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教学大纲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教学大纲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海关通关实务学时学分:36课时(每周2课时) 2学分主讲教师:郑俊田 何晓兵 刘文丽所在学院名称:人文与行政学院海关管理系所在学系名称:海关管理授课对象:本课程为全校非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本科学生开设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性质:选修课程简介:该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进出口商品通关的整个程序和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以及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外经贸工作中,顺利办妥海关通关手续。

第二部分介绍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S)。

协调制度是适用于海关税则、海关统计、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濒危物种保护、原产地判定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内容主要包括:协调制度的组成和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地位、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归类总规则;类注、章注和子目注释;主要类、章的商品范围及归类原则和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贸易、报关等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三部分介绍我国海关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算、征收、缴纳和减免等各项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进出口货物的税额,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同时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遵守各项海关法律、法规。

内容包括:中国海关关税制度概述,关税税率适用制度,海关估价制度,关税减免制度海关征收进口环节国内税制度,关税征纳制度,关税纳税争议及其复议制度。

参考教材:《海关通关实务》 暂定名 待出版实施方案:考核方式:论文及开卷考试出勤要求:缺勤不得超过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分为三编。

第一编通关制度,介绍进出口商品通关的整个程序和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以及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外经贸工作中,顺利办妥海关通关手续。

第二编协调制度归类,介绍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S)。

协调制度是适用于海关税则、海关统计、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濒危物种保护、原产地判定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简介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简介

改革后海关不再在通关环节逐票确定税收征管要素,而改为采用
货物放行后批量审核或稽核查等抽查方式,通关速度将大为提升。
04
企业需注意事项
此次改革对于企业而言有一个新的适应过程,虽然扩大试点的影 响面并不是很大,但企业也需有所准备。在改革试点和推广过程 中,海关将以积极的姿态为企业提供服务,确保通关顺畅。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介绍
汕头海关
陈贤彦
CONTENTS
01.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简介 02. 企业通关流程的主要变化 03. 对进出口企业的主要影响 04. 企业需注意事项
01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简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海关监管管理体制”,国家“十三五” 规划正式写入全国通关一体化相关内容。这是海关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改革,是落实国家“放管服”要求的具体举措。
企业:诚信企业处处便利,失信企业处处受限。
监管服务的改变
不同海关做不同的事
口岸型海关
属地型海关
运输工具检查、货物查验和
属地企业管理、稽查、 加工贸易保税监管
验估、海关监管场所管理
通关体验的改变
由于同一种商品今后均由同一个税收征管中心进行价格、归类、
原产地等要素的集约化处理,企业将感受到更一致的执法结果。
分步处置(海关)
第二步 大多数的报关单在企业 自报自缴后放行,放行 后海关再进行批量审核
第一步 少数高风险报关单 需要在通关过程中 审核单证或查验 企业只需申报一次 完成税收自报自缴
03
对进出口企业的主要影响
改革最大限度缩减了通关环节的海关作业时间,企业通关更快, 成本更低,贸易安全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而且无论在哪里 通关,海关都将是同一个执法口径和标准。

海关通关制度

海关通关制度
定填制纸质《进出口货物报关单》、 《进出口货物价格申报表》草稿,备齐 随附单证并签章,进行报关单电子数据 输入。
9.4.2 新的通关作业流程 新的通关作业流程划分为前、中、后三
个阶段。
1、前期管理 2、中期管理 3、后期管理
【本章小节】
第一节 海关监管制度 第二节 报关注册登记制度 第三节 报关员 第四节 电子通关
3.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应当按照规定到 所在地海关办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手续。
4.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申请办理注册登 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5.注册地海关依法对申请注册登记材料 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核对。 申请材料齐全是指海关按照本规定公布 的条件要求申请人提交全部材料完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企业报关 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限为二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 报关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限为三年。
海关监管是由海关代表国家,按照 《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进 出关境的活动实施实际有效的监督、审 核、检查的一种行政管理行为,是海关 的一项基本任务。
9.1.1 海关监管范围 海关的监管范围可以分为:海关监管
的地域范围和对象范围。
9.1.2 海关监管程序
海关对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监管程序: 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4.申请人应当到报关单位所在地直属 海关提出报关员注册申请(报关单位为 报关企业跨关区分支机构的,应当到报 关企业跨关区分支机构所在地直属海关 提出报关员注册申请)。
5.申请报关员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材料
(1)《报关员注册申请书》;
(2)申请人所在报关单位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海关报关企业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 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

