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课《中国民歌》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欣赏和学唱代表性民歌3. 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欣赏法:播放代表性民歌,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3. 实践法:分组学唱民歌,进行合唱表演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音响设备3. 民歌乐谱4. 合唱麦克风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篇:播放代表性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民歌的美。
3. 学唱篇:分组学唱民歌,给予学生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文化篇:讲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茉莉花》所反映的江南水乡风情。
5. 实践篇:分组进行合唱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歌的魅力。
6. 总结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民歌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合唱等。
2.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学唱和实践,评估学生对民歌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民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所学民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参观民间音乐表演: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歌文化。
3. 制作民歌专题报告:让学生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民歌,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进行报告分享。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给予个别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唱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学习并欣赏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4.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民歌的分类。
3. 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欣赏。
三、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中国民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民歌的初步认识,比如内容、表达方式等。
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包括地域性、民族性、题材性等。
欣赏学习(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首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如《茉莉花》、《梁祝》、《采茶舞曲》等。
2. 欣赏过程中,教师介绍每首歌曲的背景故事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分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中国民歌。
2.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歌曲设计一段表演,可以是舞蹈、合唱或其他形式。
3. 小组表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并给出建议。
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在欣赏和表演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 学生可以用笔记、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回答提问,对学习收获进行概括。
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民歌创作,根据自己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新的民歌曲目。
2. 学生可以选择乐器伴奏或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中国民歌的代表曲目,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分组活动和创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本节课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回顾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民歌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民歌,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基本概念:介绍民歌的定义、来源、历史地位等。
2. 民歌的分类:介绍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歌曲等类型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3. 民歌的地区特点:分析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旋律、节奏等。
4. 民歌的演唱形式:介绍独唱、对唱、合唱等演唱方式。
5. 民歌的文化内涵:探讨民歌在民间习俗、历史传承、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民歌的地域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演唱形式。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学唱民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创作、表演民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有关中国民歌的教材或资料。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
3. 乐器: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民歌图片、音频、视频等。
5. 创作材料:准备纸、笔、颜料等,供学生创作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教学实践:分组学唱民歌,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歌的韵味。
4. 欣赏与讨论:欣赏优秀民歌,引导学生分析民歌的地域特点、演唱形式等。
5. 创新表现: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形式表现民歌,激发创造力。
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课《中国民歌》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学校:教师:教学目标:一、能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题材、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音乐魅力。
二、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及汉族民歌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三、能在欣赏和体验的基础上,增进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教学重点: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地域的汉族民歌的音乐魅力,并能根据其特点准确区分号子、山歌、小调。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先欣赏几首优秀的音乐作品! A提:同学们这些作品是不是都很熟悉?答:对阿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阎维文《乌苏里船歌》,宋祖英《龙船调》提:那么同学们知道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吗?是流行还是民歌?答:对 A 它们都属于我们中国的民歌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歌吗? A首先我们看一下民歌的定义:民歌就是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他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A民歌可以分为几大类,我们中国的民歌根据其内容, 作用,风格,特点,场合以及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小调,山歌,号子三大类。
今天我们就对这三大类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辨别! A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流行于城镇集市,历代流传,艺术上经过较多加工的民间歌舞小曲。
可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小调分布比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沂蒙山小调》《包楞调》,河北《小白菜》;湖南《洗菜心》,江苏《绣荷包》等具有代表性。
还有同学们在襁褓里妈妈经常哼唱的摇篮曲等等。
A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最具有代表性,大家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大家在欣赏的时候要体会这首小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什么特点? A 提:欣赏完这首小调,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小调的音乐特点答:好这位同学回答对旋律优美提:那节奏呢?答:这位同学回答对节奏规整A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感情细腻、委婉演唱形式多种形式独唱居多好 A 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唱茉莉花感受一下小调的特色美A 听完了小调,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山歌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各地的民歌,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欣赏和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背后的历史、民俗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什么是民歌,以及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2. 民歌的演唱技巧:教授民歌的演唱方法,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3. 经典民歌欣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歌,进行欣赏和学唱。
4. 民歌背后的故事:介绍每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和民俗内涵。
5. 民歌的文化价值:探讨民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民歌的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唱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民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民歌图片、歌词和音响资料的PPT。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歌曲。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民歌的乐谱、歌词和背景资料。
