向,它坐标为0.向量AB→坐标,在本书中用AB 表示. (3)例如在以下图中AB =4,BA =-4,|AB|=4,|BA|=4.显然AB =-BA 或AB +BA =0.容易推断,相等向量,它们坐标相等;反之,如果数轴上两个向量坐标相等,那么这两个向量相等.如果把相等所有向量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同一个向量,那么实数与数轴上向量之间是一一对应.(4)在数轴上,如果点A 做一次位移到点B ,接着由点B 再做一次位移到点C ,那么位移AC →叫做位移AB →与位移BC →与.记作AC→=AB →+BC→. 由数轴上向量坐标定义与有理数运算法那么,容易归纳出,对数轴上任意三点A 、B 、C ,都具有关系:AC =AB +BC.(5)设AB→是数轴上任一个向量,例如以下图 O 是原点,点A 坐标为x 1,点B 坐标为x 2,那么OB =OA +AB ,或AB =OB -OA.依轴上点坐标定义,OB =x 2,OA =x 1,所以AB =x 2-x 1.(6)用d(A ,B)表示A 、B 两点距离,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到,数轴上两点A 、B 距离公式是d(A ,B)=|x 2-x 1|.应用例如思路1例1点A(1),B(3),求AD +DB 与|AB|(D 是数轴上任一点).解:AD +DB =AB =3-1=2.|AB|=|2|=2.变式训练A 、B 是数轴上两点,B(-1),且|AB|=2,那么点A 坐标是______.答案:1或-3思路2例2设A 、B 、C 、D 是同一直线上四个不同点,求证AB·CD+BC·AD+CA -BD =0.证明:设A(a),B(b),C(c),D(d).AB·CD+BC·AD+CA·BD=(b -a)(d -c)+(c -b)(d -a)+(a -c)(d -b)=bd -bc -ad +ac +cd -ac -bd +ab +ad -ab -cd +bc=0.那么AB·CD+BC·AD+CA·BD=0.变式训练设线段AB 中点为M ,点P 为直线AB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B =2PM.证明:设A(a),B(b),P(x),那么M(a +b 2),PA +PB =a -x +b -x =2(a +b 2-x)=2PM ,即PA +PB =2PM. 知能训练1.关于位移向量说法正确是( )A .数轴上任意一个点坐标有正负与大小,它是一个位移向量B .两个相等向量起点可以不同C .每一个实数都对应数轴上唯一一个位移向量D.AB→大小是数轴上A 、B 两点到原点距离之差绝对值 答案:B2.化简AB→-AC →-BC →等于( ) A .2BC→ B .零位移 C .-2BC → D .2AC→ 解析:AB→-AC →-BC →=(AC →+CB →)-AC →-BC →=-2BC →. 答案:C3.假设A(x),B(x 2)(其中x∈R ),|AB|最小值为( )A.12 B .0 C.14 D .-14解析:|AB|=|x 2-x|=|(x -12)2-14|≥0,当x =0时取等号. 答案:B4.数轴上到A(1),B(2)两点距离之与等于1点集合为( )A .{0,3}B .{0,1,2,3}C .{1,2}D .{x|1≤x≤2}解析:画出数轴可知,满足条件点在线段AB 上.答案:D拓展提升对x∈R总有|x-1|+|x-2|≥m恒成立,求实数m取值范围.分析:对|x-1|与|x-2|赋予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解:设A(1),B(2),P(x),那么|x-1|+|x-2|=|PA|+|PB|.如以下图所示:那么|PA|+|PB|≥|AB|=1,那么m≤1,即实数m取值范围是[1,+∞).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1.直线坐标系及其两点间距离公式;2.直线坐标系中向量及其坐标.作业本节练习A 5题,练习B 3,4题.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对数轴温故知新,学习一维坐标系,沟通实数及其运算与数轴上点及两点间相对位置之间关系.创立直线坐标系中根本计算公式.按本节教学设计讲解效果很好.备课资料备选习题1.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零向量有确定方向B.数轴上等长向量叫做相等向量C .AB =-BAD .|AB|=BA 答案:C2.1在数轴上对应点是A ,在数轴上把A 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C 对应数是什么?向量AB→与向量BC →坐标分别是什么?向量AC →坐标为多少? 答案:C 对应数是0,向量AB→与向量BC →坐标分别是-4、3,向量AC→坐标为-1. 3.数轴上A 、B 两点坐标为x 1=a +b ,x 2=a -b ,分别求AB 、BA 、d(A ,B)、d(B ,A).解:AB =x 2-x 1=(a -b)-(a +b)=-2b.BA =-AB =2b. d(A ,B)=|x 2-x 1|=|-2b|=2|b|,d(B ,A)=d(A ,B)=2|b|.。

2020年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2020年高中数学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解】 (1)证明:设数轴上的任意三点 A,B,C 的坐标是 xA,xB,xC,
由于 AC=xC-xA,CB=xB-xC,AB=xB-xA, ∴AC+CB=xC-xA+xB-xC=xB-xA=AB. (2)∵CB=3,∴BC=-3, 又 AC=AB+BC=5-3=2, ∴AC=2.
(3)A,B,C 是数轴上的任意三点,讨论点 C 与点 A,B 的 位置关系:
【知识点拨】 根据数轴上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 的点自左到右对应的实数依次增大.
下列说法:①向量A→B的数量有正、负之
分,其大小为终点坐标减起点坐标;②数轴上 A,B 两点间的距
离 d(A,B)=|AB|;③起点和终点重合的向量是零向量,它的方
向是任意的,它的坐标是 0;④在数轴上点 A(a)位于点 B(b)的左
当 C 在点 A,B 之间时,有|AC|+|CB|=|AB|, 所以|AC|=|AB|-|CB|=5-3=2, 当 C 在点 A,B 之外时,由于|CB|=3<|AB|=5, 点 C 只能在 AB 的延长线上, 从而有|AC|=|AB|+|CB|=5+3=8, 综上可知,|AC|=2 或|AC|=8.
2.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1)向量A→C,A→B,B→C的关系 _A→_C__=A→B+B→C. (2)向量坐标 AC,AB,BC 之间的关系 AC=_A_B_+__B__C_. (3)已知 A(x1),B(x2),则 AB=__x_2_-__x_1 _____. (4)数轴上 A(x1),B(x2)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d(A,B)=_|_A_B_|____=__|_x_2-__x_1_| .
典例精析 规律总结
类型 1 数轴上的点的坐标
(1)如图所示,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个点 相距 1 个单位,点 A,B,C,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 a,b,c, d,且 d-2a=10,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

2021_2022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2021_2022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 因为b∥c,所以由公理2可知直线b与c确定一个平面β,同理 可知l⊂β.
• 因为平面α和平面β都包含着直线b与l,且l∩b=B,而由公
理2的推理2知: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所
以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所以直线a,b,c和l共面.
• 规律总结:(1)证明点线共面的主要依据:公理1、公理2及其 推论.
• [证明] 如右图所示,
• ∵PA∩PB=P, • ∴过PA,PB确定一个平面α. • ∴A∈α,B∈α. • ∵A∈l,B∈l, • ∴l⊂α. • ∴PA,PB,l共面.
3. 证明多点共线问题
• 例题3 已知△ABC在平面α外,AB∩α=P,AC∩α=R,
BC∩α=Q,如图.求证:P、Q、R三点共线.
自主预习
1.平面
描述
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抽象出 来的,是无限___延__展_____的
通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并且其锐 角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___2__倍,如图 1所示;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 立体感,被遮挡部分用__虚__线___画出来,如图2所示
练习1
(1)若点 M 在直线 a 上,a 在平面 α 内, 则 M,a,α 间的关系可记为________.
(2) 根 据 右 图 , 填 入 相 应 的 符 号 : A________平面 ABC,A________平面 BCD, BD________平面 ABC,平面 ABC∩平面 ACD =________.
• (2)公理2中“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要准确理解,这里的“有 ”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强调的是存在 和唯一两个方面,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地使用,不 能仅用“只有一个”来代替,否则就没有表达出存在性.确定 一个平面中的“确定”是“有且只有”的同义词,也是指存在 性和唯一性这两个方面,这个术语今后也会常常出现.

