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韵研究20年概述

合集下载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阶段 (Ellis,1994) 阶段 1 2 3 4 5 特征描述 用原形来代替过去式 开始使用不规则的过去式形式 过度概括规则的过去式形式 有时会使用混合的形式 正确使用不规则的过去式形式 例 eat ate eated ated ate
语言的发展有时遵循一种U型过程
2013-8-4 2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研究存在内部发展 不均衡现象 表现有二:
语法偏误 *九月去年 *昨天我去了一个北京有意思的地方。 语序错位 *打球了三个钟头 *王老师教文学,也历史。 词语残缺 *吃得不了 *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词语误加 *暑假他再去了上海。 *我们的宿舍干净和明亮。 词语误代
语义偏误 *他把我骗了,可是我没上当。
语用偏误 ? 你们的意见太片面了,人家不同意。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北京语言大学 施家炜
[摘要] 在阐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
与总体框架的基础之上,探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 语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研究的热点与 盲区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研究方法、研究重心、接口研 究、理论支撑、理论建构等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总体框架;研究现
研究领域4: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
2013-8-4
一般个体差异因素:成果很少 学习者策略的研究:成果很少
10
2.研究的热点——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
2.1 偏误分析 系统分析学习者偏误,研究来源,揭示学 习者中介语体系 分析步骤: 收集→鉴别→描写→解释→评估
2013-8-4
11
描写偏误
2013-8-4 25
3.4 社会环境研究 核心课题—— 习得所发生的外部环境究竟在习得过程中 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其重要性如何? 3.5 认知过程 input → intake 对现有第二语言知识体系重新建构的普遍 认知过程 提出解释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型

语义韵理论综述

语义韵理论综述

语义韵理论综述作者:黄文鹏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3期引言:自从Louw在其1993年的论文中正式提出语义韵这一概念,至今20年间,语料库语言学家对语义韵的研究层出不穷。

本文将首先介绍语义韵的理论框架,其次探讨这一理论背后的理论来源与基础,最后对语义韵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Louw正式提出了语义韵这个概念,并给出了定义“一个语言形式会被其周围搭配词稳定的语义氛围所沾染,在本文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语义韵。

”(Louw,1993)然而随后Louw指出,是Sinclair首先发现语义韵现象并为其命名。

作为Cobuild词典项目的主持者和编纂者,Sinclair在参与项目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有趣的发现和观察,这些现象为后来语义韵的发现奠定了基础,比如Sinclair利用语料库研究set in 这个词组的语言环境时发现:“这个词组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它的主语。

它们大致上都是一些表示消极事物的词。

这些词主要有rot,decay,malaise,despair,ill-will,decadence等等。

这些词之中,没有一个是表示人们想要的或是积极的。

”(Sinclair,1987)Louw认为语义韵其实是一种语义氛围,这种氛围稳定的存在于一些词中,并可以“传染”给其常用搭配词。

Louw将语义韵分为两种即“好的”语义韵和“坏的”语义韵。

Louw还着重探讨了语义韵在反语的使用和表达作者真实态度的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反语的使用,而如何去使用反语或者作为读者如何去识别反语,与语义韵的知识密不可分。

2.语义韵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这种命名方式受到了Stubbs的质疑,他认为话语韵律(discourse prosody)这个提法更加合适。

Stubbs认为“话语韵律是一种可以横跨多个(语言)线性单位的特征……话语韵律表达了说话者的态度。

认知转喻视域下的语义韵研究

认知转喻视域下的语义韵研究

域的认知来诠释或解读另—领域的—种认知活动,是 ^ 、 类借助语言所表

认知语言学对转喻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R u i z d e M e n d o z a 的—种重要的认知活动。转喻涉及同—认知域中概念之间的激活和映现 ( 2 0 0 2 , 1 4 鼬撇 中 指出, 转喻是由 观念 匕 的邻近l 生 为基 础的联系所以起 是“ 理想的 知模型” 的一种类型, 保证其获得相关解释的条件是概念之 的。 任伺通翘 联系或者转喻的变化都属于 这・范畴。 L a k o f 1 9 8  ̄师 之为 间的相 互 联系。而语义韵是鳖体的{ 番 都 具有说话 ^ 态度的语义氛 “ 理想化认知模型” ( I d e a l i z e d C o g n i t i v e M o d e l , 简写为 I c 的—种形式。 围, 转喻在积极或者消极的语义韵作用使得这种语 义 韵越加清晰。其次 ,
科教 文化
・ 1 4 9 ・
认知转喻视域下 的语义韵研究系。 黑龙江 哈尔 滨1 5 0 0 0 0 )
摘 婪: 转喻 已经是认知语言研究中逐步升温的热点。本文介绍并评述了国内外认知转喻研究的主要人物及其研究方向, 并提出从 钛知转喻视角下研究语义韵的新思路, 以期对转喻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麓调: 认知转喻 ; 语义韵; 语境
1概述 语义韵( 卫乃兴 , 2 0 0 2 ) 。语 义韵大体可分为积极、 中. 陛、 消极语义韵三类
从传 统意义匕 的修辞格, 再至 k 知语言学中 逐年升温的研究热点, 转 ( S t u b b s , 1 7 6 ) 。 语义 韵很少由单个词承载 , 而是分 . 布于—个文本序列中, 功 喻已 经受奎 学者的关注, 地位不可同日 而语。认知语言学中, 转喻的 能是表明说话 ^ 、 对某个语用场合的立场、 观点和态度。 语义韵的作用是表 砌 } 视角星多力准 时 碾 。 研 究的 力法主 要是与理论分析协同的内 省 法, 这 明说话 ^ 在 椭 用场合 的立扬 、 观点和态度, 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 经济的研究转喻这一高级认知活动, 缺点也 成语篇的主要威: 分, 它渗透于语篇的各个层面a 魄 在江 , 2 ) , 那么认知转喻是 显而易见: 主观性强。 幸运的是, 日 趋成熟的语料库研究方法为更加客观 如何在语 义 韵中发挥作用呢?首先, 认知语言学认为 , 意 义并非存在于语 的转蝓_ 硼 浓 瞅 了可能性。 本文介绍并评_ 述 国内 夕 认知转喻初究的 言单位之中, 而是在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中构建出来的, 在这过程中转喻的 成粜, 探讨 转喻的研究现状, 并提出 从认知转喻视角下研究语义 韵的新思 基础 耀 匡 } 常重要的 作 佣。 转喻促 人 类借助列 客 趟 — 领

近20年古汉语动词研究综述_武振玉

近20年古汉语动词研究综述_武振玉

近 20 年古汉语动词研究综述武振玉 周晓凤〔摘要〕动词在古汉语词类系统及词汇系统中均居重要地位, 但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 相关研究却比较冷清, 研究成果亦比较有限。