中国海关通关业务改革和发展方向初探

中国海关通关业务改革和发展方向初探
成 为世界 第二 大进 口国 ,中 国产 品在 全球 市 场份 额 已经上升 到 9 %左 右 ,中国经 济 已深 深地 融 人 到全 球 经济之 中 ,成为世 界 经济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广大
进 出 口企业 和 国际物 流业 界对 中国海关 的通关工 作
管”实际是 《 海关 法》 赋予海关 的法定职责 和神
业 务改 革 和 发 展 的 基 本 目标 确 定 为 通 关 便 利 化 。 “ 关便 利化 ” 通 ,就 是要 “ 法监 管 ” 依 ,而 “ 法监 依
对 外 贸易规 模 连年 上 升 ,随着 20 0 9年 中 国超过 德 国成 为世 界第 一 大 出 口国 和 2 1 中 国超 过德 国 0 0年
作 者 单 位 :广 州 关 区 白云 机 场 海 关 。
同时 ,随着 国 际市场 和 国际物 流业竞 争的 日益 激 烈 ,采 用 “ 球化 采 购 ” “ 库存 管理 ” “ 全 、 零 、 即
时生产 ” 的企 业 ,特 别 是 高 科 技 企 业 ,国 际物 流
6 3
上 海 海 关 学院 学报
中 国海 关 通 关 业 务 改 革 和 发 展 方 向初 探
江 列 平

要 :20 0 9年 中国 超 过 德 国成 为 世 界 第 一 大 出 口 国 ,2 1 0 0年 中 国 又 超 过 德 国 成 为 世 界 第 二 大进 口
国 , 中 国 经 济 已深 深 地 融 入 到 全 球 经济 之 中 ,广 大进 出 口企 业和 国 际物 流 业界 对 中国 海 关 的 通 关 工作 提 出
企业的共 同要求、地方 政府 和相关部 门的共 同需
求 ,更是 世界 海关 组 织和 中外 海关 的共 同追求 ,成 为 中 国海 关通关 改 革 和发展 的基 本 目标 。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概述海关通关法律制度是指为了管理和监管国际贸易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通关是指在货物进出口过程中,海关对货物进行查验、审核、监管和清关等一系列程序的过程。

海关通关的重要性海关通关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海关通关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进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良好的海关通关制度可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通关成本,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国际贸易的平稳流通。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的内容海关法海关法是各国制定的针对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

海关法规定了政府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职责和权限,规范了海关通关的程序和要求,明确了进出口企业的义务和责任。

海关法还包括对走私、偷税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惩罚。

关务法关务法是针对海关通关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制定的法律。

关务法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报关单据的要求和格式,以及海关对报关行为的监管和审核要求。

关务法还包括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查验、监管和放行等程序的规定。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法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法是针对海关在通关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

该法律规定了海关在通关过程中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的查验、扣留和处置程序,以及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追究和惩罚。

海关税法海关税法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政策和税收征管措施。

海关税法规定了关税的征收方式、计算方法和减免政策,以及对关税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惩罚。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的执行海关通关法律制度的执行主体是海关机关。

海关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通知,明确了海关通关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海关机关还通过建立和完善通关信息系统和监管措施,加强对通关行为的监测和管理,提高通关效率和质量。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的执行还依赖于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合作。

例如,海关通关过程中需要与仓储、运输、商检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质量。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海关通关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郑俊田 教授基本通关制度 (环节)基本通关制度(环节)通关程序: 1.申报 2.查验 3.征税 4.放行基本通关制度(环节)特别通关制度基本通关制度(环节)通关程序: 1.申报 2.查验 3.征税 4.放行 5.结关基本通关制度(环节)通关程序: 1.申报 2.查验 3.征税 4.放行通关程序: 1.申报 2.查验 3.征税 4.放行 5.结关基本通关制度(环节)报关单证基本通关制度(环节)报关用的单证是保证进出口货物顺利通 关的基础。

