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外国公司把电影带入中国,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开始。

但是,在战乱、动荡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电影一度停滞不前。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电影才开始进入了起飞阶段。

50年代,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中国电影产业,以此为国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6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电影人,他们将时代背景与艺术完美结合,创作出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经典电影。

70年代是中国电影业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既有表现现实的革命电影,也有反映人性的艺术电影。

80年代,电影市场进入市场化,电影票房成为电影产业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这时,王家卫、张艺谋等导演崭露头角,他们创造了一大批国际级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产业树立了国际形象。

90年代,电影市场火爆,电影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期。

大量国产电影涌现,电影市场占据了中国文化市场的重要地位。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电影产业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票房第二大、规模最庞大的电影市场。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达到了642亿元人民币,几乎是北美市场的两倍。

到2021年1月25日,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已达到58.1亿元人民币。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1. 产业政策的支持:政府吸纳了民间力量,大规模刺激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2. 新的商业模式: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使得电影行业逐渐进入了新的时代,例如电影联营、IP制作、广告赞助等等,都为电影产业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3. 投资人的参与:电影市场的变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他们愿意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影制作中,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1. 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影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而且在国际市场也逐渐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从单一的艺术创作到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1. 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票房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电影总票房已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国内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热情不减。

2. 国际市场逐步开拓中国电影已经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在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作品不断斩获奖项,多部华语电影也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成功尝试。

可见,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3. 形式题材多元化在类型题材上,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传统的古装剧、现代商战剧,逐渐融入了科幻、奇幻、动作等元素,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市场。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题材,如纪录片、动画片等,大大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4. 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制作公司和从业人员。

从电影策划、制片、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发行、宣传等环节,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

电影投资和融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 国产电影艺术水平逐步提升国产电影的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有高水平的电影作品面世。

一些电影作品在叙事手法、影像表现、剧情创新等方面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整体品质。

1. 强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城乡差距的缩小,电影普及度将得到提升,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最新2018】长春电影制片厂倒闭-word范文 (9页)

【最新2018】长春电影制片厂倒闭-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长春电影制片厂倒闭篇一: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来源:中国影视资料馆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电影制片厂是一个同时占有崇高和亲切的名词。

今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过得怎么样?本报撷取了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综合电影厂,以及两家富有特色的专业电影厂,制作这一专题,意图以它们为代表,呈现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生存现状。

在历史光辉的映照下,这些制片厂的未来需要人们关注。

六十年长影:消逝还是新生?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也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各类片种的第一部影片均为东影创造。

长影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到上世纪80年代,长影已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能,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从1993年至今,除《七七事变》等少数几部主旋律电影引起一些关注,长影影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年投产数量十分有限??“六十年,长影的生命到了最后周期。

如果说‘长影集团’这四个大字还在,伪满留下的这栋小白楼还在,它还没完全死。

但厂房没了,人也没了。

在我眼中,它已是名存实亡。

”胡昶站在正对长影大门的毛主席像下说道。

不久前,两个拍电影百年记录片的编导在离开长影前送给胡昶一张照片:通向长影的大道上残存着积雪,只有主席像茕茕孑立,周围是一片荒凉的工地。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毛主席也无奈。

两个编导在离开长影时对胡昶说,长影这绕不开的一节怎么办呢?留下一个空白画面吗?老厂区被拆,长影历史已变得残破不全“长影六十年,前五十八年和我有关,后两年和我没关。

”退休整两年的胡昶说道。

1985年,长影四十岁生日之际,胡昶完成了《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一书。

迄今,这仍是最详实的一部长影史。

但是,随着两年前,占地21公顷的老厂区被拆,这部历史也已变得残破不全。

低谷里的中国影业

低谷里的中国影业

低谷里的中国影业
庾晋[1];周洁[2]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1(000)007
【摘要】J据统计,1991年全国票房收入是24亿, 1998年为14.4亿元, 到1999年,虽然有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纪念“五四” 运动80周年、澳门回归等重大活动,但票房收入却在1998年的基础上下降了近50%,统计数字为8.1亿元。

在生产上,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仅15%的影片盈利,70%的影片亏本,15%的影片持平。