近 20 年来随着动词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相关研究成果也明显增多 。

从研究对象 看, 这些研究可大别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种, 前者又有专书研究和共时断代研究的不同, 后者则有通史式演 变研究和断代式演变研究两种 。

其中专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但断代研究还有许多空白, 亟待加强。

从研究内 或侧重语法研究, 或侧重语义研究, 或两者并行。

从研究方法看,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共时与历时相结 容看, 合、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等均已开始被有效地应用 。

同时, 引入现代语言学理论全方位地研究古汉语动词也取得 如运用语义场理论研究动词类聚和运用配价理论研究动词组合就是其代表 。

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动词; 共时研究; 历时研究; 专书研究; 专类动词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07JA740014 ) ; 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 2010ZZ045 ) 〔作者简介〕武振玉, 1963 年生, 历史学博士,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吉林 长春 130012 ) ; 周晓 1965 年生, 凤, 吉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H109.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6198( 2012) 04 - 0267 - 04动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 , 这 类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是语义系统和基本词汇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词类相比, 动词在句法结 构中活动能力最强, 大部分词类都要跟它发生一定 的组合关系; 从历史更替看, 动词是变化较大的一 类, 在汉语词汇系统的古今演变中占有重要地位 。

但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 动词研究却比较冷清, 研 究成果不多, 理论探索也相对滞后。

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

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

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语义韵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语言中词语、短语、句子等在特定语境下所呈现的语义特征。

本文将从语义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语义韵的实际应用效果,最后对语义韵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语义韵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

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语义单位,不同词语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语义韵。

例如,“苹果”和“手机”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在语境中呈现出“电子设备”的语义特征。

短语和句子也是语义韵的研究对象。

短语是由多个词组成的语义单位,而句子则是由多个短语构成,能够表达完整的思想。

词义分析是语义韵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词语的语义、语源等方面的分析,揭示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具体含义。

词义分析包括对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词语的语义特征。

语境分析是研究语义韵的重要方法之一,它的是语言单位在特定语境下的意义。

通过对语境的分析,可以了解语言单位在语境中所传达的语义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语义韵。

例如,“今天天气真好”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语义信息,如愉悦、赞扬、讽刺等。

形式化表达是语义韵研究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等方式来表达语义韵。

形式化表达可以将复杂的语义关系简化为简单的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描述语言单位的语义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机器翻译、文本分析等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持。

语义韵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对目标语言中词语、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语义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语义特征,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而语义韵在机器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器翻译系统可以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中语言单位的语义韵进行对比分析,实现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准确翻译。

例如,将“狗”翻译成英语时,“dog”是最佳选择,因为“dog”在英语中具有与“狗”相似的语义韵。

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

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一、本文概述《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这篇文章旨在对过去二十年里,国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这也推动了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首先概述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和主要成果。

然后,文章将重点探讨过去二十年中,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理论框架、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创新和突破。

文章还将对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促进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并为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普及做出积极贡献。

二、研究背景与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

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上,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效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因素对汉语习得的影响。

同时,对于汉语习得过程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具体问题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始借鉴和融合多元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例如,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理论为汉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随着技术的发展,语料库建设、大数据分析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汉语习得研究中,为揭示汉语习得的内在规律和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尽管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现状评述陈贝贝(宁波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以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对2000~2018年期间刊发的所有国内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国内语义韵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总结了基于语料库下语义韵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旨在为今后的语义韵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语义韵;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评述作者简介:陈贝贝,女,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9年第6期总第684期MODERN CHINESENo.6General No.684现代语文语料库方法是指创建或利用语料库进行相关问题研究的方法。

当前语料库方法主要应用于计算机领域,即通过计算机对语料进行记录、分类、存储、标注、检索、统计及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语料库的发展,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 approach)的词汇搭配研究也成了语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Firth (1957)提出的词项结伴说和类连接概念,为基于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P12)。

在词项搭配中,当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与关键词词项同时出现时,后者就会被“传染”上相关的语义特征,或因搭配环境的不同产生语义变体,这就是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2][3]。

Stubbs(1996)从功能的角度,将语义韵分为积极(positive)、中性(neutral)和消极(negative)语义韵三类[4]。

在积极语义韵中,关键词吸引的都是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词项,如:provide,provide a positive rationale/provide the highest quality ;在消极语义韵里,关键词吸引的词项大多是具有鲜明的消极语义特点,如:cause,cause greater harm/cause serious bodily injury ;在中性语义韵里,关键词后有时跟的是积极语义词项、有时是消极语义词项,由此形成一种错综的语义氛围,所以中性语义韵又被称作错综语义韵(Mixed Prosody)。

论语义韵研究在学习型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论语义韵研究在学习型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研 究结 果 表 明 , o c c u r 在 专 业领 域 英 语 中具 有 明显 的 中性 语 义韵 倾 向 , 而“ 发 生” 在 汉 语 中则 以 消极 语 义 韵 特 征 为 主; 现 有 主 流 英 语 学 习词 典 提 供 的语 义 韵 信 息 仍 存 在 问题 和 不 足 , 且缺 乏 系统性 。结合上 述研 究, 进 一 步 从 释

引 言
学习语言仅仅掌握 语法 和记忆 大量 的词汇是 不够 的 , 更 重 要 的 是 知 道 如 何 得 体 地 使 用 语 言 。非 母 语 者 由 于缺 乏 语感 , 在 二 语 学 习 过 程 中 极 易 受 到 母 语 负 迁 移 的 干 扰 。二 语 学习主要依赖后 天的语言 输入 , 涉 及 非 常 复 杂 的 认 知 心 理 过 程 和 巨大 的认 知 努 力 ] 。因此 , 面 向非母语 者 的学 习 型词 典 ( 1 e a r n e r ’ S d i c t i o n a r y )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语 言 学 习 工 具书 , 理 应 在 词 典 中 创 设 语 言 使 用 的情 境 , 增 加 用 户 查 阅 过 程中可理 解性 输人 ( c o mp r e h e n s i b l e i n p u t ) 和摄 人 ( i n — t a k e ) [ 2 ] z 4 2 - 2 4 3 , 提供 语 用 信 息 , 其 中包括 语义韵 信息 。国 内

t o n [ 9 _ 则 证 实 了这 一 说 法 , 发 现 以 语 料 库 为 基 础 的 词 典 编 纂 相 对 而 言 可 提 供 更 多 语 义 韵 等 方 面 的信 息 。 国 内语 义 韵研究直接 和词 典编 纂相 结合 的并 不 多见[ 1 。 ] 。 , 但已 经认识到语义韵研究对词典编纂 、 语言教学 、 翻 译 和 翻译 教 学、 认识语言学 、 语用学等领域的启示和意义 。 因此 , 本文立 足 于英汉 跨语 言 语义 韵研 究 , 试 图 从 释 义、 例证 、 用法 信息 、 参 见 等 方 面 来 探 讨 跨 语 言 语 义 韵 研 究 在英 语 学 习 型 词 典 编 纂 中的 具 体 应 用 。

