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式

在化学中,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成的粒子。以下是分子的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1. 分子式:分子式是指化学式,是分子中各原子的种类和数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并通过小写字母和数字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其中H表示氢,O表示氧,数字2表示有2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2. 结构式:结构式是指分子结构的图示方式,通常用线条、点和符号等来表示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和空间关系。结构式给出了分子中原子之间结构和键的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水的结构式是H-O-H(或H-O-H),其中H和O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而两个H原子和O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

3. 简式式:简式式是一种简化的结构式,它仅描述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并省略了许多细节。通常,简式式用缩写的方式表示原子,如C表示碳,H表示氢,O表示氧等。例如,乙醇的简式式是CH3CH2OH,其中CH3表示一个甲基基团(即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的组合),CH2表示一个亚甲基基团(即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的组合),OH表示一个羟基

(即氢氧根离子)。

总之,分子式、结构式和简式式都是用来描述分子的不同方式,在化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结构式和分子式

结构式和分子式 结构式和分子式是化学中常用的表示化学物质结构的方法。结构式是用线条和化学键表示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一、结构式 结构式是一种图形表示法,可以清晰地展示化学物质的结构。它通过用线条连接原子来表示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用化学键表示连接的强度和键的类型。 例如,乙醇的结构式为CH3CH2OH。在这个结构式中,用线条连接的两个碳原子表示它们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而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线条表示它们之间有一个碳氧单键。这个结构式清晰地展示了乙醇分子中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连接方式。 结构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通过观察结构式,我们可以了解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键的类型,从而推断出化学物质的性质。 二、分子式 分子式是一种简洁的表示法,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分子式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的种类,用下标表示原子的数量。

例如,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在这个分子式中,C表示碳原子,H表示氢原子,O表示氧原子。分子式中的下标2表示有两个碳原子,下标6表示有六个氢原子,没有下标的O表示只有一个氧原子。 分子式可以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通过观察分子式,我们可以知道化学物质分子中有哪些原子以及它们的数量。 结构式和分子式是化学中常用的表示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结构式通过线条和化学键的连接方式展示了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分子式通过化学符号和下标表示了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使用结构式和分子式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组成,有助于我们在化学实验和研究中的应用。因此,掌握结构式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对于化学学习和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表示方法,为化学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苯乙烯

苯乙烯 百科名片 苯乙烯结构式 苯乙烯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工业上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 苯乙烯分子球棍模型 芳烃的一种。分子式C8H8,结构简式C6H5CH=CH2 。存在于苏合香脂(一种天然香料)中。无色、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熔点-30.6℃,沸点145.2℃,相对密度0.9060(20/4℃),折光率1.5469,黏度0.762 cP at 68 °F。不溶于水(<1%),能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苯乙烯在室温下即能缓慢聚合,要加阻聚剂[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0.0002%~0.002%)作稳定剂,以延缓其聚合]才能贮存。苯乙烯自聚生成聚苯乙烯树脂,它还能与其他的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合成橡胶和树脂等多种产物。例如,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ABS树脂是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的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料是苯乙烯[1]和少量1,4-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苯乙烯还可以发生烯烃所特有的加成反应。 苯乙烯分子比例模型 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催化去氢制得。实验室可以用加热肉桂酸的办法得到。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苯乙烯性质反应 化学品中文名称:苯乙烯[2] 化学品英文名称:phenylethylene ,Ethenylbenzene,Styrol,Vinyl benzene,Cinnamene,Styrolene,Cinnamol? 中文名称2:乙烯基苯,乙烯苯,苏合香烯,斯替林 英文名称2:styrene 英文名简称:ST 俄文名称:Стирол 技术说明书编码:236 CAS No.:100-42-5 EINECS号:202-851-5[3] 分子式:C8H8 分子量:104.14 编辑本段物化性质 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芳香气味。Boiling_point 145℃凝固点-30.6℃相对Density 0.9059 折射率1.5467 flash_point 31.1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乙醚。 熔点:-31℃ 相对密度:0.902g/cm3 溶解性:0.3 g/L (20℃) 苯乙烯≥99.5% 一级≥99.5%;二级≥99.0%。 苯乙烯中主要的阻聚剂是对苯二酚,可以通过减压蒸馏除去。先用10%NaOH洗一到两次,再用水洗直至检测到水为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一夜,过滤以后再减压蒸馏。用水泵一直抽,温度大约为68-70度。纯的苯乙烯是无色液体,如果聚了会变成淡黄色,并且液体黏度也会变大,所以需要低温保存。 编辑本段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4]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5] 编辑本段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卤代烃