国有电影制片厂依靠政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庾晋[1];周洁[2]
【作者单位】[1]广西桂林;[2]广西桂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92
【相关文献】
1.农业硅谷里的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老科协为“三农”服务小记 [J], 冯伟钢
2.宇能:中国电谷里的"神秘"企业 [J], 冯谊;余小艳
3.行走在高山峡谷里的“追梦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室执行主任杨祝良 [J], 何家票;吕六花;罗罡(摄影)
4.全球影业萎缩中国票房复苏点亮希望 [J],
5.从“中国打入好莱坞”到“好莱坞打入中国”,看中外影业的融合发展之路 [J], 张慧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调查

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调查

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调查2005年:中国电影100周年华诞,广电总局把2005年确定为“电影发展年”,将有重点地促进整个电影业的发展。

·北影、西影、上影、长影,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过得怎么样?·专题撷取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综合电影厂,以及两家富有特色的专业电影厂,制作这一专题,意图以它们为代表,呈现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生存现状。

北影:一块留在心中的“金字招牌”北影主办公楼门前橱窗里的喜报已经发皱,喜报的内容是《看车人的七月》获蒙特利尔电影节大奖。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徐万涛摄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在北京城区地图上,只被标记成一个红点。

然而在众多的中国电影从业者的心中,那个红点几乎可以被放大成一座圣殿———这里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所在地。

199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其他七个广电部直属单位被合并整组为中国电影集团,曾经代表着辉煌与荣耀的工农兵厂标从此消失在大银幕上,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电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汉字。

但是今天,当记者再次走进北影厂,探询它广为人知又充满神秘的历史的时候,从那些头发花白、话音颤抖的老北影人的眼中依然能读出曾经属于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北影厂不在了,但是它的精神不会也不可能消失,它是中国电影的金字招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

”在中国电影集团的规划中,通过置换土地的方式将在京郊怀柔建起一座规模巨大、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的影视基地,年内即可破土动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牌将从这里永远地消失……厂址变迁1949年4月21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北平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

当时的厂址位于今天西城区新街口的科影厂内。

1956年,北影厂在安定门外的小关选定新厂址。

1960年北影迁入新厂区。

“文革”期间,江青将北影干部职工全部驱逐出厂,下放干校,同时将原厂区废弃,并于1973年在北三环中路77号建起了新厂。

2005年,中影集团开始规划在怀柔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现北影厂的生产区将被彻底改造。

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

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

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来源:中国影视资料馆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电影制片厂是一个同时占有崇高和亲切的名词。

今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过得怎么样?本报撷取了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综合电影厂,以及两家富有特色的专业电影厂,制作这一专题,意图以它们为代表,呈现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生存现状。

在历史光辉的映照下,这些制片厂的未来需要人们关注。

六十年长影:消逝还是新生?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也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各类片种的第一部影片均为东影创造。

长影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到上世纪80年代,长影已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能,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从1993年至今,除《七七事变》等少数几部主旋律电影引起一些关注,长影影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年投产数量十分有限……“六十年,长影的生命到了最后周期。

如果说‘长影集团’这四个大字还在,伪满留下的这栋小白楼还在,它还没完全死。

但厂房没了,人也没了。

在我眼中,它已是名存实亡。

”胡昶站在正对长影大门的毛主席像下说道。

不久前,两个拍电影百年记录片的编导在离开长影前送给胡昶一张照片:通向长影的大道上残存着积雪,只有主席像茕茕孑立,周围是一片荒凉的工地。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毛主席也无奈。

两个编导在离开长影时对胡昶说,长影这绕不开的一节怎么办呢?留下一个空白画面吗?老厂区被拆,长影历史已变得残破不全“长影六十年,前五十八年和我有关,后两年和我没关。

”退休整两年的胡昶说道。

1985年,长影四十岁生日之际,胡昶完成了《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一书。

迄今,这仍是最详实的一部长影史。

但是,随着两年前,占地21公顷的老厂区被拆,这部历史也已变得残破不全。

穿过一条崎岖的土道和一片破旧的工棚,胡昶带记者追寻着长影的昔日。

全国最大的洗印车间只剩下一面断壁。

录音车间已化作一片商品房。

承载了几代长春人电影情结的长影剧场,只留下一块锈迹斑斑的迪迪歌舞厅的招牌。

2024年民族电影生存研究论文

2024年民族电影生存研究论文

2024年民族电影生存研究论文一、民族电影的生存现状当前,民族电影的生存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内外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类型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的选择也愈发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电影往往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资金匮乏。