4. 教学用具:准备歌谱、哨子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发音、节奏和音准等方面。
3.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民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民歌的定义与分类,学习民歌的演唱技巧。
2. 第3-4课时:欣赏经典民歌,学习每首歌曲的演唱。
3. 第5-6课时: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故事,探讨民歌的文化价值。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民歌的感悟。
高一音乐欣赏课《中国民歌》
欣赏课《中国民歌》教案设计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教学对象:高一年级设计时段:两课时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概述;2 中国民歌的分类与介绍;3作品欣赏与分析。
教学目标:1对中国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中国不同体裁的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教学重点: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他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对不同民歌进行归类介绍。
教学思路:针对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偏爱于流行音乐,对民歌类的音乐较少接触,对欣赏课这种副科较少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特别高,对此,需引导启发学生从新鲜的音乐作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老师的讲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听、看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1 用小舞台——赛歌会,露一手的形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知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不同体裁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材分析:1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早在原始时期,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在与大自然做斗争中就已经创造了歌舞和歌曲。
如《诗经》和《楚汉》的有关介绍,几千年来,民歌一直紧密的伴随着人民,表达这人民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反映着底层,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创作上具有一定的记性性。
组织教学:课前音乐,播放相声视频《劳动号子》,(大屏幕展示)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中国民歌欣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东北民歌《小拜年》、江苏民歌《茉莉花》和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通过对不同地域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我国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民歌地域性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民歌产生好奇心。
3. 课堂讲解:a. 播放东北民歌《小拜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特点。
b. 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优美旋律,探讨其地域风格。
c. 品鉴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了解其民族特色。
5. 例题讲解:针对课堂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阐述其地域特点和音乐风格。
答案示例: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其高亢激昂的旋律,表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和藏族人民的热情。
2. 课后练习:学唱一首民歌,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歌地域性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民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
2024年音乐教案《中国民歌》
2024年音乐教案《中国民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中国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
重点讲解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民歌,并通过实例分析其音乐特征和地域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精神。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辨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并简单分析其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民歌的音乐特征及其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点: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民歌的辨识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民歌。
(2)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鉴赏(25分钟)(1)山歌:介绍山歌的特点,播放《青藏高原》等具有代表性的山歌,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
(2)小调:介绍小调的特点,播放《夜来香》等具有代表性的小调,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特色。
(3)号子:介绍号子的特点,播放《黄河船夫曲》等具有代表性的号子,让学生辨识其音乐风格。
3. 实践环节(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所学民歌的类型、特点及地域文化背景。
(2)展示成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补充。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分析一道关于民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辨识。
(2)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定义分类:山歌、小调、号子特点2. 各地民歌鉴赏山歌:《青藏高原》小调:《夜来香》号子:《黄河船夫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山歌、小调、号子的特点。
《康定情歌》、《阿里郎》、《小河淌水》。
2. 答案:(1)山歌:旋律悠扬、节奏自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
3.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4. 民歌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播放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学唱民歌,锻炼演唱技巧。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歌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歌资料,如音频、视频、乐谱等。
2. 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民歌作品。
3. 准备教学课件,展示民歌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欣赏:播放民歌作品,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民歌的风格和情感。
4. 学唱: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民歌,引导学生跟唱,锻炼演唱技巧。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民歌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歌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后自主欣赏和学习民歌。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民歌演唱会,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增强实践能力。
2. 参观当地的文化馆或博物馆,了解民歌在地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3. 开展民歌知识问答活动,检验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和讨论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学习的成果,了解学生对民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民歌演唱会:评估学生在演唱会中的表现,包括演唱、表演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
2. 中国民歌的特点:地域性、民俗性、口头性、变异性和集体性。
3. 中国民歌的分类:劳动民歌、爱情民歌、生活民歌、历史民歌、民间叙事诗等。
4. 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
2. 难点:民歌背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学唱民歌,提高演唱技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和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4. 学唱:组织学生学唱民歌,注意指导演唱技巧。
5. 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欣赏和学唱民歌,进一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民歌演唱比赛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欣赏和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兴趣、参与度和表现,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评价学生对民歌背后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中学生程度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民歌风韵》,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地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不同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各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民歌的剪辑,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民歌及其背景,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3. 案例分析:a. 欣赏《茉莉花》,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