卤代烃 1.分子结构。 溴乙烷的分子式为C2H5Br,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Br或C2H5—Br。2.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38.4℃,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3.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C2H5—Br+H—OH NaOH ? ????→ C2H5—OH+HBr或C2H5—Br+NaOH2 H O Δ ???→ C2H5—OH+NaBr 注意: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的实质是取代反应。NaOH的作用是中和掉反应中生成的HBr,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并提高卤代烃的利用率。 (2)消去反应。 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主要是卤素原子与相邻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一起结合成卤化氢脱去。如 果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1.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A.消去、加成、水解 B.取代、加成、水解 C.水解、消去、加成 D.消去、水解、取代 答案A 【解析】解: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先发生消去反应:CH2Br﹣CH3+NaOH CH2=CH2+H2O+NaBr;然后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最后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H2BrCH2Br+NaOH CH2OHCH2OH+2NaBr,故选:A. 例2.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其条件区别是() A.生成乙烯的是热的氢氧化钾的水溶液 B.生成乙醇的是热的氢氧化钾的水溶液 C.生成乙烯的是在170 ℃下进行的 D.生成乙醇的是热的氢氧化钾的醇溶液 答案B

1.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2.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分子里所含卤素的不同,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等等。 一卤代烃的结构式为R—X。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大多为液体或固体。 (2)所有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烃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3)卤代烃的同系物的沸点随烃基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且均高于相应烷烃。 (4)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 (5)同一烃基的不同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如:沸点:RF<RCl<RBr<RI。 (6)卤代烃的同系物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且密度均比相应的烷烃密度大;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密度随分子中支链的增加而降低。 4.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一般比烃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从而转化为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1)取代反应 R—X+H2O NaOH ? ????→ R—OH+HX或R—X+NaOH? ??→ 水 R—OH+NaX (2)消去反应 注意:若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都有氢原子,则可能有多种消去方式, 如:在发生消去反应时,生成物可能为或。 5.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1)实验原理。 R—X+H2O NaOH ? ????→ R—OH+HX HX+NaOH==NaX+H2O HNO3+NaOH==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是何种卤族元素(Cl、Br、I)。 (2)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NaOH水溶液;③加热;④冷却;⑤加入稀硝酸酸化;⑥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3)实验说明。 ①加热是为了加快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速率,因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稀HNO3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产生沉淀,

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 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系物特点: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一般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如熔沸点逐渐升高);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 同分异构体: 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简单地说,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很多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 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是碳、氧与氢原子所构成的化合物,主要又分为醇(alcohols)、醛(aldehydes)、酯(esters)、酮(ketones)与酚(phenols)。 常见的烃类 常见的烃有甲烷(沼气),丙烷和丁烷(打火机油),异辛烷,石蜡 烃的主要来源: 天然气:甲烷(主要)、乙烷、丙烷、丁烷 石油:各种烃的混合物: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煤:芳香烃等 主要烃类 一.烷烃 分子中的碳,以碳、碳单键相结合,其他的键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 化学式规律:当碳原子数为n时,氢原子数为2n+2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烷烃的物理性质 1.物质状态: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C1-C4是气体,C5-C16是液体,C17以上是固体。

