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复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商鞅 ①废除 世卿世禄 制,按军功授爵。 ②奖励耕战,废除 井田 制度。 ③加强 中央 集权。 ④使 秦国 强大起来。
(3)韩非 ①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吸收 道家思想 ,将法 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的主 张。
能力探究
本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为两讲:第一讲包 括:一、百家争鸣;二、汉代儒学。第二讲包括:三、宋明理 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我们先讲第 1 讲,百家争 鸣和汉代儒学。
【典例 1】 (2012·郑州检测)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
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是
1.(2012·山东)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 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背景 (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 世官制 ”为主。 (2)汉武帝时, 察举制 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2.创立: 隋唐 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
3.特点 (1)以 考试成绩 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2)考试内容主要是 儒学经典 。 4.影响 (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 政治 和文化生活。 (2)有益于中国 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的稳固。 (3)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 科学技术 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对薄弱。
3.历史影响 (1)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 秦始皇 统一全 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 法治思想 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 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代表人物:墨子。 2.思想主张:讲求实际功利,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及非攻、尚贤、尚同、节葬等。 3.主要贡献: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4.演变历程: 汉代 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了。
(三)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汉武帝创建太学,培养 政治管理 人才。 (2)地方:各 郡国 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太学作用 (1)是 儒学教育 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古代 教育发展的方向。 (2)带动民间 积极向学 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 作用。 (3)太学 清议 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
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
核心,在如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
知识整合
一、如何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1.出现原因 (1)政治方面: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社会已瓦解, 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斗争 中取得优势,竞相招贤纳士,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给 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前提。
(2)孟子 ①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 仁政 ”学说。 ②提出了“ 君轻民贵 ”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 的思想基础。 (3)荀子 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 天行有常 ”,提出了“制天命而 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以“虚无”的“ 道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二、汉代儒学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在秦朝建立 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 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2.过程 (1)焚书: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除《秦记》、 医药、卜筮、 种树 等书籍,其余全部焚毁。 (2)坑儒:秦始皇疑心一些 儒生 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逮 捕、坑杀 460 余人。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知识回顾
能力探究
知识整合
课后作业
知识回顾
一、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时代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 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 发生了剧烈变化。
2.代表人物 (1)孔子 ①提出“ 仁 ”与“ 礼 ”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 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 人事 ,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 ”,注 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被编纂成《 论语 》。
(三)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战国的 法家 人物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 2.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和韩非 (1)李悝 ①推行“ 尽地力之教 ”,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 收入。 ②主张用严酷的 刑罚 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③所著《 法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内容 (1)董仲舒倡导 儒学 ,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 (2)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文化 的 “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3)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 太学 、表彰六经,使儒学地位 开始提升。
3.影响 (1)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 学术思想 的 自由发展。 (2)重视 思想 、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的进步 具有积极意义。
3.评价 (1)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 主流文化 的批判,对 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2)是对先秦 思想文化 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 上的一场浩劫。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1)汉武帝时,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 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 汉民族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汉武帝起用 儒学 之士。
2.代表人物 (1)老子 ①用“道”来说明 宇宙万物 的起源和演变。 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辩证法 思想。 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 小国寡民 ”的社会。 ④其思想体现在《 老子 》一书中。
(2)庄子 ①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 自然无为 。 ②其思想集中体现在《 庄子 》一书中。 3.历史影响:老庄崇尚 自然 ,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 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