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改革

合集下载

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

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

和临床实践能力培 养 , 使 学 生 尽 早 接 触 临 床 与 护 理 。尽 可 能 淡 化学科 界限, 由学 科 课 程 向综 合性 课 程 体 系 过 渡 。 在 医学 基础 课 程 群 和专 业课 程 群 中 分 别 进 行 部 分 课 程 的横 向整 合 , 为 进 一 步
横 向 整合 和纵 向 整 合 奠 定 基 础 。为 突 出护 理 学 专 业 学 生 人 文 素
前 课 程 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 借 鉴 国 内外 先 进 护 理 课 程 理 念 , 根 据 社
究。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 的指导 思想是 : 按 照 培 养 目标 所 提 出 的知识 、 能力和 素质要求 , 借鉴 国内外先进 护理教 育经验 , 充 分
利 用 自身 优 势 , 以社会需要为导 向, 强 化 特 色 培 养 目标 。课 程 体 系 突 出护 理 学 专 业 特 点 , 强 化 特 色 培 养 目标 , 重 视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质培养特 色 , 根据护理专业人 文素质培养需求 , 增 加 人 文 课 程 门
数及学时 , 并使该课 程群贯 穿全部 教育过 程。为加 强学生 l I 缶 床
实践能力的培养 , 进一 步加大实践与理论的学时 比。
3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与 构 建 设 想
1 . 1 多数 院 校 沿 用 传 统 模 式 目前 , 我 国多 数 院校 整 体 课 程 结 构 仍 以生 物 医学 模 式 为课 程 基 本 框 架 。这 种 以 学 科 为 中 心 的
会 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 从我 校 实 际情 况 出发 , 依 托 自身 的资 源 优 势和特色 , 将 课 程 设 置 与 学生 岗位 胜任 能 力 培 养 紧 密 结 合 , 构 建 全面发展 、 特 色 突 出 的 护 理 人 才 培 养课 程 体 系 。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革 , 学生 提供 良好 的理论 与实 际相结合 的实践途径 , 为 增强学 生的进取意识 、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A
实验教学的 目的 , 仅是 验证理 论和培养技 能 , 不 更重 要的 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综合素质。学校领导、 教学管理部 门、 各系部必须更新观念 , 改变原先的实验管理模式 , 原来 分散 将
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护理专业;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 4 0 G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09 1-0 4 0 17 — 2 6 20 )5- 7 - 1 0
生理学、 药物学 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门重要 的医 学基础课程 , 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 、 药物 学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的重要手段 , 同时 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 、 综合分析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职 业教育改革 的不断深入 , 实验教学也应进行相应改革。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 也不利 于学生创新 思维方法的形成 , 更谈不上学生 创新能力 的培养 。 1 实验 技术力量薄弱, 师资短缺 . 3 实验 长期以来 , 实验教师 、 实验室技术人员 的地位 和作 用被 忽
高职院校实验室 师资 队伍是实验教学 中不可缺少 的主力 军, 实验教师的素质 高低 , 将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要 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养 , 制定相关政策 , 吸引高水平理论 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综合性、 设计 性实验 的开设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 实验教师应加强学 科 间交流 , 不断充实 自己, 全面熟悉有关学科 的理论知识和实

211250069_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211250069_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Univ. Chem. 2023, 38 (3), 197–203 197收稿:2022-02-08;录用:2022-05-26;网络发表:2022-06-06*通讯作者,Email:**************基金资助:2021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GS[2021]GHBZ146);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3046140206)•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202070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谈春霞1,*,张义福1,戴红霞1,施小宁1,许丽丽2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摘要:基础化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仍然认为基础化学仅仅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没有真正建立起基础化学课程与医学各专业课程的联系,因此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本文提出了“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介绍“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践经验。

教学内容划分为溶液、胶体、热力学及动力学、电化学、物质结构与作用力、配位化合物和紫外光谱分析等七个教学模块。

每个模块依据知识点提出若干个实用的“主题”,并且结合不同的“主题”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TBL (Team-based learning)或CBL (Case-based learning)。