语义韵研究概述

语义韵研究概述

语义韵研究概述摘要:语义韵研究是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一大研究热点。

本文尝试从宏观的角度对语义韵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并提出了语义韵研究的两个新方向。

关键词:语义韵研究方法研究现状新方向词语搭配(collocation)的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研究是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的一大研究热点。

语义韵这一术语是Sinclair(1991)借用Firth曾经使用的“音韵”一词而新创的一个专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使用的术语。

语义韵概念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吸引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语义韵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概括,并提出了一些语义韵研究的新方向。

一、语义韵的基本理论语料库的研究实践表明,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

由于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高频共现,后者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整个语境内就弥漫了某种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3)。

语义韵大体可分为分为积极(positive)、中性(neutral)和消极(negative)三类。

在消极语义韵里,关键词吸引的词项几乎都具有强烈或鲜明的消极语义特点,它们使整个语境弥漫一种浓厚的消极语义氛围。

积极语义韵相反:关键词吸引的几乎都是些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词项,由此形成一种积极语义氛围。

在中性语义韵里,关键词既吸引一些消极涵义的词项,又吸引一些积极涵义或中性涵义的词项,由此形成一种错综的语义氛围。

因此,中性语义韵又可称为错综(mixed)语义韵。

无论哪一类情况,给定关键词的搭配行为都有规律可循,都隐含或明确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态度与评价意义,实现某种语用目的或功能。

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迄今发现的重要语言运作机制之一,它不仅揭示词项结伴行为的语义特征,而且揭示人们凭借搭配范式表达态度、评价事件等语用功能特征。

具体的目的功能使节点词显示强烈的语义选择趋向;语义选择趋向有力地制约着节点词语境内搭配词的使用,使同质语义特点的词项聚集共现,并分属于有限的几个语义组。

语义韵视角下的《水浒传》动词翻译探讨

语义韵视角下的《水浒传》动词翻译探讨

语义韵视角下的《水浒传》动词翻译探讨作者:刘克强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2期摘要: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它能够揭示和挖掘意义的实现。

翻译的过程,本质上是意义的再现过程,因而语义韵在源语与译语意义的再现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水浒传》中动词“掿”为例,在自建的《水浒传》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运用语义韵理论考察四个译文中此动词的翻译情况,研究表明,沙译能够从语篇语境意义和功能展开翻译,充分表达潜藏的语义韵,因而准确、得体;赛译、杰译、登译则体现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水浒传》翻译语义韵“掿”一、前言《水浒传》第一次将白话运用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程度,使其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鲁迅先生对《水浒传》的语言艺术评价很高,尤其称道小说中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他评价称:“《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何士龙,1982)。

郑公盾(1983)认为,在《水浒传》里,不论是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还是张顺、时迁等人,都有着他们独特的语言,有自己常用的一些语汇,有自己特有的口吻。

在《水浒》中有大量的直接描写打斗、战争的场景,从词汇的使用来分析,就是动词的使用,用动词来显示叙事的动作性,表现人物的性格。

其中有些动词,如“攧”、“掿”等被张世君(2007)称为“非常强悍的动词”,表现出动作的激烈、粗鲁。

在刻画人物性格、促进叙事的发展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本文以“掿”和“攧”两个动词在《水浒传》四个译本中的翻译为例,基于平行语料库来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

其中四个译本分别为:美国学者赛珍珠的七十回译本,英国学者杰克逊的七十回本,沙博理的一百回译本,英国学者登特-杨翻译的一百二十回本(下文为简化起见,将四种译文分别称为赛译、杰译、沙译和登译)。

由于赛译、杰译是七十回译本,基于可比性考虑,沙译和登译分别只取其前七十回译文。

话语分析二十年

话语分析二十年

话语分析二十年【摘要】话语分析二十年经历了快速发展,涵盖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从最初的语言学研究到跨学科合作,在理论贡献和方法论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政治、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

未来展望则着眼于话语分析在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更深入应用,以及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话语分析二十年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它的影响逐渐扩大,促进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话语分析, 二十年, 发展历程, 研究方法, 应用领域, 理论贡献, 未来展望, 总结, 影响, 启示1. 引言1.1 话语分析二十年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话语分析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

二十年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话语特点和规律。

话语分析也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叉研究,使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话语分析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和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揭示出话语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内涵。

这种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和交流方式,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话语分析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话语分析二十年的意义话语分析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通过分析人们在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揭示出背后的意义和社会文化背景。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话语分析逐渐成为了语言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人类沟通行为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语言使用的细微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不同语境下的交际现象和规律,从而揭示出人类交流中的隐含规则和文化特征。

话语分析的意义还在于其对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语料库研究选题

语料库研究选题
语料库研究选题
刊名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当代语言学
现代外语 中国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CSSCI √ √
√(中文类) √ √ √ √ √ √
北核 √ √ √(语言学类) √ √(语言学类) √ √ √ √
刊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 外国语文 山东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科技翻译 上海翻译 外语电化教学 中国外语
方法 山东外语教学
3.6 语料库语言学与语音研究
高级英语学习者口语音段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程 春梅,何安平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话语标记语的韵律模式:一项基于语料库 的纵深研究 袁咏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介词突显的研究 孙欣平 中国学生朗读口语中的英语调型特点研究 陈桦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 陈桦 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话语标记语的韵律模式——一项基于语料
数据呈现
统计检验
2、研究视角和层次
1)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比较 2)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比较 3)学习者口语与笔语比较 4)学习者与本族语对比 5)学习者的母语与二语对比
3、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热点
1)语料库语言学与词汇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与句法、语义 3) 语料库语言学与话语分析研究 4)语料库语言学与口语研究 5) 语料库语言学与口译研究 6) 语料库语言学与语音研究
实践
[28]基于词块理论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29]二语学习者学位论文引言中非毗邻式词块的使用特征
外语与外语教学
55篇, CSSCI期刊, 北核,A类期刊
28篇,CSSCI,北核
搭配
语料库驱动的语义序列研究——以搭配框架为例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辨析:以likely和possible为例

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辨析:以likely和possible为例

2282018年41期总第429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同义词辨析:以likely和possible为例文/吴滕滕一、引言同义词的数量在英语词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词汇组成了庞大复杂的英语同义词词汇系统。

