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含马列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含马列文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含马列文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西方古典文论(古希腊罗马到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论)、西方现代文论(二十世纪的文论)、马列文论(经典作家的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三个部分。

其中以现代文论为教学的难点二、课程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西方古典文论、现代文论以及马列文论的学习,了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观点与发展脉络,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具备初步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下分析具体的文艺现象,具有初步从事文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在精读重要文论原著或其节录的基础上,掌握每位理论家或各流派主要的理论观点,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去辨别良莠、区分高下,正确认识它们的合理性与理论缺陷,全面分析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影响;同时要能够梳理出各自的发展轮廓。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内容古典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的文论1、柏拉图和他的文艺对话:艺术“摹仿”理式说,文艺功用论,灵感与天才,“美是难的”。

2、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摹仿”说,诗与历史比较,艺术的分类,关于悲剧的理论,“卡塔西斯”。

3、贺拉斯的《诗艺》:“合式”的原则,“寓教于乐”的理论,“类型”说。

4、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重视与推崇。

第二章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论布瓦洛《诗的艺术》:对古典主义本质与法则的概括,“三整一律”的创作原则。

第三章18世纪启蒙运动的文艺理论1、狄德罗的戏剧理论2、莱辛《拉奥孔》“诗画有别”的见解及其积极意义。

第四章德国古典美学1、席勒的文艺观:《审美教育书简》、《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2、黑格尔及其《美学》美的定义,理想性格说,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及其特征,各门艺术体系、诗歌理论与悲剧观。

第五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追求理想、崇尚天才的艺术,美丑对照原则,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目 录

目录马列文论 (1)语文学科教学论 (7)现代汉语 (13)语言学概论 (20)中国古代文学史课 (26)文学概论 (58)古代汉语 (69)汉语口语 (73)写作概论 (75)外国文学 (79)美学课程 (85)应用文体写作 (90)学术论文写作 (92)硬笔书法 (96)中国文化概论 (98)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105)中国诗学研究 (108)中国古代文论 (111)近代文学 (115)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119)西方现代派文学 (124)论语研究 (128)佛学研究 (130)唐诗学 (133)明清小说与红楼梦 (136)外国名著鉴赏 (143)托尔斯泰研究 (147)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 (151)文艺鉴赏 (154)艺术抽象 (157)比较文学 (160)东方文学研究 (163)台港文学 (166)1.专业基础课《马列文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执笔人:吴亚南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文艺理论课。

本门课通过对马列理论家经典文艺论著的选讲,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理、方法来正确分析文艺现象、文化问题,树立正确的文艺观、批评观。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讲: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析(9学时)教学要求: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原著的接触,明确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并能作出一定的理论阐释。

教学内容:第一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的背景马克思想批判地改造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讲述马克思实践美学的几个思想第二节马克思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学是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尔美学这样一个精神范畴,到底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还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马克思扬弃了这两种片面性,吸收了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doc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10186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学时/学分:72/4先修课程:《文学概论》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文学现象,重点掌握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本大纲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采用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在规定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补充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经过阅读、思考,阐述个性化的见解。

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难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调整。

2、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作业要求,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笔记及课堂上讨论作品的方式作为督促学生课外阅读的手段。

3、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欧美文学上编第一章古代文学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掌握理念论、灵感说、模仿说、三连剧、荷马式比喻等基本概念,了解潘多拉的盒子、不和的金苹果、阿克琉斯之踵等典故。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希腊文学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征;《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色。

教学难点: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罗马文学在文学史上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论简明教案

马克思主义文论简明教案

马克思主义文论简明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观点及其在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

3.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学批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

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

4.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应用。

5.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著作简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阐述其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进行解读和批评。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学作品,交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应用体会。

五、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比40%。

3. 期末考试:考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占比30%。

六、课程导论本章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整体认识,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通过讲解课程的背景、意义和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3. 课程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讲授:介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七、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本章节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

[VIP专享]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大纲

[VIP专享]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文学理论总学时:34学分:2理论学时:32讨论学时:2(无课程实验)开课学院:文学院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大纲执笔人:江守义教学院长审定:胡传志教研室主任审核:陈文忠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最基本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考察、分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进行理论概括。

它既从宏观的角度揭示文艺的总体特点,又从微观的角度把握文艺的局部真理。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

它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论思想着手,对其进行分析,并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出发,对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和研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初步分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求讲清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文论思想,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分析这些思想。

(2)要求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论。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课程的有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主要文论家的文论思想。

难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线索,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文论。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课后作业章目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式或手段思考题练习题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8讲授√二俄苏的马克思主义文论4讲授√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及其影响8讲授(讨论)√√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10讲授√*主要单元分别小结2*机动2合计34三、本文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文艺思想,掌握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重点难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悲剧理论。

