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工具。
教材:教师将根据学生年级和水平选择合适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导论》等。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教学。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大致时间分配:单元一: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1节课)-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单元二: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2节课)- 解释供求关系的概念和原理- 讲解市场交易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市场交易活动,以加深对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的理解单元三:消费与储蓄(2节课)- 教授消费与储蓄的概念和原理- 分析消费与储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计划,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单元四:投资与经济增长(2节课)- 介绍投资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培养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单元五: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2节课)- 探讨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培养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以衡量他们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提前准备充足的教案材料和教学资源。
2. 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经济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了解价格机制的作用,认识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
2. 价格机制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3. 消费者选择理论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4. 企业成本、收益分析与企业决策。
5.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经济活动的关注。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价格机制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经济新闻或事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原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5. 角色扮演:模拟市场交易过程,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企业家的角色。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经济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与评价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市场经济中某个现象的分析论文。
2.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等。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认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
教学重点: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难点: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关注哪些经济现象?比如:物价上涨、股票市场、消费者权益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经济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二、新课讲授1. 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 解释经济、经济活动、经济制度等概念。
- 举例说明经济现象。
2.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介绍市场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 分析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
- 比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市场经济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看法。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市场经济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新课讲授1. 市场经济与消费者权益- 介绍消费者权益的概念和内容。
- 分析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学习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2. 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介绍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具体措施。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市场经济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节约资源和环保的认识。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篇1一、总体思路以课程标准、省颁的《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复习课模式,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能力。
具体讲:1、以培养考生的学习方法为根本。
考能力知识是基础,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方法具有根本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有了一定文化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应把培养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摆在最突出的位置,高考中这失分那失分,根本原因是学、练、考不得其法。
2、以全面培养素质为目标。
指导学生以全面的联系观点抓学习,在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身心保健活动,又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促进文化学习兴趣与效率的不断提高。
3、以考生为主体。
考试中取得成功取决于考生自己,讲方法、练素质,也取决于学生积极性,在政治课教学复习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总之,要引导学生抓住根本,把握方法,跳出题海,提高效率。
二、具体设计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根据学生实际,依纲据本,系统全面复习高中政治高考考点,逐一落实,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参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
②措施:第一: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模块安排按单元从考点、重难点、易混点、典例分析、讲练结合、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第二:一定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漫画取材于课本,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可适时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第三:加强学法指导,重视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尤其加强探究题、评析题的解题技巧训练。
第四:继续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把时政学习常态化,“化整为零”。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生产、消费、交换、市场、价格、价值、供需等。
2. 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
3. 经济决策:消费观念、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应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经济活动,提高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生活的意义。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资源、生产、消费、交换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典型的经济案例,如价格变动、市场供需等,让学生体会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经济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经济生活的认识。
5. 经济决策指导:讲解如何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如消费观念、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等。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经济活动,如模拟市场交易、投资理财等,提高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模拟经济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正确经济观念的树立: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经济行为,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经济观念的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生活》2.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案例3. 模拟经济活动道具:如货币、商品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重要性。
高中经济生活理财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投资理财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储蓄存款、股票、债券等常见投资工具的特点和风险。
- 学会制定个人理财计划和预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运用理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注重资金安全与收益平衡。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个人和家庭的财务。
教学重点:1. 投资理财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投资工具的特点。
2. 个人理财计划和预算的制定。
教学难点:1. 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2. 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相关教材、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理财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投资理财知识。
二、讲授新课1. 投资理财的基本概念- 教师讲解投资理财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学生思考投资理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常见投资工具的特点- 教师介绍储蓄存款、股票、债券等常见投资工具的特点。
- 学生分析各种投资工具的优缺点,了解其风险与收益。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投资理财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理财问题。
二、讲授新课1. 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 教师讲解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理财计划。
2. 预算的制定- 教师讲解预算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2经济生活第2单元教学案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课 框 题 题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课 课 目标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②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③懂得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我国的中心工作;⑤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③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1 课时 【学习步骤】如下 导学案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 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 决定的。即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___;②生产决定消 费 的 __________ ; ③ 生 产 决 定 消 费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生 产 为 消 费 创 造 ___________。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 自主探究 、促进___________。②消费 的质量,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___________;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 _____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___________, 能提高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四个环节的关系:直接 是连接 与 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 过程是起 和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设计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提高学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投资观。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3. 理财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理财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理财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什么制度在支撑。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理财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权益,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3) 理财的方法和技巧:讲解理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投资观。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以及理财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看看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是否具备理财的意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写一篇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财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访谈:对部分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财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生活中经济学教案