设计教学调查问卷跟踪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

从理解、应用、延展和联系四个教学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并且为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自我进一步学习的思路和方向。

“模块化–主题”教学策略加深了基础化学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的衔接与融合,使基础化学教学能够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医学教育服务。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设想和实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提高其护理技术水平,我们建议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以下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

1. 生物学基础课程生物学是医学基础的重要一环,通过生物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护理学生深入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和生物组织的构造,在之后的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相关内容。

2. 解剖学和组织学课程解剖学和组织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这两门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深入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的组织构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它解释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合作机制,帮助护理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为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4. 病理学课程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病理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药理学是医学学科,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等方面的机制,对于护理学生,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对药物在身体中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为了实现以上课程整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统一课程设置将以上课程整合为一个统一的课程设置,将重点放在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三个方面。

这样可以避免单独学习某个课程时的枯燥和重复。

2. 教学方式改进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的需要,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网上学习等,更贴近实际护理工作情境。

3. 实践教学加强强调实践教学,加强护理实践和临床实习环节。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整合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可以使学习更加系统化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

三元一体化教学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实施初探

三元一体化教学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实施初探
1 三元一体化教学 的概念 所谓三元一体化教学 , 就是在卫生职业 院校 护理 专业 的基
础 医学课程 即人体解 剖学 、 人体生理学 、 病理学 、 药理 学和医学 生物学 中 , 实行多 门课 程一体化 、 理 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一 体化
和多种教学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尝试 。 基 础医学课程是护理 专业 临床课程 的先期课 程 , 教学效果 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学生对 临床课程 的学习和实践 , 所 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2 三元一体化教学 的意义 实行 基础 医学课 程的三元 一体化教 学改革 的核心是 多 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2一
3 . 1 教 师转 变观念 , 确 立教 学方 式服务于学 生学 习方式的理念 要 开展好三元一体 化教学 , 教师必须 以扬弃 的态度认真反 思 自身 的教学 , 明白教 学方式应该服务 于学生 的学习方式 。教
学过程是 师生交 往 、 共 同 发 展 的互 动 过 程 , 教 师要改 变教学方
在实 际中应用 , 尤其对 于卫生 职业 院校 的学 生而言 , 其学 习基 础相对薄弱 , 学 习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 , 我校 自2 0 1 2年提出 了基础医学课程三元一体化教学改革 的设 想并 实施 , 旨在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降低 学 习难度 、 提 高课 堂效 率、 合理利用教学 资源 , 最终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实效。
决 了理论 课与实 践课脱节 、 基础 医学课 与专业课脱节 、 基 础医
学课程间交叉重复等诸多 问题 。此外 , 三元一体化教 学使 内容 由结构到机能 、 由正常到异常 , 将理论 与实践 合二为一 , 组成新 的教学模块 , 内容上高度统一 , 提高了教 学效 率四 。一 体化教学 不但做 到理实一 体化 、 学做一体 化 , 而且做 到了理论知识 的学 习与实 际问题 的解决一体 化 ,有利 于提高学生 的 岗位适 应能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其中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重要的一环。

该改革旨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医学人才。

本文将对过去6年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建议。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科之间缺乏、教学内容重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

因此,我国借鉴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启动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在过去的6年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经历了制定政策、设计方案、实施评估等多个环节。

具体来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改革方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同时,我们加强了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经过6年的努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生的受益面积得到了扩大,不仅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

尽管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不良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

教师培训仍需加强,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6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模块化课程饰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模块化课程饰系的探索与实践

