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共37页文档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 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 865年 (同治四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 型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总局分为几个部分: 一是制造枪炮的军火工厂,二是制造轮船、修理船舶 的船厂,三是1890年增设的中国近代第一个炼钢厂, 四是火药厂,五是机器制造厂。 865年李鸿章把苏州制炮局迁至南京并加以扩充建 立金陵制造局。 881年,添设火药局,该局曾为天津大沽炮台承建7 门大炮。 在1870年李鸿章接办了天津机器局。并加以扩充, 除制造各种军火外。还承修兵船、轮船和挖河机器船 等.1877年又试造水雷。 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 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 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 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 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 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 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 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 核心; 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 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
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随着李鸿章的离去而偃旗息鼓。历 史学家都说李鸿章致力一生的洋务运动是失败的。真的 失败了吗?也许对于挽救清朝来说的确是失败了,但它对 中国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并且还将延续下去…
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 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 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 找巩固统治的出路。②列强侵略中国的 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 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④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 派,在中央以奕訢、地方以李鸿章、曾 国藩等为代表。⑤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 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 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 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 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 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⑥总理衙门成 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洋务运动》PPT课件
思 考
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材料二
洋 西 的 用 时其 再务 方 过 来大根 加维运 化 程 量只不洋它本上护动不。的学改务没目其儒的可西保洋运有的内家失能方守习变务动使是部败是士的文运先落的中维的是一大科明动局国护腐注个夫学。进后破限走和败定 不 使不 而产性 上的的巩 和的 彻可在 洋的( 富固 外, 底能当 务根西封消 强清 国本极 的方建政 势原意 道府 力因技制义 路的 的)。统 挤术度治 压, ,
331
刘步蟾
7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4400
15.5 14 2
202
邱宝仁
制造地 下水(年)
德国
1882
装甲防护巡洋舰 2900 4400
15.5 14 4
202
林永升 德国
1887
致远 靖远
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穹甲防护巡洋舰 穹甲防护巡洋舰
2300 2300
开平煤矿
李鸿章委派唐廷枢在河北唐山的开平镇开设煤矿, 为洋务派创建的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供应燃料, 并在市场上销售。煤矿一度与英商合办。1912年与 新创办的滦州煤矿联合成立开滦矿务局。它是中国 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煤矿,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标志, 如今的开滦矿务局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仍进 行着正常的生产。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 考
洋务运动的进步性(积极意义)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 后三年内,洋商垄断 收入锐减,中国少外 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 之巨。
材料二 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 北官办织布局,开局 后,江汉关进口洋布 每年减少10多万匹。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李鸿章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2 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 学生,翻译了一批西 学书籍,给当时的中 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1 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 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提出“自强”“求富”的主 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 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 些促进作用。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 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 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 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 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 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 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 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 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 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 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 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 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 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 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 皮。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 腐朽性。洋务企业虽 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 义性质,但其管理确 是封建式的,企业内 部充斥着营私舞弊、 贪污中饱、挥霍浪费 等腐败现象。
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②清朝内外交 困(内指太平 天国运动,外 指列强侵略)