2.沸点:正烷烃的沸点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升高。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了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愈大,使之沸腾就必须提供更多的能量,所以沸点就愈高。而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取决了分子结构。 3.熔点:正烷烃的熔点,同系列C1-C3不那么规则,但C4以上的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不过,其中偶数的升高多一些,以至含奇数和含偶数的碳原子的烷烃各构成一条熔点曲线,偶数在上,奇数在下。 烷烃的化学性质 1、共价键都为σ键,键能大; C-H 390~435KJ/mol C-C 345.6KJ/mol 2、分子中的共价键不易极化。 (电负性差别小 C:2.5, H:2.2) 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特别是正烷烃)。在一般条件(常温、常压)下,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金属钠等都不起反应,或反应速度极慢。 命名: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注:1.若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相同的位置,则应从较简单的支链那段开始编号。 2.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相同的位置,但中间还有支链则编号是应遵循支链位号之和最小的原则。 3.选取主链时,若存在两个等长的碳链时应选取支链数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 反应类型 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引入氧原子或去掉氢原子的反应。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编名称分子式结构,简,式号 烷烃1甲烷ch4 2乙烷ch26 ch—ch、chch、3333 ch—ch—ch、chchch、3233233丙烷ch38 、4正丁烷chch—ch—ch—ch、chchchch、41032233223 2—甲基丙烷5ch410,异丁烷,、ch,ch,、33 ch—ch—ch—ch—ch、chchchchch、32223322236,正,戊烷ch512ch,ch,ch、3233 2—甲基丁烷 7ch,异戊烷,512 2,2—二甲基丙 烷8ch512,新戊烷,

、c,ch,34 ch—ch—ch—ch—ch—ch、3222239正己烷 ch614chchchchchch、ch,ch,ch、3222233243 2—甲基戊烷10ch614,异己烷,113—甲基戊烷ch614 2,3—二甲基丁12ch614烷 2,2—二甲基丁13ch614烷 ch—ch—ch—ch—ch—ch—ch、322222314,正,庚烷ch716chchchchchchch、ch,ch,ch32222233253 2—甲基己烷15ch716,异庚烷,163—甲基己烷ch716 2,2—二甲基戊17ch716烷 3,3—二甲基戊18ch716烷 2,3—二甲基戊19ch716烷 2,4—二甲基戊20ch716烷 2,2,3—三甲21ch716基丁烷 3—乙基戊烷22ch716

2,2,4,4—四甲23ch920基戊烷 2,3—二甲基—24ch9203—乙基戊烷 3,3,4—三甲基25ch920己烷 2,2,4—三甲基26ch818戊烷 2,3,3—三甲基27ch818戊烷 2,2,3—三甲基28ch818戊烷 2,3,4—三甲基29ch818戊烷 环烷烃30环丙烷ch36、31环戊烷ch510 、32环己烷ch612 、、33甲基环己烷ch714 、34乙基环己烷ch816 顺对二甲基环35ch816己烷 反对二甲基环36ch816己烷 烯烃 37乙烯ch24ch,ch、22

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编 号 名称分子式结构(简)式 烷烃 1 甲烷CH4 2 乙烷C2H6 CH3—CH3、CH3CH3、 3 丙烷C3H8 CH3—CH2—CH3、CH3CH2CH3、 、 4 正丁烷C4H10 CH3—CH2—CH2—CH3、CH3CH2CH2CH3、 5 2—甲基丙烷 (异丁烷) C4H10 、CH(CH3)3、 6 (正)戊烷C5H12 CH3—CH2—CH2—CH2—CH3、CH3CH2CH2CH2CH3、 CH3(CH2)3CH3、 7 2—甲基丁烷 (异戊烷)C5H12 8 2 ,2—二甲基丙 烷 (新戊烷) C5H12 、C(CH3)4 9 正己烷C6H14 CH3—CH2—CH2—CH2—CH2—CH3、CH3CH2CH2CH2CH2CH3、CH3(CH2)4CH3、 10 2—甲基戊烷 (异己烷) C6H14 11 3—甲基戊烷C6H14 12 2 ,3—二甲基丁 烷 C6H14 13 2 ,2—二甲基丁 烷 C6H14 14 (正)庚烷C7H16 CH3—CH2—CH2—CH2—CH2—CH2—CH3、CH3CH2CH2CH2CH2CH2CH3、CH3(CH2)5CH3 15 2—甲基己烷 (异庚烷) C7H16 16 3—甲基己烷C7H16 17 2 ,2—二甲基戊 烷 C7H16