关子建立医掌生志愿服务长投机制的思考
陈志宏 , 一 杨亚伟
( . 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 院, 1 首都 北京 10 6 ;. 0 0 9 2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北京 10 8 ) 0 0 1
关键词 : 医学 生 ; 愿服 务 ; 效机 制 志 长
2 高职护理专业模块化课 程体 系的构建
主要 包括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 纲安排的课程 , 目的是
传统 医学高等 职业教育 的课程体 系和 教学模 式多 数是 以 学科 为 中心组织 教学 , 强调 学科逻辑结 构 的严密性 、 系统性 和 完整性 , 采用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业课三段 式教学模式 。该 专
础上 ,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 以分析护理 岗位所需 的知识结构 、 素
的健康 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同时 , 随着我 国医保工作 的普及 以 及社会 医疗 制度的改革 ,对护理专业人 才 的需求不 断增 加 , 这
对 护理 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提 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形 势下 , 如何
办好护 理专业 , 有非 常现实 和重 要的意义 。课 程体系作为教 育 过程 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否合 理关系到培养 目标实现 的可 能 是 性 和落实程度 。大连医科 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通过构建 高职
养 目标 是为 医疗 机构和相 关单位 培养掌 握护 理学基本 理论和
专业技 能 , 以实际操作 为主 的技 术型 、 职业 型 、 岗位 型 、 应用型 高级护理技术人才 f I 】 。作为 高职 护理专 业人才 培养 目标的重要
包括计算 机操 作、 思想道 德修 养、 心理 素质等各方面知识 ,
课程体 系易 导致理论 与实践脱 节 ,难 以满 足临床工作 的要求 。 而 高等职业教育 是 以就业 为导 向 , 向职业 、 面 注重专业技 能培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材的改革与应用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材的改革与应用

学观 、 学思想 方法 、 科 专业 精神 于 具体 内容之 中, 充分
革, 探讨 其效果 , 介绍 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体现学科主体意识 。教师在 授课过 程 中将 护理学 的基 本概念 、 理论等融人到每项 实践操 作 中, 理论 与实践 将 有机地结 合 。在讲 授 “ 卧位 护理 ” , 师 的授 课不 仅 时 教
摘要: 目的 对《 理 学 基础 》 材 进 行 改 革 , 寻找 与其 适 应 的教 学方 法 , 国 际护 理 教 学接 轨 。 方 法 对 现 有 《 护 教 并 与 护理 学
基 础 》 材 进行 改革 , 基础 医学课 程 进 行 合 理 整 合 ,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学科 意识 、 文 素质 和 综 合 能 力 ; 采 取 P L教 教 与 注 人 并 B
维普资讯

58 ・
J u n l fNu s g S in e S p 0 8 Vo. 3 No 1 ( n rl dcn ) o r a o ri c c e .2 0 n e 12 . 7 Ge ea Me iie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 护理学基础 》 教材 的改革与应用
高 颖
I n v t n ftt eT xb o fF n a n a rigi nen t n l g e cto a rigSu e  ̄ }GA0 ig n o ai o h e t o ko u d me tl o Nu sn nI tr ai a h rVoa in lNusn td n } o Hi Yn
第一 学 期 , 由同 一 位教 师 进 行 授课 , 中理 论 课 1 5 其 1 学时, 实践课 9 学 时 。理 论课 采取 大班 集 中授课 , 3 实 践课 分小班 授课 。

全科医学教育中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全科医学教育中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引入外部专家
邀请外部专家和学者参与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为教师团队注 入新的思路和活力。
学生参与度提升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模块化课 程的参与度。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 的意识,提供自主学习 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 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 习和探究。
互动式教学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提问等互动式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
信息化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 学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资源整合
教材资源整合
选用适合全科医学教育的 优质教材,并结合实际教 学需求进行整合和优化。
师资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师资 资源,建立稳定的师资队 伍,提高教学质量。
整合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
在模块化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医学人文与职业素 养的融入,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医学人才。
针对性原则
针对全科医学特点
01
模块化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和需求,突出全科
医生的综合性和基层性。
针对学生需求与兴趣
02
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
验和职业发展路径。
全科医学教育中的模 块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模块化课程设计原则 • 模块化课程内容设计 • 模块化课程实施策略 • 模块化课程评价与反馈 • 模块化课程优化与改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 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全科医学人才的培 养需求,模块化课程设计成为改革的 重要方向。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及其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及其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及其效果评价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旨在提高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对于评价改革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改革后,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护理实践需求,注重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死板知识点,而是更加注重护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增加临床路径教学、护理技术操作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基础医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改革后,采用了多种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协作学习等。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改革后,教学设施得到了升级和改善,例如更新实验室设备、购置模拟人和虚拟仿真系统等。

