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考语文小说故事情节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

高考小说情节概括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对全国卷近6年的试题研究发现,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文体上比较固定,长期考查小说阅读,只有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和全国川卷考查了散文阅读,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仍然考查小说阅读。

因此,二轮复习,我们一定要把小说阅读作为重点,力求做到规范答题。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三、常见题型: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

3、情节作用类。

4、情节探究类。

四、分析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一)情节概况类常见设问方式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真题示例:略思考方式:①围绕贯穿小说的线索。

②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

规范答题模式:主谓句: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注意】1、答题时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主谓宾形式组织答案,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3、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情节导学案及练习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情节导学案及练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情节【知识链接】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

②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它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③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3.伏笔和照应①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

②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线索——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明线、暗线)。

5.情节与细节如果把情节比作骨架,那么细节就是血肉细节的作用: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情节、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出人意料的结局作用(思维方向):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或与前文情节形成对比。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揭示主题。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从读者的感受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教学设计)第4课小说的情节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全考点普查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4课小说的情节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全考点普查教学教学设计
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特别感兴趣,我会扩展相关内容,提供更多相关的小说片段和案例,让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和学习。如果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我会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巧。
板书设计
①艺术性:
1.采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内容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积极参与、观点的分享、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展现。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小说情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
1.请阅读《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全考点普查》第4课《小说的情节》中的小说片段,分析其中的情节推进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己设计板书,以展示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掌握。
③重点知识点:
1.小说的基本情节构成: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推进手法:悬念、转折、高潮等。
3.情节与人物性格、主题的联系: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展示分享等。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2.使用图标、图形等元素,将抽象的小说情节知识点具体化,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小说:情节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小说:情节

(第2讲高考小说:情节)2023年【知识积累】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情节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它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题型二情节之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对比、衬托、伏笔、巧合等。

题型三分析情节作用理解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手法和读者四个方面来分析。

内容上一般考虑本身写了什么,与主题的关系。

结构上一般考虑位置,然后思考前后关联的问题。

手法上既要注意常规的修辞,更要关注关涉全文的修辞;既要注意修辞手法,更要关注表现手法,尤其是抑扬、对比等。

读者方面则主要关注给读者的感受,比如悬念、想象等,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等。

对此类题,既要积累一些名词术语,更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答题模式要规范。

【专项训练】(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来梳理小说情节。

4.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水平,为高考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小说情节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练习:梳理小说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3. 分析:介绍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梳理一部小说的情节。

5. 反馈:对学生练习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小说情节梳理的准确性。

4. 学生对小说情节在写作中重要性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小说情节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及分析方法等内容。

2. 小说文本:用于让学生实践分析、概括情节。

3. 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4. 教学视频或音频:可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小说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情节的构成和作用。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分析、概括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小说情节的构思和梳理。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分析:讲解小说情节的分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分析一部小说的情节,并进行小组讨论。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来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定义和作用2. 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3. 小说情节的梳理技巧4. 实例分析和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小说情节的定义和作用,介绍概括和梳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小说,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概括和梳理给定的小说情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小说情节的定义、作用、方法和技巧。

2. 小说文本:用于实例分析和练习。

3. 练习册:用于学生分组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经典小说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情节的构成和特点。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练习概括、梳理小说情节的技巧,提高合作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方法,能独立完成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情节概括,使表达更为准确、简洁。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的定义、作用、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以一篇小说为例,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概括和梳理方法。

九、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认识。

2. 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以一篇小说为例,示范如何概括和梳理情节。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课题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学目标1.掌握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

2.提升概括小说情节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预习教材上关于小说情节方面的基本知识。

【导入】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创作者的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课堂知识点拨】一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题干示例审读判别(1)(2014·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枪口下的人格》)(2)(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会明》)(3)请梳理出小说的行文思路。

(《晕厥羊》)(4)(改编2019·全国卷2)请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小步舞》“直接考查型”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8·全国卷Ⅲ)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微纪元(节选)》](2)(2015·安徽卷)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蓑衣》)(3(2020·全国卷Ⅰ)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找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越野滑雪》)(4)(2022·新高考卷Ⅰ)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江上》)“间接考查型”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二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1.请梳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主要情节。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备战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情节结构答题方法。

导入学生尝试训练:习题教师指导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设计及技巧。

借此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小说情节和结构鉴赏方法。

重点知识讲解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主体作用简析: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情节是构成小说内容和结构的主体。

2.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同时,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3.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4.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5.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二,小说情节和结构考查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分段来概括主要情节,利用选项设置进行比对,做出选择)(二)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简答题或探究题(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2017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小说的情节复习教学案

2017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小说的情节复习教学案

2017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小说的情节复习教学案2017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小说的情节抓住情节结构设置特点,综合分析其作用[转载]2017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小说的情节学案略语[转载]2017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高考考查的变化,即由过去单一地从局部(如某一情节、段落)切入考查转为更加注意小说情节设置及宏观结构特点的整体考查。

二轮复习,既要复习好传统题型,更要重视这个新动向,把它的训练落到实处。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阅读下面的字,完成后题目。

职业汪曾祺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

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

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高三语文 高考小说阅读 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

