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优秀公开课 课件
合集下载
3高二语文《说“木叶”》精品PPT课件
B.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科学的文
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
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
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
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
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
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
抵达民宿时,太阳已落下了帷幕,温馨点点的灯光在落寞的黑夜中显得无比温暖。
热情周到的女主人迎接我的到来,放下随身物品后,我在小镇上随意寻觅了些小食,就来到了后院安静坐下。
头顶上是浩瀚的星空 眼前是闪烁的灯火
心中却是平和幽静的情感
远离了呼啸而过的地铁呼啸声;远离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声; 等到了一个此时此刻,用我的五官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美好寂静的夜晚,属于自己的夜晚。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唯孤 见帆 长远 江影 天碧 际空 流尽 。,
回忆所学诗句,说说“柳”在中国古典诗歌 里的暗示性。
① 独 特 的 审 美 性 。
②《诗经》的影响。
今昔 我我 来往 思矣 ,, 雨杨 雪柳 霏依 霏依 。。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屈原《楚辞·湘夫人》
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一说即舜二妃娥皇 和女英。
帝子:犹天帝之子。因舜妃是帝尧之女,故称。 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发愁。 袅袅:形容秋风吹拂。 白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 骋望:放眼远眺。 佳期:与佳人的约会。张:陈设。
《说“木叶”》ppt课件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就成为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引出话题。
2. “木叶”就是“树叶”,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 ?
诗歌语言追求凝练。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 “落木”呢?
不可。“叶”与“木叶”“落木”概念相同,但诗歌形象相去甚远。 关键在于“木”字。
(二)快速浏览4-6段,思考:
三、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不落于言筌 quán
袅袅
niǎo
寒砧
zhēn
桅杆
wéi
门闩
shuān
照浦
pǔ
冉冉 迢远 柳恽 庾信 灼灼 万应锭
rǎn tiáo yùn yǔ zhuó dìnɡ
涔阳 陆厥 橘徕 亭xī sū
2、词语积累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填一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是什么意思? ——树叶
诗人为什么不用“树叶”或“落叶”?
说
“
木
叶
”
林 庚
课文简介:
《说“木叶”》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从古诗词多用“木叶”而非“树叶”这一有 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 讨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 词很有启发。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 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 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 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2. “木叶”就是“树叶”,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 ?
诗歌语言追求凝练。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 “落木”呢?
不可。“叶”与“木叶”“落木”概念相同,但诗歌形象相去甚远。 关键在于“木”字。
(二)快速浏览4-6段,思考:
三、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不落于言筌 quán
袅袅
niǎo
寒砧
zhēn
桅杆
wéi
门闩
shuān
照浦
pǔ
冉冉 迢远 柳恽 庾信 灼灼 万应锭
rǎn tiáo yùn yǔ zhuó dìnɡ
涔阳 陆厥 橘徕 亭xī sū
2、词语积累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填一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是什么意思? ——树叶
诗人为什么不用“树叶”或“落叶”?
说
“
木
叶
”
林 庚
课文简介:
《说“木叶”》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从古诗词多用“木叶”而非“树叶”这一有 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 讨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 词很有启发。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 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 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 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9《说“木叶”》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谢谢!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 →形象暗示
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 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 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离人游子的愁绪、报国无门…… →文化暗示
意象 暗示性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引出话题
③概念相同,形象有别。
木 的
④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因素。 艺
术
⑤⑥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所暗示颜色性。 特
⑦ “木叶”“树叶 ”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小结 征
方法总结:
题目、关键词、段首句和段尾句单 独成段的句子 找关联 转折连词 因果连词… 抓高频词
叁 品读,知意味 (一)阅读4、5、6三段,联系课文探讨“木”的艺
术特征。
提示: 从例子入手,理解诗意,领悟情感,找寻
作者观点。
叁 品读,知意味
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 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艺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术 特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征 落木千山天远大。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① “木 ”与 “树 ”:概念一致,意味不 同。 “木”: 秋风叶落形成鲜 明的形象。 “树 ”:叶 多有饱满的感情 ② “树叶”与 “木叶 ” “树叶 ”:“树 ”“叶 ”有繁密湿润之 意。 “木叶 ”:“木 ”----舒朗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干燥 “木叶 ”---暗示落叶的微黄 、干燥、传递舒朗的清秋气息 ③ “落叶”与 “落木 ”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繁密的叶子 “落木 ”:比 “木叶”还进一层
高二语文必修5《说“木叶”》公开课PPT课件
课外拓展:
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 的感情色彩,诗人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 相通的感情;而有些意象,则在不同的语 境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面我们欣 赏“梅”和“柳”两种意象。
︽ 梅 花王 ︾安
石
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 品质,表现的就是传统文化精神。
傲心的 和境无陆 清︐奈游 高以︑表 ︒及“现 “黄的 只昏是 有独“ 香自寂 如愁寞 故”开 ”的无 的凄主 孤凉”
“少年”,是作者设想有权力而见义勇为的人, 这个人见到朋友遭祸,十分悲伤。一“喜”一 “悲”对举,见出立场不同,而感情也截然有别。 后面四句写作者希望有个有权力而见义勇为 的人援救朋友脱离罗网。前两句写援救的人拔剑 斩断罗网,使遭祸的朋友能够脱离罗网获得自由。 后两句表示对援救者的感激之情。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善于运用比兴。诗的 开篇两句,比兴兼用,既引起全诗,又以喻环境 险恶,展示了全诗的背景。下文的利剑、黄雀、 鹞、罗网等,无一不是用比。比兴手法的运用, 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的意旨,形象生动,引起读 者更丰富的联想,也见出了作者一片苦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 田 黄 雀 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评析】植从小才华横溢,曾为其父曹操所宠爱, 但他恃才任性,言行不检,宠爱渐衰。他的好 友杨修为曹操所杀。曹操死后,其兄曹丕魏王 位,大肆除曹植的羽翼, 曹植也一直受到监视 和迫害。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终于在41