b. 欣赏《康定情歌》,分析其音乐风格及地域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唱两句民歌,体验民歌的韵味。
5. 知识讲解:讲解民歌的分类、风格特点、地域文化等。
6.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民歌,分析其特点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欣赏》2. 内容:a. 民歌的定义与分类b. 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c. 民歌的审美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歌,包括歌曲背景、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2. 答案示例:以《小河淌水》为例,分析其悠扬的旋律、抒情的歌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较高,但在分析民歌特点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民歌,如《青藏高原》、《天路》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演唱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各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中国民歌》优质教案
《中国民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六单元《中国民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中国民歌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将重点学习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民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民歌,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
难点:各地民歌的风格差异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投影仪。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方式,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民歌。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结合各地民歌案例分析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首山歌、一首小调和一首号子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学唱所选民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唱技巧。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模仿各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体验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本节课所学的三首民歌,录制音频或视频。
(2)分析这三首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2. 答案:(1)音频或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分析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民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歌的知识,如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演唱比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中国民歌”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具体涉及的章节有:第一节“民歌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山歌与劳动号子”,第三节“民间小调”,第四节“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各个地区的特色;2. 通过对各类民歌的鉴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间歌曲的分类、艺术特点及其区域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各类民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音乐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小调,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艺术特点,以及中国民歌的区域特色。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4. 例题讲解: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所属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所属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1)定义与分类(2)艺术特点(3)区域特色(4)例题:《茉莉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间歌曲的定义、分类及其艺术特点。
(2)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歌,说明其所属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2. 答案:(1)定义:民间歌曲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以口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歌曲。
分类:山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等。
艺术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富有地方特色等。
(2)例:《月亮代表我的心》分类:流行歌曲艺术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抒情、富有时代感地域特色:港台地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艺术特点及地域特色。
《中国民歌》教案
《中国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具体涉及的章节有:民歌的界定、民歌的流传与演变、民歌的题材与形式、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使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歌特色的区分与理解。
教学重点: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
(2)讲解各地区民歌的特色及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小河淌水》,分析其音乐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其他民歌,然后进行分享。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感受民歌的魅力。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界定、特点及各地区民歌的特色。
7. 课堂延伸(5分钟)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相关民歌表演视频,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1)民歌的界定、发展、题材与形式(2)各地区民歌特色及代表作品(3)民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民歌,阐述其音乐特点及所在地区的特色。
2. 答案示例:(1)歌曲:《康定情歌》(2)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表现了川西高原的壮美景色。
(3)地区特色:四川民歌,以高亢激昂、旋律优美为特点。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音乐教材第七章《中国民歌欣赏》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对民歌的定义、分类以及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重点掌握山歌、小调、号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分类,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各地区民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歌、小调、号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难点:分析各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民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分析民歌的分类及特点,重点讲解山歌、小调、号子。
3. 欣赏分析:(1)播放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青藏高原》、《小河淌水》、《茉莉花》等。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其风格特点。
4. 随堂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歌进行学唱。
(2)学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5. 小组展示:(1)每组派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歌的分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欣赏2. 内容:民歌定义、起源、发展民歌分类:山歌、小调、号子各地区代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歌,分析其风格特点,并学唱。
2. 答案要求: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包括歌曲名称、风格特点、学唱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学唱过程中,部分学生演唱技巧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民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具体包括第一节的“中国民歌概述”和第二节的“典型民歌作品欣赏”。
详细内容涉及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典型民歌作品包括《茉莉花》、《小白菜》、《康定情歌》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典型民歌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典型民歌作品的欣赏。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分析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
(2)提问:这首歌曲属于哪个国家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分类。
(2)讲解典型民歌作品《茉莉花》的音乐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旋律、节奏、歌词、情感等方面分析《茉莉花》的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分析成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白菜》为例,讲解如何从音乐角度鉴赏中国民歌。
5. 随堂练习(15分钟)(1)播放《康定情歌》,让学生独立分析其音乐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民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概述起源、发展、特点、分类2. 典型民歌作品欣赏《茉莉花》、《小白菜》、《康定情歌》3. 音乐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茉莉花》的音乐特点。