一、生活中的供需关系1. 教学目标:了解供需关系的基本概念;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关系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2. 教学内容:a. 供需关系的定义与原理;b. 现实生活中供需关系的应用案例;c. 供需关系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供需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关系的应用案例;c.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供需关系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
4.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供需关系的重要性;b. 讲解供需关系的定义与原理;c. 分析现实生活中供需关系的应用案例;d. 讨论供需关系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e.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教学评价:a.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供需关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供需关系应用的分析能力;c.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基本概念;分析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2. 教学内容:a. 价格与价值的概念及其关系;b. 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关系的应用案例;c. 价格与价值关系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b.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关系的应用案例;c.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价格与价值关系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
4. 教学步骤:a.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价格与价值的重要性;b. 讲解价格与价值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c. 分析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关系的应用案例;d. 讨论价格与价值关系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e.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教学评价:a.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价格与价值的基本概念的理解;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关系应用的分析能力;c.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一、教学设计思路: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
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
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
(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 6.教学流程: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
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1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目标导航1.知识目标:⑴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
⑵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一小康的提出“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方案二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政治教材:《经济生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地位。
2. 使学生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4. 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地位。
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3. 正确的消费观及理财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2. 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事例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经济制度吗?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地位。
2. 举例说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学生要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包括五项权利和要营造好的消费环境。
2. 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等。
四、情景模拟1. 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维权过程。
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改好

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概念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市场与竞争2.1 市场与市场机制理解市场的概念与特性掌握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2.2 竞争与竞争政策了解竞争的概念与作用学习竞争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消费者需求与供给理解消费者需求与供给的概念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3.2 价格与市场均衡学习价格的决定与变动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 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掌握生产要素的概念与分类了解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4.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学习短期与长期成本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短期与长期成本的分析方法第五章:市场经济体制5.1 市场经济的特点与优势理解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局限性5.2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调控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学习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手段与政策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测量理解经济增长的定义学习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6.2 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掌握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分析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案例第七章:货币与金融市场7.1 货币与货币制度理解货币的概念与职能学习货币制度的构成与类型7.2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类型了解金融工具的特点与作用第八章: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组织8.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学习国际贸易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8.2 国际经济组织与全球化了解国际经济组织的类型与作用学习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九章: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9.1 经济危机的类型与影响理解经济危机的定义与类型分析经济危机对经济的影响9.2 经济危机的应对与预防学习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探讨经济危机的预防策略第十章:中国经济的特点与发展战略10.1 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10.2 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探讨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学习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经济学基础:理解经济学的概念和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学习经济学的前提。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

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纸币。
支票和信用卡。
外汇和汇率。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试。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
人民币外汇牌价。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说明应该正确对待金钱。
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导入法。
介绍货币简史和世界各国货币趣闻,还可以采取由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2)采取讨论和辩论法。
(3)社会调查法。
(4)类比法。
(5)比较法。
(6)热点分析法。
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知识纵横:(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经济的概念,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经济的概念,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经济现象的分析。
2.难点: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经济学知识,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吗?”2.知识讲解(1)讲解经济的概念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以供求关系为例,讲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价格、弹性、市场均衡等。
(3)讲解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
3.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案例,如:“某城市近期房价上涨,请同学们分析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
(2)收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正确率。
3.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积极思考。
3.作业和考试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经济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经济学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经济生活第1单元教学案

-3-
《经济生活》必修 1 第一单元
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所以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在这里仍然可以以直尺为例,直尺之所以可以衡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是因为它本身有长度。 担当主体:观念中的货币。先请学生回答他是如何理解何为观 念中的货币的,然后结合 P6 的探究活动简要分析,如自行车的标价 是 380 元/辆,问学生当你们看到这个价格标签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 知道了 380 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需不需要放 380 元钱在旁边呢?学 生回答不需要,教师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这里价格只是用来表现 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实现。 价格: 首先请学生回顾第一目的相关内容后讨论回答:在货币产 生前,如果你要实现一只羊的价值有什么方法?那么在货币产生后比 如说现在同样你要实现一只羊的价值又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货币产生前:一只羊=一把石斧 =一匹布 实物形式 =„„ 货币产生后:一只羊=200 元 货币形式 从而推导出价格的含义:指的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 的商品价值。 (提示学生课后思考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 (2)流通手段职能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用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了 解即起的是桥梁的作用) 。 商品流通 含义:指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与货币产生前的物物 交换进行比较,一个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和卖同时进行,其公式 是商品—商品;一个是以货币为媒介,买和卖分离,其公式是商品 —货币—商品) 提示学生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探究】货币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 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如果不是该如何衡量。 【学生讨论】 教师举例分析:假设社会上只生产一种产品,它的待售数量是 1 万件,单价为 10 元,货币流通次数为一,让同学计算此时需要多 少货币量。 学生答需要 10 万, 由此得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这一知识点在课堂上不展开讲解,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自主巩固 其计算、正反比关系等等)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其他职能 提示学生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贮藏手段职能。与我们日常生活 中的储蓄是不是一回事;一是要将支付手段职能与流通手段区别; 一是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具有哪些作用。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 2 课时) 待售商品量 X 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
生活中的经济学教案,全面掌握经济生活实用技能