另一方面,在词汇教学中,同义词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在传统词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通过直觉经验或内省的方法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进行定性分析,同义词词典也仅是给出词汇释义和少量例句,学生很难理解同义词之间的具体差别,故容易混淆词义。

近年来,语料库的兴起给同义词辨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二、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1.L i ke l y同义词提取。

在CO C A中L i st一栏输入检索词[=likely],选择词性为adj, SORTING下选择FREQUENCY, GROUP BY下选择LEMMAS便可得到likely同义词表,本文选择频率高的前5个同义词:possible的频率为118753,likely为90412,expected为9156,prospective为6362,prone为4796。

由检索结果得出,possible在以上5个同义词频率中最高,故得出possible与likely的词义最接近故本研究选择likely和possible进行同义词辨析研究。

2.likely和possible在COCA中语域分布异同。

语域指人们在实际语言活动中,由于交际需要,或因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倾向不同等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

同义词虽在某些语境下具有相似含义,但其在不同语域中的分布亦有差异性。

在COCA语料库中分别检索likely和possible,首先就各个语域分析,likely在学术领域使用频率最高为每百万词312.80次,在小说中的使用频率最低为每百万词出现52.13万次,其次是较多的用在杂志领域。

Possible在各语域中的分布与likely语域分布特征相像。

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以[persist]in+N为例

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以[persist]in+N为例

2020年8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4期Aug.2020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7 No.4doi : 10.3969/j.issn.1672⁃0598.2020.04.014*收稿日期:2019⁃09⁃16 基金项目:2017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SC17WY029)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体汉语语义韵研究”;四川文理学院(2017JY8) 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华勇(1979 ),男,贵州人;四川文理学院副教授,英语硕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㊂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以[persist ]in+N 为例*李华勇(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学界对语义韵研究呈现出重共时轻历时的局面,而语义韵历时研究对认识语义韵的特征和构建更具普适性的语义韵理论具有学理价值㊂用COHA 历时语料库观察[persist ]in+N 的语义韵历时变化情况,研究语义韵历时变化的特征㊁承载单位和动因三个问题㊂研究发现:语义韵历时发展是动态变化的㊁波动幅度小;语义韵历时变化的承载单位是大于词的多词单位;语义韵历时变化的动因是由使用中的语言共选机制推动㊂语义韵的历时观对翻译实践和机器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㊂关键词:语料库;语义韵;历时;共时;语用功能;共选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20)04⁃0128⁃08一、引言语义韵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语料库语言学极具价值的重要发现之一㊂Sinclair 观察到动词短语 set in”的消极语义韵现象[1]155-156㊂Louw 首次提出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这一术语[2]㊂随后,语义韵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引起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逐渐经历了 内涵意义说”[2][3][4] 语义传染说”[5-9]和 功能说”[7-14]的认识深化的过程㊂Lowu 不再强调意义从搭配词转移到节点词,而认为语义韵是情境语境作用的结果[2],Stubbs 更强调语义韵的态度特征[7]65;Sinclair 主张语义韵的语用功能本质[10][11],陆军认为 功能说”是在 语义感染说”和 内涵意义说”基础上对语义韵更高层次的提炼和抽象㊂[15]61可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认识到语义韵侧重语用功能的特征㊂学界对语义韵的研究存在重共时轻历时的传统㊂综观国内外学界20多年以来对语义韵的研究,尽管绝大多数学者在对语义韵的研究中或明或暗的提及语义韵的历时变化,但是从历时视角对语义韵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鲜见㊂一方面,持 感染说”观点的学者在对语义韵进行定义时使用 shift (转移)”821infection(感染)” acquired(获得)”等,表明语义韵是一种转意义(transferred meaning)[16],Louw 明确指出语义韵是长期历史变化提纯(refinement)的结果[2]164,这些表述已经暗示了语义韵需要经历时间的流逝才会发生转移,即是语义韵具有历时性特征㊂另一方面,正如王雅刚等[17]68指出:学者从历时视角界定和描述语义韵却用共时语料来研究语义韵,结论的可靠性值得推敲㊂比如,持 功能说”观点的学者完全抛开语义韵的历时变化,只关注意义单位的语用功能,研究语义韵同搭配㊁类联接㊁语义趋向等因素的共时互动㊂然而,从本质上说语义韵是一种历时现象在共时层面的表现,对语义韵研究重共时轻历时的传统不利于全面认识语义韵现象㊂语义韵的历时实证研究方面存在不足㊂Smith 和Nordquist 采用历时视角研究CAUSE 在早期现代英语和当代英语中的语义韵发展过程,认为CAUSE 的语义韵是一种逐渐浮现的历时现象[18];姚双云从历时视角研究了汉语 搞”字的语义韵,[19]为理解语义韵的历时本质提供了有力实证数据,但是该研究关于 搞”字早期的数据只有12例就得出 搞”在初始时期就呈现消极语义韵倾向的结论是不可靠的,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语料库证据来验证这一结论;郭鸿杰㊁韩红从侧面提示了语义韵的历时变化特征㊂[20]上述这些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语义韵的历时特征,但存在以下不足:(1)都是基于单个的词或汉字进行的,但是语义韵在本质上是属于短语,短语才是语义韵的承载单位[21];(2)在对历时时间跨度划分时过粗,只分诸如早期㊁当代㊁晚期,非常不利于考察语义韵的详细历时变化过程㊂为了弥补上述语义韵历时研究的不足和深入观察语义韵的历时变化特征,本项研究基于COHA 语料库这一工具,以[persist]①in+N 构建的语义韵为个案,从实证角度研究语义韵的历时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等问题㊂二、研究设计(一)工作定义语义韵是意核(core)②㊁语义趋向与共现语境通过语义融合共筑的态度意义㊂语义韵力度(prosodic strength)是意核表达 积极”或 消极”态度意义的频数占意核总频数的百分比㊂(二)研究问题本项研究尝试回答如下问题:(1)语义韵历时变化特征是什么?(2)语义韵历时变化的承载单位是什么?(3)语义韵历时变化的动因是什么?(三)研究对象和工具研究对象是[persist]in+N 在历时发展中所构建的不同语义韵及其频率,研究工具是COHA 历时语料库㊂语言具有历时性特征,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演化和发展;Saussure 指出语言的所有部分都是变化的,在任何时刻都能不同程度观察到它的变化㊂[22]139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是对语义韵进行历时研究的可行方法之一㊂之所以选择[persist]in +N 构筑的语义韵,是因为Hunston [13]㊁唐义均[23]和王平兴[24]对[persist]in 的语义韵进行了共时层面的研究,而本项研究是对其语义韵进行历时研究,这样有利于在历921第4期 李华勇: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 以[persist ]in+N 为例①②这里的[persist ]包括persist ,persists ,persisted ,persisting 的词元形式㊂这里的core 采用濮建忠的提法㊂参见濮建忠.