这些设施的引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操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改革还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四、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改革后,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按照能力导向的原则进行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操外,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评价。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及其效果的简要评价。

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教学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改革,能够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

浅谈职业学校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浅谈职业学校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OCCUPATION|职业浅谈职业学校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文 / 常胜明 常胜军■摘 要:笔者在经过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实践,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抓住课程教学改革这一核心主题,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推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技能人才一、调整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内涵和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厂矿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进行专业设置。

笔者所在学校在不断完善教学设备设施、改变师资状况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了现有专业。

如将医学卫生类专业调整为: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和康复技术等专业;教育旅游类专业调整为:幼儿保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运动训练等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调整为: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调整为: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专业;财经信息类专业调整为: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通过对这五大类专业的调整,确保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具体做法是:本着一专多能的原则,根据专业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适当地合并具有必然联系的专业或工种,形成复合型专业。

以掌握某个工种的基本技能为主,根据相近工种的技能要求,横向迁移或纵向延伸专业技能。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到两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劳动岗位的要求。

将车工专业和钳工专业合并,以车工为主,定名为机械加工专业;汽车驾驶专业与汽车修理专业合并,定名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适当增加农业机械修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丰富专业内涵和层次,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上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22 | 202311|教学探索TEACHING EXPLORATION和水平,又能培养出适应性较强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推行知识结构的“模块”化笔者所在学校原有的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方式进行设置的,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2 0 1 0级 护 理 专业 新 生 中 , 随机 抽 取 2个 班 共 1 1 0名 作 为 实 验 班 , 入 学 时 即按 一 体化 融 合 课 程 体 系培 养 , 并实施“ 理 论 与 临 床 实 践 同 步教学 ” 工 学 交 替 人才 培 养 途 径 ; 在2 0 0 9级 护 理 专 业 新 生 中 , 随机 抽 取 2个 班 共 1 1 0名 作 为 对 照 班 , 按 传 统 基础 一 l 临床 一 实 习 的 三
f 0 r t h e r e or f m o f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n u si r n g . Me l h o d s An i n t e g r a t e d e u r r i c u l u m o f b a s i c me d i c i n e a n d c l i n i c l a
【 关 键 词】 护理; 基础医学; l 临床护理 ;一体化融合 ;工学交替
【 中图分类号】 G 4 2 4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9 6 9 ( 2 0 1 3 ) 1 1 A 一 0 0 1 0 — 0 4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Ba s i c Me d i c i n e a n d Cl i n i c a l Nu r s i n g i n Hi g h e r Vo c a t i o n a l Nu r s i n g: A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 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曹小萍, 黄 金银
( 宁 波 卫 生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浙江 宁波 3 1 5 1 0 0 )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化设计初探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化设计初探