报关单位及其报关员必须在 向海关申报进出口货物前,认真准备好 报关必备单证。

基本通关制度(环节)一般情况下,报关应备单证除进出口货 物报关单外,可分为基本单证、特殊单 证、预备单证三大类。

基本通关制度(环节)基本单证基本单证是指与进出口货 物直接相关的商业和货运 单证。

主要包括: (l)发票一份(如有运输 保险单应一并提供);(2)装箱单一份(但大宗散装货及单一品种且包装内容一致的件装货物没有装箱单);(3)提货单或装货单一份(海运进口或出口);(4)运单一份(空运);(5)包裹单一份(邮运);(6)领货凭证一份(陆运);(7)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8)海关签发的进出口货物减税、免税证明以及保税备案手册。

第3—6项单证,根据实际货运方式,提供其中的一种。

第3—6项单证,根据实际货运方式,提供其中的一种。

特殊单证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行特殊管制的证件,主要包括:(1)配额许可证管理证件,包括我国计划部门签发的配额证明和对外贸易管理部门签发的进出口货物许可证;(2)其他各类特殊管理证件,包括机电产品进口证明文件、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药品检验等主管部门签发的证件等。

预备单证预备单证主要是指在办理进出口货物手续时,海关认为必要时需查阅或收取的证件,主要包括:(l)贸易合同;(2)货物原产地证明;(3)委托单位的工商执照证书;(4)委托单位的帐册资料及其他有关单证。

通关制度

通关制度

非物理围网 (1)纸质手册管理 用于加工贸易手册内容的备案,逐渐被联网监管模 式替代。适用于中小型的企业,以合同为单元管理 (2)计算机联网监管 应用计算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实施监管,所有过程都 通过计算机处理。 ①、电子账册管理:适用于大型企业,以企业为单元 管理; ②、电子化手册管理:适用于中小企业,以合同为单 元管理,建立电子化手册;
外发加工与异地加工的区别: 外发加工:加工贸易企业只把其中个别工序委 托给别的企业来加工。 异地加工:是将所有的加工过程都委托给别的 企业。 异地加工: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不属于同一 个关区。是跨关区的两个企业。 外发加工:两个企业可以是同一个关区,也可 以是跨关区。
(3)加工贸易“串料”申请------因出口产品 急需,本企业内部进行“料件串换” 应符合条件: (1)保税料件之间、保税料件和进口非保税料 件之间的串换须符合同品种、同规格、同数量
加工贸易 企业
凭合法的 贸易合同
海 关 备案
审核
核发“加工 贸易手册” 或其他准予 备案的凭证
合法标志 1.商务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并有批准证
2.有商品必需的许可证件;
2、合同备案的企业 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可能是同一企业,也可能 不是同一企业。 (1)经营企业(报关单上所填的经营单位): 负责签订合同的企业。 (2)加工企业:接受经营企业委托,负责具体 加工的企业。
3、纳税暂缓: 4、监管延伸: (1)地点的延伸:凡是储存、加工、装配的地 点均是海关监管的地点。 (2)时间的延伸:提取货物之日起,到完成仓 储、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或结关之日 5、核销结关:结束海关的监管 核销是保税货物结关的标志
(1)准予保税的期限------指经海关批准保税 后在境内加工、装配,复运出境的时间限制; (2)申请核销的期限------指加工贸易经营人 向海关申请核销的最后日期。 时间延伸

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改革探析

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改革探析

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改革探析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报关行业在国际物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进行了深入改革,旨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改革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海关通过对报关行业的调研和考察,发现现行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通关效率低下、报关企业良莠不齐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海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中国海关优化了报关流程。

传统的报关流程繁琐,企业需要多次往返海关办理各种手续,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中国海关通过简化流程、推广无纸化报关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报关效率。

企业可以在线完成报关、审核、缴税等全部流程,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手续和时间成本。

中国海关加强了对报关企业的管理。

以往,由于报关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给海关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中国海关通过实施企业分类管理制度,将报关企业分为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这一措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程度,降低海关的管理成本。

中国海关加强了与国际海关的合作。

中国海关积极参与国际海关组织的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中国报关行业与国际接轨。

通过加强与国际海关的合作,中国海关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提高我国报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改革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改革也给报关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的管理模式,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提高报关质量和效率,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然而,中国海关对报关行业管理改革的成功实施并非一蹴而就。

