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4图象应用模型学案
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7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专题07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模型模型界定本模型主要是归纳有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表达形式、应用方法等问题.模型破解1.适用条件(i)内容在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ii)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①只受重力作用,例如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的各种抛体运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②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例如物体沿光滑的曲面下滑,受重力、曲面的支持力的作用,但曲面的支持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③其他力做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例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劈B上表面水平且粗糙,物体A放在B的上表面上,由静止释放后两物体一起下滑,则在物体下滑过程中A.物体B对A的支持力不做功B.物体B对A的摩擦力做负功C.下滑过程中物体A的机械能守恒D.任一时刻A所受支持力与所受摩擦力的瞬时功率之和为零【答案】:CD【解析】:从整体来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以加速度gsinθ下滑.再分析A物体受力,除重力外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由于A物体速度方向与支持力间成钝角、B与摩擦力方向成锐角,故B对A的支持力做负功、摩擦力做正功,AB皆错误.由a=gsinθ知B对A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必与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相平衡,即此二力的合力方向必与速度方向垂直,瞬时功率为零即二力瞬时功率之和为零、合力做功为零即此二力所做总功为零,CD正确.(iii)判定方法做功条件分析法:应用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分析.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能量转化分析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增加),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增减情况分析法:直接从机械能的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增减情况进行分析.若系统的动能与势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的动能不变,而势能发生了变化,或系统的势能不变,而动能发生了变化,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④典型过程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 例2.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图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单位:m),式中k=1 m-1。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图像法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图像法解题模型【模型概述】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知识链接】一、 运动学相关知识(一)处理运动学问题的相关物理思想方法1.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2.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t x v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202t t v 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中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4.逆向思维法如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推论法利用2aT x =∆:其推广式2)(aT n m x x n m -=-,对于纸带类问题用这种方法尤为快捷.6.图象法利用v-t 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比较v 2t 与v 2x ,还可以求解追及问题;用x -t 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二)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三)轨迹图像轨迹图就是反映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
画轨迹图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对运动过程“画草图”,此方法在解决追击、相遇类,抛体运动类、自由落体类题目时都较为常用。
二、力与平衡问题(一)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技巧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2.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3.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特别提醒】图解法分析力的动态问题的思路。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能够分析并解决物理模型图像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思维方法;
2. 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解决步骤。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有效地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模型图像问题;
2. 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扩展。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物理模型图像问题;
2. 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实际应用中的模型图像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模型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物理知识解决图像问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模型图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答。
4. 练习演练: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
5. 总结提高:结合实例分析和训练演练的结果,总结解决模型图像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讨论、解答问题等方面;
2. 对学生练习演练的成绩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模型图像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
利用物理模型图像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操场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及其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具体物理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融合不同物理模型来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理模型的照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些模型的功能及应用。
2. 学习:介绍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物理模型以及物理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认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例如比例模型、几何模型、数学模型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然后尝试利用不同的物理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物理模型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2. 自选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物理模型进行建模和解决;