18 3 ,3—二甲基戊 烷 C7H16 19 2 ,3—二甲基戊 烷 C7H16 20 2 ,4—二甲基戊 烷 C7H16 21 2 , 2 ,3—三甲 基丁烷 C7H16 22 3—乙基戊烷C7H16 23 2,2,4,4—四甲 基戊烷 C9H20 24 2,3—二甲基— 3—乙基戊烷 C9H20 25 3 ,3,4—三甲基 己烷 C9H20 26 2,2,4—三甲基 戊烷 C8H18 27 2,3,3—三甲基 戊烷 C8H18 28 2,2,3—三甲基 戊烷 C8H18 29 2,3,4—三甲基 戊烷 C8H18 环烷烃 30 环丙烷C3H6 、 31 环戊烷C5H10 、32 环己烷C6H12 、、

有机化学

1.各种烃的碳碳键 ●烷烃:碳碳单键(C—C)(每个C各有三键) (碳碳单键不是官能团,其异构是碳链异构) ●烯烃:碳碳双键(-C=C-)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具有面式结构,即双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炔烃:碳碳叁键(-C≡C-)加成反应。(具有线式结构,即三键及其所连接的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羧酸: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中和反应),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酯: 酯(-COO-)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与醇(不完全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盐与醇(完全反应)。 例 2.芳香烃简称“芳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苯:C6H6(苯环),溴苯C6H5Br是苯的溴代产物(环 己烷C6H12 是环烷烃,不是苯环结构)如图 苯环和环己烷的结构区别:连接的化学键不同。环己烷是碳碳单键连接,苯的价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价键,结构不同。苯有剧毒。环己烷是特殊烷烃,而苯是芳香烃。 分子式一般用于分子晶体,化学式用于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3.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碳单键不是官能团)、羟基、羧基、醚键、醛基、羰基等。有机化学反应主要 发生在官能团上,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X、-OH、-CHO、-COOH、-NO 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

4.怎样书写结构简式? 不能省的碳碳双键及碳碳三键要写好(如1),书写完成后,本着以下原则检查,每个碳原子成四个键,氧原子成两个键,氮原子成三个键,氢原子成一个键.(链接几个原子或者官能团) 常见官能团―OH、―NO、―NH2、―COOH、 例: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B) A.它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它既能使溴水、硝酸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C.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三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解析:该物质含有苯环及碳碳双键,具有苯与烯烃的双重性 5.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 例: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是同系物,可用通式CnH2n+2表示。其中甲烷与正丁烷互为同系物,甲烷与异丁烷也互为同系物。 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丙醇CH3-CH2-CH2OH等也是同系物,可用通式Cn+H2n+1OH或ROH表示。 乙烯、丙烯、丁烯等互为同系物,可用通式CnH2n但具有同一化学通式的有机化合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6.同系物的特点: 1.同系物一定符合同一通式;但符合同一通式的不一定是同系物。 2.同系物必为同一类物质。 3.同系物化学式一定不相同。 4.同系物的组成元素相同。 5.同系物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6.同系物之间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 7.乙烯: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

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几种表示方法

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几种表示方法 种类实例含义 分子式C2H4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可反映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最简式(实验式) CH2①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式子;②由最简式可求最简式量;③分子式是最简式的整数倍 电子式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 结构式①具有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映物质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或排列顺序的式子,但不表示空间构型 结构简式CH2===CH2结构式的简便写法,着重突出结构特点(官能团) 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单键、双键或三键) 比例模型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比较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乙酸水乙醇碳酸 分子结构CH3COOH H—OH C2H5O H 与羟基直接 相连的原子 或原子团 —H C2H5— 遇石蕊试液变红不变红不变红变浅红与Na 反应反应反应反应与Na2CO3反应水解不反应反应羟基氢的活 动性强弱 CH3COOH>H2CO3>H2O>CH3CH2OH

烷烃的系统命名 (1)最长、最多定主链 a.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b.当有几条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条作为主链。如 含6个碳原子的链有A、B两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a.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 b.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 c.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如 (3)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面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 例如: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选主链: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定号位: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丁烯结构简式

