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荷塘月色》德育渗透共23页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荷塘月色》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若虚。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夏夜荷塘的美景,并以此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本微课旨在通过对《荷塘月色》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了解《荷塘月色》的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2. 理解《荷塘月色》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词的美感和艺术魅力;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夜晚的荷塘图片或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夜晚荷塘的静谧和美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为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做铺垫。
3. 听课文朗读(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经典诵读版本的《荷塘月色》,让学生听一听别人的朗读,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 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荷塘月色》的诗文全文,解读诗句、讲解诗歌的情感、意境和艺术手法。
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5. 学生朗诵与讨论(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诗词朗诵,通过学生的朗诵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感,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互动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诗词游戏环节,通过接龙、填词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此环节也可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微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和阅读相关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荷塘月色》微课教案
《荷塘月色》微课教案《荷塘月色》微课教案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
个人认为本文教学宜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其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来,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探究学习内容等形式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目标:1、知识目标:(1)能通过感知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第二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说准备: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
2、准备好录音机、录音带、学习目标小黑板。
六、说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采用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对象及任务,使之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播放录音,指导学生诵读。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流畅朗读,落实《大纲》要求。
(四)、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资料。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_《荷塘月色》教案29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教案_《荷塘月色》教案29《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巩固掌握作者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4、理解情与景德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二、过程与方法1、在预习的基础之上,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社会背景),诵读课文,疏通文意,近而理解思想内容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学习作者所运用语言的技巧、表达技巧3、知识讲解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2、感受环境之美教学重点: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总体熟悉课文,领会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变化,从而理清思路。
一、导入新课1、一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洞开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如诗如画中我们感到了蓬勃向上和希望;一篇《背影》树起了一个父亲的形象,潸然泪下里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温和宽厚和伟大;一篇《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浓缩了时间的易逝与珍贵,如流岁月中我们记取了珍时惜时的宝贵箴言。
这个用生花的妙笔给予我们美好文学世界的作家是谁?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优美散文《荷塘月色》。
(刚才导语中涉及他的哪几篇文章?)2、同学们上课之前先看一张画面,此时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
面对此等美景,李白赞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不禁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建议:一、__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结构安排、写景的层次和运用语言的技巧上。
二、__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__的韵味。
__语言朴素、典型,充满诗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解决办法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__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4、通感的修辞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可以结合练习题讲一点知识,必要时可扩展一些练习。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讲解《荷塘月色》,弄清作者写作的缘起及描绘月色下的荷塘的特点,环境描写与抒发感情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解题:荷塘月色(加点部分板书,下同)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
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是__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
