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 第5章 行为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B【解析】根据斯金纳的观点,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正惩罚与负惩罚的目的都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但正惩罚是通过呈现消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惩罚则是通过中止积极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认真完成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
2.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班杜拉实验研究结果,在影响个体观察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
榜样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
而人本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关系和个体情感体验的价值,认知学习理论重视的是个体知识结构和知识掌握的价值,联结学习理论中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的则是通过奖惩来养成行为习惯,不重视榜样的作用。
3.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答案】D【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
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
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
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注: 强化不同于奖励,后者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
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前者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一)强化物
• 强化物: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计件工作、
固定比率 在固定的 (定比强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化) 后强化 可以玩
快速的反应,强 化后反应暂停
很少的持续性;当达 到预期的反应数目却 不再有强化时,反应 率急剧下降
变化比率 (变比强
化)
在变化的 反应次数 后强化
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 确或错误提供反馈。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要 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
(三)行为的学习
3.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 泛化(generalizatioin):
指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 个情境或任务中。
• 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或概念中发生,但由 于分化的作用,泛化的发生有时不太容易。
• 自然恢复:行为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 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有其独有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直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综合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P91图5-1<学习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作用说明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动物的个体生活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而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来说,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其行为受益于后天学习经验的成分就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三、学习的分类分类人物1968,,八个水平含义1971,六个水平按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1、信号学习指经由经典型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有机体通过此种形式对某种信号做出反应1、连锁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其反应序列式情境—反应—强化,即通过创设特殊环境,引发有机体特定行为反应,然后选择某些行为进行强化3、连锁学习指将数个刺激—反应联结成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4、言语联想学习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过程5、多重辨别学习指对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区分,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2、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的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指能够理解由一些概念构成的规则的学习5、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过程6、解决问题的学习☆☆☆☆☆☆☆☆☆☆☆☆☆☆☆☆☆☆☆☆☆☆☆☆☆☆☆☆☆☆☆☆☆☆☆☆☆☆☆☆☆☆☆☆☆☆☆分类人物1977,五类学习含义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按学生学习结果或所学能力不同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或非制约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 指本来就能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 即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
无条件反应(或非制约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指由
无条件刺激原来即可引起的固定反应,亦 即由食物所引起的唾液分泌。
华生如是说
•给我一打健康、外形完好的婴儿,把 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特殊的环境里培养, 我敢保证,随便挑出一人来我就能把 他训练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首 领,甚至是乞丐或小偷,而无论他的 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的先 辈们的职业或种族是什么(华生, 1926)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异同:▲
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出现时,有 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 或不愉快情景,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 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 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性条件作用:
当有机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即将出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 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 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 为回避条件作用。“防患于未然”就属于
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 条件作用类型,二者的不同在于: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 景在个体做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个体实 际经受了由厌恶刺激带来的痛苦;
而在回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 情景因有机体事先做出的反应而得以避免,个 体并未实际遭受厌恶刺激的袭击。
第5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 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 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JPKC
3
三条学习主律
(1)效果律: (2)练习率: (3)准备律: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JPKC
斯金纳(B.f.Skinner 1904-199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JPKC
强化? or
惩罚?
