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够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的字、词。
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
适于学生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
适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适于学生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中招考点生字、生词的音、形、义;了解简单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初步接触此类科普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不多。
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梳理及介绍。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注课文中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工具书熟练查找生字生词,并进行识记积累。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及相关文体知识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同学们,从这几则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云和天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标题及作者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3、新课讲解五当堂训练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朦胧圆弧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征兆轻盈匀称弥漫崩塌一霎间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教案:22 看云识天气 教案
原备单位:袁老一中修订人:王明新审核人:周新娜李蕊王明新杨颖22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够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的字、词。
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
适于学生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
适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适于学生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中招考点生字、生词的音、形、义;了解简单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初步接触此类科普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不多。
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梳理及介绍。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注课文中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工具书熟练查找生字生词,并进行识记积累。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及相关文体知识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同学们,从这几则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云和天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标题及作者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3、新课讲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注课文中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自学指导一:内容:课文方法:边读边找边查边识记时间:8分钟要求:识记本课中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自学检测一:1、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朦胧圆弧2、词语释义:预兆征兆轻盈匀称弥漫崩塌一霎间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学习目标2:通过对课自学指导二:内容:阅读课文方法:独学、共学时间:20分钟要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理清课文学习说明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1.3提高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2增强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方法。
1.2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2.2提高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天气、气候的知识。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解释。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如:课文中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
4.实践活动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云的实践活动,如:观察不同类型的云,记录云的特征。
4.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课堂讲解2.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如: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等。
2.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展开讨论,如:这些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是否恰当。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
4.课后作业4.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关于观察云的短文。
4.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1.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三、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通读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2. 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
五、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看云识天气知识与能力: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筛选信息)。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分类别等。
4、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作者简介。
1、作者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
2、说明文知识小解定义: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可以综合运用。
说明的方法常见的有九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 预兆(zhào) 轻盈(yíng)匀(称)chèn 丝丝缕缕(lǚ) 崩塌(tā)弥(mí)漫征兆(zhào)2、释词峰峦:山峰和山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版第22课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
(板书文题)二、检查预习情况解释词语:峰峦:山峰和山峦。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崩塌:崩裂而倒塌。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万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变化无常:没有规律的出现新的状况。
三、初读,整体感知:读课文,整体把握:1、从题设疑: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梳理结构:(1)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在段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看云识天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疏通文章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有关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3.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字词,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说明文。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一、检查预习。
解释下列词语
1.轻盈:轻巧优美
2.弥漫:遍布
3.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4.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_(__透过___)__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_(清晰)5.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
二、问题导学。
课文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各有怎样的特点,预示怎样的天气?
卷云:轻盈,最高,很薄,丝丝缕缕地漂浮,洁白——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朵朵分散,上午出现,傍晚消失 2000米左右——预告天晴。
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云块、排列匀称——预兆天气晴好。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薄如绸幕——天气转阴
高层云:卷层云变低变厚,天空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更低更厚,天空布满暗灰色云块——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向上凸起,耸入天顶,云底变黑——雷雨冰雹
三当堂达标
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各种云的类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背景: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
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关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描写性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课外培养学生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2.了解说明文的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注意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比较难以分清楚层次及事理。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标识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标识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走在校园里会不会抬头看看天空呢?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空呢,是万里无云的蓝天,还是浮着缕缕云丝的天空,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呢?有没有同学对漂浮在天上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很好奇呢,特别是一些奇特的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竹枝词》中就写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们暂且不去论这句诗的内涵,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而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就可以预知天气的阴晴风雨,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风调雨顺,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简单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共同探索云与天气变化的微妙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看云识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归纳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楚的特点。
2.温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存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份如何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4. 培育学生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意自然现象的适应。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了解文学常识,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如此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情感那样捉摸不定吗?除天气预报,人们还依照什么识别天气转变呢?是的,还能够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如何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咱们一路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转变的知识。
(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峰峦.( luán )匀称
..( yún chèn )轻盈.( yíng )
崩塌
..( bēng tā)弥.漫( mí)一霎.间( shà)
征兆:即将显现的迹象。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转变无常:指事物常常转变,没有规律性。
2.朗诵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要紧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符合文题,揭露云和天气关系的语句是什么?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说明说明角度转变的语句。
(3)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显现什么样的天气。
(2)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荣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6段的中心句“咱们还能够依照云上的光荣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形”说明说明角度的转变。
(3)全文按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份。
一(1):总说云的姿态与天气的紧密关系。
二(2—6):如何看云识天气。
第一层(2-5):依照云的形状。
第二层(6):依照云的色彩。
三(7):总结看云识天气的意义。
三、句段品读第3~6段
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依照必然的标准分成假设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式。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层次更清楚。
第3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而第4、五、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四段的内容要点。
请完成以下表格:
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卷积云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
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积云
傍晚消散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高积云
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
扁球状排列匀称
雨雪冰雹云层转变简表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
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云的光荣简表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
阴雨
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第二课时
四、语言品读
(1)“天空中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中的“往往”“常常”可否删掉?什么缘故?
(2)找找文中也有起到类似这种表达到效词语,交流交流。
(3)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以为生动、优美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明白得。
(4)打例如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请仿照例如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例如: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例如:
(1)不能删。
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说明一样情形是如此,排除特殊情形,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如一: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样可不能带来雨雪。
例如二:瞬息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龙卷风。
例如三: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份。
例如四: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3)例如一: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招牌”运用了打例如的方式,喻指云是天气转变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例如二: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运用了打例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卷云姿态万千,转变无常。
例如三: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运用了打例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高积云的特点。
例如四: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运用了作比较的方式,准确地说明华环大小的转变与天气的关系。
(4)①例如: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②例如: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搜集来的有关天气的谚语。
(2)若是将下面一段描述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适当的语言表述。
早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小雨。
轻风拂面,令人略感凉意。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例如:
(1)例如:①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②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③乱云天顶变,风雨定很多。
④云绞云,雨淋淋。
⑤日出日落胭脂红,不雨也会风。
(2)例如:
天气预报: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看云识天气》随堂抽测题(一)
一、依照拼音写出汉字。
bēng tā() yúnchèn() mímàn()一shà()间二、“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显现什么样的天气。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
《看云识天气》随堂抽测题(二)
一、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转变异样复杂,看云识天气有必然的限度。
”对这句话意思的明白得,你同意哪一种?()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并非科学。
二、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假设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恰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确实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爱好,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转变的一种预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域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显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显现风、雨等显著天气转变的占80%。
③只是,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太长期观看发觉:当“晕”的持续时刻在1小时之内(俗称:“短晕”)时,以后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显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刻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那么可不能有风雨天气显现。
④漂亮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图,咱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
(2)人们对“晕”的爱好要紧因为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与它相呼应。
(3)从语言风格看,本文主若是___________说明。
随堂抽测题(一)参考答案:
一、崩塌匀称弥漫霎
二、符合文题,揭露云和天气关系,是全文的中心句。
三、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荣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随堂抽测题(二)参考答案:
一、C
二、(1)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气转变的一种预兆漂亮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图(3)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