他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苦闷。
__中所反映出来的憎恶现实,想找一个安宁的所在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在当时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小令。
这首小令描写了作者在一片荷塘中漫步时,因见到月光照耀下的荷塘而感到惊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致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美妙的小令吧。
第一部分:原文解读荷塘月色荷叶罗裙一色裙,天心月色两相闻。
露华新翠藓初匀,尺素秋光侵坐人。
- “荷叶罗裙一色裙”,荷叶像罗裙一样,簇拥着一朵朵荷花,呈一片绿色,而这片绿色就像是一条罗裙。
- “天心月色两相闻”,月色在荷塘中照耀,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影子,两个影子互相呼应,好像是一件巨大的心。
- “露华新翠藓初匀”,荷塘中的草,叶尖上铺满了露水,绿油油的草叶刚降雨后洗净,显得更加新鲜。
- “尺素秋光侵坐人”。
月光洒在荷塘上,荷叶随风轻摇,让人感到非常安静、舒适,夜色逐渐清晰,仿佛进入了秋日的早晨。
第二部分:词语解析1. 罗裙:绸子缎子之类薄软的丝织品,做成的长裙。
此处借用比喻荷叶上层层的荷花簇拥形似裙子,且以绿色为主。
2. 天心:即天顶。
3. 匀:均匀。
4. 翠:绿色。
5. 藓:苔藓。
6. 尺素:比喻清贫客家人所穿的棉质布匹,即粗布。
在此形容夜光透过荷叶洒在坐人身上,非常温和、柔和,没有惊扰的感觉,心情舒畅。
第三部分:赏析和学习思考《荷塘月色》体现了张祜的独特文学风格,他把自己的感受与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篇小令洋溢着诗意、情意和感慨,让读者感受到了美好的自然风光所带来的感动。
通过学习这首小令,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许多品德和美好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加关注、感受自然之美,保护环境,更加关注自身情感纯真、净化心灵,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张祜一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美好,赞美美好。
14-2《荷塘月色》微课课件15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换 —— 品差异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 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 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印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圈画关键字、句,
品味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 更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 境美。
画 —— 析修辞 换 —— 品差异 结 —— 勤运用
画 —— 析修辞
任务: 细读文章第四段,圈画出自己觉得写的
最好的句子,并与同桌交流,讨论分析好在 哪里。
画 —— 析修辞
换 —— 品差异
化无形为有形,使月 光具体可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 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 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 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相比于“印”字,”画”字有人为的内涵,富有情 趣,以月光代清水,以树影当浓墨,把荷塘当画纸, 轻点晕染,明暗有致,突出绘画美。
结 —— 勤运用
总结: 本次课我们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和
月光的字、句,掌握了比喻、通感等手法在写景中的 运用所带来的表达效果,还通过比较法体会到了本文 用词的精准恰当,更进一步品味了本文准确传神、生 动形象、朴素典雅的语言美,和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 境美。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在故乡的荷塘回忆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寂静、美丽的夜晚。
文章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生的感悟。
文章开篇,作者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在荷塘边度过的快乐时光。
他形容自己坐在堤岸上,观赏着荷塘中蓝色的月亮。
月亮的倒影倒映在水中,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作者还描绘了荷塘中的荷花,美丽的花朵在清澈的池水中绽放,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给人一种安静与美好的感觉。
接下来,作者开始思考起生活的意义。
他意识到,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的声音和喧嚣,而是需要一份安稳和平静。
他认为,荷塘月色所代表的宁静与美好正是人们内心深处渴望的生活。
作者通过对荷塘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像荷塘一样,静谧而富有诗意。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流水般的文字描述了月亮在荷塘中的倒影,以及荷塘的宁静。
他通过描绘夜晚的荷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篇文章通过荷塘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用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插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
读完这篇文章,不禁让人产生对生活的感悟,让人思考自己是否过着真正符合内心追求的生活。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适合作为中文微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解析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和追求。
在微课的设计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和听取朗读,了解文章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
然后,可以通过教师的导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题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抒情手法。
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生活主题和人生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微课《荷塘月色》德育渗透
意大利、埃及、墨西哥、日本等几乎没有哪 一个国家不重视爱子的爱国教育—— 在学校,参加升国旗 在学校,举办成人礼 在学校,举办“爱国”主题演讲会 在校外,可以观看爱国题材影片 在校外,可以瞻仰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
高中生课外阅读,培养爱国情操——
如:《东京审判》;《开国大典》;《钱学森》; “唐诗”、“宋词”; 《中国历史》……
