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因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就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单独讲解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这部分还不够,如果仔细思考,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主要的问题就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认识。
对这个问题,不少学生也非常重视,提出很多疑问经常和老师探讨,对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回答。
确实,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以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改革,但国有企业至今仍然活力不足,难道是市场经济不能容纳国有经济吗?因此,必须讲清楚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是讲好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关键,也是解决学生对此问题困惑的关键所在。
一、从理论入手,说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依据
在讲解邓小平经济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时,必须结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以加深对所研究对象的认识。
有些学生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其依据之一是:马克思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即不存在商品经济,所以他们认为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结合也就成为不可能。
马克思受其所处时代的限制,其设想与我们今天所处的实际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们应当告诉学生不应教条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设想,而是应当全面分析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整体思路。
其实,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那是指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不再需要保留商品经济,而不是说公有制与商品生产是互相排斥的。
因此,我们并不能得出在某一社会主义国家或其某一发展时期就绝对不需要商品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能够硬把这个特殊的情况套用到马克思的理论里去吗?显然不行,如果非要那样理解,就是教条化、简单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仔细研究马克思的有关理论,我们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完全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制(或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生产经营单位)。
马克思所
讲的所有制不仅仅是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它还包括在归谁所有的基础上,谁是生产主体的问题,生产资料如何与劳动结合的问题,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和新增资产等属于谁、如何进行分配、如何再生产问题等。
在目前我国所有制的发展阶段上,还普遍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还存在着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形式。
在国有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共同的所有关系使他们产生利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依靠劳动谋生的劳动者,由于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还具有质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物质利益差别,从而要求劳动者和各经济单位也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必然要求通过劳动力商品化来实现。
国有经济的运行必须承认并体现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差别性。
另外,在国有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财产关系、人力资本和经营权益上的某些差别,也需要通过商品交换即市场机制发生联系。
过去我国对国有经济实行“国有国营”的方式,片面强调社会主义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共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的一致性,而忽视劳动者因劳动的质和量的差别而客观上存在经济利益的差别性,甚至对国有经济单位之间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搞无偿调拨,极大地挫伤了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所以在公有制条件下,同样存在市场经济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
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启迪了我们的思路。
为了探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为了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适应公有制的市场经济体制,二十多年来我们先后走过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不断深化认识的历程,并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992 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批驳了“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错误观念,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个讲话指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从根本上确立了公有制可以而且应该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论断。
从而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寻找联系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理论上讲清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还需要讲清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否具有兼容性,为此,必须分析它们的结合点。
首先,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合理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使生产资料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市场经济则使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成为现实,这是一种最有效率的经济形式。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互相兼容。
其次,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的一种方法,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生就与私有制相匹配的。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的手段。
任何运行机制都是在一定社会基本制度下存在和运转的,不可能脱离社会基本制度而独立存在、孤立运转。
在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不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就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
我们绝不能撇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抽象地谈论市场经济,而要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使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也就是说要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结合起来理解,两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割裂。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这是我们的创造,我们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闯出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路。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运行方式,要想在公有制经济中发挥出作用,关键在公有制本身如何适应市场经济。
说到底,就是如何使公有制的载体——公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
改革以来,我国不断调整所有制结构,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公有制自身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使公有制企业变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为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创造条件。
公有制改革先是沿着改变原有公有制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思路进行,如给企业下放经营自主权、改变经营方式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形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改变企业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坚持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使用;坚持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经过反复的改组和改造,已逐渐摆脱了依赖于政府的被动局面而转向依赖市场。
由于成了合格的市场主体,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它的价值,市场经济的作用也得以发挥。
三、抓住关键点:公有制经济的不断改进
即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具有兼容性,也还必须把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更大限度地激活,这就需要针对公有制
经济如何完善提出具体措施,目前最大的事实就是搞活国有企业,这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点。
当前,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看到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既没
有真正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和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没有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而没
有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完全结合还远未实现。
市场经济如何适
应公有制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 怎样对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改造 , 使其符合市场经济
的基本要求 , 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 应当做好如下三项工作 :
第一,国有企业应继续进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在公司制企业中,最终财产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出资人享有终极所有权,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
企业凭借其法人财
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而不受政府随意干预。
在公司制下的公有制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入股和认购股票形式,
完全与市场经济衔接起来。
只要国有企业能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则办事,结
合就是必然的事实。
第二 ,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五大报告指出 :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
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国有制实
现形式。
为此 , 报告对公有制经济作了新的界定 :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 还包括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应该说 ,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公有经济成分 , 是最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公有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就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一个重要
表现。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 , 由企业
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制企业 , 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 , 中外
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 , 国家和
集体行使所有者的权益。
在混合所有制中 , 存在多个投资主体 , 彼此形成既紧密合作又互相约束的关
系 , 这种不同利益主体在维护自己的投资利益时 , 实际上也维护了其他投资主体的利益。
对国有资产来
讲 , 依靠其他所有制的力量 , 使自身具有了合理的发展形式。
为此 , 必须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第三,公有制经济要在竞争领域锻炼竞争能力 , 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十五大提出要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
性调整 , 其战略重点立足于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 而在其他领域要相应收缩 , 这无疑是一个有远见的战略构想。
但有人借此而推出“ 国有资产要从竞争性领域中全面而彻底的退出”的
结论 , 这种认识是对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重要地位的一种淡化 , 极不利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这就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必须以市场竞争为主体,而且是最主要的
主体全面参与竞争。
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也是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起主要作用、发挥有效控制力的先决条件。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应当让各种所有制在市场上驰骋,为什么非要让公有制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呢?中央对国有
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要改变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不是要求国有经济全面退守于非竞争性、
非盈利性的基础部门和公益行业。
虽然国有经济由于面铺得太广而效益低下,普遍亏损,但不能以此为由
最终得出国有经济不能成为竞争领域中的市场主体的结论。
相反,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正说明国有经
济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我们更有必要将其置于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提高它的
竞争力,为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铺就一条宽广的道路。
公有制经济不能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另一因素是,所谓重要行业、关键领域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是重
要行业、关键领域,明天就可能不是,而竞争性领域未必就不会不是一国的关键领域。
如果国有经济全面
退出竞争性领域,而让那些规模小、效益差的私企等去参与竞争,走向国际市场,结果可想而知。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目的,是要把公有制的优点与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有机结合,中国的经验证明,尽管目前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但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