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心论概念的历史考察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421b6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6.png)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是一种地理和历史上的概念,指的是欧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中心地位。
从地理角度来看,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具有便利的海上和陆上交通条件,使得欧洲成为了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欧洲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气候条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历史角度来看,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在近代历史中起到了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欧洲国家在探索、殖民、科技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还是现代国际体系的发源地,欧洲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塑造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格局。
此外,欧洲中心论还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政治上,欧洲中心论指的是欧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如欧盟的形成和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
在经济上,欧洲中心论指的是欧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如欧元区的建立和欧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文化上,欧洲中心论指的是欧洲文化的影
响力和吸引力,如欧洲艺术、文学、音乐和哲学的传播和影响。
总之,欧洲中心论是指欧洲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中心地位,这种中心地位是由欧洲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国际地位所决定的。
欧洲中心论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亚洲 欧洲中心论的概念
![亚洲 欧洲中心论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708d1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6.png)
亚洲和欧洲中心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亚洲和欧洲在历史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这种观点认为,欧洲在近代历史上扮演着中心角色,而亚洲则被视为次要的地区。
亚洲和欧洲中心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欧洲人开始对亚洲的文化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并将其视为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大陆。
随着欧洲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兴起,亚洲逐渐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开始对亚洲文化和历史进行研究和描述,从而形成了亚洲和欧洲中心论的概念。
亚洲和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在20世纪逐渐受到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和历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现在,亚洲和欧洲中心论已经不再是主流观点,而是被更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视角所取代。
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35a47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0.png)
542021.05[摘 要] 《历史研究》一书是汤因比探究人类文明前景和命运的鸿篇巨著,他采用文化形态史观,不仅说明了文明是历史研究的单位,而且详细阐述了文明演进的内在机制。
《历史研究》发展了文化形态史观,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藩篱,给我们的历史研究带来诸多的教益。
[关键词] 文化形态史观 汤因比 《历史研究》 启示[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5-0054-04文化形态史观下的史学巨著——评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周 荣湖北大学作者简介:周荣,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历史研究》是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代表作。
汤因比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拟出大纲,1927年才正式开始写作,1954年后第10卷杀青,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已经全部形成。
几年后,汤因比又增补了第11卷和第12卷。
该书内容宏富,论述精确,耗费作者四十年的时间。
因此,该书是汤因比精心架构和用力最深之作。
该书采用了文化形态史观来进行写作,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本文以文化形态史观为中心,对《历史研究》采用文化形态史观的原因、具体运用、产生的作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对《历史研究》一书和文化形态史观有更深的认识,更好地推动历史研究的发展。
一、《历史研究》采用文化形态史观的原因汤因比为什么采用文化形态史观来写作《历史研究》?在本书的第十二部《西方文明的前景》中,有一段话为笔者提供了线索,其大意是这样的:汤因比从事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反感西方人将西方社会等同于整个人类历史的观点。
他强调这种观点歪曲了历史事实,造成了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觉,遮蔽其他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要避免这种错误的观点,最好要“接受一个相反的假说,即任何一种社会类型的所有代表在哲学上是等价的”。
(汤因比,2016)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汤因比不赞同那种将西方社会(或者说西方文明)等同于人类文明的说法。
欧洲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20bcca6294dd88d1d26b11.png)
The sage had long preserved in his affectionate and laborious attempts to instruct men in the knowledge of their duty; and at length laments the almost complete failure of his endeavors.
用官话字母或切音符号都不好,“不如采用世界通行 之字母”(自序)——朱文熊《江苏新字母》(1906)
“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 ——瞿秋白等人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汉字拉 丁化的原则与规则》(1931)
白人优越主义
Eurocentrism
英国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说,东西方永不相 会,白人高人一等,肩负着缔造世界、传布文明 的责任。
文明史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论者把西方或欧洲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观 念与历史发展看作是正常的演变,即具有普遍性的历史 进程。
欧洲历史学灌注着欧洲中心主义视野的体系:有关 文明发展的阐述不假思索地与欧洲历史联结在一起。
政治学
Eurocentrism
西方学者建构东方专制主义的观念,认为从希腊古
源于欧洲的西服全面地征服了世界各地传统服饰, 成为了现代文明的象征。
音乐圣殿
洋服
婚纱
学位服
Eurocentrism
欧洲中心主义关照下的19世纪《论语》音译
《论语·里仁》(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大卫译文:
Confucius says, if in the morning you hear divine truth, in the evening you may die.
