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步练习及答案(中考考点专项训练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9沈阳,16)如图所示,小车沿着斜面从A点运动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0.9m,所用时间为2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运动,若水平面光滑,不计空气阻力,小车将做____直线运动。小车在斜面上与在水平面上所受重力的方向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6.(2020北海)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
3.在下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1). 所用时间的平方(2). (3). 7.5m(4). 增大实验装置中的斜面倾角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
【答案】1;快
3.在下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最后3m的平均速度v= =6m/s,因为是加速运动,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最后3m的平均速度,所以A正确。
2.B 解析: 由题中两图对比可知,以火箭的底端与发射架的顶端相比较,火箭发射后10s实际上升距离大约为火箭高度的1.5倍,即s≈90m,平均速度v= =9m/s,故选B。
答案: 18.003.6运动
5.解析: 本题是开放型试题。隧道长度的测量,从物理知识角度,就是长度的测量,一是长度的直接测量,二是利用s=vt计算间接得到。不下车,无法用刻度尺测量,可以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记下进隧道口和出隧道口时里程表上的数据,两数据之差即为隧道的长度(单位是km)。还可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尽可能让汽车匀速驶过隧道,并记下车速v车,用手表等计时设备记下从进入到驶出隧道所用时间t,算得s隧=v车t。
【答案】(1)40;25(2)小;(3)不正确;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4.(2020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斜面的作用是;
(2)金属片的作用是;
(3)下表是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
参考答案
1.(2020襄阳)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 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s=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步试题
(中考典型考点汇总)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3 m/sB.6 m/sC.6.3 m/sD.0
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6.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3.解析: 本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和速度的计算。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A点到C点的长度为20.0cm。水滴在这个过程中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 =1.00m/s。相同时间段内水滴通过的路程不等,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20.01.00变速直线
4.解析: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18.00cm。小虫爬行的速度v= =3.6cm/s。以小虫为参照物时,铅笔和小虫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铅笔是运动的。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
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答案: 利用汽车上的里程表测量长度利用汽车上的速度计和计时设备测出长度
6.解析: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 =0.25m/s。(3)本实验中没有提供刻度尺,可以把小车长作为一个标准长度。已知木板长为120.0cm,小车长15.0cm,所以最多可测的次数是n= -1=7。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_____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2)6.8 m/s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步试题
(中考典型考点汇总)
1.(2020襄阳)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 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_____成正比,表达式为:s=______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3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B.9 m/sC.12 m/sD.15 m/s
3.
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c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 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
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 ;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_____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探究创新
★8.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的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
次数
测量时间/s
跳动次数
1
30
44
2
60
90
3
90
135
4
120
179
总计
规律
次每秒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察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甲看到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7.(2020·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8.解析: (1)根据甲同学测定的结论可知:总计测量时间300s,总计脉搏跳动次数448次,平均1.49次/s,为便于使用可近似为1.5次/s,即其脉搏每跳动一次用时约0.67s。
(2)乙同学跑100m所用的时间为t= ≈14.7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v= ≈6.8m/s。
答案: (1)3004481.50.67 s
答案: (1)时间(2)0.25(3)7
7.答案: (1)v= (2)刻度尺、停表(3)①如图所示,把木块固定在A点,用刻度尺测出滑块到木板底端的距离;②让滑块从高度为h处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滑块从释放点到木块底端用的时间;③把木块移动到B点,重复步骤①②;④把木块移动到C点,重复步骤③;⑤计算各次实验的平均速度,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CD段的路程为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VBC(选填“>”“<”或“=”)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时的速度为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v2(选填“>”“<”或“=”)
7.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