林庚:1910年2月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 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 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同 年秋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 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 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 等校兼课, 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 导师。 著有《春夜与窗》等六部诗集及《中 国文学史》《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 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病逝于 北京。
《说“木叶”》优秀课件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窸窣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迢远
(pǔ) (gāo)
(dìng) (tiáo)
褒寒 (bāo) 砧 (zhēn) 言筌 (quán)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说‘‘木 叶’’林庚
走近作者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
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 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 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 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
“木叶”为 古代诗人 所钟爱
析“木” 的两个艺 术特征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常见意象
•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 折柳:喻送别。 •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 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 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 传统文化精神。
《说“木叶”》ppt课件
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1、、 阅读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提出“木”这 一核心概念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 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 历代的诗人们, 许多为人传弱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 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 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 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 下外爱的形象。
湿润阴沉
灯下白头人。
2、 阅读第二部分,“木”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叶
● 登快阁 宋·黄庭坚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 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 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 君未知。
叶
繁茂
发性者在此, 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
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2、 阅读第二部分,“木”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解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 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 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 理。
概括段意: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一用再用, 且有所发展(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键在 于“木”字。
1、、 阅读第一部分,作者是如何提出“木”这 一核心概念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 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 历代的诗人们, 许多为人传弱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 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 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 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 下外爱的形象。
湿润阴沉
灯下白头人。
2、 阅读第二部分,“木”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叶
● 登快阁 宋·黄庭坚
●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 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 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愁 君未知。
叶
繁茂
发性者在此, 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
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2、 阅读第二部分,“木”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解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艺随 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 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 理。
概括段意:
第1段,引出话题:“木叶”是历代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木叶”一用再用, 且有所发展(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其关键在 于“木”字。
说木叶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3/16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人,19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汉字系。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新诗人尝试新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它》。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研究主要包括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独有特色。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最著名论点是“盛唐气象”。
4/16
一、初 读: 快速阅读课文,梳理全文结构,共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第二部分(4-6): “木”被人喜欢原因。
第三部分(7): “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同,艺术形象上差异却是一字千里。
(现象)
(特征 )
(总结 )
5/16
第1段:
第2段:
15/1616/16思乡思亲 爱见证
14/16
最终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这堂课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能够静静坐下倾听;也能够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审美体验 之后,能愈加热爱我们传统文化,读诗,学诗, 爱诗,成为有激情,有涵养人。
字典(概念解释) :忧伤心情
诗歌(形象解释) :
7/16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对象。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3、“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
8/16
2、筛选信息:
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怎样特征?