我 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 式 , 离原有的学科体系 , 并不适 合模 块化教学 的, 也是 限制模 块化教学推 即 由 医学 基 础 课 、 床 专 业 课 、 床 实 习三 阶段 组 成 的 以学 科 为 中心 行 的 一个 障碍 。 组 织 有 教 学 经验 的教 师 参 与 适 合 学生 的教 材 的开 发 临 临 应
的课 程 体 系 。 所 周 知 , 众 医学 基 础 课 是 理论 性 较 强 的课 程 , 家 普 遍认 和 编 写 。一 是 注重 教 材 内 容 与 实 践 的 整 合 。其 实 施 途径 包 括 对 现 有 的 大 为其 中 内容 呆 板 、 燥 并 缺 乏 生 动 趣 味性 . 生 缺乏 兴 趣 , 习起 来 比 教 材 的基 本 内容 进 行 重 组 、 留 或 适 当 删 减 , 此 基 础 上 增 补 来 自临 枯 学 学 保 在
【 摘 要】 块化教 学是一种新的教 学理念 , 模 已经被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我们针对高职护理专业 学医学基础课程教 学现状 , 探讨 了如 何 在 医学基 础课 程 中进 行 模 块 化 设计 。 【 关键词】 护理 ; 医学基础 ; 模块化教 学
模块式教学是 国际劳工组织在 2 0世 纪 7 0年 代 开 发 出来 的 一 种 学 实 验 两 大 模 块 , 以形 态 为 主 的 解 剖 学 、 织 胚 胎 学 、 理 学 实 验 , 将 组 病 较 为 先 进 的培 训 模 式 。 是 在 深入 分 析 每 个 职 业 ( 种 ) 它 工 和技 能 的基 础 以功 能 为 主 的生 理 学 、 理 生 理 学 、 理 学实 验 综 合 为跨 学 科 、 层 次 病 药 多 上 , 格按照工作标准 ( 严 岗位 规 范 ) 将 教 学 大 纲 和 教 材 开 发 成 不 同 的 的两 门 独 立 的课 程 , 样 使 部 分 实 验 集 中进 行 , , 这 能有 效 利 用 资 源 , 现 实 教 学 模 块 , 成 类 似 积 木 组 合式 的教 学 方 式 。应 该 说 模 块 化 教 学 是 一 资 源 共 享 。 针对 护 理 学 专 业 的 特 点 , 形 其基 本 技 能训 练应 贯 穿 整 个 实 验 种 打 破 常 规 的 完 整 课 程 体 系 . 出实 用 性 的 一 种 教 学 方 式 . 它 的 优 过 程 , 实验 过 程 中 , 量 设 计 一 些 与 临床 相 关 的 内容 , 得 学 生 可 以 突 有 在 尽 使 点 和 可取 之 处 。近 一 年 , 内 的多 家 卫 生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倡 导 对 医 在 早 期 接触 临床 , 加 学 生 对 医 学 的感 性 认 识 与 兴 趣 。 省 增 学 基 础课 程 进 行 模 块 化 教学 改 革 。 在 把 我 们 正 在尝 试 设 计 实 施 后 的 现 感 受 与 大 家分 享 交 流 . 望 能够 对 模 块 化 教 学 的 改 革实 践 有 所 帮 助 。 希

基础医学模块化实验教学初探

基础医学模块化实验教学初探
调查 分析 。
效问卷 8 ; 份 向带教教师发放调查问卷 1 份 , 2 回收有效 问卷 1 2 份。 调查结果显示 , 大多数学生对综合 实验感兴趣 , 认为它可以
把教学 内容有 机地融 合 , 复杂 的问题简 单化 、 象化 、 晰 让 形 清
我们开展 了基础 医学模块化 改革研究 ,把原 附属 于生 理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江西省卫生厅拨款课题 “ 构建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 ‘ 模块化 ’ 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 ” 及江西 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省级教改立项研
究课题结题论文( C- 0 8 3 7 J J20—9 ) X

1o l_
、o,8 0 0 N01 rl 2 1 2 .2
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医学生的职业技能
基础 医学课时少及任务 重的特点 , 化实验课程设 置 , 优 将基础 医学 中的组织胚胎学 、 学、 生理 药物学 、 病理学的实验分为两大 模块 ( 形态学实 验和机能 学实验 )每个模块 自 体系 , , 成 达到横 向与纵 向的联 系, 使学科之 闯密切相关 。 在有 限 的时间内让学 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临床必需的基础医学 实验知识 。
Vo. 2 0 No1 1 28 O1 .2
基 础医学模块化 实验教 学初探
熊晓敏
( 江西护理 职业技术学院 , 江西 南 昌 300 ) 32 1
关键词 : 模块化 实验 ; 学效果 ; 教 基础 医学 中图分类号 :4 43 G 2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1 14 (0 O 1- 1o o 1 7— 26 2 l )2 o 1- 2
学、 药理学和病理生 理学教研 室的教学 实验室分离 出来 , 立 成
了机能实验 中心 , 隶属基 础部管理 , 建立 了一种 新 的实验教 学 管理模 式 , 独立开设了机能实验学课程 , 步实现了人力 、 备 初 设 以及实验 动物 资源的共享 。同时 以机 体组织器官 或疾病为 主 线。 编写 了综合性实验 教材 , 融合与优化 了教学 内容 , 了新 建立