由于民族电影的市场号召力相对较弱,往往难以吸引足够的投资。

这导致民族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无法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再次,人才流失。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才选择投身商业大片或国际电影的制作。

这使得民族电影在人才储备上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培养出足够的专业人才。

最后,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缺乏对民族电影的有力扶持。

这使得民族电影在发展中缺乏足够的政策保障。

二、民族电影的生存策略针对民族电影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生存策略:首先,注重内容创新。

民族电影应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同时,也应注重与时俱进,关注当下社会的热点和观众的需求,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吸引观众的眼球。

其次,拓宽市场渠道。

民族电影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举办电影展映等方式,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也应加强与商业院线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放映机会,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民族电影的魅力。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

民族电影应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电影人才,为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民族电影事业。

最后,争取政策支持。

民族电影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

同时,也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民族电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民族电影的发展路径在探讨民族电影的生存策略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进一步思考其未来的发展路径。

八大电影制片厂的现状图鉴

八大电影制片厂的现状图鉴

八大电影制片厂的现状图鉴当民营影视公司已然占据了电影市场近乎绝对的市场份额,当人们讨论的话题越多越多地集中在这些公司的股价涨幅和业绩变化时,有一批被称为“制片厂”的电影企业,已经退到了这个舞台不再耀眼的位置。

那些在国产电影百年辉煌的发展史中,曾经留下过深刻烙印的国有制片厂们,似乎已在国产电影的市场化滚滚浪潮中被吹散。

无论是年初“八一电影制片厂”被裁撤,留下最后一段《芳华》;还是更早些时候,北影厂、长影厂陆续退出历史舞台,像上一辈人所熟知的“八大国有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似乎都没能逃脱这股浪潮的侵袭,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那么,为何这些国有制片厂们没能迎来新世纪的曙光,反而成为时代的“弃儿”,只能空忆往昔峥嵘岁月呢?八一厂被裁撤、北影厂被拆转企改制前后的今昔之比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成立于1954年6月,下辖演员队、导演室、摄影室、美术室、制片室、化服道车间、置景车间,是八一厂故事片生产的主要部门。

拥有近两万平方米的服装、道具仓库,存有北洋军阀、国民党军、美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的军服和中国历代各式服装约几十万套,并有三、四十年代美军、日军和中国军队各类效果、道具枪炮等装备,以及明清时期各类家具及军用、日用各类陈设道具数万件;有五个总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摄影棚,其中2号棚是国内唯一有玻璃珠银幕合成设备的摄影棚。

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基地始建于1993年初,18年以来在此基地已经拍摄过2400余部(集)电影、电视剧,造就了一大批电影、电视明星。

从纵横天地旅行网的介绍得知,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基地占地700多亩,18年来已先后建筑起各种建筑83300余平方米,有多种形式的外景拍摄景观,如古城楼、监狱、大车店、教堂、明清仿古街道、兵营、军火库、炮楼,等等,是全国惟一一家多功能军事影视生产基地。

201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倒闭-word范文模板 (9页)

201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倒闭-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长春电影制片厂倒闭篇一: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来源:中国影视资料馆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电影制片厂是一个同时占有崇高和亲切的名词。

今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过得怎么样?本报撷取了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综合电影厂,以及两家富有特色的专业电影厂,制作这一专题,意图以它们为代表,呈现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生存现状。

在历史光辉的映照下,这些制片厂的未来需要人们关注。

六十年长影:消逝还是新生?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也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各类片种的第一部影片均为东影创造。

长影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到上世纪80年代,长影已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能,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从1993年至今,除《七七事变》等少数几部主旋律电影引起一些关注,长影影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年投产数量十分有限??“六十年,长影的生命到了最后周期。

如果说‘长影集团’这四个大字还在,伪满留下的这栋小白楼还在,它还没完全死。

但厂房没了,人也没了。

在我眼中,它已是名存实亡。

”胡昶站在正对长影大门的毛主席像下说道。

不久前,两个拍电影百年记录片的编导在离开长影前送给胡昶一张照片:通向长影的大道上残存着积雪,只有主席像茕茕孑立,周围是一片荒凉的工地。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毛主席也无奈。

两个编导在离开长影时对胡昶说,长影这绕不开的一节怎么办呢?留下一个空白画面吗?老厂区被拆,长影历史已变得残破不全“长影六十年,前五十八年和我有关,后两年和我没关。

