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
能源地质学-第五章第二节
![能源地质学-第五章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e4ba9f1bf78a6529647d5357.png)
C2h 泥岩 灰岩 2m 砂岩 灰岩
20m
湖北早二叠世梁山组煤体形态
(2)识别标志: (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起 伏,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底 不平”。 (2)煤层厚度变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常 位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
A +140 +130 +120 +110 +100 B ′
采
空
区
B11 采
煤 层 冲 蚀 变 薄 带 区 空 A A
图 4-11 淮南矿区B11煤层河流冲蚀
淮南矿区 B11煤层河流冲蚀 (据《中国煤田地质学》,1979)
4m
(2)河流充填负载构造 泥炭层堆积之后,如果上覆层系为小型河 流砂质填积体,在荷载作用下,顶板砂质物便 会突入未固结的松软泥炭层,形成一种负载构 造,又称顶凸构造。
透镜状
(a)
连续分枝
(b)
之字型
(c)
煤层分岔类型
图
4-4
煤层分岔类型
1975)
(据Britt3 C B A
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 图 4-5 下斯托克顿煤层剖面图
1砂岩,2-煤; 3-页岩 1—砂岩; 2—煤;3—页岩
(据Howell,1980)
3上 煤 山 西 组
m 150
W
露天采区
100
50
0 1
100m 2 3 4 5
德国下莱茵地区第三纪褐煤层的同沉积断裂 图4-9 德国下莱因地区第三纪褐煤层的同沉积断裂
1-黄土; 2-粘土; 3-阶地; 4-砂; 1-黄土;2粘土;3-阶地; 4-砂; 5-褐煤5-褐煤 (据Junghans,1985)
4、煤层的冲蚀和顶凸构造 煤层的冲蚀是指泥炭堆积过程中或泥炭层被 沉积物覆盖以后河流等对煤层的冲刷剥蚀。习惯 上将前者称为同生冲蚀;将后者称为后生冲蚀。 (1)煤层的同生冲蚀 泥炭沼泽邻近同期发育的河道时,河道及其 支流可能注入泥炭沼泽,河流充填物与泥炭层之 间表现为冲蚀接触和逐渐过渡两种关系。
能源地质学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考研考博能源地质复习资料课件
![能源地质学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考研考博能源地质复习资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7bdd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e.png)
P e r r o d o n 等 : “ 没 有能盆源研地地考质博就学能油源没气地勘有质探复理石习论资油与料方。”法。考
4. 近现代油气勘探理论
圈 闭 理 论 --油 气 聚 集 于 地 下 圈 闭 中 。 寻 找 各 类 含 油 气 圈 闭
•地 震 勘 探 法 :
地震勘探可以分为概查、普查、详查、精查四个阶段。
•油 气 资 源 遥 感 调 查
•遥 感 石 油 地 质 信 息 提 取 和 分 析 技 术 ; •烃 类 微 渗 漏 遥 感 直 接 检 测 技 术 。
•地 热 分 析 技 术 地 温 资 料 主 要 可 应 用 于 :
( 1) 推 测 和 研 究 古 地 温 。 ( 2) 研 究 区 域 地 质 构 造 。 ( 3) 直 接 寻 找 油 气 藏 。
在目前或将来,经济上值得开采的,而技术 上又能够开采的油气总和 。
已验证了的经济资源为储量。
能源地质学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考 研考博能源地质复习资料。
一、油气资源的概念及分级
(二)油气资源分级
1、 分 类 原 则
地质把握程度;资源的经济价值;资源发现与否;近期可采性
3、 我 国 油 气 资 源 分 级
第一节 油气勘探理论
一、世界油气勘探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 期 阶 段 - 原 始 找 油 理 论 (19世纪40年代以前)
找油工作主要是依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觉进行的。
2.中 期 阶 段 - 圈 闭 找 油 理 论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19世 纪 后 期 , “背 斜 聚 油 理 论 ” 背斜理论—石油聚集于背斜构造的顶部,沿构造等高线分布, 背斜高点找油最有利。 线 状 分 布 理 论 --油 气 田 呈 线 状 分 布 , 沿 出 油 点 的 直 线 上 找 油 。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1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6e487d27af45b307e8719723.png)
能源地质学重点1.能源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直接或间接(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有用能的资源。
2.未来的主要替代能源必须满足4个条件:1)这种新能源资源必须足够丰富;2)这种新能源的技术必须足够成熟;3)这种新能源的价格必须足够低廉;4)这种新能源的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
例:水煤浆代油,煤合成液体燃料,生物质转化 ,其它星球能源。
有机质的定义:包括一切生物体及其分解或合成的各种产物 。