医学基础实训课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整合的实践

医学基础实训课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整合的实践
进行有机整合 , 围绕正常形态一 正常 功能—形 态功能异 常—药 物治疗的主线展 开。 为了使 医学基础实 训教学与 高职护 理专业课 程 的实训教
经验可以借鉴 , 而实训课也 不能 以各基础 医学学科( 如解剖 、 生 理、 组胚 、 病理 、 药理 ) 为单位开设 , 必须打破 各学科壁垒 , 以器 官系统为单位设置实训项 目。 它克服了传统基础医学实训教学 中出现的各学科分割和缺乏综合性的弊端 , 使实训教学在理论 性、 完整性、 实训性 、 综合性 和设计性上保持高度统一。 综合 医学基础实训课程 通过传统实训来 探索人体结构 和 功能的有机联系 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 和发生机制 , 探索药 物干预和治疗下 的变化规律 。我们通过反复讨论 , 首先拟定 了 该课 程的课程标准 , 规定 了学 时数 、 实训 目的 、 实训内容 、 考 核
内容 。所 以如果 以器官 系统为 中心 ,围绕正 常形态一正常功
能—形态功能异常一药物治疗这 条主线展 开讲授 , 使每个知识
点都成为下一个知识点 的基 础 , 让学生 把器官的形态 、 结构 、 功 能、 疾病 和治疗有机 地联系起 来 , 则有利 于学生对 医学基础知 识 的理解 和掌握 , 更适 合高职 护理专业 以能力 为本位 、 以就业
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 剖学 、 组织胚 胎学 、 生理学 、 病
2 0 1 1 年9 月, 我们将原有 的解 剖学 、 组织胚胎学 、 生理学 、 病理学和药理学实训课程合并为综合 医学基础实训课 , 共计 8 O 学时 , 占总学时的 3 0 %。该课程面 向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 的6 个班 , 7 0 0 余名学生开设 。整合并非简单合并 , 而是期待得 到更大的收获 。通过专家咨询 、 调查研究 、 问卷统计 、 专家指导