3. 完成相关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物理模型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了物理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激发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019高考物理 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 专题01 受力分析模型学案
专题01 受力分析模型模型界定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之一.本模型对准确分析物体所受外力的有关知识、力的判据、分析步骤、注意事项等作一归纳.模型破解1.基本知识与方法(i)力的图示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直观的表示一个力的方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有时用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ii)力的示意图在画图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有时并不需要精确表示出力的大小,只需要将力的方向画正确,对线段长度无严格要求,大致能反映出力的相对大小即可,这种力图称为力的示意图.(iii)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指准确分析出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的过程.(iv)隔离法在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时,需要将其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并将周围物体对他的作用力一一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v)整体法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整体的作用力.此方法中不需分析研究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vi)内力与外力内力是指研究对象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是指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vii)各种性质的力(I)重力①产生条件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但微观粒子如质子、电子、 粒子、离子等不考虑重力作用.②大小G=mg,g=9.8 N/kg.○a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纬度越高,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赤道受到的重力大.○b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他力的作用也无关系.③方向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a重力的方向沿铅垂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但在两极和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b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④作用点重心上○a重心是一个等效概念,其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II)弹力①产生条件○a物体间直接接触;○b接触处发生弹性形②大小弹力大小与物体的状态有关,通常需从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计算.但弹簧弹力大小可由胡克定律计算.③方向(1)接触弹力的方向○a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b点与平面接触,弹力的方向总是过点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c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总是沿球心连线指向受力物体.○d球面与点接触,弹力方向总是过点垂直于球面切面指向受力物体(2)绳、橡皮条、钢丝等柔软体的弹力方向以绳为代表,对于轻绳,绳中每处张力都大小相同,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对于质量不能忽略的绳,绳中某处张力的方向沿着该点绳的切线方向.(3)轻杆的弹力方向杆的弹力可以沿任意方向,而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但当轻质杆只有两端受力时,两端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4)轻弹簧弹力的方向2轻弹簧两端弹力的方向,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④作用点○a绳、杆、弹簧的弹力在接触点处○b接触面的弹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其等效作用点位置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III)摩擦力①产生条件○a具备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b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粗糙②大小(1)静摩擦力○a与相对运动趋势强弱程度有关,取值范围0<Fμ≤F max,可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同样压力下最大静摩擦力F 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若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2)滑动摩擦力F f=μF N,其中动摩擦因数μ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材料有关③方向○a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b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可用相接触物体互为参考系判断○c可能与速度同向为动力,可能与速度反向为阻力,也可能与速度方向垂直,即可与速度方向成任意角度大小④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作图时常等效到一点上.(IV)万有引力①产生条件任意两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作用,但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十分微弱,只在天体问题中才考虑万有引力作用.②大小34221r m m G F =,G=6.67×10-11Nm 2/kg 2③方向对于质点或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万有引力沿其连线或球心连线上.④作用点对于质点或质量分布均匀球体,可等效认为作用于质点上或球心上.(V)介质阻力①产生条件在空气或液体等流体中运动的物体都要受到阻力作用,有特殊说明的除外.②大小介质阻力的大小通常与物体的速度、介质本身有关,具有情况需由给定条件确定.③方向与物体相对介质的运动方向成平角或鈍角,垂直於介質與物體的某一作用面,如風帆的帆面等. ④作用点作用于物体表面,可等效认为作用于物体上一点.(VI)浮力①产生条件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配套K12]2019高考物理 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 专题07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学案
专题07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模型模型界定本模型主要是归纳有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表达形式、应用方法等问题.模型破解1.适用条件(i)内容在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ii)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①只受重力作用,例如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的各种抛体运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②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例如物体沿光滑的曲面下滑,受重力、曲面的支持力的作用,但曲面的支持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③其他力做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例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劈B上表面水平且粗糙,物体A放在B的上表面上,由静止释放后两物体一起下滑,则在物体下滑过程中A.物体B对A的支持力不做功B.物体B对A的摩擦力做负功C.下滑过程中物体A的机械能守恒D.任一时刻A所受支持力与所受摩擦力的瞬时功率之和为零【答案】:CD【解析】:从整体来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以加速度gsinθ下滑.再分析A物体受力,除重力外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由于A物体速度方向与支持力间成钝角、B与摩擦力方向成锐角,故B对A的支持力做负功、摩擦力做正功,AB皆错误.由a=gsinθ知B对A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必与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相平衡,即此二力的合力方向必与速度方向垂直,瞬时功率为零即二力瞬时功率之和为零、合力做功为零即此二力所做总功为零,CD正确.(iii)判定方法做功条件分析法:应用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分析.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能量转化分析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增加),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增减情况分析法:直接从机械能的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增减情况进行分析.若系统的动能与势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的动能不变,而势能发生了变化,或系统的势能不变,而动能发生了变化,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④典型过程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 例2.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图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单位:m),式中k=1 m-1。