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
![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https://img.taocdn.com/s3/m/1b2eb1f7b8f67c1cfad6b8e0.png)
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白云先生欧洲中心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骗局一、苏美尔文明:人类第一次造轮子要研究欧洲和西方文明的问题,如果脱离地中海文明这个大框架,只把视野局限于欧洲,那么西方文明从何而来,西方文明为什么是现在这样,欧洲的未来又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解答。
尤其是一提起西方文明,就言必称古希腊古罗马的,更是一条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死胡同。
地中海文明,指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埃及,古波斯和欧洲环地中海区所居住的民族共同创建的文明。
西方文明的根,根本就不在古希腊,也更不在古罗马。
而是在两河流域和北非。
在地中海文明传承的出场顺序中,欧洲人作为最晚开化的蛮族,恰恰是最后一个出场的。
第一个出场的,则是苏美尔人,和他们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文明,充满了太多的迷和神奇。
苏美尔人从何而来,不知道,他们亡国后,又消失在了哪里,也不得而知。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的文明出现的太早,当时地球上其他民族都还在吃草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住宫殿了。
以及,他们的文明太先进,当其他民族都还只是原始部落的时候,他们已经建立了王国并发明了一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他们点亮了地中海文明的第一座灯塔。
苏美人居住在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今天被打的稀巴烂的伊拉克那个地方。
他们既不是印欧人,也不是闪族人,西方人挖过他们的王陵,从复原图看,他们更像是黄种人。
他们的语言,在语法和底层结构上,更接近汉语,而不是和地中海区域主流的印欧语和闪族语言相似。
他们发明出了文明社会所必备的全套装备,文字,农业,手工业,科技,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军事,水利灌溉等等一应区全,当然还有神话、诗歌与艺术。
说苏美尔人造轮子,并不仅仅指他们首先发明了车轮。
发明车轮,标志着古代文明那套社会治理和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架构上已经基本发明设计完成。
这一套对于解决人类大规模群居,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分工协作的系统,就可以称之为文明意义上的造轮子。
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与发展
![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ef430bf78a6529647d5311.png)
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与发展Ⅰ西方中心主义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西方中心主义,有人认为在16世纪法国人波丹那里已经出现,波丹在四大帝国的历史择指数分期之外又提出了新的历史分期观点,其中不无西方中心论的印痕;“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家格林布拉特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也看出了“一种欧洲文化优越感”。
更有甚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提出的“亚细亚人比欧罗巴人更具奴隶性,他们忍受专制统治而无怨愤”,已经有了西方中心与优越的萌芽。
还有人认为,18世纪的中国与印度在欧洲人的心目中还是富足与先进的代表,只是到了下一个世纪,欧洲中心主义才表现为西方具有普遍性的意识。
可以看出,西方中心主义始于何时,人们的意见并不是一致的。
是不是西方人对于别的民族存有偏见或持批评态度都是西方中心论的呢?在我看来,人们总是从其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角度出发,审视别的民族、别的文化的,这是历史以民族社会为主体的时代的必然现象。
我们不能把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批评全都看成是西方中心论。
当从自己的文化价值出发,又以普遍的名义说出时,这就具有了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了。
进一步说,西方中心主义是一个定义问题,即什么样的认识理路才可以说是西方中心论的,对此,人们似乎并没有进行认真的界定,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说法和众多心照不宣的认识。
我认为把以下几个方面看作是西方中心思路的基本特征是有益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 :⑴把西方或欧洲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与历史发展看作是正常的演变,即具有普遍性的历史进程。
“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这句话最能体现这一点,用阿布戴尔一马里克的话说,就是西方“把自己各个不同时期的主导意识形态作为所有可能存在的社会的意识形态。
”⑵西方中心主义是通过对于世界与东方的认识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欧洲优越的价值取向,把西方的价值观念看成是世界共同的观念,西方的取向即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前进方向。
Ⅱ18世纪西欧中心论的初步形成西方中心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西欧思想家那里,已经以欧洲的文明、进步与东方的落后、停滞、没有发展而表现出来。
远东、中东、近东
![远东、中东、近东](https://img.taocdn.com/s3/m/62c72b838762caaedd33d450.png)
远东、中东、近东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
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