高中数学_【课堂实录】《平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课堂实录】《平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的概念,会其直观图的画法与表示法,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熟悉的例子为载体,引入平面,介绍三个公理,并引导学生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加以准确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的,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图形、符号、文字之间的转换,体现数学的现实意义,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

5、教学方式:实物教学、类比教学、引导探究式教学用具:纸板两个、三角板一个、四条直线(自制)、三角架、投影仪二、教学过程(一)以一副对联的形式展现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学好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利用实物,研究平面,知图形文字符号的转化”横批是本节课的标题“2.1.1平面”设计意图:以新颖的形式展现学习要求,可以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

(二)学生自己阅读“三维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师给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整节课的框架简单了解,并强调重难点。

(三)探究发现一:观察生活实例(类比直线)引入平面1、观察教室里的桌面、黑板面,给我们怎样的直观感觉?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呈现这样的形象?(给出教室、大海、操场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几何中的平面就是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是平的、光滑的、无大小、无厚度,是无限延展的。

(类比直线总结平面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受平面的形象;通过类比给出平面的特征。

(四)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类比直线的画法)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化成450,且横边长是邻边长的2倍(有时也用其它图形表示平面,比如三角形)。

水平放置与竖直放置直观图的画法。

2.平面表示(三种)(1)可以用希腊字母表示为“γβα平面平面平面,,”(2)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顶点表示为“平面ABCD ”(3)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为“平面AC 或平面BD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教师展示实物,并用课件动态展示实物的画法与表示,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2.1.1 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二2.1.1 教学设计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与其几何性质的基础。

本节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直线倾斜角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课本结合具体图形,在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直线倾斜角概念。

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抽象概括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探索发现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教学难点】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形成、斜率的概念的理解。

◆课前准备◆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导入部分 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 经过一点P 的直线l 的位 置能确定吗?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电子白板投影出上面实例。