3.沉积有机质的分类:按成岩状态: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沉积岩中有机质;按聚集状态:聚集有机质和分散有机质。
4.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1,化合物组成: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类脂化合物【混合物(脂肪、蜡质)化合物稳定性序列(抗降解能力):蛋白质<色素<脂肪<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木栓质<种子皮壳<角质<孢粉素<蜡质和树脂5.沉积有机质作用方式:碎作用(机械作用):物理作用,生物碎片;败作用(腐朽作用):喜氧性细菌、真茵;化作用(代谢作用):粪粒、团块有机质;酵作用(缩合作用):厌氧性细菌、酶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腐殖酸和腐殖质;吸附作用(无机矿物):沉淀、凝聚、转化作用 ;化学作用(水解作用):水合作用、重排作用;压实作用:重力作用。
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化学组成;水体的动力状态;水介质性质(氧化还原、酸碱度、温度)。
6.沉积有机质的形成作用:(1)腐泥化作用: 对象:菌藻类低等植物; 环境:水体较深的滞流贫氧环境; 反应:还原、合成等化学作用; 产物:腐泥、软泥、残体、原生沥青质(2)泥炭化作用: 对象:高等植物遗体; 环境:沼泽、泥炭沼泽; 反应:氧化、还原、合成; 产物:植物残体+腐植酸 泥炭化作用方式:①凝胶化作用:强覆水、缺氧、还原、厌氧微生物② 丝炭化作用:氧化(暴露、流水、火灾)③ 残植化作用:覆水(流动)、富氧 结果:① 透明残体:腐植酸+沥青质+水分 ②不透明残体:化学结构高度缩聚的惰性物质③残积类脂物质:孢子+花粉+角质层+树脂+木栓层6.沉积有机质的形成过程:气态分子和水分解产物:氨基酸,糖类等生物遗体 其它小分子化合物合成产物:腐殖酸,沥青质生物残体有机碎屑:生物残体氧化-降解阶段 还原-合成阶段 沉积-埋藏阶段7.沉积有机质三重属性:1生物学属性(植物残体学、古生物学): 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动物2岩石学属性(有机岩石学):生物残屑,有结构的/高度降解产物,无定形成分3化学属性(有机地球化学):/ 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可溶有机质(可提取物—水溶、水解、碱溶、有机溶剂)8.可溶有机质:水溶、水解、碱溶、有机溶剂9.干酪根:(1)定义: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浓缩物。
能源地质学试题库
![能源地质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3ea5be984254b35effd3419.png)
《能源地质学》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世界能源会议推荐的能源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积有机质的三重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气运移的驱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眼观察腐植煤类型及对应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植煤的四种宏观煤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植煤的四种宏观煤岩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中有机组分中三大显微组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中常见的矿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d1a0eb524de518964b7d10.png)
一.我国能源认识1)能源现状:目前我国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其次是水力能和核能。
中国化石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量占95%,石油、天然气仅占5%。
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为:煤占67~67.7%,石油占20.6~23.6%,天然气占2.8~3.0%,其它占6.9~8.3%。
2006年煤炭产量23亿吨,石油产量1.8亿吨,天然气的产量580亿m3。
2)发展趋势:从能源生产和利用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天然气的利用将会快速增长,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中国本世纪的能源仍以常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天然气在中国本世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提高;3)常规能源源挖潜: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海相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偶达可采煤层、石煤及矿井损失煤炭资源开发4)新能源开发:煤层气、生物质能、碳水化合物,其它星球能源5)能源策略:节能优先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战略发展洁净煤技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策略(多元化、多边化、多途径进口能源)、替代策略二.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地质因素:(一)受热温度:地热场温度由大地热流形成,即地温梯度乘埋藏深度再加上地表浅处恒温带温度。