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
后来这三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
由于各国理解和划分不尽一致,所以这几个概念没有明确的范围和界线。
通常,"远东"系指离西欧最远的亚洲东部地区,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太平洋沿岸地区,习惯上有时也把东南亚各国归到远东之列。
"中东"提法最为频繁,但人们对它说法不一。
最早,"中东"特指伊朗和阿富汗,但后来中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了。
目前,学术界将中东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中东指亚、非、欧三洲接合部的西亚北非国家和地区(但阿富汗除外),广义中东则泛指东起阿富汗、西到非洲大西洋沿岸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北边包括土耳其,南边涵盖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广大地区。
狭义的中东共有22个国家,总面积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亿多。
由于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居民属于阿拉伯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中东"又常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相联系。
"近东"指距离西欧较近的国家和地区,过去主要指欧洲的巴尔干国家、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般不再把巴尔干国家称为近东国家,而以"东南欧"或"南欧"代称。
目前在国际上"近东"一词已比较少用。
近东:过去主要指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国家(原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还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bb28010242a8956aece48b.png)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广义的指已经过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狭义的指独立于人们一是之外的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客观运动过程。
史学历史理论人们对客观历史运动的认识,包括天人关系,古今关系,民族问题,人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等等。
史学理论: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是关于史学本身的性质与其与社会关系,史家修养与批评的理论。
良史:“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书法不隐:史才三长:是刘知幾所著《史通》中提出的关于史家修养的要求:史学、史才、史识。
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指历史记载和历史编纂方法,其内容包括史书的外在形式和内部结构,主要表现为史书的体裁与体例。
撰述记注史意:指历史撰述中寓含的思想和宗旨,其内容包括史家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史学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史家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
史德:是清人章学诚明确提出的,讨论的是史学家的修养问题。
新史学:最初是专指对具有“四弊二病”之旧史学而言的“新史学”。
后来含义逐渐扩大,一指鲁宾逊的《新史学》,二指以唯物史观为中心的史学。
80年代以来专指有别于“旧史学”和国外各种历史史观与历史学派。
或包括唯物主义史观或不包括唯物主义史观史学。
正统论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提出,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是指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
史学革命:1958年,随着经济“大跃进”的发展,史学界也提出了“大跃进”的要求。
“史学革命”应运而生。
1958年的“史学革命”就是打破王朝体系,建立人民史体系的“革命”。
“写农民的历史,为农民写历史”,是这次史学革命的指导思想。
史学界在如何估价阶级统治的历史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非历史主义的倾向,无不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发生的。
论全球史观
![论全球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b3bdd72f0722192e4536f6b6.png)
论全球史观近年来,全球史观在史学界逐渐兴起,并渐渐影响到中国,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史学指导思想。
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思想,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思想以便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
其研究的视野不仅包括欧洲史,而且覆盖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亚非拉的广大地区。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便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他本人也因为采用“全球史观”阐述历史,成为一个颇具影响的人物。
同时,“全球史观”的持有者还认为,宏观的历史不等于地区史和国别史的简单组合,而是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影响。
另外,我国著名史学家吴于廑教授通过深入研究,构建起“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体系。
他强调说:“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他的观点在我国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出人们对全面了解人类历史的共同要求。