第一节文艺起源与文艺发展一、文艺起源与审美意识的产生二、文艺发展论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一、艺术真实性二、艺术典型性第三节悲剧理论一、悲剧冲突二、悲剧人物三、悲剧效果第四节文学批评一、批评标准二、批评实践【思考题】1、简要谈谈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文科版)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文科版)

浙江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文科版)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40001总学时数:51总学分数:3课程类型: 通识课适用对象:文科专业本科二、课程性质和目标1.课程的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2.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阅读思考法、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实践调研法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重点、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主要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二)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学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3002课程名称:马列文论总学时数:32一、说明部分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2. 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理论,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来评价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并为今后从事理论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研读马列文论原著的重点篇章,了解马列文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重要原理及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内在逻辑与历史脉络。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立场,运用其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文艺问题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马恩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艺术研究方法论,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定位,艺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艺术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风格,文学批评的标准及方法,艺术理想。

5.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正文部分第一章导论一、教学要求:了解马列文论的发展现状;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知识要点:马列文论的当代性,马列文论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要点:马、恩文艺思想的成熟期和总结期。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二章艺术研究方法论一、教学要求:了解马列文论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掌握“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知识要点:唯物史观、文学研究的要求、辩证的方法、批评方法。

第二节“经典形态”与现代趋向知识要点:文艺研究方法论的多样化趋势。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三章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定位一、教学要求:了解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掌握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

马列文论.

马列文论.
3、《孽债》(叶辛)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 爸爸,爸爸一个家,妈妈一 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 余的。”
社会 存在 和社 会意 识的 关系
知青对过去生活的回
忆,不是因为过去的岁月 在他们看来有多么美好, 而是他们在今天失落的处 境中希望求得心灵上的补 偿;不是他们对所抛弃的 姑娘的忏悔和悔恨,而是 因为他们在小芳等姑娘身 上找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觉。
马列文论
主讲:王君梅
讲解篇目: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讲 《德意志意识形态》
【教学目的】:
1、了解马克思的社会结构

学说,把握文学在社会结

构中的位置; 2、把握“不平衡”规律的

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3、理解马克思对希腊神话 艺术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文艺理论中的运用;
第 2、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

不平衡规律;
讲 3、为什么说希腊神话具有
不朽的魅力。

第一节
一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马克 思的 社会 结构 学说
文学艺术(审美意识) 哲学宗教道德
一般意识 上层建筑 形态
政治法律意识 政治法律制度、警察、
监狱、军队 经济基础
(社会结构图)
说明:
——《德意志意识形态》
社会 存在 和社 会意 识的 关系
以道德观念的形成为例 :
1、农耕文化——忠、孝、 家族观念
2、商品经济——《孝道之 不能承受之重》
3、海洋文化—— 个体性、 民主
社会 存在 和社 会意 识的 关系
文学作品举例:

马列文论课程说明与教学设计1

马列文论课程说明与教学设计1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斯大林:论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萌芽、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探索、20世纪50—7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徘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突破)(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瞿秋白《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对“创作绝对自由论”的批判)。
12.列宁:论托尔斯泰
(对沙皇政府、资产阶级自由派、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对托尔斯泰欺骗性宣传的揭露和批判、托尔斯泰学说和作品中的矛盾及产生的原因、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对托尔斯泰主义的批判、列宁论托尔斯泰的方法)。
13.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美学研究史上的根本变革——用社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美,异化劳动与美,劳动创造了美)
2.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神圣家族》对《巴黎的秘密》和鲍威尔、施里加唯心主义思辩哲学和唯心主义创作思想的批判。)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思想的复杂性及其阶级实质,人的本质和性格对社会关系的依赖关系,社会环境对艺术繁荣的影响及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阿多诺《美学理论》、马尔库塞与《审美之维》、詹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

《马列文论》教学大纲(莫).doc

《马列文论》教学大纲(莫).doc

修订日2007年3月10审核人:陈雪审核日2007年3月15审订人:莫其审订日2007年3月20修订人:莫其《马列文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列文论英文名称: Literary Theory of Marxism and leninism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编辑出版学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 课程性质 马列文论,全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 选修课。

马列文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 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对我们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巨大影响,并能够运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方法分析、评价具体的文艺现象。

二、 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专题一:关于“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课堂讲授6学时)学习掌握“莎士比亚化”、“席勒式”两个命题的基本内涵、命题提出的背景以及马克思、 恩格斯对待莎士比亚、席勒两位作家的基本态度。