专题04 图象应用模型(2)-高考物理模型法之算法模型法(原卷版)
3. 图象应用模型(2)模型演练1.如图所示为表示甲、乙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则其中错误的是:A .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 .在t 1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2.如图所示的s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s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两图象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3.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t 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C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练1图练2图练3图D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4.一物体在A 、B 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不会超越A 、B ),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设向A 的加速度为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原处B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偏向A 的某点C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偏向B 的某点D 一直向A 运动,4秒末静止在偏向A 的某点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 )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A .汽车的功率B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C .汽车所受到的阻力D .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6.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三点,AB =BC 。
专题04 图象应用模型(2)-高考物理模型法之算法模型法(解析版)
模型演练1.如图所示为表示甲、乙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则其中错误的是:A .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 .在t 1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ACD2.如图所示的s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 .s —t 图象中t 1时刻v 1>v 2C .v —t 图象中0至t 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两图象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答案】B【解析】能够用s —t 图象和v —t 图象表示的运动只有正、负方向之分,故均为直线运动,A 错误;在s —t 图象中,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故s —t 图象中t 1时刻1物体的速度大于2物体的速度,B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在相同时间内位移较大的物体平均速度较大,在v —t 图象中,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图可得在0至t 3时间内4物体的位移大于3物体的位移,故两物体平均速度不等,C 错误;在v —t 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因此在t 4时刻4物体开始减速,并非改变方练1图练2图向,D 错误.3.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t 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C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D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 【答案】BC4.一物体在A 、B 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不会超越A 、B ),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设向A 的加速度为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原处B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偏向A 的某点C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偏向B 的某点D 一直向A 运动,4秒末静止在偏向A 的某点 【答案】 D练3图-11a /m ·s -2t/s1234【解析】根据a-t 图象作出其v-t 图象,如右图所示,由该图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时大时小,但方向始终不变,一直向A 运动,又因v-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数值上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所以4秒末物体距A 点为2米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 和速度的倒数(1/v )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A .汽车的功率B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C .汽车所受到的阻力D .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答案】ABC6.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三点,AB =BC 。
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15电磁导轨模型学案
专题15 电磁导轨模型(2)模型演练1.如图,足够长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0<θ<90°),其中MN平行且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电阻不计。
金属棒ab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ab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当流过ab棒某一横截面的电量为q时,棒的速度大小为v,则金属棒ab在这一过程中A.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ν B.平滑位移大小为qRBLC.产生的焦耳热为qBLνD.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22sinB LRνθ【答案】B2.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U形金属框架中接有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r.框架上放置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它可以在框架上无摩擦地滑动,框架两边相距为L,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上.当ab杆受到水平向右足够大的恒力F时,求:練1图练2图(1)从静止开始向右滑动,起动时的加速度; (2)ab 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v max ;(3)ab 达到最大速度v max 时,电路中每秒钟放出的热量Q.【答案】:(1)()()0F R r B L F f m m R r ε+--=+(2)()22F R r BL B L ε+-(3)()222F R r B L +(3)此时电路中每秒放出的热量:Q=I′2(R+r)=()222F R r B L+.3.