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

合集下载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他的这一理论是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结论,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获得知识的一般过程。

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有赖于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的有机结合。

一、眼与心结合,在观察活动中创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做”是指广义的“做”,既要用手做,人要用眼、耳、鼻等各种感官做,更要用心、用脑去做。

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眼与心”的结合,即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

现代科技的许多发明创造源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就都建立于观察与研究之上;通过对苹果落地和类似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对鸟飞行的观察与研究,莱特兄弟最终发明了飞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观察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为使观察真正成为创新意义层面上的观察,进而通过观察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习眼与心的有机结合,通过无数次的观察经历,逐渐掌握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揭开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为此,老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训练学生运用多感官观察,真正做到“眼”与“心”的有机结合。

二、手与脑结合,在实验活动中创新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和双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做到手脑并用。

教学正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

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

其中“实验猜测、设计、交流”等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努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

用陶行知创造观指导创新教育实践

用陶行知创造观指导创新教育实践
新能力) 提升生产式创新 能力 ( 、 生产学习中表现 出来的创新 能力) 力 、
… ・ ・
故新教育之所以新 , 旧教育之所以旧 , 亦视其发明之如何耳 。 在这
求发明式创新能力( 通过发明成果表现 出来的创新 能力) 向革新 式创 里 , 、 陶先生给出了一块创造教育与传统 教育的试 金石。反观 当今中国 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当前 教育是以选拔 部分人升学 为 目 新能力( 对旧事物进 行较大变革和创新表现 出来 的创新能力)努 力、 把 之 教育现状 , 高深式创新 能力( 重大发明创造产 生深远影响力 的创 新能力 )作为 未 的的, 以单纯应付选拔考试 , 牺牲学生创造性 、 主动性学习为代价的 , 以
一Hale Waihona Puke 陶行 知 先 生 对 创造 的理 解 中国虽然有闻名世 界的 四大发 明, 国的教育 界虽然 有 故知 中 温 ( 、 ( 等创造教育思 想的火花 , 但由于科举制 创造, 英文单词是 c avy 中文注释 是想出新方 法、 r ti, e it 建立新理论 、 新 孔子) 青出于蓝 ” 荀子) 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对于 “ 创造 的理解 , 种不同 “ 各 创造观 的人是 度 的影响 , 传统教育中死读 书、 读死书现象甚 为普及 , 相对 封 闭的教育


不同的 , 总体来讲 , 狭义创造 广义创造 有 和 之分。
环境 、 比较陈旧的教学内容 、 化的教学方法 、 僵 强调集 中思 维忽视扩 散
在《 创造宣言》 一文中 , 陶先生提出了发明、 发现 、 创见 、 创作 4 个层 思维 ……陶先生在《 杀人的会考和创 造的考成》 曾有过鞭 策 ……所以 社会是行动的地方 , 好像学校 与社会是 次的创造活动形式 ; 《 在 第一流的教育 家》 中陶先生提出了 敢探未发 明 大家都认为学校是求知的地方 , 的新理 , 即是创造精神 , 由此 , 我们 可以看 出陶先 生对创 造的理 解是 漠不相关的, 以致造成一班 只知而不行 的书 呆子 。对 创造教育 , 先 陶 有知识才能创造 , 有创 造才有热 。 厂义创造 这一论述为学校创新教育拓展内涵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 , 作 生曾高度肯定 : 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 , 行动 ’ 是中 国教育 的开始 , 创造 ’ ‘ 是中 国教 为教育工作者 , 我们不要将创造神秘化 。不仅是新 的物质产品的发明 , 烈的兴趣。所 以我们主张 ‘ 学生在语言、 绘画、 歌舞 、 交往中表现 出来的创新能 力, 学生在学习生活 育的完成 摘自《 ( 创造的教育》 ) 在传统教育盛行的年代 , 他本人更是积极倡导创造精神 、 在他创办 中表现出来的创新 能力都是创 造 , 区别仅在于 它是低层 次的创造 能力 创造的教育》 中他强调 :处处是创造之 ( 层次虽低 , 但却是高层次创新 的基础 ) 。只要具 有新颖性和独 特性的 的育才学校推广创造教育。在《 学生活动就是创造 , 激发学 生的创新动机 、 养学生 的创 新意识 、 『 培 训 练 地 , 天天是创造之时 , 是创 造之人 人人 。他主张 : 童的创造力是千 儿 千万万祖 先、 至少经过 5 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 O 学 生的创新思维或技能的教育就是创新教育。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用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他的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理论中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作为教师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努力构建起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营造民主氛围,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

具体的说,就是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上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营造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做到: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到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

