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教学设计方案
《自制酸奶》教案
《自制酸奶》教案教案标题:自制酸奶教案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酸奶的制作兴趣,并增加对酸奶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PPT和投影仪。
2.酸奶原料:牛奶、酸奶菌。
3.制作酸奶的容器:玻璃瓶、密封盒等。
4.适量的酸奶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平时喜欢吃的酸奶品牌,并询问他们对酸奶有哪些了解。
2.利用PPT展示一些酸奶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牛奶中的乳糖经过酸奶菌的作用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变酸。
2.解释酸奶菌的作用:酸奶菌是一种细菌,它能够利用牛奶中的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并将牛奶中的蛋白质变为乳酸菌的营养源。
3.介绍酸奶的益处:酸奶富含乳酸菌和蛋白质,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
Step 3:实践操作(40分钟)1.将适量的牛奶倒入容器中,加热至80°C左右,保持10分钟,使牛奶杀菌。
2.冷却至温度为37°C左右,加入适量的酸奶菌,搅拌均匀。
3.将酸奶容器密封,并放置于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不低于37°C,发酵12-24小时。
4.品尝酸奶的口感和味道,并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
Step 4:交流与总结(10分钟)1.鼓励学生展示自制酸奶的成果,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感受。
2.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提问学生对酸奶的认识有哪些改变,并展开讨论。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酸奶的其他制作方法、酸奶的营养价值、酸奶与其他食物的搭配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演示其他制作方法或分享有趣的酸奶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里亲自制作一次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体会。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酸奶制作的小结。
实验课自制酸奶教案设计
实验课自制酸奶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实验课自制酸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酸奶的制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对酸奶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健康食品的意识。
适用对象:初中或高中生教学准备:1. 米酸奶培养液2. 使用小瓶装的优酪乳3. 温度计4. 搅拌器(或汤匙)5. 温暖的环境(例如温暖的教室或加热箱)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自制酸奶的重要性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酸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步骤(15分钟)- 教师演示制作酸奶的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原理。
-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结果。
3. 实验观察(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自行进行酸奶制作的实验操作。
-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和现象。
4. 结果分析和讨论(1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结果和现象。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牛奶可以发酵成酸奶以及发酵的原理是什么。
- 讨论酸奶制作中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实验内容,强调酸奶的制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条件。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主要观察结果和理解的发酵原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酸奶,例如水果酸奶或者加入其他食材的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
2.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小型展示活动,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制作的酸奶以及分享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评估:1. 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和规范。
2. 学生对酸奶制作过程的理解和对发酵原理的解释是否准确。
3. 实验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注意事项:1. 高温环境下的实验操作应由教师或助教进行监督。
2. 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3. 所有实验器材和用具在实验开始之前都需要进行检查和准备。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课自制酸奶的教案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科学做酸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
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
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为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
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先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
等学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当你们听说这节课要做酸奶的时候,你们的心情如何呢?生:很高兴。
生:很激动。
平时都是自己喝酸奶,想不到今天自己动手做酸奶了。
师:如果用一条曲线表示你做酸奶时的心情,可以怎样表示呢?生:将曲线向上画,表示心情激动。
生:画一条波浪线,因为心情激动时心跳会加快。
师:这两种方法都行,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
我们也可以在坐标的竖轴上画一些心情指数,用线条起伏的高低来表示自己的心情。
师:开始做酸奶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生:我的心情反而放松下来了。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酸奶
教学准备:
1. 实验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种、温度计、容器、保温杯等
2.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温度计、勺子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介绍酸奶的健康价值,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二、实验操作:
1. 准备工作:将牛奶煮沸后冷却至合适的温度,加入酸奶菌种,并在容器中搅匀。
2. 实验操作:将混合好的牛奶置于保温杯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发酵情况。
三、实验结果:
1. 观察酸奶的表面是否产生凝块和气泡。
2. 闻一闻酸奶的气味,判断其是否成功发酵。
四、实验总结:
1.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回答酸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步骤和原理,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五、课堂检测:
1. 提出问题:酸奶中含有哪些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2.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肯定。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你觉得如何提高酸奶的口感和营养?