语料库驱动的翻译研究:意义单位㊁翻译单位和对应单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1):53-63.时和共时对比中凸显语义韵的历时特征,进而回答本项研究的三个问题㊂(四)研究步骤(1)在COHA中运行命令,检索[persist]in+N构成的所有索引,设定节点右跨距为4,并按20年一个时间刻度进行归类整理㊂(2)人工识别和解读每个时间跨度里的每条索引中[persist]in+N构筑的语义韵,如果在有限的语境中无法识别出其构筑的语义韵,还要在其扩展大语境中去识别㊂(3)采用Wei和Li的公式[21]105,即用积极语义韵力度(PSP)=F pos/F n*100%,消极语义韵力度(PSN)=F neg/F n*100%分别计算[persist]in+N在每个时间刻度构筑的积极和消极语义韵力度㊂结合具体的索引,对[persist]in+N构筑语义韵力度的历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㊁分析和讨论㊂三、结果统计在本项研究中,[persist]in+N的积极语义韵(positive semantic prosody)是指:节点词[persist]in与其搭配词N共同构筑的积极语用意义,传递作者的积极交际目的;而[persist]in+N的消极语义韵(negative semantic prosody)是指:节点词[persist]in与其搭配词N共同构筑的消极语用意义,传递作者的消极交际目的㊂通过观察和详细分析节点词[persist]in所吸引的节点词的语义以及节点词和搭配词所在索引的语境,甚至扩大语境确定作者要实现的真实交际目的和态度,以确定[persist]in+N的积极语义韵和消极语义韵㊂[persist]in+N消极语义韵力度是指[persist]in+N在使用时构筑消极语义韵的概率㊂表1显示,在宏观上,[persist]in+N构筑消极语义韵力度(PSN)在100多年的变化区间为90.08%~98.8%,积极语义韵力度(PSP)变化区间为1.42%~8.10%;进一步计算其平均值表明:在近130年的时间内, [persist]in+N有93.20%以上的概率用于构建消极语义韵,表达否定的态度意义,而平均仅有5.48%的概率用于构建积极语义韵㊂在微观上,[persist]in+N的消极语义韵力度(PSN)经历了1870 2000年的由强到弱的下降过程:由98.36%下降到90.08%㊂而[persist]in+N的积极语义韵力度(PSP)经历了1870 2000年由弱到强的提升过程:由1.42%提升到8.10%㊂表1 [persist]in+N语义韵力度的历时变化时间1870 18801890 19001910 19201930 19401950 19601970 19801990 2000 PSN98.36%95.24%93.65%92.51%91.57%91.02%90.08%PSP1.42%4.46%5.21%5.42%6.50%7.22%8.10%进一步观察发现[persist]in+N在构筑积极语义韵时,N在近130年的历时发展中语义范围变大,类型变多,频数变高,具体分布见表2㊂表2 [persist]in+N构筑积极语义韵的搭配词N的分布时间1870 18801890 19001910 19201930 19401950 19601970 1980搭配词及其现出频数plan8determination11,view13determination21,effort13,story16view30,resolve31,determination27mind47,attributing41,endeavor70effort42,attempts103,attributing54,determination1050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7卷第4期 李华勇: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 以[persist]in+N为例四、分析与讨论(一)语义韵的历时变化特征语义韵在历时发展中是动态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小㊂应用语言学引入自然科学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简称DST)来解释语言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将语言的使用观㊁发展认知观和社会文化观融为一体,为语言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统一的解释㊂DST理论认为语言系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㊂在历时使用中,词项承载的语义韵构成了语言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语义㊁语法㊁语用㊁社会文化和语域等系统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引起词项承载的语义韵的动态变化,表现形式就是语义韵力度在一定范围上下波动㊂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近130年中,[persist]in+N 构筑消极语义韵力度围绕平均值93.20%上下波动,且总体上呈逐渐减弱趋势㊂语义韵历时变化具有概率属性,是一种可能被激活的语言潜势㊂Halliday认为语言系统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概率属性[25]42,Jurafsky指出:各种证据表明语言是概率性的[26];卫乃兴认为概率是语言的内在属性,是确立语法范畴的依据㊂[27]14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语义韵也必然表现出概率属性,特定意核构筑的语义韵也具有概率性,表现形式为特定意核的语义韵力度在一定范围的波动㊂几乎所有的词都具有构建语义韵的潜势,一个意核在进入具体的语境之前具有构筑多种语义韵的潜势,具体触发并构筑什么样的语义韵取决于具体的语境㊁言者的态度㊁意识形态与文化等因素㊂意核[persist]in在近130年的历时过程中,在每个时间刻度里,其参与的具体语境㊁言者的态度㊁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都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这些因素使意核[persist]in触发的语义韵潜势是不完全一样的,如表1所示的那样,其构筑的语义韵力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呈下降趋势㊂语义韵历时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㊂共时层面研究中,在Sinclair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里,搭配㊁类联接㊁语义趋向和语义韵这四个层面,语义韵是最高层面的抽象,它管控和制约着其他三个层面㊂[10][11]表1显示意核[persist]in构筑的消极语义韵力度波动的范围是在区间89.47%~98.80%,表明在这100多年的历时发展中,它呈现出相对稳定性㊂这些数据进一步补充和扩展了卫乃兴的主张:在双语界面下,语义韵只属于词语的共选型式㊂[27]12其实,不论是在单语还是在双语界面下,不论是在共时层面还是历时层面,语义韵的承载单位都不是单个的词,而是大于词的多词序列或特定的共选型式,这里的共选型式就相当于认知语言学或构式语法中的构式(construction),这一观点与Smith和Nordquist认为语义韵是一种在构式层面历时运作现象的主张具有异曲同工之处[18]㊂(二)语义韵历时变化的承载单位短语是语义韵历时变化的承载单位㊂语义韵不同于词的内涵义,其各自的承载单位不一样㊂尽管语义韵与词的内涵义有关,但是语义韵并不等于内涵义㊂众多研究者持语义韵为词语内涵义在搭配型式中传播的观点[5][7][28][29],这种把语义韵视为内涵义的观点模糊了语义韵与内涵义的界限㊂尽管Sinclair也强调内涵义和语义韵有关[10][30],但是它在描述语义韵时不使用 connotation”而是用 attitudinal”,可见Sinclair更加强调语义韵的语用层面㊁具体的交际功能这一本质㊂Louw认为内涵义与重复事件的图式知识相联系,语义韵的本质上是态度的㊁功能的㊂[2]李晓红㊁卫乃兴在双语视角下发现了汉英初似对等词的内涵义和语义韵存在三种对应情况:内涵义相似且语义韵同质㊁内涵义相异但语义韵同质㊁内涵义和语义韵皆异质对立,进一步实证了语义韵和内涵义的不同之处㊂[31]内涵义的承载单位是单个的词语,它与语1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7卷言的使用者的文化背景㊁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随之发生变化㊂而语义韵在共时层面上的承载单位是大于单个词语的短语,它处于语义和语用构成的连续统的语用端,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态度和交际目的㊂在历时视角下,语义韵的承载单位是短语㊂词语的内涵义随着时代㊁文化或指称事物性质的变迁而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语义韵由于参与了不同的搭配或型式实现不交际功能和表达不同的立场和态度㊂表2表明:在近130年的历时变化中,[persist]in与不同的名词搭配来构筑积极语义韵,换言之,[persist]in 