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中所潜在的问题及其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传播中所潜在的问题及其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小组成员:靳亚亚王亚琴袁美玲曲金环陈婷张艳杨茜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尤其是在民族中心主义,消费主义,东方主义的影响下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在深刻认识这样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检视作为“舶来品”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作出我们当下的思考。本文即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民族中心主义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信念,即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属的文化群体(通常等同于国家)优先于所有其他文化群体。它表现为一种民族优越感,即从本民族文化价值出发判断其他文化的价值。都试图用自己的文化价值去观察和评价他者,特别是在文化冲突发生的时候,每一种文化都习惯于抬高自己的文化价值,以凝聚文化群体的信念,取得对他文化的支配权。实际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也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一)民族中心主义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与人类意识中的自我中心主义紧密相连,因而,消解或限制民族中心主义是一项战胜自我的工作。一般说来,人的发展既是立足于文化根源性的发展,又是面向他者的开放式发展,但是两者总是发生难以遏制的冲突。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眼光的看待其它文化固然是不可取的,同时也对跨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协调其中的矛盾,人们转而寻求普世价值,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通价值和共同价值。可到头来,且不说所谓普世价值大体上是西方价值,仅就不同文化对普世价值的理解而言,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二)民族中心主义造成的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其他文化信息时,因过分简单地归纳而形成的对他文化的概念化认识,并由这种概念化的认识形成对他文化的成见。本来,对他文化的归纳与总结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互动方式,概念化也表明人要追求对他文化的确定性
的认识,但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动出现信息损耗,从而影响相互间的全面、准确的认识,导致偏见的产生。在历史的层面,刻板印象总是通过设想他者的邪恶、野蛮、神秘、怪癖来确立某种统治与被统治的权力关系,力图消解有权的殖民者和无权的被殖民者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寻求合法化统治。如果刻板印象显示出他者是退化的,那么,它实际上暗示他者是不能自治的,而殖民者是优越的,统治是合理的。刻板印象提供的不是真实的他者的身份界定,而是强化自我的身份界定,如野蛮的他者是以文明的自我的为前提的。它既生产着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力的快感,又显示出对他者的恐惧以及对丧失权力的合法性的焦虑,而且越是妖魔化他者或者在极度的负面意义夸张他者的特性,就越显示出这种恐惧,而越是不断重复某种夸张的、虚拟的刻板印象,就越显示出内心的空虚与脆弱,对权力关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焦虑。同时,这种恐惧和焦虑也会传给他者,带来更多的不适和对抗,形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梦魇。
(三)民族主义带来的民族偏见和歧视(种族主义)
刻板印象进一步左右人们的对他者的感知,导致偏见的产生。它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一个成员当做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所谓偏见就是在没有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的基础上对他文化作出的不理性的判断,进而由此形成对他文化的否定性态度。偏见之可怕,不在偏见本身,而在于偏见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一个人持有对他文化群体的人的偏见,有时是为了掩盖自我,如一个殖民者更容易对被殖民群体持有偏见,这样便于掩盖自身的不公平行为;有时为了强化某种信念或价值,人也会对他文化持有偏见,比如,一个归属于某个宗教群体的人就可能对其他宗教怀有偏见,为的是提升自己的宗教信仰。
如果说偏见是一种态度,那么,歧视则是一种行为。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法律明文禁止种族和性别歧视,但在实际生活中,歧视处处可见,法律本身尚未能够改变歧视的文化规范。在美国,白人对黑人持有偏见,黑人常被视为贫穷、暴力、愚昧的象征。当对于他文化的否定态度转化为行动时,产生的行为就称为“歧视”,即在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层面上不公正地对待个体的行为过程。最可怕的歧视是群体对群体的歧视(如白人对黑人、民族对民族),因为在一种集体无意识中,歧视获得了正当性。
种族主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种族主义是西方构筑权利支配关系的意识形态,它体现着迎合某种统治的需要、维持某种权利关系现状的选择,并因为得以长期存在。另一方面,这种意识形态也会长久的渗透到社会权利构成之中,通过主题的更新和在塑造得以流行。在历史上,种族差异曾被欧洲人以科学的名义固化,比如人种进化论与种族分类学等就是例证。种族主义所
根据的标准是:人由于其自然归属于价值不等的种族(“进化度”不同),应当以不同的的方式对待他们。当代种族主义往往不是以种族优劣论而是以相对主义的种族(或“文化”)多元论为基础展开,从鼓吹“种族之间生物学的不平等”转向鼓吹“文化之间差异的绝对化”;从主要表现为种族的优劣,到主要表现为“对无差别或失去本性的惊恐”,又表现为“对差别的赞扬”,形成以冷漠、回避、蔑视为特征的种族距离。因此,尽管西方国家制度性的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已经消除,法理上的种族平等也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在观念上,传统的种族偏见和全球背景下以敌视移民为主要诉求的种族主义,仍然有所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种族身份常常是在种族差异系统内的斗争中产生的。从政治意义上讲,保证主体间的相互权利与义务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通过斗争来改变种族之间的权利支配关系,反思并力图通过制度性的力量消解形形色色的权力支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路径。那种躲在种族群体内呻吟或自我疗伤的行为,仍然有可能是种族主义话语的在产生。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一种环境压迫式的种族身份扭曲也不断出现。有调查显示,“911”事件后,美国反恐话语把阿拉伯人等同于恐怖分子,一些移民美国的阿拉伯人舍弃阿拉伯人身份以避嫌,有些则开始自认为是阿拉伯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跨种族传播,只能是一种“伪传播”了。
要在跨文化传播中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就要将某一文化置于它所处的环境中加以评价,文化本身具有一定共性,而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其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所致。
如此看来,民族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它们共同构成了对跨文化传播的阻碍。因此,当民族中心主义阻止人们通过他者文化的“透镜”来了解别人的观点时,它就成了一种障碍。其典型的思维是:大多数文化比我的文化落后,我们的文化应该成为其他文化的典范,不必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与习俗,生活在我的文化中的人拥有最好的生活方式,等等。种种调查显示,我们总是习惯于通过提升所属文化群体的价值来提升自我的价值,于是,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认同群体的文化价值观,使用群体所赋予的文化透镜去观察文化的“他者”,而不愿意反思自身的文化价值,不由自主地丧失文化反省能力。不幸的是,程度不同的民族优越感几乎总是参与到跨文化传播中,影响着传播的有效性,因为这常常导致个体间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排斥而不能实现有意义的信息交流。
消费主义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消费主义,是指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