如图, 过一点P 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 ,b ,c , …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1)它们都经过点P ; (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先让学生分析,师生一起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l , 把 x 轴(正方向)按逆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l 重合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必修二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必修二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A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2. 1. 1平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2.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形成对平面的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它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教学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平面的概念,熟记平面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使学生对平面的概念及其性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突破方法:对三个公理要结合图形进行理解,清楚其用途.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讲练结合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过程意图创设什么是平面?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情境一些能看得见的平面实桌面等,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形成平导入例 .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那么面的概新课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念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续上表1.平面含义随堂练习判定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主题① 书桌面是平面;探究② 8 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合作 6 个平面重叠起来厚;交流③ 有一个平面的长是50m,宽是 20m;④平面是绝对的平,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加强对知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识的理解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培养,自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觉钻研的的 .学习习惯 . 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师:在平面几何中,怎(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画)边形,锐角画成 45°,且横边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画成邻边的 2 倍长(如图).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D CαA B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主题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探究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合作画(打出投影片).交流(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AC 、平面 ABCD等.(3)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点 A 在平面α内,记作:A ∈ α ; 点B 在平面α外,记作: Bα.β通过类比α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β力,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α·B·Aα2续上表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3.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A Bα· C··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 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主题探究合作交流符号表示为A ∈ LB∈ L? L ? α.A ∈ αB∈ α公理 1: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A· Bα·L符号表示为: A 、B、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 α、 B∈ α、 C∈ α.公理 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βPα·L符号表示为: P∈ α∩β? α∩β =L,且P∈ L .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 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探索,培2.养学生知教师用正(长)方形识迁移能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力,加强面的交线的含义.知识的系注意:( 1)公理中“有统性 .且只有一个”的含义是:“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的意思是说“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的平面是有的,而且只有一个”,也即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以说成“确定一个平面 . ”引导学生阅读P42 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续上表拓展 4. 教材 P43 例 1教师及时评价和纠正同创新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学的表达方法,规范画图和巩固应用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符号符号表示 .提高.提高的正确使用 .1.平面的概念,画法及表示方法 .培养学2.平面的性质及其作用.生归纳3.符号表示.整合知4.注意事项.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识能小结力,以予点拨、完善并板书 .及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 .课堂作业1.下列说法中,(1)铺得很平的一张白纸是一个平面;( 2)一个平面的面积可以等于 6cm 2;( 3)平面是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 . 0 B . 1 C. 2 D . 32.若点 A 在直线 b 上,在平面内,则 A, b,之间的关系可以记作().A . A b B. A b C. A b D . A b3.图中表示两个相交平面,其中画法正确的是().A B C D4.空间中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部分.答案: 1. A 2. B 3. D 4. 3 或 4第 2 课时教学内容2.1. 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 4 和等角定理;4.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讨论过程,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求法.2.体会平移不改变两条直线所成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异面直线的概念 .2.公理 4 及等角定理 .教学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图形来判断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掌握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及求法 .教学突破方法结合图形,利用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出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由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求其大小,注意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三角板.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详见下表 .教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环节意图创设通过身边实物,相互设疑激情境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交流异面直线的概念.趣点出导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师:空间两条直线有主题.新课多少种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给出长方体模多媒体5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型,引导学生得出空间的演示提一个公共点;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高上课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系.效率 .探索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教师再次强调异面直新知没有公共点 .线不共面的特点.师生互异面直线作图时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动,突平面衬托,如下图:破重点 .2. 平行公理师:在同一平面内,例 2 的思考:长方体ABCD-A'B'C'D' 中,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讲解让BB' ∥AA', DD' ∥AA',那么 BB' 与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学生掌DD' 平行吗?线互相平行 . 在空间中,是握了公否有类似的规律?理 4 的运用.生:是.强调:公理 4 实质上探索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新知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直线互相平行 .用.符号表示为:设a、b、c 是三条直线如果 a//b, b//c,那么 a//c.例 2 空间四边形ABCD 中, E、 F、G、 H 分别是AB 、BC 、 CD 、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续上表3. 思考:在平面上,我们容易证明让学生观察、思考:等角定“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理为异探索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面直线新知空间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所成的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角的概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念作准6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互补 .∠ ADC与A'D'C' 、备.∠ ADC与∠ A'B'C'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生:∠ ADC = A'D'C' ,∠ ADC +∠ A'B'C' = 180°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已知异面直线 a、b,经过空探索间中任一点 O 作直线 a'∥ a、b'∥ b,我新知们把 a'与 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夹角).教师画出更具一般性的图形,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等角定理.师:① a'与 b'所成的角的以教师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讲授为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主,师为了简便,点 O 一般取在生共同两直线中的一条上;交流,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导出异角θ∈( 0,π);面直线2所成的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探索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念 .新知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例 3 让直,记作 a⊥ b;学生掌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握了如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何求异情形;面直线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所成的例 3(投影)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角,从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而巩固了所学知识 .续上表充分调动学拓展生动手创新教材 P49 练习 1、 2.生完成练习,教师当的积极应用堂评价 .性,教提高师适时7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给予肯定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小结知2.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应注意什学生归纳,然后老师补识,形小结么?充、完善.成整体思维.课堂作业1. 异面直线是指().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如右图所示,在三棱锥 P-ABC 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A. 2 对 B . 3 对 C. 4 对 D. 6 对3.正方体 ABCD-A 1B1C1D1中与棱AA1平行的棱共有().A. 1 条 B . 2 条 C. 3 条 D. 4 条4.空间两个角、,且与的两边对应平行,若=60 °,则的大小为()..答案: 1. D 2.B 3. C 4. 60 °或 120°第 3 课时教学内容8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2. 1. 3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 1. 4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2.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空间中图形的基本位置关系,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关键借助图形,使学生清楚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分类标准,并能依据这些标准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及判定.教学突破方法恰当地利用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事物、思考关系,讲练结合,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探究讨论,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角板,直尺.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详见下表 .教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过程意图创设问题1:空间中直线和直线有几生 1:平行、相交、异复习9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情境种位置关系?面;回顾,导入问题 2:一支笔所在的直线和一生 2:有三种位置关系:激发新课个作业本所在平面有几种位置关(1)直线在平面内;学习系?(2)直线与平面相交;兴趣 .(3)直线与平面平行.师肯定并板书,点出主题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师:有谁能讲出这三种(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位置有什么特点吗?个公共点 .生:直线在平面内时二(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者有无数个公共点 .仅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时,二( 3)直线在平面平行——没有者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三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者没有公共点(师板书).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记作师:我们把直线与平面加强a.相交或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对知直线 a 在面内的符号语言是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识的a. 图形语言是:师:直线与平面的三种理解位置关系的图形语言、符号培养,主题语言各是怎样的?谁来画自觉探究图表示一个和书写一下 .钻研合作学生上台画图表示 .的学交流直线 a 与面相交的 a∩ = A.师;好 . 应该注意:画习习图形语言是符号语言是:直线在平面内时,要把直线惯,数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结形内;画直线在平面外时,合,加应把直线或它的一部分画深理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解 .外 .直线 a 与面平行的符号语言是a∥. 图形语言是:10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续上表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 1)问题 1:拿出两本书,看下两个问题(投影).作两个平面,上下、左右移动和翻生:平行、相交 .转,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师:它们有什么特点?( 2)问题 2:如图所示,围成生:两个平面平行时二者长方体 ABCD –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A′B′C′D′的六个时,二者有且仅有一条公共直通过面,两两之间的线(师板书).类比位置关系有几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形探索,种?和符号把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培养主题关系表示出来⋯⋯学生( 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探究——没有公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知识平面与平面平行合作子(投影例 1).迁移共点 .交流能力 .平面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加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符号语言知识是∥ . 图形语言是:的系统性 .1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续上表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B ).①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 l∥ .②若直线l 与平面平行,则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④若直线 l 与平面平行,则 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A . 0B . 1 C. 2 D. 3例 2 已知平面∥,直线a,求证 a∥ .证明:假设 a 不平行,则 a在内或 a 与相交 .∴ a 与有公共点 .又 a.∴ a与有公共点,与面∥面矛盾 .∴∥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讨例 1 通论、共同研究,得出答案. 教师过示范利用投影仪给出示范 .传授学师:如图,我们借助长方体生一个模型,棱 AA 1所在直线有无数点通过模在平型来研面究问题ABCD的方外,但法,加棱 AA 1深对概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 相交,所念的理以命题①不正确; A1B1所在直线解. 例 2平行于平面 ABCD ,A1B1显然不目标训平行于 BD,所以命题②不正确;练学生A1 B1∥AB,A1B1所在直线平行于思维的平面 ABCD ,但直线 AB平灵活,面 ABCD ,所以命题③不正确;并加深l 与平面平行,则 l 与无公对面面共点, l与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平行、没有公共点,所以命题④正确,线面平应选 B .行的理师:投影例2,并读题,先解.让学生尝试证明,发现正面证明并不容易,然后教师给予引导,共同完成,并归纳反证法步骤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理解 .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培养学面的位置关系 .生整合2.“正难到反”数学思想知识能与反证法解题步骤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给予点力,以小结拨、完善并板书 .及思维3. “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灵活性与严谨性 . 12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课堂作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A .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D .无数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析】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不相交,反之亦然;故应选C.2. “平面内有无穷条直线都和直线l 平行”是“l //”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如果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可能与平面内的无穷条直线都平行,但直线不与平面平行,应选 B.3.如图,试根据下列要求,把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 1)AB 没有被平面遮挡;( 2)AB 被平面遮挡.答案:略4.已知,,直线a,b,且∥,a,b,则直线 a 与直线 b 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析】平行或异面.5.如果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有多少条?画出图形表示你的结论.【解析】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6.求证:如果过一个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该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已知: l ∥,点P∈,P∈ m,m∥ l,求证: m.证明:设 l 与 P 确定的平面为,且= m′,则 l ∥ m′.又知 l ∥ m, m m P ,由平行公理可知,m 与 m′重合 .所以 m.13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教案 B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2. 1. 1 平面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表示法及两个平面相交的画法;2.理解公理一、二、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践活动,感知数学图形及符号的作用,从而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注意区别空间几何与平面几何的不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公理一、二、三,实践活动感知空间图形.教学难点:公理三,由抽象图形认识空间模型.学法指导:动手实践操作,由模型到图形,由图形到模型不断感知.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一个无形的平面中进行,请同学谈谈到底平面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举实例说明.在平面几何中,我们也知道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们是怎样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那么你认为平面是否有边界?你又认为如何去表示平面呢?二、新课以上问题经过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由各小组代表陈述你这样表示的理由?教师暂不作评判,继续往下进行 .实践活动:1.仔细观察教室,举出空间的点、线、面的实例.2.只准切三刀,请你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豆腐切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八块.3.请你准备六根游戏棒,以每根游戏棒为一边,设法搭出四个正三角形.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走出了平面的限制,是空间问题. 今后我们将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图 1问题:指出上述活动中几何体的面,并想想如何在一张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至此我们应感受到画几何体与我们的视角有一定的关系.练习一:试画出下列各种位置的平面.1.水平放置的平面2.竖直放置的平面14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图 2( 1)图2(2)3.倾斜放置的平面图 34.请将以下四图中,看得见的部分用实线描出.图 4(1)图4(2)图4(3)图4(4)小结:平面的画法和表示法.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如图 5.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成45o,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 2 倍.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我们常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 6.βFA DA DααB E CB C图 5图 6图 7平面常用希腊字母, ,等表示(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平面;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平面的名称,图 5 的平面,也可表示为平面ABCD ,平面 AC 或平面BD .前面我们感受了空间中面与面的关系及画法,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点、线与一个平面会有怎样的关系?15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显然,一个点与一个平面有两种位置关系:点在平面内和点在平面外.我们知道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可以认为平面是由它内部的所有的点组成的点集,因此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引用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从集合的角度,点 A 在平面内,记为A;点B在平面外,记为B (如图 7).再来研究一下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动手实践操作后讨论: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面上,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桌面上吗?请同学们再试着想一下,如何用图形表示直线与平面的这些空间关系?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公理,我们不难理解如下结论: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A l ,B l , 且 A, B,l.A l Bα图8例1 分别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描述下列图形.AA aa图 9( 1)图 9( 2)图 9( 3)例 2 识图填空(在空格内分别填上, , ,).A____ a;A____ α,B____ a; B____ α,Aa____ α;a____ α = B,B bb____ α;B____ b.a图 10图 11问题情景:制作一张桌子,至少需要多少条腿?为什么?公理 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A面 .CB实践活动:取出两张纸演示两个平面会有怎样的位置关α图 12系,并试着用图画出来 .图 12试问:如图13 是两个平面的另一种关系吗?(相对于同学们得出的关系)由平面的无限延展性,不难理解如下结论: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公共点16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 2 必修(A 版)的直线 .βP l 且P l.αP l图 13例 3如图14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l【分析】根据图形,先判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符号表示出来.【解析】在(1)中,l , a A , a B .l , a, b, a l P , B l P .在( 2)中,三、巩固练习教材 P43 练习 1— 4.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3)判断共面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P51 习题 A 组 1, 2.第 2 课时教学内容: 2. 1. 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 4.二、能力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中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17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异面直线的概念; 2.公理 4.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概念.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长方体模型、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直线、平行直线).相交直线(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无公共点).2.实例 . 十字路口——立交桥.立交桥中,两条路线 AB , CD 既不平行,又不相交(非平面问题).六角螺母DCA B二、新课讲解1.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练习:在教室里找出几对异面直线的例子.注1: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一 : 两条直线既不相交、又不平行.两直线异面的判别二 : 两条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合作探究一: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一定异面?答:不一定,它们可能异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按平面基本性质分(1)同在一个平面内:相交直线、平行直线;( 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异面直线.按公共点个数分( 1)有一个公共点 : 相交直线;( 2)无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2.异面直线的画法说明:画异面直线时,为了体现它们不共面的特点,常借助一个或两个平面来衬托. 18。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A版必修2
符号表示:P ∈α ∩β α ∩β = l,且 P ∈l。
公理 3 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精品课件
例1、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直线、平 面之间的关系。
解 :左边的图中, α∩β=l,a∩α=A,a∩β=B。 右边的图中, α∩β=l,a α,b β, a∩l=P,b∩l=P。
精品课件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求证: P 在直线 BD 上新疆 王新敞 奎屯
A
P EH
D
G
B
C
F
精品课件
证明:∵ EH FG P ,∴ PEH , P FG , ∵ E, H 分别属于直线 AB, AD , ∴ EH 平面 ABD,∴ P 平面 ABD, 同理: P 平面 CBD , 又∵平面 ABD 平面 CBD BD ,
集合中“∈”的符号只能用于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关系,“ ”和“∩”的符号只能
用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虽然借用于集合符号,但在读法上仍用
几何语言.(平面α外的直线 a)表示 a (平面α外的直线 a)表示 a 或 a A.
精品课件
问题4:如果直线l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P,直线l是否在平面α内? 直线l不一定在平面α内。
答案:(1)×(2)√(3)×(4)√
精品课件
2.①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会有几种位置关系