地温梯度:单位深度条件下地温的变化幅度,一般用℃/100m表示。
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与岩石热导率之间的乘积,用HFU或mW/m2表示。
(二)受热时间演化时限:在某一温度段下演化发生进展的时间,亦称有效受热时间。
演化程度与时间为线性关系,但与温度之间表现为指数关系,因此温度是控制演化程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演化程度一定,则温度与时间互为补偿,即短时高温或长时低温可以达到同样的演化效果。
(三)演化压力静压力和动压力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物理性质的改变,对其化学结构的改变起促进作用。
三.三角洲沉积体系一般认为由于河流作用沉积在水体(海、湖)中的陆上和水下连续的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439b0c83d049649b6658de.png)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论述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概述:含能源资源的沉积体系是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油、气、煤层或其它矿产的沉积岩层,具有统一物源、统一水流动体制、在成因上具有共生关系的沉积组合而成的巨大三维沉积体。
这些沉积体在一定的构造条件、古气候和古生物条件及沉积古地理环境下,就形成含能源资源的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
沉积盆地的沉积古地理环境特征是决定能源聚集的重要条件。
具有能源资源的沉积盆地都是有多种沉积体系复合充填的结果。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能源地质学-考研复试用-中国矿业大学
![能源地质学-考研复试用-中国矿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d27477b9d528ea80c77988.png)
《能源地质学》讲义绪论一、能源与环境地球变暖:大量的使用一次能源,大致大气中CO2不断增加〔包括CH4〕,在过去的年中,大气中CO2浓度ppm/a,由于浓度增加,大气向外太空的能量释放减少。
另一方面,森林面积以17万km2/a减少,使CO2的被固定量减少,地球变暖,导致气候失常,如厄尔米诺现象。
19世纪末以后,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 .3~.6℃,海平面也上升了1 0~5cm〔岩佐茂,2000〕。
2010年全球CO产量预测〔单位:百万吨〕〔国际能源了望,〕注:年:百万吨。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存在于地球高空~30km的同温层中。
氯氟烃对影响,其代表是CFC,逸散大高空,可存在10年,受紫外线影响,分解出Cl2,一个Cl2可以分解个O3。
我国北方O3约.29mm,南方仅.69mm。
酸雨:酸雨主要有SO2和NO2造成,它们与云反应形成酸离子。
正常雨的PH值:,小于,即为酸雨。
主要影响植物和生物以及土壤。
4 土地荒漠化:由于资源开发,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与沙质荒漠化〕。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106km2〔蒋焕洲,〕,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个广东省的幅员,涉及个省〔区、市〕的471个县〔旗〕,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个省〔区、市〕。
目前,荒漠化仍呈快速发展之势,每年荒漠化净增面积已超过6670km2,仅沙化土地每年就净增2461.23 km2,按目前的速度发展。
当然,不全是资源开发造成的,其中约7 .9%〔崔书红,〕,其次还有不当农业活动,过渡放牧,开路,植被破坏等等。
二、能源现状: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
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变化。
目前,能源消费中:原油:38%;天然气%;煤:%,其它:%。
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系太阳能经地史时间埋藏才得以产生的。
地球经历500Ma生产堆积而现存的碳及碳氢化合物资源,其石油天然气消费时间跨度~2100年,煤如有节制使用可再使用年。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2a68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6.png)
能源地质学复习重点1.腐殖酸的化学组成基本组成结构单位由芳核、桥键和活性基因三部分构成2.泥潭沼泽发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低位泥炭沼泽阶段或富营养阶段第二阶段:中位泥炭沼泽阶段或营养阶段第三阶段:高位泥炭沼泽阶段或贫营养阶段3.煤的有机和无机的显微组成包括哪些有机显微组成:一、镜质组 1、结构镜质组 2、无结构镜质组3、镜屑体二、壳质组 1、孢子体 2、角质体 3、树脂体 4、木栓质 5、藻类体6、荧光体7、沥青质体8、溢出沥青质体9、壳屑体三、惰质组1、丝质体 2、半丝质体3、粗粒体 4、微粒体 5、菌质体6、惰屑体无机显微组成:1、粘土矿物2、碳酸盐矿物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4、硫化物矿物5、其他稀少矿物煤的顶底板岩性质煤层顶板以泥岩、粘土岩最为常见,通常呈团块状,富含植物根茎化石和不规则滑面,俗称根土岩。