(以上内容摘自《全球史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北京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车华玲)并且,在他参与编著的《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中,也透露出了他的全球史观的思想。
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毅曾撰写过一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发表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第七版。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盛行于当今西方史学界的“全球史”之风,刮了已经有几十年了。
自从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首次把世界唤作“地球村”起,一些富于文化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西方史学家就感到了一种必要,那就是必须突破19世纪以来国别史和西方中心论传统,从文明比较的角度重写世界史,以便提供某种参照,对地球村中某种健康的共同文化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身份与发展历程
![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身份与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d5d60b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8.png)
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身份与发展历程作者:高博文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音乐人类学在理论及方法上为音乐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音乐人类学视角下进行探索与研究。
音乐人类学作为“音乐学”与“人类学”双重领域下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音乐文化和音乐与人类学的关系,在音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现阶段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对此,本文对音乐人类学学科身份与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学科身份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0-0178-04一、學科身份1964年10月,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在其所著《音乐人类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音乐人类学的概念,标志着音乐人类学的建立。
音乐人类学是研究音乐文化和人类与音乐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研究范畴由最初的无文字社会、非主流民族的音乐研究扩展到现今对人类所有音乐文化的关注,将人类一切音乐活动与音乐行为看做研究对象,音乐人类学本身也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学科视野下,音乐人类学是音乐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交叉学科,横跨了“音乐学”与“人类学”两个领域,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双重视角下的音乐学科。
可以说,人类学与音乐学学科发展的交融,产生了音乐人类学。
在学科的发展看,19世纪,人类学在西方兴起,它掀起了人类学家对人类自身行为活动、文化差异等领域研究的浪潮。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极大关注。
此后,随着欧洲殖民入侵,由民族音乐学家与人类学家组成的专业研究队伍开始尝试以人类学视角进行音乐的观察与研究,例如,英国加尔各答的法官琼斯所著《论印度音乐的调式》、法国人维奥多在20卷的《埃及描述》中的《音乐卷》和英国人雷恩的《现代埃及人的风俗习惯之记述》等,都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艺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将研究目标着眼于全球性和全人类性的音乐。
国内史学界对“欧洲中心论”的反思及其认识误区
![国内史学界对“欧洲中心论”的反思及其认识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229a8d2bbcd126fff7050b1b.png)
些认 识误 区, 如没 有将 通 史类著作 中欧洲部 分所 占比重 与 “ 洲 中心论 ” 以明确 例 欧 加
区分 , 也没 有将 源 于 西方 一 些 具 有 真 理性 的理 论 成 果 与 狭 隘 的 “ 欧洲 中心 论 ” 别 开 区 来 。只有 克服这 些认 识误 区, 们 才有 可能超越 “ 洲 中心论” 我 欧 。
世 界通 史 编 纂 中 的 ‘ 洲 中心 倾 向 … , 《 界 历史 ) 05年 3期 ; 世 力 “ 谈 ‘ 欧 载 世 20 马 也 欧洲 中心 论 … , 《 北 师 大 学 报 》( 载 东 哲
社 版 ) 90年 5期 ; 新 成 为 杰 里 ・ 特利 等著 《 明 新 全 球 史 》 做 序 言 , 京 大学 出 版社 2 0 19 刘 本 简 所 北 0 9年 版 ; 新 成 “ 球 史 观 刘 全 在 中国 ” 载 《 史 研 究 ) 0 1 6期 等 。 , 历 21 年
( n r G n e Fa k 所 形 容 的那样 , A de u dr rn ) 我们 的世 界
史 研 究 更 多 的 还 只 是 “ 欧 洲 的 路 灯 下 四 处 观 在
成为 我 国世 界 史 学 者 的 一项 重 要 使命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世 界 史 研 究 的不 断发 展 , 者 们 对 “ 学 欧 洲 中心论 ” 批 判 也 日益 深 入 , 提 出要 对 之 有 的 并 所超 越 。可 以说 , 几代 学人 的努力 , 国世界 史 经 我 研 究在对 “ 洲 中心论 ” 欧 的批 判 和 反 思 上 已经 取