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自由的权利,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创新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探究、发挥想象力,挖掘出创新潜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思”是发展创新的关键,“疑”是激发创新的源泉。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设疑引思、设疑探究”,引发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兴趣、主动探究,促进积极思维。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吸引学生 , 让他们 积极主动地学 习 , 激 发起他们 对美好事 物 每个人 的审美观点不 同,对美术作 品的评 价结论也就不 同。 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例如: 在八年级下册 《 最亲近的家 在每 次下课 前给学 生们 留点 时间展示 自己的作 品并进行 分 具》 一课导入时 , 我 自己通过 剪 、 穿插 、 粘贴等方法 , 很快 就做 组讨 论 、 相 互评议 , 学 生不 但可 以在 同学面前 表现 自我 , 评 成 了一个沙滩椅。学生们也很感兴趣 , 纷纷 问老师是如何做 价 自我 , 可以相互借 鉴学习 , 有利于培养 学生 的观察 、 判断、
成 功 的 。这 样 , 一堂课就很容易开展下去。
审美 、 创造 方面 的能力 , 而且学 生在互 动 中学 会 了宽容 。例
三、 教师 角色要转换 , 观念要更新 , 素质要提高
如: 在欣 赏世界 名画《 最后 的 晚餐 》 时展 开“ 美术 大师 达 ・ 芬
新课标的实施 不仅 要求 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 而且要求教 奇 的作品《 最后 的晚餐 》 美不美 ” 的讨论 。 当有的学生 说不美

要 善 于 创 设 宽 松 和谐 的课 堂 氛 围 。 提 供 良好 的 创 作
环境
陶行知先生 曾说 : “ 气候是生物生长 的必要条件 , 要学 问 我还发现同学们在评价 同伴 的作品时 , 普遍都会用欣赏 的眼 长进必须创造追求真理所必需的气候 。 ” 因此 , 美术教师在教 光来 评价 , 这种 “ 取其精 华 , 弃其糟粕 ” 的互评方式 , 为下一次
四、 建 立 科 学 的评 价 机 制 。 以 保 护 学 生 的 创 作 激 情 1 . 重 视 学 生的 自我 评 价
教学教法 , 改进教 学, 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实验“教育创新”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实验“教育创新”
的培 养 。 二 、让 学 生参 与 教 学 过 程

让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走 进 课 堂
“ 学做 合 一 ”是 陶行 知先 生生 活教 育理 论 的核 教 心 ,为教 学 内容 创新 提供 了依 据 。 陶行知 先 生指 出 : “ 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 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 上教 ,在 教
做上 学。在做上教 的是 先生 ;在做上学 的是学生 。……
先 生 拿 做 来 教 ,乃 是 真 教 ;学 生 拿 做 来 学 ,方 是 实 学 。” “ 学做 ”有一个 共同的 中心一一 “ 教 事” ,也就 是 “ 际生活 ”,其实质就 是要根据生活 的需要 而教 , 实 根据 生活 的需要而学 ,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 ,从 而使学 生获得生活实践所 需要 的创造力 。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学生 的生活 是学习语文 的有 力助手 。过去 ,语文教 学注重的 是知识传递 ,语文教学局 限在教室这个狭 隘的空间 。如
运 用陶行 知教 育思想
在 语 文教 学 中 实验 “ 育创 新 ” 教
口 林
江泽 民同志 曾多 次强调 : “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 灵魂 ,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教育在培养 民族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造 性 人 才 方 面 ,肩 负 着 特 殊 的 使 命 。”创新也是新 课程 改革总的 目标 ,是 素质教育的核
深 刻 ,有 的 说 参 加 演 出
很 难 忘 , 等 等 。 之 后 我
问: “ 你们想不想再经历这 些同样的事情 ?”学生 的回 答 :想 。我又 问 : “ 这些愿 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呢?” 从而让学生具体而真 切地体 会到了时间的不断流逝 以及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摘要]创造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和继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高校创新教育众所周之,教育是建构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种实践活动。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既有满足社会需要的方面,又有实现个人需要的方面。

传统的教育较多地强调了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忽视或淡化了人的主体性,削弱了教育中客观存在的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功能和价值,把社会和个人对立起来。

在新形势下,教育必须正确把握实现社会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统一性,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广泛吸收人类哲学发展、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的先进成果,树立教育人本价值观,以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这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创新之路。

笔者就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校创新教育谈谈看法。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学现状的分析“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内含十分明确,即大众教育——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

联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是做得不够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仍未改变,学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仍是主流。

虽然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

然而,目前的教育环境,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文化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并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无论是专业课的教师,还是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有的教育者不认真备课,明天要上课了,今天晚上看看书。