(2)从音乐角度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民歌,并写出鉴赏心得。
2. 答案:(1)《茉莉花》的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流畅、歌词朴实、情感真挚。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地域特色;详细解读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的典型民歌;探讨民歌在当代音乐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地域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民间音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区民歌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地域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东北民歌《小拜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地域特色。
(1)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
(2)各地区民歌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收集该地区的典型民歌,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茉莉花》为例,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茉莉花》的旋律,进行演唱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2. 各地区民歌特点及代表作品3. 民歌在当代音乐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歌在当代音乐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看法。
(3)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并进行演唱。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关注民间音乐的发展,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族音乐精粹”第三节“中国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了对中国民歌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的鉴赏。
着重讲解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典型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民族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重点: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典型民歌的代表作品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进而引入课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讲解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典型民歌代表作品;(3)分析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3. 例题讲解: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及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学唱《康定情歌》,体验民歌的韵味。
5. 作品鉴赏:播放《敖包相会》,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魅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2. 内容:(1)民歌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典型民歌代表作品;(3)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及情感表达。
2. 答案示例:《茉莉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其旋律优美、抒情,节奏平稳、流畅。
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民歌的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但在讲解民歌情感表达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民歌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 各地域民歌的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4. 民歌的演唱形式:独唱、对唱、合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歌。
难点: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民歌,感受民歌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民歌,提高演唱技巧。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民歌的演唱形式和地域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民歌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3. 教学资料:民歌乐谱、歌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欣赏与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4. 学唱民歌:选取一首简单易懂的民歌,教学生演唱,体会民歌的韵味。
5. 实践与展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学唱民歌过程中的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歌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民歌主题的课外活动,如民歌摄影、民歌绘画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
学校:教师:
教学目标:
一、能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题材、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音乐魅力。
二、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基本概念及汉族民歌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三、能在欣赏和体验的基础上,增进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教学重点:
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地域的汉族民歌的音乐魅力,并能根据其特点准确区分号子、山歌、小调。
教学难点
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在上课前我们先欣赏几首优秀的音乐作品! A
提:同学们这些作品是不是都很熟悉?
答:对阿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阎维文《乌苏里船歌》,宋祖英《龙船调》提:那么同学们知道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吗?是流行还是民歌?
答:对 A 它们都属于我们中国的民歌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歌吗? A
首先我们看一下民歌的定义:民歌就是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他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A
民歌可以分为几大类,我们中国的民歌根据其内容, 作用,风格,特点,场合以及演唱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小调,山歌,号子三大类。
今天我们就对这三大类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辨别! A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流行于城镇集市,历代流传,艺术上经过较多加工的民间歌舞小曲。
可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小调分布比较广泛,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沂蒙山小调》《包楞调》,河北《小白菜》;湖南《洗菜心》,江苏《绣荷包》等具有代表性。
还有同学们在襁褓里妈妈经常哼唱的摇篮曲等等。
A
下面我们欣赏一首最具有代表性,大家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大家在欣赏的时候要体会这首小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什么特点? A 提:欣赏完这首小调,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小调的音乐特点
答:好这位同学回答对旋律优美
提:那节奏呢?
答:这位同学回答对节奏规整
A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感情细腻、委婉
演唱形式多种形式独唱居多
好 A 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唱茉莉花感受一下小调的特色美
A 听完了小调,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山歌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山歌南北叫法不一样,如云贵山歌,四川山歌,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内蒙古的爬山调,苗族的飞歌都属于山歌。
我们来欣赏一首山歌,听听山歌有什么音乐特点? A
提:听完山歌首先旋律是什么样?
答: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旋律高亢嘹亮
提:节奏呢?
答: 这位同学回答的也非常正确节奏自由
A 旋律高亢嘹亮、质朴悠扬,节奏自由。
即兴抒情、歌头歌尾带有吆喝性的唱腔。
它的演唱形式独唱、对唱居多
A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号子!号子:劳动人民在从事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
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江苏高邮的秧歌号子、三峡的纤夫号子、川渝地区的川江号子
A 下面我们聆听一首四川的《川江船夫号子》,听听号子有什么音乐特点?
提:听完号子有没有发现它的音调有什么不同?是非常温柔的还是粗犷有力?
答:这位同学回答的不错对粗犷有力
提:节奏感呢?是强还是弱?
答:对节奏感强
A 节奏感强相对固定音调粗犷有力
它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
A 今天同学们对小调,山歌,号子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我们总结一下
总结对比:
总结完之后听老师哼唱几首民歌,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它们属于什么体裁?
欣赏几首民歌说出分别属于哪种体裁
鸿雁山歌
众人划桨开大船号子
小河淌水小调
A 我国地域广袤,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集体创作了这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同地区的中国民歌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浓郁的地方色彩(特色)。
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还要了解更多的民歌,并继续把它传唱下去,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民歌也会更加蓬勃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