意大利埃及墨西哥日本等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只是方式不同而中国孩子的爱国教育在学校参加升国旗在学校举办成人礼在学校举办爱国主题演讲会在校外可以观看爱国题材影片在校外可以瞻仰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高中生课外阅读培养爱国情操如
——《荷塘月色》
从讨论中得知:朱自清在做人与“荷”的 精神上有相通之处,即骨气,“荷”“出淤 泥而不染”;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评)。
小结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注重“爱国”教育, “国”是每个民族立足于地球的“根”,没有它, 我们无法生存,只有更好地爱国,才会有自己的 “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堂检测(作业):由此展开,仿写一段关于“爱 国”的文字(仿写句式) 爱国,是我中华民族的魂,它可以是一种敬 业精神,如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国 的良心好医生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 在连续做了5天的手术后出现头疼症状,却依然 坚持查完病房,倒在了自己家门外;它可以是一 种骨气,像朱自清那样,即便贫病交加,却依然 坚守尊严而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粮;爱国是一股 赤子之情,如施一公辞去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 的终身职位,放弃500平方米的独栋花园别墅等 优厚条件,一身投入到祖国的怀抱中;爱国是—
爱国,是我中华民族的魂,它可以是一种敬业
精神,如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国 的良心好医生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奇, 在连续做了5天的手术后出现头疼症状,却依然 坚持查完病房,倒在了自己家门外;它可以是一 种骨气,像朱自清那样,即便贫病交加,却依然 坚守尊严而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粮;爱国是一股 赤子之情,如施一公辞去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 的终身职位,放弃500平方米的独栋花园别墅等 优厚条件,一身投入到祖国的怀抱中;爱国是一 种责任,如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还可以是一种道义、一种态度。总之,不同的人 爱国的方式不同,但都在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本微课将为大家带来一首宋代词人杨万里的经典词作《荷塘月色》的解析与欣赏。
一、基本信息:词作者:杨万里(宋代)赏析对象:中学语文高一、高二级学生二、词的解析:1、全词背景此词描写的是作者在一个荷塘旁夜宿的情景,即夜晚下悠闲的雨,水草茂盛,荷塘里的荷花在月光映照下透着迷人的光芒,墨鼓声中有些鸳鸯并荷花相依,而作者则趁这个机会思考了许多自己心中的疑问。
2、描写荷塘美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上述几个字形象地描写了作者在楼上远眺,看尽了远方的道路,令人产生世界辽阔的感觉。
“袖中箫鼓万仞山”此句用“袖中箫鼓”来形容自然之美的壮美,突显出独到的音乐情趣。
“登临一望无际水”此句则将古人车中的景象移植到词中,使其既有现实的感觉,又具有文化的底蕴。
荷塘的描述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但却是这首词的灵魂所在,杨万里用这短短的几句话,表达了许多美好的感觉和情感。
3、表现情感此词在荷塘美景的背景之下,表现了个人自由心境和迷茫的情感。
词中虽有表扬水草飘荡、花影摇曳的美感,但杨万里更是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用词体现出来,令人产生共鸣。
“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句描写的是夜中闻不到一丝人声,不禁想到谁家的木笛书生吟咏,引来了心中的寂寞。
“云湿青山,雨洗芳草”此句,很好的体现了词人心中的迷茫。
雨洗芳草之时,感受到自然风景的美丽,也会思考周围的人和这个社会究竟是何种状态。
4、运用修辞手法此词还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让词论增色不少。
“袖中箫鼓”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引领了荷塘、婉约风光和音乐画面的而秀美。
“谁家玉笛暗飞声”将读者带入了此情此景之中,同时再一次运用了比喻,以达到营造真实感的目的。
5、思想性此词以荷塘晚景的壮丽与美丽为线索,进行了思辨“杨万里”式的美学意味得以体现,文章运用了诗意之美,同时又在审美情趣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人生哲理。
三、思考和欣赏:《荷塘月色》词中表达的是词人在秋水荷塘边时,独倚高楼,凝望远方,回忆往事,放松心情的情景。
微课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
·策略微课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荷塘月色》一课为例文|张意映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教育领域热度不减的话题。
在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微课应运而生,并因内容灵活多样、指向精准、视觉体验优良深受广大教师的关注。
为实现微课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度发生,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下面以《荷塘月色》一课教学为例,探究运用微课梳理基础知识、深化难点理解、探寻深层意境、活跃课堂氛围、促进习惯养成的深度融合策略。
一、借助微课梳理基础知识文本语言、抒情特点及写作思路等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授课中,教师除结合学情制订严谨的基础知识教学计划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梳理,寻找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形成结构化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
微课时间短、教学针对性强,在梳理基础知识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微课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运用微课有针对性地讲解文章内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提炼,使学生参与到基础知识的形成中进一步加深印象。
另外,“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除了要借助微课提高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意识外,更要指引学生掌握高效的梳理方法。
在微课中以某基础知识为例,展示运用图表、思维导图、图示等归纳、整理基础知识的过程,可视化呈现零碎的基础知识,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其感受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乐趣,形成使用可视化工具梳理基础知识的自觉,实现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深度掌握。
《荷塘月色》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是朱自清。
教学中可运用微课以文章语言特点的讲解为契机,进行散文语言特点的梳理。
在微课中展示对荷叶的描述“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通过比喻写出了荷叶的舒展婀娜,灵动飘逸;对荷花的描写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荷花的娇美身姿与羞涩神情;“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采用比喻手法将荷花的清新淡雅、冰清玉洁充分展现出来,表现了散文优美凝练、富有文采的语言特点。
《荷塘月色》教案