讲授内容:1.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两封信(原著学习提示)。

2. 总论:“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59年评论拉萨尔的历史 悲剧《济金根》时提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马克思),“不 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恩格斯)。

3. 关于“莎士比亚化”。

4. 关于“席勒式”。

重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这两个命题的背景,两个命题的理论内涵。

难点:对“席勒式”的理论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席勒的客观评价。

课程代码:01129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专题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课堂讲授8学时)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冲突的论断,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提出的背景,以及欧洲悲剧理论史上的主要悲剧观。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文论课程阅读书目及教学大纲 (2008-08-30 10:12:40)文化分类:咬文嚼字马克思主义文论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1-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四版。

4、《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美)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6、(英)柏拉威尔:《马克思和世界文学》,三联书店,1980年版。

7、(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8、(英)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马列文论研究》(1-13册),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2002。

10、《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1-12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1989年版。

11、《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8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2005;《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9-1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008;12、余虹、马元龙主编《主义与学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双年论文选(2005-2006年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

13、陆贵山、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童庆炳、程正民、李春青、王一川:《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周忠厚、邹贤敏、印锡华、冯宪光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张玉能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马列文论》学习指导纲要

《马列文论》学习指导纲要

《马列文论》学习指导纲要第一章引论一、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实践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首先从研究对象所处的特定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结构中去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进一步说,特定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结构的基础(“骨骼”)是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实践内容。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文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

具体说,马克思主义分析任何文艺现象,不是从一般的概念,而是从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现实和历史结构并以社会历史构成中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这是相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而言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期,它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去世后,马克思主义以及文艺理论经历了以下变化:一方面是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往往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如列宁、毛泽东等)所继承和发展,其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关注理论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的葛兰西、匈牙利的卢卡契等人、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他们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所谓“起死回生”的变化之后,更多地从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寻找借鉴,更侧重从文化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文艺理论格局中的地位20世纪,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文学批评理论。

把这些批评理论归纳起来,大致有:文本批评理论,阅读理论,文艺心理学批评,文学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历史社会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的文论在当代文艺理论中仍有着很强的活力,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完成于1844年前后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趋于成熟时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2
课程名称:马列文论
总学时数:32
一、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2. 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理论,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来评价纷繁复杂的文艺现象,并为今后从事理论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研读马列文论原著的重点篇章,了解马列文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重要原理及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内在逻辑与历史脉络。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立场,运用其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文艺问题的能力。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马恩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艺术研究方法论,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定位,艺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艺术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风格,文学批评的标准及方法,艺术理想。

5.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董学文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忠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马列文论的发展现状;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
知识要点:马列文论的当代性,马列文论的研究状况。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要点:马、恩文艺思想的成熟期和总结期。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二章艺术研究方法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马列文论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掌握“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典形态”艺术研究方法论
知识要点:唯物史观、文学研究的要求、辩证的方法、批评方法。

第二节“经典形态”与现代趋向
知识要点:文艺研究方法论的多样化趋势。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三章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定位
一、教学要求:
了解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掌握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知识要点: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艺术同其他社会要素的关系。

第二节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知识要点: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中的主体要素。

第三节艺术的社会作用与价值
知识要点:促成社会变革的力量,强烈的精神感染力,艺术作品的价值基础。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四章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要求:
了解艺术发生的条件;掌握艺术的发展及其形态,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不自觉”的艺术与艺术发生的条件
知识要点: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人的实践能力的作用。

第二节艺术的发展及其形态
知识要点:分工与艺术发展,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状况。

第三节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关系
知识要点:不平衡关系理论的意义。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艺术是人掌握世界的方式
一、教学要求:
了解艺术精神的掌握概念的提出;掌握艺术精神的掌握的对象、特征与主体。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精神的掌握概念的提出
知识要点:几种不同的理解及其意义。

第二节艺术精神掌握的特征
知识要点:从思维、创作、形态三个方面考察。

第三节艺术精神掌握的对象与主体
知识要点:艺术精神掌握的对象、价值、主体与主体性。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六章艺术生产与生产的艺术
一、教学要求:
了解艺术生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掌握艺术的生产性与艺术生产力,艺术的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生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知识要点:一般劳动过程的特点,艺术生产的过程。

第二节艺术的生产性与艺术生产力
知识要点:艺术的生产性、艺术生产力。

第三节艺术的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
知识要点:艺术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相互渗透。

三、本章学时数:6学时。

第七章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
一、教学要求:
了解艺术形式的要素;掌握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形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形式的诸要素
知识要点:语言、表现手法、情节。

第二节艺术风格
知识要点:艺术风格的特点、形成和经典作家的风格。

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教研室:文艺学教研室执笔人:谢兆树系主任审核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