4.驱动油气运转的动力构造运动力水动力浮力毛细管力地静压力热动力5.干气(贫气):CH4>95%或C1%>95%;湿气(富气):CH4<95%或C2+%>5%。
6、圈闭的定义圈闭是油气聚集场所,没有圈闭就不能形成油气藏三个条件:A、必须要有储集岩层B、是否具有紧盖在储集层之上的不渗透岩层C、能否构成圈闭还必须有遮挡物6.腐泥煤、腐植煤的区别腐植煤:主要是由高等植物的茎、根、叶形成。
腐泥煤:有低等植物藻类形成。
7.成煤的三个阶段及其产物(简答)(1)有机质转化为沉积有机质---产物:腐植酸(2)沉积有机质经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产物:泥炭或腐泥(3)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煤----产物:煤8.石油、天然气的储集层有哪些类型及其特点1、储集层的岩石类型---特点:具有一定的孔隙性和渗透性2、储集层岩石的储集空间类型---特点:岩性多样、物性突变、产能悬殊9.做油气储集层的两个要求(1)提供油气储集的空间条件(2)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10.希尔特定律1、煤级或有机质成熟度在平面和垂向上具有分带现象,且等煤级或成熟带相对较宽,但等演化带的宽度决定于地层倾角和演化梯度。
能源地质学
![能源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5a82e45ef7ba0d4a733bd1.png)
绪论
二、能源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再聚集……视
为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油气生成是基础,油气运移是纽带,
油气矿藏是目标,油气资源是结果。 因此,比较详细地阐释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原理及油气分
布规律,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绪论
三、能源地质学研究及勘探动向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然是人类的主要 能源。
绪论
二、能源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煤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煤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一是将煤作为一种岩石,运用岩石学的研究方法,通过 各种物理属性(如不同光性特征等),研究煤的物质组成和 类型;如煤岩学 二是借助化学属性,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煤的有 机和无机组分的化学工艺特征和组成,研究煤质特征及工 业利用评价等。如煤化学、煤工艺学、煤质学等。
能源地质学
主讲:李海梅
绪论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煤、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基础是煤 田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等学科。
绪论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提供所需有用能的资源。
太阳能 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 水力能 风能
水电和核能占10%。
中国目前能源生产构成是以煤为主,即煤占75%,石油占12%,天然 气占4%,水电占7%,核能占2%。
绪论
一、能源资源概述
煤炭是发电的主要燃料,也是炼铁所需焦炭的维一来源,更是重要的
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石油是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汽车等
发动机的主要燃料;石油也是极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工产品有几千种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a096e3b0bed5b9f3f80f1c39.png)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50~90%范围内,液态烃产率达到45~250kg/t 的页片状岩石称为油页岩。
泥炭沼泽的概念:地表土壤充分润湿,有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而且生长了大量的喜湿植物,在地洼地带堆积有机质,并使其转化为泥炭层的地区。
盆地反转:指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
形式:正反转与负反转。
希尔特定律或规则正常热演化作用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程度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的现象。
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离开母体的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孔隙之后的所有运移。
