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分析_席时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P值>0.05,无统计学差异,符合糖尿病患者失去心血管女性性别保护特点[3]。曾有文献[4]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WHt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我们2型糖尿病在有无颈动脉斑块两组WHt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是否与我们纳入观察的DM2病人例数偏少有关?我们将以增加分析大样本病例作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9-31.
2.王佳,邹大进.2型糖尿病口服药的心血管狭窄与风险.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5):340.
3.苟文华,许樟荣,陈兴明,等.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和性别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7):407.
4.邵俊涛,于杰,王锐,等.2型糖尿病患者腰围身高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临床荟翠2009;24(20):1760-1762.
(2013-03-14收稿)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分析
江苏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14011)席时颖
摘要分析6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有如下特点:(1)典型腹痛所占比例少;(2)平素血糖控制差,血HbA1c水平高;(3)症状重,疗程长。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临床特征
近年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也低下,其防疫功能减弱,白细胞趋化性下降,吞噬作用减弱,杀伤力降低,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肝脓疡[1]。Thomsen等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肝脓肿的危险性比无糖尿病者增加3.6倍。现将我院2002年1月 2013年4月共收治的64例回顾性分析,总结为临床提供借鉴。
1对象和方法搜集我院2002年1月 2013年4月共收治64例肝脓肿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1 91岁,排除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终末期肾病,肾病综合征,白血病及结核或阿米巴性肝脓肿。分为糖尿病组38例和非糖尿病组26例,均为2型糖尿病。前者:男22例、女16例后者:男16例、女10例,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资料。
2结果(1)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腹痛症状,体格检查有上腹压痛、肝区叩痛、肝肿大症状。由于临床表现较典型,多数患者在门诊或入院时当天即可得到确诊。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腹痛表现少而轻微,常主诉为发热伴其他系统感染症状(如咳嗽、尿频、尿急等)或仅表现为发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38例糖尿病者既往明确为糖尿病者26例,平均病程0.2 17年,入院时随机血糖8 36mmol/L,入院后新诊断糖尿病12例,糖尿病组入院时HbA1c平均值:9.5% 12.4%。(2)影像学表现:细菌性肝脓肿B超表现从囊性回声至高实性回声不等,早期脓肿未液化时表现为实质性回声,中期脓肿开始液化时表现为液性暗区伴混杂密度,后期脓肿成熟液化时,主要表现为囊性改变。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而脓肿壁有不同程度强化。2组患者的脓肿均好发于肝右叶,单发多见。(3)合并症,并发症情况:细菌性肝脓肿多由血行感染或胆道感染所引起,患者入院时常合并胆道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感染的表现,但仍有部分患者的传播途径不明,称为隐源性肝脓肿。本研究中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胆道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炎症等,胸腔积液为最常见并发症。2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有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合并感染性休克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为糖尿病组。
3治疗及转归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在治疗上应是控制炎症和控制血糖两者并重,不可偏颇。因为两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加重的。高血糖使患者的血渗透压升高,抑制外周血白细胞的趋化,吞噬以及杀菌能力,同时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在高渗葡萄糖的组织中更容易生长,因此,血糖不控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不能恢复,感染难以控制;而感染不控制,则全身应激状态不能解除,高血糖则难以恢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均使用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 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 10.0mmol/L。患者每日使用胰岛素总量12 80μ不等。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对脓肿体积大,接近体表及已有坏死液化者,行B超定位下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术后向脓腔内注入抗生素。对穿刺困难或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及合并有需要手术的疾病时予手术治疗。抗生素选用替硝唑加三代头孢加喹诺酮类,亦有使用上述抗生素效果不佳者换用超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等。因为几乎所有患者在起病时已使用了抗生素,故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不高(本组为20%),主要为大肠埃斯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抗感染治疗应持续较长时间,即使脓腔闭合后应继续使用1 2周。本组未手术及穿刺引流,仅抗炎,控制血糖保守治疗即脓肿吸收好转者共47例,糖尿病组29例,非糖尿病组18例,13例行B超定位下穿刺吸引及置管引流,糖尿病组9例,非糖尿病组4例,均治疗好转出院。行开腹手
·
32
·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0卷第3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10No.3
术者1例。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所有入组者均未有在院内死亡。
