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市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市发改委经济协作中心
8月11日,省政府出台《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这是省政府首次出台农产品加工业的专门规划,是我省迈向富民强省的战略选择。对我市农业发展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基于我市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调研和分析,对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发展在面临的机遇、问题和措施方面作了些思考。
一、关于面临机遇的思考
一是国家强农重农达到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来,中央连续八个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强农重农政策达到全新的高度。
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用专门章节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五章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要求。
三是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方向和目标。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方向,以现代发展理念、组织形式、经营模式、装备技术和专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力争基本实现农用地成建制规模经营,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以上。
四是“两型”社会的先行试验区“先行先试权”。长株潭作为中部仅有两型改革试验区,南三县作为长株潭试验区唯一的协调发展区,赋予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大胆突破。用好用足用活这些政策和机遇,现代农业建设就一定能取得实质性成效。特别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更能率先取得突破。
二、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是“小农意识”普遍流行。“小农意识”,本指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观念。现在,缺少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光,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均可视为“小农意识”。“小农意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小富即安;盲从、随大流;没有精确习惯;没有组织、没有协作等。在农村,“小农意识”十分流行。
二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全市180多万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8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劳动力90%大多外出务工。目前,缺乏一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从事农业发展的主体队伍。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滞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全市中低产田改造不足20%,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
四是龙头加工企业水平不高。产业化水平偏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少,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产、供、销三方面监管和联结机制还不够强,组织化程度低,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除唐人神外,加工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8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的水平。
五是农业投入不足。由于县乡财力紧张,乡村债务负担沉重。按相关政策,国有银行在县域网点收缩,加上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导致信贷投放严重不足。据人民银行株洲支行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市农村存贷比为41%。
三、关于发展措施的思考
1、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破除“小农意识”、建设一支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发展的主体队伍,急需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农民培训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等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育更多农
村人才,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职业农民。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县乡公路和村道分别改造成三级、四级以上公路,实现水泥(沥青)路通行政村率达100%。稳步开展农村公路主干道节能亮化工作。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全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基本完成行政村配电网和户表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通达通畅率和管理养护水平,加大道路危桥改造力度。
3、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等4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4、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完成酒埠江、官庄水库灌区配套改造,新建各县市及云龙示范区等28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全市12座中型水库,34座小Ⅰ型水库,267座小Ⅱ型水库。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
5、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株洲要发展粮食、畜禽、果蔬、油茶、水产品、竹木加工等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以106国道为轴线的“一廊三片”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株洲县—醴陵西北地区重点发展蔬菜、休闲观光农业、水产品和家禽养殖业,建设高效产业片。在醴陵城区以南—攸县—茶陵县城以北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规模良种禽畜养殖,形成规模化优质产业片和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农业产业长廊。以唐人神1000万头生猪产业链一体化工程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重点扶持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的重点乡镇。新建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
推进200万亩油茶林垦复、复壮、品改。发展特色养殖,培育攸县麻鸭、醴陵黑山羊等规模畜禽养殖。在茶陵南—炎陵地区重点发展优质水果、中药材、高效经济林和特种养殖,形成山区特色产业片。重点建设1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加快低产笋竹林改造步伐,建立100万亩高效笋竹林基地。培育形成酃县白鹅、茶陵黄牛等特色畜禽品牌。
6、以产业化经营理念抓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带动力强,肩挑农业、工业,维系城市、农村,惠及农民就业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税,既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富民强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种养什么、剩余什么,就加工什么”这种作坊生产、加工粗放等农产品加工业的狭隘认识,束缚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思路和手脚,导致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脱节,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脱节,产品流通、品牌效益、质量安全难有保障,成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比较薄弱,很多农产品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多。我们要从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角度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着力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协会+农户”产业化模式发展的带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培植一大批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要大力提升产业档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壮大酃县白鹅、攸县麻鸭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业,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7、积极完善投入机制。要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资本、企业自有资本和其他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进一步整合中央财政和省各级财政预算内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水利建设,扶持优势产业和重点加工企业发展。建立政企银协调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支持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龙头企业上市步伐。