圈闭的成因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④混合圈闭。
油气藏: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油气藏的分类: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断块藏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礁块油气藏4)混合型油气藏:地层-构造,-构造岩性。
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使油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封闭条件)沉积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局部下沉和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填充过程中的一种地壳构造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能源盆地赋存有化石能源资源的盆地出现于地壳区域构造格架的一定部位和其构造演化的一定阶段。
沉积有机质演化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①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②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
12级能源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 副本
![12级能源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2402fc2daaea998fcc220ee8.png)
能源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一、概念解释1、高位沼泽:地下水潜水面低于沼泽水面,仅有大气降水补给,缺少矿物质养分水质介质为酸性,泥炭灰分低、有机质含量高,厚度较薄2、欠补偿: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大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3、盆地反转: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4浪控三角洲:.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的作用,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入海,分支河道少而小5、镜质组:由植物的根、叶、茎在覆水的还原条件下,经过凝胶化作用而形成6、扭性或走滑盆地:岩石圈或地壳在扭应力或剪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盆地7、拼叠作用: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相互联结而使沉积有机质化学结构短序有序范围增大的作用8、低位沼泽:地下水潜水面高于沼泽水面,地下水、地表水供应营养成分,生长富营养的植物,介质为中性或微碱性,泥炭厚、灰分高、沥青质含量和焦油产率较低。
9、均衡补偿:沼泽水面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大致一致10、凝胶化作用:植物组织在沼泽水的浸泡下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结构变形、破坏乃至消失,或进一步再分解为凝胶的过程11、芳构化作用:非芳香化合物经脱氢作用生成芳香化合物的作用机制12、浪基面:是指波浪作用能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13、壳质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含大量脂肪族成分透光下多呈色14、空气干燥基煤样:就是煤样达到空气干燥平衡状态的煤样,空气干燥基煤样的粒度小于0.2mm15、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化阶段的一种氧化腐朽过程16、挥发分:煤中有机质的可挥发的热分解产物17、灰分:煤中可燃质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18、煤田:同一地史过程中形成并连续发育的煤系分布的区域19、过补偿: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小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20、拗陷型聚煤盆地: 基底呈波状起伏,基底面比较连续,断裂不发育也不起主要作用的聚煤坳陷21、原生矿物: 生物体中带来, Ca、K、Mg、Na、 O、Si、S等化合物,Ti、B、 Cu、 Mo、Zn等微量元素22、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河流作用沉积在水体中的陆上和水下连续的沉积体通常为河流入海的第一个分支以下河流沉积地带23、无结构镜质体:在普通显微镜下煤薄片未经特殊处理没有显示植物细胞结构的镜质组组分。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61c78d15abe23482f4de2.png)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动力地质学原理复习资料
![动力地质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c977f756bec0975f565e2b3.png)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太阳系:2.行星:3.卫星:4.岩石圈:位于软流圈之上,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的顶层,平均厚约70km,为地震高波速带。