洋务运动的过程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军事工业。 •北洋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尽管最后北洋海军失败了, 但是它毕竟曾经是中国可以威慑海洋的先进军事力量,在世界海军史上都占踞了一 席之地,并且在培养北洋海军的过程中,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 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 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 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 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幕后重现~~~
正在缓冲…… 12345678911023456789%0%%0%
小伙伴们都棒棒哒
主讲:
No Image
视频制作: PPT制作
材料搜集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 汉族,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 区〕磨店人。
•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
李鸿章
晚清时期,外国人说:
人物事迹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人物事迹
剿灭捻军
人物事迹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威海卫失陷
致远舰战沉
人物事迹
屈辱外交
?辛丑条约? 左起:荷、日、比、奥、西、俄、德、
英、美等十一国代表。
人物事迹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总局
北洋海军舰队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旧称“同光新 政〞。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场)至1894年, 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李鸿章等人在全国各地掀 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进运动。洋务 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 式开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 封建统治。
带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近代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
③经费清政府调拨 ④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 ⑤管理封建衙门式 ⑥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带有浓重的封建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民族经济〕
洋务派的求强理论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就是经济问题, 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求强只是一种空想。为了扶助军 事工业,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便举办民用工业。当然, 列强在华企业所牟取的利润也刺激了洋务派“求富〞思 想的产生。洋务派的“求富〞思想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 商政策和传统的经济理论,是一大进步。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李鸿章(1823─1901)是晚清第一重臣,任封疆大吏40余年,位高权重。
清政府在其死后特旨予谥号“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后又于京师建立专祠,由地方大吏春秋致祭。
这是有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
当时,他在国外的知名度也是“中国第一人”,外国人“知有李鸿章,不知有清国”。
欧洲雕塑家把李鸿章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
日本的“世界之五大伟人明信片”中也有李鸿章。
李鸿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要了解近代中国,不能不了解李鸿章。
中国近代思想家粱启超在所著《李鸿章传》中说,对人物评价,“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与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
”本文不全面评价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只介绍他与洋务运动的关系。
洋务运动的先觉者“洋务”泛指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关系的一切事务。
“洋务运动”则是历史学家对1861年至1895年间人们所从事的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所谓“洋务”事业的历史概括。
对洋务运动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
今天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林则徐、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是蹉跎20年,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付诸实施,直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才开始发起以图谋富强为宗旨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在朝中有奕、文祥等人,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而经营时间最长、兴办洋务事业最多、贡献最大的则是李鸿章。
洋务运动初期,李鸿章是洋务派中最先从行动上向西方学习的人。
1862年,他率淮军赴上海镇压太平天国,并很快升任江苏巡抚。
叹于洋人武器之威力,惊呼“真神技也”,视为“攻城利器”。
他认识到,中国兵器不如人,必须引进西洋兵器。
李鸿章对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与爱国实践浅析
李鸿章对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与爱国实践浅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正逢国外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并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在其1879年写给刘某的信中提到:“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由此可知,李鸿章是清朝思想解放的先驱,并一直坚持对西方文化的学习。
李鸿章提倡在当时的情形下,应与洋人和睦相处,对内实行改革,他提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着工业革命,而中国却仍在维护着传统的制度,特别是保守派更为坚决与彻底。
西方列强依赖其先进的枪械、蒸汽机等开始大肆摧残中国。
天啊,人啊!我们怎样才能明白其中缘由?”李鸿章在推动中国洋务运动过程中,虽有个人的利益驱使,但整体上还是为了国家及民族的繁荣富强。
一、制器练兵和创办民用企业,培养大批有学之下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资取西洋人的制器练兵,准备围剿太平天国运动。
1865年,他先后创办了上海洋炮局、苏州洋炮局、金陵机械局等。
这时候,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其余部及西南、西北地区各族还在坚持反清运动。
当时,由于国内农民起义逐步平息及国外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清政府逐步将主要矛盾向国外转移,这时的李鸿章担任北洋海防的督办,他始终将海防作为与洋人抗争的主要阵地。
他认为与国外帝国主义向抗衡,是以承认其在中国的特权为前提的,“各国条约已定,很难更改,‘攘夷’的论断很难成立。
”同时,进行海防的目的是将来的防守,力保和平的局面。
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力主缓和冲突,并命令北洋舰队相机进退,他的这一方针最终导致整个北洋舰队的覆灭及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除了练兵外,还创办一大批民用企业,例如上海轮船厂、矿务局等,他说:“轮船招商局之设,原期收回中国利权,徐图自强之计。
李鸿章当时举办洋务,并没有对国外侵略者有任何的反抗意思,他训练士兵及创办民用企业并不是为了改变当时中国现状,更不是为了抵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80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本文仅就他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功绩,作点赘论。