作 者 简 介 : 晓 辉 , , 南 洛 阳人 , 都 师范 大学 历 史 学 院博 士 研 究 生 。 ( 京 10 8 ) 王 男 河 首 北 0 0 9 基 金 项 目 : 育 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课 题 攻 关 项 目“ 界 历 史 进 程 中 多 元 文 明 互 动 与 共 生 研 究 ” 项 目批 准 号 教 世 ( 0 JD 0 7 合 同号 0 JD 07 。 8Z 0 3 , 8Z H 3 ) ① 参 见马克矗“ 困境 与 反 思 : 欧 洲 中 心 论 ’ 破 除 与 世 界 史 的 创 立 ” 载 《 史 研 究 ) 0 6年 3期 ; 洛 “ 近 年 来 ‘ 的 , 历 20 徐 评
西方中心论史观答案
![西方中心论史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a937858fafab069dc022f.png)
史观:第一种观点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在欧洲国家内部寻找其兴起的原因。
第二观点是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
认为“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强调各社会之间发展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将每个地区的发展都视为更为宏大的自然与社会结构运动的一部分。
史实:1 、西方崛起于欧洲,的确如此。
从公元前6 世纪初到前5 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确立了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希腊人创立了“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史学、文学、戏剧,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古罗马说创造的罗马法律,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确立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走向强大2 、西方的崛起与其他文明成就之间的确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但把西方崛起的主因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显然犯外因绝对论的错误。
11——12 世纪的西欧,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复兴,15 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
西欧相继爆发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
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欧社会发生的上述连锁反应,确立了西方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绝对优势,并最终形成西方对全球的支配局面。
这时的西欧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自然经济仍处于主体地位的国家或地区相比,西欧已经崛起了。
把1500 年前后西方在经济、科技、航海、贸易等方面落后于东方的史实,作为西方崛起较晚的理由是一种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的错误观点。
事实上,西方迈入工业社会的门槛就已经宣告了西方的崛起。
“西方音乐中心论”的认识
![“西方音乐中心论”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0468c8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b.png)
音乐中心论“欧洲中心论”在十九世纪得以发展,它是一种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想偏见,所谓人文学科关注人的产品的评价和价值。
这种观点表明了欧洲人狭隘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他们忽视了其他民族的文明贡献,他们对欧洲以外的世界缺乏了解,并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发展成为整个世界。
乃至各个领域都是以欧洲意识作为主体意识的现象。
“欧洲中心论”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他认为欧洲是文化的中心,东方的印度、中国还未进入历史,并都处于历史的边缘,只有欧洲从古希腊才慢慢进入历史的中心。
兰克:“印度和中国根本就没有历史,只有自然史。
”所以他认为世界历史就是欧洲历史。
欧洲至上的观念逐渐普及,并成为全球主要思潮,可以清楚地理解欧洲中心论者认为文明的意义与价值都必须由欧洲界定,因为只有欧洲的发展史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普世性。
而“欧洲音乐中心论”是“欧洲中心论”的衍变与发展,是欧洲人将其音乐作为世界音乐主体的一种理论概念。
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
从中我们应当认清欧洲和非欧洲音乐之间存在着“差异”而非“差距”,各国的科技存在着差距,但各个国家的文化则不存在差距,存在的只是差异。
“欧洲音乐中心论”承认文化的普遍性,主动把欧洲文化普遍化,取消多元文明的存在,使世界文明一元化。
欧洲音乐与非欧洲音乐不是差距而是差异,差异的根源是文化,而世界不同的音乐教育就是理解不同的文化。
“欧洲音乐中心论”即“差距论”也是代表着一种“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它是一种认为人类历史将由低级到高级,由蒙昧到文明,沿一直线无限进步和无限进化的哲学思想,本质上是企图以欧洲文化来取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战略,他们硬性的要去征服多元文化的各民族而“差异论”则是对时间直线性的否定,对文化多样性肯定,用“宇宙中心主义”代替“欧洲中心论”。
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中建史填空选择
![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中建史填空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6ca3b6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8.png)
X 弗莱彻“建筑之树”反映的欧洲中心论(文化相对论or欧洲中心论)的历史观,弗莱彻从技术的方面分析中国的建筑。
04、05a、06a、07、08a、10X 李约瑟最早提出“非神权统治”是中国木构为主体的重要原因。