如图所示,水平固定的光滑U 形金属框架宽为L ,足够长,其上放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左端连接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金属框架、金属棒及导线的电阻匀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现给棒ab 一个初速度υ0,使棒始终垂直框架并沿框架运动,如图甲所示.(1)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中,求通过电阻R 的电量和电阻R 中产生的热量; (2)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中求金属棒通过的位移;(3)如果将U 形金属框架左端的电阻R 换为一电容为C 的电容器,其他条件不变,如图乙所示.求金属棒从开始运动到达到稳定状态时电容器的带电量和电容器所储存的能量(不计电路向外界辐射的能量).【答案】(1),(2)(3),(2) 所以(3)当金属棒ab 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要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样,电容器C 将被充电,ab 棒中有充电电流存在,ab 棒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减速,当ab 棒以稳定速度v 匀速运动时,有:CQ U BLv C C == 而对导体棒ab 利用动量定理可得:0mv mv BLQ C -=-由上述二式可求得:4.如图所示,水平面内有一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光滑且电阻不计。
2019高考物理 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 专题14 电磁导轨模型(1)学案
专题14 电磁导轨模型(1)模型界定本模型是指导体棒在导轨上相对磁场滑动以及磁场变化时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具体来说,从导体棒的数目上来划分,包括单棒与双棒;从导体棒受力情况来划分,包括除安培力外不受其它力的、其它力为恒力的、其它力为变力的;从导体棒的运动性质来划分,包括匀速运动的、匀变速运动的、变加速运动的;从组成回路的器材来划分,包括电阻与导体棒、电源与导体棒、电容与导体棒;从导轨的位置划分,包括水平放置、倾斜放置与竖直放置;从导轨形状来划分,包括平行等间距直导轨、平行不等间距直导轨及其它形状导轨;从磁场情况来划分,包括恒定的静止磁场、恒定的运动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随空间变化的磁场等. 模型破解 1.三个考查角度 (i)力电角度:与“导体单棒”组成的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导体棒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导体棒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或恒定,导体棒达到稳定运动状态。
(ii)电学角度: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部分导体(电源)→利用E Nt=∆Φ∆或E B L v =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利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分析电路结构→画等效电路图 (iii)力能角度:电磁感应现象中,当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时,就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当安培力做正功时,就有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五类方程 (i)动力学方程ma BiL F =+其它(此式是矢量表达式,注意方向) (ii)电学方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rR E i +=2感动E E E ±=BLv E =动S tB E ∆∆=感对于电容器:tU C t q i ∆∆=∆∆=(iii)电量方程t I q ∆=(要求I 是平均值)rR nq +∆=φ(要求电路中无外加电源也无电容) rR BLx q +=(要求回路中只有导体棒切割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iv)动量方程 动量定理:BqL t F v m +∆=∆其它(替代方程:v t a ∆=∆⋅)动量守恒:2211v m v m ∆-=∆(替代方程:11v t a ∆=∆⋅与22v t a ∆=∆⋅)(v)能量方程 焦耳定律:Rt I Q 2=(要求I 是有效值) 功能关系:电安培力E W ∆=-能量守恒:k E Q W ∆+=其它其中(i)(ii)类方程常用来联立分析滑杆的收尾速度,某一速度下的加速度或某一加速的速度,临界状态及条件.(iii)(iv)(v)类方程能将位移、时间相联系,可用来求解电量、能量、时间、位移等问题,收尾速度也可从稳定状态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求解.例1.(电阻电容与电源)在下图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 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 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垂直水平面方向(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现给导体棒ab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在甲、乙、丙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的最终运动状态是3A.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最终都做匀速运动B.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不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C.甲、丙中,ab 棒最终将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D.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 最终都静止 【答案】B例2.(恒力与电容)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竖起框架之间接有一电容器C ,金属棒AD 水平放置,框架及棒的电阻不计,框架足够长,在金属棒紧贴框架下滑过程中(金属校友会下滑过程中始终与框架接触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例1题图例2题图4A .金属棒AD 最终做匀速运动B .金属棒AD 一直做匀加速运动C .金属棒AD 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D. 金属棒AD 下滑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答案】BD例3.如图所示,de 和fg 是两根足够长且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间距离为L 、电阻忽略不计。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教案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现象、建立模型和进行数学推导来理解自然界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模型图像问题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理解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份针对高中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教案范本,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 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其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2. 学会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物理量。
3. 掌握常见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解题策略。
4.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教学内容- 物理模型的定义与分类- 图像信息的读取与分析- 典型物理模型图像问题解析- 解题步骤与技巧训练#### 教学过程**引入阶段:**开始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如平抛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接着,教师介绍物理模型的概念,解释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简化和理解复杂现象的。
**发展阶段:**1. **图像信息的读取与分析:**- 教师展示不同的物理模型图像,如速度-时间图、力-位移图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从图像中识别和读取关键信息,例如坐标轴的含义、斜率、面积等。
- 通过实例演示,教会学生如何将图像信息转换为物理公式中的变量。
2. **典型物理模型图像问题解析:**- 选取几个典型的物理模型图像问题,如自由落体运动的v-t 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图像所表达的物理过程。
- 讨论如何根据图像特征,如线性关系或曲线形状,推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作用力的变化。
