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让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位置关系。

但是,学生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可能还不够准确,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践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语言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魔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魔方的不同面。

引导学生发现魔方的不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物体和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和描述物体和几何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自主发现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过程。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物体: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的第1课时,主要涉及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形成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观察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发现长方体在不同角度观察下的形状特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每组选取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体、圆柱等,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一)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前后观察左右观察上下观察2. 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征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观察,发现形状特征正方体:前后、左右、上下观察,发现形状特征圆柱:前后、左右、上下观察,发现形状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书包、玩具等,从不同方向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选取一个几何图形,如正方体、圆柱等,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

2. 作业答案: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如书包的形状可能为长方形、梯形等。

选取的几何图形形状:如正方体的形状为正方形,圆柱的形状为圆形和长方形。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全部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全部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单元名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教材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推断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观看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把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进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能从数学角度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差不多方法,初步形成评判和反思的意识。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在观看物体活动中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能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推测结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知道了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的物体以及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地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成为学生观察物体的障碍,教材在编排中暂不介绍“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概念,只要学生能用连线、标序号等方式将观察者与所看到的图形对应起来即可。

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观察活动,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先让学生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 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

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些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蹲下来,让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是十分必要的。

3. 观察实践,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物体(一)”,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让学生初步认识空间中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及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和图形的经验,但还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以及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得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小明的书包丢了,请大家帮帮忙,从不同方向看看哪个角落有可能丢书包?”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模型和实际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图形。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4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2.难点:能够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具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物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课本第68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熊猫玩偶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几个人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师:现在,每组同学请出自己今天带来的小客人,让它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每组小组长拿出自己组准备的熊猫玩偶,摆放在桌子的正中间。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师:请小组里的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预设1:我看到了熊猫的脸,肚子和脚……预设2:我看到了熊猫的一直胳膊,一只耳朵……预设3:我看到了熊猫的后背和尾巴……预设4:……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师: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画比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这时看到的熊猫的样子,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顺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其他三个位置的观察同样按照上面的几个层次展开:看、说、想、记。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师:刚才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熊猫脸及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别。

二年级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分析

二年级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分析

二年级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部分。

这个单元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一单元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够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能够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通过观察玩具小熊、汽车等常见物体,让学生体会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给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到的,或者根据给定的一个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想象其他位置看到的形状。

3、观察立体图形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三、教材编写特点1、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教材中使用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玩具、生活用品等作为观察对象,如小熊玩具、汽车模型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注重活动体验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观察玩具、用积木搭成不同的形状进行观察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逐步提升难度教材从观察单个物体到观察多个物体,从观察简单物体到观察立体图形,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初步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教学难点(1)根据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含单元计划)本单元分为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节课: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事实的认识。

2.教学活动: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让其他同学观察四种形状图,判断哪个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3.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练。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节课:简单几何图形的观察与推理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对于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的认识。

2.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简单几何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推断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3.讲解:通过讲解简单几何图形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加深学生对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的认识。

4.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练。

教学重点: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物体。

通过教科书第68页的例1及做一做,让学生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方面,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教案_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生:一个蓝色的球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生:原来是个存钱罐师:有什么感受?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

(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知识点+图文解析+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知识点+图文解析+练习

第五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一)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不同。

2、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如正方体和球,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都完全一样。

例:仔细观察下面各图,认一认,从上面观察它们,分别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呢?连一连。

答案: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例1:练习十六第1、第2题。

(教材第68、第70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学具熊猫玩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如果学生知道,请一名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地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各不相同。

师:是啊,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初步感受新知识】二、自主探究师:(出示熊猫玩具)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喜欢吗?师:现在老师把熊猫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站在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肚子是白的。

生2: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生3: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

生4: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生: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物体基本形状的识别,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初步认识,以及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基本形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培养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理解。

2. 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的细致程度和描述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准备观察物体用的放大镜。

3. 准备白板、白板笔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和特点。

2. 新授:教师展示物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形状的物体,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细节。

4. 讨论:每组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点,全班讨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空间位置进行设计,通过图示和关键词来强调教学重点。

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体,描述其形状、大小和颜色,并画出物体的简图。

2. 家长辅助,让学生描述物体在房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物体位置和方向的理解,适时提供辅导和支持。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观察实践,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力的培养,旨在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物体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图形认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角度的选择。

2.空间观念的培养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水果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水果盘中的水果,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观察物体。

例如,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感知物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和观察角度。

3.准备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一篇: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1、2、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4、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大约3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课本P68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2、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玩具,赶快打开看看吧。

(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玩具的哪一部分?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

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69例2、例3,练习十六 5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3、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难点:能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观察庐山;2.揭示课题:观察立体图形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1、给学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物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着几何体,分别得到什么平面图形?2、你看到了什么图形?给出由4个小正方体形成的组合图形,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3、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为什么说可能不同呢?因为,有特殊的立体图形,即使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

4、练习观察图形三.学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1、课件演示用小立方体块搭出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看谁画的图最标准。

(在方格纸中画一画)2、学生自己用4个小立方体块搭出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看谁画的图最标准。

3、用小立方块搭出符合下列三视图的几何体:4、做一做:用5个小立方体块搭出不同的几何体,然后根据搭建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并在小组内交流验证,看谁画的图最标准.而后,全班同学根据某小组画的三视图来组合立体图形.四、小结与反思:1.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节课数学知识对平时的学习生活有何作用?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第三课时观察物体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六1--4 教学目标:1、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

2、从具体、形象、直观的物体中形成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及想想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1、出示书包、玩具等图片,让学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板书:正面、侧面、上面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出示实物立方体,提问: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六1、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六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不同角度观察,然后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汇报,再连线。

3、完成练习十六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积累运用1、看一看练一练2、填一填从侧面看是A图的有(),从正面看是B图的有()3、观察下面的物体。

从上面、左面、正面看,各是什么图形?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与疑问。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篇: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大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知识目标: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辩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辩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辩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迁移引新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

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

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究体验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a.提出要求:请每组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把头对着1号同学。

b.组织学生分组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下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c.组织汇报交流。

d.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个物体,由于每人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2)换位观察。

a.提出要求: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观察,直到回到原位为止。

b.组织学生分组观察c.组织班内交流。

(3)根据图形判断。

a.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些图形各是哪号座位上的同学看到的。

b.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教师依次出示玩具金狗的正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

(4)小结:通过从不同的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的物体。

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选一件你们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并把玩具的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67页的例1。

(1)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请在下面标出谁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教材第67页的“做一做”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7页,这本数学课本的侧面、正面、后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1)投影出示第1题的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你站在车的前面、后面、侧面会看到哪个图形。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对称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