4讨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腹痛,乏力等。实验室检查为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浆白蛋白下降,肝酶升高。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有以下特点:(1)平素血糖控制差,空腹血糖及HbA1c均高,提示感染与血糖高有密切相关;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反映患者蛋白质代谢混乱重、总体营养状况差;(2)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虽然病情严重,但体征不明显,虽大多有发热,但腹痛表现轻微,甚至无腹痛主诉,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伴发微循环及自主神经损害,痛阈提高,感觉迟钝有关;(3)病情复杂多变,感染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而且糖尿病患者自身体内代谢紊乱,严重削弱了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感染较难控制,症状易反复,甚至合并败血症,感染性休克,需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周期长。
肝脓肿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侵入性治疗。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脓肿大小,液化情况选择不同方案。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抗生素联合B超定位下穿刺吸引或置管引流术。抗生素选用肝脏和胆道浓度高的杀菌剂,即替硝唑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充份引流感染灶是脓肿治疗的根本所在,对脓肿已液化,距体表较近者,行B 超定位下细针穿刺吸引或置管引流术,对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外科手术者主要应用于脓肿位置较深,不易穿刺引流,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厚壁脓肿或有胆道疾病需手术一起处理者。
糖尿病患者除抗感染外,还应良好控制血糖。良好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较好地使用胰岛素,有酮症酸中毒者宜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发病前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者在体温正常,病情控制后应继续坚持胰岛素治疗,直到脓肿消失为止。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糖,电解质及酮体。此外,肝脓肿者多食欲不振,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低,需补充足够热量及营养。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自身营养不良,感染消耗大,低蛋白血症严重,需加强营养治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补充白蛋白。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时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而且炎症反应重,感染较难控制,治疗周期长。给予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适时脓肿引流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525.
2.ThomsenRW,Jepsen P,Sorensen HT.Diabetes mellitus and pyogenic liver abscess:risk and prognosis.Clin Infect Dis2007;44:1194-1201.
3.赵小芹,等.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1:48-50.
(2014-02-28收稿)
二甲双胍联合普伐他汀治疗初诊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513000)刘婉贞许水平
摘要将门诊收集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早期相对低危T
2
DM患者38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使用二甲双胍500mg,tid+普伐他汀20mgqn,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500mg,ti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也未发现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普伐他汀组降血糖优于二甲双胍组。
关键词二甲双胍;普伐他汀;初诊2型糖尿病
至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居世界第一位,且90%为2型糖尿病[1],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80% 90%超重或肥胖。我们选取专科门诊符合条件的初发糖尿病患者接受普伐他汀降血脂对照治疗,现进行一半,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专科门诊就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38例,符合以下条件:初发非孕妇或哺乳妇女糖尿病患者,排除急、危、重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重度感染等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ALT>150U/L,Creat>442μmol/L),伴或不伴超重肥胖,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TO建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值(mmol/L)空腹血糖≥7.0或随机血糖≥11.1或OGTT ≥11.1;并且限定6.5mmol/L<HbA1c<9.0mmol/L,伴或不伴临床症状;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脂代谢紊乱标准符合《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BMI限定:BMI<30kg/m2;年龄均小于70岁。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9例,在饮食控制有氧运动的基础上,一组给予二甲双胍0.5tid+普伐他汀20mgqn,另一组单用二甲双胍,疗程12周。疗效观察指标:每周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后测量对比腹围、BMI,抽血检测心肝肾功能、24h尿蛋白、血脂、胰岛素、C肽HbA
1
c。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分析请见表1;(2)不良反应目前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过敏性患者退出实验,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BMI腹围均有所下降。
·
42
·
实用糖尿病杂志第10卷第3期JOURNAL OF PRACTICAL DIABETOLOGY Vol.10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