②如图所示,两个平面、,若相交于一点,则会发生什么现象.
③几位同学的一次野炊活动,带去一张折叠方桌,不小心弄坏了桌脚,
有一生提议可将几根一样长的木棍,在等高处用绳捆扎一下作桌脚(如图
所示),问至少要几根木棍,才可能使桌面稳定?
(5)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相交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中数学必修2《空间点、直线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中数学必修2《空间点、直线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课题名称 《2.1空间点、直线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 科 ⽬ ⾼中数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者分析 通过第⼀章《空间⼏何体》的学习,学⽣对于⽴体⼏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并理解它们的⼏何特征。

但是这种理解还只是建⽴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的,对于原理学⽣是不明确的,所以学⽣此时有很强的求知欲,急于想搞清楚为什么;同时学⽣经过⾼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定的逻辑推理能⼒,只是缺乏训练,不够严密,不够清晰;有⼀定的⾃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但有待提⾼,并愿意动⼿并参与分组讨论。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空间点、直线、平⾯的概念,知道空间点、直线、平⾯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 记忆三公理三推论,能够⽤简单的语⾔概括三公理三推论,会⽤图形表⽰三公理三推论,并将其转化成数学符号语⾔; 3. 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掌握使⽤三公理三推论解决⽴体⼏何问题的⽅法。

⼆、过程与⽅法 1. 通过⾃⼰动⼿制作模型,直观地感知空间点、直线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三公理三推论; 2. 通过思考、讨论,发现三公理三推论的条件和结论; 3. 通过例题的训练,进⼀步理解三公理三推论,明确三公理三推论的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培养对⽴体⼏何的兴趣,建⽴合作的意识; 2. 感受⽴体⼏何逻辑体系的严密性,培养学⽣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三公理三推论的概念及其内涵; 2. 使⽤三公理三推论解决⽴体⼏何问题。

教学资源 (1)每位同学准备两张硬纸板,其中⼀张中间⽤⼩⼑划条缝,铅笔三根; (2)教师⾃制的多媒体课件。

《2.1空间点、直线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的描述 教学活动1 ⼀、导⼊新课 1. 回忆构成平⾯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直线。

高中数学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数学教案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2. 通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量的本质区别.3. 通过学生对向量与数量的识别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会表示向量.三、教学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区别和联系.四、学法: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根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概念来学习向量的概念,结合图形实物区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一)、情景设置:(1)在物理中,位移与路程是同一个概念吗?为什么?(2)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量,如年龄、身高、体重、力、速度、面积、体积、温度等。

在数学上,如何正确理解、区分这些量呢?(二)、新课学习:1、图片展示:物理中常见的浮力、压力、压力等,提问: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答)他们都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板书1)向量的概念: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提问:向量和数量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答)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思考:时间,路程,功是向量吗?速度,加速度是向量吗?总结:向量的两要素:大小、方向2、探究学习:如何表示向量?由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所以数量常常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如3,2,-1,…而且不同的点表示不同的数量。

对于向量,我们常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它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表示向量的方向。

有向线段:在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中,规定一个顺序,假设A 为起点,B 为终点,我们就说线段AB 具有方向。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课件2.1.1平面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课件2.1.1平面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思考2:请你用尺子做实验并回答以下问 题(分组讨论)
1、过一点有几个平面?
2、过两点有几个平面?
3、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几个平面? 4、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有几个平面?
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公理二: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文字表示)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3、点与平面的关系 B
A
α
① 点A在平面内,记作A∈ α ② 点B在平面外,记作B α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点、线、平面之间的关系的符号表示(用集合 语言描述)
(1)点A 在直线L上
A
表示为: A L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2)直线L在平面 内 .
图形表示
No·B
α ·A
·C
Image
符号表示为: C AB
存在唯一平面α,使A∈ α
作用: 可用于确定平面的条件。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思考3:把三角板的一个角立在课桌上, 三角板所在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是 否只相交与一点B?为什么?
B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公理三: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它 公共点,且所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 线。(文字表示)
⑴点A在平面α内,点B在平面α外;
⑵直线L在平面α内,直线m不在平面α内; ⑶平面α和β相交于直线L; ⑷直线L经过平面α外一点P和平面α内一点Q ; ⑸直线L是平面α和β的交线,直线m在平面α内,L和m
相交于点P 。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分。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2人教版精品课件第2章 2.1 2.1.1《平面》