1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点]一、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一、通感手法的运用。
二、对本文语言技巧的鉴赏。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二、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三、朗读课文1.朗读课文。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也可自己有表情地朗读)2.初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简介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
当年4月12日,南方发生“四一二”政变。
面对“南方这一年的变动”,朱自清觉得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中国作家林徽因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在描写自然景色的也展现了作者深沉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下面是《荷塘月色》的微课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介绍《荷塘月色》的背景和作者林徽因,引发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兴趣。
二、学习(15分钟)1.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散文,然后提问如下问题:a.《荷塘月色》描写的是什么场景?b.作者在荷塘月夜时的感受是怎样的?c.散文中有哪些字眼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探究思考:让学生讨论散文中作者探索生命的思考。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a.散文中作者提到了“感觉自己真是太矜持了”的原因是什么?b.作者提到的“湖面上仿佛有一只巨大青蛙在跳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给我们什么启示?c.我们是否也有过类似于作者的思考和感受?为什么?三、拓展(10分钟)1.阅读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类似主题的散文,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比较分析,体会不同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2.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一篇类似于《荷塘月色》的散文或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荷塘月色》散文的核心思想和特点。
2.让学生自己总结:自然景色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写作作业:完成一篇《荷塘月色》的读后感或散文。
2.阅读作业: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散文,并总结不同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六、延伸活动(10分钟,根据时间情况可选)1.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写的读后感或散文,促进交流和学习。
2.创意展示:让学生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荷塘月色》微课教案
《荷塘月色》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通过微课形式,展示《荷塘月色》的全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全面感受作品。
2. 重点词语:讲解并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静谧”、“朦胧”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 句子解析: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等,理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看微课:组织学生观看《荷塘月色》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全面感受作品。
3.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知作者的情感。
4.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5. 练习写作: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如描述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色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作业:评估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荷塘月色》微课视频。
2. 图片:荷塘月色的图片。
3. 练习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一个宁静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作者的角度、从荷塘月色的角度等,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元性和创新性。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荷塘里遇到的一位美丽女子,以及他们一起欣赏月色的情景。
这篇散文通过作者的生动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优美、宁静和和谐的月夜之中。
散文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勾勒了荷塘的美丽画面。
散文开篇便写道:“懒懒的荷塘上面的话,结果又是清醒;露水慢慢地兮下渗,爬满荷叶;叶子本来脆弱,现在开始有点哀痛了。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想象出荷塘的景象,感受到它的静谧和美丽。
接着,散文通过对邂逅美丽女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意境。
作者在散步时偶遇了一位身穿素净白衣的美丽女子,她如仙子般地在月光下行走,使得整个荷塘仿佛被白色的光芒笼罩。
作者用“月光里嬉戏”、“气象万千”来描绘她,使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她的美丽和神秘。
而这位美丽女子对作者的出现并不以为意,她似乎完全沉浸在月色的魅力中,令作者感到困惑和好奇。
散文描写了作者和美丽女子一起欣赏月色的情景。
作者对她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于是他跟随她来到了小桥上。
在桥上,他们一起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着荷塘中的月色。
作者在散文中写道:“荷叶上现湖光,惊起时而开出点点清香。
”这一描写使得整个情景更加浪漫和温馨。
通过作者和美丽女子的对话,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月色的共同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以鲜明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和对美丽女子的好奇。
散文通过对荷塘及月色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谐和美丽的感受。
通过与美丽女子的对话,散文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叹。
这篇散文以其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成为了林语堂散文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共鸣。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拟人、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结构安排、写景的层次和运用语言的技巧上。