1.强化和惩罚是从结果来加以区分的,有些看上去是强化 的实际是惩罚,有些看上去是惩罚的实际是强化。
2.行为的结果往往是多维,很可能是强化和惩罚的复合体。
3.很多人认为阻止或避免人们做某事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其实强化与此相反的行为反应,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JPKC
强化分类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 类:
正或补课之类的惩罚,往往使行为削弱,导致消退或回避。
通过交替使用奖与惩或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强化,教师 可以希望从学生身上得到预先设计的行为表现。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JPKC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通过将低渴望的活动和高渴望的活动联系起来,
以出现低渴望活动。
启示:
出更多的不良行为。
减少不受欢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
(金钱、时间、权利、快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 罚款。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行 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给出 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一标记,
这一标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当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 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导言: 1: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
<1>学习的结果:学习要使有机体形成什么 <2>学习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有 机体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3>学习的规律与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 的加工活动形成特定的结果所需要的条件
2: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
欣茨曼(D.L.Hintzman,1977)对自1880~ 1980年间的学习与记忆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该书将学习论流派分为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两大 阵营。属于前一阵营的人物有艾宾浩斯、内省主 义者、格式塔心理学家、托尔曼、信息加工心理 学家;属于后一阵营的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 华生、斯金纳、赫尔。它们的发展受许多相关学 科的影响,其中对认知主义学习论影响最大的相 关学科是哲学和计算机科学,对行为主义学习论 影响最大的相关科学是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见 图3-1)。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详解 演示文稿
优选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非洲巨鼠排雷员在接受嗅觉训练
训练员准备出发对老鼠排雷员进行野外训练
一只老鼠排雷员发现了埋在土里的模拟地雷
成功找到目标的老鼠排雷员接受“教官”食物奖励
APOPO创立者巴特·威金斯和他的老鼠排雷员
(一)教学目标:
了解各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实验 依据,并能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对教 育工作者的启示,并能够对各派学习理论 作出适当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各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 点及其评价
学习是情感与认知 相结合的整个精神 世界的活动。
学习过程是学生的 一种自我发展、自 我重视,是一种生 命的活动,而不是 为了生存的一种方 式。
3、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共同特点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 与英国的联想主义一脉相承,主要代表人 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 格斯里等。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一)迷箱实验
(二)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3、联结的形式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人与动物遵循 同样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一)准备律
间 隔 强 化
买彩票、 建立速度快,强化后 老虎机 几乎不会暂停
强化程式的不同效果 连续强化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联系更明确,也增强了反馈信 息的价值。间隔式强化则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 低的消退率。
约翰· 华生(1878—1958)
(一)恐惧形成实验
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 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替代无条 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联系。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 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 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二、强化理论
三、新行为的塑造 四、评价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 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 誉――国家科学奖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关键术语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刺激(stimuli)激活行为的事件。
反应(response)可以观察的对刺激的回应行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一个新刺激代替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US)能够自动一起生理或情景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sponse,简称UR)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的生理或情绪反应。
中性刺激(neutral)不会自动引起生理或情景反应的刺激。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CS)条件作用形成后能够英气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简称CR)条件作用形成后习得的对条件刺激(以前的中性刺激)做出的反应。
消退(extinction)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泛化(generalization)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分化(discrimination)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条件作用形成后,另一个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形成新的条件作用。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connectionsm)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效果旋律(law of effect)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景中重复出现。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extinction)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维持(maintenance)减弱甚至停止强化后对行为的保持。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
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苏联著名生 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 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 尔生理学奖。巴甫洛夫从研究 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 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 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 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 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 语言功能。
NO.24 Ivan P.Pavlov (1849~1936)
实验的基本装置
(一)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为科学作出了“无私”奉献的狗的塑 像。
(二)消退抑制与分化
1.消退、恢复 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 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 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 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念、期望、态度与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 和言语表述)。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 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因此,他把 这一理论又称为交互作用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P
期望与价值观 影响行为 种族、身高、性别等生理 特征与社会属性,引发不 同的环境反应
不受环境回馈影响 之行为,改变个人 印象 B 行为引发的 环境事件
【负强化举例1----闹钟的作用】
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时间早几秒
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闹起来。在闹
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实际上就是负强化作用的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闹钟]是负强化物,[醒来]是正性 行为。你是在以前的经验中学会了在闹钟响起来之
前就醒来,因为你不喜欢闹铃声,[醒来]是为了避
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
201610(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物、水、 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 的行为产生强化效果。
二级强化包括社会强化( 社会接纳、微笑) 、信物( 钱、级 别、奖品等物体) 和活动( 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
互 定论”
决