生活中的经济学教案,全面掌握经济生活实用技能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商品交换的一门社会科学。
在生活中,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预测经济走势、做出理性的决策等,因此掌握经济学知识对于我们的经济生活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全面掌握经济生活实用技能呢?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经济学的教案,帮助你全面了解经济生活实用技能。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1 市场供需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影响着供求,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
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价格波动和供求情况。
1.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个人为追求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了解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1.3 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
了解劳动分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
第二部分:消费者行为和消费理论2.1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人们在某种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每次消费所获得的额外效用。
了解边际效用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做出消费决策,从而达到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2.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应程度。
了解价格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市场运作规律,做出更加理性的消费决策。
2.3 消费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的科学。
了解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消费动机,从而更加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第三部分:生产和市场结构3.1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在市场中各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了解市场竞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3.2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少数生产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的市场结构。
了解垄断市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现象和垄断者的行为特点。
3.3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种行为对一个人造成的“外部”成本或收益。
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改好

经济生活集体备课教案改好第一章: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让学生理解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经济生活的定义和特征经济生活的个人和社会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生活的定义和特征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生活基本概念的相关章节投影仪:用于展示经济生活的实例1.5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经济生活的概念2. 讲解:讲解经济生活的定义和特征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二章:经济活动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不同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经济活动的类型和特点不同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4 教学资源:教材:经济活动类型和相关案例的相关章节投影仪:用于展示不同经济活动的实例2.5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经济活动的概念2. 讲解:讲解经济活动的类型和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章:市场经济体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4 教学资源:教材: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章节投影仪:用于展示市场经济体制的实例3.5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2. 讲解:讲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四章:个人经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经济生活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及组成 ) 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 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国有独资 股份制
组成: 组成:
(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为主体)
(4)储蓄的分类和特点 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 活期 储户可以随时存入和提取, 不规定存期 种类 定期 事先约定期限 活期 不 同 点 特点 点 , 定期
单选:储蓄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单选:储蓄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 C 的是( 的是( )
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 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 其它业务: 其它业务: 代理保险、等业务. 代理保险、等业务.
(3)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作用
第一、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 第一、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 筹集和分配资金 使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使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第二、 第二、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 信息, 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提供必要的依据。 必要的依据 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三、通过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 第三、通过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 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可以优化 监督和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优化 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单选:商业银行以“存款第一” 单选:商业银行以“存款第一”为宗旨 的根本原因是( 的根本原因是( ) B
A.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B.存款是商业银行取得利润的基本前提 存款是商业银行取得利润的基本前提 C.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的唯一资 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经营活动的唯一资 金来源 D.存款的所有者是商业银行的“上帝” 存款的所有者是商业银行的“ 存款的所有者是商业银行的 上帝”
1.便捷的投资 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便捷的投资 储蓄存款
(1)储蓄的含义 )
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 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 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 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 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 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中央银行
性质:国家机关, 性质:国家机关,政府部门
我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国 银 行 商业银行 性质: 性质:企业 的 分 国家开发银行 类 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计算:李某2004年11月存入20000元 定期二年, 计算:李某2004年11月存入20000元,定期二年, 2004 月存入20000 利率为2.1 ‰.请问: 利率为2.1 ‰.请问: 二年到期后的利息总额是多少? 二年到期后的利息总额是多少? 实际可得利息是多少? 实际可得利息是多少? 1. 20000×2.1 ‰ × 12×2=1008(元) 12× = × 1 元 2. 1008-1008×20%=806.4(元) - × = 元
我国的储蓄机构: 我国的储蓄机构:
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 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注意: 注意:储蓄机构不都是银行机构
(2)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式 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 ①含义: 含义: 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也是人们从 唯一收益 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②计算 利息=本金×利息率×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公式: 公式: 注意: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注意: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20% (3)利率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便捷的投资 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 便捷的投资
(1)储蓄的含义、储蓄机构 )储蓄的含义、 (2)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式 (3)利率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利率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4)储蓄的分类和特点
2.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及组成 )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作用
A.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越高,利 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利息率越高, 在本金和存期一定的条件下 息越多 B.在利息率和本金一定的条件下,存期越长,利 在利息率和本金一定的条件下, 在利息率和本金一定的条件下 存期越长, 息越多 C.利息与本金、存期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利息与本金、 利息与本金 存期成正比, D.在存期和利息率一定的条件下,本金越大,利 在存期和利息率一定的条件下, 在存期和利息率一定的条件下 本金越大)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基础业务) 存款业务 (基础业务) 主体业务 盈利的主要来源) 业务、 主要来源 贷款业务 (主体业务、盈利的主要来源) 贷款的分类: 贷款的分类: 工商业贷款 消费者贷款 真实性、谨慎性、 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 贷款的原则: 贷款的原则: 结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