二、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本文语言朴素、典型,充满诗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解决办法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荷花的诗句,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汉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国维先生说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往往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清华大学附近的荷塘中游玩时的情景和感受。
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对《荷塘月色》的一节微课教学。
一、导入:教师通过课堂热身,提问学生是否去过湖边、荷塘等水边的地方,给予学生一些时间回忆,使学生们对自然风景有所感知和思考,为今天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解:1.通过展示荷塘的图片,引导学生熟悉荷塘的景色,并引发学生对荷塘的情感回忆,让学生重新感受沉浸在荷塘的美丽环境中。
2.讲解散文的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以及《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3.逐段解读《荷塘月色》,引导学生读懂散文的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注重对词语、句子的解析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荷塘的定格与描绘,并讨论作者的感受。
三、讨论与交流:1.就文章中描绘的荷塘景色和作者在荷塘中的感受,促进学生集体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可提问:"你们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悦和平静吗?你们觉得荷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让学生通过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理解。
四、写作活动:1.请学生写一篇以荷塘为背景的散文或游记。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想象,描述一个美丽的荷塘,并陈述自己在荷塘中的感受和思考。
2.学生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收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感受美好的自然,并利用文字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一节微课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同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
《荷塘月色》微课教学《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北平的荷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荷塘附近的居民,在月光的照耀下,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这篇小说描绘了北平的风土人情,展现了老舍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这篇小说既能增进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也能教导学生如何看待社会和人生。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了现代科技和教学资源,通过短视频和互动教学实现了知识的传授。
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来教学《荷塘月色》,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这部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一、微课教学的设计思路1. 定位对象:高中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
2. 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微课内容,向学生呈现《荷塘月色》中的精彩片段,并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人性美、生活哲理等。
3. 教学方式:采用短视频讲解,加上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度理解。
4.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能够领略《荷塘月色》的文学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微课教学内容及实施步骤1. 视频呈现《荷塘月色》中的生动片段。
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片段,展现《荷塘月色》中精彩的描写场景,如荷塘、月色、人物情感交流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说的魅力。
2. 解读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
借助图文并茂的讲解,深入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
3. 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把对作品的认识和感悟变成自己的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 总结和延伸。
对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进行总结,并适当延伸拓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1. 省时高效。
微课教学以短视频为主要形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给学生呈现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3
中:根据第四段的语言描述,和同学合作自己动手绘制一幅“荷塘月色”图。
难:写身边的一处景物,运用本课学习到的通感手法。
注:红色字体的部分,幼儿园教师可以不填。
中小学微课目标的表述要求:
1.有层次。如“了解或记忆—理解—掌握(应用)—提升情感……。”
2.可操作可测量。如“了解”—能够再认、能够回忆等。“理解”—能够举例,能够比喻,能够比较区分,能够在新情境中判断,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等。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微课
目标
1、体会本段对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感受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能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
微课
设计
15分钟
阶段
时间
内容
旁白
备注
导入
2分钟
从古至今,不少的文人墨客都赞美过荷花例如王昌龄《采莲曲》中写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又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和月色又是什么样的呢。
修辞讲解
(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经过刚才对文章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景物时的巧妙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