1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加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1851年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横扫了清王朝统治下的半壁河山,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农民战争的威胁,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震惊了地主阶级中的部分当权派,促使他们开始思索、研究战争失败的原因,为支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而谋求安内制外之策。
李鸿章在勾结外国侵略者抵抗太平军进攻上海的作战中,“其亲睹器械之利”,“深感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三。
)决心“取而用之”,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仿募覃思之士,知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制造”,“以资攻剿”(《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九。
)在“华洋会剿”太平军期间,他开始看到来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威胁较农民起义更甚,他说:“盖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若不及早自强……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并认为“我自能强,则彼族尚不至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
”(《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二、三。
)他积极向总理衙门陈述:“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的哲理,力主向西方学习,“师其所能夺其所恃”(《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十九。
),达到“与英法相为雄长”,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作为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和封建顽固派一样,是要加固封建统治的堤防,但采用什么材料和方式来强化?李鸿章比顽固派显得较有远见。
洋务运动(1861-1895)
• 1876.7月,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淞沪铁 路修成通车。 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 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 • 1875年,清廷派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士大 夫群情激愤,湖南士子要取消其“省籍”。 大学者王运闿讽刺郭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洋务事业
• 军事工业
• 民用工业 • 新式海军 • 新式教育
军事工业——自强
• • • • • • • 安庆内军械所(安庆,曾国藩) 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 汉阳兵工厂(汉阳,张之洞) 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 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
洋务的起源——“平叛”或“制民”
• 曾左李等人读了《海国图志》并大受启发? • “克复太仓,实借戈登大炮之力。程方忠督所部逼 扎昆山城下,该逆死拒不出。中隔大河,无法攻打, 仍须参用开花炮或可得手。”——李鸿章致曾国荃 (1863.4) • “西洋炸炮,重者数万数千斤,轻者数百数十斤, 战守攻具,天下无敌。……若果能与西洋火器相埒,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俄罗斯、日本,从 前不知炮法,国日以弱;自其国之君臣卑礼下人, 求得英法秘巧,枪炮轮船渐能制用,遂与英法相为 雄长。……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 敛手。——李鸿章致书曾国藩(1863.4)
• “(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 有外交而不知有内务,知有朝廷而不知有 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梁启 超《李鸿章传》(约1901)
大改革为何不能实现?
• 大改革与小改革
– 小改革:学习造船铸炮、战略战术、冶铁筑路等具 体技术,余皆不动。 – 大改革:全面革新政治组织、生产方式、法律制度、 文化教育、思想学术,甚至生活方式。
洋务运动李鸿章
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和李鸿章?答:一.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
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2018-2019】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影响一、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由洋务派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19世纪60年代初,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王朝内部出现了两派——洋务派与顽固派。
李鸿章这位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后掌握军政、外交大权的洋务地方实力派,认为如能使火器赶上西洋,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今起重视,最后可达自主。
洋务派的一批掌握军政的大官僚,他们虽与顽固派在对待外来事物有很大差别,但其阶级本质是相同,都是地主阶级代表,都是封建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他们只要求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达到保封建统治久安即可。
其次,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
洋务派掀起这场运动是为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
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政局岌岌可危。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劳苦大众起义风起云涌,除太平天国运动之外,还有捻军、少数民族起义等。
太平天国运动规模最大,对清政府的打击更沉重。
故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镇压人民的反抗,因此,一开始洋务派就以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主要任务,1861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企业——安庆军械所。
此后,随着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卷入了资本义市场,极大的冲击了原有的自然经济。
列强又加紧了对中国武力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适应当时形势,在经济上,洋务派打着“求富”口号,创办民用企业。
一面是为了“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和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的困难;二是为军事工业提供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燃料,减少对外国依赖。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其所产之煤,除供应各局之外,还投放市场,因质优,价格便宜,便很快打开了市场,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的地位。
浅谈李鸿章——洋务运动之利
浅谈李鸿章—洋务运动之利从十九世纪末那场鲜为人知的万国运动会说起,民间传说,那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界性的运动盛会,与今天国人热热闹闹地举办奥运会不同,那时积弱的大清除了满腔热情之外,甚至连国家的标志都没有。
当各国国旗依次升起,当中国代表团那面黄龙旗慢慢飘起来的时候,缺失的国歌和西方人的嘲笑声一起爆发在开幕式的会场上。
就在这时候,一位老人的歌声在会场里响起。
那是一首来自中国安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
声音既不清脆也不高亢,低沉甚至略显浑浊,孤独但是执着,在场的人纷纷听入了迷,沉寂片刻过后,便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个唱歌的老人就是李鸿章,就是那个在外国人眼里的“爱国者”,中国人眼中的“卖国贼”,在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的后半生里,洋人的影子几乎无孔不入地渗进了他的骨髓。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