”退休整两年的胡昶说道。

1985年,长影四十岁生日之际,胡昶完成了《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一书。

迄今,这仍是最详实的一部长影史。

但是,随着两年前,占地21公顷的老厂区被拆,这部历史也已变得残破不全。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题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步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收益逐年大幅提高。

然而与美国等电影产业已趋向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较,规模偏小和资金短缺已成为抑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

怎样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实现中国电影的规模经济效应,成为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将从SCP分析框架下,结合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困境,研究以融资拓展、集团化经营等产业行为作为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绩效对策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对策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自1993年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影业也开始进行市场化探索,中国电影直到2003年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2005年,借助于2002年以来电影发展的趋势,加上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些年度契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年(2005-2013),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屡创新高,并且连续第8年超越进口大片;电影投资和融资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超过历史水平;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

我国人口众多,电影潜在观众堪称世界之最,这一庞大的电影市场被外国人称为有待开发的钻石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消费能力的中国人口已经达到2.5亿~3.5亿,其中大部分是城市居民,在未来的十年,这一数字有可能会翻一番。

在美国每人每年平均观看5部电影占世界人口25%的中国,每人只要多看一部,电影业得到的回报将是非常可观的,电影产业在中国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录像市场的扩大、有线电视的开通、卫星电视的前景,一方面争夺着电影观众,一方面因播放高品位电影节目而培养了观众,且它们都是以电影为核心的影像产业,这将使电影的市场价值倍受关注,为电影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影行业的现状资料

我国电影行业的现状资料

我国电影行业的现状资料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影产业在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电影市场规模、票房表现、创作质量以及行业挑战等方面,对我国电影行业的现状进行阐述。

一、电影市场规模当前,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日益壮大。

根据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642.66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5.4%。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逾60000块电影银幕,远超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市场。

二、票房表现中国电影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2019年,中国电影不仅在国内斩获了丰厚的票房,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例如,截至2019年,国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票房狂揽近52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而在国际市场上,贺岁档电影《唐人街探案3》更是横扫北美市场,以超过5.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华语片在海外市场的新里程碑。

三、创作质量中国电影的创作质量逐渐提高。

近年来,我国不少电影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融入了更多细腻、深沉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例如,导演冯小刚的作品《我不是药神》在2018年的上映后,引发了公众对药品问题的思考,并通过饱含温情的故事成功打动了观众的心。

同时,许多优秀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也纷纷涌现,为中国电影行业增添了活力。

然而,尽管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商业化导向严重制约了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

商业片在票房上取得了相对的成功,但在创意、艺术性方面的追求却不如人意。

一些电影公司过于追求商业利益,主打商业大片,使得一些良心之作难以在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放和优化。

虽然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好莱坞巨头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当前,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数量受到限制,这不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024年论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范文

《2024年论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范文

《论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篇一一、引言长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制片机构,自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影坛上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然而,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长影的生产遭遇了显著的下跌,这对于一个重要的制片厂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长影生产下跌的原因,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由于战后重建的艰难和资源分配的调整,电影行业也受到了影响。

首先,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投资减少,导致长影的资金来源受限。

其次,随着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兴起,如电视、广播等,观众对电影的需求逐渐减少。

这些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长影的生产能力。

三、政策与法规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电影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法规制定。

首先,政府对电影审查制度进行了加强,导致部分影片无法通过审查或被迫修改。

这使得长影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影响了其生产效率。

其次,政府对电影产业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规划,使得一些老牌制片厂面临竞争压力和市场挑战。

这些政策与法规的变化对长影的生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四、内部管理问题除了外部因素外,长影内部也存在一些管理问题。

首先,制片厂在人力资源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如人才流失、员工技能不足等。

这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和管理难题。

其次,长影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决策失误和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

这些内部管理问题也导致了生产力的下降。

五、技术发展与创新不足在电影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长影在技术发展与创新方面存在不足。

一方面,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长影无法及时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

另一方面,由于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影片的制作水平停留在较低的阶段。

这使得长影在与其他制片厂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影响了其生产能力。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

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从国内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到国际电影舞台上中国电影的崭露头角,中国电影产业已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及其前景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国电影产业现状1.1国内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

据中国电影资料馆统计,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突破了60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

1.2电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电影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从制片到发行再到放映,整个产业链条都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特效、后期制作和影视设备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3国际电影舞台上的崭露头角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在国际电影舞台上也崭露头角。