如果是下午的课,中午看看书,拿着一本书照着念。

有的教育者,上课时教书不育人。

有的教育者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硬性灌输,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作者:张静琪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2013年第05期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生活教育是其最根本的教育思想,而创造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念有力的分支亦是其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他明确提出:“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

”当今社会,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在新时期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着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输入与贯彻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尤其是创造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创新则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造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始终把创造性活动作为内容渗透于教育工作的各方面。

他认为创造教育就是要“采取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废弃主观的、填鸭的、被动的教学方法。

他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他说,创造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前几周,有幸听到于永正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在课堂上,于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伊始,他就以一曲京剧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进入文本的学习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一说从课文中看到了哪些事物,并让学生走上讲台,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个个都想上黑板把自己读到的收获写在黑板上。

这种教学方式启发了学生对于园子的热情和想象,在头脑中展开一幅园子的风景画和人物画,然后通过动手上黑板写这种头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于老师还让学生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谈感受,这就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教育就要从生活中发现灵感,以学生主动实践“做”为主线,进而达到创造的目的,在课堂上,于老师让学生领悟到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短文的写作精华后,学生便开始进行创造,自己动笔写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用自己生动流畅的笔触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创造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习陶行知强调通过实践探索、思维激发和团队协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行创造教育之路,就是要将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推动教育变革,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实践和体验,重视团队合作和交流,提倡以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将创造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过程。

在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实践路径中,教育者应该秉持“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将创造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以问题为导向。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现实问题和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要以实践为基础。

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以上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地落实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推动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教师的激情和创新意识。

要建立积极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潜力,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要加强家校合作。

教育者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培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4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4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精选4篇(一)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倡导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受益匪浅。

首先,陶行知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这一观点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导师。

其次,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他主张学以致用,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陶行知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也积极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陶行知强调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对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应该和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实践操作;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

这些观点对于我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

陶行知的思想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他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精选4篇(二)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思想,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关注并尊重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实践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实践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

本文旨在探讨陶行知的创新教育实践,分析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成果,以期为我国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引言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知行,字渊如,湖南长沙人。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

陶行知的创新教育实践,以生活为源泉,以学生为中心,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陶行知的创新教育理念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

他主张“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

2. 社会教育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认为社会是教育的广阔天地。

他主张将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成长。

他认为,社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己。

3. 创新教育陶行知强调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他主张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 实践教育陶行知提倡实践教育,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他提出“做中学”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素质教育陶行知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四、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成果1. 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陶行知的创新教育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

(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

(创新管理)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无锡蠡桥小学王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筚路蓝缕,荟萃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吸取诸家众流教育之精髓,创立了壹套颇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于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则无疑是最具独创性和开拓性的。

早于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发展创造教育的思想,且于他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内推广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教育》,制订《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撰写《创造的儿童教育》等。

他认为人人具有创造的潜能,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教育就是要“于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且动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提出了对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

今天于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于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于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于这样壹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再重新回过头来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教育遗产,推动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

一.借鉴陶行知“小孩子有创造力”的思想,树立“人人均具有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人人均能够培养成创新人才”的学生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有创造力”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和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又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方能充分发展的。

践行陶行知思想,开展“双减”教育

践行陶行知思想,开展“双减”教育

践行陶行知思想,开展“双减”教育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都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孩子作为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

陶行知思想主张边玩边学的教育理念,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确保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教育中不断的践行陶行知思想,创新教育理念,开展“双减”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双减”教育针对于开展“双减”教育的现实意义的分析随着时间流逝,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仍然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他曾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力求解放孩子的思想、动手能力、观察力、表达能力、空间意识以及时间规划能力,使其成为掌握更丰富知识和技能的“真善美的活人”。

他鼓励教育者要引导孩子充分思考,自主学习,创造性思考,使孩子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他提倡孩子进行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成为实践者。

此外,他还鼓励孩子去观察周围事物,发现事物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认为,时间管理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应当分配好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知识、探索兴趣、锻炼身体等,而不是被繁重的课业所困扰。

这与当代的“双减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课本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孩子的自我创造性和能动性,将孩子推入大自然、大社会,变成立体、开放且生动的“活人”。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更多的是孩子心灵的解放,他强调要引导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他对这个鲜活的世界充满热情,成为生命的小主人,让孩子自觉地成长;孩子要敢说,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长和老师要创造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建立和世界的链接。

同时,让孩子双手解放出来,不仅是拿着笔杆,还要劳动、实践,参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在脑海中对世界有正确合理的看法。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创新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创新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幼儿创新教育的启示作者:吴小莲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04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陶先生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创新精神是其精髓。