的积极语义韵潜势是被不同搭配词激活进而得到具体的实现,它的搭配词数量和范围在每个历时阶段都不相同,促使其构筑的语义韵在一定范围波动㊂可见承载语义韵历时变化的是大于词语单位的短语单位,语义韵的潜势只有在具体搭配中才能得以实现㊂(三)语义韵历时变化的动因语言的共选机制(co⁃selection)是语义韵历时变化的动因㊂共选机制是Sinclair[32][10][11]在单语语料库语境研究时提出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形式与意义㊁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卫乃兴㊁陆军[33]认为共选机制是语料库语言学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发现,是语料库语言学最重要的语言描写和解释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使用中的语言的词汇与词汇是共选的,一个词语的选定意味着下一个词语的选定,进而使多个词语同时被选定;词汇与语法是共选的,词汇的选定意味着相应的语法结构也随之被选定;形式与意义是共选的,一定的形式选定意味着相应的意义与功能的选定,形式与意义是一体的㊁不能分离的㊂Sinclair 对共选理论进行模型化表述,形成了扩展意义单位模型,该模型由2个必要成分(即节点词和语义韵)和3个可选成分(即搭配㊁语义趋向和类联接)构成,它表述了不同层面的共选关系:搭配揭示词与词的共选关系,类联接揭示词与语法的共选关系,语义趋向揭示形式与意义的共选关系,语义韵揭示语法与功能的共选关系[10]㊂使用中的词语在共选机制的作用下参与具体的型式㊁构建特定的功能㊁表达特定的交际目的㊂不同的语言使用者要表达的交际目的是不一样的,选择的具体词语或结构也可能不一样,这些选择受具体语境㊁个人表达习惯㊁文化习俗和时代背景等限制㊂从历时角度来看:词语在具体的使用中,受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进行从词法㊁句法㊁形式到意义的不同层面的共选,构建不同的语义韵来表达不同的交际目的和功能,使相应的意义单位获得规约性的语义韵潜势并供语言使用者选用㊂在历时视角下,言语层面的词语由于个体语言使用者在一定范围的自由选择就会造成搭配㊁类联接或语义趋向在一定程度的波动,这三者可能是同时变化也可能仅只是其中一方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依附在词项上的语义韵在一范围不断变化,表现为语义韵力度在历时过程中上下波动㊂词项参与新型式的涌现就意味着其新的语义韵潜势的涌现,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这种新的语义韵会在语言社团规约化并操控单个语言使用者选择与该词项相关的搭配㊁类联接和语义趋向来表达相应的交际目的㊂就本项研究而言,如表2所示: [persist]in在1870 1880年时间段只与搭配词plan构筑积极语义韵,并且频数仅为10次;在1890 1900年时间段[persist]in的搭配词范围有所放大,增加到determination和view两个搭配词,并且频率也增加了,分别为11次和13次;随着时间的推移,[persist]in构筑积极语义韵的搭配词范围和频数一直在增加,到1970 1980年时间段,搭配词增加到4个,分别为effort,attempts,attributing和determination,频数也增加,attempts和determination分别达到了103次和105次㊂可见,在历时发展中,由于共选机制的作用,[persist]in与搭配词N构筑积极语义韵的范围和频率在不断地增加,导致[persist]in+N的积极语231第4期 李华勇: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 以[persist]in+N为例义韵力度在不断提升㊂(四)语义韵历时观对英汉翻译实践启示对英汉翻译实践的启示㊂上述对[persist]in+N研究表明:一个词项承载的语义韵是不固定的,它随着使用频数的变化㊁参与语言型式的差异㊁言者交际目的的差异而变化㊂语义韵本质上是一种高于搭配㊁类联接和语义趋向三个层面的态度意义,用以实现表达交际目的的语用功能,其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一个词项能够承载和构筑的语义韵是复杂㊁多变的㊁非语言使用者直觉可通达㊂在英汉翻译时,涉及两种不同语言承载和构筑的语义韵差异更大,要使翻译的结果与原文作者要传递的语义和语用态度高度对等或一致,务必保证这两种语言相关词项构筑的语义韵是对等的㊂对英汉翻译中对等情况的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在语义韵层面上是对等的,才是真正的对等翻译㊂[34][35]因此在英汉翻译时,译者一方面要结合语境㊁文类㊁时代背景等方面寻找深层次的语义韵的对等词项来理解㊁翻译原作者要表达的立场和态度,另一方面用语义韵历时观 语义韵的概率属性㊁动态发展的特征来指导相关英汉翻译实践,否则对语义韵的认识或陷入谬误或陷入观点僵化㊂王平兴[24]72与唐义均[23]112对[persist]in是否可以构建积极语义韵和是否构成了语义韵冲突,形成了观点针锋相对的观点㊂综观两位作者的文章,对同一语言现象造成相针锋相对的观点的原因是他们对语义韵这一语言现象及其理论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同时站在共时和历时的视角来全面考查[persist]in构筑的语义韵的具体情况㊂表1显示,通过对[persist]in+N构筑的语义韵100多年的历时数据的研究发现:它构筑消极语义韵力度区间为[90.09%,98.36%],积极语义韵力度区间为[1.42%,8.10%]㊂可见[persist]in+N既可以构筑消极语义韵也可以构筑积极语义韵,只是构筑消极语义韵的概率高,而构筑积极语义韵的概率相对较低㊂汉语的 坚持”和 不懈努力”大概率用于构筑积极语义韵,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把 坚持”和 不懈努力”这两个通常用于构筑积极语义韵的词项对译为 persist in”是形成了语义韵冲突的,不是较好的对等翻译㊂可见,唐义均认为总体上把汉语的 坚持”对译为英语的 persist in”构成了语义冲突的观点是合理的,它们不是恰当的对等翻译㊂而王平兴的结论 政府文件用persistent和persist in来译 坚持’, 不懈努力’等并不构成语义冲突”的观点是不合理的㊂其实,在翻译实践中,语义韵具有概率属性,语义韵冲突也是有概率属性,把 坚持”英译为 persist in”,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有很高的概率把其理解或解读成要表达和传递消极态度意义(而汉语源语是要传递积极语义韵),造成语义韵冲突的概率是很高的,这样的英译质量当然值得商榷,尤其是在非常正式和严谨的党政文献的翻译中,更要加避免这种具有语义韵冲突的翻译出现㊂对机器自动翻译的启示㊂随着语料库语言学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发现语料库技术是揭示词项承载语义韵历时发展变化的有效果途径㊂在机器自动翻译中,利用语料库大数据技术自动实时获取不同语言(源语和译语)词项的语义韵力度历时原始总体数据,然后根据原文和译文的语域㊁时代特征㊁文体特征等相关参数自动选择不同语义韵力度的词项,一方面可以提高机器自动翻译在词语㊁句子层面翻译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可能实现基于语域㊁文体㊁时代等更高层面的语篇自动翻译的准确性,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㊂当然,这方面需要更为深入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证研究,这是今后语义韵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㊂五、结论通过COHA历时语料库研究[persist]in+N的语义韵历时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词项构筑的语义3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7卷韵及其力度,从历时视角来看,是动态变化的㊁波动幅度小;(2)语义韵历时变化的承载单位是大于词的多词单位;(3)语义韵历时变化的动因是由使用中的语言共选机制在起作用,共选机制导致语义韵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体现在语义韵力度上为在历时过程中上下波动㊂语义韵的历时观对英汉翻译实践和机器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㊂参考文献:[1] Sinclair,J.The Nature of Evidence[M]//J.Sinclair Looking up:An Account of the COBUILD Project in LexicalComputing.London:Collins COBUILD,1987:150-159.[2] Louw,B.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M]//M.Baker,G.Francis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3.[3] Stubbs,M.Collocations and semantic profiles:on the cause of the trouble with quantitative studies[J].Functions ofLanguage,1995(1):23-55.[4] Bublitz,W.Semantic Prosody and cohesive company:Somewhat predictable[J].Leuvense Bijdraden:Tijdschrift VoorGermaanse Filologie,1996(1-2):1-32.