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影展上频频斩获大奖,中国演员导演逐渐成为国际电影界的新宠。

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持。

1.4电影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电影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电影创作,扶持电影企业发展,推动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前景2.1国际化发展势头不断增强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势头愈发明显。

中国电影作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加快,国际影视合作不断加深。

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为中国电影市场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2.2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日益完善,影视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互联网技术与影视制作的结合,为影视内容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未来,影视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二、中国电影发展的问题
(一)、和进口大片相比,中国电影总量 虽然高,但是平均票房收入比较低。
(二)、中国电影海外影响力小,竞争力不 强
“功夫片”是外国观众最青睐的中国电影类型,中国导演与 演员在海外知名度不高。中国电影“走出去”形势依旧严峻 中国功夫和自然景观是中国电影符号,但是多元而博大精深 的中国文化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展现。 排名外国观众喜欢的中国导演前三位的分别是李安,占55.2%; 王家卫,占38%;张艺谋,占30.5%,其他导演如陈凯歌、冯小刚、 贾樟柯等基本都持平在8%左右。对男演员的认可度高于女 演员,依次是成龙68.4%,李小龙38.4%,李连杰30.5%,周润发 29.5%;女演员影响不大,排名最高的是巩俐和章子怡,分别占 18.4%和17.5%。
(三)中国电影投入产出低,盈利水平不 高。
从2002年到2010年国产43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中,其中有7部 是亏本的,有11部投资回报率在1-2之间,有13部在2-3之间, 有3部在3-4之间,有2部在4-5之间,有7部的投资回报率在6 以上。拒不完全统计,2012年国产电影中投资回报率最高 的是《泰囧》、《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心闯龙年》、《画皮 2》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9.54、4.03、1.38。其中《泰囧》 还没下线。
(3)降低投资风险
在现实的社会运行框架内,考虑到投资安全和市场卖点,娱乐性较强的影片特别 是纯娱乐的影片最为投资者看重。一方面,娱乐不挑战现存的游戏规则,按规矩 办事,另一方面娱乐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一)从影片质量入手,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作为一个电影消费大国,既要引进精品大片,更要生产 出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优秀影片,才能从源头上激活中国电 影市场。导演演员不能只是为了自己在拍电影,要有为国内 电影业而拍的信念,要有责任心。繁荣中国电影业的市场, 全面带动国内电影业的新繁荣。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有利于国 产优秀影片生存的方针、政策,以此提高和吸引电影投资商 和导演们的积极性,带动国产影片走向成熟,走向市场,走 向世界。

消失的光影

消失的光影

消失的光影
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一线市场几近饱和,院线公司的触角也开始伸向了县级城市,县级市场成为电影投资者眼中的“一片蓝海”。

县级城市中新的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且大量旧有的县级电影院开始修缮和重建。

本文选取位于中部的河南省淮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区电影以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行调研,了解淮阳:县电影发行放映机构的运行,电影院的经营情况,文化消费状况及农村电影放映实施情况,通过对淮阳县电影发展的深入调查研究希冀呈现出中国县级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章首先是绪论,绪论简要介绍了此次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正文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是从1927年始,淮阳电影从无到有,再到1955年,淮阳县第一支电影队成立,讲诉了淮阳县有记载的第一部影片的出现及出现缘由的思考;第二章节是从1956年开始到文革结束的时间内,淮阳县电影的发展进程;第三章节是文革结束后,淮阳县电影到达了一个巅峰时期,这个巅峰时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第四章节是1998年之后,放映设备纷纷出售,淮阳县电影暂时进入一个消失期,同时关注在这个时期中,电影工作者们的遭遇;第五章节是2007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使得电影在淮阳县广阔的农村区域内重现,而城市院线也随着新的影院的筹备和建立逐步复苏;第六章是结语部分,是对淮阳县几十年来电影发展的一个总述以及对未来县域电影发展的思考。

《2024年论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范文

《2024年论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范文

《论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篇一一、引言长影,作为中国电影工业的重要一环,自其成立之初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然而,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长影的生产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时期长影生产下跌的原因,分析其背后的多种因素,以期为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二、长影的背景及历史发展长影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电影的创作与生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质量的作品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长影的生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生产下跌的原因分析1. 政策调整与市场变化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变革,政策调整对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对电影产业的监管政策进行了调整,使得长影等电影制片厂面临更大的压力。