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2人教版精品课件第2章 2.1 2.1.1《平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因为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所以直线不可能在平面内 B.如果线段的中点在平面内,那么线段在平面内 C.如果线段上有一个点不在平面内,那么线段不在平面内 D.当平面经过直线时,直线上可以有不在平面内的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两个平面相交有两条交线 B.两个平面可以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C.如果一个点在两个平面内,那么这个点在两个平面的交 线上 D.两个平面一定有公共点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例 4:如图 5,在正方体 ABCD-A′B′C′D′中,E、F 分别是 AA′、AB 上一点,且 EF∥CD′,求证:平面 EFCD′、 平面 AC 与平面 AD′两两相交的交线 ED′、FC、AD 交于一点.
图5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错因剖析:遇到此类证明多线共点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 的突破口.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正确地用图形和符号表示点、直线、平面以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点看成是元素,线、面看成是点的集合, 所以点与线、面的关系用“∈、∉”表示,线与线、线与面及面 与面的关系用“⊂、⊄”表示.
1-1.试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各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 A 在平面α内,但不在平面β内; (2)直线 l 经过平面α外一点 P,且与平面α相交于点 M; (3)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 l,且 l 经过点 P.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高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平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C ) A.画一个平面,使它的长为 14 cm,宽为 5 cm B.一个平面的面积可以是 16 m2 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一个平面把 空间分成两部分 D.10 个平面重叠起来,要比 2 个平面重叠起来厚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 第2章 2-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2 第2章 2-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A B
AB
B
A
作用:用于判定线在面内
小结:公理2及其推论 A,B,C不共线
A,B,C确定一平面.
A∈ a
A和a确定一平面.
aIb=P
a和b确定一平面.
ab
a和b确定一平面.
作用:用于确定一个平面.
A
B C
Aa
aP
b
a
b
公理3:若两个不重合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则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空间中基本图形:点、线、面
一、平面的表示方法
1.特点:平面是无限延展,没有厚度的.
(但常用平面的一部分表示平面)
2.画法:水平或竖直的平面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
D
D
C
C
A
B
A
3.记法:
B
①平面α、平面β、平面γ(标记在边上)
②平面ABCD、平面AC或平面BD
巩固: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在正 确的说法的题号后打 ,否则打 .
CA
C (G)
A
G
E
H
DB
HE F
D
B(F)
空间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图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若从有没有公共点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 :
(1)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
2)
没有公共点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若从有没有共面的角度来看,也可分为两类:
(1)
在同一个平面内
相交直线 平行直线
( 2)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异面直线
A1
B1
(2) 直线MB1与CC1异面直线关系
主要特征: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的定义:
D A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aa高一数学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aa高一数学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wèi zhi)关系及语言表达
文字语言表达
图形语言表达
点A在直线l上
点A在直线l外
点A在平面α内
2021/12/12
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
符号语言表达
A∈l .
A∉l
.
A∈α .
点 A 在平面α外 直线 l 在平面α内
直线 l 在平面α外
平面α,β相交于 l
2021/12/12
解:(1)点A在平面α内,点B不在平面α内. (2)直线(zhíxiàn)l在平面α内,直线m与平面α相交于点A,且点A不在直线l上. (3)直线l经过平面α外一点P和平面α内一点Q. 图形分别如图(1),(2),(3)所示.
2021/12/12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题型二 点线共面
【思考】 过直线与直线外一点能否唯一确定一平面?两条相交直线能否唯一确定一平面?两条平 行直线呢? 提示(tíshì):由公理2,易证明上述三个问题中,均能唯一确定一平面.
2021/12/12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
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guīnà)出以下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知识(zhī shi)探

1.平面
(1)平面的概念
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课桌面、黑板面、海面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几何里的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2.1.1 平面课件(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2.1.1 平面课件(数学人教A版必修2)课件
2.线与线、线与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a与b相交于点A:
A

b

a
表示为:
ab A
直线l在平面内:

l
表示为: (不在呢?): l
l

课堂探究
直线l在平面 外: (I) (II)
A
l
lL


表示为: l //
表示为: l α = A
课堂探究
平面 与平面 相交于直线l:
l

表示为:
课堂探究
1.平面的概念
几何里所说的“平面”(plane)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 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桌面 黑板面 平静的水面 平面的形象
课堂探究
2、平面的画法:
请你从适当的角度和距离观察教室里的桌面、黑板 面或门的表面,它们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课堂探究
(1)水平放置的平面
(2)垂直放置的平面
ß
a
通常把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450
课堂探究
(3)两个相交平面的画法:
①先画两平面基本线
②画两平面的交线 ③分别作三条线的平行线 ④把被遮部分的线段画成 虚线或不画,其他为实线
α β
被遮挡的线用虚线 表示
课堂探究
3.平面的表示方法
(1)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常用平面的一部分表示平面) (2)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如图所示
典型例题
例4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 A.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B.一条直线和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C.空间不同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D.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课堂小结
1.平面的概念;
2.平面的画法、表示方法及两个平面相交的画法; 3.点、直线、平面间基本关系的文字语言,图形 语言和符号语言。

江苏省昆山市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教案1.2.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二)》

江苏省昆山市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教案1.2.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二)》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二)教学目标:理解推论1、2、3的内容及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推论1、2、3的内容及应用教学过程:推论1:直线及其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一) 推论2:两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二) 推论3:两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四)例1已知:空间四点A 、B 、C 、D 不在同一平面内.求证:AB 和CD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证明:假设AB 和CD 平行或相交,则AB 和CD 可确定一个平面α,则α⊂AB ,α⊂CD ,故α∈A ,α∈B , α∈C ,α∈D .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B 和CD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卡片:1、反证法的基本步骤:假设、归谬、结论;2、归谬的方式: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定理或公理矛盾、自相矛盾.例2已知:平面α⋂平面β=a ,平面α⋂平面γ=b ,平面γ⋂平面β=c 且c b a 、、不重合.求证:c b a 、、交于一点或两两平行.证明:(1)若三直线中有两条相交,不妨设a 、b 交于A .因为,β⊂a ,故β∈A ,同理,γ∈A ,故c A ∈.所以c b a 、、交于一点.(2)若三条直线没有两条相交的情况,则这三条直线两两平行.综上所述,命题得证.例3已知ABC ∆在平面α外,它的三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平面α于R Q P 、、.求证:R Q P 、、三点共线. 证明:设ABC ∆所在的平面为β,则R Q P 、、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公共点,所以R Q P 、、三点共线.卡片:在立体几何中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等问题时经常要用到公理2.例4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G 、H 、K 、L 分别是、、、111D A DD DC BC BB B A 、、111的中点.求证:这六点共面. 证明:连结BD 和KF , 因为 L E 、是CB CD 、的中点,所以 BD EL //. 又 矩形11B BDD 中BD KF //,所以 EL KF //,所以 EL KF 、可确定平面α,所以 L K F E 、、、共面α,同理 KL EH //, A B C PQ R αC A A B B C D DEF G H K L 1111故 L K H E 、、、共面β.又 平面α与平面β都经过不共线的三点L K E 、、,故 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所以E 、F 、G 、H 、K 、L 共面于平面α.同理可证α∈G ,所以,E 、F 、G 、H 、K 、L 六点共面.卡片:证明共面问题常有如下两个方法:(1)接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均在这个平面上;(2)间接法:先证明这些元素分别在几个平面上,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都相交,那么这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 )(2)经过一点的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 )(3)经过一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 )(4)平面α和平面β交于不共线的三点A 、B 、C . ( )(5)矩形是平面图形. ( )2.空间中的四点,无三点共线是四点共面的 条件.3.空间四个平面两两相交,其交线条数为 .4.空间四个平面把空间最多分为 部分.5.空间五个点最多可确定 个平面.6.命题“平面α、β相交于经过点M 的直线a ”可用符号语言表述为 .7.梯形ABCD 中,AB ∥CD ,直线AB 、BC 、CD 、DA 分别与平面α交于点E 、G 、F 、H .那么一定有G 直线EF ,H 直线EF .8.求证:三条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直线必共面.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推论及其应用课后作业:略。