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和卖国贼。
显然,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
只有结合世界各通过改革而成功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普遍遵循的近代化的必然过程,来评价李鸿章的近代化思想,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而且,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正确评价近代主要历史人物与思潮,才能统一认识。
随着我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现代化方面,对李鸿章的评价,也从原来的“卖国贼”、“刽子手”等,变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如果说,李鸿章一生的主要行迹仅仅局限于对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那么,他理所应当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问题是,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而且他还是这一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因此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李鸿章,不探讨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是不行的。
三千年之大变局,海禁大开,强林环绕的时代。
是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份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李鸿章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 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 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 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 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 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 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 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 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 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 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 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 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 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 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 皮。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 腐朽性。洋务企业虽 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 义性质,但其管理确 是封建式的,企业内 部充斥着营私舞弊、 贪污中饱、挥霍浪费 等腐败现象。
•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 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 放弃疆防 ;1885 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 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 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 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 ; 中法战 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 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 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 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 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 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 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洋务运动介绍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 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3 2 1
结局
甲午中日战争 中,北洋海军 全军覆没,标 志着清朝海军 实力的完全丧 失,也标志着 35年的洋务 运动宣告破产
内容
①创办了一批 近代军事工业 ②开办了一些 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 堂,派留学生 出国深造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课件 (共31张PPT)
忠仍重位 心殷地三 耿,隆公 耿銮天为 九舆,太 原尚饰傅 悲远终, 。,典食
殁礼万 而,户 犹惟为 视是通 ,边侯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问题:进入近代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财政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课件 (共31张PPT)
材料四: 总算起来,洋务运动所创办的新文化事业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李鸿章与洋务运动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课件 (共31张PPT)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课件 (共31张PPT)
史料3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 四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十一年 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 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六年
购铁甲船;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设南北洋电报
七年
设开平矿务商局
八年
设织布局于上海
十一年
设武备学堂于天津
十三年
开办漠河金矿
十四年
北洋海军成军
二十年
设医学堂于天津
——根据赵焰《晚清有个李鸿章》一书
资料整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课件 (共31张PPT)
史料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复习课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课件(共31张PPT) 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 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 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 章《致总理衙门函》
第4课洋务运动课件(共37张PPT)
湖北织布局
开平煤矿 轮船招商局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轮
李船
鸿 章 创 设
招 商 局
清末最早设立的大型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清政府经营的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1903 汉阳铁厂造
汉阳铁厂(张之洞创设)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边疆危机
西北 塞防危机
中亚 浩罕国将 领阿古柏 占据新疆 部分地区, 俄国还出 兵侵占了 伊犁。
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列强加深殖民 侵略的程度。