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企业对新的管理模式尚不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和掌握;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海关管理的需求。

未来,中国海关将继续深化对报关行业的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报关流程和企业分类管理制度。

中国通关制度

中国通关制度

中国通关制度
中国通关制度是指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政府机关依法进行的通关程序和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发展。

通关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申报登记、查验审批、征收税费和监管等方面。

具体来说,货主或其代理人必须在进出口货物申报单中准确、完整地填写有关信息,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海关根据申报单内容,对货物进行查验、审核和审批,对有问题的货物进行拦截或退回。

同时,海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费,并对重要、敏感货物进行监管。

目前,中国通关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缩短通关时间、简化办理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监管效果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便利性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

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研究中国海关是国家的重要门户,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

通关管理模式是中国海关的核心业务制度,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直接关系到海关职能的发挥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关逐渐开始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通关模式,通过加强信息共享、优化监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不断完善通关管理模式。

中国海关还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纸化通关、智能监管等,进一步提升通关管理的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通关流程仍相对繁琐,通关成本较高,与国际标准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通关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海关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和政策文件,了解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和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一线海关执法人员、进出口企业等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通关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法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未来通关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

目前,中国海关通关管理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1)通关流程繁琐:当前通关流程仍存在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影响了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效率和成本。

(2)风险管理难度大:尽管海关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3)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无纸化通关、智能监管等信息化手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但在整体上,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数据整合和应用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中国海关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中国海关执法的基本依据,《海关法》规定: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进口货物自进境起至到办结海关手续止,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自进境起到出境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中国海关根据《海关法》和国家有关进出口的政策、法律、规定,监督管理货物和运输工具的合法进出,检查并处理非法进出、逃避关税等走私违法活动。

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移作它用或者进行其它处置。

中国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几点:1. 依法如实申报的原则。

即任何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在进出境时,均向海关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方可进行进出境活动。

2.接受海关监管的原则。

在海关未放行之前,一切活动均在海关监管之下,有关货物的各项活动应经过海关的准许,必要时应接受海关查验。

3.海关放行后提取的原则。

只有在海关按国家各项规定对申报情况和货物情况进行审核、查验,并征收相应税费后办理放行手续,货物所有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方可对其采取下一步处置措施——进境或出境。

(二)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是: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1.一般规定申报:进口货物向应当由收货人在货物的进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境货物应当由发货人在货物的出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

经收发货人申请,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指运地、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启运地办理海关手续。

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

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征管中心1侧重:税收征管风险目标:税具体:归类、价格、原产地等分析对象:同类商品历史5.报关数据库、商品生产、6.市场行情,上下游产品
联动机制
信息共享共用
风险联防联控
两中心职责分工:既有侧重又有联动
1.通关环节全面审查确定:
2.全过程抽查审核:
“三预”前置税收风险分析通关过程中验估放行后批量审核放行后核查、稽查
通关环节狭小时空逐票审定归类价格原产地等税收申报要素
企业自报、自缴税款,自行打印税单创新税收担保形式、属地纳税人管理、归类尊重先例等制度
01
运输工具检查监管场所管理货物查验/验估行邮监管
1.口岸:
02
加工贸易监管保税监管属地验估稽查企业管理等
2.属地:
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级协同口岸海关、属地海关机构功能差别化及协同通关监管、稽查、缉私三支力量协同
企业可直接在“单一窗口”、“互联网+海关”平台使用新一代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税款税费电子信息在海关、银行及国库之间的直接传输
(二)全面推广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99.3%的税单通过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缴纳)。
(三)汇总征税制度(“一份保函、全国通用”、“一地备案、全国通行”)。
(七)推动多元化税收担保改革。

前置风险分析,加工预设税收风险参数和实货验估指令

对被重大税收风险参数捕中的报关单实施放行前验估处置
(三)税收风险防控模式 《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税收征管中心税收风险分析管理办法(试行)》
实货验估指令(以下简称“指令”)
税收风险参数(以下简称“参数”)
税收风险分析模型(以下简称“模型”)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中国海关是中国国家机构之一,负责管理国境线,检查进出口货物,防范跨境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等工作。

海关管理制度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组织架构中国海关总署是中国海关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29个直属海关和36个口岸海关。