高中数学必修2《第2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版

高中数学必修2《第2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版

个性化辅导教案学员姓名科目年级高一授课时间课时 3 授课老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平面[导入新知]1.平面的概念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从课桌面、黑板面、海面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1)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锐角通常画成45°,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2倍.如图①.(2)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把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②.3.平面的表示法图①的平面可表示为平面α、平面ABCD、平面AC或平面BD.[化解疑难]几何里的平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面是平的;(2)平面是没有厚度的;(3)平面是无限延展而没有边界的;平面的基本性质[导入新知]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内容图形符号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A∈l,B∈l,且A∈α,B∈α⇒l⊂α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C三点不共线⇒存在唯一的α使A,B,C∈α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P∈α,P∈β⇒α∩β=l,且P∈l[化解疑难]从集合角度理解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直线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故点与直线的关系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平面也可以看成点集,故点与平面的关系也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3)直线和平面都是点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成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故用“⊂”或“⊄”表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例1]根据图形用符号表示下列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1)点P与直线AB;(2)点C与直线AB;(3)点M与平面AC;(4)点A1与平面AC;(5)直线AB与直线BC;(6)直线AB与平面AC;(7)平面A1B与平面AC.[解](1)点P∈直线AB;(2)点C∉直线AB;(3)点M∈平面AC;(4)点A1∉平面AC;(5)直线AB∩直线BC=点B;(6)直线AB⊂平面AC;(7)平面A1B∩平面AC=直线AB.[类题通法]三种语言的转换方法(1)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有几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试着用文字语言表示,再用符号语言表示.(2)根据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画相应的图形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的区别.[活学活用]1.根据下列符号表示的语句,说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A∈α,B∉α;(2)l ⊂α,m∩α=A,A∉l;(3)P∈l,P∉α,Q∈l,Q∈α.点、线共面问题[例2]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解]已知:如图所示,l 1∩l2=A,l2∩l3=B,l1∩l3=C.求证: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法1:(纳入平面法)∵l1∩l2=A,∴l1和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B∈l2.又∵l2⊂α,∴B∈α.同理可证C∈α.又∵B∈l3,C∈l3,∴l3⊂α.∴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法2:(辅助平面法)∵l1∩l2=A,∴l1、l2确定一个平面α.∵l2∩l3=B,∴l2、l3确定一个平面β.∵A∈l2,l2⊂α,∴A∈α.∵A∈l2,l2⊂β,∴A∈β.同理可证B∈α,B∈β,C∈α,C∈β.∴不共线的三个点A、B、C既在平面α内,又在平面β内.∴平面α和β重合,即直线l1、l2、l3在同一平面内.证明点、线共面问题的理论依据是公理1和公理2,常用方法有(1)先由部分点、线确定一个面,再证其余的点、线都在这个平面内,即用“纳入法”;(2)先由其中一部分点、线确定一个平面α,其余点、线确定另一个平面β,再证平面α与β重合,即用“同一法”;(3)假设不共面,结合题设推出矛盾,用“反证法”.[活学活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圆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③任意四点确定一个平面④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共线问题[例3]已知△ABC在平面α外,其三边所在的直线满足AB∩α=P,BC∩α=Q,AC∩α=R,如图所示.求证:P,Q,R三点共线.[证明]法一:∵AB∩α=P,∴P∈AB,P∈平面α.又AB⊂平面ABC,∴P∈平面ABC.∴由公理3可知:点P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R也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P,Q,R三点共线.法二:∵AP∩AR=A,∴直线AP与直线AR确定平面APR.又∵AB∩α=P,AC∩α=R,∴平面APR∩平面α=PR.∵B∈平面APR,C∈平面APR,∴BC⊂平面APR.∵Q∈BC,∴Q∈平面APR,又Q∈α,∴Q∈PR,∴P,Q,R三点共线.[类题通法]点共线:证明多点共线通常利用公理3,即两相交平面交线的唯一性,通过证明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证明点在相交平面的交线上,也可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点也在其上.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求证:B,Q,D1三点共线.2.证明三线共点问题[典例]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E,G分别为BC,AB的中点,F在CD上,H在AD上,且有DF∶FC=DH∶HA=2∶3.求证:EF,GH,BD交于一点.[解题流程]欲证EF、GH、BD交于一点,可先证两条线交于一点,再证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由DF∶FC=DH∶HA=2∶3可得GE∥FH且GE≠FH,即EFHG是梯形,由此得到GH与EF交于一点.证明E 、F 、H 、G 四点共面―→EFHG 为梯形―→GH 和EF 交于一点O ―→证O ∈平面ABD ―→O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O ∈BD ―→得出结论.[规范解答]因为E ,G 分别为BC ,AB 的中点,所以GE ∥AC .又因为DF ∶FC =DH ∶HA =2∶3,所以FH ∥AC ,从而FH ∥GE .∴GE ≠FH .(4分)故E ,F ,H ,G 四点共面.又因为GE =12AC ,FH =25AC ,所以四边形EFHG 是一个梯形,设GH 和EF交于一点O .(6分)因为O 在平面ABD 内,又在平面BCD 内,所以O 在这两平面的交线上,而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是BD ,(9分)且交线只有这一条,所以点O 在直线BD 上.(10分)这就证明了GH 和EF 的交点也在BD 上,所以EF ,GH ,BD 交于一点.(12分)[名师批注]如何证明四点共面?,根据公理2的推论可知,本题可利用HF ∥GE 即可确定E ,F ,H ,G 四点共面.为什么GH 和EF 交于一点?,因为E ,F ,H ,G 四点共面,且GE 綊12AC ,HF 綊25AC ,所以GE ∥HF 且GE ≠HF ,即EFHG 为梯形,梯形两腰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怎样确定第三条直线也过交点?只要证明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这条直线恰好是分别过GH 和EF 的两个平面的交线.[活学活用]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各边AD ,AB ,BC ,CD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EF ,GH 交于一点P ,求证:点P 在直线BD 上.[随堂即时演练]1.若点Q在直线b上,b在平面β内,则Q,b,β之间的关系可记作()A.Q∈b∈βB.Q∈b⊂βC.Q⊂b⊂βD.Q⊂b∈β2.两个平面若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A.相交B.重合C.相交或重合D.以上都不对3.下列对平面的描述语句:①平静的太平洋面就是一个平面;②8个平面重叠起来比6个平面重叠起来厚;③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④平面可以看成空间中点的集合,它当然是一个无限集.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4.设平面α与平面β交于直线l,A∈α,B∈α,且直线AB∩l=C,则直线AB∩β=________. 5.将下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1)a⊂α,b∩α=A,A∉a.(2)α∩β=c,a⊂α,b⊂β,a∥c,b∩c=P.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新知]1.异面直线(1)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异面直线的画法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 特 点相交 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 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化解疑难]1.对于异面直线的定义的理解异面直线是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注意异面直线定义中“任何”两字,它指空间中的所有平面,因此异面直线也可以理解为:在空间中找不到一个平面,使其同时经过a 、b 两条直线.例如,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棱AB 和B 1C 1所在的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找不到一个平面同时经过这两条棱所在的直线,故AB 与B 1C 1是异面直线.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无公共点——⎩⎪⎨⎪⎧平行直线,异面直线.②若从是否共面的角度看,也可分两类:直线⎩⎨⎧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平行直线,不共面直线:异面直线.平行公理及等角定理[导入新知]1.平行公理(公理4)(1)文字表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性质叫做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2)符号表述:⎭⎪⎬⎪⎫a ∥b b ∥c ⇒a ∥c .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0°<θ≤90°. (3)当θ=π2时,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化解疑难]对平行公理与等角定理的理解公理4表明了平行的传递性,它可以作为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同时也给出了空间两直线平行的一种证明方法.等角定理是由平面图形推广到空间图形而得到的,它是公理4的直接应用,并且当这两个角的两边方向分别相同时,它们相等,否则它们互补.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A 1B 与直线D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②直线A 1B 与直线B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③直线D 1D 与直线D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④直线AB 与直线B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直线D 1D 与直线D 1C 相交于D 1点,所以③应该填“相交”;直线A 1B 与直线D 1C 在平面A 1BCD 1中,且没有交点,则两直线平行,所以①应该填“平行”;点A 1、B 、B 1在平面A 1BB 1内,而C 不在平面A 1BB 1内,则直线A 1B 与直线B 1C 异面.同理,直线AB 与直线B 1C 异面.所以②④应该填“异面”.[答案] ①平行 ②异面 ③相交 ④异面 [类题通法]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可用平面几何的方法去判断,而两条直线平行也可以用公理4判断. 2.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定义法:由定义判断两直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2)重要结论: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A∉α,B∈α,l⊂α,B∉l⇒AB与l是异面直线(如图).[活学活用]1.(2012·台州高一检测)如图,AA1是长方体的一条棱,这个长方体中与AA1异面的棱的条数是()A.6B.4C.5 D.82.若a,b,c是空间三条直线,a∥b,a与c相交,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平行公理及等角定理的应用[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M1分别是棱AD和A1D1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2)求证:∠BMC=∠B1M1C1.