04、05a、06、07a、08aX 《华夏意匠》的作者是李允是,其中的主要观点源自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设计原理分析(副标题一一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01、02、04、04a、05a、06、06a、07a、08、08a、09、10X 德•昆西最早以“类型学”的观点来推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原型。
04、04a、05、05a、08a、09X 《大乘的建筑观》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以下哪种社会倾向作回应?06A.美学民粹主义B.实用主义C.现代主义D.理性主义X 《大乘的建筑观》一文的观点建筑发展的未来走向:商业化艺术化大众化。
04、04a、05、06aX 《道与建筑》的作者是张一调,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时完成的博士论文。
07a、08、08aX 张一调《道与建筑》主要论述的是:A.道教与中国建筑史B.老子与中国建筑史,道教与现代空间概念D.老子与现代空间概念09 X 张一调在《道与建筑》一书中以道家思想诠释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哲理。
10X 建筑类型学着眼于传统建筑的转化,并非今日的建筑形态所赖以延续的那部分传统。
04aX 缪朴《传统的本质》一文主要受现象学理论的影响。
09X 探讨建筑意义的理论以符号学比较典型,探讨传统转化的理论以类型学比较典型。
08aX 人类较早提出城市形态中人伦秩序及其空间制度的历史典籍是《周礼•考工记》。
10a 中国建筑的源流与地域背景IX 干栏式建筑可能起源于树里。
02X “地坑式”窑洞最早见于龙山文化。
锢窑多见于河南巩县一带,筒拱不用支模即可砌成,它的构筑方式相当于无梁殿。
02、03、05、06、08a、12X 窑洞的结构属于筒拱。
欧洲中心论评析
![欧洲中心论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63fa76a98271fe910ef98d.png)
欧洲中心论评析作者:颜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24期摘要:“欧洲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世界观和史观,主要表现为对欧洲文明具有某种独特的历史优越性,某种种族的、文化的、环境的、心灵的或者精神上的特质的信仰。
这种偏狭对于世界史学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为了清除“欧洲中心论”对世界史学的影响,要对其反思、批判、最终实现超越。
关键词:欧洲中心论;反思;批判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44-02一、“欧洲中心论”的定义“欧洲中心论”,也称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出现于18世纪中后期,在19世纪得以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为一种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想偏见。
欧洲中心论由于其视角上的偏狭性,近年来在学理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但是由于“欧洲中心论”并不是一套完整而固定不变的原则体系,而是由各种不同表现形式而呈现出松散的观念系列,因此对于“欧洲中心论”并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相关研究和评论在这一问题上显示出纷繁混乱的局面。
因此,在对“欧洲中心论”展开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对“欧洲中心论”的内涵做出界定,否则这场讨论将无法展开。
当代美国学者J·M·布劳特的说法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其近著《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基本上指出这一信仰的概念,指的是欧洲文明具有某种独特的历史优越性,某种种族的、文化的、环境的、心灵的或者精神上的特质,这一特质是欧洲人群在所有历史时代直至当今时代,永远比其他人群优越[1]。
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中心主义,或者叫种族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也叫种族中心主义,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的一种倾向,即易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这种文化中心主义自古就有,可以说世界各族群文化相处上文明发展处于先对先进位置的民族常有的状态。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走出“欧洲中心论”:罗章龙的经济史思想探研
![走出“欧洲中心论”:罗章龙的经济史思想探研](https://img.taocdn.com/s3/m/d8408e4327284b73f24250ad.png)
[收稿日期]2018-05-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JL015[作者简介]杨祖义(1970-),男,湖北长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史学史研究;冯兵兵(1991-),男,湖北随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第二次西学东渐热潮的日渐兴起,中国译介西方学术理论成果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由窄到广、程度由浅入深,极大地冲击并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中国传统学科在借鉴和接纳西方学术理论、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的状况下,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经济史学科就是其中典型。
20世纪前30年,西方各种经济史理论与方法先后传入中国,这些理论和方法无一例外,几乎都带着深厚的“欧洲中心论”的思想烙印。
“欧洲中心论”作为西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种重要载体,片面地以欧洲为观察和研究相关问题的中心和本位,大肆宣扬欧洲比世界其他地区有着更为突出的历史地位,刻意抹煞非西方世界的历史贡献。
中国学者在此基础上著述立说,进行中国经济史研究也往往难以摆脱“欧洲中心论”在历史观和方法论上的影响。