直属海关主要管理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负责货物出入境和海关事务;口岸海关则在内陆城市及边境地区,负责开展关税征管、进出口贸易管理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职责和任务中国海关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征税、监管和执法。

进口货物需要缴纳关税并符合相关标准,出口货物需要进行结算和备案,保障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海关还需打击偷逃税收行为,保障国家税收安全。

海关还需要维护国家安全,预防恐怖主义、走私等非法活动对国家造成的威胁。

此外,海关还需对国际贸易和我国开放型经济做出政策建议。

三、监管措施海关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海关查验、抽检、监管和执法。

海关查验是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和清关,海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货物的数量、品质和价值等进行检查。

抽检则是选择一定比例的货物进行检验,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海关还会主动对符合条件的货物进行监管,建立仓单、保税库,实现企业流程化运作。

海关执法则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打击,打击假冒伪劣、走私海鲜等违法行为。

四、业务创新中国海关近年来在业务创新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

例如,推出了“单一窗口”平台,将全国涉海和跨境贸易的政府审批服务同步上线,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广电子口岸,实现企业进出口报关、征税等业务在线化,提高了通关效率和便捷性;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和经济合作领域。

总体来说,中国海关管理制度具有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科学的监管措施。

中国海关将继续发挥作用,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物流和产业链的管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海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关史的发展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海关制度古代中国的海关制度起源于秦朝,当时的海关主要负责对外贸易的监管和征收税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关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明朝时期,海关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明朝政府设立了各地的海关,实行了统一的税收政策,以及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

清朝时期,海关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1843年,英国与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必须开放一些口岸供外国商人贸易。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口岸的贸易活动,清政府成立了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擔任司长。

海关总税务司在中国的各个主要口岸设立了海关,负责对外贸易的税收征收和管理。

三、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在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1901年,清政府颁布了《海关条例》,正式确立了海关的法定地位。

根据这部条例,海关的职责包括征收关税、监督对外贸易、打击走私等。

此后,海关的管理逐渐规范化,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机构之一。

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海关总署,负责全国范围内海关的管理工作。

海关总署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在海关总署的领导下,中国的海关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海关监管体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关总署改为海关总局,继续负责全国范围内海关的管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海关总局根据国家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海关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海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关经历了更加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需求,中国海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海关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了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海关积极参与国际海关合作,加入世界海关组织,与世界各国的海关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中国海关与其他国家的海关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换机制和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走私和非法贸易活动,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40 年中国海关发展历程回顾及启示

改革开放40 年中国海关发展历程回顾及启示
所占比重增大。 中国海关始终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向, 不断调整工作重点, 努力转变管理职
能, 创新通关作业模式, 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1986 年, 随着国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针对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 十四个沿海
城市的开放以及沿江、 沿边城市的开放和各地对海关的需求, 海关总署适时提出了以 “ 促进为
主” 的海关工作方针, 加大支持和服务的力度, 使海关在对外贸易、 对外交流方面的作用凸
现, 海关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 二) 第二个关键时期: 1987 - 2001 年
1987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 《 海关法》 , 标志着海关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以
. All海关法为主体,
度, 通关效能不断提高。 这些带有全局意义的改革创新使海关工作走上了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要求, 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轨道。
( 四) 始终坚持忠于职守把好国门, 铸造国家经济长城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把门人, 海关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中国的经济规模从 1978
年的 3679 亿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的 82 71 万亿元, 其中外向型经济的比重很大, 特别是中
. All Rights
Reserved.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挥了独有的作用,
关 键 词: 改革开放; 四十周年; 海关改革; 海关管理
一、 改革开放 40 年中中国海关经历的三个关键时期
( 一) 第一个关键时期: 1978 - 1986 年
1978 年 12 月 18 日 - 22 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
益作为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 “ 把好关, 服好务” , 针对把关与服务中出现的

海关法 第三章海关通关法律制度

海关法 第三章海关通关法律制度
• (一)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法律制度
什么叫通关
• 进出口货物在进出境前必须经历处于 海关监管之下,并完成所有海关手续 的过程。
38