[证明](1)在正方形ADD1A1中,M、M1分别为AD、A1D1的中点,∴MM1綊AA1.又∵AA1綊BB1,∴MM1∥BB1,且MM1=BB1,∴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2)法一:由(1)知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B1M1∥BM.同理可得四边形CC1M1M为平行四边形,∴C1M1∥CM.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BMC和∠B1M1C1都是锐角.∴∠BMC=∠B1M1C1.法二:由(1)知四边形BB1M1M为平行四边形,∴B1M1=BM.同理可得四边形CC1M1M为平行四边形,∴C1M1=CM.又∵B1C1=BC,∴△BCM≌△B1C1M1.∴∠BMC=∠B1M1C1.[类题通法]1.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线定义(2)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性质等(3)公理42.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当两个角的两边方向都相同时或都相反时,两个角相等,否则两个角互补,因此,在证明两个角相等时,只说明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是不够的.[活学活用]3.如图,已知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2)若四边形EFGH 是矩形,求证:AC ⊥BD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 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A =AB ,E 、F 分别是BD 1和AD 中点,求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取CD 1的中点G ,连接EG ,DG ,∵E 是BD 1的中点,∴EG ∥BC ,EG =12BC .∵F 是AD 的中点,且AD ∥BC ,AD =BC ,∴DF ∥BC ,DF=12BC ,∴EG ∥DF ,EG =DF ,∴四边形EFDG 是平行四边形, ∴EF ∥DG ,∴∠DGD 1(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CD 1与EF 所成的角.又∵A 1A =AB ,∴四边形ABB 1A 1,四边形CDD 1C 1都是正方形,且G 为CD 1的中点,∴DG ⊥CD 1,∴∠D 1GD =90°,∴异面直线CD 1,EF 所成的角为90°. [类题通法]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个步骤(1)作:根据所成角的定义,用平移法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证:证明作出的角就是要求的角; (3)计算:求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得出.可用“一作二证三计算”来概括.同时注意异面直线所成角范围是(0°,90°]. [活学活用]4.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求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所成角的大小.2.探究空间中四边形的形状问题[典例]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连接BD .因为EH 是△ABD 的中位线, 所以EH ∥BD ,且EH =12BD .同理,FG ∥BD ,且FG =12BD .因此EH ∥FG . 又EH =FG ,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多维探究] 1.矩形的判断本例中若加上条件“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证明:由例题可知EH ∥BD ,同理EF ∥AC , 又BD ⊥AC , 因此EH ⊥EF ,所以四边形EFGH 为矩形. 2.菱形的判断本例中,若加上条件“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 证明:由例题知EH ∥BD ,且EH =12BD ,同理EF ∥AC ,且EF =12AC .又AC =BD , 所以EH =EF .又EFGH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GH 为菱形. 3.正方形的判断本例中,若加上条件“AC ⊥BD ,且AC =BD ”,则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 证明:由探究1与2可知, EFGH 为正方形. 4.梯形的判断若本例中,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F 、G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CF ∶FB =CG ∶GD =1∶2,那么四边形EFGH 是什么形状?证明:由题意可知EH 是△ABD 的中位线,则EH ∥BD 且EH =12BD .又CF FB =CG GD =12, ∴FG ∥BD , FG BD =FC BC =13, ∴FG =13BD ,∴FG ∥EH 且FG ≠EH , ∴四边形EFGH 是梯形. [方法感悟]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公理4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是常用的方法.公理4表明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它可以作为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同时也给出空间两直线平行的一种证明方法.[随堂即时演练]1.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平行D.相交或异面2.已知AB∥PQ,BC∥QR,∠ABC=30°,则∠PQR等于()A.30°B.30°或150°C.150°D.以上结论都不对3.已知正方体ABCD-EFGH,则AH与FG所成的角是________.4.正方体AC1中,E,F分别是线段C1D,BC的中点,则直线A1B与直线EF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5.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AB⊥CD,E、F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EF和AB所成的角.2.1.3 & 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导入新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a在平面α外直线a与平面α相交直线a与平面α平行公共点无数个公共点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a⊂αa∩α=A a∥α图形表示[化解疑难]1.利用公共点的个数也可以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当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时,直线与平面平行.(2)当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平面相交.(3)当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时,它们就有无数个公共点,这时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在平面外包括两种情形:a∥α与a∩α=A.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导入新知]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图示表示法公共点个数两平面平行α∥β没有公共点两平面相交α∩β=l有无数个公共点(在一条直线上)[化解疑难]1.判断面面位置关系时,要利用好长方体(或正方体)这一模型.2.画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1]下列说法:①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②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③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对于①,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或a与α相交,∴a和α不一定平行,∴①说法错误.对于②,∵直线a∥b,b⊂α,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α.∴②说法错误.对于③,∵a∥b,b⊂α,∴a⊂α或a∥α,∴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③说法正确.[答案] B[类题通法]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在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这三种情形都要考虑到,避免疏忽或遗漏.另外,我们可以借助空间几何图形,把要判断关系的直线、平面放在某些具体的空间图形中,以便于正确作出判断,避免凭空臆断.[活学活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和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相交;②一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它就和经过另一条直线的任何平面都平行;③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④两条相交直线,其中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则另一条一定与这个平面平行.A.0 B.1C.2 D.3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例2](1)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问α∥β是否正确,为什么?(2)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与平面β都平行,问α∥β是否正确,为什么?[解](1)不正确.如图所示,设α∩β=l,则在平面α内与l平行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a1,a2,…,a n,…,它们是一组平行线,这时a1,a2,…,a n,…与平面β都平行(因为a1,a2,…,a n,…与平面β无交点),但此时α与β不平行,α∩β=l.(2)正确.平面α内所有直线与平面β平行,则平面α与平面β无交点,符合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类题通法]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类似,可以从有无公共点区分: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由公理3可知,这两个平面相交于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①平行——没有公共点;②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若平面α与β平行,记作α∥β;若平面α与β相交,且交线为l,记作α∩β=l.[活学活用]2.在底面为正六边形的六棱柱中,互相平行的面视为一组,则共有________组互相平行的面.与其中一个侧面相交的面共有________个.3.如图所示,平面ABC 与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其他面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3.有关截面图形的形状问题[典例]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Q 是棱DD 1上的动点,判断过A ,Q ,B 1三点的截面图形的形状.[解题流程]欲判断过A ,Q ,B 1三点的截面图形的形状,需分析Q 点的位置.点Q 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DD 1上的动点,首先讨论Q 位置.⎭⎪⎬⎪⎫点Q 与D 1重合点Q 与D 重合点Q 不与D ,D 1重合―→分别判断―→得出结论.[规范解答]由点Q 在线段DD 1上移动,当点Q 与点D 1重合时,截面图形为等边三角形AB 1D 1,如图甲.(4分)甲 [名师批注]因为Q是棱DD1上的动点,所以当Q与D1重合时,D1B1,AB1,AD1均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即D1B1=AB1=AD1,所以,△AB1D1为正三角形.当点Q与点D重合时,截面图形为矩形AB1C1D,如图乙.(8分)乙[名师批注]点Q在DD1上,两个端点是特殊位置,所以Q与D重合时,由DC1∥AB1知,截面是矩形AB1C1D.当点Q不与点D,D1重合时,截面图形为等腰梯形AQRB1,如图丙.(12分)丙[名师批注]当Q在DD1两点之间时,延长AQ交A1D1延长线于O点,连接B1O交C1D1于R点,则AB1RQ为截面图形.[活学活用]如图所示,G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DD1延长线上的一点,E,F是棱AB,BC的中点.试分别画出过下列各点、直线的平面与正方体表面的交线.(1)过点G及AC;(2)过三点E,F,D1.[随堂即时演练]1.M∈l,N∈l,N∉α,M∈α,则有()A.l∥αB.l⊂αC.l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2.如图所示,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A.α∩β=lB.α∥β,l∈αC.l∥β,l⊄αD.α∥β,l⊂α3.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则a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4.(2012·临沂高一检测)经过平面外两点可作该平面的平行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5.三个平面α、β、γ,如果α∥β,γ∩α=a,γ∩β=b,且直线c⊂β,c∥b.(1)判断c与α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c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平面
东莞市南城中学陈立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2.1.1平面》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的第二章第一节,教学内容安排一个课时,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描述性概念及三个公理。