个人(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
定
它儿童对自己有敌意反应)
论
行为(该儿童攻击其 他儿童)
环境(其它儿童对该 儿童更具有攻击性)
观察学习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 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观察学习 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来源,建立在替代学习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 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 2.练习律:指S—R的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其联
结力量就越大,联结的效果就越巩固。
——日常中常说的“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 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就是此意,复习、应用
❖ 3.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
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则感 到烦恼;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 “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 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 阅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然后才可 以做你想做的事。(属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兔”、某次交通事故后患上开车恐怖症,爬梯子摔了下来以后患上 登梯恐怖症、社交恐惧症等现象;在学习上体现出来的是”干扰 “——混淆。)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有其独有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直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综合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P91图5-1<学习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作用说明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动物的个体生活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而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来说,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其行为受益于后天学习经验的成分就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三、学习的分类分类人物1968,,八个水平含义1971,六个水平按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1、信号学习指经由经典型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有机体通过此种形式对某种信号做出反应1、连锁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其反应序列式情境—反应—强化,即通过创设特殊环境,引发有机体特定行为反应,然后选择某些行为进行强化3、连锁学习指将数个刺激—反应联结成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4、言语联想学习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过程5、多重辨别学习指对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区分,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2、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的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指能够理解由一些概念构成的规则的学习5、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过程6、解决问题的学习☆☆☆☆☆☆☆☆☆☆☆☆☆☆☆☆☆☆☆☆☆☆☆☆☆☆☆☆☆☆☆☆☆☆☆☆☆☆☆☆☆☆☆☆☆☆☆分类人物1977,五类学习含义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按学生学习结果或所学能力不同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Pavlov s 古典制约作用) (古典制约作用)(续) (二)内涵 • UCS (unconditioned stimulus) 非制约刺激/无条件刺激 • UCR (unconditioned response) 非制约反应/无条件反应 • CS (conditioned stimulus) 制约刺激/条件刺激 • CR (conditioned response) 制约反应/条件反应
一、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巴 Pavlov s Conditioning( 甫洛夫古典制 作用) 古典制约 甫洛夫古典制约作用) (一)定义: 一个容易导致某种反应的刺激,与一个中性 容易导致某 导致 的刺激, 刺激重复相伴出现 使中性刺激产 刺激重复相伴出现,使中性刺激产生相同的 反应。 刺激替代物的学习 学习」 反应。又称之为「透过刺激替代物的学习」 substitution)。 (learning through stimulus substitution)。
二、Watson’s Behaviorism Watson s 其主要的论点 论点( (environmentalism) 其主要的论点(续)
5. 天生具有一些有限的反射本能,学习就是涉及这些反射 本能的古典制约。 6、采用Pavlov理论解释动物的学习行为──>人的行为 ──>人性。 5. 教学的启示:例如学生对学科本是全新的刺激,然而制 约的刺激(如凶老师、不好的环境)──>厌恶。 Watson的相同 的相同处 6. Pavlov 与 Watson的相同处: 都是以时近率contiguity 来解释S──>R的联结; 由事件(非制约刺激与中性刺激)的同时重复出现带来学习。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结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过 程是通过盲目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桑代克提出学习的三原则:
•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 时的预备定势。 •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 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 效果律(law of effect):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 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 可能性将增加;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 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一)强化物
普雷马克原则:用高频率的活动作为低频率活 动的有效强化物,用学生喜爱 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 的活动。
(一)强化物
• 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强化会作出不同反 应,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所以,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 强化物系列 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个体学习的行为就 是由特定条件引起的反 应,强调以可观察的行 为解释学习现象,个体 当前行为的多次愉快或 痛苦的后果改变个体以 后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 他人的行为。
主要内容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联结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指由 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有机体被动地对环 境刺激作出反应的 行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 体自身发出的,这些行为 受到强化而成为在特定情 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 作。 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 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 果控制的。有机体主动地 进行这些操作作用于环境 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2)
强化:行为之后的某些刺激或事件导致行为重复 发生的概率增加。 强化物:行为之后能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刺激或
事件
强化的偶然性或依随性,‚偶联‛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迷信行为,鸽子的迷信
刺激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概念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斯金纳所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 指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 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者说,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公式为:S → R
人生下来就有许多原本联结(原始趋向),教育就 是保存、消除、利导和改变它们 人心就是一个联结系统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的过程:盲目的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 直至成功的渐进过程 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①先是错误的反应多 于正确的反应, ②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 误的反应, ③最后达到全部为正确反应的程度。 经由此种历程的学习方式,称为试误学习。
B. F. Skinner (1904—199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Skinner Box(1938)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思想和特色 继承和完善了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和效果律概念,明 确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 产生了巨大作用。 描述性研究,对行为的客观描述,预测和控制 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查明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 件。所以心理研究者的任务就是①给予已知的刺激, ②观察学习者的反应,③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操作行为主义,极端的客观、实证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Ivan Pavlov (1870—1932)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