2. 完成实验报告:写出制作酸奶的具体步骤和你的体会。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做酸奶作业设计方案》
《做酸奶》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4.激发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1.酸奶的定义和功效;2.酸奶的制作原理;3.酸奶的制作方法;4.酸奶的保存和食用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难点:控制酸奶的发酵时间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酸奶的定义和功效,引导学生讨论酸奶的健康价值。
2.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向学生介绍酸奶的营养成分和益处。
3.实践操作(40分钟):a.准备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粉、保温杯或保温壶;b.按照老师的指导,学生们开始制作酸奶:将牛奶煮沸后放凉至温热状态,加入酸奶菌粉,搅拌均匀后倒入保温杯或保温壶中,密封保温12小时摆布;c.学生观察酸奶的发酵过程,记录发酵时间和温度。
4.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们分享制作酸奶的经验和感受,老师总结酸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安置: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评判方式:根据学生的作业记录和分享情况,评判学生对酸奶制作方法的掌握水平和动手能力。
七、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酸奶厂,了解更多关于酸奶生产的知识,并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
通过本次《做酸奶》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健康认识,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体会到做酸奶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和生活。
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年级科学做酸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酸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原理。
2. 酸奶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1. 酸奶的制作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1. 酸奶发酵剂。
2. 鲜牛奶。
3. 消毒过的容器和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章:酸奶的制作原理1.1 引入:讲解酸奶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酸奶产生兴趣。
1.2 讲解: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包括乳酸菌的作用和发酵过程。
1.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章:酸奶的制作材料2.1 引入:介绍酸奶制作所需材料。
2.2 讲解:讲解鲜牛奶和酸奶发酵剂的作用。
2.3 互动:学生讨论酸奶材料的选择和重要性。
第三章:酸奶的制作过程3.1 引入: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3.2 讲解:讲解如何将鲜牛奶加热至适宜温度,加入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灌入容器。
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四章:酸奶的发酵和储存4.1 引入:讲解酸奶的发酵和储存条件。
4.2 讲解:讲解酸奶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下发酵,放入冰箱冷藏储存。
4.3 互动:学生讨论酸奶的发酵和储存方法。
第五章:酸奶的品尝和分享5.1 引入:讲解酸奶的品尝和分享的意义。
5.2 讲解:讲解如何品尝酸奶,以及与同学分享制作的经验和成果。
5.3 互动:学生品尝酸奶,分享制作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2. 学生是否能准确回答酸奶制作的相关问题。
3. 学生是否能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经验。
第六章:酸奶的变质与保鲜6.1 引入:讲解酸奶的变质原因和保鲜方法。
6.2 讲解:讲解酸奶在制作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质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来保鲜酸奶。
6.3 互动:学生讨论如何判断酸奶是否变质,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酸奶的食用方法7.1 引入:介绍酸奶的不同食用方法。
7.2 讲解:讲解酸奶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搭配水果、谷物等食用,提供更丰富的营养。
制作酸奶 教学设计 生产劳动通用八年级全册传统工艺制作
制作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制作酸奶的过程,学会利用家庭中的器具和原料制作酸奶。
2、了解中国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让学生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4、让学生体会生活的乐趣,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理解食品加工的原理以及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按照程序制作酸奶,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看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酸奶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乳制品,受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
每天喝一杯可以补充蛋白质、钙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酸奶所含的益生菌,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帮助排便排毒,增强免疫力。
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酸奶,小伙伴们内心是否也充满纠结呢:市面上酸奶产品多,风味多,添加剂也多,买酸奶不懂辨别好坏,稍不留神就会买到劣质酸奶。
哈哈!不要纠结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用家庭中的器具和原料自己制作酸奶吧。
三、学习动手做酸奶。
材料用具:鲜牛奶、白糖、酸奶或者双歧杆菌、勺子、保温容器(保温杯或者酸奶机)、蜂蜜等(根据自己口味调整)等介绍做酸奶的原理:乳酸发酵原理: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制作步骤:灭菌——接种——密封——发酵1. 先把做酸奶的容器和勺子用开水烫一下(杀菌作用)。
2. 把500—1000ml无菌牛奶倒入容器中,放入几小勺白糖,搅拌均匀,放入微波炉(或者锅中加热)至40度左右,加入1克双歧杆菌或者100ml酸奶,搅拌均匀。
3. 盖上盖子或者保鲜膜密封,用酸奶机或者保温桶使牛奶保持在40°C左右的环境中。
4.等待8-10小时耐心等待酸奶发酵好。