同时,市场需求的改变也导致了观众对电影的偏好发生变化,传统电影题材逐渐失去市场。

2. 资金与资源短缺资金与资源的短缺是导致长影生产下跌的重要原因。

由于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长影面临着资金筹措的困难。

同时,电影制作所需的资源如胶片、设备等也出现了短缺,这进一步加剧了长影的生产压力。

3. 创作与制作团队的问题创作与制作团队的问题也是导致长影生产下跌的原因之一。

在政治压力下,部分优秀的电影人才流失,导致长影的创作与制作团队实力下降。

同时,创作理念的僵化也使得长影的作品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4. 竞争加剧与国际化挑战在这一时期,国内外的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其他制片厂和国外电影的涌入,长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

同时,国际化的挑战也使得长影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创作方向和策略。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长影1951年至1953年生产下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政策调整与市场变化、资金与资源短缺、创作与制作团队的问题以及竞争加剧与国际化挑战是导致长影生产下跌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建议长影采取以下措施:1. 适应政策与市场需求: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调整创作方向和策略,以满足观众的期待。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发展步伐加速,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本文将从产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着手,对中国电影产业进行细致的分析。

历史回顾中国电影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电影还是进口商品,只有外国电影在中国的大城市才得以上映。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共内战的加剧以及抗日战争的爆发,电影也成为了传媒宣传战的重要手段。

此时的中国电影以宣传已成为主流。

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开始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国电影凭借《渔光曲》、《马路天使》、《子夜》等影片首次获得了国际影坛的关注。

解放以后,中国电影工作者又以《李自成》、《白毛女》、《小兵张嘎》等具有极强政治意义的影片,在国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观众的热烈反响。

近年来,中国电影不再满足于传达政治理念,而是更加注重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平衡。

中国电影产业逐渐成长为一种融合艺术与经济、文化与技术的大众文化产业。

现状分析1.电影市场规模迅猛扩张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快速扩张,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19年中国票房总收入高达642亿人民币(约合91亿美元),相比于2010年的207亿元增长了近两倍。

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的投资者涌入电影产业领域。

这样的变化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更高的品质、内容和故事的需求。

2.内容生产和市场投资分化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导致电影内容生产和市场投资分化。

虽然国内电影总量在逐年增长,但大部分电影票房收入都被少数的电影所集中。

例如,2019年中国华语电影票房收入的前十名占到了该年票房总收入的76%。

同时,与此相同的是,超过60%的电影收益和80%的原创电影都来自国内电影公司等其他平台。

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制片厂商在生产和投资方面比大型院线和金融资本等投资方具有更强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电影产业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一、前言中国电影产业自20世纪初起步至今已有百年,其历史变迁与现状呈现出多个阶段性特征,最终发展成为如今的巨大产业。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电影产业也在逐步崛起,已成为文化、产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重要产业。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简史1.前段发展时期(1896-1949)中国电影产业起源于1896年,清朝末年,伴随着早期电影技术在中国的传入,引起短暂的追捧,后随着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电影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才经历了多次探索,逐步形成多种类型的电影,如武侠片、言情片等,开创了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

2.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政治和文化的稳定,电影的生产和发行也享受到了政策上的优惠,电影制作公司和院线不断发展。

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限制,电影风格上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以宣传和教育为主,呈现一种较为单一、受限的电影话语形式。

3.改革开放以后(1978-200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进口电影的逐步增加,中国电影逐步接受到来自世界电影的挑战,影片数量和种类不断丰富。

198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业的商业化运作开始起步。

电影公司也开始逐发长成为一种具备相对独立制片、发行和推广能力的市场实体。

4.新世纪以后(2000年至今)从1990年代末期到新世纪初,中国电影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电影产业逐步由国家统一主管转为市场自主配给,电影院数目与分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同时,电影技术的革新,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中国电影市场解放以来,年均票房收入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

201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仅次于印度电影市场,市值逐年递增。

2.内容形式多元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影片类型已经的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科技不断演进,除了商业大片外,喜剧片、文艺片、纪录片、动画片、网络电影等类型影片也在不断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去的光影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生存现状调查
来源:中国影视资料馆
在几代中国人的记忆里,
电影制片厂是一个同时占有崇高和亲切的名词。

