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优秀课件 实用

合集下载

《汉代儒学文》课件

《汉代儒学文》课件

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
01
02
03
天人感应
认为天道与人道相互感应 ,天道决定人事。
三纲五常
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的社会伦理秩 序,以及仁、义、礼、智 、信等道德规范。
礼乐教化
主张以礼乐教化来维护社 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汉代儒学的影响与地位
汉代儒学的影响
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儒学强调的“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思想对于现代人际关系也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现代社会应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 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汉代儒学文》ppt课 件
目录
• 汉代儒学简介 • 汉代儒学代表人物 • 汉代儒学经典著作 •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交锋 • 汉代儒学的现代意义
01
汉代儒学简介
汉代儒学的起源与背景
汉代儒学的起源
汉代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强调仁、义 、礼、智、信等道德伦理。
汉代儒学的背景
汉代儒学在秦朝焚书坑儒之后逐 渐兴起,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 需要。
汉代儒学的地位
汉代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代表之一。
02
汉代儒学代表人物
董仲舒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道与人道相互 感应,天能干预人间政治,人亦能感应上天。
他倡导“春秋大一统”思想,主张以《春秋》为治国之本,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 仁政思想。
治和礼制存在冲突。
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的法制思想 ,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 正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强调法律

2汉代儒学精品PPT课件

2汉代儒学精品PPT课件

可一(一致)而法度 •
可明,民知所从 矣。”——《汉

书·董仲舒传》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背景材料: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 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 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 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 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 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庭选 官的考察标准,确立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作用 儒学陷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巩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同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点 作用
维护国家统一,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 思想自由发展。
材料一:汉武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太学演变的趋
帝时期太学规模 势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十分有限只有几 位经学博士和
•• 太太学学的发影展响:的趋势:
消极性: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有封建迷 信色彩。
三纲 五常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忠孝
忠君
阶级关系
发展仁政 轻徭薄赋
有利于加强君权 减轻农民负担,改善生活,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先秦之儒
董仲舒之儒
著作
《论语》
《公羊春秋》
理论基础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 • ((41))影原响因::儒生批评时
关河空锁祖龙居。 • 政,①损积害极皇性权:利是益特。定历史

《汉代儒学》课件

《汉代儒学》课件
第二课
汉代儒学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2)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 政,威胁秦朝统治; (3)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关于“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建 议。 2、具体步骤: (1)焚书: ①除《秦记》以外各国历史记载予以烧毁; ②除博士官负责管理文献外,天下私藏《诗》、《书》、百 家语者都上缴政府予以焚烧; ③私下讨论《诗》、《书》的人处死刑; ④以古非今、私藏禁书的,诛灭其家族; ⑤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禁、烧之列。
思考: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 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 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 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 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 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 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 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 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
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 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 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汉代儒学(文)PPT课件

汉代儒学(文)PPT课件

使中国人民的头脑长期禁锢于神权政治和封建伦理政治之下
.
16
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重用儒生、表彰六经、设立太学
《诗经》《书》《礼》《乐》《易》《春秋》
.
17
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重用儒生、表彰六经、设立太学
(2010天津文综)《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
《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
B
.
10
天人感应
天上和天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天人能同干预类人、事,同人类亦能相感通应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不家知将自有 省,失又道之出败怪,异而以天警乃惧先之出,灾灾害以异谴谴告之告,说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是唯心主义思想,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统治着者执政Βιβλιοθήκη 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 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 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
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
18
儒学成为正统
措施:重用儒生、表彰六经、设立太学 时间:汉武帝(在京师设立) 规模:至东汉,规模不断扩大(三万人) 学习内容:儒家经典—五书 生源:贵族子弟、少数中下层的人 活动:学习、品评人物,批评时政 出路:当官、为师(学而优则仕) 影响:官立学校;教育;风.气;统治基础;政治风气19
.
11
君权神授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
意之所予也。”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适应了加强君权的需要
.
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大一统) 核心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意图)不同,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
可求于天”。
修饬,材故料受四天:之“佑夫,仁而义大享礼一鬼智统神信之五灵常,之德道施,于王方者外所,当延修及饬群也生;也五。者”
材料五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 科亡、以孔持子一之统术;者罢法,制皆黜数绝百变其家,道下,不勿独知使所并尊守进儒。。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军事:反击匈奴。 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思想: ?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3
A.举贤良对策
B.
( A)
C.设五经博士
D.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4、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
A( )
①“君为臣纲” ②“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④孝为“天
经”“地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5、汉武帝问太子:“我刘家天下是从何处而来?”太子以下的回
A.高祖用武力夺来的C( )
B.祖上传下的
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人民版汉代儒学优秀课件1人民版 Nhomakorabea代儒学优秀课件1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当堂达标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D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当堂达标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
是( C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教 师 总 结
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③“贤良之士”的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 职务; ④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
儒学的统治地位。
当堂达标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推进新课
问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 题 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 情 境 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推进新课
秦“焚书坑儒”
原因
汉“罢黜百家”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尊崇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不 对儒学 同 排斥、打击 态度 点 儒学发展进入低 作用 潮 相 同 点
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 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料 材料三 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需要的是( )
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4.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 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 上;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 示君主,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 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 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 “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 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 的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 的民族。
•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 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A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 》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2)地方:
——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
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 势力有所收敛;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D 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的原因。“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得出:效 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 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 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
积极
1、“大一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仁政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
3、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剔除其封建 内容,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带有神学迷信色彩,纯 属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消极
2、“罢黜百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作用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 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 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 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 么会接受他的主张?
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核心观点)
加强君权的需要
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要,
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 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 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吸取秦亡教训
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 的需要;
③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④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起用儒士参政,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 学开始处于于独尊地位
合作探究2: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 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摒弃的?
C 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
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央视《百家讲坛》 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将 人在世间的成功因素 总结为“四个 ‘行’”:
首先自己得行, 其次得有人说你 行, 说你行的人也一 定得行, 还有你自己的身 体也得行。
首先自己得行
董仲舒这个“读书虫”,在
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实际
就是皇帝的学术顾问。知名学者
董博士有一所花园套房,可他整
天钻在书房里,研读儒学。春日,
3、“三纲”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 制度,应批判
问题探究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 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 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原因 不 同 对儒学 点 态度
作用
相 目的 同 实质 点 作用
汉“罢黜百家”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万紫千红开遍,看不见。夏夜,
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寒来暑
往,三年没有踏进后花园一步, 中国有史以来,
因此,人们称赞他“三年不窥 第一个出了名的
园”。“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 为成语“目不窥园”。
“书呆子”,非董 仲舒莫属。
——《王立群读〈史
记〉之汉武帝》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汉武帝即位的当年, 下诏“海选”。……既是 “海选”,就要不设门槛 地选人才。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
同 点
实质
文化专制
作用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Leabharlann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
同 点
实质
作用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 治者需要
尊崇
第2课 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 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 的史实。
课标解读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 因? 2、汉代新儒学的内容,被推崇的原因?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黄帝
《春秋繁露》书影
汉代的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 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这次,董仲舒“举 首”,考了第一名。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 (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 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 (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是永恒不变的 。
释 疑:“天人感应”学说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 政治,写了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 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文章上奏前,被告 发。武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董仲舒的建议引起了许 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 他。——《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
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
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 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 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 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