从陶行知先生教学的“鲁滨孙漂流记”一例就能说明“创新”两字的含义: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由行动产生新思想、新价值的教育过程。

如何来开展创新教育,它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我的体会:一、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感悟创新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解放了小孩子的空间,带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帮助我们搜集周围丰富的资料,加深印象,扩大认知的眼界,从而激发内在的创造力。

因此,观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是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对什么事都想问个为什么。

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

在观察中,我注意引导幼儿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以及事物的一些特性等方法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如:在观察树木时,我会引导幼儿“小朋友,我们远远望去,这棵树长得什么样子?”(它像一把伞;像蘑菇;……)“我们走近看看,它又是怎样的?”(真高呀!真大呀!像一顶帽子;树干很粗,像根柱子……)“仔细看看它的树叶长得什么样子?”(是椭圆形的;像饼干;也像帆船……)在观察的过程中,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活动的新颖度,体验创新之旅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不许他们做这、做那,殊不知就在这一个个的“不许”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

我们教师应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我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会跳远的乒乓球》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乒乓球、杯子、水,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去发现,去探索。

孩子们的答案也是层出不穷:“我可以用手帮助它。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实验“教育创新”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实验“教育创新”
和创造性 的教学 方法 , 因为 被 动 的 、 以 接 受 为 主 的学 习 方 式 不 利 于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的 养 成 , 利 于 学 生 创 新 不
得 出他 是 一 个 有 顽 强 毅 力 的人 。 有 ” 的 说 : 我 想 他 平 时 一 定 很 遵 守 纪 “
价 , 析 自我 学 习 的 优 点 与 不 足 , 剖 促 进 学 生 对 自己 的学 习 进 行 反 思 。 鼓
增 强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 发 个 体 的 激 潜 能 , 展 他 们 的创 造 能力 。 发 如 教 学 《 的 战 友 邱 少 云》 我 一
文 , 摈 弃 了 “ 规 蹈 矩 ” 逐 段 教 我 循 的 学方 法 , 是 从 学生 的阅读 心 理 出 而 发 , 学 生提 出问题 , 小 组讨 论 , 让 分
用 自 己 的 方 法 来 学 习 , 自 己 提 出 如 问 题 、 关 键 词 句 、 较 、 感 受 画 比 写 题 就 问 , 许 发 表 独 立 见 解 , 而 培 允 从 养 学生主 动质疑 、 胆探究 的精神 , 大
教 研 引领
创 造 能 力 得 以 培 养 。在 这 方 面 的教 学 实践 中 , 有 如 下 两 点体 会 : 我
更 加勇敢 !‘ , 同学 们信任 英子 , , ‘ 相信
她 会 自信 地 面 对 生 活 。 等 等 。 正 是 ”
因 为 学 生 与 了 教 学 过 程 , 生 才 学 真 正 走 进 了 文 本 , 行 富 有 创 造 性 进
题 的 独 特 方 式 , 学 生 一 起 “ 知 识 与 探
教研 引领
创新 是 新课 程 改 革 总的 目标 ,
是 素 质 教 育 的 核 心 。 实 施 教 育 创 新 , 新 课 程 改 革 的方 向 。本 学 期 , 是 我 校 被 鼓 楼 区 老 科 协 选 为 “ 育 创 教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陶行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被誉为“中国教育变革的先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1. 提倡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只依赖教师,而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这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被鼓励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通过阅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让学生在知识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由。

2. 提供实践机会陶行知提倡“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的相结合,也就是要把理论灌输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实际解决问题、创新。

学生活动或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该尽可能安排在校内或校外的“真实”场景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模拟、操作,最好可以让他们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受和乐趣。

3. 培养创新意识为了成功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者尤其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育创新能力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

通过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注意细节,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二、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关注学习过程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支持和鼓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授课的思路、方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此外,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点,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校园应该是一个主张公正、平等和尊重的世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被排除在学校社区之外。

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

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引言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的途径。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2. 全人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

3. 陶冶教育:陶行知主张通过环境、氛围的熏陶来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4. 创新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三、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途径1. 优化课程设置(1)注重生活化课程: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知识,提高生活能力。

(2)实施全人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

2. 创设生活教育环境(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生活教育素养:加强教师对生活教育的认识,使其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教育的机会。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习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

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

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

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

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创新教育之路无锡蠡桥小学王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筚路蓝缕,荟萃古今中外文化之精华,吸取诸家众流教育之精髓,创立了一套颇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在其整个教育理论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思想则无疑是最具独创性和开拓性的。

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发展创造教育的思想,并在他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内推广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教育》,制订《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撰写《创造的儿童教育》等。