丁烯结构简式 丁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烯烃类化合物。烯烃是由共轭双键连接的碳链组成的化合物,丁烯具有四个碳原子,其中有一个双键。 结构和命名 丁烯的分子式为C4H6,由四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其中一个双键连接着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其化学式为CH2=CH-CH2-CH3。 根据IUPAC命名规则,丁烯可以被命名为1-丁烯。其中的1表示双键连接在最靠近顶端的碳原子上。除此之外,丁烯还有其他的共轭式结构简式命名方法,如E丁烯和Z丁烯。E丁烯表示两个取代基(如氢原子或基团)在双键两侧处于相对式的构象,而Z丁烯则表示两个取代基在双键两侧处于同侧的构象。 丁烯的结构可以使用分子结构式表示,即CH2=CH-CH2-CH3。在结构式中,每个碳原子周围都有对应数量的氢原子。双键连接的碳原子可以通过线条进行表示,一般用直线表示碳碳双键,两边都有一个不饱和键的双键用两条斜线表示。 特性和性质 共轭双键 丁烯的特点之一是拥有一个共轭双键。共轭双键是指由相邻的两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上的一个π键和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的一个σ键组成。共轭双键的存在使得丁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共轭反应和π电子云的运动。 高度不稳定 由于丁烯拥有一个共轭双键,使得它不稳定且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共轭双键的不饱和性导致丁烯易于进行加成反应、亲电加合反应、自由基加合反应、氧化反应等。 在实验条件下,丁烯会发生聚合反应,即多个丁烯分子通过共轭双键相互结合形成聚合物。这种反应可以用来制备聚丁烯等高分子材料。

化学应用 丁烯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其高度不稳定的特性,丁烯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在医药领域,丁烯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丁烯结构的引入可以增加分子的活性和选择性,提高药物的效果。同时,丁烯也可以作为药物的前体,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合成出更复杂的化合物。 实验合成 丁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合成。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合成方法。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合成丁烯的方法。消除反应是通过将醇或卤代烷等有机化合物加热,使其发生β-消除反应,生成丁烯。 以醇为例,当醇中的羟基与邻近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发生β-消除反应时,醇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转移形成水分子,形成丁烯。 烷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合成丁烯的方法。烷基化反应是通过将烷基卤化物与负离子亲核试剂反应生成烯烃。 在丁烯合成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底物和反应条件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出丁烯。 结语 丁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四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其具有共轭双键,使得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丁烯参与了多种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介绍了丁烯的结构和命名方法,以及其特性和性质。同时,还介绍了丁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以及两种常见的实验合成方法。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对丁烯的结构和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化学研究和应用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式

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式 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熔点为-48℃,沸点100-101℃,24℃(4.3kPa),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闪点(开杯)10℃,蒸气压(25.5℃)5.33kPa。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 溶于乙二醇和水。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CAS号:80-62-6 中文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称: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methyl ester 别名:异丁烯酸甲酯;牙托水;有机玻璃单体 分子式:C5H8O2;CH2C(CH3)COOCH3 外观与性状:无色易挥发液体, 并具有强辣味 分子量:100.12 蒸汽压:5.33kPa/25℃ 闪点:10℃ 熔点:-50℃ 沸点:101℃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稳定性:稳定 用途:是有机玻璃单体。用于制造其他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 润滑剂、木材和软木的浸润剂、电机线圈的浸透剂、纸张上光剂、印染助 剂和绝缘灌注材料。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 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 苯乙烯结构式 苯乙烯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乙烯基的电子与苯环共轭,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中,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发生聚合及氧化。工业上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芳烃的一种。分子式 C8H8,结构简式C6H5CH=CH2 。存在于苏合香脂(一种天然香料)中。无色、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熔点-30.6℃,沸点145.2℃,相对密度 0.9060(20/4℃),折光率1.5469,黏度0.762 cP at 68 °F。不溶于水(<1%),能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苯乙烯在室温下即能缓慢聚合,要加阻