5. 时间到,拿出容器,有没有发现做出来的酸奶比买来的酸奶更稠呢,此时要把容器放到冰箱冷藏一会儿口感更好哦。
6、吃酸奶的时候如果想丰富酸奶的口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在家把水果粒、果酱、干果或者果脯放进酸奶进行调制。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幼儿园中班酸奶制作教案 幼儿园酸奶制作
幼儿园中班酸奶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2.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4. 增强幼儿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奶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2. 酸奶制作准备工作;3. 酸奶制作步骤;4. 老师和幼儿共同体验酸奶制作过程;5. 酸奶品尝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1. 厨房用具:锅、盆、勺、个别小碗;2. 食材:新鲜牛奶、酸奶菌(酸奶小苗);3. 图片或实物:酸奶制作的相关图片或实物;4. 课件或教具:酸奶制作的PPT课件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5. 教师准备工作:提前查阅有关酸奶制作的知识,准备详细的制作步骤和讲解内容;6. 安全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安全检查,确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
四、教学步骤1. 介绍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0分钟)1.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酸奶的原理和制作过程;1.2. 讲解酸奶是通过发酵牛奶制成的,发酵的过程中,好的细菌会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和乳蛋白,产生酸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1.3. 引导幼儿思考酸奶对身体的好处,并引导他们对酸奶制作过程产生兴趣。
2. 酸奶制作准备工作(5分钟)2.1. 教师向幼儿介绍酸奶制作所需的准备工作和食材;2.2. 教师带领幼儿做好了解实验室安全和个人卫生的准备。
3. 酸奶制作步骤(30分钟)3.1. 教师向幼儿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简要介绍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3.2. 幼儿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督促;3.3. 教师适时加入必要的讲解内容,让幼儿充分了解酸奶制作的过程和原理。
4. 老师和幼儿共同体验酸奶制作过程(20分钟)4.1. 老师和幼儿一起参与酸奶的制作过程,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4.2. 老师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3. 老师耐心指导幼儿,帮助他们排除困难,确保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5. 酸奶品尝和讨论(10分钟)5.1. 完成酸奶制作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品尝制作的酸奶,共享制作的心得体会;5.2.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酸奶的味道、口感等进行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5.3. 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品质进行总结。
六年级科学做酸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酸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营养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实验操作。
2. 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营养价值。
教学准备:1. 酸奶制作材料:牛奶、乳酸菌、糖、容器等。
2. 实验操作工具: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3. 酸奶制作原理和营养价值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有什么特点?二、酸奶的制作原理(5分钟)1. 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的过程。
2. 讲解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营养价值。
三、酸奶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酸奶材料。
2.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a. 加热牛奶至沸腾,冷却至适宜温度。
b. 加入糖溶解。
c. 加入乳酸菌搅拌均匀。
d. 分装到容器中,密封发酵。
四、观察酸奶发酵(10分钟)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酸奶发酵的时间和变化。
五、分享酸奶制作心得(5分钟)1.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酸奶制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并向家人分享酸奶的营养价值。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的探究活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酸奶的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营养价值,增强了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酸奶的品尝与评价(5分钟)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味道、口感等方面对酸奶进行评价。
七、酸奶的保存与食用方法(5分钟)1. 学生了解酸奶的保存方法,如冷藏保存、避免光照等。
2. 学生学习酸奶的食用方法,如直接食用、搭配水果等。
动手自制酸奶教案中班
动手自制酸奶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动手自制酸奶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2.掌握自制酸奶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材料:牛奶(500毫升)、酸奶菌种(1勺)、温度计、保温瓶、容器、勺子、毛巾、清洁的餐具。
2.工具:板书、幻灯片、照片、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展示一些酸奶产品的照片,引发学生对酸奶的基本认识。
2.板书标题“自制酸奶”,并询问学生他们对自制酸奶有什么了解。
3.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家中是否有制作酸奶的经验,并了解其中的制作原理。
Step 2:探究酸奶的制作过程(1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所需材料。
2.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与传统牛奶的区别,强调“酸奶菌种”的作用。
3.提醒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Step 3:动手制作酸奶(20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教师向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并示范制作酸奶的步骤。