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一)狗的条件反射作用实验实验结果(1)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2)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3)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①无条件刺激(UCS):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②无条件反应(UCR)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
③条件刺激(CS) :原来的中性刺激。
④条件反应(CR) :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三)学习规律1. 消退◆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并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条件作用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作用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2. 泛化:在条件作用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3. 分化: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分化。
4.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测验失败(中性刺激)批评(条件刺激)——焦虑测验失败——焦虑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
●从本质上条件刺激可分为两类:⑴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称为第一信号。
⑵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称为第二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将直接刺激转变为机体各种活动的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刺激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语词的信号。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John B. Wast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等。
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
1913年《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文章发表,创立了革命性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观点: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反应联结,从而形成了新的行为习惯。
2. 恐惧形成实验3.华生的学习律频因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近因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总结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或联结。
二、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使条件刺激与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建立了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巴、华理论简评优点:巴: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华:将巴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
缺点: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E.L. Thorndike (1874-1949)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开山鼻祖、教育心理学之父、联结心理学的创始人,个性古怪、孤独、内向,但喜欢读书,出版著作非常多,涉及的领域广。
1903《教育心理学》1913—1914《教育心理大纲》饿猫出笼实验(一)学习的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S)—(R)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是一个直接过程)。
①联结:指在某一刺激(刺激情景)下,只能引起一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桑代克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
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而不唤起其他联结倾向或使其他联结倾向减弱。
②联结是通过试误过程建立的。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③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1.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当学生从发展水平上做好了准备时,那么促进这种学习的行为将是一种奖励;当学生从发展水平上还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或不具有必备的技能时,让让他去学习就是一种惩罚。
2.练习律(重复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景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桑代克的5条副律(或称为5条学习原则)(1)多重反应律: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景可能会做出多种多样的反应。
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时,就会做出其他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
在桑代克看来,多重反应的原则至少遍布动物和人类的90%的学习中。
(2)定势律:或称“态度”或“顺应”原则。
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外部情景,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态或瞌睡程度等。
反应是学习者态度的产物。
(3)选择性反应律:桑代克发现,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景中的某些要素做出反应,而对其他要素不予理会。
鉴于在学习过程中,刺激情景的部分要素便能有效地引起反应,桑代克有时又把这一学习律称为“部分活动”的原则。
(4)同化律:或称“类推”原则。
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景做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它)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
(5)联想性转化律: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
桑代克理论简评1.贡献: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
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2.局限: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四、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地发展这一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作用。
●“作为具有敏锐眼光和创造力的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心理学领域里发起了一场挑战传统行为观的运动,并在这一领域唤起了许多创新。
”(美国心理学会)斯金纳的基本理论观点(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应答性行为:由先行的刺激所引发。
操作性行为:由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
●斯金纳把条件作用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 反应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中,有机体的某种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在相同的情境中其反应概率就会提高的现象。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根据斯金纳用自己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skinnerbox)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①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二)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的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景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②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过程。
(三)强化理论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或条件。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做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指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刺激。
如食物、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的刺激。
◆二级强化物种类:社会强化物(社会接纳、微笑、荣誉)、代币强化物(分数、级别、奖品)、活动强化物(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
积极强化:呈现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的概率。
消极强化:终止或撤销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反应之后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
♠强化原则●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
在实际教育中,不同学生对各种强化物的反应是不同的。
因此要注意:(1)要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强化程式●强化程式:指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
●强化程式的分类:连续强化程式与间隔强化程式。
间隔强化又分为时间式间隔和比率式间隔,分别又分为定时、变时和定比率、变比率。
●不同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连续强化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而间隔强化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教学应注意:(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学习的进行逐渐转变为间隔强化;(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的方向逐渐引导,增强学生的行为。
★操作条件反射在课堂中如何使用?(一)塑造良好行为1、普雷马克原理2、行为塑造3、代币奖励4、契约管理(二)减少不良行为1、消退和强化2、惩罚3、隔离或关禁闭4、反应代价(课后做作业、放学留校)5、厌足与消极练习✓新行为的塑造●塑造: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塑造技术:连锁塑造和逆向连锁塑造。
(具体内容参见教材P141—142)(四)理论应用—程序教学理论原理: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