3. **解题步骤与技巧训练:**- 强调解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解题目要求、确定研究对象、列出已知条件和求解未知量。
- 练习如何结合图像信息和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一致性。
-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类似的物理模型图像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阶段:**课程结束时,教师应总结物理模型图像问题的核心要点,回顾解题步骤,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此外,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9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学案
专题09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模型界定本模型主要处理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方法以及与能量守恒相结合的一般情况,不涉及具体的碰撞、子弹打木块及人船模型等。
模型破解1.动量守恒定律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2.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1)守恒角度:作用过程中系统在任一时刻动量均相等p=p′或(等式两边均为矢量和)(2)变化的角度:作用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变化为零Δp=0(3)转移角度:系统内A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B物体动量的减少量即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Δp1=-Δp2或(等式两边均为矢量差)此处要注意动量变化的矢量性.在两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两物体的动量都增大,也可能都减小,但其矢量和不变。
3.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条件性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也适用与微观物体的高速运动。
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宇宙天体,无论内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只要满足守恒条件,动量守恒定律总是适用的。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可从三种情况进行判定:(i).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ii).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如碰撞、爆炸等现象中,系统的动量可看成近似守恒;(iii).系统总的来看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任意一条,则系统的总动量不守恒。
但是若系统在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条件的任意一条,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例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靠紧竖直墙.用水平力F将B向左压,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静止后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这时突然撤去F,关于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撤去F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撤去F后,A离开竖直墙前,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 撤去F后,A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D. 撤去F后,A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答案】BD例2.如图所示,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
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
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
课题: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1. 了解折射和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规律;
3. 能够运用模型法解决与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难点: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运用模型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含义;
2. 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分类;
3. 演示实验:透镜成像示意图。
三、模型法解题(20分钟)
1. 通过一些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模型法解决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
2.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若干相关练习。
四、思维拓展(10分钟)
提出一些思维拓展题目,让学生通过拓展思考,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5分钟)
学生就思维拓展题进行讨论,及时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教学案例及评价:
本课以折射和透镜成像为主要内容,通过模型法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对知识点的掌握效果较好。
(注:以上为一份高中物理模型法教案范本,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课堂情况做适当调整。
)。
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2矢量的运算模型学案
专题02矢量的运算模型模型界定矢量及矢量运算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常见的矢量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狭义的讲,矢量的运算是指矢量物理量之间的运算,广义的说,矢量运算还包括运动形式的分解与合成.适量运算要遵循特殊的法则。
本模型归纳总结高中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矢量矢量的加(减)法与乘法的运算.模型破解1.矢量加法G)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的加法运算也即矢量的合成,苴实质是等效替代,一般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果用表示两个矢量和比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矢量A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形立则.(ii)三角形法则与多边形左则如图所示,两矢量合成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推广至三角形法则:将两矢量A 1 A 2首尾相接,则合矢量A就是由矢量A 1的箭尾指向矢MA 2箭首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矢量.多个矢疑相加时,则三角形左则推广可得到多边形法则,如图所示.最终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与相加次序无关。
A(iii)正交分解法将矢量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称为正交分解.矢量扎、A:、Ar••相加时,可先将各矢咼沿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分解,A,分解为爲和Ain A=分解为Acz和A=… A,分解为A"和扁,…则x轴方向上的矢量和A^Ax+A/A/…;y轴方向上的适量和A,•二A“・+A:,・+A,,.+…,则合矢疑大小 A = 4 +人,合矢量方向与x 轴夹角o满足tan <9 =—.4(iv)矢量减法矢量减法是矢疑加法的逆运算,也称为矢量的分解.一个矢量减去另一个矢量,等于加上那个矢量的负矢量,A)-A3=A1+(-A5),如图所示。
矢量的分解虽然是矢量合成的逆运算,但无其他限制,同一个矢量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矢量。
因此,把一个矢量分解为两个分矢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解。
(v)基本规律①当两矢量A:和扎大小一左时,合矢量A随着两矢捲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2019高考物理 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 专题03 图象应用模型(1)学案
专题03 图象应用模型(1)模型界定在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图象表示。
物理图象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够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