就业导向下模块化护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就业导向下模块化护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周刊
������������������������������������������������������������������������������������������������������������������������������������������������������������������������������������������������������������������������������������������������������������������������������������������������������������������
护理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主要指的是“四 大 模 块”,它 们 分 别是公共课模块、职业素质模块、职业 基 础 模 块、职 业 通 用 技 能模块.它们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起 到 不 同 的 功 能,互 相 依 存,缺一不可.下面着重讨论一下它们 各 自 内 容 的 选 择 与 优 化,从而更好地促进 护 生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教 会 她 们 就 业 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和工作技能. 一 、公 共 课 模 块 课 程 内 容 的 选 择 与 优 化
(一 )职 业 基 础 模 块 课 程 内 容 的 选 择 护理作为医学门类中新兴一级学科,长 期 隶 属 于 临 床 医 学,说明它与医药学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 系. 职 业 基 础 模 块 主 要包括与医药相关而 护 理 必 备 的 课 程,体 现 了 “宽 口 径 ”“厚 基础”的原则,是从事 基 础 护 理 和 专 业 护 理 必 须 具 备 的 医 学 知识.主要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 学、人 体 生 理 学、生 物 化 学、病原生物与免 疫、病 理 学 基 础、护 理 药 物 学、针 推 基 础 等 课程. (二)职业基础模块课程内 容 的 优 化 要 突 出 医 药 课 程 的 相容性 传统职业基础模块 课 程 (医 学 基 础 课 程 )的 安 排 是 先 认 识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再学习人体正常功 能 活 动,先 认 识 人 体 异常形态结构再学习人体异常功能活动,忽 视 了 课 程 之 间 有 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很难清楚地介绍同一个系 统的宏观与微观、形态与功能、正常与 异 常 的 关 系,而 且 有 部 分内容重复,无疑 增 加 了 学 生 负 担. 因 此,需 要 将 职 业 基 础 模块课程重新整合,对医学基础课程知识 点 范 围 进 行 重 新 界 定和选择,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 理 学 整 合 为 人 体 形 态学基础及护理应 用,将 生 理 学、生 物 化 学、免 疫 学、病 理 生 理学整合为人体机 能 学 基 础 及 护 理 应 用,将 药 物 学、病 原 微 生物与寄生虫学整合为护理药物学. 这 样,不 仅 将 现 有 的 医 学基础课程重新整 合,又 突 出 了 护 理 专 业 特 点,增 加 了 护 理 专业应用的基础知识点,将护理专业教学 与 护 理 职 业 能 力 有 机结合起来,体现了 知 识 的 整 体 性 和 实 用 性,避 免 了 无 谓 的 重复,而且整合后医 学 基 础 课 程 的 总 学 时 也 会 大 大 减 少,提 高了教学效率. 四 、职 业 通 用 技 能 模 块 课 程 内 容 的 选 择 与 优 化 职业通用技能模块是护理专业必备 的 核 心 课 程,包 括 通 用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梁冰锋;秦秀红;李贺芝;李志;王顺新;苏倩倩【期刊名称】《西部素质教育》【年(卷),期】2016(2)6【摘要】为了促进工学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阐述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及其保障措施,并对课程体系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调查研究.【总页数】3页(P74-75,79)【作者】梁冰锋;秦秀红;李贺芝;李志;王顺新;苏倩倩【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9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9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9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9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9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相关文献】1.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对策 [J], 梁冰锋;秦秀红;李贺芝;李志;王顺新;苏倩倩2.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J], 吴晓琴;叶国英;沈开忠;袁爱娣;常金兰;曹小萍;黄金银3.中职、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搭建对比研究分析--以机电融合3+4分段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为例 [J], 薛朋;胡晓瑞4.基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培养的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调研及分析* [J], 叶国英;吴晓琴;沈开忠;韩慧慧;黄金银5.基于校企融合的"岗课证赛创"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J], 王取银;罗敏;范春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基础医学;高职;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护理;教学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还是沿用本科医学院校或者医高专课程体系,按照学科分类设置相关课程。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基础医学各学科课程内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课程之间彼此缺乏联系,基础课程与临床缺乏联系[1]。

学生在分科学习过程中难以建立器官系统整体概念和整体医学观,学科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护理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临床护理专业人才,有着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高职护理教育是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完全采用医学类学科式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护理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2]。

为了适应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发展新的形势,我校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改革研究实践,将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与免疫学三门课程整合为疾病学基础一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同时也是配合我校护理专业省示范专业建设,从2017年开始,我们再次进行了基础医学整合式教学研究,将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以及生物化学三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并且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革。

1课程整合和模块化改造思路
我校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目标是促进基础医学学科整合,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培养学生整体医学观。

我们主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理论课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参考齐鲁医药学院“二导论,九系统”方式[3]和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课程模块化改造思路[4],将现有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程整合为人体正常功能形态学一门课程,并进行了课程模块化改造。

整合后课程结构包括11个单元,分别为人体组成结构概述、人体运动功能、人体呼吸功能、人体消化功能、人体泌尿功能、血液及循环系统、人体生殖功能、激素与内分泌、人体感觉功能和人体神经调控系统,整合后理论课总学时为148学时。