今年,中国电影诞辰周年,
那些熟悉的名字,他们过得怎么样?
本报撷取了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大综合电影厂,
以及两家富有特色的专业电影厂,
制作这一专题,意图以它们为代表,
呈现中国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生存现状。

在历史光辉的映照下,
这些制片厂的未来需要人们关注。

六十年长影:消逝还是新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也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各类片种的第一部影片均为东影创造。

长影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到上世纪年代,长影已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能,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从年至今,除《七七事变》等少数几部主旋律电影引起一些关注,长影影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年投产数量十分有限……
“六十年,长影的生命到了最后周期。

如果说‘长影集团’这四个大字还在,伪满留下的这栋小白楼还在,它还没完全死。

但厂房没了,人也没了。

在我眼中,它已是名存实亡。

”胡昶站在正对长影大门的毛主席像下说道。

不久前,两个拍电影百年记录片的编导在离开长影前送给胡昶一张照片:通向长影的大道上残存着积雪,只有主席像茕茕孑立,周围是一片荒凉的工地。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毛主席也无奈。

两个编导在离开长影时对胡昶说,长影这绕不开的一节怎么办呢?留下一个空白画面吗?
老厂区被拆,长影历史已变得残破不全
“长影六十年,前五十八年和我有关,后两年和我没关。

”退休整两年的胡昶说道。

年,长影四十岁生日之际,胡昶完成了《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一书。

迄今,这仍是最详实的一部长影史。

但是,随着两年前,占地公顷的老厂区被拆,这部历史也已变得残破不全。

穿过一条崎岖的土道和一片破旧的工棚,胡昶带记者追寻着长影的昔日。

全国最大的洗印车间只剩下一面断壁。

录音车间已化作一片商品房。

承载了几代长春人电影情结的长影剧场,只留下一块锈迹斑斑的迪迪歌舞厅的招牌。

月的长春,风沙依然大。

工地上不时卷起几米高沙尘,看不清来路。

步行十几分钟,登上一个土丘,胡昶指向百米外一座看上去有些灰头土脸的白色洋楼,它的正面已被一座高大的土山掩盖。

“那就是小白楼,”胡昶说,“长影的辉煌全刻在那儿了,如今,它也不再属于长影。

”走上通向小白楼的土道还要翻过几个土坡。

记者没再叫胡昶带领,他只站在土丘上远眺了一会儿,摇摇头便没再看。

作为伪满时期的文物,小白楼幸存下来。

它的正面是一座三米高的土山,旁边是上千平米的工地。

跨过残缺的院栏,门廊前满地大便,透过钉死的窗子,可见里边积满几尺厚灰尘。

小白楼另一侧大门上着锁,有一看门人住。

但记者先后三次探访,均未见踪影。

这一侧的对面是一座灰色水泥建筑,上面挂着长春国信集团的牌子,那是小白楼乃至老长影这片土地现在的主人。

昔日见证辉煌小白楼,今日破败不堪
很多人一提到长影都会首先提起小白楼。

中国电影年的历程中,这座建筑承载的历史是独一无二的。

年,中共接收“满映”建立东北电影公司,后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是为长影前身。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东影除吸纳满映人才,还举全国之力,从各军区文工团及上海等地征调了大批电影工作者。

在此背景下,新中国第一部记录片、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译制片……可说各类片种的第一部均为东影创造。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影的辉煌达到巅顶。

先后拍摄了《白毛女》、《平原游击队》、《上甘岭》、《董存瑞》、《英雄儿女》、《五朵金花》、《甲午风云》等一大批经典影片,长影的工农兵小金人从此在几代中国人身上打下深深烙印。

翻开长影周年时出版的画册,每部影片的背后集中着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电影人,苏里、郭维、田华、新凤霞、金焰、浦克、于洋、于蓝……几乎所有优秀演员、导演、编剧都曾到长影排片。

同时,长影成为新中国电影产业的人才基地,新影、北影、上美、西安等电影制片厂均由长影派出骨干力量搭建。

长影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到上世纪年代,长影已拥有个摄影棚,为全国之最,修建了亚洲最大的洗印车间,并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道具库。

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强,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在东北解放初,长影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周围基本是荒地。

院墙上拉着电网,马路对面还有国民党放冷枪。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美术指导刘学尧回忆道。

从满映时期做学徒到东影在一片废墟上,一砖一瓦的建设起来,拍出第一部电影。

直到如今老长影已不复存在。

刘学尧见证了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