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梅花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梅花说课稿

古诗梅花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梅花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我对课标的理解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课标在这一学段对古诗教学只提出诵读、想象、体验、感受等总体要求,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获得启迪,享受乐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说教材与学生

1、教材分析

“在冬天里”这一板块选编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九九

歌》、《雪孩子》、《梅花》四篇课文,采用儿歌、民谚、童话、古诗四种体裁描写冬天,展示冬天的生动画面,极富生活情趣。《梅花》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用梅花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课,韵味深远,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听说过梅花,但真正见到梅花的却未必很多。梅花的冰肌玉骨、高洁品质,学生更是难以体会。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凌寒”、“数枝”“为”、“暗香”、“来”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3、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悟古诗大意,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力目标——收集资料、观察画面、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理解、交流、表达等多元

智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笔下的梅花,欣赏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在这些目标中,了解古诗大意,朗读与背诵古诗是下限目标,人人达到要求。感悟诗的意境,掌握方法,感受作者笔下的梅花,欣赏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重点是朗诵古诗、感悟诗境、读出古诗韵味。难点是感受作者笔下的梅花,欣赏梅花凌寒、洁白、幽香的独特美。为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我课前设计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分组整理这一环节,再通过课上交流,反复朗诵,感悟诗意,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学习方法为:

1、合作与交流:在课前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共同收集资料,让每位学生都是参与者,主动权放在他们手上;感悟诗意,体会诗韵时,更要注意合作与交流。

2、聆听与欣赏:学会聆听,学会欣赏,从中感受、顿悟,提炼自己对课文的独特见解。

3、图文结合:课文中的图画直观再现文本内容,让学生观察画面,反复读文,在读中思考、领会、提炼。

4、朗读拓展法:读出古诗韵味,从而体会文本中的人文情怀。

教师围绕学法,采用以下方法开展教学:①“导读法”。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疑。②启发点拨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视机而动、相机点拨。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独特体验。

四、说教学资源的挖掘

“梅”与“竹兰菊”并称“国画四君子”,她的冰肌玉骨,她的高洁品质,奠定了她所代表的“梅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以梅为题,咏梅、画梅,留下不少佳作。(1)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栽种梅树有几千株。他有一首《墨梅》诗,一幅《墨梅》画,古今闻名。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人间。这些课外的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会奠定学生深厚的“梅文化”。

教师自身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我的语言是美的,加上古香古色的背景,优美典雅的音乐,精美的,展出一幅幅梅花图片,红如火、白似雪、粉像霞,教室两旁悬挂着梅花图画,散发着文化的芬芳,配以苍劲有力的诗词书法,让人不

由得走入那美妙的`、世界……

五、说教学流程

(一)直观导入、交流互动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枝梅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有谁认识它吗?你对梅花了解有多少?(由于课前我们分组收集有关资料,师生亲身经历,在某方面对梅花会有一定的了解,这种交流目的在于消除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梅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事先备好图片、资料和诗文,以备补充使用。)

(二)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配以寒风的声音)教师倾情讲述——在冰天雪地,风起雪舞的冬季里,百花早已凋萎,只有梅花冒着风雪顶着严寒,抖擞着枝条,绽芳吐蕊……)画面伴随音乐滚动。你看到了什么?喜欢哪一组图片?感受怎样?

(学生充分交流后,画面定格在本课插图上。)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古今闻名。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笔下的梅花。

(三)反复诵读,交流所得

1、教师范读,整体感受。

2、反复听读,走进文本。

3、诵读想象,获得体验。

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首先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因为没有个人主动学习的参与,就无法实现学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四)品味想像,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站在风雪中,来到墙角梅花前,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3、“指导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梅花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