申报前的准备工作


货物海关 监管类别
进出口货物 程 海关监管条 序
判断
件查询
审单 查验 征税 放行
向海关
申报


陪同海关 查验
单 位 的

缴纳进出口 应
税费


提取或装运
• ——EDI报关系统的企业端报关软件是在Windows操作平 台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操作方法与Windows其他应用软 件一样,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对所用 的电子数据交换通信方式有初步的了解。该系统采用了 国际公认的标准报文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进 行数据交换。
42
43
3、申报时限
• 1.进口货物: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 • 2.出口货物:
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 以前; • 3.集中申报的进口货物:
自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 个月内办理申报手续; • 4. 超期未申报货物的处理
海关征收滞报金=滞报天数*价格*0.5‰
超过3个月仍未向海关申报的,货物由海 关依照《海关法》的规定提取变卖处理。
海关法教程
第三章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 陈霞
第三章 海关通关法律制度
• 1、海关通关法律制度包括: • 运输工具、货物等实施管理,也对运输工具
、货物的权利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的权利义务 。 • 2、货物的用途属性和监管措施等差异—— 货物的通关法律制度分成: • 普通货物 • 特殊货物
2
第一节 运输工具通关法律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中国海关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中国海关执法的基本依据,《海关法》规定: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进口货物自进境起至到办结海关手续止,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自进境起到出境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中国海关根据《海关法》和国家有关进出口的政策、法律、规定,监督管理货物和运输工具的合法进出,检查并处理非法进出、逃避关税等走私违法活动。

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移作它用或者进行其它处置。

中国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几点:1. 依法如实申报的原则。

即任何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在进出境时,均向海关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方可进行进出境活动。

2.接受海关监管的原则。

在海关未放行之前,一切活动均在海关监管之下,有关货物的各项活动应经过海关的准许,必要时应接受海关查验。

3.海关放行后提取的原则。

只有在海关按国家各项规定对申报情况和货物情况进行审核、查验,并征收相应税费后办理放行手续,货物所有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方可对其采取下一步处置措施——进境或出境。

(二)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是: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1.一般规定申报:进口货物向应当由收货人在货物的进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境货物应当由发货人在货物的出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

经收发货人申请,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指运地、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启运地办理海关手续。

上述货物的转关运输,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

进出口货物,可以由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自行办理报关纳税手续,也可以由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委托海关准予注册登记的报关企业办理报关纳税手续。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必须依法经海关注册登记。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

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申报手续,应当采用纸质报关单和电子数据报关单的形式,两者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经海关批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报关企业可以EDI方式办理申报、纳税及其他海关手续。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日内,出口货物的发货人除海关特准的外,应当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二十四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超过前款规定期限向海关申报的,由海关征收滞报金。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经海关同意,可以在申报前查看货物或者提取货样。

需要依法检疫的货物,应当在检疫合格后提取货样。

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应在向海关递交报关单的同时,交验进出口许可证件和有关单证。

查验:进出口货物应当接受海关查验。

所有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物品、邮递物品,除经海关总署特准免验外,都应由进境地海关或转关运输的启运地、指运地海关进行查验。

海关查验一般有单证查核、外形查验、开箱抽样查验以及通过技术设备进行查验等不同方式,根据情况和需要,采取一种或几种。

征税: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条例》、《中国海关关税税则》依法征收关税。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关税的纳税义务人。

进出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增值税)的征收管理,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

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

成交价格不能确定时,完税价格由海关依法估定。

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按照海关有关商品归类的规定确定。

中国海关采用世界海关组织(WCO)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

在确定货物的商品归类、估价和提供有效报关单证或者办结其他海关手续前,收发货人要求放行货物的,海关应当在其提供与其依法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相适的担保后放行。

放行:除海关特准的外,进出口货物在收发货人缴清税款或者提供担保后,由海关签印放行。

2.特殊情况暂时进出口货物: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应当在六个月内复运出境或者复运进境;在特殊情况下,经海关同意,可以延期。

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或者暂时出口的货物,在货物收发货人向海关缴纳相当于税款的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后,准予暂时免纳关税。

过境、通运、转运货物: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进境地海关如实申报,并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运输出境。

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和加工贸易合同向海关备案,加工贸易制成品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复出口。

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制成品因故转为内销的,海关凭准予内销的批准文件,对保税的进口料件依法征税;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进出境货物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与进出境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