5.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的低地震波速带,物质可能部分呈熔融状态,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和对流,因此称之。
6.地壳:7.硅铝层:陆壳具双层结构,上层主要成分是 O、Si 、Al 等轻元素,故称之。
主要岩石为酸性岩和变质岩,也称花岗质层,大洋地壳缺失此层。
8.硅镁层:陆壳具双层结构,下层主要成分是 O、 Si 、Fe、 Mg,故称之。
主要岩石为基性岩浆岩,也称玄武质层,大洋地壳只有此层。
9.地幔:10.地核:11.大气圈:12.水圈:13.生物圈:14.山地:15.山脉:16.山系:17.大陆架:18.大陆坡:19.海沟:20.岛弧:21.洋脊:构造运动活跃、有强烈火山活动的海底山脉称为洋脊,若位于大洋中央称之。
22.洋隆:无明显的裂谷、地震活动也较弱的洋脊称之。
23.海岭:24.深海:25.克拉克值:美国地质学家和化学家克拉克首次提出地壳中各元素的平均含量概念,用以表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丰度),也称为克拉克值。
26.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27.丰度: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如岩石圈等)中的平均含量。
28.晶体:29.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末颜色。
30.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31.光泽:32.断口:33.硬度:34.岩石:一种或多种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矿屑的自然混合物。
35.岩浆岩:36.造岩矿物:37.浅色矿物:38.暗色矿物:39.岩浆岩结构:岩石中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其相互关系。
40.全晶质结构:41.玻璃质结构:42.半晶质结构:43.等粒结构:44.不等粒结构:45.斑状结构:46.似斑状结构:47.岩浆岩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岩石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填充方式等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48.块状构造:49.气孔构造:岩浆岩中分布的大小不同的近圆形空洞。
能源地质学答案上课讲义
![能源地质学答案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6521027d5bbfd0a7856737c.png)
能源地质学答案一、简答题1、在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和鉴别煤的三大类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镜质组是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腐植化作用和凝胶化作用而形成的显微组分组。
在低煤化烟煤中,镜质组的透光色为橙色一橙红色,油浸反射光下呈深灰色,无突起。
随煤化程度增加,反射力增大,反射色变浅,可由深灰色变为白色;透光色变深,可由橙红色变为棕色,直至不透明;正交偏光下光学各向异性明显增强。
镜质组有时具弱荧光性。
惰质组主要由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受丝炭化作用转化形成的显微组分组。
油浸反射光下呈灰白色一亮白色或亮黄白色,反射力强,中高突起。
透射光下呈棕黑色一黑色,微透明或不透明。
一般不发荧光。
惰质组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的光性变化不及镜质组明显。
壳质组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的繁殖器官、保护组织、分泌物和菌藻类,以及与这些物质相关的降解物。
从低煤级烟煤到中煤级烟煤,壳质组在透射光下呈柠檬黄色黄色- 桔黄色-红色,大多轮廓清楚,外形特征明显;在油浸反射光下呈灰黑色到深灰色。
壳质组具有明显的荧光性。
从低煤级烟煤到中煤级烟煤,壳质组在蓝光激发下发绿黄色- 亮黄色-橙黄色- 褐色荧光,随煤化程度增高,荧光强度减弱,直至消失。
2、简述煤化作用的影响因素一、温度(煤化作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当地的大地热流及古地温梯度:盆地地温场;(2)地球深部岩浆活动,岩浆热的叠加状况;(3)构造热流场;(4)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5)下伏和共生岩石的导热性能等。
二、时间在煤化作用中,煤在温度、压力作用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特别是在地质上的时间延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时间因素在较高的温度下往往更加明显,当温度过低,时间因素就不易起作用了。
三、压力:压力的双重特点①在构造压应力作用下,剪切与拉伸能使芳香族单元层沿石墨形成的方向更加排列有序,这在半石墨化、石墨化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