化学专项系列 — 结构式

结构式 【知识点的认识】 1、结构式的概念: 结构式是表示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2、化学“五式”的比较: 电子式分子式实验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定义化学中常 在元素符 号周围用 小黑点 “.”或 小叉 “×”来 表示元素 原子的最 外层电 子.这种 表示的物 质的式子 叫做电子 式.分子式是 用元素符 号表示纯 净物(单 质、化合 物)的分 子的组成 及相对分 子质量的 化学式. 实验式又 称最简式 或经验 式,是化 学式中的 一种.用 元素符号 表示化合 物分子中 各元素的 原子个数 比的最简 关系式. 结构式是 表示用元 素符号和 短线表示 化合物 (或单 质)分子 中原子的 排列和结 合方式的 式子. 结构简式就是结构式 的简单表达式(通常 只适用于以分子形式 存在的纯净物,如有 机分子),应表现该 物质中的官能团,只 要把碳氢单键省略掉 即可,碳碳单键、碳 氯单键、碳和羟基的 单键等大多数单键可 以省略也可不省略, 如,丙烷的结构简式 为CH3CH2CH3,乙 烯为CH2=CH2,四 氯甲烷CCl4,乙醇 CH3CH2OH等. 举例H:C:: C:H C2H4CH2CH2=CH2 附注电子式只 能用于表 示由主族 元素形成 的物质, 不能表示 由过渡元而化学式 是用元素 符号表示 物质组成 的式 子.化学 式是实验 有机化合 物中往往 有不同的 化合物具 有相同的 实验 式.例如 表示有机 化合物一 般用结构 简式,通 常省去碳 氢键,有 时也省去 碳碳双键、三键、大 多数环一定不能省 略.碳氧双键可省 略,比如甲醛 HCHO.

化学有机物笔记整理

化学有机物笔记整理 一、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 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 特性 :种类多;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易分解,易燃烧;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反 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methane) ● 种类: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烃①。 ● 结构:甲烷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②,其分子式为CH 4 ,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电子形 成4个C ─H 共价键。 ● 物理性质:无色、没有气味、密度是0.717g/L(标准状况,小于ρ水)、极难溶于水。 ● 化学性质:通常状态下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 甲烷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可类比H 2 ,CO): 反应方程式: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现象:安静地燃烧,淡蓝色火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 计算比例:C : O 2 = 1 : 1 H 2 : O 2 = 4 : 1 取代反应: 反应原理: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可类比溴蒸气、碘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应现象: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在瓶中得到的水溶液呈酸性。 反应方程式(同时发生): CH 4 + Cl 2 ─光照→ CH 3Cl ③ + HCl CH 3Cl + Cl 2 ─光照→ CH 2Cl 2④+ HCl CH 2Cl 2 + Cl 2 ─光照→ CHCl 3⑤ + HCl CHCl 3 + Cl2 ─光照→ CCl 4⑥ + HCl ①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② 根据CH 2Cl 2只有一种结构可以判断CH 4为空间四面体 ③ 一氯甲烷:无色气体,四面体结构 ④ 二氯甲烷:无色液体,四面体结构 ⑤ 三氯甲烷(氯仿):有机溶剂,四面体结构 ⑥四氯甲烷:有机溶剂、可用于制灭火器,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的空间构型:

有机化合物最基本的化学用语

高一化学有机化合物最基本的化学用语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1)烃 甲烷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空间构型 烷烃通式 符合C4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符合C5H12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乙烯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最简式官能团 苯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空间构型

(2)烃的衍生物 乙醇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 官能团官能团电子式 乙酸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 官能团官能团电子式 官能团结构式官能团结构简式 (3)烷烃的性质(以甲烷为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不反应。 ①氧化反应 燃烧反应:

②取代反应(有进有出)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分步写) (4)乙烯的性质 物理性质 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较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燃烧反应: C 2H 4 +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有进无出)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H 2=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乙烯与溴水反应 (同上) 乙烯与氢气反应 CH 2=CH 2 + H 2 CH 3—CH 3 (乙烷) 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 CH 2=CH 2 +HCl CH 3—CH 2Cl 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5)苯的性质 点燃 催化剂 △ 催化剂 △ 催化剂 △

物理性质 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化学性质 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 的双键,六个碳原子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 的键。 ①氧化反应 燃烧反应:2C 6H 6 +15O 2 12CO 2 + 6H 2O ②取代反应(有进有出) 苯与液溴在催化剂(FeBr 3)作用下发生反应 注意:1、反应物:苯和液溴(不能用溴水) 2、反应条件:催化剂(FeBr 3) (注:苯与溴水不反应,但可以通过萃取而使溴水褪色) 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水浴加热) ③加成反应 在镍作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难加成,易取代 点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