木
暗示:落叶。 微黄与干燥、展示整个秋天疏朗气息。
《说“木叶”》PPT演示课件
“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 分,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也是多年在工作中一直禀承的信念。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暗
?示
一字千里
性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服从大局。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木叶 相去无几 树叶
总结
疏朗 空阔
暗
?示
一字千里
性
绵密 饱满
1.试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 “落叶”不同的意味。
明确: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的第一天起就坚定要站稳讲台,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快速地迈进教育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面
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岗位赋予的各项任务,根本原因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 服从大局。
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教育责任是天命不可违,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的管理策略,彰显魅力的价值追求,定是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腿,再也不能骚扰他,并提拔他到图书馆工作,实际上则成为监狱长的免费的会计师,替他安排他收入,尽量免税,并将非法所得通
《说“木叶”》 ppt优秀课件
6强 调 “ 道 ” 和“人 ”之间 不可分 割、相 互联系 的重要 涵义之 一,是 肯定道 所具有 的各种 意义唯 有通过 人自身 的知和 行、认 识世界 和改变 世界的 过程, 才能呈 现出来 。正如 深山中 的花自 开自落 ,并无 美或不 美的问 题,只 有在人 的审美 活动中 ,它的 审美意 义才得 到呈现 。 7.中 国 文 化 家 们所 说的“ 中”, 更多体 现为实 践过程 中处理 、协调 各种关 系的一 种原则 。在天 道的层 面,道 首先表 现为多 样的统 一。从 多样的 统一这 一视域 看,“ 中”就 在于使 统一体 中的各 个方面 彼此协 调。千 差万别 的事物 同处于 一个系 统,如 何恰当 地定位 它们, 使之各 得其所 ,这就 是“中 ”所涉 及的重 要方面 。 8.从 人 的 实 践 活动 看,“ 万物并 育而不 相害” 则涉及 不同的 个体、 团体、 民族、 国家之 间的共 处、交 往问题 ,它以 承认不 同个体 的差异 、不同 社会领 域的分 化为前 提。个 体的差 异、不 同社会 领域的 分化是 一种历 史演化 过程中 无法否 认的事 实,如 何使分 化过程 中形成 的不同 个体、 存在形 态以非 冲突的 方式共 处于世 界之中 ,便成 为“万 物并育 而不相 害”所 指向的 实质问 题.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干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说“木叶”》ppt课件
朗诵导入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曹丕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苏轼
说“木叶”
林庚
解题:说“木叶”
“说……”适合文体是: →议论文
学习任务三:抓住核心概念 比较相似词语
朗读4、5、6三段,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树”与 “木”、“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完 成下列表格: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
“落叶” “黄叶”与 “落木”
“木叶”与“落木”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迁移运用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 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 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共 同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 性词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写出了“江” 之壮阔与川流不息,与落叶“萧萧” 之悲凉构成了悲壮的画面。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写出了忽闻情郎歌声的喜悦心情。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愁苦。
⑤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清澈、曲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描绘出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曹丕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李白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苏轼
说“木叶”
林庚
解题:说“木叶”
“说……”适合文体是: →议论文
学习任务三:抓住核心概念 比较相似词语
朗读4、5、6三段,结合文中引用的诗句,分析“树”与 “木”、“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完 成下列表格: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
“落叶” “黄叶”与 “落木”
“木叶”与“落木”
词语
引证诗句
区别
“树”与“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午阴嘉树清圆”
迁移运用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 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 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共 同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 性词语。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写出了“江” 之壮阔与川流不息,与落叶“萧萧” 之悲凉构成了悲壮的画面。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忽闻岸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写出了忽闻情郎歌声的喜悦心情。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愁苦。
⑤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清澈、曲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描绘出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说“木叶”》ppt课件
㈠树(叶)
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楚)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楚辞﹒招隐士》 译文:桂树丛生在那深山幽谷,枝条纠缠树干盘绕弯曲。
㈡落叶
1.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唐)司 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说“木叶”:说说关于“木叶”的道理。
学生活动(三)
通读文章,借助支架,找出文中重要的 概念,结合具体诗句,给概念释义。
知识支架——概念 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深刻洞察,是理论 思维的精准提炼,可以从普遍的意义上去描 述和揭露事物,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例: 《乡土中国》的“文字下乡”、“差序格局”、 “熟人社会”等概念。
《 说 木 叶 林》
庚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 握“木”的艺术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诗歌中意象的丰富意蕴,能初步读懂诗歌意象 的丰富含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舒朗飘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 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美丽 的形象。
观点:“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 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学生活动(五)
跳读文章,提取概念,思考:为什么这些概念上区别不大的词语, 在诗歌语言上的差别会这么大呢?作者是如何解释的?“木”作为意象具 有怎样的暗示性?
《说“木叶”》ppt课件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 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 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著名 诗人、诗歌理论家、文学史家。
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与 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华园“四剑客 ”;晚年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 大中文四老”。
代表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新 诗集。
Hale Waihona Puke 背景探寻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 纸、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 ,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 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他写的《说“木叶”》一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 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文题解读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说”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 来阐述事理,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写法较灵活的一种文体。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 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文体常识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 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 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 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提高读 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艺术情趣。
说“ 木 叶 ”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文艺评论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 题的写作思路。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著名 诗人、诗歌理论家、文学史家。
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与 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华园“四剑客 ”;晚年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 大中文四老”。
代表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新 诗集。
Hale Waihona Puke 背景探寻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 纸、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 ,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 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他写的《说“木叶”》一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 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文题解读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说”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 来阐述事理,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写法较灵活的一种文体。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 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文体常识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 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 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 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提高读 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艺术情趣。
说“ 木 叶 ”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文艺评论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 题的写作思路。
【精品】《说木叶》优秀课件.ppt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A春
秋 菊 月梅
B萧瑟 高洁 傲然 生机勃勃 惆怅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诗
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填 空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庚(1910— 2006)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
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 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 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 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 “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 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 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 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 学简史》等。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
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 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 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 的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
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 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 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 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 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 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
A春
秋 菊 月梅
B萧瑟 高洁 傲然 生机勃勃 惆怅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
与“落花”,而用“落木”
与“落红”呢?