②静压力使煤的孔隙率和水分降低、比重增加,还促使芳香族稠环平行于层面作有规则的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1油页岩:指灰分产率在50~90%范围内,液态烃产率达到45~250kg/t的页片状岩石。
2泥炭沼泽的概念:地表土壤充分润湿,有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而且生长了大量的喜湿植物,在地洼地带堆积有机质,并使其转化为泥炭层的地区。
3盆地反转:指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
形式:正反转与负反转。
4希尔特定律(或规则)正常热演化作用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程度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的现象。
5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离开母体的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孔隙之后的所有运移。
圈闭的成因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④混合圈闭。
6油气藏: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油气藏的分类: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断块藏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礁块油气藏4)混合型油气藏:地层—-构造,-构造—岩性。
7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使油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封闭条件)8沉积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局部下沉和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填充过程中的一种地壳构造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能源盆地赋存有化石能源资源的盆地出现于地壳区域构造格架的一定部位和其构造演化的一定阶段。
9沉积有机质演化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①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②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寻找③演化程度不同时,同种参数的演化幅度要足够大④是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或重要成分,代表性较强⑤面积要足够地大,便于观察测量。
10渗透性与孔隙度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岩石有所不同。
对于碎屑岩类和部分碎屑灰岩、生物灰岩,二者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关系更为密切,有效孔隙度越大则渗透率也越大,成直线关系。
但一般碳酸盐岩孔隙度都很低,大多由于空隙的发育,其渗透率很高,表现出与碎屑岩类不同的特点。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是和岩石颗粒大小、形状和胶结物的类型以及岩石的致密度有关。
渗透率的大小与岩石的孔隙大小、连通状况、孔隙形状有关。
11岩浆热演化作用特点:1)等演化线或等演化面的产状往往与煤层的产状无关,只与岩浆侵入体的顶面形态基本一致;2)等演化带的宽度多窄于深成热演化作用,在水平分带和垂向分带中都是如此3)等演化线的展布方向往往与构造线方向不一致,表明浅部构造对区域岩浆热演化作用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
4)光学各向异性显微组分较为普遍,出现了镶嵌结构、似流变结构、裂解碳等各类新生光学结构;5)次生气孔较为发育,尤其是在镜质组中普遍可见;6)同生矿物受到较为强烈的改造,黄铁矿等的重结晶明显;7)与同演化程度的深成热演化沉积有机质相比,氢含量、挥发份产率、H/C等相对较低;8)蚀变矿化现象普遍存在,广泛发育热液脉体, F、Cl、As等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元素往往较为富集,特别是流体包裹体,是一种良好的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
9)重磁异常:隐伏岩体的存在,正航磁异常。
12煤厚和形态变化及其控制因素: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2、沉积因素(1)沉积体系(2)同沉积构造3、煤层的冲蚀顶凸构造4、后期构造变动 5、岩浆侵入 6、岩溶作用造成的无煤陷落柱。
13背斜油气藏的特征①油气主要来自盆地充填地层内部的生油层②油气藏含油面积的形态往往与背斜形态相似③油、水成环带状分布④油层压力的分布和等高线大致平行。
14断块油气藏的特征①在断层附近容易形成高产油气区②油、气、水的布格局比较复杂③油气的富集带常常是聚集于断层靠近油源的一侧④含油面积形状多和断块的形状相似。
15煤盆地拗陷型聚煤盆地特点:盆地的基底基本上为一连续界面或风化剥蚀间断面,聚煤期地壳运动以宽缓开阔的波状隆起和拗陷为主,边缘为构造活动带,陆源区和含煤沉积区相对高差不大,几何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箕形,沉降中心一般位于盆地的中部,旋回结构清晰,煤层发育比较广泛、稳定,易于对比,次级隆起和拗陷较发育,基底脆性断裂不发育,河道沉积构成盆地沉积体系的骨架。