高三语文 高考小说阅读 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分析鉴赏情节复习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2、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3、了解并掌握情节安排的技巧与作用学习重点:掌握情节的作用学习难点:情节安排的技巧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了解小说情节的结构2、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1、定义:小说的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2、情节的构成:小说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

二、学习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具体方法:(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为主谓结构,即“人物+事件”)。

三、学以致用:(一)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教案教案内容:1. 阅读目标:通过阅读高考小说,学生能够理解小说故事情节,抓住核心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变化,并学会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变化。

3.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4. 教学准备:高考小说故事文本,学生手册,黑板,笔。

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一段高考小说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兴趣。

- 老师提问:你们对高考小说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读这类小说吗?步骤二:阅读训练(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高考小说,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主人公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步骤三:人物分析(15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呈现人物分析报告,包括人物形象、人物发展和心理变化等方面。

-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提供反馈意见。

步骤四:词汇与表达训练(1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与高考小说中常见的词汇,学生进行单词理解和拓展联想。

- 学生讨论并分享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描写人物外貌、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等。

- 老师讲解生词和语法问题。

步骤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 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阅读训练和学习,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进行小结与反思。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高考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 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分享给同学们。

教案结束。

学案9 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把握作用-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配套P

学案9 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把握作用-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人教版)配套P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 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
我决定带李响走。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 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 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 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 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板块二
文学类阅读•小说
分析故事情节
学案9
——梳理文脉,把握作用
复习任务
1.梳理故事情节,读懂其中包含的社会和哲理意义。 2.掌握情节知识,能够分析情节特点和作用。
考情微观
年份 2024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九省
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
《牵手》
联考
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5分)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 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 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 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 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 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一)理清情节线索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述 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 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 小说情节概括梳理 教案

高考写作指导:小说情节概括梳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和梳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 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时间线索法、事件归纳法、人物关系法。

3. 小说情节的梳理技巧:逻辑顺序、情节转折、悬念设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情节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练习用时间线索法、事件归纳法、人物关系法概括和梳理小说情节。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 总结:总结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的技巧,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概括和梳理的掌握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小说情节的能力。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梳理技巧。

2. 小说文本:提供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供学生练习和分析。

3.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相关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说情节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概括梳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

后续教学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和提高小说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经典小说情节分析:选取几个经典小说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情节构成和梳理方法。

2. 小说情节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小说创作中进行情节创新,提高作品吸引力。

3. 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分享如何在小说写作中运用情节概括和梳理技巧。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典小说案例,分析其情节构成和梳理方法。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教案篇一:高考小说阅读教案小说阅读考点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一、考试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第二课时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07高考语文小说故事情节学案答案

07高考语文小说故事情节学案答案

小说赏析故事情节参考答案
1.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为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每点2分,共6分)
2.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的认识;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作铺垫。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3.①使情节更简洁,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②使主题更突出,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

(每点3分,共6分)
4.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每点2分,共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小说赏析故事情节导学流程学习目标1.梳理小说赏析故事情节常见题型。

2.熟悉并掌握赏析故事情节的解题方法,规范作答结果。

3.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自主学习: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或主题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概括情节(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线索及其作用;二是分析情节作用(分析某一情节或开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三是分析情节构思的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题型1]概括情节,分析线索及其作用“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一般有两种:①概括小说的部分情节,如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中某一部分的情节;②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这种试题有时候要求考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有时候要求考生从某一角度对小说情节(或情感变化)进行概括。

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具体阐释如下: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节安排方式,如欧·亨利式、摇摆式、延迟式、横断面式、意识流式,等等。

这些特殊的情节结构方式,高考通常放在赏析情节构思题中考查。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某个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等。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是明线和暗线两种方式,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隐藏”着的,也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间接表现的情节事件。

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关键。

概括情节、分析线索,考查的是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

概括情节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前提,建议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养成“分层阅读”的习惯,从时间节点、地点变换、对象转换、事件发展、线索等角度分层。

概述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关键是把握情节发展的变化,组织语言时,各阶段的表述形式力求一致,追求简而明。

自主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题:1.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①审题。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其实考查两个层面的内容: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人物形象。

②需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梳理小说的情节脉络,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

③小说结构清晰,按照先行者着陆之前和着陆之后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两大部分。

整体把握小说结构后,再在文中找出能反映人物心理的句子,如“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等。

④据此即可分析出先行者心理由心存侥幸、心情复杂纠结到孤独崩溃、重燃希望的变化过程。

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答案:“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

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

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

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

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

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

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

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

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

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解题指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概括情节有以下两种方法: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

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

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答题规范:►依据线索(时间、人物、情感等),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语言,不可纠缠于细节,不求面面俱到。

故事较复杂、涉及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与答一致,前后贯通。

[题型2]分析情节作用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作用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个要素的紧密联系,情节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

作者对小说情节的精心安排,可以收到如下几方面的效果:①对情节发展而言,或使情节更曲折生动,或引出下文,或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或设置悬念,或推动情节发展;②对人物塑造而言,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③对环境描写而言,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有典型性;④对主题表现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⑤从作者构思和读者阅读角度分析,如,行文有节奏感,制造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深思,等等;⑥结构上的作用,“呼应标题”“照应文段”“卒章显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自主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马骁驭说,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