(三)中国海关通关作业流程1、企业申报:进出口企业可以采用委托报关单位制发电子数据报关单或自行制发的方式,以EDI方式或者通过中国电子口岸平台,向海关办理进出境货物的申报。

2、海关审单:海关收到电子数据后,首先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检查,其完整性、逻辑性符合报关单填制规范要求的,转入审单中心人工审核,如不符合,则退回申报人要求重新填报。

审核主要是申报的正确性、真实性的审核,主要集中于归类、价格、原产地、贸易性质及进出口管理条件,并计算相应税费;审核中如发现存在不符合要求时,海关可以要求申报人重新申报或者作出补充说明。

3、现场交单:经人工审单合格通过后,海关发出电子通知,申报人持打印出的纸质报关单到口岸现场办理交验报关单、海关要求的随附单证以及进出口的许可证件,并交纳关税、进出口环节增值税或其它费用,方式可以采用银行交付、网上支付等。

如海关确定查验的,申报人应按海关要求搬移、开拆货物,查验结束后,双方共同在查验记录上签字,如海关认为必要,也可径行查验。

4、海关放行,提取货物:海关收到税、费交纳完毕的证明后,签发货物放行单交给申报人,申报人可以到码头或仓库提取货物,安排运输。

5、转关运输:如申报人希望在内地或者企业所在地的海关就近办理海关手续,可以在申报时提出转关申报(填制转关运输申报单),经海关审核同意,办理转关运输的手续,口岸海关将有关运输、货物等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至主管地海关,待货物运至指运地后再办理审单、交单、征税等手续。

二、中国海关业务制度的改革(一)中国海关的工作基本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更加日新月异,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企业生产、经营和运销方式发生剧烈变化,贸易便利化呼声益强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

凭借快速进步的加工技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日益成熟的投资贸易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海关将面临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要求海关必须改革海关业务制度,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全面提高通关速度,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海关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了业务制度的改革、管理方法的创新,加快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效率,依法行政,努力学会按国际通行规则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提高海关执法能力和通关效率。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要求,海关总署提出了“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新方针。

“依法行政”是海关工作的基本准则。

其本质是职权法定、程序法定,一切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进行,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海关管理的公开、透明和法制化水平,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全局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

“为国把关”和“服务经济”是国家对海关的两个基本要求。

海关必须高质量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税收、打私等各项任务,维护公平有序的进出口环境,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同时,海关工作必须按照“守法便利”的原则,以企业诚信守法的程度换取海关的通关便利程度,切实提高通关效率,努力降低贸易成本,为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有效完成“把关”与“服务”,实现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结合,是做好当前海关工作的关键。

“促进发展”是海关工作的根本目的,“发展是硬道理",海关工作必须加快海关改革和建设步伐,以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根本利益,推动海关事业向前发展。

中国海关的基本工作方针,是海关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深化通关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改革1、、实施通关作业改革,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长9.4%,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6%。

面对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海关面临的通关压力越来越大。

从上世纪未开始,许多国家海关都在积极致力于加快海关现代化发展步伐,改革和完善海关管理制度,简化海关手续,进一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中国海关亦于1998年确立了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并自1998年4月起开始着手对通关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自2000年起,全面实施通关作业改革,重新设计通关作业流程,改革通关作业方式,调整总署、直属海关和隶属海关三级事权和职能分工,努力实现通关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和专业化。

在实施通关作业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口岸海关与内陆海关的跨关区快速通关,确保进出口物流在关区间快速流动。

为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能,中国海关积极协调口岸各相关部门,实施“大通关”制度改革,发挥协同效应。

通过近5年的改革,通关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2003年,全国海关共受理报关单2900万份,2004年全国海关受理的报关单数超过3300万份,通关速度进一步提高。

每份报关单的平均通关时间从5年前的按天计算,缩短到今天近90%的报关单可以在当日结关放行,其中相当部分只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即可结关放行。

通关作业改革极大地便利了国际物流的大规模跨国境流动,促进了贸易便利化。

2、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对进出口企业和货物实施分类管理学习和借鉴外国海关风险管理经验,我国海关于1998年研究提出了守法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1999年4月,海关总署与相关部委联合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遵守海关法律法规情况的评估,核定企业的守法程度,设置A、B、C、D四个管理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