16断陷型聚煤盆地特点:基底为不整合构造一剥蚀面,或被先成断裂系所切割,成盆期地壳运动以断裂运动为主,盆缘常存在主干断裂,呈狭长几何形态,沿控制性断裂的展布方向延伸,盆地的横剖面一般不对称,沉降中心靠近主盆缘断裂一侧,常按一定方位和组合型式成群成带出现,盆地的充填序列一般为双层结构,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变化剧烈,对比困难,煤层组沿走向形成富煤带,沿倾向分岔、变薄、尖灭。
17构造一侵蚀型聚煤盆地特点 1)地质外营力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洼地 2)沉积于沉积间断和剥蚀面上的含煤岩系厚度薄3)煤层呈透镜状,厚度不大,延伸不远即变薄、尖灭。
18前陆盆地:位于褶皱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
19挤压推覆构造作用是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挤压挠曲作用和冲断体的叠覆荷载作用导致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强烈拗折,形成与褶皱带大体平行展布的沉积槽地。
20论述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及其与能源矿产的聚集关系? 概述:含能源资源的沉积体系是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油、气、煤层或其它矿产的沉积岩层,具有统一物源、统一水流动体制、在成因上具有共生关系的沉积组合而成的巨大三维沉积体。
这些沉积体在一定的构造条件、古气候和古生物条件及沉积古地理环境下,就形成含能源资源的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
沉积盆地的沉积古地理环境特征是决定能源聚集的重要条件。
具有能源资源的沉积盆地都是有多种沉积体系复合充填的结果。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 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顺直河 少见,局部地段 辫状河 河床坡降大,河身不稳定,河心滩极发育,宽度大,弯度低。
曲流河 河床坡降少,侧向加积明显,弯曲度大,边滩发育,易形成牛轭湖,废弃河道。
网结河 河道坡度低,分支河道之间湿地和植被极发育,河道位置稳定,不易迁移。
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这种沉积一部分在陆上,但大部分在水下,有的几乎完全在水下。
扇三角洲出现于不同气候和能量条件的各种滨海带中,也常常沿冰缘地带的山间湖滨分布。
扇三角洲的远端相形成于滨岸带、海洋或湖泊的水下环境,当有高速的粗粒沉积物注入水体是才能显现出河流的影响。
海岸带的扇形体由于受到河流、波浪、潮汐及水面升降变化等的多种作用,因而形态和面貌呈多种多样。
冲积扇沉积体系与能源资源形成、赋存的关系在含煤冲积扇沉积体系中,煤的聚集往往集中于特定的部位,这主要决定于控制泥岩沼泽形成和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
在冲积扇体系分布的范围内,有利于成煤的部位主要有扇间洼地、中扇朵叶体间洼地、扇尾地带和扇前缘外侧与河、湖、海环境的过渡地带。
对于油气的生成,冲积扇体系是不利的沉积环境,但由于它所产生的沉积物大多岩性粗,可以构成很好的储集层。
实践证明,冲积扇沉积与储层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砂砾岩冲积扇体储层的油气地质意义已被国内外很多油田证实。
只要邻接该砂体有生油层存在,往往可形成次生的油气藏。
由冲积扇体系充填的沉积盆地,如果周边的物源区具有含铀矿物的岩体出露,在适宜的气候和沉积环境条件下,常为铀矿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形成条件。
二、河流沉积体系。
河流环境内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组合。
1)河流沉积类型2)河流沉积亚相Ⅰ河道亚相:心滩,边滩(砂坝),河床滞留沉积Ⅱ河岸亚相:天然堤,决口扇Ⅲ泛滥盆地亚相:河漫滩,河漫沼泽,河漫湖泊Ⅳ牛轭湖:废弃河道。
主要河流类型的沉积特征Ⅰ、辫状河的沉积特征:这种河道沉积物大部分粒度粗,以砂砾岩为主,是由彼此错位叠置的砂质和砾质透镜体形成的带状砂砾岩体,其中细碎屑沉积物含量极低,砂砾岩体地面平直,对下伏岩层侵蚀不明显,多出现于山麓地带,位于冲积扇沉积体系与冲积平原沉积的交界地带。
缺少明显的天然堤②洪泛沉积不发育(纵向砂坝)③具各种类型的河道坝沉积(横向砂坝)④心滩发育(侧向砂坝)Ⅱ、曲流河的沉积特征: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即:河道充填沉积(河道相)、河道边缘沉积(河岸相)、洪泛盆地沉积(洪泛盆地相)。
在曲流河沉积体系中,明显地表现出平面上或剖面上的细粒沉积物包围砂质沉积物的特征。
Ⅲ网结河的沉积特征:网结河河道在平面上交织成网状,河道十分稳定,河道间发育河心岛或植被岛的河流。
河道坡度小,弯度多变,导致频繁的溢岸洪泛。
湿地环境占60~90%,河道环境分布局限。
河流沉积体系与能源资源形成聚集的关系成煤环境重要场所:冲积平原,岸后沼泽和废弃河道充填沼泽,牛轭湖,这些沉积场所多存在于曲流河沉积体系,网结河沉积体系中,而辫状河沉积体系成煤的条件是有限的,正在形成的辫状河体系对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往往不利,因而难于出现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
河流沉积体系中河流相的砂体若离上覆和下伏的生油凹陷中心较近,就会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层。
沉积相的平面分布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而影响着赋铀砂体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