3.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注重安全和卫生。
Step 4:观察和总结(10分钟)1.学生观察酸奶的变化,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酸奶,并比较不同小组之间的成果。
3.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制作酸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与学生分享常见酸奶的口味和用途,拓展学生对酸奶的认知。
Step 5:课堂延伸(5分钟)1.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食材制作酸奶,如水果酸奶或巧克力酸奶。
2.邀请学生与家人分享自制酸奶的经验和成果。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向学生再次强调制作酸奶的过程和原理。
2.落实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察心得。
3.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建议:1.邀请一个家长或厨师专业人士来讲解制作酸奶的技巧和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科学课上教做酸奶教案
科学课上教做酸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难点:理解发酵过程和掌握酸奶的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容器、搅拌器等。
2. 实验条件:教室或实验室,需要有加热设备。
3. 教学内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你们知道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2. 讲解: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即利用酸奶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
3. 操作演示:老师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包括加热牛奶、添加酸奶菌、保持温度等步骤。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按照老师的演示进行酸奶的制作。
5.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酸奶的发酵过程,记录温度变化和酸奶的状态。
6. 总结讨论:学生就酸奶的制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技巧,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增强了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尝试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制作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酸奶的制作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意识不足,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发酵和微生物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
初中制作酸奶的教案
初中制作酸奶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会如何制作简单的酸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酸奶的制作原理。
2. 酸奶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1. 牛奶一瓶。
2. 酸奶一瓶。
3. 温暖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奶要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二、制作酸奶(10分钟)
1. 将牛奶倒入一个容器中。
2. 将酸奶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 将搅拌均匀的牛奶放入温暖的地方,如保温箱或暖气片旁边。
三、观察酸奶的变化(2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酸奶在温暖地方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注意酸奶的颜色、气味和质地的变化。
四、总结(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酸奶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和为什么要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菌种来制作酸奶,比较口感和味道的变化。
2. 学生可以研究酸奶的制作历史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并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酸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延伸,进一步深入研究酸奶的制作和相关文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备》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备原理和步骤;
2. 掌握制备酸奶的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酸奶的定义和功效;
2. 制备酸奶的材料和工具;
3. 制作酸奶的步骤;
4. 酸奶的保存和食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入酸奶的定义和功效,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好处和为什么要制作酸奶。
2. 理论讲解
介绍制备酸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讲解酸奶的制备原理和步骤。
3.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备实验,指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操作步
骤进行实验,并注意安全和卫生。
4. 实验总结
让学生观察、品尝酸奶,并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制备过程和体验。
5. 归纳概括
归纳酸奶制备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思考酸奶的保
存期限和食用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价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评价他们是否理解酸奶的制备原理
和步骤;
3. 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评价他们是否对酸奶的保存和食用注
意事项有所了解。
五、教学资源
1. 酸奶制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 讲解酸奶制备原理和步骤的PPT资料;
3. 学生实验报告表。