本模型是指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的应用 模型破解 1.图象的点线面对于两个物理量y 与x,若)(x f y :(i).点 ①点的坐标:表示与x 对应的瞬时值y.当y 是矢量时其正负表示方向,当y 是标量时其正负表示大小. ②与坐标轴交点:与y 轴交点表示y 随x 变化的初始值,如速度图像中表示初速度;与x 轴交点表示y=0时对应的x 值,当y 是矢量时表示y 的方向改变时对应的x 值.此时也是y 与x 乘积所表示的物理量出现极值的时候.如速度图象中表示速度方向即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位移出现极值的时刻. ③拐点:表示y 取得最值时对应的x 值,也是y 随x 变化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正负分界点,当y 是矢量时,对应于y 随x 变化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方向改变的时候.如速度图象中表示速度最大或最小的时刻,也是加速度方向改变的时刻.④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y 相等时对应的x 值,也是y 与x 乘积所表示的物理量其差值出现极值的时候.如速度图象中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也是两物体间距离即两物体通过的位移差最大时刻. (ii).线表示y 随x 变化情况.图线为直线时表示y 随x 均匀变化,曲线表示y 与x 是非线性关系.斜率为正时表示y 与x 正相关,否则为负相关关系. (iii).斜率 ①切线的斜率:2表示y 随x 变化率的瞬时值:xyy x ∆∆=→∆0lim ',如位移图象中表示瞬时速度等. ②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y 与x 的比值,如在导体的U-I 图象中表示导体的阻值,电源的U-I 图象中表示外电路的阻值等,但并非所有图象中都有物理意义. ③两点连线的割线斜率:表示y 随x 变化时在这两点对应横坐标范围内y 随x 的平均变化率,如在位移图象中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速度图象中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等. ○4应用选择当纵坐标物理量相对横坐标物理量有积累关系时(如位移是速度对时间的积累、速度是加速度对时间的积累、功是力对位移的积累、冲量是力时间的积累等),纵坐标物理量可以相对横坐标物理量求变化率。
近年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8能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学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8 能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8 能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算法模型专题08 能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学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能量守恒定律应用模型模型界定本模型中主要总结各种功能关系以及利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解题的方法模型破解1.对功能关系的理解功能关系即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包含两层含义:(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做功的多少决定了能转化的数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几个常见的功能关系⑴动能定理物体动能的增量由外力做的总功来量度:W外=ΔE k。
⑵势能定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重力做的功来量度:W G= -ΔE P;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由弹力做的功来度量:W弹力= -ΔE P物体与星球之间引力势能的增量由引力做的功来量度:W引力= -ΔE P电荷的电势能的增量由电场力做功来量度:W电场力= -ΔE P⑶机械能定理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由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来量度:W其=ΔE机,(W 其表示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⑷机械能与内能一个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即系统增加的内能由一对互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来量度:f·žd=Q(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⑸电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一段电路中,电能与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由电流做功度量:W=UIt=ΔE电;纯电路中电路中电流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焦耳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图象应用模型(2)模型演练1.如图所示为表示甲、乙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其中错误的是: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在t1 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答案】ACD2.如图所示的s—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答案】B【解析】能够用s—t图象和v—t图象表示的运动只有正、负方向之分,故均为直线运动,A错误;在s—t 图象中,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故s—t图象中t1时刻1物体的速度大于2物体的速度,B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在相同时间内位移较大的物体平均速度较大,在v—t图象中,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图可得在0至t3时间内4物体的位移大于3物体的位移,故两物体平均速度不等,C错误;在v—t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因此在t4时刻4物体开始减速,并非改变方向,D错误.练1图练2图3.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t 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 ( )A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增大C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D .t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 【答案】BC4.一物体在A 、B 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不会超越A 、B ),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设向A 的加速度为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原处 B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偏向A 的某点C 先向A ,后向B ,再向A ,又向B ,4秒末静止在偏向B 的某点D 一直向A 运动,4秒末静止在偏向A 的某点 【答案】D【解析】根据a-t 图象作出其v-t 图象,如右图所示,由该图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时大时小,但方向始终练3图-11a /m ·s -2t/s1234不变,一直向A运动,又因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数值上等于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所以4秒末物体距A点为2米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和速度的倒数(1/v)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的物理量是()A.汽车的功率 B.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C.汽车所受到的阻力D.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答案】ABC6.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
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2CABvvv+=,则A.a1> a2 B.a1= a2 C.a1< a2 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t图象,如图1所示。
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v/m·s-111练5图知图线②、③不满足AB =BC 。
只能是①这种情况。
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 1<a 2,选项C 正确。