(2)内容解析
平面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教材以课桌面、黑板面、海平面等为例对它加以描述而不定义。

平面的基本性质即公理1、公理2、公理3,是研究立体图形的理论基础,也是进一步推理的出发点和根据。

其中公理1可以用来判断直线或者点是否在平面内;公理2用来确定一个平面,判断两平面重合,或者证明点、线共面;公理3用来判断两个平面相交,证明点共线或者线共点的问题。

平面的基本性质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和填空题型为主。

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对立体图形的整体把握,这节课以学生熟知的长方体为载体,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拓展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帮助学生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平面的描述性概念,了解平面的表示方法和画法;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即三个公理,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图形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了解平面的描述性概念;
②了解平面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画法;
③理解公理1、公理2、公理3;
④能正确地用数学语言表示点、直线、平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⑤感知数学语言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目标解析
通过学生熟知的正方体、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对平面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借助学生已有的直线的描述性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体验获得平面的描述性概念的思维过程。

在学生了解平面的描述性概念以后,首先给出平面的表示方法,然后类比画直线的方式,从“直观性”角度给出平面的画法。

尽管平面的描述性概念、平面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画法这些内容不难,但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本质还是有一定难度,没办法也没有必要从更深层次理解这些知识点,因此,将这些内容定位为了解。

平面的三个公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充分重视,并且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

通过文字语言的严谨、图形语言的直观和符号语言的简洁以及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几何概念课。

学生了解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可能有难度,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感受,多举例。

学生不好接受为什么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水平放置的平面,教学中要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用平行四边形表示水平放置的平面的“直观性”。

三个公理是研究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论证推理的逻辑依据,学生容易掌握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但符号语言较难掌握,教学中可适当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用符号语言规范的完成表达。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教学难点是理解三个公理以及用符号语言规范的完成对问题的表示。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立体几何教具,多媒体,直尺。

5.教学过程设计
画成邻边的2倍长。

如图
②两个平面相交时,画出交线,被遮挡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如图
平面的表示:
1﹒用一个希腊字母,,, ……来表示,如:平面、平面等。

2﹒用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

如:平面ABCD ,平面AC , 平面BD 等。

l
(2)
练习: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1)点A 在平面内,点B 不在平面内,点A ,B 都在直线 a 上;
(2)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内且平行于直线m .
ιb a
P
例3、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1)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2)经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3)若A ∈直线a ,A ∈平面α,则a α⊂。

(4)平面α与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提高体)已知△ABC 在平面外,它的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交于P ,Q ,R . 求证:P ,Q ,R 三点共线.
6.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打“√”,假的打“×”
(1)可画一个平面,使它的长为4cm ,宽为2cm . ( ) (2)一条直线把它所在的平面分成两部分,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 (3)一个平面的面积为202
cm . ( )
2.下面是一些命题的叙述语(A ,B 表示点,a 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其中命题和叙述方法都正确的是( )
A .∵A α∈,
B α∈,∴α∈AB . B .∵a α∈,a β∈,∴a =βα .
B A
C P
Q
R α
C .∵A a ∈,a α⊂,∴A α∈.
D .∵A a ∉,a α⊂,∴α∉A .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经过一条直线和一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C .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
D .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4.如图在四面体中,若直线EF 和GH
A .在直线D
B 上
B .在直线AB 上
C .在直线CB 上
D .都不对
5.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1)点A 在平面α内,但点B 在平面α外. (2)直线a 经过平面α外的一点M .
6.如右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直线1AC 在平面11CC B B 内.
(2)设正方形ABCD 与1111A B C D 的中心分别为O 、1O , 则平面11AAC C 与平面11BB D D 的交线为1OO . (3)由点A 、O 、C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4)由A 、1C 、1B 确定的平面与由A 、1C 、D 确定的平面是同一平面.
设计意图:
1、强化对平面特征的理解。

2、强化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符号语言表示。

3、强化对公理2的理解。

4、强化公理3的应用。

5、强化三种语言的转化,为后续的推理规范打基础。

6、全面回顾本节课的难点三个公理的应用。

7.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第二章第一课时,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它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空间观念的基础,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由平面向立体过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立体图形可以想象出组成立体图形的点、线、面的空间位置关系。

其中,三个公理还是后续几何命题证明的出发点和根据。

因此,高质量的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空间几何体,对空间几何体已有整体认识,因此,这节便以学生熟知的正方体为载体,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中,用学生身边的物体为例,设计比较简单的问题,或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先由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获得结论,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结论做总结、归纳,最后以多媒体、板书等形式给出规范表达。

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到平面的概念和平面的基本性质比较抽象,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会配以例题或练习用来诊断课堂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本,学生参与度高,应该可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对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内容略显不足,其次对三个公理的应用还可加深。

B
C
D A
B
C
A
D
O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