六、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制备其他发酵食品的实验任务,如酸菜、豆腐等;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形式的酸奶制备方法。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酸奶制备》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
您有帮助!。
实验课自制酸奶教案中班
实验课自制酸奶教案中班
标题:实验课自制酸奶教案(中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量取、混合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教材准备:
1. 酸奶制作所需的材料:牛奶、酸奶菌种。
2. 实验工具:量杯、搅拌棒、容器等。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装有酸奶的小盒子,请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酸奶的认识和喜好。
探究(1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解释酸奶的制作过程:将牛奶加热至适当温度,混合酸奶菌种,静置发酵。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牛奶和一小勺酸奶菌种。
3. 学生观察牛奶的状态,然后加热至适当温度(教师提前准备好热水)。
4. 学生将酸奶菌种放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5. 学生将加酸奶菌种的牛奶倒入容器中,并封好。
实践(10分钟):
1. 学生将容器放置在适当温度的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可提醒学生注意时间)。
2. 学生可以在等待的过程中进行其他活动,如读绘本、讨论酸奶的好处等。
总结(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发酵后的酸奶状态和味道。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酸奶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总结酸奶制作的原理和过程,并强调发酵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
1. 学生可以自行尝试加入水果或其他食材,制作不同口味的酸奶。
2. 学生可以绘制制作酸奶的步骤图,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
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参与程度,以及总结和分享时的表达能力。
做酸奶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 学会使用酸奶发酵剂和制作工具。
- 能够独立完成酸奶的发酵和制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生(四年级以上)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或专用教室,配备酸奶发酵设备、无菌操作台、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记录本等。
五、教学材料1. 酸奶发酵剂2. 牛奶(全脂或低脂)3. 玻璃杯或塑料杯4. 无菌手套、口罩5. 计时器6. 温度计7. 实验记录本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学习和初步实践1. 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大家平时都喝什么饮料?有没有人喝过酸奶?”- 简单介绍酸奶的历史和营养价值。
2. 理论讲解:- 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包括乳酸菌的作用、发酵过程等。
- 讲解酸奶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示范操作:- 教师现场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包括牛奶加热、冷却、添加发酵剂、密封、放置等步骤。
4. 学生分组实践:-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制作材料。
- 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步骤完成酸奶的制作。
5. 实验记录:-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发酵时间、温度变化、酸奶状态等。
第二课时: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1. 实验结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酸奶制作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2. 结果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影响酸奶发酵的因素。
- 学生讨论并总结酸奶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价值。
-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4. 课后作业:- 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不同的酸奶口味,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六年级《做酸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便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4. 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自己动手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黄豆、纸杯、导学案等。
2.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搜集的细菌和酸奶的各种资料。
附:板书设计做酸奶细菌乳酸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做酸奶》学情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二课。
做酸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做一做。
起初,打算带着学生在班级一起制作酸奶,但到班级一问,很多孩子家里都有自制酸奶的仪器(酸奶机),我想:与其在教室和孩子一起做,不如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做这个实验,既然购买了仪器,肯定是想尝试做酸奶,或者已经制作过酸奶,家长也有一定的经验,于是,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认认真真”的在尝试做一次酸奶,让孩子从实验的准备开始到最后酸奶的形成,都要详细的了解,并及时的记录相关内容,拍下照片尤其是视频作为资料留存。
学生代表通过课件向全班汇报制作酸奶过程。
通过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可以帮助整个班级的成员回顾做酸奶的过程,另外听取别人的汇报可以清楚的比较出自己与别人的区别,从而找出操作步骤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加深了对酸奶制作的过程。
通过阐述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小组和其他同学的思考,通过自我解决问题来提升对试验中所遇问题的思悟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式合作形式,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开展讨论,然后发表意见,这是一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学式合作形式,通过教师的总结,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梳理,让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做酸奶教学设计范文