太平军反清 内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 奕䜣(xīn)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 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建立新式海陆军
海军
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它南洋、北洋、和福 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 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广东海军 福建海军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 舰 定远舰是北洋海军两大主力舰之一,北洋舰队旗舰。1880年由德国制造,1885年由德国 会同北洋水师游击刘步蟾驶抵中国。定远舰排水量7335吨,配有大小口径钢炮20门,设有 鱼雷发射器3具;航速每小时为十四海里半,曾长期被日本视为大敌。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提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洋务运动。
而提到洋务运动,则不能不提李鸿章。
对李鸿章而言,他的一生中,应该说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就是他参与了洋务运动,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而最令其伤心的,也是洋务运动。
他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曾哀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在阐述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关系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李鸿章,以及何为洋务运动。
李鸿章,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基础。
李鸿章早年投奔曾国藩,成为曾国藩帐下的一个的幕僚。
由于清朝在建立政权之初就规定,旗人由国家供养,使八旗兵贪图享乐,逐步丧失战斗力,最终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初期,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
于是,清廷下旨,要求地方士绅组织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是在那个时期走上历史舞台的,他以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而闻名于世。
同样,应江浙沪地区士绅之请求,曾国藩派李鸿章前往。
组建淮军。
两支队伍与清军相互配合,共同镇压太平军。
同样,李鸿章也走上了历史舞台。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随着天京的陷落而以失败告终,李鸿章意识到:清廷已危机四伏,外有外族入侵,内有农民起义。
若清廷不有所变化,那么类似的农民战争还会爆发,而且程度与烈度与太平天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洋务运动功臣李鸿章
洋务运动功臣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世人多称“李中堂”。
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
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
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历史学家对1861年至1895年间人们所从事的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所谓“洋务”事业的历史概括。
对洋务运动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
今天我们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林则徐、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是蹉跎20年,清朝统治者并没有付诸实施,直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才开始发起以图谋富强为宗旨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在朝中有奕 、文祥等人,地方大吏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而经营时间最长、兴办洋务事业最多、贡献最大的则是李鸿章,*/ 在十九世纪,中国是一个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
当时,中国的大多数人,特别是朝廷的大臣和皇帝,都认为中国是天朝大国,并且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
即使魏源在《海角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还不能摆脱传统华夷之别的看法。
以上种种表明,那时候的中国,不但技术落后,而且思想落后。
而两次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人的美梦。
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增强中国国力,发展中国国内经济,并使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李鸿章,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封建官员,选择了第一种方法,并和他的一些同伴们为中国近代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后来洋务运动在甲午黄海的一片炮火中破产,以中国战败结束,但是它的历史积极作用是不可以否定的。
李鸿章和洋务运动2
∙李鸿章和洋务运动2-也谈李鸿章之五∙复制链接收藏查看原帖(3)李鸿章的局限性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作为一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的人必然脱离不了他所处的时代对思想的束缚与禁锢,李鸿章也是如此。
虽然他认识到了中国的不足,敢于承认西洋科技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洋为中用,引进西方生产方式与技术,引进西方教育,想通过“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中国之落后,其根本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制度不变,所有的洋务只能是徒劳无功,权且能达到暂时的“富”与“强”,而不能改变腐朽与落后的根本!李鸿章是那个时代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人物,李鸿章虽然还残存着许多传统观念,但在当时他敢于承认中国落后于西方,主张学习西方,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而且历史给了李鸿章实现当时的现代化的条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开展中国当时的现代化。
但李鸿章是大清朝的李鸿章!本应被“革命”的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份子却正是他地位、财富的赋予者!本应被替代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却是他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用以加强的保护力量的保护目标所在!这种矛盾是李鸿章无法超越的!李鸿章自诩为裱糊匠,裱糊匠当然是不可能将客人要求裱糊的东西扔掉,自己随便选一个加以裱糊,那是交不了“货”的!在“裱糊匠”思想指导下,他不可能也没有权利废除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主义体制,坚持“中体西用”必然造成发展的矛盾,增加洋务运动与旧势力的矛盾,结果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以“裱糊”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其作用是有限的。
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北洋水师在一场战争中带着屈辱沉入海底为标志走向失败,也许,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果,所不同的只是过程的长短和影响的大小而已,就这点来说,李鸿章是成功的,他在洋务运动短暂的“生命”中尽最大可能做了最多的事,产生了最大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首先它和封建制度之间的不和谐是洋务运动的硬伤!李鸿章等洋务派是封建制度的忠实维护者,他们对“中体西用”原则是真实遵奉的,决不会以“西用”而损害“中体”,对“中体”的维护远重于对“西用”的采纳,不越“中体”雷池一步,对“西用”的采撷也是以维护“中体”为主而有所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