课程整合原则上按照形态功能一体化教学思路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强调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不受学科限制,以正常人体结构功能构建体系,设置单元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临床相关知识。

模块化教学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契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

在构建学习单元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改造。

课程整合后的11个教学单元按照模块化教学思路在每个单元设置4~5个模块,模块的确定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知识技能运用为重点。

各模块相对独立,每个模块以案例、情境或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

模块设计时给学生要提出对应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模块学习不仅能够训练动手和动脑能力,也能够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

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化整合的核心是基础知识的临床应用,例如,人体随意运动控制这部分内容与临床上很多疾病关系密切,初学者往往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损伤部位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中,解剖学主要讲述运动传导通路结构,也就是跟人体随意运动传导有关的解剖概念;生理学重点在于介绍各级中枢对运动的调节功能,二者彼此独立,又有重复交叉,但是由于是分科教学,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能将二者之间的联系搞清楚,更不要说去解释临床实际问题了。

经过模块化改造后我们将躯体运动调节模块设置在人体神经调控系统单元中,主要教学内容为躯体随意运动调节及其临床意义,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三部分与运动功能调节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时,采用PBL教学法,以脑中风病例、帕金森病例和小脑损伤病例作为知识整合的核心,要求学生能够简要分析这些运动功能受损患者的发病特点和原因[5]。

通过完成任务和病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人体运动调节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与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模块化教学设计,使新入学的高职护理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实现基础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基础—临床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

2课程模块化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转变教学观念
进行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转变基础医学教师的原有观念。

我们学院基础医学课程现有教师都是医学院校科班出身,多数还有在本科医学院校从教经历,相对来说,教师们学科式教学的理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6]。

要想打破学科式教学观念,推进整合模式教学改革,必须团队中全体教师从理念上认识到进行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此,我校邀请德国和国内教学专家到校指导,选派部分教师到国外进行研修,了解国内外整合课程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识整合课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组织基础医学教师深入临床,了解一线护理人员工作状况和岗位需求,认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通过这些方式,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7]。

2.2构建模块化教材
课程整合式教学改革存在最大的困难就是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一些针对本科医学院校的整合教材[8],但是还没有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材,我们使用过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虽然书名将解剖学和生理学合并在一起,但其内容还是学科式的,没有体现出整合特色。

学科式基础医学课程教材为篇章结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独立,教材内容以知识为核心,重在知识的传授,这些都不符合以能力为本位的整合式课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我们进行整合式教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编写模块化课程教学讲义,在讲义的基础上下一步构建模块化教材,自编讲义和教材要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要求以能力为主线,素质为核心,模块内部强调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与临床之间的纵向联系,模块之间又可以相互独立成篇。

2.3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模块化整合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因此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也要相应改变。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整合后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主。

我校整合课程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情境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方式[9],将各学科整合后的主要知识点以工作任务形式呈现,学生在课堂上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在课前课后大量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掌握[10]。

课程结构分为任务引入、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三个部分,任务引入部分包括任务概要介绍,主要知识点提示和病例范例展示等,与完成任务相关的各种文本、视频等学习资源通过课程移动学台,供学生课前和课后浏览学习。

任务实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进行小组展示、小组自评、互评和工作小结。

任务总结包括教师对小组工作的总结性评价以及学生自我的工作总结和思维拓展,通过移动学台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2.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也要相应做出改变。

传统学科式课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终结性考试,也有部分学校采用终结性考试+平时成绩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也难以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较为全面客观的课程评价应该纳入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1]。

改革后的整合课程包含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案例教学为主,实行项目化教学,所以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而要采用过程性考核和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整合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需要对课程活动的全部过程进行考核。

采用过程性考核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度等予以评价[12]。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整合式模块化课程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后教学内容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技能运用为重点,通过情境或工作任务组织课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建立整体医学观,
掌握核心知识技能,初步建立临床思维。

但是,课程整合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构建整合课程教材等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