7.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x v 、竖直分量大小y v 与时间t 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答案】B8.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6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 图象。
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答案】BD【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里,点反映了任一时刻的速度,线段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规律,斜率反映了加速度,所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在时刻虚线的斜率比实线的斜率小,说明加速度小,所以答案A 错误。
在0-t1时间内虚线所围成的面积比实线所围成的面积要大,所以平均速度大于实线所表示的运动的平均速度,答案B 正确。
从图象中的点反映速度可以看出答案C 错误,D 正确。
9.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B A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t v -图像,由图可知(A )在t 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 (B )在t 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C )在0t -时间内质点B 比质点A 位移大 (D )在0t -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 【答案】BCD10.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υ-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AD【解析】在0~t1时间内,速度增大,由动能定理得,外力做正功,选项A 正确,由P=Fv 可知,在t=0时刻,速度为零,外力功率为零,v-t 图象中的图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在t1时刻a=0,则F=0,外力功率为0,所以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 错误;同理分析可得,在t2时刻,外力为零,所以功率为零,C 错误.在t1~t3时间内,动能改变量为零,由动能定理得,外力做的总功为零,选项D 正确 11.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s 内的v-t 图线; (2)求这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案】(1)如图⑵900m 【解析】:⑴速度图像为右图。
⑵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
900201020301010321=⨯+⨯+⨯=++=s s s s m12.如图(a ),质量m =1kg 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 表示,物体加速度a 与风速v 的关系如图(b )所示。
(sin370=0.6,cos370=0.8,g=10m/s 2)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比例系数k 。
a /ms -2 (b ) m 4θ(a ) -1【答案】(1)0.25(2)0.84kg/s 【解析】(1)对初始时刻:mg sin -mg cos =ma 0,=g sin -ma 0g cos=0.25,(2)对末时刻:mg sin -N -kv cos =0,N =mg cos +kv sin ,k =mg (sin -cos )v (sin +cos=0.84kg/s13.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上抛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设物体在地面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则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 与物体距地面高度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描述正确的是(H 为物体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 )【答案】D14.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2.0m/s .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拉力F ,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取g=10m/s2.则( )A .滑块的质量为0.5kgB .滑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4C .1~3s 内,力F 对滑块做功为8JD .1~3s 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为-8J 【答案】AB【解析】由速度图象可知,第1s 、2s 、3s 内的位移分别为1m 、1m 、2m ,由F-t 图象及功的公式w=Fscosθ可求知:W1=1J ,W2=3J ,W3=4J .根据动能定理得:0-1s 内:W1+(-f×1m)=0-21mv2 ①2-3s 内:滑块做匀速运动,所以摩擦力大小是f=F=2N ,②由①②解得:m=0.5kg ,故A 正确。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所以滑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4,故B正确。
1~3s内,力F对滑块做功W=W2+W3=7J,故C错误。
1~3s内,摩擦力对滑块做功W′=-f×(1+2)=-6J,故D错误。
15.“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
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A.g B.2g C.3g D.4g【答案】B16.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t=0到t=12s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A.18m B.54mC.72m D.198m【答案】B【解析】:拉力只有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会由静止开始运动。
0-3s时:F=f max,物体保持静止,s1=0;3-6s时:F>f max,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2248s m m f F a =-=-=,v=at=6m/s ,m at s 9322121222=⨯⨯==,6-9s 时:F=f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s 3=vt=6×3=18m,9-12s 时:F>f ,物体以6m/s 为初速度,以2m/s 2为加速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 at vt s 2732213621224=⨯⨯+⨯=+=,所以0-12s 内物体的位移为:s=s 1+s 2+s 3+s 4=54m ,B 正确。
17.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其体重为490N ,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 0至t 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5所示,电梯运行的v-t 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答案】AD18.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
力的大小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G /N t /s540490 440t 0 t 1t 2t 3图5v t0 t 1 t 2t 3Avt t 0t 1 t 2t 3B vt 0t 1 t 2t 3C vtt 0t 1 t 2t 3DA .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mt F 0205B .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mt F 02015C .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m t F 423020D. 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mt F 625020【答案】BD19.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 时间内受到力F 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第2s 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s 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s 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4s 末运动速度为零 【答案】D【解析】0~2s 内,合力的方向不变,知加速度的方向不变,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2~4s 内,合力方向改为反向,则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因为0~2s 内和2~4s 内加速度大小方向是对称的,则4s 末速度为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不变,一直向前运动.故D 正确,A 、B 、C 错误.20.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