这大大限制了中国本土经济史理论的形成,对经济史学本土话语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深重的影响。
回顾20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史学家的理论贡献,罗章龙可谓是少数最早尝试走出“欧洲中心论”影响,开创中国本土经济史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罗章龙(1896—1995),原名敖阶,号文虎,字仲言,湖南浏阳人。
罗章龙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先后组织领导了多次工人大罢工,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也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鉴于罗章龙在中共党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往关于罗章龙的研究偏重于工人运动史和革命史①。
事实上,自1934年起,罗章龙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潜心研究学术,先后著有《中国国民经济史》、《经济史原论》、《欧美经济政策研究》、《经济哲学》等近百万字的论著。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b9364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d.png)
欧洲中心论名词解释
欧洲中心论(Eurocentrism)是指一种以欧洲文化、历史和价
值观为中心的观点或理论。
它认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欧洲文化和
文明是其他地区文化和文明的标准和范本。
这种观点通常与殖民主
义和帝国主义有关,因为欧洲中心论在殖民时期被用来合理化对其
他地区的统治和剥削。
欧洲中心论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活
动期间,欧洲中心论被用来解释和辩护对其他地区的征服和统治。
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的文化、科技和政治制度是其他地区所缺乏的,因此欧洲有义务将其传播到其他地区。
这种观点导致了殖民主义时
期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
然而,欧洲中心论也受到了批评和挑战。
批评者认为欧洲中心
论是一种文化偏见和歧视,它忽视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和贡献,并将
欧洲文化视为普世的标准。
他们指出,其他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不应被简单地以欧洲为中心来评判。
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欧洲中心论的影
响逐渐减弱。
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平等和相互尊重,拒绝将任
何一个地区或文化视为中心。
然而,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仍然存在于某些领域,例如在学术研究、艺术和文化交流中,欧洲的影响力仍然较大。
总的来说,欧洲中心论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它在历史上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欧洲中心论持有更加批判和多元化的态度。
欧洲中心论的例子
![欧洲中心论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21d8205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f.png)
欧洲中心论的例子人类文明历史上,欧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科技的发展,欧洲的影响力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因此,人们不难发现,在许多领域中,欧洲中心论依然是存在的。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为大家介绍欧洲中心论的例子。
政治领域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欧洲的地位显然是不可替代的。
例如,自1945年以来,欧洲主导了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下的一系列重要产物,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此外,欧洲一直是联合国的重要成员之一,以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和发展为己任。
此外,欧洲也是大国外交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欧盟在政治上的作用日益重要。
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许多国家都加入了这一机构,欧盟也逐渐发挥着更加综合、宏大的政治力量。
经济领域从经济角度来看,欧洲中心论也十分明显。
例如,欧洲一直是全球经济中心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二战后的时期。
欧洲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共同市场之一——欧盟,这个市场覆盖面广、规模庞大。
此外,欧洲还拥有多家世界级公司,例如德国的戴姆勒、法国的欧莱雅等,这些公司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文化领域在文化方面,欧洲无疑是人类文明中增光添彩的存在之一。
欧洲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发展带来了轰轰烈烈的推动力,而浪漫主义则让许多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
此外,欧洲还是世界上许多流行文化的发源地,例如,现今的音乐、电影、时装等等。
在文化领域中,欧洲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产。
欧洲古建筑风格的传承、作为地中海的基石的希腊罗马文明等,都成为了世界文明历史上的瑰宝。
结语总的来说,欧洲中心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不断的社会演变过程中,欧洲中心论也在逐步转变,欧洲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加强联系,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地区。