[5] Partington,A.Patterns and Meanings:Using Corpora for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M].Amsterdam:John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6] Partington,A. utterly content in each other company”:Semantic Prosody and semantic preference[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4(1):131-156.[7] Berber⁃Sardinha,T.Semantic prosodies in English and Portuguese:A contrastive study[J].Cuadernos de Filologíaingelesa,2000(1):93-110.[8] Stubbs,M.Words and phrases:Corpus Studies of Lexical 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2001.[9] Hunston,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CUP,2002.[10]Sinclair,J.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J].Textus,1996(4):75-106.[11]Sinclair,J.trust the text[M].London:Routledge,2004.[12]Tognini⁃Bonelli,E.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1.[13]Hunston,S.Semantic prosody revisit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07(2):249-268.[14]Stubbs,M.John Sinclair(1933 2007):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Sinclair on empirical semantics[J].Applied Lin⁃guistics,2009(1):115-137.[15]陆军.语义韵研究的理论㊁方法与应用[J].语料库语言学,2014(1):58-68.[16]Steward,D.Semantic Prosody:A Critical Evaluation[M].New York:Routledge,2010:42.[17]王雅刚,刘正光,邓金莲.语义韵研究的核心问题:争鸣与考辨[J].外国语,2014(6):43-51.[18]Smith,K.,Nordquist,D.A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semantic prosody[J].Journal of Historical Pragmatics,2012(2):291-312.[19]姚双云. 搞”的语义韵及其功能定位[J].语言教育与研究,2011(2):61-68.[20]郭鸿杰,韩红.语料库驱动的英汉语言接触研究:以 被”字句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359-370.[21]Wei,N.,X,Li.Exploring semantic preference and semantic prosody across English and Chinese:their roles for cross⁃linguistic equivalence[J].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 Theory,2014(1):103-138.[22]Saussure,F.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3]唐义均.论汉英翻译中的语义韵问题[J].中国翻译,2012(5):109-112.431第4期 李华勇:语料库视角下的语义韵历时研究及其英汉翻译实践启示 以[persist]in+N为例[24]王平兴.关于党政文献汉译英的词语搭配和语义韵问题[J].中国翻译,2013(3):71-77.[25]Halliday,M. A.K.Corpus studies and probabilistic grammar[M]//K.Aijmer&Altenberg B.English CorpusLinguistics.London:Longman,1991:30-43.[26]Jurafsky,D.Probabilistic modeling in psycho⁃linguistics:Linguistic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M]//R.Bob et al.Probabilistic linguistics Massachusetts:MIT press,2003.[27]卫乃兴.简论局部功能[J].外国语文研究,2015(3):12-20.[28]Oster,ing corpus methodology for semantic and pragmatic analyses:what can corpora tell us about the linguisticexpression of emo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2010(4):727-763.[29]Morley,J,A.Partington.A Few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semantic or evaluative⁃prosody[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orpus Linguistics,2009(2):139-158.[30]Sinclair,J.Reading Concordances:An Introduction[M].London:Longman,2003.[31]李晓红,卫乃兴.双语视角下词语内涵义与语义韵探究[J].现代外语,2012(1):30-38.[32]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UP,1991.[33]卫乃兴,陆军.对比短语学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34]卫乃兴.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短语学研究[J].外国语,2011(4):32-42.[35]李华勇.基于口语语料库的翻译对等单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5):134-142.Diachronic Study of Semantic Prosody Based on Corpus:a Case Study on[persist]in+NLI Hua⁃yo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635000,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academia shows a trend of the semantic prosody study that emphasizes its synchronic side, neglecting the diachronic research.It is valuable to conduct the diachronic research on the semantic prosody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its features and nature,and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semantic prosody.Based on the COHA corpus,we observe the semantic prosody diachronic change of[persist]in+N,answer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diachronic features of the semantic prosody?2)What is the unit of carrier of the semantic prosody diachronic change?3)What is the reason causing the the semantic diachronic change?By the empirical data,we find that the semantic prosody development dynamically fluctuates,but the range is small, the phrase is the unit of carrier of semantic prosody diachronic change;the co⁃selection of words produces the diachronic change of semantic prosody.The diachronic view of semantic prosody give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machine automatic translation.Key words:corpus;semantic prosody;diachronic;synchronic;pragmatics function;co⁃selection(责任编校:杨 睿)531。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