他认为人人具有创造的潜能,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教育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动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提出了对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

今天在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再重新回过头来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教育遗产,推动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的。

一.借鉴陶行知“小孩子有创造力”的思想,树立“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欲望和潜能,人人都可以培养成创新人才”的学生观。

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有创造力”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又是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方能充分发展的。

他指出:“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

现代生理科学的实验越来越证明陶行知先生这样一种“小孩子有创造力”的观点是符合科学根据的。

从最新的生理研究材料来看,一个十二岁儿童的脑重是一千四百克,已基本达到一个成人的水平了。

人在出生到十七岁时都是具有相当的创造力的基础的,完全可以从事发明创造工作。

不仅如此“小孩子有创造力”的观点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相符合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

”人之区别于自然和社会化的动物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不是无意识的、被动的和本能的力量。

凡是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人都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

生活的事实表明“每个能工巧匠都在创造,每个真诚的劳动者都在创造,每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都在创造。

亿万人民大众(包括少年儿童)蕴藏着不竭的创造力,一旦迸发出来则势不可挡永无止境。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和帮助每个人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人与人之间在创造精神尤其是创造能力方面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人类的创新活动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也决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创新精英,而应该立足于每一个人创新潜能的发挥,依赖于全民族创新意识的强化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为学校教育而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的思想基础上,把学生看成能动的、各有个性发展的、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坚信学生个个富有创新潜能,把开发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二.借鉴陶行知先生“六个解放”的理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观和“时空”观,还学生一个能够充分舒展其天性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我们发现了学生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还为此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小孩子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使小孩子的双手,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小孩子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4)解放小孩子的嘴,使小孩子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的旧习惯中解放出来;(5)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以扩大眼界,从鸟笼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

(6)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学校不要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使学生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

现在看来这“六个解放”的思想是多么明智!多么令人深思!教育的最高准则应该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教育不仅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

今天我们搞创新教育就是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观,解除教学中一切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桎梏,还儿童一个能够充分舒展其天性的空间,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

我们不仅要还给学生一个物质的、可视的空间,更应还给他们一个思想的、心灵的空间。

这正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

我们不能再延续那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而应该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去体会、感悟人间的真、善、美,去经受困难的考验和意志的磨练;我们不能再延续那繁琐的讲解和题海战术,而应该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向权威和标准提出质疑;我们要象陶先生说的那样:“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巴,”营造一种宽容的教育氛围,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顺应自然的陶冶其天性,细心呵护其原始的好奇性,激发创造意识,点燃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轻松愉快,自由地想象、探索和创造。

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借鉴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注重“求异性思维模式”,树立“实践-、探索、发现”的教学观。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教学论,是陶行知在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理论严重脱离实践的传统旧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光辉命题。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方法将教学做分作三项不同的事情是不对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

他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主张“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

教与学不能分离,都要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去追求真知识。

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重新认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1.实践性:“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依陶行知的解释这个“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具体言之“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还包括文艺精神等活动。

它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讨论、练习、实验、研究等具体方法,它只要求将这些具体方法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去追求知识。

这种“做”不仅是行动(劳力),而且可以是思想(劳心),是“劳力上劳心”和“手脑联盟”的结合。

创造才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创造性教学必须把创造性实践活动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入手,把操作和思维相结合,把操作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

2.探索性:启发探索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方式。

科学的教学过程决不是教师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求同性思维模式”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引导和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注重“求异性思维模式”的过程。

教学做合一看重改造、改进或创造,不用圣人的教训、领袖的语录等绳索来捆缚住头脑和手脚。

它所追求的是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陶先生曾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可见:“求异”是智慧的摇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奏。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探索性问题,形成主动探索的品质。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做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3.发现性:“教学做合一”是以“发现”作为最高目标的。

陶行知曾把教法的演进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只凭先生教授不许学生发问的注入式;二是师生共同讨论彼此质疑问难的讨论式;三是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的启发式;四是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做得可以好一些的道理的发现式。

它揭示了教法演进的真谛,并与现代盛行的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模式”精神相同。

发现型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发现中学,学生可以“异想天开”,大胆猜想,可以在探索中试验,寻求证实猜想的最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较好地落实了学生作为教学认识这一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地位。

借鉴发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探索,以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促其全面发展的目的。

“实践、探索、发现”应被看作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教学论中的具体体现,而贯穿这一教学论的核心是注重“求异性思维模式”。

教师的责任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教育曙光探索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

他的教育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与马克思教育思想基本一致。

尤其是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更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陶行知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大力开展教育改革,研究创新教育,发展创新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跟上时代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