无论如何,欧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存在,在世界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不可能在 ‘希 腊 ’ ‘东 方 ’ ” 中心之一。当然, 当时的 思 想和 思 想 之 间 设 立 任 何 对立 关系。 但是, 希腊人 。 “barbari以自己的价值观念为中心, 与周边及更广阔区域进行比较, 不自觉地 形 成 了 以 自 我 为 中心的思 想 an ” “化 外 之 民 ” , 最初指不会讲希腊语的人, 后来用来指 粗 鲁、 野蛮 的 日 耳 曼 人 和 亚 洲一 些 民族 都 被 认 为 是 “barbarian ” 。欧里庇得斯( 前 485 - 前 406 ) 认为蛮族缺乏社会制度和文明观念, 暴力往往代替正义和法律成
“欧洲中心论 ” 源 远 流 长, 到 近代 几 乎 成 为 西 欧 学 术 界 的一 种 正 统 观念, 并 在 人文 社会 科 学 领 域 有 着 深 远的影响和多种表现形式。国内外很多学者都用欧洲中心论来说明若干重要问题, 以历史学领域为例, 尽管 但是, 当涉及到解释 具 有 深 远 意 义 的重 大 事 件 时, 欧洲中心论 就 会发 挥 重 历史学家强调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要影响。欧洲中心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根深蒂固的影响, 妨碍 了 公 允 的 学 术 研究 的 开展 和 独 立的话 语 体 从 而 更 有利 地 建 系的建立。本文拟对欧洲中心论概念的 由来及其内涵外 延 在 历史 上 的 发展变 化 做 一 探 讨, 立我们独立的话语体系。 “欧洲” 一、 前现代时期 的自我中心观 许多学者提及欧洲中心论的概念 时, 往往追溯到古 希 腊 时 期, 那么, 古 希 腊 究 竟 和 欧洲中心论概念有 没 古代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 但是 只 要 人 类 历史的 发展 是 通过 各 个 地 区、 各 个 民族 有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 和各个国家的特殊发展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一般形式, 那么 就 必 然 会在 一 定 的 时 空 范围 内 造 成历史 发展类 型
2012 年第 5 期 总第 201 期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No. 5 General No. 201
“欧洲中心论 ” 概念的历史考察
潘娜娜
( 青岛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山东 青岛 266071 ) [ 摘要] “欧洲中心论” 这个词语在 20 世纪才被杜撰 出 来, 然而 这 一 概 念 的 萌芽却可 以 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 学 者率 先 从政治、 气候、 环境等 方 面 将 古 希 腊罗马 同 其 17 世纪欧洲各派思想家则 把 欧 洲视 为 历史 发展 的 高 级 阶段, 他地方区分开来。16 、 已具有用 他们的文明去征服世界的思想意识, 经过 18 世纪西欧各派思想家的研究和 论 述, 欧 洲 中心 论 成为一个包括政治 制度、 民 俗 文 化 传 统、 社会 经 济 形 态等 各 方 面 特 点 的 复杂 的 概 初步成型, “社会科学 家 ” 通过历史哲学、 历史 学、 人 类 学、 社会学 和 经 济 学 等领域 的 的 念。到 19 世纪, “科学论证” , “科学 ” 欧洲中心论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社会广泛使用的 一 种 术 语, 其 理论内 涵 显得更为系统、 更加规范。20 世纪反欧洲中心论讨论中赋予了这一概念新的内涵。 [ 关键词] 欧洲中心论; 欧洲经验; 东方专制主义 [ K091 中图分类号] [ A 文献标识码] [ 1003 - 4145[ 2012] 05 - 0030 - 05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2012 - 03 - 07 作者简介: 潘娜娜, 博士, 青岛市委党校讲师, 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也谈 “欧洲中心论 ” 》 ,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0 年第 5 期。 ①参见马世力 537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12. ②Euripides,Medea, : 《政治学》 ,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第 159 页。 ③亚里士多德
30
① 了 把 亚 洲 从 野蛮 的 ” 还是受到傲慢的支配, 就像它的文化祖 先 希 腊 一 样。
暴行中解救出来。对斯特拉波来说, 只有欧洲解决了世界本质与人类的辩证关系。欧洲是最多变的大陆, 提
② 老普林尼认为 供了最丰富的物藏, 欧洲是最独立的 大 陆, 免 于 外国 的 统 治, 欧洲的人 和 政 府 都 是 最 好 的。 ③ 特 洛 加 斯 · 庞 培 声 称 历史 应 该 有 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大陆是欧洲, 只 有欧洲优 秀 的 子 民 能 征 服 其 他 国家。
权关心每一个民族的成就, 但是他所谓的每个民族都是属于罗马帝国内的, 他甚至认为全世界是一个更加广 阔的伟大的罗马。 中世纪, 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都相信他们是各自优越的宗教信仰的守护者, 逐渐形成了以基督教信仰 和以伊斯兰信仰为中心的认同观。在 中 世 纪 的 基 督 教 著 作 中, 尽 管 也 有 东 方 与 西方, 亚 细 亚 与欧 罗巴 的概 《圣 经 》 念, 然而这 种 划 分并 没 有明确的 地 理 概念与 地 理 知 识, 而是 把 古 典 神 话 传说 和 传说 与 模 糊 的 地 理 划
②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蛮族缺乏自由、 , “因 为 野蛮 民族 比 希 腊 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 民主和理性的意识 ③ ” 民族为富于奴性; 亚洲蛮族又比欧洲蛮族为富于奴性, 所以他们常常忍受专制统治, 而不起来叛乱。
: “罗 马 帝 国 就 像希 腊 城 希腊被罗马统治后, 以罗马为文化中心的思想也 一 度 盛 行。 伯 特 兰 · 罗 素 指 出 邦一样, 通过自己的方式, 对国境以外的世界有着相 当的优 越 感和 恩 赐 态 度。 尽 管 具 有 更 广 阔 的 视 野, 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