做酸奶教学设计范文酸奶是一种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如蛋白质、钙、维生素等。
酸奶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且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份关于如何制作酸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2.掌握制作酸奶所需的基本材料和工具;3.学会制作普通酸奶和水果酸奶。
教学准备:1.材料:牛奶、酸奶菌或酸奶粉、水果(可选);2.工具:奶锅、温度计、密封容器、勺子;3.图片或视频资源:演示制作过程。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简单介绍酸奶的特点和受欢迎程度;2.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吃酸奶吗?为什么会选择酸奶?有没有自己动手制作过酸奶?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而制成的,乳酸菌会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2.解释酸奶的营养价值:酸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有助于增加肠道益生菌,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3.介绍酸奶的分类:普通酸奶、希腊酸奶、水果酸奶等。
三、制作普通酸奶(30分钟)1.准备工作:将牛奶加热至80℃,杀菌并破坏原有的菌群;2.冷却牛奶:将加热后的牛奶冷却至40℃左右的适宜发酵温度;3.添加酸奶菌或酸奶粉:根据包装上的使用说明,添加适量的酸奶菌或酸奶粉;4.充分搅拌:使用勺子或搅拌器搅拌牛奶,使酸奶菌均匀分布;5.封闭容器:将酸奶倒入密封容器中,并封闭容器,防止空气进入;6.发酵:将封闭的容器放置在适当温度下(一般为30-40℃),让酸奶菌进行发酵;7.检查结果:根据发酵时间和个人口感,检查酸奶是否已经发酵完成。
四、制作水果酸奶(30分钟)1.准备水果: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搭配酸奶的水果,如草莓、蓝莓、桃子等;2.搅拌水果:将水果切成小块,使用搅拌器或食物加工机将水果打成泥状;3.加入酸奶:将适量的水果泥加入普通酸奶中,搅拌均匀即可。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酸奶的步骤和要点;2.邀请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并提供反馈;3.分享酸奶的其他用途和健康益处,激发学生对酸奶的进一步探索。
手工酸奶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 掌握手工酸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制作酸奶的工具和材料。
- 能够独立完成手工酸奶的制作。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健康食品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对象适合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四、教学材料1. 主材料:- 牛奶(全脂或低脂均可)- 酸奶发酵剂(凝固型或搅拌型)- 玻璃杯或陶瓷杯- 纱布或干净布巾- 温度计- 烤箱或保温箱2. 辅助材料:- 糖(可选)- 果粒、果酱等装饰材料(可选)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各种酸奶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的吗?2. 讲解制作原理- 解释酸奶的制作原理,即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使其变酸变稠。
- 讲解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营养价值。
3. 演示制作过程- 教师现场演示手工酸奶的制作过程,包括:- 牛奶的预处理(加热、冷却)- 添加发酵剂- 装杯- 密封- 发酵4. 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配备一套材料。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发酵与观察- 将制作好的酸奶放置在恒温环境中发酵。
- 学生定时观察酸奶的变化,记录发酵过程。
6. 成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酸奶成品,分享制作心得。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酸奶的品质,如口感、外观等。
7.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不同口味的手工酸奶?- 分享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如泡菜、酸奶果冻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酸奶制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合作能力。
3. 酸奶成品的品质和学生的满意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做酸奶教学设计方案
做酸奶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营养价值。
2、学生能够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成功制作出酸奶。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关键步骤。
(2)掌握酸奶制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要点。
2、教学难点(1)如何控制酸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理想的口感和品质。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所需材料和工具、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纯牛奶、酸奶菌粉、白糖、电子秤、不锈钢锅、勺子、酸奶机、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制作酸奶的教学视频、PPT 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那你们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酸奶。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牛奶中的乳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乳酸,使牛奶的 pH 值下降,蛋白质凝固,从而形成酸奶。
(2)讲解制作酸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它们的作用。
(3)重点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如清洗工具、消毒容器等。
3、教师演示(10 分钟)(1)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现场演示:用量杯量取 500 毫升纯牛奶倒入不锈钢锅中。
加入 50 克白糖,用勺子搅拌均匀,直到白糖完全溶解。
将牛奶加热至 40℃左右,关火。
往牛奶中加入 1 克酸奶菌粉,搅拌均匀。
将搅拌好的牛奶倒入一次性杯子中,用保鲜膜密封。
将杯子放入酸奶机中,设置发酵时间为 8 小时。
(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