语义韵研究的构式语法视角本文采用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理论重新解释语义韵研究的核心概念,并以个案形式来展示新研究路径的理论与方法论收益。

语义韵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为语料库语言学提供了具有洞察力的词汇语义描写工具,拓展了弗斯学派的经典搭配研究。

由于语义韵研究依托语料库,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因而丰富了意义研究的手段,避免了单纯依赖研究者内省的不足。

语义韵研究的成果为语言教学、辞书编撰和语言对比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虽然语义韵研究已成为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支显学,但学界对于语义韵的概念界定、归属范畴、极性描写、调查手段,以及语义韵与隐含义、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关系等问题争议不断。

这些问题的长期纷争既显出一批前沿学者的洞见,又揭示了该研究领域的隐忧。

本文重新审视诸问题之根由,发现主流的社会-文化量化研究路径无法对语义韵现象做出整体一致的解释,颇多龃龉难以调和。

语义韵术语虽具有描写便利,但尚属经验术语范畴,于语言学理论构建贡献有限。

所以本文跳出以词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思路,从构式语法视角重新检视语义韵及意义单位和语义偏好等相关概念,以拓宽其研究领域,提升理论价值。

有鉴于此,本文分两步走以改进现有的主流语义韵研究。

前三章为第一步。

主流研究路径在一些影响研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上有前后不一致之处。

我们以这些不自洽问题为研究起点,提出了构式语法的解决思路。

我们认为:1)语义韵本质属构式语义;2)作为意义单位的“节点词+搭配词”型式即构式;3)语义韵非语义偏好的抽象,语义偏好为(构素)词汇义,语义韵为构式义;4)语义韵依附构式,对语境和文本类型敏感。

从构式语法角度重新理解语义韵及相关概念有诸多好处。

比如,能清晰界定语义韵属性和从属单位,将态度评价义描写融入构式语义分析,道破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根本区别,避免对语境大小和文本类型作任意性划分,贯通语义韵的共时与历时研究。

通过对语义韵、意义单位等核心概念作构式语法重释来为语义韵实证研究寻找适切的理论依托。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义韵概念迁移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义韵概念迁移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义韵概念迁移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义韵概念迁移研究摘要:基于中介语比照分析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语义韵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节点词“affect〞为例,分析比照了CLEC和COCA中该节点词的典型搭配,进一步探讨了该节点词搭配的语义韵色彩。

研究发现,相对于本族语者,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使用的搭配词过多弥漫消极语义韵色彩,另外,典型搭配种类远远少于本族语者,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源于母语概念系统的迁移。

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概念迁移的存在。

关键词:语义韵概念迁移节点词一、引言语义韵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研究手法,成为近几十年来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

许多研究者发现,某些词的搭配呈现出特殊的语义趋势,有的呈现出消极色彩,而有的呈现出积极色彩。

这些发现为以后的语义韵研究奠定了根底,而后Stubbs把语义韵分出三类:积极、消极和中性语义韵,进一步夯实了语义韵研究的理论根底。

近十年来,国内有不少研究者撰写了语义韵相关的研究论文。

王海华和王同顺通过比照中国学习者和英国本族语学习者“cause〞一词的语义韵使用情况,发现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其消极语义搭配,明显少用其积极搭配。

卫乃兴从新的视角提出了语义韵搭配的三种呈现方式:典型搭配、异常搭配及中间语搭配,并以“commit〞等词为例分析了中国学生的语义韵使用情况,该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树立了标杆。

但是,张莹指出,未来的语义韵研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1.由单语言研究向跨语言研究多多转变;2.用一般语料库研究专项专用语料库研究;3.由一般语言学研究转向应用化的语言学研究,如可词典编纂、语篇分析、翻译研究等。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概念迁移视角比照分析中国大学学习者和本族语学习者的语义韵使用情况。

二、研究设计1.研究问题本研究重点答复以下问题:大学生在节点词的语义韵使用上和本族语者是否有差异?差异在哪里?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概念迁移能否解释研究结果?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Grange提出的中介语比照分析的方法,以及卫乃兴提出的数据驱动的方法计算搭配节点词,然后用概念迁移理论比照分析大学生和本族者在语义韵搭配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探析造成差异的根源。

语义韵研究在同义词辨析中的应用

语义韵研究在同义词辨析中的应用

语义韵研究在同义词辨析中的应用
语义韵研究是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语言中的语义结构,以及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

语义韵研究在同义词辨析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语义韵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准确地使用同义词。

例如,“精彩”和“精美”是同义词,但它们的语义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某种事物具有极高的
质量,而后者指的是某种事物具有极高的美感。

语义韵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义词的语义构成,从而更加准确地使用同义词。

例如,“美丽”和“美观”是同义词,但它们的语义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指的是某种事物具有美
丽的外表,而后者指的是某种事物具有美观的外观。

语义韵研究在同义词辨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准确地使用同义词,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料库在国内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的二十年

语料库在国内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的二十年

语料库在国内英语词汇教学应用的二十年作者:彭娅丽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30期摘要: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1996—2015年核心期刊中有关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的47篇论文为基础,从基于语料库的教学资源、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论文进行梳理、研究和分析,从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总结出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情况和问题,以启示未来基于语料库的词汇教学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词汇教学;国内研究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98-02一、引言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Harmer提出:“ 如果说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骼的话,词汇则是语言的器官和血肉。

” 然而目前中国的英语课堂,采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词汇教学法,先朗读,再介绍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简单列举几个例句,最后由学生造句进行练习。

这种方法只单纯追求词汇量增长,而忽视了词汇的质量和深度,轻视语义的运用。

学生记忆了很多单词,但在写作或说话时仍只能运用有限的词汇,并造成词汇误用、超用或少用。

词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Nation提出并扩展了多维词汇知识框架。

他从接受性和产出性两个维度指出词汇知识包括九方面:发音、拼写、词性、形意关联、概念指向、语义联想、语法形式、搭配、使用语境的制约等。

吴霞和王蔷也把词汇量的大小和对词义的了解深度看作衡量学生词汇能力的两个重要尺度。

词汇广度是指学习者所掌握的词的数量。

词汇深度指学习者对于词汇深层次知识的掌握,包括对一词多义语义网络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词汇搭配能力的了解和对词义之间细微差异的敏感性。

20世纪60年代后,语料库建设突飞猛进,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Tim Johns首次提出数据驱动学习(DDL)的观点,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真实语言,掌握词汇意义和语法规则。

Renouf和Sinclair提倡以短语结构为纲的英语教学,专门利用大型语料库来研究英语词汇的搭配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