诗
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
填 空
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庚(1910— 2006)
作者介绍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
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 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 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 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 “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 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 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 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 学简史》等。
7、 课文阐释的是诗的语言的 “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若改为《谈谈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 为如何?
1、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 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成为理论 性很强的学术论文。
2、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 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 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层深入,既 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 阅读心理。题目应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
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 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 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 的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
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 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 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 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 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 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
9 《说“木叶”》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 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其研究成果 汇集在《唐诗综论》里。出版过《春野与窗》 《北平情歌》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 李白》《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诗与人
朦胧
——林庚 常听见有小孩的脚步声向我跑来 中止于一霎突然的寂寞里 春天如水的幽明 遂有一切之倒影 薄暮朦胧处 两排绿树下的路上 是有个不可知的希望在飞吗 是的,有一只黑色的蜻蜓 飞入冥冥的草中了
字义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 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不落言筌——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言筌: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
规律 神奇
特征 隐秘
①② “木叶”突出地成为 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③关键在“木”这一字
④⑥“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⑤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
历代诗人
的名句: “木叶、 树叶、落
资料 量大
叶、落木”
理论 高深
⑦“木”与“树”在概念上 相去无几,到了艺术形象的 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从大量资料中发
现了一种现象及 其中的规律,通 过寻找此规律产 生的原因、理论 依据及使用范围 的限定,证明规 律(结论)确实 存在。
里
落叶 繁密
饱含水分 春夏之交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落木 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
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梳理文本,划分层次。
用《九歌》中诗句引出“木叶”之话题 提出“木叶”之问题:诗人们多用“木叶”而少用“树叶” 分析问题:分析“木”的艺术特征 解决问题:“木叶”的特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确:就是“树叶”。
问2: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是什 么?
• 明确:萧瑟、凄凉。
重点研讨4、5、6段 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
感悟区别
1、“木”和“树”;
2、“木叶”“落叶”“黄叶”“落木”。
1、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饱满)
(空阔)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思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 衣巷》
当堂训练与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 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 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 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的典故。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 悲愤。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张可久《殿前欢》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四、当堂训练与检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1、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 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2、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 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 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 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 月、燕、柳、梅、杜鹃等。 3、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
2、微黄、干燥、空阔、疏朗、飘零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
场合: 秋天叶落
暗示性 言中__ _的问题。 情感 :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合作探究,理解写作目的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 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 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 形象一言难尽的言说。”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 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柳
李商隐
用春日之柳的繁茂 衬秋日之柳的枯凋。 借咏柳自伤迟暮, 倾诉隐衷。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 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五、课堂小结: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 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 , 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 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 么?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水分足
繁茂
浓绿
秋风叶落空阔
落叶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2、“木叶”“落叶”“黄叶”“落木”的区别
意象
木叶 树叶 落叶
颜色
微黄 绿色 绿色 微黄
触觉
干燥
意味
飘零空阔疏朗
饱满
水分 不干燥
绵密繁茂 春夏之交繁密
无飘零之意
黄叶
落木
无绵密之意
更空阔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1、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三、思考同类文化现象,举一反三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问2: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是什 么?
• 明确:萧瑟、凄凉。
重点研讨4、5、6段 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
感悟区别
1、“木”和“树”;
2、“木叶”“落叶”“黄叶”“落木”。
1、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饱满)
(空阔)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思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 衣巷》
当堂训练与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 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 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 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的典故。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 悲愤。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张可久《殿前欢》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四、当堂训练与检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1、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 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2、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 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 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 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 月、燕、柳、梅、杜鹃等。 3、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
2、微黄、干燥、空阔、疏朗、飘零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
场合: 秋天叶落
暗示性 言中__ _的问题。 情感 :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合作探究,理解写作目的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 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 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 形象一言难尽的言说。”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 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柳
李商隐
用春日之柳的繁茂 衬秋日之柳的枯凋。 借咏柳自伤迟暮, 倾诉隐衷。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 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五、课堂小结: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 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 , 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 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 么?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水分足
繁茂
浓绿
秋风叶落空阔
落叶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2、“木叶”“落叶”“黄叶”“落木”的区别
意象
木叶 树叶 落叶
颜色
微黄 绿色 绿色 微黄
触觉
干燥
意味
飘零空阔疏朗
饱满
水分 不干燥
绵密繁茂 春夏之交繁密
无飘零之意
黄叶
落木
无绵密之意
更空阔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1、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三、思考同类文化现象,举一反三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